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时间:2019-05-12 18:2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一篇: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从系统论的角度说,“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个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开发理论和实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

一、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工具作用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质量;课程内容可以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把课程系统组织成为一个整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就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

课程是实体,而技术是载体,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技术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有序的、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优秀的教学软件其操作界面友好、交互性强、艺术表现力强等,能很好地反映出内容与技术之间的和谐统一。

利用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

2、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

信息学习环境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借助信息技术而搭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由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系统平台、远程教育系统以及各种资源网站等等所构成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体现出人性化、交互性、自主性、综合性等特点。

3、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做到“软硬兼施”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取决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软件、应用等,随着硬件设备的逐步到位,如何发挥信息化投资效益,重视软件、资源建设,尽快突破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瓶颈;由“重建设、轻应用”到“建设与应用并重”。

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备,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比如数字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建设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只提供了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它必须要有加工的对象才能真正有价值,因此必须建设与软件配套的教育资源,比如支持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支持管理平台的管理信息资源等。

4、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如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单元教学中,安排实践性教学活动,利用互联网收集到世界能源消耗增长数字和发展趋势;世界已探明常规能源的贮量、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现状及前景等;制作成演示文稿,以文字、图形、图片、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学生既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又掌握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网络等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并与同学协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其主体是课程,而并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以下列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误区:

1、整合课堂弱化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感官材料。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结构,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形象、直接、快捷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很多时候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水平上,课堂教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迷失了方向。

2、整合模式单一,以课堂演示和操作练习为主,交互性差。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这种模式的一般做法是: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前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按设计的流程操作计算机,把知识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尽管某些课件设计得比较精美,容量丰富,也具备多种感官刺激,但由于其缺乏交流互动,并未挖掘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尤如看了场电影,只观其面未达其意,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这种模式单一化、交互性差的课堂教学,也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公开课的形式。

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公开课,然而信息技术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使用得很少。许多整和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公开课“作秀”的背后却蕴藏着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困扰。许多一线教师表示考试压力重,教学倾向于满堂灌的口授,这不仅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不用说人文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来通过电化教学的直观反馈作用。采用信息教学只是为公开课的“作秀”罢了,疏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也无所适从,尽管教师课前也苦心经营,结果还是事倍功半。

4把握不住适用信息资源。

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它具有开放性和定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在网络中都有很多。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对资源的取舍是掌握教学内容关键的关键。老师如果不能有的放矢,结果就只能在丰富的资源中徘徊。

5、滥用技术软件。

有教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教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对策

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对策,首先要清楚信息技术其实只是为我们教学活动的一种工具,具体可以理解为: 教师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理念的提升和发展,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更加关注的辅助教学,而且将信息技术孤立于课程目标之外,不能作为教学结构的有机元素来看待,结果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非忽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功能,而是把其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的一个侧面来看待。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工具,主要是作为知识呈现工具、师生通讯交流工具、测评工具、以及情景展示工具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将更加关注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从课程目标出发,真正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学生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区别于以往的辅助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与认知的有效工具,并且根据学习目标,学习者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主要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和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学习者必须根据学习环境和目标,根据其预期结果,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

信息技术应该构建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学会在环境中主动建构、积极建构,构筑自己学习经验。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环境,可以通过其网络通讯功能以及虚拟功能等方面体现,营造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环境。

如何使用好信息技术这个工具,避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的误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教学设计促进有效整合。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出现有好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a、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动画放映,分解演示,绘制图表,创设有效情景,故事讲解,单元练习课等。

b、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价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得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c、研制多媒体教材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创新,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了解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结合每一节课的教学特点,努力取得教学中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和新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精品制作与教学创新点相对应的良性循环路子。

d、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他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的安排,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发挥出最佳综合效益。

2教学模式的有效选择。

a、讲授式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就是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b、讨论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部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游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在利用bbs或e-mail方式进行讨论式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答,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解答给以必要的指导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c、发现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 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 地参与学习。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方法,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a、指导自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自主地开展学习。通过各种自学软件开展学习活动,既能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学习过程,又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或超媒体功能有效地突破重点与难点问题,从而为学生自学起到导航、导疑、导思的作用。

b、独立练习,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主要应用于英语科单词学习与句型训练、电脑课中英文录入训练,各学科单元复习时的自我检测等。这种练习方法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适时评价,有的 软件还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其次可以 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个别化的训练,并通过独立练习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把握学习的进度和难度;此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情境进行虚拟操作,即时反馈实验结果,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

c、协作学习,是师生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问题 讨论、开展协作学习。利用电子邮件(e一mail)、在线讨论、电子公告栏(bbs)、文件传输(ftp)及语音电话 等方式,使传统教学的单向交流扩展到双向交流以至 于多向交流。通过协同、竞争、角色扮演等基本的协作形式,使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能够在多层面、多方位、多形式上展开,让学生通过友好的界 面,获取教学内容,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换意见,有助于更加广泛、深入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分 析、综合、评价和复杂应用等认知能力,并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d、网上学习,是学生通过校园网或1nternet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计算机互联网具有信息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大量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通过网 络,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接受名牌学校的同步教学,随时向名师咨询并得到教师指导。计算机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 学习的机会,也将大大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传输和应用各种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将人类的学习的内容到方式再到方法都进行了深刻的变革,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适时、适度的正确运用,才能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水平逐步有序地上一个新台阶;也才能更大限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继而提高我们的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更有力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篇:信 息技术学习心得doc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下面我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领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单纯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而没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所以造成只强调教育技术有形的媒体技术,而不重视教育技术无形的系统技术,忽视了数据处理及媒体资料利用等功能,违背了教学规律。因此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1、教师应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

2、教师应是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3、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第三篇: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0910下

2009——2010下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似水流年,在紧张的工作中又走过了一个学期。作为教师,充实而又满足,成长进步的学生就是我们辛勤劳动的硕果。现在,让我们驻足回首,体味一下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一、政治思想工作方面

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形势下,一直能在思想上、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认真剖析自己,客观的对待事务,正确理解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对扶贫帮困献爱心等活动,积极参与。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能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利用学校网络优势做好宣传工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这学期,本人继续担任学校的八年级和九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管理机房的设备调试、网络维护,比较任何一个学科分量,既要上好课又要保证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可以说任务重,责任大,自己克服了机器少,学生多,教学软、硬件及教材不配套的诸多困难,积极迎接上级部门的各方面检查指导,圆满地完成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任务。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开拓教学思路,上好每一节课,把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本学期根据九年级信息技术学业考试要求,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克服入夏以来机房的高温和噪音,从12:20——1:20,对九年级的学生进行辅导,一学期下来,通过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看到学生们的进步,能力的加强,素质的提高,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

三、遵纪守法方面

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学校的各种活动积极参与,本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原则,不张扬,不卖弄,不炫耀。

四、业务进修方面

在信息时代,学习力是终身的,一方面我在为学生讲课,另一方面我还在为同行提供获取知识的技术支撑。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辛苦多多,收获多多。

总结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教师工作是社会规范文明的奠基工作,愿平凡而琐碎的奉献,绽放出的是健康、进步、向上的绚

丽之花。

第四篇: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息技术与语文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毛泽东。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全诗共八行,一、二两行总括全诗,说明长征中遇到无数艰难困苦,但在红军看来是平平常常的事。第三至第六行,诗人以“五岭”“乌蒙”为“千山”的代表,以“金沙江”“大渡河”为“万水”的代表,以红军翻过“五岭”、跨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典型事例,表现了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慨。最后两行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由于所述的内容相对学生实际有较大距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今天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高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特征分析

1、作为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运用网络查找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并能制作较精美的电子作品。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具备一定的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

3、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长征的历史背景、历史资料、经过路线、历史意义了解不够。

三、教学目标和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1、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知识点 学习

标 学习目标水平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综合 知识

①理解“等闲、逶迤、磅礴、暖、寒”等词语的意思。②理解诗中所要颂扬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精神,并且能用自己的话谈谈从诗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③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

√ 情感

利用网络资源,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长征的艰难困苦,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学习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 √

能力

①利用校园网络、互联网络自主查找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长征的史实资料,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②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 √

2、学习水平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 学习水平描

语 行为动词 知识 理

知道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中所要颂扬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精神。

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浏览、制作 讨论 能力 理

解 利用网络增强理解、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浏览、写作 情感 理

体会长征的艰难困苦,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学习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朗读、浏览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

点 解决措施

点 解决措施(1)弄懂诗句意思,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深刻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感情。讨

论 朗

读 网络浏览

(1)能用自己的话结合诗句谈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2)能在理解全诗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网络浏览 讨论交流

四、教学策略

指导思想: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掌握和应用。

五、媒体的选择应用 知识点 学习水平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时间 媒体在教学中 的作用 媒体使用方式 知识 理解 网

络 理解诗句意思 1' 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 浏览、观察 理解 多媒体 示范朗读 ' 提供资源 查看、摹仿 能力 理解 网

长征的史实资料 红军的感人故事 10' 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 查看、制作 情感

应用理解分析综合 网

络 多媒体

感受红军的精神(学后感)10' 提供资源 情感感染 查看、朗读 写作

六、教学准备

1、制作有关“长征”学习型网页。网页中包括长征的许多背景资料和相关专题资料。

2、布置学生收集关于长征的资料图片,长征中的故事,毛主席在长征中的诗词作品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

学生活动及目标 导语揭题

设境激情

1、播放有关长征的录像片。

2、关于毛主席、关于长征你还知道多少,依据前查阅的资料概括地说一说。

4、(出示长征路线图:谈谈自己看了红军长征行进的线路图你想说什么?)简介长征历史背景。

说说片中反映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看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

初读感知

渗透情感

初读感知

渗透情感

1、自由读全诗,读通,读顺。

2、师范读,将诗中能说明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的词语划出来。

3、说一说你理解了哪些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还有哪些词你还不理解?

4、把词意连起来想想每句诗的意思,看看能不能把它们读懂。、轻声读全诗,边读边想,把不懂的地方标划出来。

6、梳理问题,抓住重点:

从哪些地方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自由读

学生边听边划

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小组交流,理解。自由读诗 讨论句意

学生自学、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问难,有的师生共同即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解决。)巧讲多读

体会情感

▲读读诗,漫谈长征途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么乐观地去克服它们的呢?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指导朗读。(汇报、点评、欣赏)

1、一、二句:

抓住重点,点拨,感受红军不将困难放在眼里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情朗读、背诵

2、三、四句:

用简笔画画出五岭、细浪;乌蒙山、小泥丸的样子,体会红军的革命精神。

感情朗读,体会红军的气魄。

3、五、六句:

用“理解反义词法、讲故事法、精彩片断欣赏法”等体会“红军不怕远征难”。

(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减缓了理解的坡度,易于捕捉蕴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韵味。)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断。

4、最后两句:

齐读,师范读,体会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播放爬雪山的电影片断,直观感受红军爬雪山的场面和体会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讨论

学生初步领会“只等闲”的意思。学生感情朗读、背诵

学生画简笔画,理解“腾细浪”“走泥丸”,形成强烈的对比,体会感情。学生感情朗读

学生抓住反义词“暖”和“寒”体会。

学生讲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学生读中悟、悟中读。

抓住“尽开颜”理解、体会。学生感情朗读。吟诵品味

升华情感

1、指导读、自由吟读全诗

(让学生反复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炼、内涵的丰富、情感的强烈)

2、配乐表情朗诵全诗。学生自由吟读。

(读出对红军战士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背诵全诗。延伸拓展

强化情感

1、学习了毛主席的七言律诗《长征》,你从这一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2、你对红军长征的故事还知道多少?

A、红军长征时进行过哪些重要的战役,发生过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B、你最佩服“长征人物”中的谁?为什么? 汇报方式:

①用通顺连贯的话复述一个长征故事或描述一场长征中的战役。

②围绕长征的某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3、让我们高声朗诵关于长征的毛泽东诗词,以起来颂扬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长征精神吧。

4、教师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这是对长征的高度评价。如今,我们已不再要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请你结合《长征》诗,结合长征的有关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来颂扬长征,汇报你学习了《长征》后的收获。(可以是写写读后感,可以唱唱《长征》歌,可以讲讲长征中的故事,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堂上的思考)

1、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2、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对资源进行整合、重组。

3、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丰富认识,充实观点。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展示学习成果。、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关于长征的毛泽东诗词。

6、鼓励学生将语文学习活动延伸到外,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淀,受到长征精神的熏染。

第五篇:浅议信体验磨练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整合

浅议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整合

江苏省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钱惠忠(邮编 215200)

【摘 要】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束缚着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比较狭窄,制约着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探索、研究、运用所学英语提供了重要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快乐成长。【主题词】英语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教师要想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不仅要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精巧的教学设计,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情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从而体现自身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资源将得以更有效的应用,有利于创设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现代教学模式。

一、创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欲望

“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语法等的学习和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句和教材联系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景的能力比较差。不同场合下,他们的口语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就显得束手无策。多媒体能将录像、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动态地展现出来,不仅能化抽象为形象,还可创设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

牛津初中英语9A,Unit 1,Star Signs“Reading”。本课主要介绍12星座的名称、一年中各星座的时间段、重点是不同星座所具有的不同的性格特征。笔者用flash课件演示12个星座的动画介绍。动画人物形象生动,富有情趣,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观察,感知英文介绍后,再让学生进行朗读理解,最后复述课文。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了学习英语的欲望,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对教学起到了前所未有的辅助作用,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开发英语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多媒体环境下,由于呈现了大量的信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不同的知识,对同一主题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老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然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和沟通,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性地组织归纳信息,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在完成主题:ask the way、go shopping、talk about the weather、go on a trip等内容时,根据多媒体创设的某一场景,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编对话,练习听、说及进行语言操练等。最后通过小组的协同合作完成这一过程,学生应用听、说、演等各种方式学习,使学生有更多参与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和协作精神,开发学生潜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都有所提高。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而如果听觉和视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留存记忆65%。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感觉器官活动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应用多媒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形声并茂、生动活泼。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学生脑、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更生动地感知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由此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应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多媒体,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造真实语言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突破过去那种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能改变过去只注重音标、语法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资源的共享,形成了理想的网络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网络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多媒体的帮助,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同时,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更有利于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促使教学过程的转变。变老师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教具为学具,变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加生活。通过转变,我们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语言实践。另一方面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英语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个真实或仿真的语言环境,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生活的距离,提供给他们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而且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触景生情,激发表达的欲望。这种情景式学习无疑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如:Book 7A Unit2中的School Life。老师课前拍下同学们上课、课间、课外活动等场景的照片,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大家感到很新鲜,很贴近自己的生活,好多同学在照片中看到了自己。然后,小组内各位学生以讨论的形式,用关键句型和词组交流各自经历的活动。最后,各小组推荐一位学生参加班级的英语演讲比赛。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学生获得了练习语言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比起干巴巴的背诵默写,教学效果更胜一筹。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下,英语老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情景的创设、信息资源的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的策略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所构建的主导和主体相结合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之 路定将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七期

《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鲍寅初主编

下载息技术与课程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息技术与课程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测控技术与仪器课程

    相关课程信息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摘要: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其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如何高效地使教育技术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其与学科课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课程大全

    一、计算机学习:大一:1、Visual Basic:最适合入门的计算机语言,可功能很强,而且用起来无比方便。对我们测控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很实用,可以在以后的各种与计算机相连的项目中用来设......

    通用技术技术课程与个人发展

    技术课程与个人发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通用技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它在高中的时候开课的,但是在我以前的高中是没有开过这门课,就连信息技术这门课也只是很形式的开......

    息技术课题实验阶段性计划总结

    息技术课题实验阶段性计划总结(2) [ 2007-11-30 21:23:00 | By: 她在丛中笑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计划(2006年9月到2007年2月) 一、时间:2006......

    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这一学期以来,信息技术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努力工作,刻苦钻研,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研组素质和......

    电子测量与技术课程总结[合集]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电子测量与技术小论文题目: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摘要: 测量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工农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

    食品科学与技术进展课程论文

    《食品科学与技术进展》 课程论文 一、论文题目 《食品——不衰的行业》 二、论文内容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我在密密麻麻的专业志愿中一眼就挑中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