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设计
马桥镇中心学校 李吉秀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设计思路:本节是一节操作实践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及关键结构的功能,并初步学会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这对学生来说既是刺激又是挑战。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在显微镜中看到细胞,再让他们自己动手练习使用显微镜。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二,巧妙利用写有“上”字的透明纸片(普通材料纸用红色中性笔写效果很好),发现显微镜成像的规律。字是学生熟悉的,它的变化比细胞的变化更明显,学生更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选择效果明显的玻片标本如:人血涂片、双子叶植物茎横切装片。保证学生的成功率,才有持久的学习热情。
四,分析问题时,收集全班信息,从差异中发现本质,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每组调试好的一台,箱子里放一台。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透明纸片;人血涂片、双子叶植物茎横切装片),擦镜纸,纱布,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第二单元引言部分。设问:要想了解生物的奥秘,必须要了解细胞。同学们见过细胞吗?为什么没有看见过细胞?想不想看见细胞?今天就让大家一饱眼福。(让每个同学把眼睛凑到自己试验台上的显微镜的镜筒上,朝下看一看。要强调不要碰触显微镜)。学生看见了细胞一定很兴奋,跃跃一试,从而引出课题:
要想看见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使用显微镜。
二、新授
1、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师:对照37页图,记住各部分的名称,最先记住的同学有机会到前面来,摸一摸显微镜。
生:看书。(两分钟后记住的同学,到前面来指出实物各部分的名称)
2、取镜和安放:
师:先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再演示操作一遍。生:迅速看书,两人一组动手取镜和安放。
师:强调安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3、对光:
师:指导学生看书3、4两步,教师演示一遍。生:看书,看演示后动手操作。
师:巡回检查,帮助不成功的同学,及时指导。
让学生思考练习第一题,教师及时指出:对光时反光镜要向光线强的方向倾斜。
四、观察:
师:指导看教材5、6、7三步,发放写有“上”字的透明纸片。教师演示。生:看书,看演示后动手操作。师:巡回检查,及时指导。
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生:一名同学边说边演示。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找到物像,完成观察。
师要强调:标本要正对通光孔;应先使镜筒下降,接近标本,后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如果物像不够清楚,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师:能告诉大家你在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吗? 生:在黑板上画出来 师:有不同的吗?不同的再上来把你看到的画出来。
为什么不一样?再看一下,载物台上你是怎么放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交换看,讨论原因)
生: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
师:板书: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有没有字没有看全的,只看到了很粗的一笔? 统计一下这几组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的倍数的乘积,与看全的组进行比较,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学生讨论发现放大的倍数与视野范围的关系)
师:再给大家换一张真正的玻片标本,你就可以看见细胞了,生:进行观察。(学生已看过细胞了,知道污点不是细胞。)
师:现在我们换上另一个目镜再进行观察。预测一下细胞会有什么变化? 生:物像被放大了(或有的是缩小了)
师:现在谁来说一下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生: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师:轻轻的朝左移动一下标本,看物像朝那个方向移动?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给予肯定。那么显微镜的使用应包括哪几步呢? 生:讨论,回答: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大步。
三、小组竞赛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竞赛,中间这组站起来,其他三组注意观察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限定2分钟找到物像。
生:一组操作,另三组找错误。
四、练习(投影练习或小结)
1.写有“P”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2.显微镜的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是 ;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 ;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其中 看到细胞数最多,看到细胞最大。
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师:实验后,显微镜应如何处理?
生:收入箱内。看书39页注意事项,然后把显微镜放入箱中。师:学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
师:给予肯定,并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第二篇:《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
www.5y
kj.co
m1.教材分析1.1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所以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下一节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1.2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①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①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②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2.教学策略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我校学生生源较好的特点,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有数字的透明纸、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4、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看PPT,并产生联想。老师讲述: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这里所讲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异的微生物。这个奇异的微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变形虫一样的白细胞,两面凹圆饼状的红细胞、导致人感冒的病毒、人类男性睾丸里每天产生大量的蝌蚪状精子、植物进行呼吸的气孔等等。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它们都十分的微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堆在一起我们肉眼也无法看到。那你想认识它们吗?其实认识他们并不难,你只需要一部显微镜,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1’30)展示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学习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内容。(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回答是光学显微镜。指导学生看书37页:正确取镜和安放。(2’)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这样会污染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2’)显微镜的构造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要求各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3’)强调:(1)人人动手;(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老师巡视,指导。两人一组互相检测,最后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抽测。老师对关键部件进行讲解。(1)目镜、物镜:放大倍数;(2)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焦距;(4)转换器:调换物镜;(5)镜臂:提握镜身;(6)载物台:放玻片;(7)压片夹:固定玻片;(8)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9)通光孔:光线通过;(10)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11)镜柱:支持镜身;(12)镜座:稳定镜身。(5’)(爱的鼓励——掌声)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一,大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倾听,引起注意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讨论后提出,“上”字写的太大了,在视野中很难看完整。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三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先观察2号标本)(2’)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课前培训过的同学上讲台演示。(2’)
(爱的鼓励——掌声)教师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思考老师要求强调注意的地方。(2’)巡视指导,纠正错误。(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1号和3号标本并探究: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4’)鼓励学生提出本次实验改进的地方。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实验考查给出显微镜操作评价标准,两人一组轮流起立操作,评价人需指出问题,评等级。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练习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小结学生兴致再度高涨。归纳显微镜顺口溜: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十全十美,你最棒。为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表示鼓励(爱的震撼——掌声)
5、教学过程师: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这里所讲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异的微生物。这个奇异的微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变形虫一样的白细胞,两面凹圆饼状的红细胞、导致人感冒的病毒、人类男性睾丸里每天产生大量的蝌蚪状精子、植物进行呼吸的气孔等等。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它们都十分的微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堆在一起我们肉眼也无法看到。那你想认识它们吗?其实认识他们并不难,你只需要一部显微镜,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显微镜。展示学习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师:我们黑板有挂图,课本有彩图,如果有实物就更直观了,在我们请出显微镜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书:如何正确取镜和安放。在我们安放目镜的时候手指不能触摸镜头,这样很容易污染镜头。生: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师:课前让同学们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叙述。生: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师: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显微镜?生:光学显微镜。师:下面,两人一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要求:(1)人人动手;(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生: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师:下面时间,小组互相检测,然后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抽测。生:学生活动。师:4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就把显微镜的构造记住,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爱的鼓励”。师: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同学们在动手观察时,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做的过程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我们先观察的是2号标本。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师:好,在老师刚才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同学没有看到物象,还有同学操作失误的。下面请一位之前老师培训过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停手仔细看一下,他的操作和你操作的有什么区别。生:演示。师:讲解,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师: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操作,找出不足的地方,再继续观察。师:好,同学们基本已经学会了基本操作,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以下4个问题,观察1号和3号标本,继续探究我们的显微镜: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第四题请同学们换一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再观察。生: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师:同学们,你能为本次的实验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吗?生:“上”字写的太大了,在视野中很难看完整。如果写小一点,对于刚学显微镜的同学会比较方便,更容易掌握,也可以提高自信。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建议。师:下面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生: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师:下面,我们要进行实验考查,两人一组轮流起立操作,评价人需指出问题,评等级。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师:同学们的显微镜操作都顺利通过了,那显微镜使用后,该怎么处理呢?生: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师:最后,带给同学们一个显微镜顺口溜: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十全十美,你最棒。为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表示鼓励(爱的震撼——掌声)。
6、针对这一案例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分析为了更好滴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结构的特征,推断他们的功能。对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结构,特别是光学结构,就要给以适当的讲解。要让学生们不仅认识这些结构,也能初步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项操作注意事项背后的原因。课堂上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很新鲜,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自主看书尝试摸索显微镜的使用,体现了学生主体的角色。教师提前组织培训一位“小先生”,在老师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让一名小老师上台给同学们演示,这样就有了两次机会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第三次让同学们带着正确的使用方法继续联系使用显微镜,在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操作以后,第四次带着老师的探究题目使用显微镜完成老师的提问。最后,小组2名同学互相合作,互相检测,互相评价。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就有了5次接触练习显微镜的机会,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效率。附:《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评价表班级:
姓名
同桌:评价项目 自评 互评 能否正确安放显微镜
(正确---A、不正确---B)
能否正确使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正确--A、不正确---B)
能否正确使用反光经使光线反射到通光孔
(正确--A、不正确---B)
安放玻片标本,是否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是--A、否---B)是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物镜下降到适当位置(是--A、否---B)
是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时左眼睛观察,右眼睁开(是--A、否---B)
能否找到物象并使物象清晰(能--A、否---B)能否与同学协作遵守实验纪律
(能--A、否---B)
能否爱护实验用品实验后能否正确收拾整理实验用具(能--A、否---B)总
评(优、良、及格、不及格)教师评(或寄语)
(说明:自我评价是实事求是的对自己在实验中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互相评价是在双方协商讨论,实事求是的对各成员各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总评:5个A以下的,为不合格;有5——6个A,为及格;7——8个A的,为良;9——10个A为优。)
www.5y
kj.co
m
第三篇: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一、教学目标
.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
观察分析,分组实验,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学法引导
分组实验,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
走进新单元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
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
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小先生巡视,帮助。
提出疑问,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
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小组竞赛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练习
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
么办?
小结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后记:
第四篇:《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 教学背景
显微镜是初中生物中重要的实验仪器,正确使用显微镜并具备实验操作能力是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同时也是做好后续多个实验如观察草履虫、观察植物细胞、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的基础。要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规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练习,然而由于显微镜属于较精密贵重的仪器,而且学校的实验课时有限,所以学生能够练习的机会并不多,自然对于显微镜的操作知识多停留于书面知识上,而真正操作时却无从下手。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生物以来进行的第一个分组实验,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周围的新事物总是充满新鲜感,这给教师在生物实验室中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应用初中生物虚拟实验平台中的虚拟显微镜,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掌握显微镜的构造,二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播放精美的图片以及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再结合模式图对显微镜的结构进行讲解,完成学生的“识”。然后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操作方法自行调节显微镜,做到“用”。最后通过小动画来巩固学生对显微镜结构的掌握情况,即“练”。
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通过识―用―练,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总结的能力;通过情境的引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知识的学习在兴趣中完成;利用初中生物虚拟实验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多次反复练习的环境。
● 整合点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靠肉眼是很难看见或看清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下面让我们先来观察一组精美的图片。
整合点:在平台的编辑模块中选择“图片”,教师可将事先搜集好的精美的图片插入到平台中,来营造学习情境,引发学习热情(如图1)。教师也可将搜集来的关于显微镜的视频资料插入到平台中播放给学生,且可对插入的视频进行时间控制。
2.实验器材介绍
师:看过了精美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显微镜的作用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使用显微镜,首先来认识一下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
整合点:常规实验中教师往往结合实物进行讲解,容易导致某些学生看不清。在平台的编辑模块中选择“仪器”,展开“专业仪器”,点击“显微镜”,弹出“显微镜”的二维图片。可结合此图片对显微镜的构造进行讲解(如图2)。
3.实验过程
师: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以后,我们来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整合点:显微镜是较贵重的器材,实验过程中存在由于学生操作不当而导致物镜破碎等危险情况,另外教学时间有限,是否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操作显微镜也是一个困难点。在平台的同步实验模块中选择“演示实验”,展开“七年级上册”,点击“练习使用显微镜”,弹出“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动画。点击右下角的“进入”图标,进入到显微镜调节页面(如图3)。学生在此动画中可反复练习调试显微镜。
4.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
整合点:教师对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很难做到全面掌握,而学生自己也没有个衡量的标准。在平台的编辑模块中选择“动画”,将“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动画插入到平台中。学生自行进行知识的复习(如图4)。
第五篇: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2、能力目标
(1)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2)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或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进新单元
指导学生阅读二单元开篇语,观察书上细胞彩图,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二)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提问,引出观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提问:通过预习,你对显微镜的发明、发展知道了多少?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三)新课过程
1、认识材料和用具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等。
2、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3、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之后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教师利用课件,点击即显示各部分名称)
4、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三种观察标本:(1)写有“上”字的玻片;(2)印有数字的透明纸;(3)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5、对光: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按照先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放入标本→-看到清晰像的顺序。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6、观察:学生边看书自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强调:⑴用低倍物镜(10×或8×,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⑵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⑶镜筒先下降后上升,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压碎标本。⑷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 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七、教学反思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学生作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解决了不少问题,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