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时代教师的能力结构:
技术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学科教学知识。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
教师培训、态度、目标、资源、学生、经验。
教师不仅要有学科知识,还要知道用什么方法和策略让知道,让学生学生更好更快地去学会,而信息时代,技术知识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怎样利用技术整合教学方法达到让学生更快地去学会学科内容知识的目的,技术知识和学科知识需要是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这两个是学科教学知识。另外还要知道整合教学法的知识,把技术和教学法整合起来,然后是老师的核心能力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我们借助一些经验对学生、资源、目标的分析,在态度上有一个转变,最后还要借助教师培训,在教学态度和技术有一个变化。
学生要有ICT技能,基本的收发邮件,浏览、上网搜索;重要的是学会信息检索,然后是表达展示。
教师发展框架:
1、教师关于ICT的学习:技术教学法(师生一起体验),学科与职业技能(传统教学、管理中应用ICT),ICT能力(信息搜索、在线合作,邮箱)
2、学科教学中应用ICT:技术教学法(ICT融入课程计划,使用多媒体),学科与职业技能(基于ICT的一般教学法的学习),ICT能力(多媒体工具)
3、ICT促进教学半创新:技术教学法(ICT教学设计、数字化资源、创建适应的学习环境),学科与职业技能(基于ICT的学科教学法的学习),ICT能力(专业学习工具、思维导图、web2.0)
4、ICT促进教育变革:技术教学法(混合学习环境),学科与职业技能(自主的职业技能发展学习),ICT能力(创建学习游戏、交互式工具)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行动学习
培训:专门机构:指令性培训;职场:样本培训
样本研修:学习型组织 学习:专门机构:正规师范教育;职场:行动学习;
1、了解-应用,2、应用-整合3、整合-创新 尝试技术整合的教学→
实现有效的技术整合→
迈向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 行动学习循环:理解与行动→ 交流与评价 → 反思与回顾
→ 更新的行动
中观教学设计: 设计层次/水平:微观:课时级;中观:单元级(主题):宏观:课程级 2 单元教学设计:问题化设计;全空间活动;全优化策略 学习单元:(1)知识深化:概念梳理,难点讲解,人文延伸;
(2)教法研讨: 案例分析,标准解读,问题探讨,教材分析,设计评议。(3)学习资源:扩展知识,教学案例,软件工具,技术支持(4)技术实践:技术精解,应用研究开发,技术维护 去网上探讨,这个知识点看他们怎么去设计,去完成。
信息技术的双面性:信息技术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不良应用:过度依赖(激进派),认知超载,重素材轻应用,缺乏共享。(网上有好的东西可以拿来直接用或略微改造一下再应用)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徐安坤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近几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我们都是现代教师,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敬业的品行素质。教师从一个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老教师的过程,其实就是其专业发展的历程,就是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
虽然许多专家都对教师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他们都把对教学的组织、信息的传递、教学手段的运用、自我提高等作为重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其实都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这,反映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学环节的关键。而目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校已经装备了高配置、高技术、高水平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以及功能齐全的校园网,但是主动去利用这些条件的教师还很少,设备闲置情况非常严重。(不用说多媒体教室,就说教室里的四机一幕,我们又用了多少?虽然大多教师都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却很少,绝大多数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才可能用。现在我们学校之所以在早晨和中午播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就是希望这些电教设备能利用起来,让它们也体现一下其自身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不是长时间地被尘封、被遗忘)
二、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信息涌进我们的头脑(不管是我们能理解,能接受的,还是我们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其中,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就是最明显、最具震撼力的一方面。
教育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学”、“交互式学习”等等都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具有紧迫感和压力感,有人说,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根魔杖的魔术师。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段,教师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才能获得专业发展。
说到这里,我们都不会忘记一年来,我们在电子教案这个领域里所做的努力。从质疑解读电子教案到尝试制作电子教案,再到直接用电子教案来上课,历时两个学期的任务驱动式培训,我们的教师在迅速成长。想想那段时间,的确苦、累、压力大,很多时候,老师们是一边一丝不苟地上课、批作业、管理学生,一边还要接受学校安排的培训学习及研究制作比赛的任务,多少个中行、晚上,为了做好一个小动画,老师们加班到很晚,多少个休假日,为让自己的电子教案图文并茂、实用美观,很多老师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想起这些,我真的是很感动!一路汗水,一路歌,而今,我们的电子教案在全区得以推广;已有20多位老师的电子教案、课件收录到区教育资源库;当兄弟学校的老师们还在研究电子教案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为多媒体教室的投入使用做热身了。当然,在电子教案的制作与使用方面我们仍然还是处于尝试研究阶段,仍然要一鼓作气,勇往直前!所以,新学期里,我真切地希望能继续得到各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让电子教案的制作与使用更上一层楼,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日趋科学化、合理化。
8月20日,我们电教中心将进行新学期里的第一次任务驱动式培训:优秀课件和个人主页的展示。希望通过几位教师的抛砖引玉,新学期,我们能够圆满地完成区教研中心举行的全区个人主页评比和课件比赛这两项艰巨任务。
最后一段话和大家共勉: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生存,学习是“生存”的有力保证。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新知识新科技的前沿,传播应用新知识,不断创新发展。第45届世界教育会议对21世纪教师提出了4项责任,第一项就是要“终身学习并不断培训自己”。信息技术为我们终身学习提供了多方面兴趣和自学的可能。使我们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祝愿我们每个人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开发自我,超越自我并改善心智,一步步成为理想的教师。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促教师专业发展(模版)
浅谈信息技术促教师专业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在小学中广泛、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探讨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培训上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为今后持续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小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寻找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它面向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因此,人们往往把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称为“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简称“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信息
时代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凸显,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目标包括: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术及教学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协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一、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官方开始在文件中正式引入教师教育的概念,明确提出了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任务。把教师教育一体化、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和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确立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师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就专业的六个基准:专业知能、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道德、专业发展、专业自主而言,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的要求和特征,并越来越专业化。依上述六个基准作为衡量的尺度,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由于我国现行高师本科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片面强调各核心专业学科知识的、忽视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师学生发展的需要现象,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如: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三科课程学时比例,美国为33%:33%:33%,日本37%:46%:17%,中国为20%:70%:10%;对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有关调查表明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加强的能力缺乏训练(以上数据资料来源于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可见,现行教师的从师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类课程与实践等准备不足,这需要从课程设置观需要尽快更新和不断完善。
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认为最欠缺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吸纳能力
教研能力
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其他能力
24.09 21.99 21.80 19.31 3.44 2.49 6.88(二)教师学历明显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仍然偏低,中师、师专学历,甚至代课教师仍然普遍存在,显然,这一状况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形势的需要。
(三)在职进修形势紧迫,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师队伍庞大而又状况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这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障碍与瓶颈。这一切,决定了我国教师进修与培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四)专业自主受到限制,专业权力名不副实
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教师自主权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教师权力名不副实。
二、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
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技术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教师一旦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可以带动教师专业技能中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的提高,例如带动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1)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学科教学,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的目的。
(2)信息技术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知识检索、知识更新、知识管理、知识结构优化是教师科研能力的基础。数字图书馆、学术期刊CNKI、电子期刊、教育网站、教师网联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的教育科研资源,用于科研选题、文献研究、文献引用、论文发表等。
E-mail、BBS、ICQ 和 Web2.0 技术则为教师提供反思、交流、虚拟教研、协作研究的网络环境。
网络调查工具、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课堂教学分析软件、课题网上申报平台、网上投稿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3)信息技术促进反思能力提高
博客工具简单易用,在线编辑、即时发布、效率非常高,教师轻松发布教学反思,推动教师反思常态化、可视化、网络化,通过查看留言和评论看到反馈信息,日积月累,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三、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态度养成和升华
教师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信息技术应用得当能够显著提高教师工作、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大大减轻教师的劳动量和日常工作的负担,能够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教得轻松、教学有乐趣、有成就感、有创造性的体念,教师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进一步升华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努力达到至高的专业境界。
四、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上级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老师们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
五、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以前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却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因此负责培训的主教老师经常学在前面,参阅资料、请教他人,以自身的学习经验去指导教师,并且邀请一些专业人员来我园开设专题讲座和培训。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商讨,寻求解决办法,调整培训计划。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继续迈进。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应用框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5)[2]张际平.通信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UNESCO2006 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会综述[J].教育信息化,2007(1):30 [3]王陆,刘菁等.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发挥技术工具的威力[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 胡小勇.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概览
[5] 顾小清,祝智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第四篇: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河北省张家口市蒙古营小学杨晓明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既给教育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机会,也为教师提高能力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同时也日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传统“教书匠”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早已经无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时代赋予了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为教师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保障,信息技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前行。
一、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教学软件的开发为教师备好、上好每一堂课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校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集体备课不外乎是同年级同学科组的教师,参照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在一起说一说、议一议教学的目的、重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等。采取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就大不相同,它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新的内容。教师集体电子备课,就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主备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解读放在文件夹中,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展开讨论,主备教师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撰写课时教学计划。其他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做增删修改,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之后,组内教师共享“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充分、有效,使教师脑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个性得到培养,教学差异得到互补。不仅如此,几年来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的备课,每一位教师始终站在前人的高起点上,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发展,学科备课沿着一条螺旋
式上升的发展路线,驶进优质备课的快车道。更重要的是,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空间
众所周知,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没有规划,那么学习所取得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发展教师的自我规划。在实现自我规划中,教师在把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的同时,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超越,实现新的自我价值,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不断地“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真正意义上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不再仅仅是以学校为中心,而是能够使教师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还能超越自我。如今,“教育博客”已经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断促使教师的反思,最终导致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发表自己来源于教育实践的教育感想,在这种随笔式的记述中不仅可以提供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灵感触。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环境中,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一起构建探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人文网络环境,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学习共同体”。一线教师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将其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这支主力军的作用和智慧,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在教师博客群网上开辟“教师资源中心”,鼓励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学习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课改实验区各学科的典型案例等,把自己好的作品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想、教学案例等上传,以利于推进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于一线教学。学习、发展共同体最终的目的应是引领广大教师占领课改主阵地,通过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好做法来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优秀教师的案例、课例、成长历程、专访等都是广大教师的榜样,他们的示范导航将激励着更多教师的成长。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与优秀教师同行”、“优秀教师教学支持行动”、“同上一节课”等来带领更多的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更快地成长,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骨干教师队伍。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空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积累新知识的最有效的工具。
三、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打开新视角
当前,由于教育观念、理念更新的落后,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
式和行为取向。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改善心智模式,转变思维方式,从过去旧有的心智模式中解放出来,用全新的思维去观察变化了的世界。
1、教育观念的新视角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过程,它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哲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与现实零距离接触;把信息化为知识,把知识化为智慧,使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收益。
教育实践证明,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有形技术的介入并不能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只有当有形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两者密切配合和精心设计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地位。在交互网络学习新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主动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讲授语言知识或者归纳语法要点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问题解决”、“协作指导”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对象由针对好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评价由以考察学生记忆知识多寡为主要评价方式转化为着重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运用语言能力;教学方式上提倡合作学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动力。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恰当分配,从为学校选拔精英的教育,转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从分等鉴定式教育到诊断激励式教育。为此,面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教师应该是信息、思想及知识的先觉者,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播最新、最前沿的先进文化信息。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逻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2.专业知识的新视角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是随着知识爆炸,教学内容出现高端化趋势,过去熟悉的学科知识可能退出教学计划,新的知识进教材进课堂,没有知识更新就难以胜任教学。二是教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需要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全面的教学技能外,还须了解和掌握如心理学、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和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实践与文化的统一。
3.教研观念的新视角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能力,永远站在学科的前言,矢志不逾地追求真理。没有科研活动,只靠背讲义,念讲义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落伍的教师。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化环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开拓、创新能力。如通过开发和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或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充分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经数字处理的视频、音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电子讲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内容中;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如某些专业文献、新闻报道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讨论。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互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改革,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当代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全国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教师已经成为推进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力量,这对实现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教育大国为教育强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借信息技术的双翼,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推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最终促进我国教育的展翅腾飞。
第五篇: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天台县教育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蒋骁华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出发,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必要性、内容和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教师的素质。由此,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这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前面的一项战略课题,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坚定地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1
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后,教师专业化运动的重心开始由关注教师的地位论转向关注教师的角色论、实践论的转变。可以说,时代赋予了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在传统“专业特性”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新的含义——有能力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其他教师以及通过课堂实践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并且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教师专业发展。
由上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发展成为是一种专业。如同医生、律师一样,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经验和道德修养,并且能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专业发展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具体表现在:
1、专业成长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况,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信息技术教师,又是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工,还要维护校园网,给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甚至还兼着学校的打字员、电工等等。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忙于应付这些“杂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工作,更谈不上专业发展,相信这是困扰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难题。
信息技术教师付出比别人更多,却很难得到回报和认可。虽然形成这种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况,实现自我价值,赢得尊重和认可的有效途径。
2、专业发展是时代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
素质的职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这是社会对于我们的必然要求。
3、专业发展是教学的需要。在信息时代,课堂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在某一领域超过教师,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另一方面,新课程倡导教师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能力、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教育部师范司编撰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明确地把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化的三大标准。
1、专业知识。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两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跟踪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教育能力。指来自教学实践的能力和经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因此,教育能力的实质是实践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存在 “重技术、轻教学”的现象,比较注重技术方面的钻研,而忽视了教育知识的学习、教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教师也需要全面发展,仅有精通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业务的钻研,只有用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3、职业道德。包括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等。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外,还须努力提高自身信息伦理道德的修养,尤其要模范遵守网络的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榜
样。
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立足课堂,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教学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是教师的最重要的“战场”,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对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思想上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只有立足课堂,面向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和磨练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是获得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2、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实践中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观察、监控、调节和自我评价。具体包括对备课、上课、课外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等各教学环节的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说充分说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师同样要学会反思,善于反思,使之为一种日常习惯,形成“实践->反思->提高”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
3、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曾经说过:研究不是一个专有的领域,而是一种态度。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研究的意识,是一个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且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教师。
近年来兴起的校本教研就是一种操作性强、非常有效的研究形式。它是指学校根据本校及其教师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组织指导教师从事适合本校教育教学需要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活动。校本教研的目标是让教师从“教书匠”发展为“研究者”,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校本教研不同于专业的理论研究,它着重考虑如何解决教学中出现实际问题。因此校本教研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捕捉的能力,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把它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校本教研不应拘泥于某种形式,但务必追求实效,防止校本教研随意化、形式化、空泛化。
除了开展校本教研,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加强与同行或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教研不能局限于学科内部或学校内部,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教研,一个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人数一般都不多,开展校内教研有一定困难,学科之间、校际之间也有必要开展交流,向其他学科教师、外校的同行学习、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4、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化环境给教师专业成长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通过网络,极大的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将以往的封闭独立的环境转变为交流丰富的、师生共同成长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积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通过专题网站获取资料、信息。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如以“信息技术教研网”作为关键词用google进行搜索,找到了2,010,000多个网页,可见网上相关的资源之丰富。但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要学会如何筛选、鉴别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
通过论坛交流经验。很多网站上都有专门信息技术的论坛,如:如苗逢春博士主持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上的论坛(http:///nrcce_bbs/index.php)。很多经验丰富的同行和专家相聚在论坛上,发表见解,交流经验,热心的帮助你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营造了良好的交流和研究的氛围。
教育blog和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的应用
形式。通过blog,找到表达自己的空间和机会,会拓宽社交范围,获取更多的社会承认。
总而言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是漫长而复杂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实践与磨练,追求与付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未来,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努力,一定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带领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倪望跃 《走向校本研究》叶平《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断想》段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