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利和古拉教案
《古利和古拉》教案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并且在集体面前大胆、连贯地说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体验与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乐意与同伴分享成功,画一画。活动准备:绘本PPT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好,喜欢听故事吗?(喜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名字叫最奇妙的蛋。
1、讲故事,你认为谁是最漂亮的母鸡,为什么?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到底谁最漂亮呢?
2、故事讲完,老师希望你们在上课的是时候也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能做到吗?
3、静息,课前准备。
一、封面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两只小田鼠,看看他们是谁?认识书名。(1)你能看出哪个是古利,哪个是古拉吗?为什么?(2)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2)猜猜古利和古拉要去干什么?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讲故事
二、正文
图1—图4,老师自唱儿歌。啦啦啦······ 我们的名字叫古利叫古拉 在这世界上最最喜欢啥 做好吃的吃好吃的 古利古拉古利古拉
这首儿歌真有意思,让我们与古利与古拉一起来唱一唱。。图5,提问:(1)“要是捡到满满一篮子橡子的话,就放好多好多糖,煮得甜甜的。”“要是捡到满满一篮子栗子的话,就做栗子酱,煮得软软的。”哪一句是古利说的,哪一句是古拉说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走着走着,忽然路中间出现了一个???(你觉得会是——为什么?)(3)古利和古拉看到这个大蛋,为什么这么高兴?(4)是啊,鸡蛋可以做好吃的。可以做——(指名)
师:古利和古拉也想了一些,看!古利说可以煎一个月亮那么大的荷包蛋,古拉说可以做一个比他们的床还厚还松软的鸡蛋卷。
图6,(1)可是,怎么才能把鸡蛋搬回家呢? ①装进篮子:鸡蛋太大,装不下。
②古利古拉抬着走:鸡蛋太光滑,会滑下去 ③骨碌着走呢?骨碌是什么意思?(滚)撞到石头上会碰碎的。
④把鸡蛋绑着走:鸡蛋太大,够不着?? 1
第二篇:古利和古拉教案
《古利和古拉》教案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并且在集体面前大胆、连贯地说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体验与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乐意与同伴分享成功,画一画。活动准备:绘本PPT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好,喜欢听故事吗?(喜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名字叫最奇妙的蛋。
1、讲故事,你认为谁是最漂亮的母鸡,为什么?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到底谁最漂亮呢?
2、故事讲完,老师希望你们在上课的是时候也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能做到吗?
3、静息,课前准备。
一、封面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两只小田鼠,看看他们是谁?认识书名。(1)你能看出哪个是古利,哪个是古拉吗?为什么?(2)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2)猜猜古利和古拉要去干什么?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讲故事
二、正文
图1—图4,老师自唱儿歌。啦啦啦······ 我们的名字叫古利 叫古拉 在这世界上 最最喜欢啥 做好吃的 吃好吃的
古利 古拉 古利 古拉
这首儿歌真有意思,让我们与古利与古拉一起来唱一唱。。图5,提问:
(1)“要是捡到满满一篮子橡子的话,就 放好多好多糖,煮得甜甜的。” “要是捡到满满一篮子栗子的话,就做栗子酱,煮得软软的。”哪一句是古利说的,哪一句是古拉说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走着走着,忽然路中间出现了一个„„?(你觉得会是——为什么?)(3)古利和古拉看到这个大蛋,为什么这么高兴?(4)是啊,鸡蛋可以做好吃的。可以做——(指名)
师:古利和古拉也想了一些,看!古利说可以煎一个月亮那么大的荷包蛋,古拉说可以做一个比他们的床还厚还松软的鸡蛋卷。
图6,(1)可是,怎么才能把鸡蛋搬回家呢? ①装进篮子:鸡蛋太大,装不下。
②古利古拉抬着走:鸡蛋太光滑,会滑下去 ③骨碌着走呢?骨碌是什么意思?(滚)撞到石头上会碰碎的。
④把鸡蛋绑着走:鸡蛋太大,够不着„„
师:你们说怎么办呢? 图7,提问:
(1)你们瞧,古利和古拉急忙跑回家去准备东西,都是些什么呢?
(2)最大的平底锅、面粉、黄油、牛奶、砂糖、大碗、打蛋器、两条围裙、火柴,还有旅行背包。
图8,提问:
看看,古利和古拉是怎样把东西运到树林里去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看来,这两只老鼠不仅喜欢吃,还挺聪明的。
图9,提问:
(1)厨房用品都准备好了,古利和古拉先系好了围裙。“嘿,砸鸡蛋啦!”古利挥起拳头向鸡蛋砸去。古利流着眼泪跳起来。
(2)那么,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呢?“用石头敲吧。”古拉说。用石头才把鸡蛋敲开了。
图10,提问:
古利古拉忙开了,它们在忙些什么呀?
古利赶紧把鸡蛋打到大碗里,放上糖,用打蛋器搅拌,然后又加进了牛奶和面粉。这时候,古利用石头搭起灶台,又捡来柴火。师:它们真是两只勤劳的小田鼠。
图11,提问:
(1)老师和学生一起唱,一起等,体验古利和古拉等待的快乐。(2)香味越来越浓了,——
“你们在做蛋糕呢!真好闻啊。”树林里的动物们都抽着鼻子跑来了。抽着鼻子是怎么跑来的?抽着鼻子是什么意思?
是啊 古利和古拉在做蛋糕 古利和古拉不是小气鬼 请大家等一等
一会儿请你们吃蛋糕
图12,提问:
(1)你们觉得会做成功吗?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好,古拉打开了锅盖,看是什么?(2)是一个怎样的蛋糕?看,古利在干吗?(欢呼)
师:是啊,付出的辛勤劳动终于有了收获,当然高兴了,我们也来为它们欢呼一下吧!耶!
图13,提问:
师:动物朋友们脸上洋溢着微笑,其实它们不仅为能吃到美味的蛋糕而感到高兴,还为朋友的大方、友爱而感动呢!
那个好吃劲啊,就别提了!咱们还是提一提,仔细观察,小动物们是怎么吃的?用上两个动词把它写下来。(先自己写,再在小组里边练一练,最后在班里练。)怎样衔接
图14,提问:
(1)咦,猜猜看,古利和古拉用蛋壳做了什么呢?我们可以把想到的画出来,我想它们可以做成小火车。师先板书画一个小火车。
(2)把你想到的画下来,至少画一个。(2)展示。这真是一个奇妙的蛋壳世界啊!
图15
那古利和古拉究竟用蛋壳做了什么? 哦,是一辆蛋壳汽车!
哈哈!它们一边唱歌,开着蛋壳汽车回家了。
三、小结
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古利、古拉和森林里的动物分享了一个大大的蛋糕,我们一起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最最了不起的是,我们发现了自己拥有—— “一双读图画书的眼睛!”
第三篇:中班语言教案:古利和古拉(二)
中班早期阅读教案:古利和古拉
(二)活动目标:
1、能感受故事中劳动、创造、分享带来的快乐情感。
2、能较连贯地讲述故事内容。
3、认识重点字词:蛋、煎、烤、搬、扛、撞、抬、蛋糕。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册。
2、教师准备
大图书、图片(古利、古拉)、大字卡(第⑤页)。
活动过程
一、欣赏活动
1、教师出示大图书,幼儿观察封面,说出故事的名称“古力和古拉”。
2、教师讲述,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二、大图书阅读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
①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古利和古拉最喜欢的是什么?
②古力和古拉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蛋后,说了什么?教师出示大字卡“蛋”。他们做了一个什么决定?教师出示大字卡“煎”、“烤”。
③在搬蛋的过程中,他们作了哪些尝试。引导幼儿体味“扛”、“撞”、“抬”的过程。教师出示大字卡“搬”、“扛”、“撞”、“抬”。
④古利和古拉最后决定怎么做?
蛋糕烤好了,森林里的动物全都围过来,除了分享到蛋糕,还分享到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如快乐、劳动的成果等。)
他们用大大的蛋壳做什么?小朋友,你还会想到用大大的蛋壳做什么?
2、通过分角色朗读来理解故事。
一部分幼儿扮演古利,另一部分扮演古拉,朗读角色对话。重点学习古利和古拉的对话、动作、神态。
3、幼儿看图书,结合图画、文字完整地讲述故事。
三、游戏活动
幼儿和老师一起认读字卡,并做出字卡上相应的动作。
游戏:看动作找字卡。
请一名幼儿做动作,其他幼儿找相应动作的字卡,再大声读出来。
四、结束活动
幼儿有序收书,整理物品。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第七天,小蜗牛,它会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又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请你想一想,画一画,再说一说。
第四篇:小班绘本:古利和古拉
小班绘本《古利和古拉》 度假区中心幼儿园 周海燕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愿意用简单的叠词和短句表达画面内容。
3.感受朋友间分享带来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1.故事大书一本。2.古利和古拉的手偶。3.绘本《古利和古拉》、蛋糕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导入活动。
1.介绍故事中的主人公古利和古拉。
师:看今天我们的朋友谁来了?和古利古拉打个招呼吧。2.师小结。
师小结:看,今天它们跑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跟它们去看看吧。
二、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
1.师讲故事至发现了一个鸡蛋,引导幼儿用短语描述鸡蛋。①师:看,它们看见了什么样的鸡蛋? 幼:大大的、圆圆的、重重的。师小结提升。
②师:你知道这个鸡蛋能做成什么好吃的吗?
2.在听听、说说古利古拉运鸡蛋的过程,理解古利古拉运鸡蛋的内容。师讲故事古利古拉运鸡蛋的画面。①师:古利和古拉是怎么运鸡蛋的?
师小结,我们一起说说、做做他们搬鸡蛋的事情。②师:古利和古拉又想了什么办法运大鸡蛋呢? 师小结,我们一起说说、做做它们抬鸡蛋的事情。
师:古利和古拉想了好多办法,可还是没把鸡蛋运回家,怎么办呢? 3.观察画面,感受古利古拉运东西。①师:它们动脑筋、想办法,终于想到了好办法。它们说:我们回家把锅拿到这里来,在这里做蛋糕吧。
②师边翻故事书,把故事讲述下去。
师:他们回家找来了最大的锅、找来了最大的碗,还把牛奶、面粉、糖等好多做蛋糕要用的东西都搬到树林里。
师继续讲故事至搅拌处。
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受古利古拉做蛋糕的辛苦,并愿意帮助它们搅拌。师:我们帮它们一起搅拌吧。在说说、做做的过程中一起搅拌。④师:看,搅拌好了吗? 4.感受小动物分享蛋糕的快乐。
①师继续讲故事下去,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怎么了?它们怎么会来的? 师小结。
提问:他们做成了一个什么样的蛋糕?引导幼儿叠词描述。②感受分享的快乐。
师:看,古利和古拉把蛋糕分给小动物们吃了,他们怎么样? 幼儿一起分享蛋糕。
三、活动延伸。
1.师出示绘本,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我们以后再来看一看吧。
第五篇:《达古拉》教案
《达古拉》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达古拉》。
教材分析:
《达古拉》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民歌,歌曲分为两个乐句,全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连贯一气呵成的感觉。教学内容围绕一个蒙古族民歌《达古拉》唱歌教学展开。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达古拉》。
2.能用筷子、身势律动等参与表现音乐,感受蒙古音乐风格特点。3.能够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表现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变化。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以一首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唱歌课教学,即在一节课以唱好一首歌曲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课型教学时不只是纯粹的学唱歌曲,而是需要反复参与感受,即以聆听音乐参与律动为引导,采取反复聆听歌曲做不同层次的动作表现,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表现力、熟记歌曲旋律,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及相关的音乐常识。教学围绕学唱歌曲《达古拉》展开,通过多种层次的参与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歌曲的旋律,最后完整表现歌曲。
教学设计亮点:
本课设计了多种参与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方式。如:听音乐恒拍律动、用献哈达方式感受旋律起伏等等,通过聆听参与表现歌曲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新课程新理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达古拉》。
2.歌曲中八度大跳音准、切分节奏、长音的声音控制,把握好蒙古歌曲的韵味。
教学准备:
钢琴、黑板、筷子、哈达、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言: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幅画,这一望无际、层层叠叠的绿海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呢?宁静宽广的大草原上有碧绿的小草,湛蓝的天空、翱翔的雄鹰和小花般点缀在绿地上的蒙古包,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来自草原的音乐,请你们把我们围坐的地方当做草原上的蒙古包,听着音乐围着蒙古包走一走,请一定合上音乐的节拍。(设计意图:语言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感受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感受歌曲
1.初次聆听歌曲《达古拉》,感受四拍子的韵律和歌曲情绪。
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走一走,合上音乐的节奏,并想一想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他是三拍子还是四拍子?
2.第二次聆听歌曲《达古拉》,用雄鹰展翅飞翔的动作,感受四拍子的强弱以及歌曲悠远绵长、柔中带刚的韵律特点。
要求:飞翔的时候脚走恒拍,手的节奏4/4X—X—第一拍拍击臀两侧,第三拍空中振翅,像老师这样,合上音乐的节拍,飞翔到草原上任何一个地方,飞翔的时候请你文明礼让,不要和别人相撞。(师适当的数节拍)
3.第三次聆听歌曲《达古拉》,加入筷子感受歌曲韵律。
师导言:刚刚孩子们雄鹰飞翔的动作很优美,草原上的人们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来源于生活,在草原上他们会随着音乐跳起蒙古的筷子舞蹈。下面请你轻轻就近飞到座位处拿起你的筷子,让我们模仿雄鹰展翅的动作来敲击筷子。像老师这样合上音乐的韵律,自由的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
4.第四次聆听歌曲《达古拉》,加入筷子感受歌曲乐句变化。
师导言:我仿佛看见了一群自由的蒙古人在草原上随音乐起舞,下面请你原地不要动,转向老师,看看老师做的动作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做的四个方向的变化。)这首歌曲分为两个大的乐句,两个大的乐句里面各有两个小分句,共四个分句,下面请你在小分句处换方向做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四次不一样的方式聆听表现音乐、感受音乐,让学生在表现感受音乐的同时了解歌曲情绪、拍子、乐句,并熟悉了歌曲音乐。)
三、歌曲学唱
1.老师范唱歌曲,解读歌名《达古拉》。
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优美的歌曲名叫《达古拉》,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下面老师将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边听边看歌词,并想一想《达古拉》会是什么意思呢?“达古拉”是蒙古女孩常见的名字,相当汉语“招弟”“引弟”的意思,是大人希望再生个男孩的意思。这首歌曲的“达古拉”是指很久以前草原上的一位勤劳、善良、勇敢的蒙古女孩。2.学习曲谱。
①聆听歌曲,划旋律线。
②看图谱分析歌曲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旋律,用“呜”音感受旋律。③用献哈达的方式参与旋律线的感受。
师:刚刚孩子们捧着双手,哼唱着歌儿让老师想起了蒙古人民圣洁的象征“哈达”,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朋友,他们会拿起象征着圣洁哈达献给他们,让我们也来当一当蒙古人,随着音乐的起伏献一献圣洁的哈达。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画“旋律线”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旋律的起伏,从而引导学生唱准音高)④唱歌谱。
师:我们一起感受了优美的旋律,下面让我们用连贯优美的声音唱一唱歌曲的旋律,请你耳朵认真聆听钢琴,嘴里含上一大口草原上的新鲜空气,用最大的力量说悄悄话的感觉演唱,让你们的声音像草原上的清风一样柔美。(提出声音的要求,唱出美的感觉,重点解决八度大跳、切分音、长音的时值)3.学唱歌词。①随琴唱词。
②解决一字多音的几处地方。③第一分句两个小节的情绪处理。④两个长音的地方力度处理。⑤完整演唱,整首歌曲的情绪。
四、不同音乐风格参与表现
1.聆听稍快速度的《达古拉》,师随乐展示筷子舞。
师导言:我们一起演唱了优美的蒙古族民歌《达古拉》,蒙古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蒙古特有的筷子舞,看看这段筷子舞蹈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同样是《达古拉》这首歌曲,听听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音乐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改变,给歌曲情绪意境带来的变化)2.小结速度与力度给歌曲的情绪带来的变化。(歌曲速度变快、力度变强使歌曲情绪由抒情优美变成了欢快活泼,一下仿佛就将我们带到了草原上热闹的那达慕集会。)3.学生用简单的筷子舞节奏参与歌曲表现,强调舞蹈的韵律。(多媒体出示节奏:4/4X—X—)
师导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蒙古的筷子敲击节奏带给我们的热情。请你拿好你的筷子,随老师用跳筷子舞的感觉一起敲敲节奏。(说明:蒙古的筷子舞蹈是通过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声音,请你们敲击自己喜欢的部位随着音乐敲起来)
4.完整表现歌曲。(第一遍:用优美的献哈达的动作参与演唱慢速的《达古拉》;第二遍:用筷子、双响筒伴奏演唱欢快热闹的《达古拉》;第三遍:回归原速演唱)
五、小结全课
师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达古拉这首蒙古族短调民歌,并用不同的力度与速度进行表现,蒙古民歌就像蒙古人一样热情豪爽,像蒙古草原一样宽广悠远,它孕育了德德玛、腾格尔、韩磊等许多优秀的草原歌手,老师希望你们从今以后能了解更多的蒙古民歌,并喜欢上它们。今天的课上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