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帝企鹅古故乐》教案
《帝企鹅古古乐》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动物朋友与帝企鹅之间浓浓的爱。
2、体会朋友之间的爱应该是平等的,和朋友相处应该相互尊重、互相关爱。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读,感受朋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1.观看ppt1,导入故事情节。
——在一个美丽的农场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情呢?
——小动物们会怎么想呢?
——他们会对这个蛋做些什么呢?
2.观看ppt2,引发学生讨论。
——动物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适合孵这个蛋吗?
——大家为什么要推选绵羊来孵蛋呢?
3.观看ppt3、4,讨论朋友对古古乐的照顾。
——蛋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是谁?
——大家是怎么照顾古古乐的?
4.观看ppt5,感受朋友间相亲相爱的感情。
——古古乐会为爱他的伙伴们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原来,与朋友在一起相亲相爱的在一起是一件非常
开心和幸福的事情。好铺垫。
设置悬念,引发猜想,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做
二、倾听理解绘本后半部分内容,感受角色的心理冲突。
1.观看ppt6、7,寻找古古乐变化的原因。
——古古乐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知道自己是帝企鹅的古古乐是怎么想的?
——做了国王以后,古古乐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朋友们相亲相爱的在一起吗?
2.欣赏故事接下来的部分。
——大家都不理古古乐了,古古乐决定离开伙伴去哪里?
——到了南极以后,古古乐真的会快乐吗?他它过得怎么样?它会回到伙伴身边吗?
——没有古古乐的日子,伙伴们过得怎么样?
3.继续观看ppt,了解故事发展。
三、了解故事结局,感悟故事内涵。
——古古乐为什么不愿意做国王?
2.教师小结。
3.了解绘本名称,激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1.呈现绘本最后部分。
第二篇:妥乐古银杏景区建设主要做法
妥乐古银杏景区建设主要做法、成效、经验
汇报材料
一、景区基本情况:
妥乐景区内有独特韵味的古银树林和银杉林海,充满动感和灵性的乡土风情民族村寨,满载历史回音的古驿道,小石桥,西来寺等50多个自然和人文景点,景观奇特绚丽,文物古迹众多。既有“森林,山水,银杏之葱郁”,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幽静”,还有美丽动人的传说,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胜地,摄影家的天堂。有“世界活化石基地”,有“世界古银杏之乡”之美称。
二、规划设计
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由总面积为72平方公里。它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是贵州西线旅游区的延伸,邻近有贵州红枫湖、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万峰湖、路南石林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区包括妥乐-九坎片区和乐民片区两个部分,面积约19.14平方公里。其中妥乐—九坎片区18.2平方公里,乐民片区0.94平方公里。规划分期分为近期及中远期两个部分,共11年。
近期:2014—2017年,启动建设期,主要任务为重点项目的启动、建设和运营。
中期:2018—2025年,提升深化期,主要任务为全面运营,纵深发展,提高层次,整体创建。
三、投融资模式
盘州市妥乐古银杏旅游景区共招商引资13次,分别到东盟国家,国内对接招商引资及产业扶贫活动。累计编制招商引资项目14个。通过市级组织审查。进入省级PPP项目库及省级大健康项目库。洽谈签订温泉小镇合作框架协议.四、业态创新
景区开发旅游+会展经济、旅游+扶贫模式深度融合景区发展,同时引进新业态多家,分别是停机坪、露营地、自行车营地、集装箱酒店、会议中心、全球摄影基地、初见音乐餐吧、等助推发展
五、设施建设
目前妥乐景区已经建成的新游客接待中心,旅游观光车通道,法里公湿地公园、琵琶湖、仙马湖湿地公园、东盟商业街,妥乐酒店、金色家园别墅酒店、东盟会议中心等正在逐步对外开放,其中康养中心温泉老年养护中心正在建设中。
七、服务提升
一是按照游客接待中心建设标准,设置监控设施、医务室、导游室、售票处、调度中心、旅游商品展示中心等;二是完善旅游景区观景台、接待中心等节点区域的景区旅游导览图、景区导游示意图等,优化了景区导览和集散服务功能。三是提高景区厕所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景区增加了旅游厕所8座,四是康养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八、市场开发
景区市场定位为:以成都、重庆为目标中心的成渝地区、贵阳市、昆明市、六盘水市,以及其他地区的都市中产阶层养生、避暑市场,近程周末、假日休闲市场;主导市场为成渝城市群、周边城镇游客市场;重要市场为昆明市、六盘水市、贵阳市、兴义市游客市场,以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城市群为二级市场。
九、景区品牌创建
妥乐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古树文化研究基地”、国家级4A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是贵州省100个重点景区建设之
一、是东盟国际产能合作论坛的永久会址。
十、带动扶贫
妥乐景区以“三变”为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古银杏树集中区为核心区,辐射周边14个自然寨新种植银杏树8万余株,面积1000余亩,总投资9800万元,带动景区周边村寨贫困户120户,贫困人员260人,人均年增收入4800余元。同时织农户古银杏树入股,占公司景区门票收入的30%,助推产旅一体化发展,提供就业岗位180余个,解决贫困户就业68人。
十一、资源保护与开发
一切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切实保珍贵物种及其生态环境,对景区内宾馆、餐饮业严格管理,对水环境保护、噪声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强化旅游环境的管理。
贵州盘州市妥乐古银杏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11月21日
第三篇:古从军行教案
古从军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2、体会诗句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析诗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借古讽今的技巧和叠词的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鉴赏法、品析法相结合。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同学回忆学过的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由此引出古从军行。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二)作者简介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
(三)总体感知 1播放录音 2 齐读 3 解读全诗
板书
从军生活:望烽火 饮马 → 紧张
环境: 风沙暗 公主琵琶 →恶劣 凄凉 艰苦 →空见蒲桃入汉家
古从军行 无城郭 连沙漠
夜夜飞 双双落
(四)重点难点
诗人用音节和叠字表现巨大的讽喻力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
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五)理解升华 边塞诗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①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②.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 白)
③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
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
④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
2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所以,古从军行在感情上有③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④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在艺术手法上有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4.用典故。同学课下熟读诗歌,背诵。
第四篇:古诗草教案
草 课标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学会独立识字。
2、能按笔顺规则书写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拼音,会正确认读“枯、荣”2个生字,正确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2、通过自读、同桌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3、通过自由读主题阅读《细雨》, 能说说春天的绒毛是什么。任务评价:
1、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认读生字词;学生观察、老师范写、生生评价来学习生字。(检测目标一)
2、学生自由读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小组读来学习课文。(检测目标二)
3、学生自由读主题阅读《细雨》, 能说说春天的绒毛是什么。(检测目标三)教学过程
一、经典诵读《春草》
春 草(唐)唐彦谦 天北地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齐读、背诵。
二、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1、师:请你们来描述一下你们眼里的小草?
2、今天我们要去看看听听在诗人白居易眼里的草是什么样的?,齐读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拼音,会正确认读“枯、荣”2个生字,正确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2)、通过自读、同桌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4)、通过自由读主题阅读《细雨》, 能说说春天的绒毛是什么。
三、批注学习,质疑解疑,明诗意
1、学生自由读,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小组学习,把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标记出来(可以查字典、借助注释、相互讨论)
3、反馈自学效果,理解“离离、枯、岁、荣、生”等字词的意思。
4、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枯、荣、烧”(2)观察字形,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在理解词的基础上逐句解诗意。
5、连句成篇,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三、以读代讲,悟诗情
1、出示自学提示
2、原文与诗意对比读。师: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生:离离原上草。
师:秋天枯萎,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生:一岁一枯荣。
师: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小草烧尽。生:野火烧不尽。
师:只要春风一吹,他又会蓬勃生长。生:春风吹又生。
3、集体读
4、自由背诵
5、启发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四、归纳学诗的方法
1、师:这首诗我们是怎么学会的?
2、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3:学生回顾学习方法:读中感悟,查字典,借助注释,相互讨论。
五、主题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自由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依据课下注释学习古诗
3、检查学习效果:(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开展诵读比赛。
六、作业设计
1、补白古诗
草
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
板书设计
草
枯――――荣
烧――――生
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篇:忆江南教案.古doc
《忆江南》教学设计
安福寺小学古晶晶科目:四下语文授课时间:2011-12-1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1、欣赏《忆江南》歌曲。
2、简介江南。
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简介诗人创作的背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出示学习目标。
第二板块: 读出词中美景
一、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2、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3、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4、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深情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4、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5、学生齐背全词。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赏词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