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5则)

时间:2019-05-12 18:5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第一篇: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主要内容是介绍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本框题共有三小节组成:第一小节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教材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的角度分析了该观点;第二小节是在第一小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文化创新的作用。第三小节是在前两小节的基础上得出的推论,文化创新的主体以及对文化创作者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举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难点:文化创新的作用 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较难持久,在进行新课讲解的过程中,要营造生活化的课堂,多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类别

新授课  学习方法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通过对皮影的历史特点以及皮影的发展进行了解从而学习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3min)

观看视频《华县皮影》向同学们介绍有关皮影的课外知识。传统皮影曾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学生可通过视频的观看结合传统皮影的特点分析其没落的原因。

总结后,观看视频《功夫熊猫2》的片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影的发展有了很大改善。

通过前后两个视频内容的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代皮影受欢迎的原因。

皮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旧到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随之导入新课内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新课讲解](29min)“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讲解:就如同我们之前所讲的现代皮影之所以大受欢迎的原因是它对传统皮影进行了创新,传统文化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得以发展,得以传承。

在这里我们大家可以结合这个例子来理解发展其实就是一种新陈代谢,那么文化的发展其实就是旧的文化形态逐渐消亡和新的文化形态开始出现,而这样的一种形式其实就是文化的创新。

也就是说,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那么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呢?(学生进行思考)

回到现代皮影的发展上来。

现代皮影是在传统皮影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

现代皮影配合网络新技术,配以大量现代流行元素,通过媒体和网络的宣传,皮影在国内大放异彩的同时也走出国门,受到海内外很多观众的喜爱。同样的,皮影的创意和故事内容以及人物设置,我们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现代皮影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慢慢发展起来的。这就说明了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必须要从社会实践这一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出发来进行文化创新。就像我们书上的采风活动一样,采风也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这种实践方式,来推动文化的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同时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我们都知道,在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就像我们之前说到的传统皮影,大家都知道传统皮影因为自身的一些缺陷而逐渐没落。

现代皮影的发展,是文化创新发展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社会实践推动了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那么现在就有一个疑问了,现代皮影的内容题材更加丰富,技术也更加进步,那为什么古时候的人欣赏不到这样的皮影呢?(学生进行思考,可进行小组讨论)

正如同学所说的,文化之所以能够创新,也需要社会实践为它提供丰富的资源,为其准备充足的条件。由此我们就应该知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之前我们所讲的是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影响和作用,反过来,文化创新又对社会实践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江泽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她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请同学们结合皮影的发展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可进行小组讨论。

由此看来,社会实践能够推动文化创新,而文化创新也能够引导社会实践的发展。

但是所有的文化创作都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吗?(同学举例)文化创作不能等同于文化创新

今年五月教育部下发《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简称《规定》)。《规定》首次明确要求高考答卷“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

“现行规范语言文字”主要依据是,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这个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规范字。表中所收对照的繁体写法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中停止使用。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那么文化创新除了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联系现代皮影的发展。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皮影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影通过不断的变革,不断的创新,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它,喜爱它。皮影不仅在国内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同时也深受很多海外观众的喜爱。

文化创新还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路。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拥抱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进行总结:文化创新能够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文化创新的时代。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呢?文化创新的要求有哪些呢? 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的发展,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就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从皮影的特点及发展历程来进行思考。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谁想成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劳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它们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于民间流传的音乐、舞蹈,那更是劳动群众的创造。

那么结合自身,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需要创新的时代,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只有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知识小结](3min)

[随堂练习](5min)

1.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的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例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话告诉我们(B)A.应该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应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

2.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C)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够进行文化创新

3.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C)A.艺术创作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艺术来源于实践

D.艺术创作必须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第二篇:《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课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知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和动力;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有巨大作用和意义。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这个呼唤创新的时代中国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是自觉投入社会实践,融入人民群众。

本课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认知较浅,需要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理解。本课件从新课导入,到每一知识点,均以形象的视频、图片、音乐等形式先创设情境,再引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或激发思维。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启发了学生思维,增强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知道文化创新的作用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2)通过比较鲁迅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2)通过学习,加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主体的认识;增强投入社会实践,融入人民群众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依据:理论性较强,学生认知浅,理解较难,须创设情境结合实例分析理解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功夫熊猫》视频片段。《功夫熊猫》大家喜欢吗看吗,为什么? 功夫熊猫自全球上映以来,就受到各国观众们的热烈评论,有褒有贬,且不论评论如何,应该说它有很多值得大家欣赏的闪光点。它将现代高科技影像技术同中国典型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展示出了完美的令人震撼的视听场面和效果,它蕴含富有哲理的故事情节令人回味无穷,给世界动漫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电影文化的发展。

看似平常的一些事物经过《功夫熊猫》的演绎,给人的感觉却全然不同。为什么呢?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电影文化的发展,也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板书)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播放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多媒体显示)歌曲及作者介绍:

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中无数次参加各地巡回演出,并经常深入民间采风,他所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达板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大批的歌曲,既优美、舒展,富有民族风味,又有许多创新内容,因而群众喜爱。

请同学们想一想,王洛宾为何能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深受群众喜爱音乐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略

教师总结分析: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文化不是人脑凭空想象的,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王洛宾的音乐创作正是来源于生活,反映民情风俗才能深受群众喜爱。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板书)

再比如:《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没有参与实践活动就根本不会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9页1自然段材料和“相关链接”并思考一下后面两个问题。(结合多媒体展示,介绍鲁迅和高尔基文学作品特点。)鲁迅和高尔基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前后有何异同?

教师总结:鲁迅和高尔基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经典,无论从写作技能还是人文价值上都具有永恒的价值。他们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其根源就在于他们的作品能够真诚地、深刻地反映体现他们所处的特定时代和国家的社会生活,在不同时期文学创作内容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如:高尔基的笔锋为适应社会革命发展需要而转变?这说明:

社会实践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对这个道理解释的很精辟——“相关链接”)同时,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如:革命的发展又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条件。再比如:随着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为文化发展创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促进了当代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这说明:

社会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从以上两个方面说明:(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板书)请同学们讲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这句话的意思(多媒体展示)学生解释:教师解释:本事刻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的话,本来是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天一天地下去,每人都要坚持。引申出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反映在文化上更是这样,如果没有创新,文化就是一潭死水。2.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板书)

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多媒体显示)

比彻·斯托夫人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美国在统一前,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苦劳作,深受剥削,命运悲惨。斯托夫人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深深地被他们的不幸命运所打动,以饱含感情的笔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小说问世后,深深地感染了美国的民众,要求废除农奴制,解放黑人奴隶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这为最后的南北战争的发生及最终的胜利奠定了浓厚的民意基础。后来,林肯总统在谈及这本书时说下了“一个妇人发动一场大战争”的话。结合这则材料,请你说说文化创新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分析总结: 斯托夫人正是适应当时美国社会变革的需要,通过文学创作,真实而又艺术地揭露了奴隶制度的罪恶,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正义感,为美国黑人制度的最终废除发挥了积极作用。

可见,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基本使命,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板书)

再比如: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地推动了社会工业文明和历史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学生活动:阅读50页关于柳公权的材料,思考相关问题(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资料)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柳公权正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柳体”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板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学生活动: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可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角度去思考。

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

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板书)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对此你怎么看? 学生辩论:略

教师总结: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脱离社会实践,这种创作就是空中楼阁。正如,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因此,谁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作者,谁就应该自觉投入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的的主体是人民,文化创作者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专业,锐意创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2)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板书)

(二)课堂小结及板书(三)课后测评:

(二)非选择题

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1)演员为何到基层体验生活?(2)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参考答案:(1)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②体验生活,属于参加实践活动。只有体验生活才能解决理论和感性认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2)参考课本p51“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一段进行回答。

第三篇:《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和文化发展的途径;了解

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和深刻意义;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

聚力之中;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培养学生辩证

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分析文化创新源泉和作用的能力,说明中华文化

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

识;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实质在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

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的思想意识,做

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教学重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难点:

文化创新的作用;做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欣赏西部民歌,缅怀西部歌王”主题活动为主线,带领学生分组活动,从“怀

念西部歌王王洛宾——追踪歌王足迹,感受文化创新——传承创新精神,做有作为的文化创

造者”三个环节着手,精心策划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师生合作,分类指导,注重师生互动。

活动主题:“欣赏新疆民歌,缅怀西部歌王”

活动过程:【投影展示】

【情境导入新课】播放MV:《在那遥远的地方》。

第一步怀念西部歌王王洛宾

1.我最早听说(接触、感受)西部民歌是通过:

A、老师、家长B、同学朋友C、大众传媒

D、其它

2.我知道西部歌王王洛宾是通过:

A、报刊杂志B、网络查询C、亲友传颂

D、其它

3.我最喜欢的王洛宾的歌有(活动目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鼓励学生通过查询资料等多种途径,围绕活动主题做好充

分的准备,引入“文化创新”话题。)

第二步追踪歌王足迹,感受文化创新

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分类指导

2.【投影展示】片段一: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中无数次参加各地巡回演出,并经常深

入民间采风,他所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达板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

大批的歌曲,既优美、舒展,富有民族风味,又有许多创新内容,因而深受群众喜爱。

我的感悟

【导语】经典的歌曲,轻松地音乐,让我们身心舒缓愉悦。想一想:王洛宾为什么能写

出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材料告诉我们什么?。

【投影展示】片段二:早在30年代,王洛宾还未进入新疆,就已经开始了对新疆民歌的收集整理,第一个把新疆民歌传入内地。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他的足迹遍布大西北,先

后收集整理、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并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优

秀民歌,先后出版了8部歌曲集, 使中国的西部民歌不仅流传全国,而且传遍了全世界。

我的感悟

【投影展示】片段三:王洛宾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音乐艺术家。在中华民族危难

之时,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几次参加抗日传组织,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他用满

腔的爱国热情,先后创作了《老乡,上战场》、《洗衣歌》、《风凌渡的歌声》、《奴隶之爱》等

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全国解放以后,他又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创作了《萨拉姆毛主席》、《社会主义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

上》、《亚克西》等100多首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歌曲,在整个新疆乃至全国广为传唱,鼓舞

着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我的感悟

【问题探究】想一想:在不同时期,王洛宾的创作主题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

有这种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投影展示】片段四:当记者问起他那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阿拉木汗》、《大板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等为何那么感人,他坦然表示这些歌曲并非他的原作,而是经过采风,改写以及艺术加工而成的。他谦逊地说:

“这些歌曲是由几千首歌曲中筛选出来的。有时在一、两百首歌中只精选出

一、两首,怎么

能不好听呢?真正的功劳应属于那些民间音乐家,假如没有他们写出那么美的旋律,我也无

法把它们艺术加工,改编出来。

我的感悟

(活动目的:教师有意识地整合资料,选择典型资料片段设置讨论话题,通过师生互动、分类指导,引导学生落实该框题知识点。)

第三步传承先辈创新精神,做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1.最让我感动的王洛宾的歌曲是:2.最让我感动的王洛宾的精神品质是:3.学习和传承先辈创新精神,做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我准备:

(活动目的:该环节应注重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大胆发言,注重反思总结和理论提升,注重情感熏陶和觉悟培养。)板书设计: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3)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巨大的作用,深刻的影响

(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

(2)当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学案

(一)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欣赏西部民歌,缅怀西部歌王

第一步怀念西部歌王王洛宾 1.我最早听说(接触、感受)西部民歌是通过:

A、老师、家长B、同学朋友C、大众传媒

D、其它2.我知道西部歌王王洛宾是通过:

A、报刊杂志B、网络查询C、亲友传颂

D、其它

3.我最喜欢的王洛宾的歌有。第二步追踪歌王足迹,感受文化创新

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分类指导

2.片段一:我的感悟片段二:我的感悟

片段三:我的感悟

片段四:我的感悟

第三步传承先辈创新精神,做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1.最让我感动的王洛宾的歌曲是:2.最让我感动的王洛宾的精神品质是:3.学习和传承先辈创新精神,做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我准备:

(二)基础知识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

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二、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三、做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1.自觉投身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怎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三)视野拓展

歌王妙曲千古颂,品似梅花万代清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1913年生于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自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王洛宾先生墓志铭: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驹无伯乐兮无以干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传歌之志兮可嘉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

现代革命音乐先驱——冼星海

2005年6月10日,中 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召开座谈会,纪念伟大的人民音乐 家冼星海诞辰100周年。冼星海是我国现代革命音乐的先驱。1938年,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祖国便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在抗日救国的斗争中,他创作了《救国军歌》、《到敌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开创了中国现代革命音乐的新局面。

比彻•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

比彻•斯托夫人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美国在统一前,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苦劳作,深受剥削,命运悲惨。斯托夫人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深深地被他们的不幸命运所打动,以饱含感情的笔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问世后,深深地感染了美国的民众,要求废除农奴制,解放黑人奴隶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这为最后的南北战争的发生及最终的胜利奠定了浓厚的民意基础。后来林肯总统在谈及这本书时说下了“一个妇人发动一场大战争”的话。

东亚的文化交流与创新

中国、韩国、朝鲜,东亚大陆上的这些国家,并没有因海而与日本隔绝,而是通过海与日本紧密连接在一起。实际上在很久以前,东亚大陆上就有很多的人、多样的物品、多样的文化过海传到日本,又从日本传到国外。最近每年从日本到韩国或中国旅游的人超过了400万,从韩国或中国去日本访问的人每年也达到200万以上。以这样的从古至今继续下来的交流为背景,中国或朝鲜半岛与日本在文化上有不少的共同的方面。但是与此同时其他不同的部分很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之一就是文化创新。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启示我们()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书本是知识的源泉

C.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D.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

2.2005年5月,我国科考队对珠峰高度重新进行了测量,这次科考测高活动,搜集了很多第一手信息,经过研究形成一批科研成果,对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具有极高的价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具有多样性

D.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科学

3.近年来,河南文化领域好戏连台,一批“叫得响”的创新精品赢得广泛认同: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歌颂公安局长楷模的豫剧《嵩山长霞》、大型歌舞剧《清明上河图》、《风中少林》都好评如潮。这一切都源于河南省委的文化发展战略:挖掘文化底蕴,培育文化优势,打造中原文化品牌。这表明()

A.文化创新的基础在于文化继承

B.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的发展

C.文化的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2005年6月7日,“连线浙江——世界作家看浙江”湖州线文学采风活动在南浔拉开帷幕。本次文学采风活动为期11天,共有来自德国、法国、希腊、日本、马来西亚等16个国家的港澳台地区的24名作家和媒体专栏作家参加。作家进行文学采风的依据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5.为什么说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附答案:1.A2.B3.D4.C

5.因为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离开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创造。

第四篇:教学设计_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公开课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主要内容是介绍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本框题共有三小节组成:第一小节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教材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的角度分析了该观点;第二小节是在第一小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文化创新的作用。第三小节是在前两小节的基础上得出的推论,文化创新的主体以及对文化创作者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举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难点:文化创新的作用 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较难持久,在进行新课讲解的过程中,要营造生活化的课堂,多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类别

新授课  学习方法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通过对动画的历史特点以及动画的发展进行了解从而学习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3min)观看视频《经典国产动画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画的发展有了很大改善。动画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改善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随之导入新课内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新课讲解](28min)“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讲解:就如同我们之前所讲的现代动画之所以大受欢迎的原因是它对传统动画进行了创新,传统文化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得以发展,得以传承。

那么文化的发展其实就是旧的文化形态逐渐消亡和新的文化形态开始出现,而这样的一种形式其实就是文化的创新。

也就是说,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呢?我们回到(过渡)我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上来。

现代动画是在传统动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根据我国动画的创意和故事内容以及人物设计,1、思考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什么?说明理由?

同样的,动画的创意和故事内容以及人物设置,我们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现代动画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慢慢发展起来的。这就说明了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必须要从社会实践这一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出发来进行文化创新。

2、为什么不同时期我国的动画片的主题、形式各异?这说明了什么?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同时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我们都知道,在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文化不断创新。(生产力的变化-观众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为什么古时候的人欣赏不到这样的动画呢?

正如同学所说的,文化之所以能够创新,也需要社会实践为它提供丰富的资源,为其准备充足的条件。由此我们就应该知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之前我们所讲的是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影响和作用,反过来,文化创新又对社会实践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有人说,动画片给儿童的一种娱乐,对它创新没有太大的价值。举例说说你的看法。

由此看来,社会实践能够推动文化创新,而文化创新也能够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

但是所有的文化创作都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吗?(同学举例)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那么文化创新除了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联系现代动画的发展。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动画融入了很多我国文化元素,动画通过不断的变革,不断的创新,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它,喜爱它。

文化创新还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路。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进行总结: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归纳总结.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解决难点)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文化创新的时代。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呢?文化创新的要求有哪些呢? 探究我国动画与美日相比有何缺陷。

文化创新的要求:必由之路、两个主体、投身社会实践 [知识小结](3min)(先学生自己总结,再学生老师一起总结)

[学生谈感悟](1min)

[随堂练习](3min)

第五篇: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人说“上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回今生的擦肩而过”,可见缘分是弥足珍贵的,今天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能够与我们单县二中的各位青年朋友共同学习,是不是缘分?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发言展示。好不好?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最近蹿红网络、风靡全球的歌曲《江南Style》,不过要思考一个问题,鸟叔朴载相既不像雷迪嘎嘎那样个性张扬,也不想贾斯丁毕博那样清新靓丽,为什么他的骑马舞能风靡全球呢?据说,连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大的忠实粉丝呢?

播放视频1 讨论、提问1:

总结:有的同学说它造型夸张,与众不同,不走寻常路。说的很好!我个人感觉无论是在动作的编排设计上,还是在音乐的制作选择上,骑马舞都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创新元素,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第五课第一节: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请同学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1:

板书:文化创新

第三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它们与第五课文化创新有何关系呢?同学们阅读48页第一自然段,提问2:

总结: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是实质就在与文化的创新。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创新,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本节课的标题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我们就先来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什么? 板书:一:源泉

我认为准确理解这个问题,要认清楚两个方面,其一是指谁是文化的创造者、创新者,也就是说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其二是指文化创造、文化创新的素材、资源来源于哪里。幻灯3:

有人认为:文化的创造是文化工作者的事情,文化创作的源泉当然是创作者的个人灵感。您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提问:先来看第一句,你认为对吗?

幻灯片4、5、6、7:朱之文、王二妮、刘大成、阿宝。

总结:朱之文、王二妮、刘大成、阿宝,他们每个人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可见每个人、广大人民群众都是文化的创造者,也都是文化 的享用者。只不过文化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文化作品的创造罢了。

提问:第二句,文化创造、文化创新的素材、资源来自创作者灵感吗?有点难度先来分析图片 幻灯片8: 提问:

图片中的老人是宫崎骏大师,著名的动漫制作人,我们很多同学都是看着他的动画片长大的。他来到街头闹市体验、观察、深入了解人民的社会生活,希望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获得创作灵感。

我们再来欣赏一幅伟大的绘画作品。:幻灯片9: 引导分析:

如果没有农民的农业生产实践,如果作者没有参加过或者观察过农业生产劳动,他会创作出如此形象、逼真、传神的作品吗?

再来看小品演员赵本山 幻灯片6---12:

在小品中他为什么能把中国农民的朴实、机智、小狡猾、大善良演绎得惟妙惟肖呢? 讨论:

有人说他有着深厚的艺术表演功底,天才般的艺术创造力。那他深厚的的艺术表演功底、文化创造力都来源于哪里呢?

答案在这里。幻灯片13:

总结:来自于他长期的农村社会生活实践,来自于他深厚的东北农村生活根基。

我们再回顾头来看刚才的问题: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什么?

幻灯片14--15:

如果脱离了社会实践,文化创作将会是什么情况呢?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工作者就会江郎才尽,就不会做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如果我们将来有志于从事文化事业,这一道理对于你有何启示? 我们必须要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汲取文化营养,创造出有生命力的文化作品。大师后,也许就会像我国当代乡土文学家莫言一样获得诺贝尔奖。幻灯片:莫言

同学们,文化创新并不神秘,比如说我们在日常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适应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改正自己的文化陋习,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这也是文化创新的体现。

我看我们二中无论是校园,还是教室、寝室、操场、食堂。都有着醇正的、浓郁的、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这正是我们二中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积极进行文化创新的结果。

社会实践不仅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且还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社会实践是如何推动文化创新的呢?

理论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为例,来看一下社会实践是如何让推动文化创新的? 幻灯19:

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中国,经济社会正徘徊在十字路口,经济凋敝,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极其贫困,有几亿人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人们开始反思、实践开始追问: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了由“毛泽东思想”向“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幻灯片20: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从国际上看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人戏谑的说,原来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现在只有中国才能就社会主义了。从国内来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腐败现象在党内滋生蔓延,侵蚀着党的执政根基。幻灯片2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怎样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幻灯片: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延续着“中国奇迹”,但同时然而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医疗、神会保障事业落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等诸多的问题,影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这种“成长中的烦恼”又推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幻灯片22 提问: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实践是怎样推动理论创新的呢? 板书: 二:动力 总结: 幻灯片23 二: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大创新、大繁荣的巅峰时刻。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当时的文学艺术之美。

幻灯片24----27: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诗词俊秀,书法飘逸,绘画精细,真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提问:那位同学请从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状况来谈一谈当时文化繁荣创新的原因?

总结:隋唐以来,我国封建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也不断改善和提高。总之,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幻灯片28:

社会实践决定着文化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又有什么作用呢? 幻灯片29:

我们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又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幻灯30---31:1978经济数据

2011年经济数据 得出结论:

幻灯3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恶搞” 是近几年新出现的现象,这是文化创新吗? 板书: 三:作用

1.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幻灯片33:总结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当前欧美文化抢滩登陆、日韩文化强势来袭,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受到空前的挤压,每个有文化自觉的人都应当认真思考,我们的民族文化怎样才能突出重围呢?也许我们能下列材料中获得启发? 幻灯片38--40:

中医药技术的突破、女子十二乐坊的走红、传统相声的形式创新、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这对于民族文化的繁荣有何启示? 阅读P50第一自然段。提问:

总结: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当今时代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在党的十七大上关于文化创新繁荣早就做出了具体规划,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又再一次奏响推进文化创新、繁荣的时代强音。

幻灯:2011年10月15日----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现代传媒体系的建设,积极发挥现代传媒的强大传播、沟通功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并采用更多的创作形式和手段;不断完善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结合教材50页第二自然段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党和国家就文化创新做出了怎样的部署? 提问,总结: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创新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部署对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怎样要求? 板书: 四:要求

从文化创新的源泉角度看,应怎么做?

2:幻灯:应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从文化创新的主体来看,应怎么做?

谁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工作者?还是人民群众?

文化工作者应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的文化需求、虚心向人民学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小结:

思考: • 材料:

• 莫言(1955.6.17-----)文化名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10月11日,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思考:青年学生被誉之为“社会的良心”,更应该增强文化自觉,我们现在和将来应该为文化创新做些什么呢?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学生时代,就应该该留意生活,善于观察,注意文化素材的积累,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要努力进行文化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繁荣民族文化。

•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将来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下载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知道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通......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份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功夫熊猫》视频片段。 《功夫熊猫》大家喜欢吗看吗,为什么? 功夫熊猫自全球上映以来,就受到各国观众们的热烈评论,有褒有贬,且不论......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编写者:陌南中学高二政治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记忆: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2.能力目标:能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主要是讲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而文化......

    教案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2、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二)

    第五课文化创新(二)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具体方式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能力目......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案

    .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案 .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新标要求(一)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源泉与作用。2、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导学

    文化生活学案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源泉与作用。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