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23:2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篇: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扮演着权威性的“教师中心”角色。现在,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而角色变化又是教师核心职业素养转变和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要适应信息化环境,由传统的“单面手”转变为“多面手”。

1、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教学资源分布控制权角度说,师生间的信息资源由不对称走向对称。教师的权威被分散和削弱。所以,教师要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同时也要成为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

2、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打破。从教学模式角度说,教师要采取民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学习的指导者,从当教师转变为当教练。

3、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从研究合作和反思提升的角度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要由传统教学的“实践者”、讲师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这既要求教师具有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也要求教师学会将传统的能力素养与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方法融合。所以,现在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传统的相比,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不同。

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越来越普遍的应用。现在我们接触最多的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它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更应该成为我们可以运用的工具。利用这些新的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生动、让我们关于知识的讲解可以更形象,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利用好网络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学生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且能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完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最终实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网络共同体:专业发展; 新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给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是,信息时代的教师又是幸运的,因为其专业发展有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本人是一名数学教师,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很多老师苦于没有什么素材,课堂上的讲解十分的枯燥乏味,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听,那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很理想。如今有了多媒体技术,有了网络技术,上面提到的问题很轻松的就解决了。

一、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这个部分,所以这个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下面就以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感受说说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

1.在新课导入处创设情境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很关键的一环。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从内容安排和媒体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与思考,就会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这样就诱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学“对称图形”这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用信息技术教学软件,演示春天美丽的景色:即蜻蜓、蝴蝶、蜜蜂从野草飞出来的情况。(电脑演示,边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观察生动的画面,遐想美丽的春天景色是怎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屏幕上这一生动形象的演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看、思、议。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像火山一样即将喷涌而出。正当他们纷纷举手、个个充满着强烈的学习愿望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去认识对称图形的意思,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合理运用情境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直观效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延伸拓宽了教学的时空度,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从“教”的角度来看,使难的、繁杂的、深奥的教学内容变得浅易,扩大了教学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时效。从“学”的角度看,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时间和距离,使复杂的艰苦的认知活动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使学的效率大大提

高。

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最佳答案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教学媒体的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眼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教学工具、实践与反思的利器、交流与协作的平台。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其作用在提高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教师整合信息资料,优化教学方案、教学过程的能力,有利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等综合专业素质的提升。例如:在现阶段的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常用PPT课件化“抽象”为“直观”,有助于学生的意义构建。变“单媒”为“多媒”,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学习”中增加“审美”,有利于激发师生的创造意识。有时,老师们还会下载图片、音频、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在课程改革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例如,假期是学生最为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大好时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某项实践性学习,必然会遇到很多新的未知领域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而网络技术恰好可以辅助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在基础教育中被广泛地利用和开发,为当今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现代教育技术冲击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在教学改革的大潮推动下,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课堂,它让学生目观其行,耳闻其声,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使教学直观形象化,多元立体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诱发教师探究动机、引导教师进入主动探究状态。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社会的发展说到底是来源于知识的更新,信息技术作为当前社会的主流知识,必然会将一些落后的知识认知程度改变。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态度养成和升华。对信息技术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才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会尊重这门知识。不会产生学科上厚此薄彼的思维。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结构各要素互动。检验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并非只是这门课教得怎样,而是要看这个老师知识面广不广,在这个前提下,还要看老师能否将所有知识相互交替运用。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其中就包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应用网络技术探究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提出问题的环节。能够唤起教师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为了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现有知识的迁移,从教学中发现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内容进行探究。

三、信息技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信息技术介入教师职前培养可以提升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信息技术介入教师职后发展可以使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提速,即缩短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教师迅速走出‘高原期’,突破最困难的瓶颈时期。无论哪个阶段,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培训下,才能有效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挑战。

四、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也就是信息技术的出现,将不断完善教师的培训体制,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所加强。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育的变革。信息教育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是个冲击,不适者必将淘汰,要满足先进的东西,就必将导致改革,教育也是一样,信息教育自然优势较大,发展前景广阔。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自我更新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情况下,教师如果还无动于衷,不思进取,自己封闭自己,必然会教学失败。所以信息技术教育能鞭策教师不断前进,钻研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五、信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由于教育是一种信息型实践,信息技术更有可能引发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从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看,事实确实如此,几次大的教育变革均缘于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促进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师角色、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发生了大转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尤其它的先进性,是否能和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交替。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继续迈进。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积累经验,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最佳答案

1、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心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全社会对于教育与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的认识和看法,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导向、奖惩机制等,作为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肯定,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教育的宏观重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鼓励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政策导向,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

2、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学校的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是否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是否制定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是否实行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否建立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等等,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3、群体因素。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生活、工作在一定的教师之中,群体组织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能否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群体的工作作风、人际关系、修养水平,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成长的心理环境,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4、个人因素。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师对于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动力,教师应对教育改革挑战的态度和能力,教师自身的专业结构如专业信念、专业能力、专业自觉等,是从根本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无疑是多样的,我觉得缺少发展空间和发展追求,可能是问题中的问题。促进中小学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最佳答案

一、新课改下,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当前教学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

作业:

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影响?它对教师专业发展起什么作用?

1、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教师专业发展要适应信息化环境,由传统的“单面手”转变为“多面手”。

2、教学资源由师生间的信息资源不对称走向对称。教师要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同时也要成为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

3、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要由传统教学的“实践者”、讲师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将传统的能力素养与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方法融合。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浅谈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一代的教师队伍仅仅依靠校本资源已远远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的科学定义是什么?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发展?以及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在信息技术已渗透各个领域的今天如何更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将对诸类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所谓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科学。所谓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内涵包括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智能,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等方面。教师专业化能力包括教师通用能力,专门学科能力,专业行动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教师的专业化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教师素质的“信息化”。教师素质的信息化则是指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同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科技,其对教师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例如,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削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许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多媒体课件上,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屏幕“放映员”,“解说员”的角色。教学过程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大量滥用信息技术,也抹杀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在学校我们也常会看到同课的教师都差不多用同一个复制或下载的多媒体课件。于是屏幕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处于次要地位,从而教学失去了创造力。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迷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一些部门在评价学校的现代化水平上,把是否装备多媒体,是否运用现代技术作为主要量标。由此学校和教师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信息无所不能,甚至认为一节不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这样的导向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上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对教育思想,教学情感关注的比较少,忽略了“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了,现代教育技术正普遍运用于各学科之中,这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有效地发挥其促进作用呢?

一、教师要从思想方面更新观念,加深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信息时代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更要具有把信息资源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教学环境之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更有效的结合。例如,教师在准备和设计一个教学主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信息资源以及网络技术,更应该明确该如何整合设计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必要的学习环境。那么,要达到这种最佳的状态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态度。要认识到信息时代有效获取及利用信息的重要性;确立有效利用信息进行终身学习的新观念;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基本操作;掌握信息技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检索并获取信息。

二、教师要进行实践,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技巧、多媒体素材和课件的制作技术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挖掘潜力按需施教的原则,操作为主讲授为辅、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学以致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并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加强自身对信息整合的能力,可以从网上收集教学素材,在学习中激发教师自身的互动,也可通过绘画、拍照、录音、录像等手段共同收集制作素材,丰富中学服务器的素材库。最终,制作出一些具有生动、形象、可爱的形象,鲜艳、美丽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的多媒体课件。

三、教师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学教学的有效结合。

随着教师驾驭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受益者是中学的全体师生。大量信息的获取,使教师的眼界更宽、思路更广、观念更新。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更新,方法更科学,学生获益也就更多,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而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研究能力和水平体现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是教师将所学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获得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学科整合的教学策略。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从而运用现代技术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把各种相关资源以不同的媒体形式显示出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可以使学生不再只

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能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获取知识。从而运用现代技术扩充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有声、有色、有景、有形的学习情境。从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优化学习过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要真正把信息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有效地集合,从而达到理想化的结果是不易的。但只要我们教师队伍不断地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不断探索,我们一定可以为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技术基础》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 《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1)

[4] 《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应用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第三篇: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摘要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作业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提升,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有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业才得以发展的如此迅速。因此,物流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物流业的各个领域,对物流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论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和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应用的基础,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措施建议。又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组织及竞争格局等几方面的影响,继而提出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详细说明了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流,电子数据

目录

1引言.......................................................................................................................................................1 2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1

2.1物流信息技术.................................................................................................................1 2.2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几个发展阶段..............................................................................................1 3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2

3.1 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2 3.2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3 3.3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3

4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3

4.1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组织的影响.........................................................................................4 4.2 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4 4.3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运行方式的影响.....................................................................................5 5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6

5.1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的问题.....................................................................................................6 5.2 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对策....................................................................................7 5.2.1逐步建立企业的ERP系统............................................................................................................7 5.2.2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网络技术...........................................................................7

6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1引言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的应用水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物流活动的范围、物流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正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才可能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综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管理,使物流进入现代物流发展阶段。通过搭建“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从而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事实证明,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现代物流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被认为是衡量物流发展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2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

2.1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是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是伴随物流活动的发生而产生的,贯穿于物流的整个过程。根据物流的功能以及特点,物流信息技术包括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目前,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对物流活动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将会成为未来物流领域的关键技术,成为物流发展的突破点,而且将会被日益重视。

2.2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几个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以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功能集合为主要特征的物流组织。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的物流功能开始从分离走向集中,其首先是向企业的少数核心业务集中,而后逐步从核心业务部门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将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和运作逐步统一到专业化的职能部门。

专业化物流组织的出现是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物流领域分工专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结果,而以EDI为主体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则是

实现物流活动专业化的技术保障和基础。在EDI技术的支持下,工商企业不仅能够与外部物流企业之间实现物流信息的快速传递,也能够实现对物流活动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工商企业将自身的物流功能分离出来,各种物流作业由运作效率更高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承担,例如:上海联华超市集团公司作为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商业EDI系统开发与示范”的示范单位之一,从1998年3月开始,与北京商学院、杭州商学院、上海商业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合作开发自己的EDI 应用系统,这个EDI应用系统包括配送中心和供货厂家之间、总部与配送中心之间、配送中心与门店之间的标准格式的信息传递,信息通过上海商业增值网EDI服务中心完成。采用EDI之后,配送中心直接根据各门店的销售情况和要货情况产生订货信息发送给供货厂家,供货厂家供货后,配送中心根据供货厂家的发货通知单直接去维护库存,向门店发布存货信息,这样做的结果,使得信息流在供应商、配送中心、门店之间流动,所有数据只有一个入口,保证了数据传递的及时、准确,降低了订货成本和库存费用。

20世纪90年代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快速传递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创造了更为畅通的渠道。EDI技术只能为企业提供有限的、点对点式的信息的连接和传递,而且是在企业内部纵向传递汇总基础上才能实现组织之间的传递。因此,很难实现整个物流过程和系统的信息共享。而在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各种信息能够到达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每一个作业层次,并能够支持企业生产、营销、信息管理等活动与物流活动在空间上的分离。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从原材料供应到商品到达最终客户的全部物流过程就成为一个透明的“管道”,对这一过程的优化和功能集合就成为提高物流效率的必然选择,其结果是形成了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一体化的新型物流组织,也称为第四方物流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型物流组织是建立在全面掌握物流信息,并在此为基础向整个供应链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其运作的核心是物流信息和以此制定的全程物流解决方案。目前,在第四方物流企业中又出现了新的分工专业化趋势,即为供应链提供物流信息管理服务和全程物流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正在独立成为专业化企业,有专家已将这种物流信息管理服务企业命名为第五方物流企业。

3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

3.1 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0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规划管理的MRPⅡ思想逐步发展为

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ERP管理思想。ERP(企业资源规划)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的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ERP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它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为企业提供多重解决方案,它以客户为导向,将企业与市场连成一体,而ERP软件系统预先含有大量优秀的决策方案供选择,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更大的决策空间。

3.2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在物流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容易地实现产品设计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生产设备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减少物流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大大降低物流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从全社会范围看,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更为顺畅,这样,单个企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也将相应随之畅通起来。因而,信息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3.3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对企业产生作用的最基本而普遍的方式是运用信息技术部分或全部地取代以人工方式进行的活动的业务职能,促进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的自动化,用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如工资核算电脑化、会计电算化、报表生成自动化、商业和服务业结帐POS化等。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新经济增长点的源泉。

4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众所周知,物流观念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演绎的过程,在这个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物流活动被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和环节来进行,而且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信息本身也被分散在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在这样的条件下,物流活动的运行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方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企业就围绕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商品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开始注重和强化对物流活动的科学管理。围绕这些环节形成了相应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这也就推动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业进一步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很多信息技术的群体性的突破,物流活动发生很多根本性的变化,这个时候,3 信息的共享超越了企业的边界,超越了一个企业内部不同职能的边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物流活动可以与原有的生产过程或者商品销售过程分离开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活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成物流活动从原有的生产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新的分工领域出现的一个前提条件或者说技术前提条件。

4.1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组织的影响

物流活动被分散在企业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或者分散在不同的企业来进行,它是配合企业的产品销售或原材料的采购。比如在工业企业,它是处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上,他没有一个单独的独立的组织者。随着以后很多管理者对科学管理的观念的应用,在产品销售或原材料采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立的管理部门,这些独立的管理部门承担着一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的角色。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以后,随着当时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EDI的应用,使得物流活动开始可以从原来的制造企业或者商业销售企业中独立出来,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活动从原来一个企业内部单一环节上的管理活动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活动,在整个经济中出现了新型的物流组织,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以后,很多新型的物流企业又再出现,比如大家经常谈论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第五方物流企业。事实上,第四方物流企业和第五方物流企业是专门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物流企业。可以看到,这种延续的过程实际上导致了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而且物流组织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组织的这样一种影响,这种逐渐升级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一是以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组织,这是以前的组织特征,到EDI技术出现以后,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以后,则可以概括为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为基础的专业化的物流组织,就是早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有一种就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流程的一体化组织,就是大家很关注的供应链的管理者、作为供应链管理者的这种物流企业的出现。所以,物流组织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整个物流组织的发展和创新受物流技术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4.2 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物流竞争的主体是工商企业,因为如果物流活动仍然停留在物流内部的某一个环节或者部门内的时候,那么提高物流的效率,提高物流的管理

水平,这种相互竞争的主体是在工商企业之间展开的,这是在比较传统的意义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物流的竞争主体开始转到物流企业之间,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第四方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代替了原来工商企业之间在物流环节上的竞争,这是从竞争的主体上来看。从竞争的范围上来看,过去传统的物流活动往往是表现在仓储环节上、运输环节上或者包装环节上这样一些单独的环节上,工商企业往往非常关注这些单一环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供应链形成以后,特别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以后,这种竞争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环节上,而是整个物流过程或者大家经常说的供应链的过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竞争的主要焦点。所以我们觉得,在信息技术发展以后,物流竞争已经从环节的竞争转到物流供应链的整个过程的竞争。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手段方面的竞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一个很大的方面也是物流设施上的竞争,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很多国际上的物流活动都是在自动化仓库、多式联运这样一些物流设施的提高上来提高自身的效率,这就是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的提高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更重要的不是单一的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来提高整体的运作的效率,也就是说,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的能力。所以到目前为止,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用多么高的运输设备和自动化的仓库,而是对顾客的响应能力。而这种响应能力恰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完善的应用方面。所以物流竞争已经从原来关注物流设施水平转向了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这就是信息技术影响着物流领域竞争手段的变化。

4.3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运行方式的影响

过去的观点看,物流活动实际上是生产者生产出一个产品以后,要求物流供应商或者其他的服务部门按照他的要求经过几个中间环节最后送到消费者手中。按照西方许多市场专家的观点,它是一种推式的方法来运行,也就是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再进入到流通过程到达消费者手中。而从现在来看,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是一种市场竞争性的经济,而且商品生产和销售活动不是围绕生产者来进行,而是围绕着消费者进行,也就是说,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消费者,他所产生的需求通过市场信息系统共享以后传达到生产者和流通者手中,它们要围绕着市场的信息来组织

自己的经营活动。

在上面这样一个情况下,首先表现为物流活动从一个被动的载体转化为一个主动的载体,他要根据市场的物流信息来合理的安排库存,来合理的调配资源,来保证市场的供应。所以,从这个运行的方式上,首先表现在他从一个被动的市场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经济活动整个流通过程的组织者,从一个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动的状态。第二个特征是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后,由于有了完全的信息,以及信息的透明和共享以后,过去的物流活动从一个局部的环节变成了整个供应链上的系统化的活动,他从过去分散的活动变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或者如某些专家认为的全程化的活动。第三个特点就是过去我们始终认为物流活动是一个黑暗的大陆,这种黑暗恰恰是在于我们没法充分掌握很多信息,所以这种黑暗大家没法把握他内在的合理的要求,没法提高它的效率,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整个供应链所有参与者,共同享用信息,采用这种共享机制以后,实际上使得整个物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管道。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来合理的进行分工和市场定位,来进行规范化的运作。物流运行的透明化、信息化和主动化是信息技术发达以后物流运行的主要特征,这是相对于传统的物流活动而言的。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物流产业趋向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高科技化。由于各种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销售时点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信息处理和条形码技术、射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广泛运用,大大增强了运输、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陪送等物流环节的功能,使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为一体,提升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综合效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物流信息需求的新途径,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来交换有关物流信息成为企业获得物流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的有效途径,实现物流跨越式的发展。

5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5.1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运用不够,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在我国,信息技术在有些企业里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好的成绩,如华联超市采用了SCM,每天蔬菜和鱼类分批上架,保证了产品的新鲜,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但仍然有很多企业还没有运用这些技术,这就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

服务手段单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市出现

了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但从这些企业经营、服务的内容来看,仍是传统的运输仓储型企业。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为工商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仍然是以运输和仓储为主,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和手段相比较,我国物流企业不仅服务手段单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物流信息服务、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管理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方面,我国物流企业还没有或根本没有能力全面展开。

5.2 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5.2.1逐步建立企业的ERP系统

物流业的ERP(企业资源管理)是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最重要手段,目前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都建有企业ERP。我国的物流业因缺乏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结点之间的资源管理各成体系,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也没有一家可以承担重任的物流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现在,国内的很多国际货代公司有志向综合物流发展,这个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在观念上是否对现代物流的信息管理有一个认识。国内的货运管理软件很多,但是能够对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现在还没有一家。南京恒基科技有限公司的货运管理软件在中海国际货运公司应用,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已经初具物流业综合管理软件的雏形。而上海大沓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陆运车辆监控中心技术,从另一个侧面为物流业的信息跟踪和反馈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物流业的信息综合管理,不是哪一个公司能够单独实现的,只有从整体物流架构着手,逐步渐进地进行,整合业内的软件、硬件商和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才能真正开发出一套我国物流企业的ERP系统。

5.2.2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企业生存环境和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迫使企业从偏重内部信息的开发利用转向重视内外部信息的双重开发利用。与此同时,各种信息网络的建立,尤其是Internet的迅速普及,可使企业获取大量有用的外部信息。因此,企业信息化改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迅速建立网上交流和交易的手段。在网络时代,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发布、信息的传播等,大都是在网上进行。但网络不再仅仅是用来进行单纯的信息发布,而是用以帮助企业打破地理、时间的限制,实现在线交易。通过Internet进行

场上商业交易已成为商务发展的方向,而且,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最终大多要与互联网相联,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上网,把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网络尤其是利用互联网列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6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物流发展更加重视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同步运用,同步发展,借助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的安全危机,物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及差异。因而,只有正确认清目前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准确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保障物流信息系统或平台安全稳定的运行,提出应对的解决措施,下决心加大推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让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我国现代物流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蔡淑琴.物流信息系统[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2]张树山.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3]杜荣华,刘中,谌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4]徐金玲.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对策分析[J].水路运输文摘, 2005.[5]齐二石.物流工程[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6]林立干.设施规划与物流中心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杨海荣.现代系统与管理[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8]李新华.企业物流管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9]丁俊发.关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J].中国国门时报,2002.[10]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第四篇: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学院:环科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2013438034 姓名:杨兴洋

一·什么是新课改

内容提要: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要知道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

1、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革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首先是专业知识。总的来说,就是与任教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其核心而言,自然是任教学科的系统知识,是任教学科的教学理论。正因为这样,一方面要巩固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将它们转化为活的知识,转变为能动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已学的专业知识,使之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不停地发展。不仅如此,还必须突出其核心知识。具体地说,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已有的学科知识,不懈地充实自己的学科知识,并将其用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颖的教学理论来武装头脑。

其次是专业能力。教师不光要发展教学专业知识,更要发展教学专业能力。具体一点,就是要不断地将教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专业能力,将教学专业理论升华为教学专业技能。因为不是有了教学专业知识就能上课,有了教学专业理论就能辅导。也就是说,不论是上课还是辅导,都需要教学专业能力,都需要教学专业技能,因为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想完善上课,就必须按照科学规律来进行设计;要想完美辅导,就必须按照艺术要求来进行构想;而要想进行科学设计,就需要教学专业能力;要想进行艺术构想,就需要教学专业技能。

第一是专业理想。就是当教师的追求,就是做教师的理想。换句话说,教师应当为什么样的目标去奋斗,为什么样的梦想去拼搏;应该当一个什么层次的教师,做一个什么品位的教师。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似乎也可以这么说,没有专业追求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没有专业理想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名教师。正因为这样,许多教师为专业追求而活着,为专业理想而拼着:他们有人追求做学者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艺术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做奉献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智慧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做改革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创新型的教师。因此,只有发展了教师的专业理想,才能提高教师的档次,提升教师的品位。

第二是专业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体验,产生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多样的教育总结,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教学中,你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组织教学活动,你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活跃课堂教学。二是在教育活动中,你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开展教育活动,你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从事教育工作。由于教育专业思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变的。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产生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进而,使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不断向前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第三是专业品格。就其内容而言,可能有许许多多,但其核心部分,也只有以下三点:一是终身从教。因为教师职业是个崇高的职业,是个灿烂的职业;它关涉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人类的发展与未来。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热爱教师职业,更要立志终身从教。二是育人为本。也就是说,教师的本职工作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不光要尽心尽力教好书,更要不遗余力育好人;不光要为人民教好书,更要为国家育好人。三是为人师表。具体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带头的,教师首先要带头。第四是专业智慧。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最讲究智慧的,是最需要智慧的。所以,教育是最讲究智慧的,是最需要智慧的。而教育智慧不会凭空产生,不会从天而降;它只能来自先进的教育理论,源于坚实的教育实践,源自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坚实的教育实践的融合。

三·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现代化的专家英格尔斯说过:“如果没有观念的现代化,那么,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因此,课程改革的实施,要使教师的角色的到重新确立,也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特点,教师专业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有所改变。

首先,新课革促使教师角色的拓展,使教师接受了新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变化。传统意义的教学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和知识的传授,而在新课程中,教师须放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和垄断,从知识权威拓展为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传递者拓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教他建筑。”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信奉这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像叶澜教授所说的那样,“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知识。随着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语音等手段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学生仍然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教学。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折扣,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要是学会学习的能力。皮亚杰说过:“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有感到厌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创设条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教师还应承担起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疏导工作。教师作为学生为人的榜样,不仅在学校教育情境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修养。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拓展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从教师关系的维度看教师角色的拓展主要管理者拓展为组织者、由传授者拓展为参与者、由控制者拓展为帮助者、由主导者拓展为帮助者、由仲裁者拓展为促进者。

其次,新课革推动教师知能结构的发展。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因此原来的教师专业结构需要接受新课程的挑战。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支持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的特殊要求。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面临实际问题考验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发挥作用。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课程与教学进行“概念重建”。对于教学,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教师所谓的“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既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不过是信息的单向度传递;而学生的“学”也只不过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事实上,教学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让人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发现、建构起来的。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会对其经验进行可能的解释,但这种解释不是绝对的、永久的,而是相对的、暂时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发展。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的过程。

新课改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是多方面的,其核心是要求教师确立课程意识,从传统的教材教法走向课程,更新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把课程改革的过程当做一次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过程,其实把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动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因此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课程,增强课程意识,认识到自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重新审视知识,重新看待学生,重新发现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关注学生,关注主体性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学习,这实质上基于一种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发现学生。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致使教师专业必须得到改变与发展,教师由原先的“自主型”阶段向“自我更新型”阶段发展,教学生活与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使自己的专业得到锻炼与成长。同时教师的关注也得到升华,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持续性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形成了以关注学生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伦理观。

教师专业发展对课程改革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是课程改革的研究者。这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积极参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参与,即是一种局部被动的课程实施,而是教师全程主动、合作地介入到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开发、课程决策、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它意味着教师要带着对课程的理解与体验来体会课程的生成和运动过程。正是这种教师积极参与下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分享课程设计、选择、评价的权利,使教师既分享权益,也感受重担,更让教师敢于负责,成为富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教师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不是交给外在研究者,而是通过他们在现实环境中所进行的自主反思性探索,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实践活动与研究一体化,实现自己的革新行动,这就是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真正意义。

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既给现代教师带来了契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所以,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总之,我个人认为,课程改革能让教师发挥才干,让他们为适应新课程和新的教学方法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锻炼他们工作的努力。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促教师专业发展(模版)

浅谈信息技术促教师专业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在小学中广泛、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探讨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培训上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为今后持续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小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寻找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它面向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因此,人们往往把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称为“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简称“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信息

时代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凸显,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目标包括: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术及教学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协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一、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官方开始在文件中正式引入教师教育的概念,明确提出了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任务。把教师教育一体化、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和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确立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师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就专业的六个基准:专业知能、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道德、专业发展、专业自主而言,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的要求和特征,并越来越专业化。依上述六个基准作为衡量的尺度,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由于我国现行高师本科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片面强调各核心专业学科知识的、忽视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师学生发展的需要现象,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如: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三科课程学时比例,美国为33%:33%:33%,日本37%:46%:17%,中国为20%:70%:10%;对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有关调查表明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加强的能力缺乏训练(以上数据资料来源于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可见,现行教师的从师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类课程与实践等准备不足,这需要从课程设置观需要尽快更新和不断完善。

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认为最欠缺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吸纳能力

教研能力

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其他能力

24.09 21.99 21.80 19.31 3.44 2.49 6.88(二)教师学历明显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仍然偏低,中师、师专学历,甚至代课教师仍然普遍存在,显然,这一状况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形势的需要。

(三)在职进修形势紧迫,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师队伍庞大而又状况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这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障碍与瓶颈。这一切,决定了我国教师进修与培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四)专业自主受到限制,专业权力名不副实

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教师自主权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教师权力名不副实。

二、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

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技术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教师一旦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可以带动教师专业技能中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的提高,例如带动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1)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学科教学,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的目的。

(2)信息技术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知识检索、知识更新、知识管理、知识结构优化是教师科研能力的基础。数字图书馆、学术期刊CNKI、电子期刊、教育网站、教师网联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的教育科研资源,用于科研选题、文献研究、文献引用、论文发表等。

E-mail、BBS、ICQ 和 Web2.0 技术则为教师提供反思、交流、虚拟教研、协作研究的网络环境。

网络调查工具、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课堂教学分析软件、课题网上申报平台、网上投稿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3)信息技术促进反思能力提高

博客工具简单易用,在线编辑、即时发布、效率非常高,教师轻松发布教学反思,推动教师反思常态化、可视化、网络化,通过查看留言和评论看到反馈信息,日积月累,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三、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态度养成和升华

教师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信息技术应用得当能够显著提高教师工作、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大大减轻教师的劳动量和日常工作的负担,能够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教得轻松、教学有乐趣、有成就感、有创造性的体念,教师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进一步升华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努力达到至高的专业境界。

四、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上级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老师们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

五、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以前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却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因此负责培训的主教老师经常学在前面,参阅资料、请教他人,以自身的学习经验去指导教师,并且邀请一些专业人员来我园开设专题讲座和培训。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商讨,寻求解决办法,调整培训计划。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继续迈进。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应用框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5)[2]张际平.通信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UNESCO2006 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会综述[J].教育信息化,2007(1):30 [3]王陆,刘菁等.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发挥技术工具的威力[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 胡小勇.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概览

[5] 顾小清,祝智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下载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时代教师的能力结构: 技术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学科教学知识。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

    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河北省张家口市蒙古营小学杨晓明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天台县教育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蒋骁华[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建筑业的影响(5篇范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建筑业的影响 摘要; 在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直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互联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信息技术正迅速渗透到社......

    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影响

    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环境、企业竞争战略、企业竞争战略的价值链视角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必须充分、有效地利......

    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师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师产生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手段、新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音乐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影响是非......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推荐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今天写写帮文库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希望对大......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尤其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要求和挑战。进入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因附有信息化特色,对很多教师来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