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在网络中结成学习共同体解析[定稿]
教师在网络中结成学习共同体
实习记者-张滢
2005年3月.北京市两城区正式启动了教育研修网,以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为起点,以教研员工作为着力点,辅以相应的评价.激励与支持体系,通过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参与。目前,“城西教育研恪网”注册人数达9000余人,一线教师上网应用率达98%。这只是中国教师教育学会一直致力的“构建区域性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功案例之一,这一研究旨在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国教教师研修网”的构建寻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子。
“5次网络教研活动合起来才占0.5分,只靠硬性规定不足以保证教师坚持下来”——
教研:从“面对面”走向自主研修
千万别认为‘西城教育研修网’是哪一天火起来的。”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院长齐渝华不认为她主持下的研修网和“流行”或“追捧”沾边.“我们追求的是与常态教研相结合,以滴水穿石的姿态去工作。”的确.“西城教育研修网”并没有采取什么哗众取宠的花哨做法,而是扎扎实实地以网络研修平台为依托.通过教育资源的再配置,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的引领,来促进本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物理教研员王树明老师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对网络的初始需求,就是能从网络上得到有用的资科,并且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较简单。而反观以往的“面对面”教研活动,笔和本必不可少.教研员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教师在下而运笔如飞。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情况日趋频繁,教研员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提供了许多多媒体教辅资料,但是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的资料拷贝工作非常麻烦。研修网开通后王老师和他的初中物理协作组采用摊派和自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青年教师,搜集整理教学辅助、拓展等背景性材料,并上传到网上供有需要的老师们下载,随着工作的深入,还将协作组内的资源分类目录做得更为细致,便于老师们查找并使用:随着老师们需求的增长,每次教研活动的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法辅导等资料也都陆续上传到网上。
“说实在的,教师考评制度里规定的5次网络教研活动合起来才占0.5分,只靠硬性规定不足以保证教师坚持下来”。化学协作组一位教研员如是说,“最初我们靠巧立名目‘逼’教师‘上(网)访(同)’,现在我们靠的是团队的魅力和老师们自己要求进步的愿望”。在各学科协作组的努力下.研修网方便了、好用了,参与教研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更灵活了,老师们自然愿意有事没事经常到研修网上看看。老师们从需要学校设立制约机制才登录研修网,变成了把上研修网学习、交流当成了每天课余的习惯。
“面对教师,我们要宽容一些,允许一些教师一直用剐人的东西”
教学资源:从“拿来主义”走向自主创造
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的劳技课由黄常青老师一人担任.小学科教学缺乏同伴群体交流,上课的设计思路总觉得打不开。在设计《立体服装》一课时,她发现研修网上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照片,就下载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孩子们从中大受启发,纷纷动手进行了大胆的设计与创新,许多学生部制作出了样式新颖美观的立体服装。
在研修网上,像黄常青老师这样善于利用资源的老师越来趣多。那么.这种“拿来主义”是否会造成教师对资源库的依赖而制约教师的创新能力呢?对这个问题,齐渝华院长的回答发人深省:“面对教师,我们要宽容一些。国外就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资源库应该由专家来建立,教师只要善于利用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允许一些教师一直用别人的东西,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好这些资源。用着用着,发现不顺手的地方,教师自然会进行改进,改进还不够,再过渡到自主创造。现阶段,教师想做到什么程度,就允许他做到什么程度,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f
上面例子里的黄老师,在课程结束后就又将学生的作品拍成照片上传到研修网上,与其他学校的劳技教蚌共同探讨,这也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们逐渐敢于在教学过程中融人自己的想法,敢于作出新的尝试,也变得比以前更加自信了。柳荫街小学的赵老师,在同伴示范作用的带动下.扰 豫再三后把自己制作的第一个课件《我要的是葫芦》上传到研修网,第二天就受到了教研室老师的鼓励。之后,她又陆续制作并上传了许多课件,课件得到肯定与鼓励让她感受到了被认可的喜悦,更让她体会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其他同伴提供帮助的快乐。
“我们都是这张网中的一个饭小的触点.它让我们沟通、联络.并连成一体”
教师:从“孤独者”变成学习共同体
教师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职业,常常在教室里关起门来就是一片教师个人挥洒的天地;但同时,教师也是一个相对孤独的职业,课堂上许多转瞬即逝的灵感、教书育人中许多难解的困感、新课改中面临的种种不适,都需要与同行或专家交流、沟通。研修网不但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园地,还为教师的自我展示、同伴互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系统充分考虑到教师的需求与习惯,以“工作室”和“协作组”为核心,辅之以“我的课堂”、“教师聊聊”、“研修大讲堂”、“论坛”等多种研修工具。通过这些工具,老师们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给大家研究,看过的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同行的伙伴,自己设计的小练习、制作的课件上传给大家使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老师们都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行们分享。
与同行们的交流不限于教育教学,只要是对教师的个人素养有益的书籍、资料或看其他载体都可用以交流。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教研员郭玮从每天上班途中的车耗时间上得到启发。制作了‘'Ginger的读书推荐卡”和老师们一起分享读书之乐。受郭老师的启发,许多老师都制作了自己的读书推荐卡,阅读内容也不局限于教育教学领域,许多流行书、畅销书、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书——《窗边的小豆豆》、《心灵7游戏》、《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都成为老师们探讨的话圈。不仅如此.“英美经典电影推荐卡”、“我最喜爱的北京建筑推荐卡”等多种形式也都在教师们的交流中得到呈现。郭卫红老师在题为“我与西城教研网”的帖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都是这张网中的一个微小的触点,它让我们沟通、联络,并连成一体。”
今年,北京市将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西城教育研修网的成功为高中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实现形式:高中教师培训可采取任务引导和教师自主、主动学习相结合,校本研修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可以通过网络使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手拉手、结对子,在专家、教研员,培训者的引领下,形成研究新课程的共同体;还可以通过研修网与各省的有关地区结成学习共同体,共享有关高中课改的优质资源。我们有理由相信.届时像“西城教育研修网”这样的区域研修网会越来越普及.为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谐调、持续发展助力。
第二篇: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
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 信城中心小学王迪迪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角色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探讨教师专业发展和网络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指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进而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和现状,最后给出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现途径。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 1概述
1.1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述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薛焕玉.2007)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撑,学习共同体也可以构建于网络环境之中,而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里,与传统学习共同体、个别化网络学习环境相比,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来自多个地区,在线的时间也不确定。另外,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如,通过论坛进行离线协商讨论,通过网络会议进行在线演讲,通过协作软件进行在线协同编撰电子书籍等。网络学习共同体借助自身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重用,变革了学习和协作的方式,从而真正提高了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效果。
1.2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困难
从当前现状来看,它存在者以下困难:(职业疲倦有待突破。在许多教师中,其中很多是以前在教学方面取得过一定成绩的优秀教师,当他们获得了一定的肯定后,几乎每年都会用相同的教案、教学方法,来教导学生,而不去关注社会和学生的变换对他们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学习共同体参与者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基本局限于教师和教育教学专家,它并没有广泛地吸纳学生。这样容易造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教师研究和分享的课题可能会无法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可能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当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迷失方向时,也就更加难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了。③教师学习共同体缺乏教师合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人们对学习型组织作用的认识,教师合作所具有的特有的促进教师发展的功效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教师合作的现实境况并没有达到教育理论者所提出的要求。在我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共同体的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意识还没有达到学习共同体的要求。2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协作平台,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够更方便快捷地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知识和经验的形成和积累。(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不同时域空间的教师间更广泛的交流学习创建了稳定的平台,实现了校际联盟和城乡互补等,有力凸显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价值。③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2.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网络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网络的支持改变了教师学习交流的方式。教师要发展、要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首先从学习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学习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网络技术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平台。网络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中教学双方借助的媒体介质。教师首先要自己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网络支持,资源共享,自制教学教具,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师生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教学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成果、学习成果、师生共享,无疑网络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已提供了支持技术。对于学生而言,网络同样对于他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必须通过网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来成就。这也是教师提高自己的必有渠道,离开现代教育技术可能没有什么手段来取代了。
(3)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思想的更加现代化提供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教参书,而是更为宽广的网络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复杂的应用手段里面,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触角如果不及于此,那也是难以有较好的专业发展的,或者就是失败的专业发展之路。
(4)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传递着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未来。教师的未来发展也要受当今科学技术进步的制约,教师的未来专业发展是培养专家、学者型教师,懂得现代教育技术也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网络培训给教育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最重要的技术支持,特别是未来的发展,网络技术会越来越先进,现代教育技术一定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
3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也蓬勃展开。但是,当前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还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发挥其优势。
第一,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内存在不安全因素,教师网络道德意识弱,不利于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第二,大多是教龄低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少,专家型教师更少,这种单一的成员结构不能更好地支持知识、技术和经验的共享和传播。教师往往较为盲目,不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一个人遇到的问题往往也是其他人遇到的问题,没有人能给予专业性的回答,共同体的智能得不到发挥,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快速发展。第三,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缺乏吸引力。教师始终没有全身心投入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很多教师一直是边缘性参与,始终不把网络学习看成自己工作中的一部分,甚至于放弃。
第四,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内部教学资源或服务运用效率较低,没有达到最优化。4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现途径
1、建立教育门户网站。建立教育门户网站则是以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网站应用系统,是教师提升教育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中国教师研修网,它是由全国教育学会主办,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搭建了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区域教学组织的知识管理,创建了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资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上学习共同体。
2、使用即时通信软件。QQ、MSN、UC等通信软件,由于操作简单、沟通方便快捷,已经成为网络上相互联系最常用的方式。这些软件都有建立群组的功能,使用者可以利用它组群,如教学研讨组、可该研究组等。在群组中,教师可以向同学科优秀教师、专家请教,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推荐给别人,大家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3、分享教育视频。可以让教师们将自己制作的课程教学视频资源上传到网上,通过网站与同行教师分享优质音视频资源,交流学习心得。
4、开设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博客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将自己日常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课件、感想等上传发表并供别人访问讨论,并对此进行交流和沟通。当然也可以衔接其他老师的博客进行阅读和发表评论等,通过博客,教师们可以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出总结,提高自己。也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教育行为对自己的鞭策或警示。总之,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超越了传统知能传递学习模式,包含了对教师实践问题的体验,创生了实践性知识,增强了教师终身学习的使命感。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来拓展教师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大趋势。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仍然脆弱、仍然稚嫩,它需要更丰富的乳汁,需要更加有力的扶持与引导。参考文献
[1]魏会延.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9 [2]佐藤学,钟启泉.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
第三篇: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xx老师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主题讲座。之前,我对学习共同体只有概念的理解,通过这次学习之后,我对学习共同体又有了新的认识。听完会议之后,我又收集了相关的资料,更加深了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解。
首先,请允许我简单的介绍一下xx老师。xx老师,现任xx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xx班主任带头人,xx工作室主持人。近年来以课题为载体,研究学习共同体,跟随陈静静博士实践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建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完整的人的价值取向,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教学,为学生主动的多向的协同学习,创建幸福温暖成长性真实性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次培训中,xx老师首先讲解了他学习共同体的个人成长经历,讲了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就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结合自己本班教学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给老师们进行了辅导。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几个词语。第1个是倾听,学习共同体要从老师倾听孩子的声音开始,也就是我们不要在高高在上,而是弯下身子来,其实和我国许多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弯下身子搞教学,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做一个平等的教师。我们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姿态的老师,而是走到孩子们的身边,贴近孩子们的身边,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中去。这对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缺乏倾听的能力,有时候没有耐心,所以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第2个是相信。我们要相信孩子,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应该给学生机会,而不是把所有的知识都浇灌给孩子,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在交流当中,在沟通当中不断的体会知识,不断的自己去掌握知识。学习变成孩子自己的事,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学,而不是让老师拽着跑着去学。
第3个关键词是协同。协同,也就是老师起着协助共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互相学习,每一个孩子也是老师的老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在他们身上闪耀着想象力的光辉,闪耀着童心的美丽。也许有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们的创造力也是无穷的,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上的课会让孩子和老师都变得特别的开心。听完这次会议以后,我又去翻看了相关的文章。学习共同体建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大胆的说出,我不懂。有很多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不敢说我不懂。问听懂了吗?他只会应和老师说,老师我听懂了,而共同体就要求我们,敢于说,我不懂,敢于提出疑问。佐藤学先生用交响乐的学习来形容共同体的学习。在他看来,共同性学习不是找出共性,而是找出不同的个性已形成共同体。很多教育家认为,高质量学习在共同体中更有实现的可能。他还特别提到深度学习需要注意的事情,他说现在的课堂小手林立,学生们都想发言,都是我想说我想说,但是如果不把我想说换成我想听,可能不能实现真正的探究,我们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探究不会的东西,现在有一些课堂现场是一种发表的竞争展示的竞争,如果合作学习必须要有这种对话,那就必须要重视倾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愿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能不忘倾听,不忘合作,不忘协同。努力提高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第四篇:“学习共同体”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封面(格式):
任教学科:体育与健康 参评类别: 体育 编号:
论文题目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姓
名:
梁 伟 健 单
位:
佛山市实验学校
职称职务:
中学体育二级教师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1051117359@qq.com
撰写时间: 2013年4月 1日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正文: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捆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厌倦、消极的心态日趋严峻,学生失去原有的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高,严重制约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体育教学带来严重的弊端,使体育教学难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本人在佛山市实验学校初中部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述
“学习共同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情感表达的成员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围绕同一学习目标展开多边活动,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互助性学习群体。在活动中交流经验、碰撞思维、共享学习资源和成果,以实现群体共同发展的课堂组织形式。
“学习共同体”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新颖教学模式,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运用“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二、“学习共同体”的科学构建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人配合及友好相处,增强学生的团体的协作精神。“学习共同体”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形式的基层学习组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形式加以编制的,所以,它必须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和有序性。它的基本特点是行为主体性、系统开放性、成员组织性、目标整体性、活动一致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关键在于优化组合,由于每个组的成员在活动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科学组合“学习共同体”,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也有助于因材施教。
1、互助组合法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能力稍差的学生。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才能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有异质性学生组成小组,在“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能互帮互助,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在投掷铅球练习中,安排四、五人一组,保证一名学生动作比较正确,充当小老师,对技术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并明确在练习后指定各小组成员进行比较。这样学习的效果比老师一个个教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通过这样的安排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2、分层组合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若干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所以的学生都能受益。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如果把二十多个男生组织在一起进行运球练习,部分学生已经是篮球运动的“高手”,再叫他练习运球就会使他感到“小儿科”的感觉,从而他们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而能力差的学生在“高手”面前会感到出丑而放弃练习,对练习失去信心,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这时可以把学生分成水平不一的几组,让“高手”们练习运球上篮或更难的动作,而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而能力差的学生,以实现因材施教。
3、自愿组合法
让学生自行组织“学习共同体”,自愿组成的学习小组其内部相对稳定,有较好的协作基础。由于平时的相处有较深的了解,感情融洽,在体育技能的练习中,他们会合作得很好,互为指导者,取长补短,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自主结合突出的是学生性格的相似性、交流的接近性,使学生学习目标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练习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技巧练习中,学生对容易的动作不感兴趣,较难的动作又难以完成,往往练习几次后就失去了耐心。如果由他们自愿组合,并要求在练习结束后进行展示,这样他们就会为了自己的团体荣誉而相互促进,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效果分析
体育教师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发掘未知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交流者与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的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竞争意识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越来越强,同学之间更加团结,逐步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平时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往往会失去信心,但在“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为了争取小组共同的荣誉,每个成员间都能顾全大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肯定对方的价值,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得到了尊重和满足,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四、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时要考虑教材的内容、组织方法、场地器材,另外课堂纪律的保障,过程的监控、指导,成果的反馈、评价,安全事项等也是考虑的范围,更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自主学习的形式,如果组织不好就会成为自由活动的形式,只有考虑周全,安排妥当,才能使“学习共同体”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出更高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目标,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与要求,并根据教材的特点选用组合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组员之间应任何配合与帮助等,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
2、加强引导,在小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主义的氛围,要讲清“学习共同体”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小组长和成员的职责,成员之间如何交流,如何帮助等等,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3、激励导向,要使用好“学习共同体”这种教学模式,应加强激励导向。我在使用“学习共同体”中,把学生每次所取得的成绩或有进步的分别用“☆”和“△”记录在他们的学习卡上,连续取得二个“△”就能得到一个“☆”。这样对能力好与不好的同学都能起到激励作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4、科学评价,在“学习共同体”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既要肯定好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也要正确评价能力较差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既要肯定每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又要提出今后能力的方向。因此,在“学习共同体”中,要科学地评价个体存在的差异。
五、结论
实践表明:在“学习共同体”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体育课充满活力与生机,也是学生通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有效途径。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实现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学习共同体”在体育课堂上的应用是新课标实施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
总之,“学习共同体”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及人际关系、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符合当今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对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提价供了可行模式,也为今后体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伟民:《体育课程与教法》.新华出版社.1998.1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3] 李京诚、孙伟: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第五篇: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
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
马立新
摘要:网络学习共同体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积极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消除教师对研修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增强教师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打破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封闭格局,解决了农村教师长期以来缺少名师引领、无法大规模、深入开展与城里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活动问题。更主要的是校讯通博客改变了校长、教师的行走方式,并初步实现了“共研、共享、共创、共赢、共荣”的格局;网上论“教”突破了时间和场所限制,拓宽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真正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在研修中成熟,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成功,让“网络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器。
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校讯通博客:教师行走方式转型
一、研究缘由
当代知识传播的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传播影响知识的重要载体。利用网络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忽视,校讯通在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近几年来,校讯通在学校班级活动中,在推广优秀教育理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校讯通是教育者沟通交流的平台,是教育智慧集结的平台,是散发着书香的师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平台。
在真正走近校讯通之前,我一直以为它是学校和家长短信沟通、布置作业的一个平台。2009年的3月26日,我与校讯通结缘,随着越来越深入地接触和了解校讯通,我发现它背后有着一个卓越的团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广大师生营造着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引领者教师、孩子、家长不断走向优秀,甚至卓越。因为校讯通博客,我的职业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它把太多老师、家长的关爱和鼓励带给了我,成为前行中的巨大动力。
校讯通博客给予教师以话语权,唤醒了教师主体意识;给予教师以自信,它让教师发现了自身的价值;让农村的教师获得与名师与专家的交流的机会,解决了农村教师无法大规模开展和深入开展与城里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活动问题,解决了农村教师长期以来缺少名师引领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校讯通博客改变了校长教师行走方式。2009到2010年,我县校长教师
借校讯通平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一些优秀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如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书馨读写社、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四棵柳”读书沙龙、修武县实验小学博客圈、修武县七贤镇“梦之旅”读书会、修武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客圈、修武县第一中学读书协会、修武县高村乡第二中学博客圈,还有众多的教师博腕儿,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成长愿望和践行足迹。可以说,从2009年至今,校讯通对修武县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个助推的作用,也涌现出很多的榜样。如郭乃军、薛志芳、薛淑艳、薛小胖、薛花花,吴海燕、牛小国、程新梅、曹二利、苏腊香。校长一般都很忙,但即便如此,他们却一直笔耕不辍,把感动校园的点滴瞬间全部记录下来,又送给老师。可以说校讯通博客成了校长们管理学校、引领教师的好帮手和法宝。而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的程新梅和修武县实验小学的曹二利老师则是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走入博客写作的,都已成为校讯通的教师博腕儿和学校迅速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这些优秀的榜样也让我们看到,专业写作应该成为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方式,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得失、梳理自己教育思想并能诉诸文字,这本身就是专业成长。所以更多的时候,幸福就在不远的地方,需要我们的是一份行动,一份投入。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和谁同行,和一个优秀的团队同行,和一群优秀的人同行,相信我们能走得更远!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上述状况,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创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以此来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此,我们县特提出“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研究内容
1、以校讯通为依托,打造网络学习共同体。以校为主,以班为点,辐射家庭,外延社区。通过“校长带教师——教师带学生——学生促家长——家长向社区延伸”的途径,促进了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学生与家长共读,校讯通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全县教师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宁城(修武县古称)事”。2010年5月26日在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召开了全县第二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来自全县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各校的业务校长、科研负责人,以及各乡镇中小学校长共计1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网络学习共同体与教师成长”,旨在推进新教育共同体的开展,构建以网络为平台的新教育区域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交流实验成果,分享实验经验,探讨实验发展。会上,该县第二实验小学、第二实验中学、实验小学、七贤镇中心校、高村二中的校长教师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了校讯通网络培训。
2、以校讯通博客为依托,一点一点地推进县域网络共同体的建设和构筑我县的数码社区,为广大教师校本研修提供自由、宽松、广阔、便捷的空间和舞台。一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要进一步动员师生、家长借助校讯通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参与到家校共育、共同打造书香学校、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活动中来;加大校讯通博客先进个人宣传力度;二是要表彰热心博客,推广博客之星,推荐优秀博客;三是各校要定期出版个人或集体的博客文章专辑,使教师的网络学习、写作成果平面化、纸面化;四是各校要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成长方法,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共同体。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其他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行动研究法就是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获得的信息、感受、理念不断进行观察、反思,及时修正实施策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中,探索有效研究途径与方法,逐步积累经验,形成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式。经验总结法就是通过实践研究及实验探索,在反思与在再实践中,将所实施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运用于实践,让实践检验其正确性。个案研究法就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搜集、分析与实验教师有关的一切资料,来研究特殊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揭示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其改进,解决教学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问题。观察法就是制定好研究计划后,通过对实验教师培训,教师应用信息化与课程整合、课件等实施教学实验,实验中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感官和音像手段获取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详细的观察资料,获得实验研究的事实依据,进而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给予指出和改正。
四、研究过程
修武县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校园博客引领教育新风尚,成为全县师生、家长共同成长的助推器。特别是我县第二实验小学以“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该校的特色教育品牌,成为该校新教育实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目前在整个修武县已获得的28名校讯通教育博客“教师博腕儿”中,该校就占到16名,2010年10位教师获得了焦作市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奖。
(一)注重网上读写,扩展读写空间
阅读写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2009年新教育实验在焦作进行区域性推进,该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以教师教育随笔、班级主题帖、教育博客为突破口的新教育实验独具特色的工作局面。目前,学校的校讯通博客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2009年学校圈子被推荐为校讯通博客首页学校圈子,在修武县首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上该校交流《构建数码社区,架起沟通桥梁》,得到了与会市县领导、校长教师们的高度评价。现在读书写博在该校已蔚然成风,师生们读着,写着,成长着,幸福着,该校把校讯通作为平台,鼓励师生快乐读写,学校领导率先在校讯通上开通教育博客,利用网络平台上与大家交流,对学校的读书活动、班级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和家校联系等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学校还开通了 “数学乐园”和 “书馨读写社” 两个博客圈。
2010 年4月26日河南省第五届校讯通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结果揭晓,该校首次参加比赛24个班级圈子19个参赛成功,李红霞老师所辅导的一三班获得“书香班级”优秀奖,李红霞老师和苏腊香老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2010年10月29日河南省校讯通第六届“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揭晓,该校的三一班、三二班、三三班、二三班被评为“书香班级”;四位班主任徐芳玲、刘伟、苏腊香、李红霞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班赵佳昊同学获得“阅读天使”称号;三三班黄颖、二三班付宇豪同学的家庭获“书香家庭”奖;程新梅、苏腊香、吴海燕、范敏婕、李红霞获教师“启明星”奖。在刚刚揭晓的校讯通第七届“书香班级”评选中,该校取得了丰硕成果:三三班荣获书香班级特别奖,三二班、四一班、四二班、四三班、**班被评为“书香班级”优秀奖;李红霞、曹丽琴、徐芳玲、刘伟、苏腊香、周海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柳玉玲、吴海燕、范敏婕、苏腊香、刘伟、张小红、李红霞获教师“启明星”奖;三三班的付宇豪、焦妹齐、杨志轩、赵彦竹、崔正浩、二一班的刘昶六位同学的家庭被评为“书香家庭”; 四三班的曹文静、武帅彤、四二班的周冲三位同学获得“阅读之星”奖。这些成绩不仅在我县、我市乃至在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
说起校讯通博客的开展,源于修武县教育局、学校领导对网络平台作用的重视。一个实验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学校网站、论坛、教师主页、家校沟通平台等等,要充分现代网络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考虑到网站的建设和后期维护比较复杂,就想到了现有的校讯通网络系统。2009年新学期伊始,学校就制定了关于师生开通“校讯通”博客的实施计划,并着手开始培训教师,恰逢新教育实验在焦作市的区域性全面推进,借着新教育实验的东风,4
校讯通博客工作在修武县教育局教科所的强力推动下也拉开了序幕。我们的博客开通工作分了三个步骤逐步进行,实现教师、班级、家长、学生的参与。
(二)注重网上教研,促进专业成长
在校讯通博客实施之前,学校对教师读书和书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就有专门的规定,每人每学期读1-2本教育专著,40岁以下教师每周至少写3篇教育随笔,40岁以上教师每周不少于2篇。学校为鼓励教师拥有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博客,给老师们发出提倡:凡是在校讯通博客书写博文的,可以不在笔记本书写,没有博客的教师的读书笔记在教育随笔笔记本上完成,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同时,学校专门对教师进行校讯通博客知识培训,教师对校讯通博客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教师们谈论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关于博客的使用,教师博客开通70人,占该校教师总数的85%左右。
学校对写博文比较好的教师、学生、家长,班级圈子管理突出的班级要进行表彰。一是每次教师例会对博客的情况进行公布表扬;二是学期末有书香个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上学期开展了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共评出了34位书香教师、96位书香少年、60个书香家庭,8个书香班级。
校长引领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郭乃军校长自己率先开通博客,发表博文《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加油吧!》,适时地给大家提出建议和希望;还通过博客评论给教师和家长学生的博文做了很多留言,进行鼓励和表扬。2009年12月16日一位网名为“农人”的网友给郭校长的博文《写作 享受 期盼》留下评论“能坚持写博文给老师看的领导真不多。佩服啦!”业务校长薛淑艳校长年过半百,虚心学习,很快掌握了书写博文的方法,继第一篇博文《我们的老师就是有希望》之后,经常利用下班以后戴着老花镜在电脑前给参加优质课的老师们评课,适时地进行表彰和鼓励,还把我们教研活动的照片上传,她的博客记录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感动了博友,引领着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她撰写博文数量居全校第一,也成为了教师博腕儿。
定期出版博文专辑,使教师的网络学习、写作成果平面化、纸面化。2009年11月份学校编辑整理了第一期新教育专刊《从阅读开始改变》,在专刊里专门展示校讯通的优秀圈子和优秀博文,这是对教师的最大鼓励,学校先后出版了《从阅读开始改变》新教育专刊六期,《成长的脚丫》作文选刊,《神童笔迹》书画作品集。刚出版的校刊更是师生校讯通博客推 5
荐文章专辑。教师借助这个平台,读帖,“跟帖”,实现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为教师搭建一个思考、讨论、争鸣的平台,网络教研改变了传统教研形式死、时间短、收效低的现状。
基于专业发展,以网络架构为平台,以教育中的问题研究为基点,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网络学习共同体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融教研、科研、培训、电教为一体的专业支持体系的研修模式。在教师学习共体中网络校本研修能更好地达到研修目的,优化研修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教学现象、教学资源等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获得同伴、专家的指点和帮助,使个人在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少走弯路、少走回头路。这种校本研修模式为教师网上研修度身定制,使教师个体、教研组群体和学校整体获得长足、专业的发展。
(三)注重家校互动,创建网络学校
学校专门对班级圈子的管理和家长开通博客进行了培训。许多教师指导家长参与班级空间交流,形成了网上交流、网上学习的基本网络结构。老师家长利用网络平台写博客,挥洒笔墨,抒发情怀,互相留言,互相鼓励,在学校论坛发起谈论,网上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为了更好地推广校讯通博客,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学校先后做了几项工作:
1、通过校讯通短信给全体家长指导博客的开通,圈子的加入等等,并聘请校讯通技术指导程强老师进行技术维护。
2、对家里有电脑的学生进行统计,并针对性指导。
3、印发校讯通博客的普及知识宣传页2000余份,发放给家长。
4、2009年11月25日召开了家长学校研讨会,会上进行校讯通博客知识的专题培训。
5、2010年11月2—4日,学校又连续三天对家长进行博客知识培训,培训人数达400余人。学校每次培训都做了精心安排,各班班主任负责用短信通知到会家长,并给家长发邀请书,保证报名的家长参加会议。对博客知识的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博客的开通方法;加入博客圈的方法;如何与博友之间交流。培训会上还邀请在写博上表现突出的家长做典型发言,这些措施促进了家长的参与热情。
学校通过校讯通,通过两个借助,提高学校的管理实效。一是借助校讯通的“家校互动”“优秀班级”两个栏目,将学校的新举措、班级听评课安排公布,让家长们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班级教学活动中。二是借助校讯通网络平台的“留言版”“亲子沟通”“教子有方”等特色栏目进行交流,老师把学生的一些信息通过网络及时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并 6
回帖参与、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目前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就涌现出了3个家长博腕儿。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改变了社会、学校、家庭互不了解、互不沟通的现状。
(四)注重网络交流,拓展发展空间
2010年9月9日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了“书馨”读写社启动仪式。从此书馨读写社---书友们成长的家园。教师们写博是为了真正让自己进步,养成学习读书反思的习惯。同年9月20日,“书馨读写社”开展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活动,活动形式生动,发言自由,环境宽松。活动开始,明星圈主吴海燕给大家做了热情洋溢的交流,解决了书友们写博路上的一些疑难,又探讨了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大家看了她的博文《别急,慢慢来》。她的发言,极大程度地鼓舞了书友们的信心。博腕程新梅和苏腊香分别交流了自己写博路上的感悟,《爱上它,不要轻言放弃》、《快马加鞭,跟上自己的队伍》鼓励大家要爱上校讯通,要用心写自己真实的心灵,不要轻言放弃。学校教导处柳玉玲主任的发言在更大程度上坚定了书友们一起走下去的决心。她的《写给书馨读写社的姐妹们》和《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很令书友感动。校长的最后结语,更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他把自己对大家的希望都写在了自己的博文里,《关于读写的几点建议》、《解放思想、轻装上阵 赶快行动》、《祝贺我校“书馨读写社”成立》、《由我校“书馨读写社”博客圈建立所想到的》等博文,都寄托了他对这个团队的殷切期望。我们在这个家园里快乐读写、快乐成长。
充分发挥校讯通和校园网“书馨读写社”的资源优势,与专家交流,关注“新教育在线论坛”,鼓励教师积极浏览“专家博客”等网页,及时回帖交流,提升教育理念。与同伴交流,关注校园网和“修武县科研网”动态,在交流中集思广益,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我,交流教学思想,分享教学经验。网络交流改变了教师交流空间狭小、信息堵塞的现状。
五、研究成果
三年多来,本课题在市县教科所指导下,在各基层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实践、悉心反思,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地按照研究步骤循序渐进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网络学习共同体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
创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学科教师成长共同体、读书沙龙、课题研究共同体)。完成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网的更新,每个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教案、课件、改进 7
计划、公开课等资料上传到博客上,设立“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练习反馈”等栏目,成为教师个人成长的不断完善的档案袋。建成了教师博客圈,实施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研修,开辟了“论坛”、“活动”、“留言”等栏目,教师相互之间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些学习共同体增强了教师的自信,消除了自卑感和职业倦怠;建立了“关怀关系”,培养了教师相互信任感;尝到了专家、顾问引领研修的甜头,感受到了教育的快乐;探索了合作学习机制,形成了教师间互惠感;加强了网络研修的有效学习,使教师拥有了分享感;实践了团队校本研修方式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科研意识,发挥了团队协作互助作用和创新精神;并初步实现了“共研、共享、共创、共赢、共荣”的格局,实现了有效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和拓展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来转变专业学习方式。如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为载体,推进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与教师网上评课活动得到好评。2011年4月29日下午,修武县教育局教科所组织的数学学科“成长共同体”观摩展示活动,在该县第二实验小学成功举办。展示的环节包括研讨生成课题——课堂教学实践——深度交流研讨。展示活动结束后,将资料上传网络,让全县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教师成长共同体观摩活动。教师们积极在博客圈上发表自己的感想,其他教师跟帖,推动教师博客网站建设,改变了教师的成长路径,激活了教师的成长愿望。
2、网络学习共同体打破了教师各自为政的研修格局。
网络学习共同体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积极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消除教师对研修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增强教师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打破了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封闭格局。利用“四棵柳读书沙龙”、“书馨读写社”、“博客交流”作为开展校本研修的一个有效载体,积极为教师搭建课改学习、交流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共享性强、资源丰富和时间场地限制小等特点,积极组织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论“教”,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阵地。上传教育资源、沙龙里探究研讨、撰写教育博客、QQ群上交流体会、论坛上留言„„网络平台上,教师们先后建立了论教群和博客圈,打造了教师网上论“教”的平台;教师们把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通过平台展开讨论,或向其他教师和远方的教育专家请教,群策群力克 8
服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障碍;另外,教师们还把自己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各种资源上传到共享平台上,建立了教育资源库,实现了教师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网上论“教”突破了时间和场所限制,拓宽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这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网上学习和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
教师通过远程研修感受自己经历虚拟与现实能相融互动的深刻文化旅程,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和产生思想的沉淀和共鸣。
“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研修的一大亮点,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我们针对研修工作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工作水平,真正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在研修中成熟,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成功,让“网络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器。
3、网上评课评价——这是本课题建立和实施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的新方式、新方法。
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进行了“网上评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网上评课”活动具有这样几个特征:灵活机动、抓住焦点、亲情对话、吸取智慧、产生共识、确定标准、引导方向。
教学评价是教师最关心的评价,因为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学评价不仅关系到老师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从教学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工作中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以确定自己应发扬什么、克服什么、弥补什么。我们改变原来评价方式,让老师进行“网上评价”。这样避免面对面中不敢说,不好说,不直说的现象,给大家一个畅所欲言的评价环境。这样教师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学校管理者就可以获得相对真实的信息。
4、理论成果:
2010年《焦作教育研究》第四期上对该课题以 “校园风采” 专栏进行了报道,底封上也进行了专题介绍,发表了课题组成员优秀教师博文12篇、优秀学生博文2篇;课题主 9
持人马立新同志撰写的论文《校园博客:引领教育新风尚》发表在河南省《教育论坛》2011年第五期上,撰写的研究报告《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2012年6月荣获焦作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六、思考建议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县创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探索和尝试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在整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推进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可贵的经验,这些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有效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力推进了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不失为本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
课题虽然结题了,但课题研究工作并没有终结,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和校本研修过程还是要继续前进,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我们将继续发挥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更大空间的发展,从而取得教育的成效,推动学校的发展。
1、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备,建立教育研修信息网。逐步完善学习成长共同体,建立教育研修信息网,充分发挥远程育教研修网络作用,提供教师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条件,改变教师教育教学信息渠道单一的缰局。通过对教师进行网上考核,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研修。并通过网络送教上门,把农村教师居住较分散的劣势转变为网络研修的优势,整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2、强化网络研修,总结提炼经验,推广实验范围。进一步强化网络研修,有效利用校讯通博客互动、远程培训、网络论坛进行思想共振,资源共享,加强团队力量进行有效研修,积集体智慧的结晶,推动自身全面发展。我县将对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经验,在实践中完善,在总结中提升,力争将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县乃至全市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去,让本课题研究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扩大范围到全县农村校际间及教师群体,使其共研、共享、共赢,共同成长,取得新的成果,整体推进全县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们的课题研究就要暂告一段,但是我们对于教师成长的思考不会停止,对教师成长共同体网络学习构建探索的脚步也不会停歇。希望课题组的成员能够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成长方法,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共同体。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教师成长的足迹。我们相信,2012年,将会是修武教师成长快速发展的一年!
作者简介:
马立新,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与家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