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1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第一篇:“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地理科学2005级 管恩胜 1022405001

一、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中使用“分析”一词,表明不仅要求学生要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些地理意义,还要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来发现这些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具体到本节课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要知道晨昏线、昼夜交替、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等相关概念,还要求学生掌握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区时、日界线设立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们。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区时、日界线的划分,它综合了经纬线、地球自转等知识,所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但同时,也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本节知识既是高中地理教材的难点,又是高考的重点,在历年高考中,关于晨昏线的判断、时间的计算都占到一定的比例,因此需要采用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教材。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初中学习过该部分知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和时间的关系绝大部分已经忘记了。对于学习该部分知识,预测会出现下列障碍:

1.缺乏经纬线的基础知识,不清楚经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经纬度的划分。2.对方向的判定不过关,尤其是在本部分要用到的东西方向的判定。3.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计算能力不过关。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昼夜交替与自转的关系 1.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 2.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3.学会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加强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4.了解过日界线日期变更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如经线的东西方向不会确定); 2.尝试通过探讨问题情景,了解“人类为何要设立日界线”这 一知识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品质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晨昏线的判读,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日界线的设立及日期的变更

2、教学难点: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东西方向判断),日界线的设立及日期的变更

六、教学方法:

本节教材课型为讲授课,由于本节教材比较抽象,因此以传统的讲解法为主,比如讲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特别的计时方法,日界线设立的过程等;

在具体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演示地球自转光照图FLASH动画等,使学生更直观地对地球自转运动规律进行把握;

此外,适当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适当问题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点,并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更加透彻。

七、课时安排:

1.5课时(1课时以40分钟计)。

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是高中教材的重中之重,由于其抽象性也是高中教材的难中之难,本节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拟打算共用5课时进行讲解,前两部分各用1.5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拟用2课时,从而让学生对教材掌握得明白、透彻。

八、时间分配: 情境导入 3分钟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8分钟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包括导入)9分钟 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包括导入)11分钟 时区和区时的划分(包括导入)15分钟 日界线的产生(包括导入)12分钟 课程总结 2分钟 时间总计 60分钟

九、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3分钟)(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地球绕其旋转轴的运动,叫自转。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23小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球面上的点除南北极外,每小时转15°。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公转一周360°,所需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个恒星年。(恒星日和恒星年时间长短让学生回答)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自转和公转,那么它们会对地球本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自转对地球的影响。(板书:§3.2 地球自转与时差)在开始新课前,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位母亲乘轮船由上海去旧金山,在途中先生了一个女孩,10分钟之后又生了一个男孩,照说女孩应该是姐姐,男孩是弟弟。但实际上,女孩叫男孩哥哥,这是为什么呢?学了这节课之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师)首先让大家看一看地球上的昼夜现象。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板书)(8分钟)

演示地球自转光照图FLASH动画,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问)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2分钟

(讨论完毕)引入基本概念:(1).昼、夜半球(板书)—1分钟(师)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向着太阳的半球叫昼半球(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叫夜半球(黑夜)。(2).晨、昏线(板书)—5分钟(练习3分钟)(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作晨昏线(圈)。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16页图1.20归纳出晨昏线的特征。特征(板书):晨昏线过球心且平分地球;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原因说明:由于地球近似球体,太阳光是平行光,因此无论任何时候,昼、夜半球的表面积各占地球的一半。所以晨昏线(圈)始终垂直太阳光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叫晨线(前一刻为黑夜,即将进入白天); 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昏线(前一刻为白天,即将进入黑夜)。

(练习)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判断晨昏线。(3).昼、夜弧(板书)—1分钟

纬线被晨昏线分成在昼半球部分为昼弧(代表白天时间)纬线被晨昏线分成在夜半球部分为夜弧(代表黑夜时间)

第2个问题导入—2分钟(问):刚才我们了解到地球上总是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地区永远只有黑夜或者白天吗?

(学生期待回答)现实生活中,一个地区既有白天,又有黑夜,黑夜可以过渡到白天,白天可以过渡到黑夜。

(师)确实如此,接下来就让我们找一下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板书)(7分钟)

(问)在找到昼夜交替原因之前,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地球没有自转运动,静止不动,那会怎样?(学生期待回答):如果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那么昼半球永远是白天,夜半球永远是黑夜。

(师)可见刚才我们了解的地球昼夜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而是由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产生的。那么地球上为什么还有昼夜交替呢?请同学们观看一下地球自转情况下的太阳光照图。演示地球自转光照FLASH图,让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昼夜发生怎样变化,并在观察中思考以下问题:

地球上为什么有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学生讨论回答,不一定得出正确答案。)

(师)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昼和夜也就不断地更替。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和昼夜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板书)。

昼夜更替的周期(板书)是一个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系),为24小时。由于昼夜交替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第3个问题导入—2分钟

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光照图FLASH动画,引导学生发现:(学生期待回答)同一纬线上,总是东边的点先见到太阳

(师)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晚,从而得出不同经度时刻就不同,这种由于地球自转而使不同经度具有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3、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板书)(9分钟)(1).地方时的产生(板书)—4分钟(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到,地方时的产生也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地球自转有两个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产生地方时(板书),这点非常重要,需要跟后面我们将要学习的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区别开来。

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呢?

(学生思考)提示学生地球自转一周是360°,一太阳日为24小时。

(学生期待回答)因为地球自转一周为360°,一太阳日为24小时,所以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2).地方时的计算(板书)—5分钟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地方时的概念,那么我们能不能由一个已知地区的地方时计算出未知地区的地方时呢?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经度每隔15°,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在计算地方时的时候我们需要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当所求地方时的地点在已知地的东边,则加时差;若在已知地的西边则减时差。

(公式)未知地方时 = 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板书)

(课堂演练)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9时,那么120°E的地方时是多少?60°E的地方时呢?

第4个问题导入—1分钟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方时以及它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可以发现,两个地方由于经度的差异,时间也存在着不同,比如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如果各地都以当地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那么会有无数个地方时,时间不统一,对于生活和生产都是非常不方便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出时区和区时这两个概念。

4、时区和区时的划分(板书)—14分钟

(师)为了解决刚才的问题,于是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规定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时区内使用同一时间),这样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让学生对照教材17页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

(师)请大家对着图1.21,我们来看一下时区的划分。(1).时区的划分(板书)—3分钟

(根据图1.21讲解)国际规定,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中央经线,跨东西各7.5°,作为中时区(零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是东一区、东二区„„至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依次是西一区、西二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合并为十二区。(画示意图讲解辅以课件显示)

(练习)已知经度,求所在时区?举例116°E在东八区。

(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全球可以分为24个时区,此外人们还规定,在同一个时区内,时间相同,并把各个时区内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一下区时及其计算。

(2).区时及计算(板书)—7分钟 区时概念板书。

(师)区时是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相邻时区中央经线差15°,则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区时的计算也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越往东,区时越早。每向东跨1个时区,区时要加1个小时;每向西跨1时区,区时要减1个小时。(公式)未知区时 = 已知区时 ± 时区间隔 × 1(小时)(板书)(举例问答):东二区比东一区早1小时 东五区比东一区早4小时 西一区比西五区早4小时 东八区比西五区早13小时

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7页读图思考。(比较)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举例)北京的地方时即116°E的地方时;北京的区时即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也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地方时和区时计算的区别:(多媒体展示)

地方时 区时

第一步 求经度差 求时区差 第二步 求时差

经度差×4分钟 求时差 时区差×1小时

第三步

向东数,加时差;向西数,减时差。“东加西减”(3).特别的计时方法(板书)—3分钟

实际上,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演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

有的国家根据跨越经度广的实际,不同的时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如美国: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山岳时间和太平洋时间);

有的国家为了国内各地联系方便,统一采用首都所在地的区时(如我国);

还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将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朝鲜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采用东9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第5个问题导入—4分钟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地球自转会产生地方时,人们为了时间使用的方便规定了区时,地方时和区时都有一定的计算方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下列这个问题,看看你会发现什么问题。

(计算)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08年3月2日9时,请根据区时的计算方法,分别用东加和西减两种方法计算出纽约(西五区)时间为何时?(学生期待回答)如果考虑纽约在东八区东面,计算出纽约的区时为2008年3月2日20时;如果考虑纽约在东八区西面,计算出纽约的区时为2008年3月1日20时,问题在于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区时,而不能同时产生两个相隔24小时的时间。

(师)确实如此,同学们已经发现,如果只有区时的划分而没有其它规定,我们在计算时间时是很容易发生混乱的,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呢?人们又规定了日界线的概念。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日界线的知识。

5、日界线的产生(板书)(8分钟)(师)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人们规定以180°经线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图1.21)—3分钟

(师)大家看,如果没有日界线,那么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使用的是同一时间,但是现在我们以180°经线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那么当东十二区为0时时,我们就要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这时西十二区应该看作在东十区的西面,二者相隔24个时区,因此,东西十二区时间相同,但从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到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图1.21)—3分钟

(师)同学们继续观察一下,国际规定的日界线与180°经线完全重合吗(学生期待回答)不一致,日界线有几处曲折。

(师)实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是完全吻合的,大家请看180°经线主要在大洋上,但是还经过阿拉斯加地区,阿留申群岛以及大洋州一些岛屿等,因此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日界线避开了陆地,实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吻合,而是稍有曲折(引导学生知道三处曲折)。

(引导学生教材18页活动部分及课堂开头的一个问题情境。)—2分钟

6、课程总结(2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内容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课后要多花一些时间好好巩固一下,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指引板书)在地球自转和时差这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意义:产生昼夜更替和产生地方时,其中关键是要学会有关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还有,大家需要知道日界线的产生及日期的变更,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好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课。

十、板书设计:

§3.2 地球自转与时差

一、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2、地方时的计算

1、昼、夜半球 计算公式

2、晨、昏线

四、时区及区时的划分

3、昼、夜弧

1、时区的划分(示意图)

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2、区时及计算

1、原因:地球自转 区时概念 昼夜现象 计算公式

2、周期:一太阳日(24小时)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

三、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3、特别的计时方法

1、地方时的产生

五、日界线的产生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方时 示意图—日期变更规律 学案部分:

1、背景知识—日界线的产生

1519年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自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三年后,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掉一日,这在当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为什么他们记录的时间会比始发港少一天呢?

原来这一天之差包含着他们并不知晓的科学原理。原来是因为当船舶由东向西航行时,地球亦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因此船员们第二天看到的正午要比昨天的正午来得要晚一些,即每天都在推迟中午的到来。按这种被延长了的昼夜来计算日子,船舶在绕行地球一周后,便要减少一日。反之,若船舶向东航行,环球一周后,日期便会“多”出一日。这样就造成了日期的紊乱。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于是人们在地球上划了一道“时间起跑线”,用以区别今天和昨天,这就是“国际日期变 更线”。它被有意地选在人烟稀少的 180 度经线附近,处于亚美两大洲之间。它从北极开始,经过白令海峡,穿过太平洋,直到南极为止。为了避开一些岛屿,它与实际的180度经线并不完全重合。

2、课堂延伸—0时经线和0°经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时间上跨过午夜0时,就是新的一天的起点。我们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0时经线。这是自然界线。0时经线和0°经线是有区别的。0时经线是指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其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而0°经线是指本初子午线,其位置是固定的。当0时经线和0°经线重合时,考虑到日界线的作用,此时0°经线将全球日期平分;当0时经线和180°经线重合时,此时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3、巩固练习1.当北京在2008年8月9日上午10点举行奥运会某场足球比赛时,伦敦的球迷要观看这场比赛的现场直播,应选择当地时间几点?旧金山(西经123°)的球迷呢?

2.一青年在某一黄金周到青岛(36°06′N,120°18′E)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正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有以下信息。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时间外,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3.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第二篇: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导入】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

【师】“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因为地球在自转)

【师】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在自转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师】可是这里面只讲到日月星辰自东向西绕地球转动,没有一个字提到地球的自转啊,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地球和日月星辰之间有相对位置的变化,存在着相对运动)

【师】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则其中必有一个物体在运动,也就是说,地球和日月星辰之间必有一个在运动,那问题来了,是日月星辰在运动呢,还是地球在自转呢?

(太阳和很多星星都是恒星,不会绕地球转动,月球虽然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转动,但一个月才绕地球一周,不可能每天绕地球转)

【师】那也就是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原因只能是什么?(地球的自转)【师】怎样的自转?(自西向东)

【师】为什么是自西向东?

(参照物不一样,以地球为参照物,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如果以日月星辰为参照物,地球则自西向东自转)

【师】地球既然在自转,必然有一个旋转中心,那这个旋转中心是什么呢?(地轴)

【师】这个地轴是不是随意的在变呢?

(不是,固定的,它始终连接着地球的南北极)【师】那你应该如何描述地球的自转运动呢?(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师】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地球,如从北极上空观察,从南极上空观察,你能描述地球的自转吗?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师】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你觉得它的东升西落有什么特点吗?(以太阳为例,一天中的运动轨迹总在偏南方向,而且太阳的高度在不断地变化,使一天中地面的明暗程度不同)

【师】那这种运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使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太阳出来就是一天的开始,太阳在正头顶就是中午,太阳落下就是一天的结束)

(使得人们更容易确定方位,太阳升起的位置就是偏东方向,太阳爬到最高时对应的地理方向就是正南,太阳落山的位置就是偏西方向)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把你在生活中习惯的认识在地球仪上演绎出来?(想)

【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地球仪,在上面找出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并在上面做一个十字方向标。还可以在上面扎一个大头针作为想象中的观察者,由于地球相对太阳很小,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线几乎是一条平行线。同学们可以用这样一块画上平行光线的硬纸板模拟太阳的位置。试着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找出早晨,中午,傍晚该地区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对应的太阳方向。

(学生实验并汇报)

【师】模拟出来的情景是不是和现实中一样。【师】当某一场国际体育比赛在美国某地下午2时举行时,我们却要在半夜里起来观看这场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地球上总是有些地方处于白昼,同时又有些地方处于黑夜,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展示地球仪]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由于地球不透明,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你知道图上那条是晨线,那条是昏线?

(学生根据图片指出)

【师】很好,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晨昏圈和太阳光线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垂直)

【师】很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投影--自转 ] 【师】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天”也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

(正是地球周期性的昼夜交替,才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且交替的时间也合适,给地球上的生物创造了合理作息规律,从而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过渡)

【师】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间。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板书:地球自转与时间]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那每隔一个经度,时间相差多少呢?

(由于地球自转一圈360度是24小时,因此每隔一个经度,时间相差1/15小时)

【师】也就是说,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除晨昏圈以外地区的时间。

[练习地球自转示意图上某些地区的时间]

第三篇:《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中的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实,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用实例解释区时和日界线,并运用此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简单计算时区差、时间、日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传的运动规律

2、简单计算时区差、时间、日期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为什么白天和黑夜总是交替出现的?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呢?

一、地球的自转

1、说明昼夜交替的现象

2、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

说明在不同的方位看地球。其自转的方向是不同的

二、时间的差异

1、地球自西向东转——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日出早——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是有差异的。

2、地球上时间差异的规律

地球每天自转一周,一天24个小时转过360,每小时经过15,每分钟转1 地球上时间东早西晚,经度每差15,地方相差1小时 举例说明——欧洲的足球联赛

三、区时和日界线

1、区时的概念

强调:东面的时区区时早,而西面的时区区时晚

例1:北京(东八区)12点 东京(东九区)

伦敦(0时区)

纽约(西五区)

例2:假设一架飞机自北京沿40N纬线上空向东作环球飞行,机上人员为了使自己的手表上的时间与途径地时间(区时)一致向东每跨越一个时区需要将手边拨快,还是拨慢一个小时?飞回北京要拨几个小时?

3、日界线:避免日期的混乱

(1)、日界线并不等于180经线,而是一条折线

(2)、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始线,同时又是一天的介绍线

(3)、日界线两侧的东、西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与时刻早晚不同的是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的日期早一天

(4)、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退一天,反之,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进一天

总结: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地球的自转,加深了对地球自转方向、周期等特点的认识,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他们对我们的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实际上,地球的两种运动是同时运行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下一课要探讨地球的另一种形式—地球的公转。

第四篇: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课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教学过程:、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这节课,就让我们做个小小的科学家,一起来研究--地球的运动,好吗?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的。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请大家猜想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昼夜交替现象的。

2、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1)引导质疑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

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2)实验。

①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模拟实验。(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在它上面用彩笔涂一个圆点代表自己的家乡。用蜡烛的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观察讨论:“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了?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检验猜想。你怎样转才能让自己的家乡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④汇报小组研究结果。

(1、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静止不动,地球自转;

3、地球太阳都在转……)(3)、播放课件(昼夜交替)。(4)学生小结: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双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二)、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1)谈话:地球除自转外,还有其他运动形式吗?

(2)出示课件:地球公转。(3)学生分组讨论(4)汇报讨论结果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我们知道太阳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气温的变化,这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气温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现象。

巩固应用

l、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媒体呈现本课的知识要点,请同学根据提示复习本课所学的知识。

修改说明: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然后让学生自已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篇: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练一练: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

老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强调不是昼夜),各地时间存在差异。(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补充下列内容)

小知识:古时人们判断时间,是以太阳升到最高也就是正午时为12点,各地太阳最高时刻不同,所以正午时间不同,所以各地时间就不同,存在时间的差异,人们为了相互交流,人为规定了24个时间,经度每15度为一个时间,叫区时,使用这个时间的15经度范围内的地方叫时区,绘制成地图就叫时区表,要想知道某地现在是什么时间,不需要记忆,只需要使用时区表,如图就可以查出。(下图置于大屏幕上,学生使用简图)

活动三:《教你小技巧》:利用简易时区划分图判断各地时间 工具:时区划分图(教师提供)

第一步:将该表格的时间部分和空间部分撕开(如上图已撕开的时间表)并在时间表上把每个小时的时间都注出。

第二步:求解:明确已知时区和时间,求已知时区的未知时间。

将已知时间和该地所在时区(空间)重合在一起,所求时区的时间就能够从“时间”图上得出来。如图:当北京时间为18点时,纽约时间是当日5点,开罗时间是12点……利用时区与时间的有机组合,你可以很方便地读出图上任意城市的区时(屏幕上老师用课件演示)。

第三步:学生练习,老师先随便出题,给学生练习的机会;根据时事出题,比如德国世界杯比赛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换算,2008北京奥运会与世界各地小朋友观看时间的换算等等。

整节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最有收获的是?(由学生来总结,往往比老师总结更有效)课外作业布置

手工制作作业:制作时区盘(给学生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选做)1)材料:剪刀、彩笔、直尺、硬纸板两张、胶水、子母扣、大头针、钢笔 2)步骤:

(一)将图甲和图乙贴在硬纸板上,用剪刀将图甲按图的范围剪出圆盘(将时钟剪去)。两图中心用大头针穿孔,用子母扣别好,使图甲可以自由转动;

(二)给图甲按陆地、海洋分别着色,将城市用红笔使其突出显示;

(三)在乙图底板的垂直于12点处绘出平行太阳光线,并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四)在日界线处外接一小块硬纸条,延长日界线,在日界线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同样,在底板的24点处延长界线,在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

【教学反思和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解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对策!

下载“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 内容概述: 《证明地球在自转》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地球的运动时很复杂的,除了公转和自转外,还有其他运动。严格地说,地球的运动时多......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2.通......

    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2013-03-03 08:30:32)转载▼ 分类: 教学个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

    地球自转说课稿

    地球自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七道河中学的参赛教师 我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清晨阳光从东边的窗户投射进来,然后他像长了腿一样偷偷地缓缓地移动,到下午又从西边的......

    地球自转说课稿

    地球自转说课稿 付百泉 我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清晨阳光从东边的窗户投射进来,然后他像长了腿一样偷偷地缓缓地移动,到下午又从西边的窗户溜进了屋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内容概述: 《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我们已知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

    地球的自转教学反思

    地球的自转教学反思 地球的自转教学反思1 我上课的内容是第十二册自然教材的第12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题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但是这节课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自转,公......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 地理科学1001班 薛颐 100204042 一、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 简要介绍:本课程选自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