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我学会了吗?
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6页内容。
教材简析: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使学生看到进步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般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一、历史知识,引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青铜“豆”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介绍:豆是我国古代用来盛食物的青铜器皿,盛行于两周,它既可以用来盛放干食如煮好的肉类,也可盛放调好的汤汁如羹类。最早的青铜豆见于西周时期,早期的铜豆多是无耳的。(出示1号豆图片)
春秋时开始有豆盘两侧加耳的铜豆,而在豆盘上加盖的组合则是战国时流行起来的。这件豆是春秋晚期,用红铜镶嵌,描绘巨兽中箭,各种禽兽飞跃奔走,而猎人处于兽群之中勇武行猎的情景。整个图象结构基本上改变了商周以来的模式,成为战国画像艺术发展的先驱。(出示2号豆图片)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谈话: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6页信息窗)(学生回答:在2号豆中,铜的质量是豆的学内容:
12千克,占总质量的。2号豆的质量是1号1033。)
42、出示问题,解决问题:(1)2号豆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小组议论,弄懂题意后独立解决。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
在班内交流时,沟通各自的解法。
(2)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教师注意选取代表性问题全班解决。并巡视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拓展知识,加深理解。
1、拓展知识:
介绍: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锡等金属。我国的许多青铜器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几件:
(1)司母戊鼎:商朝后期制造的,用于王室祭祀,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长110厘米、宽是长的811、长是高的。1113(2)四羊方尊:一种饮酒用具,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高约58厘米,重约35千克,是司母戊鼎重量的2、加深理解:
(1)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强化练习,巩固提高。(课件出示)
1、看图列式计算
1。25
2、根据下面的条件,先说出哪个是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2)修好了一条路的3。203。71已经运走。42(4)这批布的是花布。
3(3)一堆煤的3、对比练习:(先画出线段图,再进行解答)
5,苹果有多少筐? 8
5(2)水果店运来苹果40筐,占运来的水果总数的,运来水果多少筐?
82(3)红红看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总页数的。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72(4)红红看书,已经看了140页,占全书总页数的。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7(1)水果店运来40筐水果,其中苹果占
4、解决实际问题:
(1)小冬家养黑兔20只,相当于白兔只数的(2)一个正方体鱼缸棱长
4,小冬家养白兔多少只? 539米,里面盛有立方米的水,水深多少米? 432
3(3)六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五年级学生人数的,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有多少
4人?
(4)小刚家买来一袋面粉,吃了18千克,正好是这袋面粉的千克?
四、丰收园里谈收获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先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集体交流。
师谈话: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3,这袋面粉还剩多少4
第二篇:13.我学会了吗?
课题: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课本第22页“我学会了吗?”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巩固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数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巩固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亿”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策略和方法:
练习时,要先让学生自己通读这段文字资料,完成练习,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小组和班内交流。同时,借助这段文字,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国家,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通读文字,完成书上的练习。
(1)读一读这篇资料,你能把加的数写出来吗?
(2)把万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1989年和2001年相比,哪年生产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多?
(4)估一估,上面这篇资料有多少个字?
(练习时,要先让学生自己通读这段文字资料,完成练习,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小组和班内交流。借助这段文字,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国家,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二、提高练习。
三、综合练习。
课后反思
复习效果良好。
第三篇:五下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我 学 会 了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8页。教材简析:
“我学会了”是对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复习与检测,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3 5/4
7/7 9/7 6/9 6/7„„ 师谈话: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设计意图】:简单的材料,开放的提问,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从中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起点,有的放矢。学生的思维是参差不齐的,开放的,想到什么就是什么,能解决什么就解决什么,教师必须敏感的捕捉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整。学生不受教师思维的限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 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整理的需要,从中感受到整理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整理
师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
师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展示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5、回顾总结
师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以什么为基本概念?分成哪几部分?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完成整理的过程,每一个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更从其他成员的讨论中完善知识的建构,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表或指导学生的建议,成为合作者、引导者。
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
1、质疑扫清障碍。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2、基本练习。(课本第28页练习)
3、综合练习。(教师出题)
4、拓展练习。(教师出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我检测,明白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弥补。学生的反思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有利于自主学习,自我肯定,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胶州市常州路小学 赵晓瑛)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快乐的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 信息窗3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一次进位)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宁阳县第三小学 周莉莉
课题:我学会了吗
一、我学会了吗?
1.第1题的第(1)题考查的是“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知识掌握情况,第(2)题考查的是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掌握情况,第(3)题考查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第2题考查的是学生灵活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补充练习
(一)填空
1.把35+35+35+35改成乘法算式是()。
2.25×4=(),表示(),还表示()。3.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4.13×4改成加法算式是()。
(二)选择
1.小车有32辆,大车是小车的3倍。大车有多少辆?这是求()
A、32里面有几2?B、32里面有几个3?C、32的3倍是多少?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
A、加法计算
B、乘法计算
C、除法计算
3.小明家在7楼,他每上一层楼用了10秒,在1分钟内小明能从一楼走到家吗?()
A、能
B、不能
C、不能确定
4.奶奶的养鸭厂,最近买了20只鸭子,原来鸭子的数量是新买来鸭子的2倍,现在养鸭厂一共有多少只鸭子?列式正确的是()
A、20×2
B、20+20÷2
C、20+20×2
D、20+20
(三)列竖式计算。
32×4 12×6 26×3
(四)列式计算
1.32的3倍比264少多少?
2.比25的6倍多50的数是多少?
3.900比8个12多多少?
(五)应用题
1.一本故事书80页,每天读18页,3天后还剩多少页?
2.一个工厂,有男职工17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4倍,这个工厂有工人多少人?
3.学校买教师办公桌和学生课桌各2套,每套学生课桌85元,每套教师办公桌200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我学会了吗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58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2、3、进一步加强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学生初步掌握复习与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在对实际资料的分析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画垂线、平行线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难点: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知识
这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忆学习的知识。1、2、3、4、5、6、平行线 画平行线 垂线 画垂线 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巩固练习
1、你能从图中找到平行和垂直的例子吗?
2、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现象?(1).出示目,谈话:题目我们量出点到的距离,那么什点到直线的距(2).学生动手作图,测量。(3).汇报测量结果。第4题:
看一看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测量吗?
题要求直线么是离?
(1).谈话: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测量吗?(2).学生交流
5、指名说出:“
二、日、田、中、垂、王”这些汉字中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
6、“我学会了吗?”学生自己看图,理解题意,你能接着完成这幅画吗?
图中的哪些线可以看作线段和射线?
哪两条线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 从小房子到院门口,哪条路最近呢?
三、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限时作业
1、填一填
()和()互相平行()和()互相平行
()和()互相垂直()和()互相垂直
2、过A点分别画出a、b两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3、用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4、如右图,你能研究出A点到直线a、b的距离各是多少?
5、见右图,小船在A处,想划过河,怎样划路线最短,你能画出来吗?
6、兵兵在游泳池里游泳,现在A处,他想尽快游上岸,你能帮他设计一条游上岸的路线吗?在图中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