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与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与教案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速度表示法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的变化规律乘法的估算
二、学情分析: 口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二.上表内乘法一二;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四.上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笔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三.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两位数乘三位数。到本学期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整数乘法已基本结束。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⒉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⒊知道速度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⒋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9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45—46页及47页练习六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涉及的内容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是的数乘一位数。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只安排了一个例题,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是的数乘一位数。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0×4= 30×50= 13×2= 41×2= 8×20= 20×4= 11×5= 410×2= 学生口算这些题,并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回答。你是怎样计算13×2= 41×2= 11×5= 410×2=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口算题,掌握口算的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同学们秋天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出去郊游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学生自由发言。
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工具,自己观察一下速度? 马车约10千米/时自行车约16千米/时汽车约80千米/时
特快列车约160千米/时磁悬浮列车约40千米/时飞机约800千米/时
请学生自己试读上面的速度,并指名读,教师指导读法。并说说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2、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探讨口算方法
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口算算式: 16×3 160×30 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先和同位说说自己是怎么口算的,然后指名说。上面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尝试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运用口算方法解决根据情景图提出的其他问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口算乘法的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8×4= 24×3= 25×2= 14×6= 130×5= 2×380= 150×6= 7×13= 自己选择两题互相交流口算的过程。
2、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17×2 310×3 180×4 24×3 12×8 14×5 360×2 15×6 260×3 17×5 [设计意图]运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记:对于算理和口算方法学生们都能掌握,但是个别学生口算能力差,所以出错较多,今后加强口算训练,多练,多让学生说,作为一项固定作业要求学生多练。个别学生是用列竖式的方法口算得数,但是容易忘记进位,这种情况个别指导,多让学生说,效果良好.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16×3 =48 160×3 =480 想:10×3 =30 100×3 =300 或16×3 =48 6×3 =18 60×3 =180 48×10=480
30+18=48 300+180=480 课题2: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47—48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结合口算乘法复习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有理有据的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材分析: 教材为我们安排了各种形式的练习,有提高学生口算熟练程度的练习,有蕴涵函数思想的填空练习,还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口算乘法的一般方法,已经能够熟练地口算乘法,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练习,进一步熟练口算的方法,形成口算的一些技能技巧。教学时,注意培养大多数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 基本口算练习:
1、课本第47页第4题。
学生口算,指名几个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设计意图]这是一组提高学生口算熟练程度的练习,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二指导练习:课本48页第5题。8 ×3(60 ×4(16(180(32(240(学生先独立口算、填写,然后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练习,使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规律,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作些孕伏。
(三、解决问题
1、一个计算器24远,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远,钱够吗? 学生讨论:怎样算? 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每棵树苗16远,买3可送一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学生理解题意,大胆思考。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动脑筋: 先找规律,再计算。110+120+130+140+150=(×(220+230+240+250=(×((四、教材第48页“思考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自主尝试。
3、讲述解答过程。课题3: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及练习七的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材分析: 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定位。教学准备: 情境图、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最想到哪里去旅游? 如果我们从济南到青岛,乘火车要用3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请大家算算,从济南到青岛大约有多少千米?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旅游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如果我们乘汽车去北京要用12小时,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请大家算算去北京有多远?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 学生说出算式:145×12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1、怎样计算145×12? 你想怎样算出得数?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请用估算的同学说说怎样估算。然后请同学想想用笔算应怎样计算,可以结合原来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来思考,学生独立思考后,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探究笔算方法。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指名几个学生板演:145×12 其它学生思考:这类题的计算方法是什么?集体讨论: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让学生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积?最后算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3、做一做: 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计算,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三、实践与应用:
1、3 2 2 1 4 5 6 7 9 2 8 6 × 2 4 × 2 7 × 1 3 × 3 5
2、小医生: 1 3 4 1 5 2 2 4 6 × 1 6 × 2 3 × 3 4 8 0 4 1 5 6 1 5 2 ×1 3 4 ×1 0 4 ×6 3 8 9 3 8 1 1 9 6 7 3 4 4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记:大部分学生学的都不错,只是个别学生出错,出错原因有:
1、个别学生对错数位,即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因数时,和拜为数对齐;2个别学生忘记加进位。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多判断对错,强化练习,还有多说多练,熟练了自然就好了。
课题4:笔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七5—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笔算技能,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归纳能力。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各种形式的练习,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练习、有变式练习、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有探索实际规律的练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 124×76=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写竖式时,三位数在上面,两位数在下面,计算起来比较方面。(二变式练习: 练习七第7题:说出计算中的错误,并把他改正过来。学生先自己检查计算题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改正过来。
强调:在平时的计算中,要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三解决问题:
1、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计算,学生总结出:总价=单价×数量 从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七第9、10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四拓展提高
1、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3×11= 12×33= 14×55= 15×66= 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发现规律。2、121×11= 134×11= 158×11= 167×11= 一个因数是11的乘法,积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探究的结果。
课题5: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教材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分析: 教材以本单元第45页的主题图中特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时,先教学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再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教学重点:
1、竖式的写法。2、0的处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坐过火车吗?说说坐火车的感受。你比较喜欢什么样的火车?
学生自由谈话,在谈话中导入新课。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怎样解决?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导入新课。
小精灵聪聪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它们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160×30= 106×30(二学生探究学习
1、学生分小组学习。
怎样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160×30= 106×30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160×30=,可以口算:先算16×3得48,再在后面添两个0。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样写竖式: 1 6 0
× 3 0 4 8 0 0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自己计算一下106×30,全班交流展示出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总结出106×30的简便计算方法。
2、学生交流:积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做一做: 2 2 0 1 6 0 3 6 0 5 8 0 × 4 0 × 6 0 ×2 5 ×1 2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50×90 40×80 32×30 190×5 70×140 300×30 21×40 25×30
2、计算。
390×13 305×50 180×50 240×22 208×30 206×40 290×20 460×40
(四课堂小节: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题6:行程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部分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了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突出“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教材列举了两例加以说明,并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材从这一单元的开始口算乘法就是以各种交通根据的速度为具体情景教学的,所以对速度同学们并不陌生,不过没有把这个概念概括出来,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这些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调查 教学过程:(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采访同学,从家到学校借助什么交通工具?大约行了多少时间?你们能知道第一个同学家到学校有多远吗?(学生猜我们数学一定要实事求是,刚才我们只是猜的,具体是不是呢?我们还要实际算一算,那现在我们能计算出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样我们就能算出来?出示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 自行车每分钟行驶225米 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 摩托车每小时行驶15千米 小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 “速度”指的是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速度”用来表示每分钟、每小时行的路程 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表示速度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速度表示法:225米/分30千米/时15千米/时60千米/时 速度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速度表示:路程/单位时间
请同学们算出刚才几个同学家到学校的路程,分组算出得数后汇报。你还知道其它的速度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你能算出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25米,不知道他骑的时间,所以没法算出行的路程。出示例3:(1一量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米? 学生先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80×2=160 225×10=2250
2、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在上题中,80千米/小时叫速度,2小时叫时间,行的路程叫路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怎样求时间? 怎样求路程? 教师讲解: 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的问题,叫行程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行程问题。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中,都是求行的路程,所以学生对于求路程并不陌生,所以,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探究,总结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三分层练习
1、出示几种速度,用简便方法写出来。猎豹奔跑的速度可大每小时110千米 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40米
2、速度时间路程 225米/分8分 120千米/时10小时 340米/秒12秒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
3、练习八中的8、9题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注意层次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巩固提高。(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 行程问题 路程/单位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 ÷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课后记:对基本的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的这种题目,学生都掌握的不错,但是对难度稍大的要借助中间问题的哪一种学生掌握的不好,多让学生接触那种题目,多找数量关系,练的多了,说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怎么会思考,要多给学生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
课题7: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 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例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辨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时,主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对乘法的计算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下面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各题。
出示:8×3= 60×4= 16×3= 180×4= 32×3= 240×4= 学生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发现了什么?先和同位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上面这两个题蕴涵了函数思想,通过这两组练习,使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积随因数扩大而扩大的规律。出示:6×2= 20×4= 6×20= 10×4= 6×200= 5×4= 学生先口算这两组题目。
为了便于学生表述规律,复习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6 × 2 = 12 因数因数积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小组,分别讨论第一组和第二组题目。汇报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重点讨论:扩大(或缩小什么意思? 为什么是相同的倍数? 学生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举一些两个因数都扩大,或都缩小,或一个扩大一个缩小的例子,请同学们判断积有什么变化。
2、运用规律,完成练习。12×5= 60 14×5=70 12×20=(14×(=210 45×20=900 45×10=(45×2=([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相互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根据25×2=50,利用规律,直接写答案。25×20= 25×(=1500 25×200= 25×(=200 25×2000= 25×(=500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九第1、2、34题 指导学生练习(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课题8: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60页例5及对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材分析: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同学们去秋游,购票需要准备多少钱的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因为购票和其它的问题有不同,估算的时候,钱数要多于实际,否则就不够了,教学时,要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解,结合实际理解估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估算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估算,但今天学习的乘法的估算与以往的估算有区别,就是只能估多不能估少。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估算,然后结合实际让学生理解这种估算的特殊性,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互相交流的广阔空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二探究新知
1、估算
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先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独立的估算。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2、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也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 学生独立估算。汇报交流。订正时,使学生明白,估算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方便计算,二是要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练习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49×104≈5500(元)49≈50 104≈110 50×110=5500 答:应该准备 5500 元。课后记:这部分知识很灵活,估算得方法很多,但是有的题目又要考虑实际,看似没有标准答案,课后记:这部分知识很灵活,估算得方法很多,但是有的题目又要考虑实际,看似没有标准答案,其实又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学生往往把几种方法混淆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四舍五入法,其实又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学生往往把几种方法混淆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四舍五入法,什么时候用去 尾法,什么时候用进一法,在学生理解这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尾法,什么时候用进一法,在学生理解这几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多出些题目让学生判断应该用 哪种方法合适,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而不能用其他的方法,在实际中感悟,领会。哪种方法合适,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而不能用其他的方法,在实
际中感悟,领会。课题 9:综合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 7—12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能熟练地口算、笔算、估算、用计算 器计算等。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1、15×3= 150×3= 23×4= 230×4= 43×2= 29×2= 120×7= 26×3= 15×30= 23×40= 270×2= 140×6= 学生先独立口算,然后指几个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2、17×3 4×23 720+58 150×5 24×2 765-60 190×2 210÷7 4×180 3000÷6 28×3 160×4 [设计意图 通过整数四则口算的复习,使学生对整数四则计算的方法能熟练掌握,以乘法口算为主,设计意图]通过整数四则口算的复习使学生对整数四则计算的方法能熟练掌握,以乘法口算为主,设计意图 通过整数四则口算的复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计算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708×25 63×180 640×12 409×23 460×70 340×40 学生用竖式计算这些题,注意竖式的正确写法。
2、用计算器检查一下上面的计算对不对。[设计意图 通过这些笔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用计算器验算,一方面让学生巩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笔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用计算器验算,设计意图 通过这些笔算练习,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的习惯。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的习惯。
第二篇: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教学难点: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让学生讲一讲事先准备好的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和地球方面的故事,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
二、探究新知:
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2.绕地球2圈、3圈、4圈、8圈┄┄21圈需要多少时间?
3.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如何列式)① 首先学生估算并加以交流 ② 说明理由
4.讲解正确解法 1 1 4 ⅹ1
————
1 4————
114×1
2 8 ————
114×20
———— 3 9 4 ————
114+2280 5.小结(略)
三、巩固新知:
1.练习:第31页试一试 2.第32页第4题
四、练习:
第31页练一练第1、2、3题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 2394 1 4 ⅹ1
———— 1 4————
114×1 2 8 ————
114×20
———— 3 9 4 ———— 114+2280
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
教学难点:对生活中不同的方法估计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查阅到的知识。
2.体场那麽一个体育场能有多少个座位呢?
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
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交流。
三、旅游中的估计
1.出示图一,也可以提问“如果从北京到广州需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时?” 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
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挂图
22×32×28=
教学挂图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引导探索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认识一些功能键。(1)由学生来说明。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③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显示屏就显示“1 2”。④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⑤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尝试练习。(1)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①呈现:
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青菜:3元 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③反馈计算结果。
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1)呈现计算题。
① 1+2+3+4„„+98+99+100
② 999×9
9999×9
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反馈计算结果。(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36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有趣的算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
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的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讨论:1111×1111的结果。(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1111×1111=1234321
(5)依据规律填得数。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2.第二关:神奇的9。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
999×999=998001
(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3)发现规律并归纳:
(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3.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
142857×4=571428(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三、趣味练习
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
板书设计: 有趣的算式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 ×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2.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
做第1题: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做第2题:
二、乘法估算练习
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
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
三、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板书设计: 练习三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重点〃难点
1.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
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 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第二课时 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 12-------290 1 45-------1 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第三课时 笔算乘法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8×3= 16`×8= 36×2= 46×20= 4×160= 3×150= 150×6= 26×7= 20×19= 200×73= 900×24= 430×8= 15×6= 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52 246 × 16 × 23 × 34---—— ———— ————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 ———— ———— 938 1196 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三、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
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四、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练习七第10、题
第四课时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2、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 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
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第五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的写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第六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 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18÷2)×(24×2)=(18×2)×(24÷2)= 105×45(105÷5)×(45×5)=(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第七课时 乘法估算(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 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元更好些。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新知
1.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画图的特殊技巧
第六课 给图画加上颜色
教学目标: 填充工具的使用
教学重点: 学生填充工具的使用,结合放大镜工具修改在绘画过程中的小瑕疵
教学难点: 颜色的填充,以及解决在填充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想象春暖花开的美丽季节,让我们去野外找找春天的气息,用我们的双手,来画出美丽的春天。
二、新课
1、出示一副画,你能把它变得更美丽吗?
2、学生进行练习
3、教师进行巡视主要检查:
(1)颜色漏出来了是怎样解决的(撤消);(2)怎样修改?(放大镜);(3)图画是否能补充得完整些?
4、对在学生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用颜色填充区域或对象
1、在工具箱中,单击“用颜色填充”。
如果所需的颜色既不同于当前的前景颜色也不同于当前的背景颜色,请单击或用右键单击颜色框中的一种颜色。
2、单击或右键单击要填充的区域或对象。
注意
问题解决:待填充对象的边线不连续,填充色将会泄漏扩散到其余绘图区域。要找到并关闭人一段点,请单击“查看”菜单,指向“缩放”,然后单击“大尺寸”或“自定义”。
三、学生作品展评
1、作品展评
2、工具使用技巧的交流
3、小结
四、课堂总结
第七课 图画的移动、复制与大小变化
教学目标:
1.学习裁剪工具的使用,会移动、复制选择区域。
2.能调整图像选择区域的大小,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目的。
教学重点: 复制、粘贴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找出复制和粘贴的其他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新年将到,你们将怎么样来准备和迎接这个新年呢?
同学们会有很多的答案,比如有圣诞树、气球和彩带等。为了给新年添上喜庆的气氛,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一个充满节日气氛小房间,让大家提前感受一下新年的快乐,下面请大家打开画图,让我们在画图的世界里实现我们这一愿望吧!
挂气球
教师出示图问:同学们,这是一排小房间,气球只有一个,请你们开动脑筋想想看: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的往每间小房间挂上气球呢?注意:气球的大小一样。而且不能把房间给挡了。(让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可能会想,气球太大,怎么能挂在这么小的房间呢!学生们会有疑惑)
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把气球挂到每个小房间里,你们还 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找出问题:气球太大,手工画又不可能实现,需要用复制、粘贴的方法。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板书:图画的移动、复制与大小变化
二、学生探究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课,从里边找出我们需要解决问题各种的方法。(让学生自学、操作、练习、发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走动辅导提示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能在探索中总结出三种不同的复制与粘贴的方法)。
学生展示方法:
方法
一、使用菜单功能:选取——复制——粘贴;
方法
二、使用鼠标右键:选取——复制——粘贴;
方法
三、使用快捷键:按Ctrl键不放,使用移动工具。
教师总结:
我们发现了三种复制、粘贴的方法。那么哪种方法最简便呢?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操作。
同学们在操作复制与粘贴的时候,自然的学会了图画的移动,那么怎样来改变图形的大小呢?让学生观察当你选定图形后,图形的周围是否有8个控制柄?让学生自己去操作领悟这8个控制 柄的作用,从而知道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三、实践应用
学生进行五子棋比赛
下面我进行一场五子棋的比赛,分三组进行,规定每组选用不同的方法,比赛结束后,同学们可从中找出答案看看。
教师宣布比赛有关规则:
1、两个同学做一组共有一台电脑,一张棋谱。
2、比赛时,有两种不同颜色的棋子,每个同学各执一棋,把外边的棋子复制到棋谱里去,复制过程中要注意透明工具的使用。
3、比赛方法与五子棋下法一致,这里不再多说。
4、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先赢的同学先举手,然后由教师发五角星,谁的五角星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5、下完棋后不要保存,否则棋谱无法使用。
学生下棋(教师作为裁判并走动辅导)
学生总结:经过比赛的结果证明,使用Ctrl+移动工具最快捷。
四、教师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五子棋的比赛,把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到了这场比赛中,了解和掌握了图形的大小变化、移动和复制、粘贴的几种方法。我们发现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书本上介绍的 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才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捷径。
第八课 给图画加上文字
教学目标:
1.学会给图画加上文字(英文)。
2.能够制作各种漂亮的效果字(投影字、阴影字)。
教学重点: 文字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 各种漂亮的效果字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每到过节日的时候,我们都会给老师或同学送一张漂亮的贺卡,既然我们已经学会了用计算机画画,那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制作一张贺卡吧?(出示教学课件)
二、新授内容
(一)选择背景
用左键选择前景色,右键选择背景色。
(二)插入图画
(1)选择“编辑”菜单中的“粘贴自”选项,选择好图像后,将它插入贺卡,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2)用喷枪工具在图形中喷上各种颜色。
(三)填加文字
1、选定“文字”工具,拖动鼠标在画布上画出一个虚线框—文字输入框,然后选择智能ABC输入法,在框中输入文字。
2、在画出文字输入框后,窗口中会出现文字工具栏,可以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以及加粗、斜体等。
三、学生操作
保存作品
第九课 图画的旋转与变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菜单栏上的各种变形命令。
2、使学生学会对各种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旋转和翻转、拉伸和扭曲的方法。
3、使学生能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画一幅小鸡风景画。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拉伸与扭曲的操作规则。
2、采用综合方法画图
教学难点:
1、掌握拉伸与扭曲的操作规则。
2、采用综合方法画图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图画的旋转和变形》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对各种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旋转和翻转、拉伸和扭曲的方法,并把各种图形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结合教材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画图来组合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把本课所要教学的内容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课前准备:
提前画一幅小鸡、一幅大树、一幅房屋等的图存放在学生机的E盘下的图片文件夹中。
课时安排:一课时
目标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学习了“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画图”软件中的图画的旋转和变形
二、学习新课:
(一)画图的旋转和变形:
1、出示两幅图: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外寻食的情景; 另一幅是斗牛。
情景导入:这两幅图美吗?同学们想学习怎样画吗?好!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使用画图软件来进行绘画。
2、“牛”和“小鸡”的缩放、拉伸扭曲、翻转旋转的方法:
方法一
打开画图软件——插入一头牛的图片——鼠标单击工具栏的 “选定”工具将牛选定——单击菜单栏的“编辑”——单击“复制”“粘贴”——将复制的“牛”选定后——单击菜单栏“图像”下的翻转/旋转按钮——拖动到适合位置 ―― 形成斗牛的姿势。
方法二
打开画图软件――一只鸡的图片——鼠标单击工具栏的“任意裁减”或 “选定”工具将“鸡”选定 ——单击菜单栏的“编辑” ——单击“复制”“粘贴” ——将复制的“鸡”选定后——讲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的使用方法 ——使画面构成一幅“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寻食”的组图,然后再画上大树、房屋、岩石等。
(二)加上文字
在“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寻食”的组图中添加文字和背景。
三、学生上机练习:
要求:灵活使用今天学过的图画的旋转和变形,进行练习。
①、可按课本练习要求绘制
②、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绘制图画
③、可用复制、粘贴的方法调用E盘下的图片文件夹中的图片进行绘制
四、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五、展示、评价、全班欣赏学生作品。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应用题
1、将1300千克大米装入米袋中,如果每60千克装1袋,至少需准备多少个米袋?
2、学校准备了1000元购买盆花美化校园,每盆花的单价是15元,如果一次买4盆花只需付50元,学校最多可买多少盆花?
3、某运动场的环形跑道全长500米,在跑道的外圈上每隔20米放一盆菊花,共需准备多少盆菊花?
4、同学们需要为800本图书进行修补,平均每天修补90本,工作到第几天时可以全部完成任务?
5、一名游泳运动员某一天训练一次就游了800米,这个游泳馆泳道全长25米,这次训练共游了几个来回?
6、装订一本书要72张纸,现在1000张纸装订14本书,纸够吗?
7、学校买来乒乓球480个,是买来篮球个数的20倍,学校买来篮球多少个?
8、一部动画片一共可以播放336分钟,每天从16:32播放至17:00,多少天可以播放完?
9、一辆汽车12小时行600千米,一列火车8小时行720千米,火车比汽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10、小刚12分钟完成口算204题,小民15分钟完成口算240题,谁的口算速度快?
11、“希望工程”活动小组同学利用星期六卖《周末小报》,已卖了312份,是剩下的13倍,再卖多少份正好卖完?
12、王家村修一条长880米的长渠,已经修了12天,还要修220米。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还要修多少天?
13、甲乙两城相距225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提出问题再解答)
14、12去除一个数,得到的商是32,余数是6,如果用15去除这个数,结果是多少?
15、甲乙两地相距460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出5小时后还距乙地5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6、40千克黄豆可以做16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现在有80千克黄豆,可以做多少千克豆腐?
17、某小旅店有32个双人间,43个三人间,这个旅店最多可以住多少客人?
18山田奶牛厂每天能向市场供应鲜牛奶300箱,高钙奶260箱,一辆卡车一次能运40箱,这辆卡车要运多少次才能把这些牛奶全部运完?
19、小明的爷爷坐火车从北京返回南京,已知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大约是736千米,火车大约每小时行92千米,如果火车是上午10:00从北京火车站出发,小明就在什么时间到车站接爷爷?
20、用一个杯子向空瓶里倒水,倒进了3杯水,连瓶共重330克,倒进了8杯水,连瓶共重580克。算一算,一杯水重多少克?这个空瓶重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