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情况。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反思与自我评价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情况。
一、师生谈话。
师:这段时间我们共同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做个自我检测,看看自己学得怎样。
二、自我检测。
(一)填空题
(1)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形,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6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形油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已知这个油桶的底面半径是10厘米,那么油桶的高是()厘米。
(3)做20节长1米,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形通风管,至少需要()平方厘米的铁皮。
(4)把一根长6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的圆柱形木料平均锯成三段,表面积增加()平方米,每段的体积是()立方米。若沿直径锯成两半,表面积增加()平方米,每半的体积是()立方米。
(二)判断(每题4分,共20分)
1.如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2.一圆柱和一圆锥,它们的底面半径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
3.一正方体和一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4.把一张长62.8厘米、宽31.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片卷成一个圆柱形纸筒(粘贴出不计),它的底面半径可能是10厘米,也可能是5厘米。
5.一个圆锥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6倍,这个圆锥的体积也扩大到原来的6倍。
三、解决问题
1.一个圆柱形的仓库,直径是10米,高4米。荣光把距离地面1米以下的部分全部刷上防水涂料,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这个仓库的容积是多少?(仓库的厚度忽略不计)
2.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高为12分米,体积是81立方分米,另一个圆柱的高为4厘米,体积是多少?
3.一节长1米的圆柱形下水管的横截面的直径是20厘米,如果一个楼房安装了60节这样的下水管,做这些下水管一共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4.一个圆柱形的木桶,底面直径是5分米,高8分米,在这个木桶外加一条铁箍,接头处重叠是0.3分米,铁箍的长是多少分米?这个木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教案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0—51页。教材简析:
本课是对比例这个单元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检测。通过解决问题,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2 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3 训练学生有条理,清楚的表达,并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谈话:同学们,天气渐渐暖和了,一年一度的的夏令营开始了,光明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去农家乐一乐。(显示画面)他们准备坐车去。
2、质疑:大家想一想在前往营地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哪几个数量呢?(结合回答板书:路程 时间 速度)
师:这些数量中,哪两个有联系,你能用所学过的知识描述它们的联系?
3、揭题:用比例的知识来描述它们之间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
二、认定目标
你觉得我们要研究哪些知识要点呢?
课件出示:
1、什么叫做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2、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导学达标
(一)比例的意义
同学们来到营地,只见营地的管理员给他们提供这些信息(课件出示第一题)
1、课件出示:从表中获取什么信息? 表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你还看出什么?
2、引导说出:统计表中统计了三四五年级的夏令营人数安排情况,并且统计出了各个年级的参加期数和参加总人数。
3、师:根据数据的特点,你能从中选取几个组成比例吗?
学生自由写,完成后与同学自主交流,为什么可以这样组成比例?
4、集体反馈:(板书一学生的作业)
为什么可以组成比例?比例的意义是怎么说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写出的比算出两个的比值是多少?并说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每期参加的人数)
如有学生写出3:90=5:150,3:5=90:150应告诉学生单纯从数据看是可以组成比例,但是联系问题情景,这两个比例的比值的意义不太好理解,所以就不用说出比值的意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同时明白,有些比例的比值是可以表示具体的意思,但是也有比例的比值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同学们跟着营地的管理员来到草莓养殖,只见一个个大草莓晶莹剔透,十分诱人,管理员说,只要你们能完成我的任务,你们就可以去摘草莓。
(出示:25:75=30:X 22.4:X=72:36 X:3/5=2/9:1/3 5/12:3/4=X:1/6)
2、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解比例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看看,光明小学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满载而归,各各乐得笑不笼嘴。
(显示画面)
(三)正比例的意义
谈话:离开了草莓园又来到了樱桃园,同学们被眼前的鲜红的樱桃吸引住了,据管理员说,今年的樱桃大丰收,销量也很好。(显示樱桃的销量与总价的统计表)
1、谁能当一回分析员,用你学过的知识说说表中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并说出你分析的理由。
(总价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数量的减少而减少,但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不变,也就是单价不变,所以他们成正比例关系。)
2、看来同学个个都能当一个出色的分析员,接着这个人物将要交给我们的制图员,你能担当这个角色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制图
3、(展示一学生的作业)你们跟他的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得出:这是一条直线图像,说明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从图像上有什么特点?(呈现出直线图像)因此我们还可以从图像上来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4、出示最后一问:如果一棵樱桃树的产量为30千克。可收入多少元? 交流算法,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也可以用算式的方法。
(四)反比例的意义
谈话:幸福村村委听说同学们来了,特地给我们安排了这么几种方案,让我们去体验农家的劳动。
1、小组交流第(1)小题。
得出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因为这两种量的乘积不变,也就是总人数不变。
2、如果每户安排2人,需要安排多少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训练了学生应用正、反比例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知识延伸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呢?请你来找一找,和同学们交流一番。
四、课堂小结
播放管理员的录音:看来同学们已经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我们生活中来,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做个有心之人,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真正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青岛市南区榉园小学 许夏敏)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巩固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数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巩固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亿”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
一、通读文字,完成书上的练习
(1)读一读这篇资料,你能把加波浪线的数写出来吗?(2)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1989年和2001年相比,哪年生产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多?(4)估一估,上面这篇资料有多少个字?
练习时,要先让学生自己通读这段文字资料,完成练习,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小组和班内交流。
借助这段文字,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国家。
二、提高练习
在学习数的改写时,对于特别大的数,在改写时学生特别容易出错,在今后的练习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在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学生由于受估算的影响,不是向前一位进一,而是向十位、百位进一。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
根据学生情况,找相应的练习题。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对前面所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进行实践,检查自己是否学会了。教学目标:
1.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2.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
本单元在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背1-3的口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投影仪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虚线表示什么意思?(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组)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2、生质疑,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3、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式。
选代表说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4×6=24(人)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0×2=0(人)2×0=0(人)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6×1=6(人)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3×4=12(人)4×3=12(人)踢键的有多少人? 2×4=8(人)4×2=8(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所说符合图意就可以评价为好)
三、数学小知识:
1、投影出示:课本第86页“小知识”
乘法符号是根据加法符号变化来的。乘法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所以将加法符号“+”稍作变动,变为“×”,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为乘号。
2、同桌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提问:你记住了什么?
四、小检测、学习名人名言。
1、小检测
同桌说一说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在书上画一画,涂一涂。
2、学习名人名言 自己先读一读。小组内齐读。练习背诵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练习,老师看得出你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把以后的知识学的更好,你们有决心吗?
作业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观察周围事物进行乘法练习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实践活动)加数相同时,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我学会了与同学合作;我发言积极了 我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 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青岛版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一下第73页我学会了吗?及P72的4、5 教材分析
“我学会了吗?”是一幅综合情景图,包含有小鹿、猴子、小鸟的数量等丰富的数学信息。意图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境,提出并解决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的简单问题,对自己本单元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检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顾与反思,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为“丰收园”栏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依据。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笔算(进位、退位),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计算进位加、退位减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点。此外,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快速准确地读懂情景图中丰富的信息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可能不会按照不同的动物分类找信息,也可能不会很熟练地通过直接看图数和看文字两种途径来获取信息,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予以引导。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丰收园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学会自我评价。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复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算理算法。
前面我们进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回顾与整理,下面这道题大家有信心解决吗?(出示74页第4题:风筝是谁的?)
(学生独立解决)
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抽生交流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学生可能交流用口算或竖式计算)
说一说:你认为计算这些题时应注意什么呢?(抽生交流,学生可能说要注意“进位加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也可能说“退位减时要注意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还可能说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这一基本练习题,唤起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回忆,带领学生重新温习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要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活动二:复习应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
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好多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投影出示72页第5题)。
(1)
估计一下,这个看台能坐多少人?(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后全班交流订正)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预想学生的估算方法会各不相同,只要是合理得都予以肯定)
2(小结)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好的估算的方法,大家要注意互相学习,让估算更好地为我们解决问题服务。
(2)我们来了48人,坐哪儿合适?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能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吗?你是怎么想的?(预想学生可能采用:
1、精确计算的方法;
2、估算的方法)
你更喜欢哪种解题的方法?为什么?
精确计算很准确,而估算可以很快地知道问题的答案,两种方法都很好,同学们要善于灵活应用呀!
[设计思想:通过本题的复习,使学生不仅有熟练的计算技能,更有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三:我学会了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下面,来考考你会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吗?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大家喜欢的好朋友们,(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我学会了吗”的情境图)
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哪些好朋友们?
(引导学生发现:地上有小鹿、树上有猴子、天空中有小鸟等。)
你能从中发现关于它们的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整理信息,并板书)小鹿:左边28只,右边有25只 小猴:一共有33只,看得见的有22只 小鸟:一共有44只,飞来的有15只
鹤:一共有1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除了对小鹿的数量提出问题,你还能对什么提出问题? 除了加法问题,你还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进位加和退位减及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教师随之形成板书)
(1)
一共有几只小鹿?(2)
藏着的小猴有几只?(3)
还有多少只小鸟没飞来?(4)
…… 2.解决问题,自我检测。
你能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下面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下面我们来集体交流一下答案。
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鹿?说一说,这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28+25=)
为什么这样列式?(把两边的小鹿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交流用口算或竖式计算)
正确的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能不能说说以后计算这道题时应注意什么呢?(注意进位加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
(按照板书问题,依次抽学生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有效地发现整理图中信息,为后面学生提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提问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更为后面学生解决问题、自我检测做准备。独立解决问题、自我检测,旨在全面了解学生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同时,也为后面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依据。] 活动四:自我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本单元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并把5个苹果根据自己的评价涂成红色。
[设计意图:评价的结果固然重要,本环节更注重的是评价的过程,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自我反思、互相学习,从而得到提高。] [创新特色]
本次设计着眼于教学细节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在观察情境图时,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分为两环节进行教学:第一环节重在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在交流有哪些好朋友们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情境图;第二环节则将学生由对热闹场面的关注引向对数学信息的关注,教师的问题“你能从中发现关于它们的哪些数学信息?”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动物类别分类整理信息,这种引导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2.在根据情景图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除了对小鹿的数量提出问题,还能对什么提出问题?”“除了加法问题,你还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这都是对学生提问题方法的有效指导,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