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机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机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搜索评价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既有量化取向的,又有质化取向的,下列哪种方法是量化的(B)
A.观察
B.测量法 C.成长记录袋 D.访谈 2.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提倡的课程为(D)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 3.要素主义课程观的代表人物有(D)A.杜威
B.赫钦斯 C.阿兰 D.巴格莱 4.不属于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依据的一项是(D)。
A.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B.社会发展的需要
C.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
D.国家课程标准
5.按照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B)A.活动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6.知识不是简单的由教师自然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习者主动的建造到自己的脑海里,学生 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个派别的观点(D)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永恒主义 D.建构主义
7.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但有维持各学科原有的独立状态的课程是(D)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合科课程
D.相关课程
8.课程教学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课程组织应该考虑到儿童发 展的次序。这一观点属于(C)
A.永恒主义
B.结构主义
C.实用主义
D.要素主义 9.按照古德莱德的观点,实际在教学中发生的课程是(C)A.文件课程
B.理解课程
C.实施课程
D.理想课程 10.校本课程是由(C)提出的
A.杰克逊
B.帕克赫斯特
C.菲吕马克
D.布鲁纳 11.从宏观上讲,不构成为课程管理模式的选项是(C)。A.地方分权型
B.混合型
C.独立型
D.中央集权型 12.下列课程实施的观点中错误的是(B)
A.互动调试的课程实施观
B.改造的课程实施观
C.生成的课程实施观
D.忠实的课程实施观 13.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导生制”(D)
A.文纳特卡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贝尔-兰卡斯特制 14.隐性课程是由(B)提出的
A.奥苏泊尔
B.杰克逊
C.皮亚杰
D.布卢姆
15.下列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C)。A.确定目标
B.组织与实施
C.检查评比
D.需要评估
16.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我们称为(C)
A.实验研究法
B.人种学研究法
C.观察研究法
D.调查研究法 17.学习经验取向认为,决定学习质和量的是(C)。
A.经验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8.程序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
A.布卢姆
B.斯金纳
C.罗杰斯
D.桑代克 19.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D)
A 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20.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B)
A.斯金纳
B.罗杰斯
C.布鲁纳
D.华生
21.课程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作者是(B)A.博比特
B.泰勒 C.卡斯特 D.斯腾豪斯
22.提倡儿童应该学习古典语言和古代名著“这一观点属于(A)A.永恒主义
B.结构主义
C.实用主义
D.要素主义 23.教学是(A)
A.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的活动
D.学生学的活动
24.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每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是(D)
A.观察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人种学研究法
D.调查研究法 25.杜威认为教育的真正中心是(C)A.书本
B.教师 C.儿童 D.学校
26.下列对教学过程中的矛盾表述错误的是(D)
A.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
B.教师与知识(教材)间的矛盾
C.学生与知识间的矛盾
D.学生与学生的矛盾 27.下列选项中,哪个是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者的关键因素(D)A.学生
B.学校管理者
C.课程专家
D.教师
28.选修制度的最初确立是在大学,最早实行选修制度的国家是(A)。A.德国
B.英国 C.奥地利
D.美国
29.按照课程评价的目的分类,不属于这种分法的一项是(A)
A.个体内差异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30.目标模式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其代表人物有很多,下面所列的专家中,哪一位不是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C)A.塔巴
B.惠勒
C.斯坦豪斯
D.泰勒 31.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A)A.斯坦豪斯
B.施瓦布
C.瓦克尔
D.泰勒
32.(B)流派强调课程设计、教学过程遵循一定的顺序与步骤,(B)流派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A.建构主义、认知流派
B.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认知流派 33.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是(A)
A.教师
B.教育管理人员
C.环境因素
D.学生 34.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一般不采取(B)。
A.观察研究
B.实验室研究
C.人种学研究
D.调查研究法 35.实验中的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属于下列哪种教学模式(A)A.情境---陶冶式
B.引导----发现式
C.示范---模仿式
D.自学---辅导式 36.区分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D)。A.连续性
B.持久性
C.必然性
D.计划性 37.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的项目是(A)。
A.结果的必然性
B.实施过程的潜在性
C.影响的持久性
D.涉及范围的广域性 38.手势一般分为四类,其中往往给学生一种形象可感的印象的是(B)A 感情手势 B.摹状手势 C.象征手势 D.指示性手势 39.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指导与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
D.小组教学 40.情境教学”属于下列哪种教学模式(A)
A.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B.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D.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41.“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A.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B.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C.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D.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 42..下列不属于集体审议模式基本特征的一条是(C)。
A.针对必要的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取舍,做出选择。
B.审议应该以实践为衡量各方案的标准。C.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D.课程审议形成一个新的群体。
43.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是(C)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44.(A)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卢梭
D.布鲁纳 45.课程设计的集体审议模式的代表人物是(D)A.泰勒
B.塔巴
C.斯滕豪斯
D.施瓦布 46.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C)。
A.泰勒
B.杜威 C.斯坦豪斯
D.施瓦布 47.当代(B)哲学流派倡导社会效益的课程与教学观。A.存在主义
B.要素主义 C.永恒主义 D.实用主义 48.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的创始人是(A)A.泰勒
B.塔巴
C.斯滕豪斯
D.施瓦布 49.不宜作为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原则的一项是(C)。
A.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B.必须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C.注重内容的科学性
D.应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50.掌握学习模式的提出者(A)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华生
51.下列人物中属于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A.马斯洛
B.巴浦洛夫
C.布鲁纳
D.奥苏泊尔
52.课程管理越来越摒弃统一,僵化的模式,充分考虑地方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这体现了课程管理的(C)趋势。
A.规范化趋势
B.多元化趋势
C.弹性化趋势
D.民主化趋势
53.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的方 法的是(B)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54.(D)体现了这样一种课程趋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体或问题。
A.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55.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验法
56.对于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的表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B)。A.内容的重要性
B.内容的科学性
C.内容的正确性
D.内容的实用性 57.构成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要素是(B)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58.下列不是课程组织的原则的是(C)。A.连续性
B.顺序性
C.指导性
D.整合性 59.教学过程的功能一般不包括(D)。
A.发展情感和态度
B.探索知识
C.形成技能
D.培养性格 60.《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作者是(C)A.辛普森
B.泰勒
C.布卢姆
D.哈罗 61.范例教学法的创立者是(B)
A.罗杰斯
B.瓦•根舍因
C.布鲁纳
D.布鲁姆 62.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两大类(A)
A.单一课、综合课
B.讲授课、观察课
C.讲授课、问答课
D.讲授课、实验课 6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布卢姆的课程目标分类系统(D)A.技能领域
B.认知领域
C.情感领域
D.意志领域 64.下列课程管理模式中错误的是(D)
A.混合模式管理
B.中央集权
C.地方分权
D.学校分管 65.下列课程中,哪类课程的历史最悠久(B)
A.显性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66.教学的辅助形式为(C)
A.班级授课
B.小组教学
C.个别指导与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67.表现性目标最早是(B)提出的。
A.布鲁纳
B.艾斯纳
C.杜威
D.布鲁姆 68.按照评价目的可以将评价分为(D)
A.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B.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C.内部评价,外部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69.新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B)。A.布鲁纳
B.斯金纳
C.罗杰斯
D.华生 70.程序教学的创立者是(B)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华生
D.布卢姆 71.下列课程设计取向划分错误的是(B)
A.社会重建取向
B.分析取向
C.认知发展取向
D.人本主义取向 72.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D)A.施瓦布
B.泰勒
C.塔巴
D.斯滕豪斯
二、判断题
1.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实用主义在课程与教学中主张学科中心主义取向。×
3.要素主义者提倡儿童在学龄初期要接触并学习古典语言,阅读古代名著。×
4.人本主义流派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 性的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5.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
6.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里,由一位老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7.导生制“也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即由教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导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
8.我国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三种类型: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取向。√ 9.教学过程由多种要素构成,其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基本要素。√ 10.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 11.行为性课程与教学目标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 12.教学过程的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13.讲授法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
14.我国的课程结构是小学、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6.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17.课程组织的顺序性是指课程组织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 程要素。×
18.按照课程的管理分类,可以将课程分为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按照课程的表现形式分为选修 课程和必修课程。×
19.综合课程包括有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20.《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方面。√
21.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课程组织应该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
22.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课程目标,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身心发展水平及社会发展需 要,但并不需要考虑课程与教学论内容本身的性质。×
23.谈话教学法又称回答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 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4.只有课程专家和学校管理者才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25.隐性课程也叫做隐蔽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具有非预期性和非计划性,是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
26.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 27.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学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评价机制的教育活动。√ 28.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 29.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30.美国是实行混合型的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
31.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予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32.课程实施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是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 33.20 世纪 70 年代,罗杰斯提出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
3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分为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和课程各构成要素的特点。×
35.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活动的始终,它与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一样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因此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36.范例教学模式是由德国教育家杰克逊创立的。× 36.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华须鹏提出的。×
37.永恒主义在强调”永恒价值“的基础上确立了”复古式“的课程标准。√ 38.教学过程具有双边性,认知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39.《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社会 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方面。√ 40.综合课程就是合科课程。×
41.教学手段是指教师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42.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43.集体主义模式认为课程设计应该通过对实验的细致分析,对理论的反复权衡使课程诸要素之 间达成协调与平衡。√
44.在新的基础教育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
45.在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校内部的现代生活、学科内容。×
46.生成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
47.我国现在的课程管理模式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48.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整体性,简约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49.学生中心说认为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要素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传统教育学派一般也支持这种关点。√
50.麦克尼尔将课程理论分微软理论和硬的理论。×
51.16 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大教学论》中,它列出了20 门学科的理论体系。×
52.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精神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 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
5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教学是在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54.课程专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性因素。×
55.”教学中教师不能'一锅煮'、'一刀切'“,这句话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56.课程的组织具有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的特点。√ 57.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58.斯腾豪斯所认为的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的过程。×
59.”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倡导者是美国的罗杰斯。√
60.”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创立的。× 61.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并实行的。× 62.课程的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
6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64.校本课程开发,简称SBCD,最早由菲吕马克等人在1973年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 65.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创立的。× 66.发现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创立的。×
67.17 世纪夸美纽斯总结了捷克兄弟会的学校教育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六.材料题
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
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2.《礼记》,《学记》
3.《大教学论》
4.军事,文雅
5.布鲁纳
6.《课程》
7.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
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
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
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
二.选择题
1.C2.ABC3.ABCD4.ABCD5.ACD
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
1.√ 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
4.√5.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
四.简答题
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
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
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
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
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
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
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
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
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
(一)目标分解
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
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
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
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二)任务分析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三)起点确定
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
②目标能力的分析
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四)目标表述
2.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
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
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 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
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
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六.材料分析题
1.教学方法的作用:
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
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 ⑤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教学技巧:
①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
②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部分
③联系回忆,即时温故知识
④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小组竞赛,提高教学的效率
⑥教学方式创新,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做游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学习
⑦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六.材料题
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
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2.《礼记》,《学记》
3.《大教学论》
4.军事,文雅
5.布鲁纳
6.《课程》 7.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
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
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
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
二.选择题
1.C2.ABC3.ABCD4.ABCD5.ACD
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
1.√ 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
4.√5.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
四.简答题
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
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
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
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
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
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
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
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 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
(一)目标分解
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
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
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
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二)任务分析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三)起点确定
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
②目标能力的分析
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四)目标表述
2.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
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
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 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
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
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六.材料分析题
1.教学方法的作用:
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
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0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六.材料题
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2.《礼记》,《学记》
3.《大教学论》
4.军事,文雅
5.布鲁纳
6.《课程》
7.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
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
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
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
二.选择题
1.C2.ABC3.ABCD4.ABCD5.ACD 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 1.√ 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
4.√5.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
四.简答题
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
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
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
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
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
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
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
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
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
(一)目标分解
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
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 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
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二)任务分析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三)起点确定
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
②目标能力的分析
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四)目标表述
2.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
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
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 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
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六.材料分析题
1.教学方法的作用:
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
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
第五篇: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 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
7、辛德等在 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19、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0、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可分为: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1、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22、泰勒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3、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24、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
2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2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2、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对)
3、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课程设计上的特点。(错)
4、文纳特卡制是在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对)
5、“蛋糕模式”是一种地方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错)
6、“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对)
7、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错)
8、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9、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对)
10、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对)
1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1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错)
1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对)
1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错)
1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错)
16、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对)
17、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对)
18、重视并直接从事教学手段研究的要首推夸美纽斯。(对)
19、语词式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为简便的板书样式。(错)20、形成性评价往往具有对后续阶段课程的诊断性评价作用。(错)
21、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双边活动的过程。(错)
22、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对)
23、实用主义强调儿童在工作中学习、掌握知识。(错)
24、当代教学模式将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的发展,把学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错)
25、课堂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错)
26、比较典型的实行 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对)
27、教学评价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错)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校本课程? 答:校本课程: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洗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答: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整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行;合作性。
3、简述行为取向课程的目标表述要素。
答:行为取向课程的目标表述,关键一点是要具体,明确;目标陈述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谁来完成这个行为,即要明确教学对象是谁;
二、用来达成目标的实际行为;
三、行为的结果,如一篇论文;
四、完成行为的适当情境或条件;
五、用来评价作品获成绩的标准。
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答: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课堂教学作为评价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5、什么是教学? 答: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6、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 答: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7、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答: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美国著名课程学者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在规划课程时,必须回答如下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追求那些教育目标?我们要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8、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答:教学过程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9、什么是隐性课程? 答: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 答: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12、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答:(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4)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13、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答:情 境 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14、什么是班级授课制? 答: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5、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一)需要评估;(二)确定目标;(三)组织与实施;(四)评价。
16、如何评价课程设计中泰勒的目标模式? 评价泰 勒的目标模式:第一,目标模式是合逻辑的。第二,目标模式是合科学的。第三,目标模式合乎民主的需要。第四,目标模式合乎教育的要求。第五,目标模式具有组织和连贯的力量。但目标模式自身的一些缺陷,也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如目标模式在本质上含有管理控制的意图,这种模式多指向可预期的目标等等。
17、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答:①教学艺术的创造性。②教学艺术的形象性。③教学艺术的情感性。④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18、简述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答: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第一、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更加一致;第二、教学活动更加有趣;第三、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度;第四、提供有效的交互;第五、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第六、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第七、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询活动;第八、促进教师作用发生变化;第九、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第十、扩大教育规模。
19、什么是课程管理? 答:课程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四、论述题
1、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答:(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二)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是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三)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四)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与正确性等。
2、列举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教学原则并说明遵循教学原则的重要意义。评分提示:列举课堂教学的实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实践体会,也可以是阅读过的别人的经验,需要作出适当的描述,如什么教学内容,怎样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处理有何特别之处,收到什么效果等。在此基础上,引述学习过的有关教学原则的内容,对照加以分析,说明自己的看法,得出遵循教学原则重要意义的认识。涉及的教学原则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分析时应结合所举实例,侧重一、二个原则来充分论述。
3、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答:(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优点。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第二,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一种相对的教育平等。第三,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有益于保证文化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第四,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教育进行管理控制。(2)弊端。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上的悬殊差异。第二,过分集中不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第三,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第四,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要求过度统一性,削弱了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优点。第一,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地区、经济、文化差异,有力实现了教育的服务功能。第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地方与学校的创造性。第三,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达到局部最优化。第四,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第五,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能够保证教育实际上的平等。
(2)弊端。第一,由于它采用分权管理,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固而在全国范围内一的最基本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第二,由于是分权管理,管理主体多元化,不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第三,由于中央很少控制,大多是地方和学校自由自主进行课程实践,容易形成无政府状态,进而造成教育上的混乱,不利于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4、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答:当前,在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以下几个重点:(1)缩小班级规模。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2)综 合 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和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范围。(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5、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答:影响课程 实施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随着人们对课程的深人研究,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深入研究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1)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 :① 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会影响人们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实施者对改
革的清晰程度。③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的内容越复杂,实施起来会越困难。④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2)学校内部的因素。同一个改革方案可能在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成功,而在另一个地区或另一所学校不成功,这与学校内部诸多因素有密切的联系。①校长。校长在改革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原因。②教师。教师个人的特征和教师集体的因素对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进程。(3)学校外部的因素。学校教育活动不只是学校内部的问题,政府等权力机构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对课程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①社区与家长的影响。②政府部门的影响。③社会团体的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在不同水平上不同程度地影响课程的实施。因而,对课程实施的考察,一方面要了解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与措施的实施程度以及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要了解课程实施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课程实施的。
6、试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答: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1)完善课程体系;(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7、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答:导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导课艺术的特点包括针对性、启 发性、新颖性和简洁性等。其功能为: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等。教师常用的导课的方法有:直接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新旧知识联系导课;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等。
8、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结课艺术。答:结课是指教师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通过重复强调、归纳总结等方式,回顾与概括所讲授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行为方式。结课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有:自然式;归纳式;悬念式;回味式;比较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激励式等。应用结课艺术要做到:(一)体现教学目的。结课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目的和知识
结构等。(二)注意首尾呼应。要与导课相呼应,做到前后一致,使课程主线清晰。(三)做到适可而止。要避免提前或拖堂,做到按时下课。(四)注意形式多样。要根据不 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年级 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结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