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祖国土-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诗人,了解诗人的创作。(2)联系写作背景提炼主题。
(3)朗读全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本诗的艺术特点。
【目标重点】
(1)联系写作背景提炼主题。
(2)朗读全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本诗的艺术特点。【目标难点】
鉴赏本诗的艺术特点。【相关材料】 1.作者简介
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女诗人。其作品“具有充分的根据,被认为是伟大的俄罗斯诗歌的杰出成就”,“有20世纪的萨福”之美誉。阿赫玛托娃出生在敖德萨一个海军工程师的家庭。原姓高连柯。阿赫玛托娃是她取自鞑靼族外祖母的姓氏,用来发表作品的笔名。1912年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表现了女性的压抑和孤独的情调。1914年出版的诗集《念珠》引起较大反响。此后陆续有诗集《车前草》(1921)、《白色的一群》(1917)、《公元1921》(1922)等出版。她的诗作极善抒发女性的内心情感,富有音乐性。十月革命后,虽然对革命并不十分理解,甚至远离革命的现实,但与那些逃离祖国的白俄作家,是界线分明的,并写有《我和那些抛弃国土的人不同道„„》(1917)。30年代著有《马雅可夫斯基在1913》、《但丁》,探索了诗人的命运。在这个阶段,她依据自己的亲身遭遇,写下了她最重要的组诗《安魂曲》(1934~1940),卫国战争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的诗篇,如《起誓》、《勇敢》等。大型抒情叙事诗《没有主角的长诗》(又译《没有主人公的歌》,1940~1962)是其诗歌创作的总结。此外还有诗集《光阴飞逝》(1909~1965年的诗篇)。女诗人一生命途多舛,1946年曾遭受不公正的批判,50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名誉。2.语言知识 ⑴ 音形
香囊(náng)苦楚(chǔ)砂砾(lì)蹂(róu)躏(lìn)齑(jī)粉
⑵ 词语
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砂砾:细小的石块。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齑粉:细粉,碎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的依靠,人类总是在不断接受着土地博大丰厚的滋养和恩情,而一把祖国土,则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它见证了民族的繁衍和生息。阿赫玛托娃正是把这种对祖国土的理解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她用“类似日记的亲切与直接”(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语),把这种朴素的情感呈现在读者面前,但这种“亲切与直接”却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量,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二、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祖国土》饱含了阿赫玛托娃对俄罗斯土地挚爱终生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表我们每一个人类个体领受了土地博大的恩情。科·楚科夫斯基的话多么令人感动——“庄严壮丽的诗句只能诞生在庄严壮丽的心里。”只有了解阿赫玛托娃在前苏联饱受磨难的经历,才能体会到这首诗中所蕴含的那种对祖国深沉执著的爱。
诗的前四句用了“不用”、“不给”、“不像”等否定词表明:因为天天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所以从不把它刻意珍惜,也不为它激情奔放,它似乎不给我们增加苦楚,也不像理想中的天国的乐土。
5——8句进一步表明:不知道、不理解祖国土的价值在哪里,甚至有时不注意它的存在。这是一般人的真切感受的流露。这几句极写土地的不重要,为下文的张扬埋下伏笔。
9——12句更进一步用比喻表明平时对祖国土的无视、轻视。
13——14句一转折,我们实际天天躺在它的怀里,不拘礼节地称它为“自己的土地”,亲切、实在。
女诗人鄙弃地用“护身香囊”、“激情的诗”、“天国乐土”等语,否定了那种浅薄空洞的“爱国感情”。接着她深刻地指出,我们对于“祖国土”是太习以为常了,竟至毫无感觉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哪怕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受难遭灾”,也会“甚至从不记起她的存在”、“牙齿间的砂砾”和脚下的“灰尘”,同开头的“护身香囊”、“激情的诗”、“天国乐土”之类构成了尖锐对比,说明“祖国土”是如此平凡甚至微贱,所以遭受儿女们的冷漠和鄙弃,另一方面联系着“祖国土”的儿女们的苦难,女诗人写到“祖国土”本身也受到她的儿女们“践踏蹂躏”,透露出内心莫名的酸楚。然而我们终究和“祖国土”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死后还躺进“祖国土”的怀里,“和她化为一体”。万千感情,都凝缩在一句质朴、亲切的称呼中:“自己的土地。”
女诗人的感情因质朴而更见真挚,因真实而更显深刻,因沉痛而更加震撼人心。
三、重点语段品读
[品味]在14句诗中,诗人用12句表达对祖国土地的无视和轻视,没有一点珍惜的感情,更没有热爱的激情。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像宝物一样带在胸口,也不为它激情地痛苦,它也不像是神圣中的天国乐土,我们不注意它的价值,甚至经常忘记它的存在;对土地,我们知道的就是污泥、砂砾,就是没用的灰尘——这实际在表现一种真实的感受。试想:对待我们的脚下的土地、泥土,谁不是这样呢?只是我们没像诗人那样,把这种平常的感受真实、坦诚地表达出来。第13句一转:“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是啊,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我们不都是在祖国土地上生息吗?没有祖国的土地就没有了我们生存的根基。的确,我们是和它不拘礼节,我们是称呼它为“自己的土地”,因为我们是土地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我们和土地亲切、实在,我们为生活在祖国土地上而自豪。
[体会]这首诗看似平凡,实际它用平实的语言,灵敏地捕捉住了绝大多数人对祖国土地的共同感受:平凡地对待它,热爱它。
四、疑难问题探析
1、你从诗歌中,了解到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吗?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为什么说这是“自己的土地”? 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动荡,痛苦,遭受灾难的时代,然而,诗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背弃祖国,号召人们要“躺进它的怀里”和祖国融为一体。体现了一种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2、明明是在抒发自己对“祖国土“的热爱之情,而诗篇却用大量诗行写”祖国土“普通与卑微,为什么这样写?
开篇大量诗行渲染了一种氛围,“祖国土”是普通而又普通卑微而又卑微,同时也含蓄委婉地写出了祖国土的命运。而只有强化这种情感体验,才能使最后两句的抒情有所依托,在背景的反差中达到高潮。
3、诗人对祖国的认识应超越了一般诗人,根据英语十四行诗的结构特点,思考诗人对“祖国土”的认识过程?揣摩每个层次的思想感情,理出诗歌情感发展的脉络。前八句:主要写我们对祖国土通常的态度——熟悉得都忘记了她的存在。诗人与祖国土一起受难、承受厄运。情感总体是沉郁的情感上欣起微微的波澜,应读出顿挫之感。后六句:分两层。前四句,是对上面陈述的回答,是对践踏祖国土的沉痛的反思。后两句,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是对祖国土的理性的思索与透彻的认识,这里表现了诗人真诚而深厚的爱国之情。
她曾在诗中这样吟唱: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我绝不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粗俗的谄媚我绝不歌也决不聆听,/我的诗也决不向他们献呈。”可见,她唾弃那种对祖国的浅薄而廉价的颂歌式的赞美,并称之为“粗俗的谄媚”,这是一种在苦难中升华的从灵魂深处重新获得的对祖国认同与归属感,读来,对我们的心灵有强烈的冲击力,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情感脉络:沉郁——深情赞美、悲愤——深厚、炽热的爱国之情。
4、本板块被称为“颂歌的变奏”,鉴赏了这四首诗,你如何理解“变奏”?
(一)情感的变奏。一般的颂歌,大都热情洋溢地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诗人对祖国美好的赞美。这四首虽然表现的仍然是爱国主义情感,但不再是“圣歌”式赞颂,而是反思,透露出深深的悲剧感与忧患意识,是对苦难中的祖国的深沉之爱。
(二)意象的变奏。一般的颂歌,多采用一些境界阔大、美好、崇高,色调明朗的意象;而这几首诗不一样,如《发现》,虽直抒胸臆,也选用了一些意象:噩梦、恐怖、噩梦挂在悬崖上;《祖国土》中,选用意境,意象、衬托了“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等渺小的被人忽视的意象,这些意象描绘和象征了祖国的贫困与悲哀,突出灾难中的祖国的现实面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这种“变奏”的情感更能表现祖国之爱的崇高、深切。对诗人来说,他们的创作自由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诗人的写作并不是一种仅仅与自身有关的个人行为,他还肩负着对民族的命运、人类的前景思考的道义责任。而艾青、闻一多、阿赫玛托娃等正是这样的富有使命感的伟大的民族诗人。所以,学习了这组诗,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祖国关系的丰富性,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今天,祖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有愚昧与落后,贫穷与野蛮,中华民族的复兴依然困难重重。而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抛弃与背叛,她依然是我们亲爱的祖国。
五、写作特点:
⑴ 物质感、具象感和音乐性。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物质感、具象感和音乐性。它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诗。每个意象都为任何人所熟悉,这种感情似乎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它却被所谓“高贵”的人们有意忘却,被大多数亲近土地的人们在无意中忽略。一旦被诗人挖掘出来加以“类似日记的亲切与直接”(布罗茨基语)的表达,便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量,具有了某种“真理”的性质。诗的语言透明、朴素,每个词都组织、安排得像是“自古以来就站在这个位置上”(阿赫玛托娃语)一样。十四行诗是只有一个诗节的散文诗体,由十四行抑扬格五韵步诗行组成,用复杂的韵律连接起来。英语十四行诗或称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将诗体分为三个四行诗节和一个尾对句,这种诗体的诗节长度适宜,是抒发复杂情感的极好形式,由于它很短,押韵又极严格,因此它要求诗人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技巧,一般说来前8行倾向于问题、景况或事件的陈述,后6行则得出答案,最后的对句常常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阿赫玛托娃的这首诗其韵式就属于这种莎士比亚体,前面8行是陈述,接下来的4行是答案,最后两行是转折,点明对俄罗斯土地挚爱终生的主题。诗的节奏也是复杂多变的,前8行为抑扬格4—6步,后6行为抑抑扬格3—4步,所谓抑扬格是指第一个音节轻读,第二个音节重读,而抑抑扬格是指第一、二音节轻读,第三个音节重读,这使原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虽然经过汉语的翻译不可能一一对应,但从总体上我们仍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感受到十四行诗的风格所在。
⑵ 欲扬先抑。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欲扬先抑,要表达的是对祖国土地的亲切和热爱之情,却先说对它的不珍惜,不重视,把它看得很普通,很平常,甚至“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但”一转,表现了我们对它的亲切和热爱。⑶平实中见真挚。
用朴素的诗句,平常的比喻,表现一种看似平常,实际很典型的感受,表现出诗人对生活敏锐的感受能力。
第二篇:《祖国土》教案
高一语文《祖国土》教学设计 设计人:滕州七中 王晓艳 邮箱:wxy.09@163.com 课 题 《祖国土》 课 型 现代文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1、解读《祖国土》的诗意和作者命运的内在联系。
知识点
2、体会《祖国土》的写作手法。
3、了解阿赫玛托娃的生平和创作 1.诵读涵咏,感受诗歌表达的感情
能力点
教学目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写作手法。标 教育点 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1.能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诗歌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意象分析法,掌握本诗炽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师:“祖国土”,是我们这个专题的名字,其实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位伟大诗人的代表作品,她,就是被誉为 “俄罗斯诗歌天空中的月亮”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大家知道谁被誉为“俄罗斯诗歌天空中的太阳”? 生:大概是普希金吧,他在俄罗斯诗歌史上应该最有名。
师:你们猜的很对。阿赫玛托娃既然能与普希金并称,可见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哪个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阿赫玛托娃。生:介绍作者
PPT大屏幕展示:
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二十世纪屈指可数的苏联杰出的女诗人
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她的百年华诞之年定为阿赫玛托娃年。以纪
念这位“把人带进一个美好世界”的“诗歌语言的光辉大师”。有人称普希金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也有人把阿赫玛托娃比作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然而她在苏联时期几经磨难,是“大清洗”运动的见证人和受害者。因其诗歌的非革命性,被苏共领导人斥为“混合着污秽和祷告的荡妇和修女”。婚姻几离几散,前夫无辜因“反革命叛乱罪”被枪决,儿子两度入狱,女诗人因前夫几乎终身受株连,后来在文坛上屡遭批判,作品被禁止发表。
她的创作活动跨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诗风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作品纯真、明朗、简洁,代表作有《黄昏》、《念珠》、《群飞的白鸟》等;后期,诗境大开,风格和题材呈丰富多样性,代表作有《安魂曲》、《没有主角的长诗》等。诗中对历史隐约旋律的敏感性和对千千万万人苦难的同情心,使她当之无愧地跻身第一流诗人的境界。了解了作者,让我们我们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诵读涵咏,感受诗歌表达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写作手法。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师:咱先找同学朗读一下全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生:朗读全诗
师:找同学点评一下
生:点评,纠正字音,句读。
正字音:
香囊(náng)砂砾(lì)闪烁(shuò)蹂躏(lìn)齑粉(jī)称呼(chēng)称职chèn
师:播放朗读录音,正句读。生:齐读全诗
师:读准了字音,读清了句读,接下来我们要读出感情。而要想读出全诗的感情,我们必须深入文本,理解每一句诗句的意思。请同学们再读文本,借助注释,深入探究诗歌的内容,理清诗歌表达的情感。生:学生散读,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内容大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说说你从诗歌中都读到了什么? 生:对祖国土地深切的爱。
师: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生:“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师:从这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和祖国土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人离不开土地,没有土地就没有了根基,点出了我们是祖国土的主人,表明了自己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师: 我们从诗歌中还读到了什么,谁还有补充? 生:对土地的无视?
师:是吗,你是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生: 从“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这些诗句也表明了人们对土地的无视。
师:人们为什么会无视自己的土地呢?
生:因为“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师:我们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生:好像是说我们在这快土地上经历了痛苦和悲伤。
三、再读文本,质疑问难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还得知人论世,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请看大屏幕:【PPT】展示
国家:889-1966,前苏联发生十月革命、卫国战争等,经历这些磨难后的苏联已不再白雪皑皑、广袤无垠,而是贫瘠不堪,灾难深重。卫国战争后这块土地血流成河、土地贫瘠,生灵涂炭,这里的人民没有放弃对贫瘠祖国的保卫,浴血奋战,众志成城,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
个人:阿赫玛托娃的命运是坎坷的,十月革命后,她当时并不了解无产阶级革命,然而她并没有和许多俄罗斯作家一样,选择了流亡。她没有逃避,也没有后退,诗人表示:“不与抛弃故土的人为伍。”她选择了与祖国同在。虽然命运并没有给她安排一条平坦的路,1921年她的前夫古米廖夫因“塔甘采夫事件”被捕枪决,阿赫玛托娃的诗中也充满了恐惧和忧伤。但诗人依然寄予这片生她养她的故土以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诗人,她的诗充满了公民感,1941年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阿赫玛托娃身居塔什干却不忘尽快获得列宁格勒的消息,在大围困的艰难时期她仍然以自己的诗歌激励人民,相信胜利一定会到来。
师:由此可见,对于这块土地我们既不因它快乐,又不为它痛苦。它在我们眼里什么都不是,那它又是什么呢?
生:“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师:在这里,诗人为什么偏偏选用这些意象?
生【1】:我觉得作者选这些意象是不是为了表现人们对脚下的土地总是很不在意,土地这一祖国的象征,却常常被人们忽略。
生【2】:我觉得诗人是不是用这些意象在告诉人们,就是我们平时不在意,忽略的东西的这些泥土,正是我们的生存的土壤。
生:对于这些日常生活中平常、为人熟悉意象,然而却又是常被人忽略、遗忘甚至为人所不屑、鄙弃的。甚至于我们随意地践踏蹂躏我们的土地,诗人感到莫名的酸楚。
生【3】: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被所谓“高贵”的人们有意忘却的,同时也常常被大多数亲近土地的人们在无意中忽略的事物,但被阿赫玛托娃挖掘出来,并被赋予了崇高的、庄严的意味。
师:由此可见,诗人饱经忧患,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这时诗人心中祖国的形象不再是被美化了的、概念化了的所谓广袤的、肥沃的、覆盖着皑皑冰雪和白桦树林的美丽意象,而是哺育了千千万万苦难民众,却又被践踏蹂躏的土地,就是那个司空见惯的、肮脏的、卑微的,那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最后还要埋于斯的污泥沙砾等。
师:“因此诗人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这里的 “不拘礼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不拘礼节的称呼土地为“自己的土地”?
生:因为诗人已经和土地融为一体,土地已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一切礼节反而是疏远的表现,用“不拘礼节”更能体现作者对土地的亲切感 师:由此可知就是在这块卑微、普通、平凡甚至被人践踏的的土地上,诗人深爱着它:躺在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她诗人痛定思痛,一针见血指出:无论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灾难深重,祖国的土地是多么的贫瘠,多么的不堪,但它永远是我们祖国的土地,是生于斯,长于斯,最后埋于斯的污泥沙砾。我已融入到祖国的土地中,成为了祖国土的主人,一种骄傲之情油然而生。师:分析到这里,哪个同学能梳理一下这首诗歌的结构。生:梳理诗歌的结构:
前八句:主要写我们对祖国土通常的态度——熟悉得都忘记了她的存在。诗人与祖国土一起受难、承受厄运。
后六句:分两层。前四句,是对上面陈述的回答,是对践踏祖国土的沉痛的反思。后两句,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是对祖国土的理性的思索与透彻认识,这里表现了诗人真诚而又深厚的爱国之情。
师:由此可见,本文的感情脉络是怎样的?
生:沉郁——深情赞美、悲愤——深厚、炽热的爱国之情。
师:分析到这里,哪个同学能说说“祖国土”在本诗中有着怎样深刻的含义?
生: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依靠,人类总是在接受土地博大丰富的滋养和恩情,而一把祖国土,则是代表了一个国家,它见证了民族的繁衍和生息。
四、重点品读,合作探究
师: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那么我们应怎样读出诗歌的这种情感呢?
生:我觉得前八句情感总体是沉郁的,后四句在沉郁的情感上掀起微微的波澜,应读出顿挫之感。
师:说的这么好,你不能给大家范读一下 生:我试试吧。范读课文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太好了
师:那大家以他为榜样,齐读一下这八句。生: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师:那后六句呢,谁能给大家读读? 生:老师,我试试吧。有感情的诵读 师:同位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后六句应读出对祖国深深的挚爱 师:你能不能再给大家读读这几句 生:有感情的诵读 全体诵读
师:诗歌先写了对祖国土的无视、践踏,后表达了对祖国土深深的热爱之情,这种写法叫? 生:欲扬先抑
师:很好。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在写作上,诗人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选用极为普通的物象,在不经意中娓娓道来祖国土的平凡印象,甚至有点贬低这“从不记起它的存在”的默默无闻的尘土。但在最后,诗人却笔锋一转,“直到我们躺入其中,与它融为一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默默无闻的尘土才接纳了人们,因为这是祖国土,是与民族、与人民休戚与共的生命之土。表面上看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诗歌就是在矛盾中呈现出张力。整首诗一张一弛,调动着读者的每一根神经,充分展示诗的意境。
最后,我们用郭沫若的一段话结束结束对诗歌的解读。
“她的著作表现着这位天才的抒情诗人之古典的清澈意味与其沉着的用词。她的疏淡的韵文喜欢用颠倒的简语。革命并没有威骇了她。依然在苏维埃共和国度她的生活。”
——郭沫若
五、回扣文本,语文运用
(一)、阅读勃洛克的《致安娜·阿赫玛托娃》,并回答问题:
致安娜·阿赫玛托娃
有人对您说:“美是可怕的”,您却慵懒地把西班牙披肩
披在肩上,一朵鲜红的玫瑰,戴在头发上。
有人对您说:“美是朴素的”,您却笨拙地用五颜六色的披肩
盖住婴儿,一朵鲜红的玫瑰,掉在地板上。
可是,当周围的人们纷纷发言,您却心不在焉
忧郁的您陷入沉思
您对自己说:
“而我既不朴素也不可怕;
我没有可怕到可以让人随便杀死的地步;
也没有朴素到
连生活是可怕的也不知道的地步”。1.“披肩”和“玫瑰”在诗中意味着什么?
2.当周围的人们纷纷发言时,女诗人阿赫玛托娃为什么会忧郁地陷入沉思?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美是朴素的,也是可怕的,而女诗人自称既不朴素,也不可怕,女诗人并不是把美作为人生的目标。
B.勃洛克对阿赫玛托娃很尊敬,但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他对女诗人的一些做法是不认同的。
C.“美是朴素的”和“美是可怕的”这两种说法是互相矛盾的,女诗人面对这种矛盾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D.此诗体现出阿赫玛托娃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着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并不迁就于世俗所强加的评判标准。
(二)、阅读普希金的《致恰达耶夫》,并回答问题:
致恰达耶夫
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就是青春的快乐,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
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在残酷的政权的重压之下,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
在倾听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待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正像一个年轻的恋人
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
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的心还没有死,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 美好的激情,都献给我们的祖邦!
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1.诗中多处运用比喻的手法,请列举几处比喻的运用,并结合具体诗文谈谈其作用。
2.诗人在开头部分就说到,青春的快乐已经消亡。后文中又出现了“美好的激情”,这算不算前后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
(一)、1.象征着美好的事物。2.诗人独立的气质和知识分子的尊严。3.D C项中并非无所适从,而是体现着自己的独立思想。
(二)1、第1段中表现诗人理想的幻灭,“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很形象地表现出那种飘忽、朦胧、迷幻般的内心惨痛;表现诗人期待祖国的召唤,“正像一个年青的恋人/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细致入微地描叙出诗人那种渴望、真挚、热切的心情;第2段中诗人对胜利的展望,“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贴切地将革命的光明灿烂、势不可挡的气概表现出来。
2.在幻灭的惨痛中,诗人并没有绝望以至沉沦,而是内心仍有一丝强烈的渴望。这渴望来源于诗人爱祖国爱自由的思想情感。诗人在期待“祖国的召唤”,期待祖国的光明和自由,这种期待“折磨”着诗人在残酷现实下幻灭的心灵;使他产生了一种充满希望的痛苦。诗人在内心的痛苦压迫下,起来奋争,号召、展望,投入到行动中。整首诗呈现诗人由心理状态转到行动状态的轨迹,和诗人的思考与斗争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致的。
板书设计: 祖 国 土 阿赫玛托娃
沉郁 赞美 悲愤 挚爱
欲 扬 先 抑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我们把语文的工具性发挥到了极致,诱使了教学中的简单化。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语文世界中诗意的美、丰富的内涵,几乎被抛之一边。语文世界被收缩于抽象的考试说明之中,很多时候我们把语文课上成应考训练课。这节课我想改变这一做法。首先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有主体参与意识,训练表达能力,提高鉴赏评价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的话题和时间,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我今后会积极实践,继续努力。此外《祖国土》是一首诗歌,诗歌教学贵在诵读,指导学生诵读掌握诵读技巧并在诵读中体悟诗人情感。这正是本人教学初衷,但具体落实起来却不够理想,今后将继续努力。
设计亮点:
亮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对话参与意识。亮点之二:在教学过程中,以诗歌诵读法贯穿课堂。亮点之三: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第三篇:祖国美家乡美班会教案 八2
《祖国美,家乡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主题班会
八(2)班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夸家乡、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活动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进图书馆等方式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变化等全貌。
2、学生搜集排列有关家乡的节目,准备有关名人爱家乡的文章。
3、多媒体等设备。
4、师生共同策划设计活动背景、标语等。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诗人告诉我,远离家乡的游子,梦中思念最多的是家乡。
老师告诉我,远离家乡的游子,白天想念最多的也是家乡。家乡让很多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家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比亲切的字眼儿。因为家乡,是我们的根。我们要爱我们的家乡。
(二)了解家乡
1、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祖国好,家乡美”的主题班会活动,我想问你们,你们了解家乡吗?
2、同学们对家乡作介绍:
„„
3、你们的家乡真了不起。我相信,你们的家乡因为有了你们,一定会变得更好的。
(三)赞美家乡
1、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确实是很美,变化也很大。谁能现场用诗句来赞美一下我们各自的家乡吗?
2、同学们的诗写得真是太棒了。我们家乡的变化离不开我们的城市、国家整体的发展。国家发展了,我们的家乡,才能跟着发展。所以,从小就要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
(四)了解祖国,热爱祖国
1、你们的家乡得到这样好的发展,是因为什么?
2、是我们的国家,是我们的祖国好?
3、你了解我们的祖国吗?我们的国家多好呀!(五)从小树雄心,立壮志,报效祖国
1、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祖国很好,为了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得到更好的发展,今后有什么打算?
2、同学们谈感受。(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将来学好本领,来建设家乡)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把满腔的爱国情怀,对祖国浓浓的深情和炽热的爱,化为拳拳报国之心,献给亲爱的祖国,共同携手,用每一天的努力去开创无限美好的新纪元。
第四篇:2011年国土党建工作总结2稿
2011年党建工作总结
如东县国土资源局(2011年12月7日)
今年来,我局党建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思路,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统揽,创新各类活动载体,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狠抓机关作风建设,推进党建品牌创建,为全县国土资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强化思想建设,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通过一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使全体党员在政治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有效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
一是正常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科所联动、上下互动,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的学习教育培训新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坚持“三会一课”制度,5月份,局领导给全系统党员上了一堂廉政教育大党课,先后邀请县委党校吴金明、县高级中学樊志瑾等为机关党员做了专题讲座,并在各支部积极开展学习讨论,有效提升了国土系统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是建立党员定性分析评价制度。局机关现有党员71名,设有四个机关党支部。局机关党总支建立了党员党性定期分析 工作制度,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通过交心谈心等形式,沟通思想,找准问题,形成共识,增进团结。今年重点结合5.10思廉日、建党90周年、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活动。此外,以各支部为单位建立与普通群众“一对一”联系制度,团结和带领机关人员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是深入开展道德标准大讨论。结合学习贯彻《南通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在系统内深入开展了国土资源党员干部道德诚信标准问题大讨论活动,经过人人参与、逐级汇集、系统提炼,形成了系统党员共同遵守的道德诚信操守,制订了体现国土资源特点的《如东县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道德诚信示范标准》,并在系统内大力宣传,专题学习、做到人人内化于心,外显于形。
二、夯实组织建设,制度保障坚定有力
把建立强有力的推进保障机制作为党建工作的前提,通过强化党组织自身建设、推进“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做好党务公开等措施,夯实了组织基础,坚定了制度保障,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思路、发挥作用”的要求和“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的标准,切实加强局机关党支部及所、分局党小组建设。建立工会、共青团、妇委会、老干部工作联系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正常开展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团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效能。注重充实和优化党员队 伍,全年共发展党员2名,同时抓好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党费收缴等工作。认真落实统筹共建机制,加大共建互促力度,定期到挂钩的兵房镇丁家店村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二是优化领导班子建设。按照“五好班子”创建活动各项标准,落实党员干部“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召开系统党员干部工作会议,局主要领导与各部门、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不断强化系统部门(单位)负责人的“一岗双责”意识。落实领导蹲点调研制度,先后搜集民情民意213条,办理惠民实事25项,投入扶助资金2万余元。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以班子建设带动队伍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做到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同步抓,并带头参加各类党组织活动,班子的整体素质得到强化。
三是扎实推进党务公开。以党建工作信息、组织制度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学习栏目和其他公开事项等作为基本内容,利用中国如东网站报送党务信息25条;以如东国土资源网站“党建之窗”为公开平台,对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统筹共建等情况,按要求进行公开公示。通过实行党务公开,进一步拓宽党内外监督的渠道,激发和调动党内外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深化作风建设,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一项融于业务、贯穿全年的保障性工作,明确要求、树立目标,通过深入一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 良好效果。
一是优化了服务方式。对内部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推行“五零服务机制”,开展“明职责、亮身份、优服务,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党员为服务主体,建立健全行政服务中心、局机关各职能科室、基层国土所(分局)三级窗口服务平台,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努力将为民服务事项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头。
二是加强了效能督察。继续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为推进“双保行动”、提升部门形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局督察室的作用,通过业务卷宗抽阅、明察暗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对全系统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督查,提高了党员干部自觉履职的能力。今年共组织明察暗访12次,业务抽查 8次,涉及卷宗900多本。
三是开展了民主评议。在今年国纠办组织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中,我局坚持高点定位、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扎实推进,确保了各项迎评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优异的名次。积极引入社会评议机制,坚持领导点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定向测评与社会调查相结合、意见反馈与对照整改相结合,达到了实实在在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能的目的。
四、推进廉政建设,防腐屏障严密到位
县国土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构建惩防体系、打造“廉洁国土”为目标,坚持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狠 抓落实,一年来,局机关未发生一例违法违纪行为。
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不断强化系统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出台了《2011年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点》,印发了《2011年如东县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表》,明确了局机关各科室、单位和各国土所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领导干部带头执行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建立健全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的机制,努力把违纪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推进两大体系建设系列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246”工程深入推进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落实“提升两个规划建设水平、打造四大平台、创新六项机制”的具体措施,建立了具有如东国土系统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同时出台《关于建设诚信国土引领社会诚信的意见》,建立了地籍测绘、收储出让、土地整治等方面的诚信档案,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依据。此外,还深入开展了“两整治一改革”、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礼金礼券(卡)专项治理等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成效。
三是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去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我局按照“岗位风险再排查、规章制度再完善、防范措施再细化”的要求,围绕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违法案件查处等24 项核心业务和工作事项,不断深化岗位廉政教育,分别制订了针对性强、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廉政行为规范,进一步细化了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丰富了防控模式,真正把岗位“廉政风险点”转化为“廉政安全点”。此外,还利用飞信平台、廉文荐读、廉政屏保等载体,加大廉政教育的频次,让系统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五、创新品牌建设,创先争优凸显成效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统揽,继续打造“双保快车”党建工作品牌,让“双保快车”成为国土系统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较好地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与国土业务工作的互动双赢。
一是丰富了品牌内涵。为了使党建品牌更具生命力,我们把服务发展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把有效监管作为服务发展的坚强后盾,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全系统全面推行“保姆式”服务新理念和“片警式”监管新模式。在服务上,做到全员服务、全面服务、全程服务,业务办理“一站式”,重点项目“无障碍”,维护权益“零距离”;在监管上,将全系统人员按三级责任区定位、定量、定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和“全面覆盖,全员定责”的责任机制。“保姆式”服务和“片警式”监管新机制的建立,不仅使“双保快车”品牌的内容更加具体和丰满,也为品牌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是创新了活动载体。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大力整合,创新载体,各项活动统筹推进。局党支部、共青团、妇女工会等组织齐抓共管的具有国土特色的综合创建活动,搭建了支部挂钩、党员结对、上下互动、共同发展的共创共建平台。今年6月25日,举办了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综合创建大型文艺活动,系统人员自编自演了10多个精彩活泼的节目,共创共建单位大豫镇丁家店村党支部还组织老年文艺队,热情助演了表演唱《“双保快车”美名扬》,进一步活跃了创建氛围,放大了品牌效应。
三是扩大了品牌影响。在“双保快车”党建品牌建设中,我们坚持把“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贯穿其中,先进做法在今年9月份全县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和推广,全系统党建工作不断呈现新成效。通过品牌创建,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实施“双保”工程的坚强堡垒,党员干部成为破解“双保”难题的主力军。2011年以来,全县159.58万亩耕地全面实现了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供应各类建设用地168宗5911亩,较好地满足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充分实现了“双保双赢”的服务理念和价值。
通过一年的努力,县国土局党建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现象蔚然成风,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意识日益增强,上下齐心、令行禁止、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的局面全面形成。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认真完成上级党委下达的目标任务,继续开创国土党建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珍惜资源 爱我国土(2国土)(范文模版)
珍惜资源 爱我国土(2国土)
张志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从炎黄部落打败蚩尤建立华夏民族开始,途中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群雄四起,逐鹿中原,到楚汉争霸,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再到繁荣的隋唐时期,最后到明清时彻底告一段落。她像一个浑身珠光宝气的丽质佳人,全身上下无不透出雍容的气息,然而野蛮的侵略者掠走了一切,使她一无所有,只能躲在尘土里默默哭泣,而她的子女,伟大的中华儿女通过八年的抗战终于赶走了日本的侵略者,使她又恢复了美丽。同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也宣告世界中国的崛起,东方雄狮从睡梦中苏醒,中国又重新站起来了。她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
我国的土地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却很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就更少了。据资料统计,我国的土地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口却居世界第一,达13.7亿多人。平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110多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我国的东南部部分省市甚至已经达到了每平方千米600人之多。更严重的是在十多年前我国的耕地数量就只有14.32亿亩,仅仅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4%。人均耕地只有1.1亩,还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土地的类型也很多。但是山地比平地要多。我国土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3%,高原占26%,盆地占19%,丘陵占10%,平原仅占12%。而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二,平原仅占三分之一。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和耕地在山区里,造成了我国农林牧业生产条件较差的结果。
我国在开发土地上,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又不足。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资源是难以利用的。我国农业地开发程度高,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大部分用于耕种,而且大多数土质较差,开垦难度较大。据资料统计,我国目前还有后备土地资源18.8亿亩。但能够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只有5亿亩,而其中宜开垦并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少之又少,只有两亿亩。天然草场约占40%,这些荒地即使被开垦,一般也只能用于种植饲草、饲料。
不仅土地资源可利用程度低,并且土地浪费也十分严重。近些年,我国人口以每年100万的速度迅速增加,而耕地却以数百万亩的速度迅速减少。据资料统计,我国现在年粮需求达5200亿千克,而今年我国粮食年产粮却不断减少,造成了缺粮的现象。
土地因为人类过度的使用而带来让我们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资源,爱护土地。
中国,是我们的家,是十四亿中华人民共同的家,我们要珍惜资源,我们要善待我们的土地,珍惜我们的土地,也珍惜土地所给我们的一切!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