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写童话教案[人教版]
写童话 孙志鑫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第三组课文我们学习了童话,你也一定读过很多童话故事,你能不能说说看,哪个童话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它神奇在哪?
二、欣赏片段、总结特点
1、《白雪公主》片段
2、《拇指姑娘》片段
3、《小木偶》片段
4、说说童话与一般的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
5、师小结:想象力越奇特,童话就越吸引人。
6、尝试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三、自创童话、感受评议
1、说着说着,咱们竟然把小木偶的故事续编下去了,其实,我们不但可以接着别的人故事往下编,也可以自己创作,来,先热热身。
2、如果一只蚂蚁爬进了书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出示课件)
3、如果它爬到一本音乐书里呢?
4、说说自己编童话首先得确定什么?
5、有了主人公,还有想想会发生过什么奇特的故事?
6、同学之间互相说一下,汇报。
四、完成作文,总结升华
1、自己尝试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2、读文章,相互评议,说说神奇在哪?
3、听了这么多的童话,我们班可以出一本童话集了,如果出一本童话集,还有什么事要做呢?
4、同学们,我们很小的时候,整天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听童话,随着一天天长大,我们由一个听童话的小孩子变成会写童话的小学生了,在童话的世界里,什么神奇的事都会发生,有了童话,我们的生活就有了许多的快乐,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神奇而美丽的笔,使世界变得更加神奇而美丽起来吧。
第二篇: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教案(定稿)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思考,联系课文内容领会本文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教学反思:
第三篇:人教语文教案
人教语文教案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及课文内容。
2、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崇敬、热爱。
3、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次。
.课件出示词语:高尔基、突然、按照、摆弄、准备、侧面、胶卷、车辆、秘书、杂志社
2、板书课题:
6、小摄影师
读课题
你看着课题,有什么想问的?
假设问题:①、“摄影师”是干什么工作的?——
②、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
③、小男孩给谁照相呢?——
④、谁了解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动画,边看边听,同时动脑筋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小男孩要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照成,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我们接下来学习课文内容。
1、请小组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准备提出什么问题?
假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
①、纸团从窗外飞进来,高尔基为什么会感到“突然”呢?“突然”是什么意思?
②、纸团上写着什么内容?
③、“他们”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不放我进去?
师:高尔基看完纸团后,有没有同意让小男孩进来呢?他是怎么说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2、分角色读2—5自然段。
①、师:读了这几个自然段后,你想说什么?
②、.课件出示句子: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对了,我们就是学习小男孩有礼貌,讲文明。那我们读这里的时候,就是应该读出有礼貌,尊敬的感情。我们再来读一次。
③、指导朗读。
师:从对话中,我们知道了高尔基接受了小男孩的请求,放他进来给自己照相。
板书:接受小男孩的拍照
3、学习第6——11自然段。
齐读6——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样做的?怎么说的?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问:我们读完文章后,要学会提出问题。现在你想提什么问题?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看看老师想提的是什么问题,看自己想到了没有。
第四篇:四年级上语文教案-长城-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长城》教学设计
xiaoxue.xuekeedu.com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解决,课上稍微复习一下即可。
2.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较三年级有了突破。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可以
3.让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理解。
4.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打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改编歌词等。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
3.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4.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5.了解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并培养学生 知识迁移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通过抓住关键词句阅读课文,培养学生 谴词造句的能力。
4.通过阅读资料,培养学生 抓住关键词句快速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通过由对课文→长城资料→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资料的阅读,让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打写,深化主题,激发学生的责任心,民族自豪感,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世界遗产。
【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跨越式的教学要求,教学中充分运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采用“情景教学法”,多次运用课件,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体会长城长的特点;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第四次,打写环节,通过聆听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将歌词改编成赞美长城的歌词。
2.在读中感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特别是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读后评议,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悟作者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将课文内容和拓展资源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拓展资源进行知识迁移运用。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组织形式】
以学生的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这样不仅有利于照顾学习个体的差异,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增强其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以图为主线,掌握写作手法)
一、激情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你知道最初修长城有什么用处吗?什么朝代开始的?跨越了哪些地方?
2.除了同学们了解到的这些,资料城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请大家走进资料城去看看。
学生自读。指名回答通过阅读资料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结:今天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3.观察彩图,了解图意。(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两幅彩图)
(1)介绍观察点。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
(2)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课件,创设情景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体会长城长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基本内容。
2.同桌一起学习生字,根据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汇报学习成果。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再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设计意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远看长城:图文对照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书中哪句话写了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
出示比喻句,学生齐读。
师: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可不可以再打个比喻来描写它?
师:老师发现这里有个“一万三千多里”这是一个数字,为什么要用一个数字呢?
(既写了长城的“长”,又能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4.近景图。(第二自然段)
(1)此景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长城上)
xiaoxue.xuekeedu.com
(2)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小组交流、讨论)(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总结:课文按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写的。
(设计意图: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使用的表达方法,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
四、方法迁移,拓展阅读《颐和园》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颐和园的特点的,两篇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
2.汇报学习成果3.进入资料城,阅读文章《秦兵马俑》《墩煌莫高窟》《布达拉宫》。这些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使用了什么手法。你学会了些什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景点,按一定顺序进行片段描写。
第二课时
(以情感为主线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受长城的“奇”
1.大屏幕展示长城背景图,同时播放《长城长》音乐。
师:同学们,看到这气势磅礴的长城,听到这铿锵有力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呢?
2.出示名人赞叹长城的三句话,师生激情诵读: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可别以为这只是普通游人的感受,这可是出自美国前总统、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之口呀。在我们的课文中,作者也有一句赞叹之语,是什么呢?
出示课文句子: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听到了这么多名人对长城的赞美,你最想问什么?(引导学生问: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设计意图:通过长城壮观的景色,可以让学生先从视觉上去感受长城的“奇”,通过名人的赞叹之语,让学生产生深入了解长城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长城的“奇”
1.师:想了解长城的“奇”,先走进课文,那里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学生活动:
①自主阅读课文,做批注。
②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你认为长城的“奇”体现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随机引导。重点引导:
①第一自然段:
理解“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
师:长城的气势雄伟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引出两个词语)
师:长城的长课文是用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还用了一种什么方法来说明?(比喻句,学生齐读;作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说明长城的长。?)
(设计意图: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和反复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气势雄伟,并培养了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
②第三自然段教师主要引导:
xiaoxue.xuekeedu.com
师:为什么说长城凝结了劳动人们的血汗和智慧?(生答)
(条石多;重;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山势陡峭)
师:所以作者感叹:(齐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比较句子):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哪句好,为什么?(第一句好,多少体现了参加建筑的人数很多,??而才字表达了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师: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吧。(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和句子的对比,不仅训练了学生表达和谴词造句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三、通过资料阅读,进一步体会长城的“奇”
师:想更多了解长城为什么是世界史上的奇迹吗?在我们的资料城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篇文章,请你读一读,看看从中你又能体会到长城的“奇”还奇在哪里呢?
1.学生自读材料,感受长城的奇。
2.同桌交流。
3.汇报:句式(我从„„体会到了长城的„„)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补充资料的阅读,让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长城,体会长城的奇,从中锻炼了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快速阅读的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结:是呀,正如同学们所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吸引了千千万万地中外游人。他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当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这墙上的条石,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抒发自豪之情)
生:我会想起„„
四、通过拓展阅读,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师:长城,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1987年12月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让我们一起走进资料城去看看这些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吧。
①进入资料城,阅读有关世界遗产资料。(资料包括“颐和园”和“兵马俑”)
②思考:读了这些文章,你又了解到了哪些文化遗产,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资料城中,放入了包括本单元其余两课《颐和园》《兵马俑》在内的七篇关于中国世界遗产的文章。这样更有利于四年级的单元整合的教学。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快速阅读,也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了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文化遗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抒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师: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文化遗产,就更会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宣传、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更是我们的责任。请进入留言板,把你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1.设计一条宣传、保护长城或其他世界遗产的标语。
2.请你当一次小小词作家,改变《我的中国心》歌词,写出你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
3.小结:齐唱改编过的《我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要给予学生表达的空间,通过设计两个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xiaoxue.xuekeedu.com
【板书设计】
长
气势雄伟
长城(奇)高大坚固
智慧和血汗
……
第五篇: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桥-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四年级语文下册—桥|人教新课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xiaoxue.xuekeedu.com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乱哄哄、势不可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崇高精神,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曾经有一座窄窄的木桥,它和全村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次可怕的灾难,它见证了一个感天动地的场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体会这个令人震撼的故事。(板书:16桥)好,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字词你学的怎么样了?(出示词语)
2、请观察这两组词是描写什么的?你的眼睛真亮!(板书:洪水、老汉)
3、那么课文围绕洪水老汉,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洪水
xiaoxue.xuekeedu.com
1、同学们,《桥》是一片小小说,因为它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所以曾经被评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洪水上面,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写下你的感受。(出示自学提示)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句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一句写了什么?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雨的大吗?
像泼,像倒。作者用短句来表达,你感觉出什么?(突然紧急)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场洪水吗?(板书:突如其来,凶猛可怕)
预设句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把洪水比作成什么?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什么?谁能读好这个句子? 预设句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是谁在跳舞?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板书:拟人)这是一支怎样的舞蹈啊? 生:应该是死亡之舞
师:对啊,近一米高的洪水在翻滚在咆哮啊!洪水疯了似的在路面上翻滚,这分明就是死亡之舞啊!请你带者这种感情齐读。
师:课文中像这样的拟人句还有很多,出示,读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品读老汉
1、时穷节乃现危难出英雄,洪水步步逼近,是谁站了出来,让我们大声的喊出来!(老汉)下面让我们一起感悟老汉的英雄本色:小组合作学习第7到第23自然段,并在小组内交流印象深刻的句子。老师提供了三条思路(出示)老汉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党员,又怎样对待儿子的?
预设句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你从这句话读懂了什么?(板书:沉着冷静)其他同学找到这一句的举手,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老汉的沉着冷静?(盯,一座山)师:山给你什么感觉?生:高大。稳固。坚定。沉着如山。师:一个清瘦的老汉,作者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生1:他第一个来到桥边,没有逃,想着老百姓,他精神高大如山
生2:他没有慌,像山一样稳固,镇定如山
生3:他有威信,受人拥戴
xiaoxue.xuekeedu.com
师:盯着,为什么盯着?这一句是什么描写?(板书:神态)从老汉的神态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老汉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谁能读好这句话,读出老汉的沉着冷静?谁再试试?齐读。
预设句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语气的坚定)老汉的语气为什么这么坚定?(心系群众,把生留给人民)
对比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老汉的语气是这样坚定,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板书:语言)齐读,大声喊出来。
生:在这个生死紧要关头,老汉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了百姓。
预设句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汉?(板书: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哪个词最能看出老汉的舍为人?哪个动作最让人感动?(揪,板书:动作)老汉揪出的是谁?是儿子吗?此时此刻,老汉眼中还有子吗?
此时老汉眼中没有父亲和儿子,只有党员和村民。老汉这一揪,对村民意味着什么?对儿子意味着什么?
生死攸关,老汉却这么狠心、这么铁面无私,他还爱自己的儿子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预设句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一个“推”字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父爱如山)把生的希望给儿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洪水无情,悲剧还是发生了,再也看不见老汉如山的背影,再也听不见老汉沙哑的呼唤,只有齐读(出示: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随着这如泣如诉的音乐,听老师朗读(五天以后,音乐),面对这滔滔江水,老太太会说些什么,村民们又会说些什么?
(五)情感升华
xiaoxue.xuekeedu.com
1、此时此刻,这还只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请你为这座桥命名,把答案写在准备好的卡片上,小组合作完成。
2、同学们写的真好!这真是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老汉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并没有走,2008年汶川大地震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老汉这样的英雄,解放军、医生、教师、志愿者,让我们又看到了用爱心建起的生命之桥!同学们,老师坚信你们会用自己高尚的品德搭建一座座爱心桥、友谊桥、生命桥!
(六)布置作业
从下面两个挑战中,选择一个你喜欢题目的作答。
挑战一:小练笔《老支书,我想对你说》
挑战二:我能从《“诺曼底”号遇难记》、《伦敦地铁大火灾》中选择一本喜欢的书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16 桥
突如其来 沉着冷静
洪水—— 凶猛可怕 老汉—— 无私无畏 步步逼近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