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3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选标准分类并整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

凉州区共和街小学 王雪梅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第28页内容及练习七有关习题。教材分析

统计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随机现象的方法。就本单元来说,气球的个数、参加游戏的人数都是数据,这些数据都包含在生活事件和现象中。收集、整理数据,并用图或表的形式呈现,对这些事件和现象的了解能更清晰,把握更准确。

安排本课时教学,就是让学生参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活动,感受数据的意义和统计的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相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分类)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引出探究内容。出示:本课时情景主题图。师: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呢?这些人有什么不同?

师继续提问:如果成分两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每组各有多少人?(同桌互相说一说)。

2.探究分类的方法,学习简单的统计表。学生数数,并交流、确定方法。

学生大多能想出按男女性别、大人和孩子来分类统计。

师小结:要给这些人,先确定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可怎么把分类的这些结果记录下来呢?如果不记录,一转眼就会忘掉的,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项新知识------用表格来记录整理好的这些数据。(补充板书)

学生汇报整理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电脑上做表格。

师,这种表格真了不起,把刚才我们分类的数据正确清楚记录了下来。像这种表格,就叫简单的统计表。介绍统计表的好处。

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师:那总数有变化吗? 生:总数不变。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并版书。

4、课堂练习:这些人,还可以怎么分类?把分类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5、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分类标准。a.如果这些人到公园门口买票,应该按什么分? b.如果这些人进更衣室,应按什么分? 从这两个问题,你又发现了什么? 同桌讨论,学生回答师补充。

三、巩固练习

1.给图形分类并填表格。2.动脑筋,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快乐作业:

把下面的图形分类,选择 你喜欢的分类方法,试着制作一个简单的统计表。

第二篇:《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吸铁石。

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喜欢气球呢?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吗?

(二)提出问题

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分一分,数一数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操作活动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活动以2人为一组开展,从学具袋里拿出画有的气球卡片,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分组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看图解决问题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1)指名回答问题

(2)对比交流

师: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观察思考

师: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呈现结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单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别最接近统计图表的两幅作品。

6.小结

师:小朋友们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操作活动2: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1.提出问题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你还想怎么分?(生: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由给定标准到自选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选择源自于实际需要,体现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要求: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黑板上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呈现出来。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师:观察小朋友们分类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师:刚才小朋友们还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小朋友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5.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4+5=12(个)

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学生可能会分别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列式

教师引导发现:不论怎么分,气球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相加,总数是一样的。】

(三)小结

师:想一想,刚才小朋友们是怎样完成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的?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全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七的第1题

(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把车涂上颜色,再分出飞机和船,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分类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2)指导学生细致涂色,涂色均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组织交流: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新收获?

【设计意图: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再次引领学生回顾分类计数的全过程,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打好基础。】

第三篇: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弄清课文主要阐述的5个问题,并展开积极的探究、热烈的讨论。

难点:用哥白尼的故事说明问的重要性,用沈括的故事说明问与思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与问》,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围绕“学”与“问”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地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从 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了解到:有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小黑板出示这句话。)

3、问多么重要啊!它是金钥匙,为你打开知识殿堂,它是铺路石,伴你走向成功之门。今天我们首先要来学习哥白尼的事例,相信学了这个事例后同学们一定能明白问重要性。

二、学习第二节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阅读了哥白尼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

2、听了大家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了什么印象呢?(勤学、好问 好奇)

3、哥白尼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是分不开的,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哥白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什么。

4、指名回答: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什么? A 他从小爱问问题。

B他什么都爱问。(他提的问题可以说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希奇古怪)

C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板书:好问)

5、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哥白尼的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学了第二自然段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8、正是因为哥白尼喜欢问,敢于问,勤于问,他才能够发现科学的无穷奥秘,他才会不懈探求,最终获得成功!其实不仅仅是哥白尼他从小好问,还有许多名人小时侯也很好问,谁能向大家介绍你知道的名人小时侯勤学好问的故事

9、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10、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 是谁呀?

三、以阅读形式学习第四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看看沈括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

(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2)、理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尽”“始”(3)、()时期的沈括是个(),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于是“问”就激发了他在深山的寺庙里发现了:原来()。

①同桌交流答案

②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

是呀,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得出科学的答案。沈括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记住这样两句名言吧:学而不思…… 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四、学习第五节,总结全文。

1、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在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又能学到很多,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指名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指名读。

2、怪不得书上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A“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名读好这句话,突出强健有力。齐读。

B能够自由地翱翔知识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奥秘你会感到怎样?(高兴、自豪……)就把这种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指名读,齐读。

五、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详见附录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六、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名人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疑惑为愚者之智慧。——肖亨利

2搜集一个有关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第四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15+6= 25-8= 30+7= 6+24= 27-9= 14+6= 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1.教学例2。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

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看图口头编题: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4)列式计算:

94—34=60(个)60—29=31(个)或34+29=63(个)94-63=31(个)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94-34-29或94-(34+29)2.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58-6-7或58-(6+7)[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板书设计:连减应用题

[54—8=46(个)(46—22=24(个)综合算式 [54—8—22=24(个)]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教学反思:为了能让学生亲历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被我所学,为我所用” 的乐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了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强大媒体表现功能创设了一个虚拟的却又十分生动形象的游乐园小朋友在面包房购买点心的生动活泼的情况,使课伊始,趣即生。学生兴致勃勃地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第五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是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情趣昂然的童话故事。主要讲在新年前夕,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三只小动物处理方法不同,引发人们的思考。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凸现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也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了现代人的理念。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将一个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讲述这个故事,体会三只动物不同的品格。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续编结尾。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小猪、小牛、小猴对一口袋麦子的不同处理方式,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法设计:

指导朗读、引导思考 学法设计: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体悟 教学准备:

小猪、小牛、小猴头饰若干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以前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2、那我来说一句台词,你们猜猜是出自哪个故事——“魔镜啊魔镜,魔镜,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芝麻,芝麻,开门吧!”

3、是啊,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读后,总有一些东西会印在你的脑海里,可能是一个人物,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幅插图。《三袋麦子》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齐读课题)《三袋麦子》。

4、(引读第一节)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谁来告诉老师,土地爷爷一共给了它们几袋麦子?

你怎么知道的?(你读书真仔细!读书就要咬文嚼字)。

二、精读课文第2节。

1、这三袋一模一样的麦子,可在小动物眼中却是有些不一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仔细找一找,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

2、指名答。根据回答,引说:

(1)看到这麦子,小猪会情不自禁地夸道:(用上你找到的词语)

(这金灿灿的麦子多诱人啊!这麦子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太好了!)(2)而小牛也会赞道:(这麦子一粒粒多么饱满,竟找不出一粒干瘪的麦子,太棒了!)

(3)小猴会怎么说呢?他却觉得这麦子是上好的种子。

3、因为想法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过渡:你们看,小猪已经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那就让我们先到小猪家看一看吧!谁先告诉老师,哪几小节写了小猪?

4、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和第6小节,看一看,小猪是怎样处理麦子的?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并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读了这几小节,你还感受到什么?(学生自学)

5、读了第二小节,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

小猪看到麦子很开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很开心?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因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软的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烙饼)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馋嘴)而且这是一只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猪啊!

6、你能把小猪开心的心情读出来吗?

7、你还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憨厚 可爱 性急

能干)你从哪里看出来?

性急:理解“迫不及待”。有了这一袋黄灿灿的麦子,小猪对这个新年充满了期盼,他(引说)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板书)

师:你什么时候也会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谁能用它说句话?你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还有这个词语字面的意思,说说“迫不及待”的意思吗?

8、现在,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师范读。

9、指名说。(生:以前我不喜欢小猪觉得他很懒很爱吃,可刚才听老师读,感觉不一样了,有点可爱。我看到了一只很能干的小猪,他能做那么多好吃的东西)

10、师:如果你能把刚才我们体会到的感情带进去,一定能读得非常好。生朗读。总结过渡:想象着自己将有一个如此美好的新年,小猪的心情太兴奋了,所以他开心地喊道(齐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三、精读第6节。

1、一只容易满足的小猪把快乐和开心带给我们大家,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憨厚可爱了?让我们继续来读第6小节。

2、“他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小猪舔嘴唇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你们看小猪的快乐多简单啊,有东西吃的时候很快乐,东西虽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还是如此快乐,如此可爱!)

3、你们看,土地爷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4、想象一下他听了小猪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你把麦子都吃了,过完年,你吃什么呢?小猪啊,小猪你好可爱啊,不过你不能这样只想着吃。)

5、师:憨厚可爱的小猪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还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麦子吃完以后怎么办呢”?

过渡:那小牛和小猴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描写小牛或小猴的课文来自学。你们可以用刚才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思考: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的小牛或小猴,你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一年后土地爷爷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这又让你想到些什么呢?边读边想,并把有关的词语画下来。

四、生自学,精读第3、7节。

1、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小组交流。

2、师:先来说说小牛吧!他是怎样处理麦子的?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

3、指名答。

(1)他先是“看了又看,心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不着急,先想清楚再做。师:好锐利的眼睛,你很会读书,小牛面对事情先思考再决定,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2)“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这里可以看到小牛很勤奋很有经验。(3)节俭 先„„慢慢

你能抓住重点词把第3小节读好吗?(指导朗读)

你还从哪里看出小牛很节俭?你从小牛的回答中还体会到什么?(4)小牛一年以后还剩半袋麦子,真的是很会计划很会过日子。

有人注意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评价了吗?(从老人点点头也能看出对小牛这样勤俭节约的做法他是满意的。)

土地爷爷是满意的,但也许还有话要说呢,你们想土地爷爷可能会说什么呢?(小牛,你做的不错!但你再节俭,麦子还是迟早会吃完的呀!)

4、总结过渡:勤俭节约的确是美德,可节俭并不能阻止麦子的减少。

五、学习第4、8、9小节。

1、小猴一贯受小朋友的欢迎,你觉得《三袋麦子》里的小猴怎么样?

2、指名答。

(1)小猴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他有经验,善于发现。你知道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吗?(就是最好的麦子)是啊,同样的麦子却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具有劳动经验的小猴发现它是上等的麦种。

(2)能干。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呢?小猴收获了很多麦子,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满满一囤麦子。所以土地爷爷说他聪明能干。

3、同桌表演读土地爷爷到小猴家做客的情景。表演时要注意什么? 相机提问:

(1)小猴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神秘)为什么你不马上告诉土地爷爷你有这么大的收获?(2)小猴此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自豪)小猴为什么感到这么自豪?(因为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麦子,他是靠自己的劳动才有了收获)

4、想想这一年中,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后,还会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劳动,辛勤的劳动。)

5、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只有劳动才让人更聪明,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创造财富的人才最了不起!

让我们再来自豪地读一读小猴说的话。你还从小猪的回答中感受到什么?

6、而土地爷爷也情不自禁地夸奖道——(引读)

7、你们注意他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了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抚摸小猴的头,很兴奋,很激动。说明他最喜欢小猴)(看看土地爷爷望着这满满的麦囤,望着聪明能干的小猴笑的多开心啊!)

8、把你的这些理解带进去,再读土地爷爷的话。(生朗读)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了土地爷爷给它们的一袋麦子,结果不同,当然也得到了土地爷爷不同的评价。

想一想,那在三个小动物中,谁吃到的麦子多?(从长远看,还是小猴吃得——最多。)谁来说说看,这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三个小动物各有可爱之处、可取之处,特别是小猴的做法更独特,更富有创意,目光也更加长远,更值得我们学习。

2、这一天,小猪和小牛也到小猴家去做客,他们惊讶地发现,(指名说)他们迫不及待地向向小猴问起了其中的原因,小猪会问——小牛会问——小猴又会怎样回答呢?

3、请同学们学着课文的样子,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把小猴的回答写具体。(交流)

4、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也会收到了一份份节日礼物,那就是压岁钱,那你会怎样处理这些钱呢?(小组讨论)

5、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和小伙伴一起分角色演一演。

(2)读拓展阅读第54页,边读边思考:你最欣赏谁?为什么?并把重要的词句圈画出来。

(3)思考:你会怎样合理地安排你的压岁钱? 板书: 三袋麦子

小猪

吃光了

憨厚可爱 小牛

慢慢吃

勤劳节俭 小猴

种下地

聪明能干 教后反思:

1.针对儿童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我认为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儿童作家,于是我让儿童把自己当作这个童话世界中的一员,让其喜学、乐学。

2.读——语文教学一剂不变的良方,在课堂上注重采取多种读的形式,保证读的质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储存,在读中表达,提高学生的能力。

3.在复述中创新,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了复述课文的机会,加深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训练是创新的核心,本课教材就是丰富的儿童话语实例,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自己创作,编写故事,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写作能力。

下载《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根据Group and write的配图用英语描述学生们准备欢送会的场面。 2.能够听懂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并正确填写句子。 3.能够听......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积累语言,有所感悟。 3、培养学生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分析 1 教学内容:Read and write Task time 2 教学目标: a.在听听、玩玩、做做中复习及综合运用“There be”句型,复习第五、六单元的四会单词。 b.......

    第二单元分类教学设计

    (一)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合集)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领悟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3、学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懂得感谢......

    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设计教师:付惠敏 教学内容:教材19到21页 学习目标: 1 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 培养互相合作交流的习惯,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欣赏与赞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欣赏与赞美》教案一、教材分析1、对教材目标的理解:1)从知识目标看:学生懂得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2)从能力目标看:培养学生学会赞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3)从情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