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信息技术影响着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形势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实现教育由技术向艺术的跨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教育技术能力、选择和组合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教学控制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互式教学,需要坚持网络化、交互化、自主性、层次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原则,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合理应用E-mail、聊天室、WiKi和教育博客等网络常见交际功能,可以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0年7月8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和“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
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由此看出,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当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信息技术,更离不开一支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经过近十几年的教育改革,教师对信息技术由陌生到熟悉,操作技术日趋成熟。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随着教育教学形势日新月异地发展,也需不断地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是向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要在教学领域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超越技术因素进入教学艺术境界。先进的技术手段把教师从过多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教师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智力水平,向教学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的应用主体是软件,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在熟悉操作硬件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水平。比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软件的种类与适用范围就很广泛。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软件开发与使用,才能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当然,无论哪一学科,都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课件制作、软件操作,利用网络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还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
学手段结合起来,争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其次,教师要提高选择和组合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育教学的过程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要灵活多变,交叉使用。教师要有意识培养自己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特点等因素选择运用媒体,进行教学手段设计,使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第三,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增强教学控制能力。传统教学模式里有太多对学生的约束、管制和灌输,而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学控制多表现为引导、影响、促进,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方向。教学控制不再直接对学习产生作用,不是直接要求学生去实现特定目标,而是暗中给他们铺设条件、提示和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里,教学控制以一种间接和委婉的方式起作用,既与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保持恰当的距离,又起到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二、网络交互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育带入网络时代。网络教学具有接受面积大、视听效果好、动感性强等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网络交互教学是指在网络课程中学生与学习资源、学习伙伴以及教师等在网络课程情景中所进行的一系列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在网络化环境通过各种交互操作和信息反馈来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调整,以达到提高学习质
量和学习效果的目的。教师则通过网络交互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那么,设计网络交互教学应遵循那些原则呢?
(一)网络化原则。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电子邮件、信息发布、教学课件等多种手段,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建立网上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实验、网上题库、网上考试等,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计算机网络功能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
(二)交互性原则。充分体现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目标、过程、结论的递进。即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参与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解决和突破,通过人机互交、教师与学生的互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交,使学生从“我会学习”向“我要学会学习”的转化;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知识反馈,引导学生从“我会学习”向“我要学会”的转化,实现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
(三)自主性原则。在网络交互学习中,留给学生发挥和想象的自由空间,淡化强制与约束,教师要给与更多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知识检测练习,由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他们的主题意
识,教师通过网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随时调控教学过程、检测学习效果。
(四)层次性原则。在网络交互式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不同,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给学生独立的思维空间,是计算机网络环境具有的独特优势。层次性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合作性原则。运用网络交互式教学,既可为学生的个性创设适宜的环境,还可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空间,利用群体的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通过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
(六)创造性原则。在网络交互式教学中,更能体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在网络环境下创设声音、图像、文字、动画、音频、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三、应用网络常见交际功能,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网络常见交际功能,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首先是E-mail,它可以说是最常用的通讯方式。使用E-mail,可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加快捷,打破常规在校时间的限制,实现更灵活的师生互动;其次是利用聊天室进行实时交流。现在网上聊天工具有很多,一些网站大都建立了自己的聊天室。聊天
室所有发言都会被所有在线人员看到,不利于师生之间单独交流,但可以像课堂一样,就一个问题展开集体讨论;而一对一的私密聊天形式,可以使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单独对话。另外,接通音频、视频设备,师生之间就会有一种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感觉。第三是利用WiKi技术。它是一种多数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任意书写和维护,每个人都可以修改网页中的内容,或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和探讨。利用WiKi,有利于问题的逐渐清晰,从而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清晰地概念。最后,利用Blog进行教育教学活动。Blog,即博客,它能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通过超链接,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链接到blog中;同时也可以利用拷贝、剪切,把有用的资源通过筛选整理放到自己的blog中。不但可以补充扩展教学内容,使大家对教学内容有更全面、更多维度的理解;不同教师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站点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还可以节省查找资料所耗费的时间;当然还可以借鉴专家学者的专业和经典的教学思路、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blog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既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又避免了学生在网上漫无边际浏览的问题。
总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使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和自由,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使学习向自主化、个性
化发展;而教师更要重视学习,不断进取,以开放的心态、敢于实践的勇气,努力成为一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型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 [2010]第八期
2、《课程与教学论》 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编写 河北人民出版社
3、《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刘君源 时俊卿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
摘要: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因此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时期教育发展赋予教师的特殊使命,也是教师自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交互式白板教学改变看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究、互动、合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获得知识与能力。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发展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 电子白板教学
互动合作
灵活多变
美在其中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体、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社会对知识型劳动者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对知识的欲望空前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渗透,使我国教育领域发生着如新月异的变化,使教育信息化迅速明显加快,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科学且有效地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方式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学中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其中包括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模式;四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不仅引起了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变革,而且给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信息素养必须提升。然而就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环境中,传统落后的观念、僵化保守的体制、教师信息素养的参差不齐,制约着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化包含几个要素,它的目标是优
化教育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指导理论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技术是现代的信息技术;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信息化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一般将其理解为教师的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但笔者在参阅了诸多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界定后,认为应将其具体理解为: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接受专业训练,使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由低到高不断升华,逐渐符合专业人员标准,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手段的改变,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中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转变思想观念
信息技术不是计算机技术,它包括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交互式白板、卫星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技术教学也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技术本身,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从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集成了众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实用软件,是电子白板(硬件)与白板操作系统(软件)结合的一个集成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系统提供了多种教学工具,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特别是电子白板便捷的绘画功能以及即时显示图像的功能,运用在美术学科上,可以实现学生边思考边绘画的学习方式,使绘画过程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容易达到理想效果。还可实现师生直接的教学互动,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美术课堂教学成为美的享受。教师不仅要担当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并且不是将技术生硬地放进课堂,而是利用这一工具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
2、强化基本技能
中小学教师除了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外,还要有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希望教师能通过培训掌握与自身教学内容相关的,联系密切的信息技术,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开展。
3、确保培训长期开展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技术在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中,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信息时代的教
师,应该积极掌握与教育相关的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科研服务,并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说,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学习者;这也符合“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习,常常是培训班式的,专家讲座式的,观摩考察式的,因而也是被动式的。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界限,人网、天网、地网与其它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学校可以聘请专家进行网上培训、指导、诊断、评价。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相整合,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4、完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制度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个教师尽快适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工作。
一是以教师持续的自我发展为目标:帮助教师获得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
二是在校本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立足于本校或本地区实际,将有关理论应用于本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是拓展教师交流研讨的视野。信息技术为跨地区、跨学校的同行交流与研讨搭建了平台,教师可以从更广的视角和更大的范围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良好的社会建构;同时,同行之间的持续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各地区教师建立研究共同体,做到资源共享。综上所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信息时代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学习实践、反思、累积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师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教师可以依托教育信息化,通过互联网络、教育博客、论坛等,进行有效地学习、培训、教学、反思、交流与共享,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参考文献
【1】夏洛蒂、数字化世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包国庆、基于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 【4】谢忠新、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研究【J】2007年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汇编,2007 【5】南国农、杨双学、新世纪信息化教育【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千阳县启文小学
赵来珠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现代信息与通讯的迅速发展,正在并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小学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正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正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方向和潮流。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时代,随着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各国国力竞争更加激烈,教育的重要地位越发显得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必须大发展,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为此,就要求学校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时代发展赋予教师的特殊使命,也是教师自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下面我就谈谈现代信息环境下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
从教育的外部环境看,21世纪被人们称为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宏观到微观,无所不在地影响着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尤为明显的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进入各个领域,对教育产生重大冲击;教育要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从学校内部
发展来看,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多媒体”、“互联网”、“农远工程校校通”、“班班通”已在广大农村学校逐步实现,从教师自身条件看,除个别老年教师外,一般都能正确使用计算机和部分应用软件。因此,不论教育的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软硬件条件,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将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向。
二、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应因校而定,学校信息化水平是前提,师资结构是基础,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是保证。
1.制定科学实用的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简单直白的一个“变”字,提出了培养“真善美的活人”这一主张。明确了育人方向,教师个人就能有目的有发展方向地编制出长远和短期专业成长计划:比如,参加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率先实现教育信息化课堂;充分利用“三网”资源尝试电子备课,改制科学实用的教学课件;教师计算机水平达到中级,集体备课实行网上互动;创建教师个人博客和班级博客,把它作为教学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
2.健全共享资源库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热情日益高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面临
着教学资源缺乏的窘境,被迫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资源的寻找上,这一现象严重困扰着教师,并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巨大障碍。现在我们已经我们借助网络和骨干教师团队,将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分门别类的陈放到相应资源库中,建立起了校园资料库,教师拿来就用;资源库的建立,为教师学习、工作提供了方便,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热情。
3.实现电子化集体备课
过去,我们的备课主要都是教师的个体活动,即便是备课组活动,也不过是同校同学科教师的小集体智慧,有时因各种原因只是走走过场。不但谈不上资源共享,就是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都因种种原因而不能落实。
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的不断投入,我们的老师也可以享受“集体”智慧的成果。首先,网络中强大的信息量,成为教师备课的资源库。我们广大教师对网络中一些好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样既省去了自己设计教案、做课件的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呢?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观看在线教学视频和专家讲座,接触一些先进地区教师的崭新理念和成功教法,为我们的教学方式转变提供借鉴。第三,学校资源库的建立为电子化集体备课提供了有力保障。第四,我们将电子备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放在学校网站论坛上,得到了许多教坛高人有价值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把过去的个人备课改为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备课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探讨最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预案来于网络,研讨
形成自己的特色,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电子化集体备课,避免了教师照本宣科写教案的无效劳动,使广大教师有更多时间思考、交流和探讨课堂教学,拓展了教师的备课空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增强了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逐步转变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同年级可能只有一个教师,你们的集体备课还真得借助网络进行校际互动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
4.建立教师博客
博客是“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博客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它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综合了激发创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开放和建设性。要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我们就得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适应群体,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我们说,博客,特别是教师博客是目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教师博客不仅可以让广大教师随意写下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同时实现与他人的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支持帮助,因此而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励自己的创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实现自身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教师在不断完善博客的同时,信息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也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过去传统学习方式所无法相比的。
5.建立立体教科研网络
在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进行谋划时,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场所有了,资源有了,同伴互助的舞台搭建起来了。演员们登台表演,展现自己的竞技水平时,还必须要有一部优秀的剧本。这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科研网络。有人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新手期”、“熟练新手期”、“胜任型”、“业务精干型”、“专家型”这样五个阶段,我们且不看这种分法是否科学,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历练过程。所以,创建符合校本实际的立体教研网络是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6.积极参加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
学校结合本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资源,对学科教师有计划地、持续地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是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也只有提高了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光盘、远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库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①在培训内容上,信息技术拓宽了培训资源,校本的、网络的资源为教师丰富了培训的内容。②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上,信息技术为超越时空的培训提供了可能,校本的集中培训与网络在线培训结合,校本骨干引领与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的远程接触结合,视频讲座与BBS论坛、博客空间、QQ聊天工具等多管齐下结合。多元的学习交流,是网络促成了教师教学经验、技巧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不断积累,实现专业快速成长。在网络虚拟团队这个大家庭里,云集了众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有着共同
愿望与兴趣的教师、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这种虚拟团队往往以问题解决及项目研讨为主要学习模式,他们就某个特定问题展开讨论与互动,分享经验和知识,每个成员既是知识的给予者,也是知识的接受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解决了教师们的工学矛盾和校本资源矛盾,也可以解决学校师资配备的难题等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事实证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有益教师终生发展的高效途径。
谢谢大家!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方案
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着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这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通过校本教研,我校的教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主动探索、主动反思方面还不是很理想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来大溜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使每个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几哦爱护司,做反思型教师,做合作型教师,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题选题的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自主探索创造的过程。2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一套系统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2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3初步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元开放学习模式
(三)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新空间。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作,”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创新之处
(1)、利用我校班班通优势,创设符合我校校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的课题教学模式。(2)、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3)、建设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思路
1、调查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根据调查结果举办计算机知识讲座,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理论修养。
3、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立足课堂主渠道,以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学习为手段,将学习环境转到多媒体教室。
4、以案例研究为主,积累资料,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答、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三)技术路线
1、班班通建设到位-----学校提供研究的软硬件,对广大教师进行计算机实用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研讨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举办优秀课件、论文、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3、建立校园课题研究网,及时总结好的做法与经验,在校期间,区域间交流推动,形成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应用模式。
4、建立档案,重视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四)实施步骤
1、课题申报:2016年5月,制订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课题开题:2016年6月,完成课题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3、课题实施: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进行课题探索、中期研究,预计2017年进行中期研究情况评估汇报。
4、课题总结:2017年3月—6月,完成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与结题。
(五)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论文集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着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促教师专业发展(模版)
浅谈信息技术促教师专业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在小学中广泛、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探讨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培训上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为今后持续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小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寻找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它面向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因此,人们往往把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称为“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简称“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信息
时代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凸显,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目标包括: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术及教学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协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一、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官方开始在文件中正式引入教师教育的概念,明确提出了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任务。把教师教育一体化、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和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确立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师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就专业的六个基准:专业知能、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道德、专业发展、专业自主而言,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的要求和特征,并越来越专业化。依上述六个基准作为衡量的尺度,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由于我国现行高师本科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片面强调各核心专业学科知识的、忽视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师学生发展的需要现象,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如: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三科课程学时比例,美国为33%:33%:33%,日本37%:46%:17%,中国为20%:70%:10%;对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有关调查表明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加强的能力缺乏训练(以上数据资料来源于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可见,现行教师的从师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类课程与实践等准备不足,这需要从课程设置观需要尽快更新和不断完善。
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认为最欠缺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吸纳能力
教研能力
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其他能力
24.09 21.99 21.80 19.31 3.44 2.49 6.88(二)教师学历明显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仍然偏低,中师、师专学历,甚至代课教师仍然普遍存在,显然,这一状况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形势的需要。
(三)在职进修形势紧迫,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师队伍庞大而又状况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这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障碍与瓶颈。这一切,决定了我国教师进修与培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四)专业自主受到限制,专业权力名不副实
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教师自主权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教师权力名不副实。
二、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
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技术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教师一旦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可以带动教师专业技能中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的提高,例如带动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1)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学科教学,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的目的。
(2)信息技术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知识检索、知识更新、知识管理、知识结构优化是教师科研能力的基础。数字图书馆、学术期刊CNKI、电子期刊、教育网站、教师网联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的教育科研资源,用于科研选题、文献研究、文献引用、论文发表等。
E-mail、BBS、ICQ 和 Web2.0 技术则为教师提供反思、交流、虚拟教研、协作研究的网络环境。
网络调查工具、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课堂教学分析软件、课题网上申报平台、网上投稿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3)信息技术促进反思能力提高
博客工具简单易用,在线编辑、即时发布、效率非常高,教师轻松发布教学反思,推动教师反思常态化、可视化、网络化,通过查看留言和评论看到反馈信息,日积月累,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三、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态度养成和升华
教师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信息技术应用得当能够显著提高教师工作、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大大减轻教师的劳动量和日常工作的负担,能够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教得轻松、教学有乐趣、有成就感、有创造性的体念,教师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进一步升华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努力达到至高的专业境界。
四、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上级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老师们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
五、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以前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却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因此负责培训的主教老师经常学在前面,参阅资料、请教他人,以自身的学习经验去指导教师,并且邀请一些专业人员来我园开设专题讲座和培训。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商讨,寻求解决办法,调整培训计划。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继续迈进。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应用框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5)[2]张际平.通信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UNESCO2006 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会综述[J].教育信息化,2007(1):30 [3]王陆,刘菁等.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发挥技术工具的威力[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 胡小勇.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概览
[5] 顾小清,祝智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