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优质课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时间:2019-05-12 18:3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调歌头》优质课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调歌头》优质课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第一篇:《水调歌头》优质课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教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2)诵读品味法。

2、教具准备:电脑、ppt课件等。

3、教时安排:1教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唤起体验

(出示明月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出示李白、王建、张九龄等人的关于明月的诗句)(请学生齐读)

引发问题:见到明月就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会添置什么样的情愫呢? 引导学生探讨交流——“月圆人团圆”

引发问题:如果在中秋团圆时节,你和亲人不能相聚,你会如何呢? 引导学生理解“离人”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二、朗读体会

1、听读感知: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词文内容。

2、朗读体会:“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要求: 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有情有味地读。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3、谈谈感受:自由读后,引导学生从苏轼的角度谈谈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教师给予评价。丙辰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夜色渐渐的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准备休息。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我无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哎!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吧!

三、品味探究

1、解读小序,明确“中秋”“达旦”“大醉”“子由”词语的意思。

第二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幻灯片1)(古典音乐响起)

同学们,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的古人尤其是曾经有人说,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国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会掉下好多个“月”字来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有关“月”的诗歌呢?

听了同学们的呤诵,我感觉像是在和诗人交谈一样是啊,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小楼吹笙有月,芦花深处有月诗人都爱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美丽的词——《水调歌头》,(幻灯片2)(板书课题、作者)看看他将寄月亮向我们诉说怎样的情感呢?

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

提问:对于作者苏轼,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学生预习汇报,教师补充(幻灯片3)

苏轼(1037 -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著有《东坡乐府》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看着这首词,你是否想读一读呢?初读课文之前,给自己提什么要求呢? 教师引导、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幻灯片4)初读课文: 要求:字正腔圆的读

教师引导自由朗读,个读,学生的教读(幻灯片5)巡视、做出中肯的评价

一边听学生读,一边进行字词检测(幻灯片6)宫阙(què)琼楼玉宇(qióng y&365;)朱阁(gé)绮户(qǐ)婵娟(chán juān)不胜寒(shēng)

2、教师范读(幻灯片7背景音乐)

如果你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么请你像老师读的那样学一学,读一读

3、再读课文: 要求:有板有眼的读

4、齐读课文: 要求:有情有味的读

四、赏读课文,品析语言

(一)初步感知:读出情感了,我们还要懂得词的情感透过刚才的读,你读到了些什么呢?或者你有怎样的问题要提出来供我们一起探讨?

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幻灯片8)说东坡的这首词可以说是中秋词中的千古绝唱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不得不再对这首词做一番深入赏读

(二)深入品读:这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引出小序小序有什么作用?你从小序还发现了什么?

补充:子由是苏辙的字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写此词时,作者41岁,被贬到密州,除政治不得意外,他与弟弟分别已有六七年不见了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幻灯片9)词分为上片、下片女生一起来朗读上片,看看上片写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讨:

(1)苏轼现在被贬为了地方官,又和弟弟六七年未见,想想他的心情会怎样?(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 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是什么意思,作者想要归到哪里去?你们怎么理解“寒”字?(可从朝廷勾心斗角考虑)

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 板书 上片:把酒问月——徘徊矛盾 男生齐读下片,看看下片又写了什么内容?

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作者此时怎样?(无眠)为何无眠?(怀弟)你从词作哪个句子的背后感受到作者在怀念亲人,盼团圆,却没有团圆,说说看,你是怎么发现的?

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

苏轼说是月亮惹的祸使他睡不着,我们替月亮平冤:

用“不关我月,是君 ”说话(幻灯片10)苏轼是否一直陷入这样幽愤和伤感中呢?从哪些语句可读出来?

(可从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考虑)合作探讨;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到感悟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前三空填原文)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 豁达 胸襟(幻灯片11)板书 下片:难眠怀弟——哲理思考

五、体悟拓展:

如同苏轼一样,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学了这首词,你有哪些启发?

六、妙笔生花: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幻灯片12)

七、课堂结束语:

同学们,如此优秀的作品我们用再多的语言也难以领略它的美好,老师想用音乐为大家演绎这首词,大家想不想听? 吉他弹唱《但愿人长久》 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此课

第三篇:《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作者:王晓峰 邮箱:163ad.m@163.com 教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诵读品味法。

2、教具准备:电脑、PPT课件等。

3、教时安排:1教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唤起体验

(出示明月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出示李白、王建、张九龄等人的关于明月的诗句)(请学生齐读)引发问题:见到明月就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会添置什么样的情愫呢?

引导学生探讨交流——“月圆人团圆”

引发问题:如果在中秋团圆时节,你和亲人不能相聚,你会如何呢?

引导学生理解“离人”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2、明确学习目标与作者情况(出示相关课件)。

二、朗读体会

1、听读感知: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词文内容。

2、朗读体会:“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要求: 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有情有味地读。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3、谈谈感受:自由读后,引导学生从苏轼的角度谈谈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教师给予评价。

丙辰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夜色渐渐的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准备休息。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我无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哎!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吧!

三、品味探究

1、解读小序,明确“中秋”“达旦”“大醉”“子由”词语的意思。问题: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

播放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的在百家讲坛的解说视频,帮助理解。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怀念弟弟子由。

2、自读词文,思考讨论

幻灯片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词文内容,已完成对词内容的理解。

3、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1)诵读全词:女生读上半阙,男生读下半阙。(要读出情景交融的意味)

2)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明作者情感的词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

4、师生共同完成对词文重点语句的理解。

(1)读词的上阕: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播放康震教授的解说视频,辅助理解。

点拨:“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2)读词的下阕:

①思考:“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提示:这句话是在责问月亮: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呢?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以“不关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

②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师点拨长久与婵娟

引发:好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好更多地读出自己所思所悟的东西。通过下列句式说出你的看法与理解

千年后你的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

挑起回音袅袅…… 我明白

————————————

明确: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5、明确:上阕:望月-思归 下阕:责月-怀人

四、拓展总结

1、加深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充分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又蕴含着深 刻的人生哲理。成为千古的名句。请大家再读一读苏轼的其它两首写给兄弟子由的诗,再次体会兄弟二人深切的情感。

幻灯片出示苏轼的《阳关曲〃中秋》和《西江月》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读一读,感受苏轼那“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的深厚兄弟情怀。

2、归纳小结。

幻灯片出示小结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全词作小结。教师点拨并板书词文总结。

3、音乐欣赏。

播放王菲演唱的“千里共婵娟”,在优美的乐声中再次体会词文所表达的情怀。

五、结束语: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苏轼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永远的明月,永远的苏轼!”

下课,同学们再见!

第四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回顾作者生平;理解关键词义;把握关键句子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底蕴。

(2)反复诵读,品位词的声韵美与艺术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个人情操。

(3)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实行音乐教学法:将音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欣赏歌曲《水调歌头》,让学生分享欣赏感受,同时伴以“读词—诵词—唱词”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及艺术感。

(2)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策略:建立“袅袅月影·丝丝情深”的主题,建构以“月”为题材的诗词积累与拓展,从而使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把握本文,同时学会对同题材诗词进行对比、区分与整合。

(3)开展“知词-诵词-析词-品词”四步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内容,体味意境,把握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味作者宠辱不惊的乐观旷达的情怀,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2)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

(1)回顾作者生平;理解关键词义;把握关键句子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底蕴。

(2)体味作者宠辱不惊的乐观旷达的情怀,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拓展知识面,在对比与拓展中不断提升。

四、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法、语文主题学习法、诵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当中我们学习过巴金的《短文两篇》,其中

有一篇是《月》,还记得当时巴金笔下的月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吗?(生回答:寒冷)是的,巴金笔下的寒月告诉我们,“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寒夜对镜,只觉冷面扑光”。下面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学过的课文或者诗句有哪一些是关于月的?(生回答,教师点评)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看得出你们知识积累的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大文豪苏轼笔下的月又有怎样的深意吧。

2、预习检测

(1)作者生平回顾: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成为“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等。

(2)重点字词:

划线词语注音: 宫阙绮户婵娟不胜

重点字词释义:

不胜:经受不住

何似: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但:只

婵娟:月亮

尝试翻译句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背景资料:

本词选自《东坡乐府笺》,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夜。当时,苏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他的弟弟苏辙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七年不曾相见。丙辰中秋节的夜晚,苏轼开怀畅饮直至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首抒怀思亲的词。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初读品味

(1)请学生听歌曲《水调歌头》,听完之后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对这首词感情基调的理解。

明确:请学生自由发言,答案自由多样,可类似“凄清”、“凄凉”“孤寂”、“惆怅”等词语。

(2)请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词的声韵美。

明确:实行全体齐读及个别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体味词的声韵美。

2、合作探究·主旨探究

请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翻译整首词的表层意义。

(2)概括上阕及下阕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阕叙述了作者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

3、精讲点拨·意蕴把握

(1)上阕对月抒怀,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体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愿望?

明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苦闷和人世繁华的流连。

(2)下阕望月怀人,表达人生哲理,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分析其蕴含的哲理意蕴。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千里共婵娟”蕴含的哲理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4、当堂检测·美文欣赏

请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明确:可从修辞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其语言赏析的能力。

5、趣味课堂·我来做主

请学生根据把握的文章感情基调,再度用自己的方式吟唱《水调歌头》,增强课堂趣味性。

(三)课外拓展

1、寻踪觅迹·同类对比

展示李白《把酒问月》,拓展学生知识面。

把酒望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2、我来演绎·独领风骚

请学生课下根据词的内容,排练一出情景剧,将词转化为二人对话的形式加以演绎。

第五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设计目的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本着课程标准中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设计思路

本文是短篇精品,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要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

1、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2.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

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

flsh配乐朗读,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赏月(音乐)导入

欣赏美仑美奂的明月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配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为营造典雅的气氛作准备,使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氛围中)

二、走近作者

ppt作者简介。

三、朗读训练

1、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读准字音。

2、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节奏与韵律来。

3自由朗读体验,并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投影这首词的内容)。

4、老师读小序,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阙。

四、字词积累

Ppt出示重要字词,注音、释义。

五、知识图解

这首著名的中秋词中,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著名教育家夸 美纽斯说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探讨文意之初就抛出主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统领全文的教学活动)

(1)学生探讨交流: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苏轼借月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

(2)品读词句,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

学生自由朗读,并勾画表达思念的语句,自由回答。

语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3)、小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6、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

(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承接上一问题,层层推进,探寻作品的深层涵义)1)学生探词索句发现:从小序“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

(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思考。

教师点拨: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3)朗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联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明月几时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处”等都是在写月亮,月亮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深的含义,代指朝廷。

(4)让学生把“朝廷”代进上片,重新说说这段的意思

学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怎样?我盼着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学生讨论明确: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

(5)“何似在人间?”这句中“人间”作何理解?这句词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学生:虽然政治失意,但对生活的热爱依旧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官位要职,在自己贬官的卑微职位上,尽心尽责,造福一方百姓。

六、背诵欣赏

1、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并作分析

2、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

3、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引用这首词中哪一句祝福?

4、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

5、诗中哪一句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作业布置

1、读完这首词,你有何启示?(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谈出一种感受即可)

2、如果你通过时间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3搜集“月”的古诗词名句,欣赏积累。

教学反思

本篇教案,试图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把文本仅仅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载本,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拓展学习空间,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回顾备课过程,我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作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而非一味地依赖教参、教案。有了对文本的独立钻研,才会知道教材最动人的是什么,理解上最困难的是什么,能够进行的能力训练是什么……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往往就是教学方案形成的过程。所以我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求自己撷取该词的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力求创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下载《水调歌头》优质课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调歌头》优质课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 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

    《水调歌头》精品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在众多的咏月词中,苏轼的《水调歌......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秦安县魏店中学刘建红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课《诗词曲五首》。本课诗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后)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学习词人借明月抒情感的方法; 2.结合写作背景,感受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在诵读中,体会词人内心......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创新点及创新教学设计说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经典的词。词者,来于心,用于歌;歌者,源于声,发于情。由此看来,本文以朗读作为教学的主线,把语......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明月中的娓娓书声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冷水滩区京华中学 曾满姣 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理解苏轼,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上片的心情理......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 ,掌握重点实词,并能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及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体会情感,......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 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 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