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18:1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范文模版]》。

第一篇: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范文模版]

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

怀来县沙城第三中学 王春梅

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广泛积累教学素材,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周密安排教学步骤,认真探讨教法和学法,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在Excell中制作图表”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课程的学习,谈谈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

一、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

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也所改革、有所创新。

(一)整合教学目标

普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我在“在Excell中制作图表”教学案例中,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同时也培养学生合法利用信息以及关注家乡发展与建设的意识。

(二)分析教学对象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要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当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方面来确定。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信息技术新课程中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构建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1)要具有可操作性;(2)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3)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4)要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在“风光顺义―有效获取信息”这个教学案例中,我设计通过获取顺义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来制作展示顺义风光的电子作品,让学生既学习到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又了解了顺义旅游业的发展和建设情况。

(五)组建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所有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分为两类,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录像等。

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常用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搜索引擎、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民在网上获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以及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信息等相关学习资源。

(六)创设学习情景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协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七)制定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程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三类:(1)主动性策略;(2)协作式策略;(3)情景性策略。

学习策略要在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重点,运用分组教学,在教师的激励下,通过情景创设,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达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的学习策略。

(八)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Web quest)、发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讲授法等。

(九)构建互动课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十)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为了做好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档案袋中,如:学生发言情况、学生协作学习情况、作品评价情况、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

新课程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个刚刚开发的新领域,值得我们进行长期的探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着眼于使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进、考核逐步规范,这些都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去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合格人才。

第二篇:浅谈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

浅谈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在备课时要对各方面的要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我们不仅要第一时间来考虑教学内容,而且还要看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标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完成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考虑很多的因素。现在仅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电子表格、图标处理》的新课讲授与归纳总结”学习体会,浅谈一下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标准。

首先,握好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指挥棒。

在设计和实践时就要以新课程理念和标准作为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时的指导思想。课标的理念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能终身学习的人。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所有的环节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都要紧密围绕这个思想来设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践。还主体于学生,这是体现新程的理论和标准的前提。接着.教学各环节设计要清晰流畅,要合理使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所有环节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设计,完整清晰。在各个教学环节

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别,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在讲授新课环节的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反馈和检测。一是为了给学生鼓励,形成良性地学习过程。二也是为了检测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便即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抓主导于老师,这是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标准的保证。

其中关键是关注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教学、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有效有层次。在设计任务活动时,要着重考虑任务的有效性、难度和呈现方式。因为本学科以学习技能为主的特点,学习任务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有切实的收获,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将学习内容分为基本任务和提高、拓展任务,基础部分内容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保障;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提高任务和拓展任务,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在老师的引导下,只要学生热情参与且有收获,这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线。

总之,只有充分考虑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过程设计和课堂实践,才是符合课标理念和标准教学方式

第三篇: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

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

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在Excell中制作图表”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课程的学习,谈谈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小学信息技术班 文华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途径。知识:

学会在画图中运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1.插入“好朋友”的自画像图片。

2.插入“动物、植物、背景”图片,完成作品“我和好朋友”。能力:

1.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分析同学的“我和好朋友”作品。

(2)欣赏教师选取的对比性照片,对画面的主体大小、构图、情趣等审美因素进行分析解说。(3)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情感: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2.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3.渗透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渗透植物、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完成任务时,要求学生互相帮助、提示要点、出谋划策。

(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

(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好朋友”这一主题。

通过这个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我们和学生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个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对比“复制、粘贴”和“粘贴自”两种方法中我们只选择研究“粘贴自”的方法

在同一文件中对部分图形进行复制粘贴,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但这个操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操作系统中一般情况下隐蔽工作的“剪贴板”,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运用想象力,(即便给学生演示了“剪贴板查看程序”以后),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在一个文件中如此,而在两个文件之间进行复制粘贴就更难。现在,要让学生到两个文件之间去复制粘贴,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完整的分析过程,然而对于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除了要考虑本身的技术问题之外,运用复制粘贴方法插入图片,还有可能对源文件造成改动,从而破坏原有文件,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还要考虑文件的只读属性,累加起来的难度更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模仿。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活动时间,与其学生弄一个一知半解,不如还是放弃这部分教学,专心研究“粘贴自”。

2.“粘贴自”命令的教学

“粘贴自”命令的操作难度并不大。但是如果想把它彻底讲清楚是很难的。它同样涉及内部不可见的变化,这种变化到底要不要讲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不合适的。

因此,我们就在让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自行探索“粘贴自”命令的使用方法上下功夫。“粘贴自”的命令名由老师告诉学生,它有怎样的作用呢?它应该如何操作呢?我们交给孩子自行去探索。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以后,感受这个命令的作用,感受它的方便快捷。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领会,解释“粘贴自”的“自”,这个字理解准确了,这个命令就比较明白了。

四、重视细节处理,合理安排教与学

1.课前的知识准备

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到整个小学阶段、小到一个学期、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应该有整体的设计和构想。让知识、任务前后联系、学习成果互相利用、同学之间达到共享,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知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项学习成果如果能多次利用,却又有很多新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学生也不会生厌。

对于本课来说,就利用了前面的成果。本课的任务是完成“大家都是好朋友”的作品,这个“大家”从何而来呢?

在前面的画图教学中,安排学生画“自画像”,复习了学生对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颜色的调整等画图知识。对于学生画画的要求就是:仔细观察自己的特征,表现、适当夸张这种特征,看谁画的最像自己。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感兴趣,画自己毕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任务帮助学生把画图的种种工具串联了起来,哪种工具适合完成什么样的操作、哪种选项适合完成什么效果,他们都会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的领会。在完成这幅作品的时候,老师注意了与美术课融合的问题,请美术老师给学生讲脸部的造型、讲画人像的基本技法,这样,学生在用计算机画画的时候,所掌握的就不仅是计算机知识,他们的美术知识也不仅只应用于美术课堂。

另外,完成自画像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文件保存的操作。文件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而“粘贴自”命令要求学生必须到指定的文件夹寻找制定的文件,他们必须对文件的保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方法。画了自画像,可以帮助学生自然地提出保存要求,强调保存文件的操作重点,使学生在运用“粘贴自”命令时相关难度降低。

自画像完成之后,安排了一个与之相关的新任务──做你的双(多)胞胎兄弟姐妹。学生对完成这个任务兴趣高涨,在完成过程中,就涉及了对图片的选定、复制、粘贴、移动、改变大小和位置等多项操作,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这些方法、技巧在完成本课的任务时都用得上,而且教学非常自然、毫不生硬,前后也不重复,学生会通过若干课程的连续学习逐步发现,自己的本领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生动有趣。

2.课堂的引入

灵活、新鲜的课堂引入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引入要有趣、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本课老师利用了学生们画的自画像,设计了“猜猜这是谁”的环节。让学生猜猜画面上的同学是谁。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而且,能够很自然地引出:我们自己在画面上多孤单呀,要是能和好朋友在一起多好!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之间的差异

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计算机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样,光靠老师一人的力量,真难面面俱到。在本课中,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对这样的孩子,一般要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以补充他们的时间,还可以请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4.课堂教学评价

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教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时,应该用希望的语气,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候,也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五、教学实践体会

最后,从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看,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只在“粘贴自”操作的菜单作了画龙点睛式的讲授,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师生对话和学习讨论,加上教师总结来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全节课学生兴趣都很高。一开始从自画像基础上做合影这任务吸引了学生,引起学生兴趣。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展示了更好的内容,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求知和实践的欲望。最后,提出了要取图中某部分的图怎么办?为下次课打下了伏笔,难度适中。

2.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粘贴自”,不但进行了强化的处理,而且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如开始利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既烘托了气氛,又为后面教学做了铺垫,也进行了语文的教学,一举多得。后面通过学生的解释、讨论,不但使学生把简单的操作上升为概念(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粘贴自”的讨论,不但解决了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渗透教育。

4.这节课不但学习了信息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友爱(把同学的自画像粘贴到一起),语文、构图、爱护动物等知识。是一个综合性课,但又显得自然,不是贴标签、生拉硬拽。

5.这节课不仅仅是学习具体的操作,而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学习其他美学、语文、思想等知识。但是,本课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够充分,学生思路还不够放开,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上是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旨在考虑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任务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相互之间是融合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差异,教学设计应该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进一步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

三、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

一、任务的设计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们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审美、环境、合作、爱国等等,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2.教学目标的确定

插入图片是本课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诉学生一两个图片文件的位置,学生就可以试着运用“粘贴自”命令将图片从文件中调出,操作即可完成。但是,这样完成一个任务实在有些无趣。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对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它和美术课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要画一幅画,要在图中插入图片,就有一个美学问题,如审美能力问题。学生在“画图”中完成的作品,是他们运用计算机所提供的特殊工具,发挥其美术方面的才能完成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本课从能力方面,涉及考虑到应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是逐步渗透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再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任务本身也会带给课堂一些教育点:如爱国主义、环境教育等等。根据本课的任务,也考虑到一些相应的情感教育目标。根据以上想法,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

(1)理解“粘贴自”命令的含义及作用;

(2)学会利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

能力

(1)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成作品创作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

(1)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强调植物、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3)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二、任务教学的设计

为适应本课的教学需要,考虑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一件有趣的事。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设计了如下的任务:如“画自画像”、在“画图”中插入自己的好朋友的图片、完成作品“大家都是好朋友”。“好朋友”的外延很大,可以是自己的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充分地使用“粘贴自”命令,而且可以让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漂亮,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讲爱护环境、爱护动物植物的思想。

第四篇:微课让信息技术课教学更出彩

微课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出彩

峨山职中

施德光

中职信息技术课担负着向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使命。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行影不离,缺一不可,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适应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新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层出不穷,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现代教育手段。微课开始进入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课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倡在亲历真实的情景中探究,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由于微课能将图形、文字、声音、视频有机的融为一体,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给学生提供虚拟的真实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利用微课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付信息技术课以生命,插上腾飞的翅膀,活了起来。而且将活得越来越出彩。

一、运用微课,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在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里,抽象的内容很多,如程序的编写、动画的制作、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活动等。这些内容对中职生而言,都是陌生而且不容易理解的。以前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靠讲解,条件好的学校也只是利用挂图、幻灯片来辅助教学。这些静止的画面大多是课本里图片的放大,毫无生机。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听,老师也难教,不易达到教学目标。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将微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微课图、文、声、像融于一体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时,我先播放一些关于网页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网页在现代社会里的方方面面应用,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密不可分。学生被这真实的与生活、生产有关网页应用画面深深吸引了,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网页的应用,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网站网页的情况说给同学听一听,然后再从现实中来说明在网页在应用情况,最后用微课课件展示网页设计和制作各个方面的知识、技能,为高效完成《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渴望求知的状态,情绪激动,兴趣被调动达到高潮,人人都学会了“网页”设计制作。

微课的应用,能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启发学生不断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与课堂知识进行对比、补充、内化,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

二、运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教学的艺术,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和对其原有知识的唤醒,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微课具有形声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方面比其它媒体来得更形象、直观,无论在什么类型的信息技术课中都能明显体现这一优势。如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引导动画制作”一节中,我在微课课件开头设计了这样一幕:太阳系几大行星、天体、航天器

-1-及宇航员从遥远的宇宙深处飘然而来,并配以神秘的星空背景和空灵的背景音乐。强烈的感官冲击,立刻抓住了学生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动画上方的动感文字“从小热爱信息技术,长大探索宇宙”,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行新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刻,我及时抓住学生的心境进行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引导动画制作知识,并受到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的熏陶。

三、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传授及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任务。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学习前人总结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大胆、积极地信息技术探索,形成学习信息技术正确方法和理念导向,使学生不仅是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者,还应是信息技术的“探索者”,践行者和应用得利者。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探索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教学《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多重动画制作”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微课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山、水、动物、植物等美丽的画面;然后,展示这些物体随着地球旋转的过程,并提出启发性问题:“地球旋转同时,逐渐呈现出地球上的山、水、动物、植物等美丽的画面如何制作出来呢?”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地球引力的奥秘,多重动画人设计制作

四、运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往往有一些抽象的、难懂的知识和不易掌握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但由于学生空间性思维、知识技能的积累差异等原因,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 遮罩画制作”这一例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学时这些内容就成了教学难点。但如果运用微课,就能直观、形象地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日食和月食”这一动画制作,学生对于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来模拟三球转动,演示三球位置的变化过程,并配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帮助学生认识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变化等知识。可以利用微课,用慢镜头播放,使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日食和月食”发生全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屏幕上。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微课的交互作用,灵活播放。“日食和月食”这个讲不清,道不明、实验又极难做成功的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学的有趣、轻松、牢固,比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在这里微课起了突破难点,化难为易的重要作用,既学会了动画制作,又掌握“日食和月食”发生的科学知识。

五、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的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微课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照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正好成了创设真实情景的最有效工具,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进入了课程,课程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动力才能有根本保障,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而新课程标准正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

-2-养,认为能力培养是学生获取知识、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根本保障。

我认为微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下面一些帮助:

1、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微课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微课不但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而且还教给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微课能提供生动形象的声像信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显示所要观察的自然事物,同时,还能对时间进行缩放,在显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独特的功,在展现宇宙星体运动变化、动植物运动情况方面优势很大。比如在与学生一起探《二维动画制作》课程“逐帧动画”制作一节“植物的一生“动画制作时,课外我们分小组进行了种植和观察记录积累创制素材,课堂上我们进行了观察与交流。课堂上的观察只是当时的静态的观察,而整个生长过程的动态的观察,全靠学生课外的观察记录。初次搞植物生长全程观察记录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中间可能还有些比较重要的细节学生没有注意到。因此课前,我在网上找了一段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视频。课堂上一边看视频,一边交流观察记录,把几个月的生长过程浓缩于几分钟内,形象地再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使课堂的交流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有许多的特点,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概括。概括是一切信息技术研究的出发点,是掌握信息技术规律的基础,任何信息技术研究的结论都来自于概括。从教学实践上说,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利用表象概括出信息技术概念。微课能提供直观、生动、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表象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在教学“日食和月食”动画制作一节时,可以事先制作微课课件,通过动画展示三种天体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关系,演示三球同时运动,当月球绕地球运动到地球在太阳照射下的影区时,月球逐渐由部分变暗到全部变暗,此时月偏食、月全食便发生了。这种动画的辅助,使月食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变得比较形象易懂,学生可以借助动画来理解、概括出三种天体的运动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轻松完成“日食和月食”动画制作教学任务。

3、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就具体教学来说,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本身就具有信息技术的逻辑关系。我们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完全可以依据这些关系,将本来就有密切内在联系的知识有机地沟通起来。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学生的认知结构也不断地组建,逻辑推理能力也就在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得以发展起来。例如,教学《Excel 2010办公应用》课程中“数据的筛选”一节时,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的筛选意义,了解数据

-3-的筛选用途和学会数据的筛选操作技能。从一个原始的数据表中,根据实际任务的需要,利用相关逻辑思维条件,可以完成不同的操作。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一些抽象的现象难以理解,如果单纯依据文本、依靠教师口头讲解是难以出色地达成教学目标的。而微课在这方面却占绝对优势,它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声、形、色并茂,直观性强,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总之,信息技术课知识丰富,运用微课既能吸引学生,帮助学习,又能省时、省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它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微课能优化组合多种媒体的长处,强化对学生的多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形成接受知识的最佳环境。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各方面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当然,微课辅助教学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它能很好地解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辅助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方向,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配套软件会不断涌现,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和方式必将成为常态化。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奎东农场中学 陈刚

[摘要]: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目前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方式。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注意分析具体的教学问题和需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使用多种手段教学,努力使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改革;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心理环境。课堂教学就是发生在这种环境之中以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为核心的师生交往、互动的活动。如何协调和控制构成课堂环境的基本要素,保持其动态平衡,构建合理的课堂生态,营造宽松而不失紧张、和谐而不失内心激动、融洽而不失师生各自角色的人际心理环境,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课堂教学仍会是学校中的主要教学形式。但是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比如信息技术课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就变得不同了。

我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一、在课堂上,恰当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这种方式强调让学生在教师刻意创设的问题的情景下,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团结协作的氛围里进行学习活动。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这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课本身就是操作多于理论,比如说:操作系统基础、网络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电子表格、数据库基础、网页设计等课。我们在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的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任务,每节课完成几个小任务,每周完成某个综合性任务。例如,我为学生学习Photoshop使用滤镜时选定如下任务,即制作一个色彩鲜艳且具有立体效果的字。学生看完示例后就会想怎么才能做出该效果,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滤镜使用的兴趣和动力。然后再讲述滤镜使用的优点与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实践完成该任务。完成任务后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促使学生去接受新的任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可听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在课堂讲课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优秀学生与学困生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如果单单用语言来分析,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我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h动画,演示起来计算机中的软硬件的组成及关系生动清晰,学生易于理解,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好。

三、合作学习与分层教学方法,让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理把握合作学习对于完成教学任务非常重要。通过合作学习,能将优秀学生的思想、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提高大多数学困生所学知识的质量。协作学习得益的也不仅仅是学困生,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可以在帮助别人进步的同时吸取别人错误的教训来警示自身,并且还能够发觉自身的不足加以改进。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并且适当的在教学与指导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一定的认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更有利于学困生的思想发生转变。

四、重复知识、培养能力

重复知识的训练,目的是通过练习,以反复运用为手段,将新知识的应用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形成习惯。由于当前的中考不考信息技术或者就算考所占分值也不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时没有动力,经常是“学了就忘了,忘了就忘了”,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很不牢靠,以至于到中学毕业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与其到那个时候后悔,不如珍惜现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牢牢的掌握所学知识。那么重复知识的训练将是一个好的途径。但是在重复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例如,公式的使用是电子表格中经常用到的元素。那么,在讲这些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复的让学生重温公式的使用,重复公式操作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公式在电子表格运用方面的知识得到巩固与加深,提高能力。

五、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让学生在住处技术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是激发学生住处技术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我在教学中采取多表扬鼓励,少批评,不打击的方式,当学生取得成功和有微小的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当然表扬应适当,要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这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的侧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改革,对于昨天的教师、今天的教师、明天的教师都不失为一种挑战。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更多的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形成学习动机。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发掘学生的精彩,这是教师用真情培育学生的艰辛过程,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参考文献] 《行走课堂》 刘晓峰 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辅助教学》 师书恩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浅析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浅析 蒋坝小学 付启春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创造性强,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征的课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大赛——参赛作品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电子报制作 三河中学:马成龙 一、课例描述 信息技术课课例《制作电子报》是《信......

    本节阅读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

    本节阅读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具体表现在:通过提问的方式,用图片视频导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活了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思路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广泛积累教学素材,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周密安排教学步骤,认真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第十一课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一、课例描述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和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1》(彩色版)第二单元“第十一课”所涉及的内容。 教......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反思

    信息技术课——《动物联谊会》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何建国来源:本站原创阅读:2996次 发布时间:2005-6-3] [案例描述] 在2004年12月3日星期五上午第四节课,一(3)班56名学生排着队伍......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大全

    第十一课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课例描述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和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1》(彩色版)第二单元“第十一课”所涉及......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制作一份电子报 丰润镇中学 白晓红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 信息技术课课例《制作一份电子报》是《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所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