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小学
442000 翟小燕
摘要:古诗教学中,我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古诗词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教学,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目的。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古诗教学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民族审美个性的培养,对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古诗教学中,我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古诗词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教学,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种新型的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建,首先在于教师的新型理念,其次是建立了一个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程序:在课堂上通过导向、素材资源和操作资源的有序传递,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取而代之以往的是激导鼓励、诱导启发和疏导整合,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自主探索学习的教育理念。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一、在古诗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型的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在自主参与、自动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而且能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使得学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具体说来,信息技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如我在教《望天门山》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画面,然后向学生介绍天门山雄奇秀丽的风光,最后,我把“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你们看,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游了天门山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要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课前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查找资料、自我准备。(作者及背景,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学生课前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是培养现代儿童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良好契机。【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如下:①组织学生课前收集信息。②教会学生整理信息。③针对疑点,筛选信息。④引导学生运用信息。⑤互相交流扩大信息。(2)课中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a、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 《望天门山》这首诗,人们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很少有人体会到诗人为什么会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 的静态感,只有小船行驶在江上,远处的天门山逐渐扑进眼帘的时候,“两岸青山相对出” 的感受才会突出。这些用词巧妙的地方,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这样进行教学: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一(投影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一个小小投影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b、运用电教手段,指导练习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c、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老师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在形象情境的启发下,学生们开启了思维的闸门.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如我在教低年级小朋友学完《小池》时,就出示了事先制作的显出诗歌内容的课件,然后让学生边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图,并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在美的氛围中,学生描绘出了这样一幅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美的情怀、美的形象跃然而出,学生在训练说话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3)让学生善于总结、自我评价。古诗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学习诗歌最大的目的是让他们感悟美丽。学生学完诗的总结可以用语言、舞蹈、文字、诗歌、绘画等等方式。自我评价呢,则以小学生喜爱的评星方式进行,对今天自己的表现评星,不给以量化。
3、激励主动的学习精神。古诗来源于生活,古诗是一种朗诵的儿歌,古诗是一种精致的散文,古诗是一幅语言描绘的图画,是中国语言文学的精粹。课后我鼓励孩子去自然界和生活中实践诗歌,如:学习《所见》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让孩子们回归自然,去山林中捕蝉,感受“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快乐;学了《小池》后,我告诉他们,你们的双眼就是摄影机,去郊外摄下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静谧画面吧……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主动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通过诗歌去发现社会最美丽的一面,感受到诗人是怎样把他们的情感以及观察到的美好的一面通过短短的二十几个字来展示出来的。而我们没有条件亲身体会的,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妩媚西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经霜枫叶……则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权利和成功的欢乐。
二.利用信息技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基于文本、语音、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支持。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指示,控制教学的全过程,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如讨论、辅导和答疑等,确保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强调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对诗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另外教师自觉学习电脑操作,上网浏览、整理、创造、发布信息,利用校园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等,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引导和示范。不仅要求教师对古诗知识有精深的理解,对学生的能力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对教师把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对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形式。
2、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古诗教学课与语文课程的协同运行,以达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目的。
3、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课程的综合性得以体现,与各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整体的课程目标。
三.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
网络环境下立体交互的教学过程,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和多媒体地展示教学内容;且画面逼真、色彩鲜艳和文字清晰,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且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学习环境的保证,使学生获得能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并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工具作为助学和促学的最佳辅助方式。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力提高了,知识掌握了,素养形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才真正得到落实,建立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作者简介:翟小燕,女,汉族,于1987年2月19日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现任十堰市经济开发区白浪小学语文教师一职,在职期间多次参加市级、区级、校级讲课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榆阳区余兴庄中学 程红卫
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教好这部分从浩瀚的古诗中精选出来的艺术瑰宝,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审美观;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增强文化素养。但由于农村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单凭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很难领会诗歌本身的含义和韵味。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古诗的意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
一、媒体设境,激趣引情
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往往比较牵强。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领会古诗的意境,对诗的感悟自然不会十分到位。由此可见,学习古诗,关键在于再现、复原或创设情景上,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人产生共鸣。利用多媒体教学古诗,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达到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效果,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而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蒹葭》一课时,我先播放《在水一方》,学生都凝神静听,既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状态,也为学生理解这首先民诗歌歌打下基础。通过图画和视频来再现诗歌的意境。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诗人则用语言绘色绘形,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这就是古诗词动人之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温庭筠的名句,他融自然景色、个人情感、生活哲理于一体,意境幽深,为历代所传唱。但学生不易理解,我就通过晚春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诗情画意之中,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学生在课堂对这句词的赏析很到位。
二、采撷信息,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提出:“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通过多媒体查询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强得多。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师应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积累知识信息的能力。其做法是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查询所要学习的古诗的作者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并输入电脑里,需要有关信息资料的学生,只要鼠标点点按按,就可以按需使用。
在教学中教师常会遇到学生的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现象,传统的课堂教学把他们定位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容易使学得好的学生吃不饱,学得差的学生不消化。利用多媒体网络贮备容量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特点,能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去随意调用资料,调节学习的速度,直到学会为止。如在教学古诗单个字的解释时,教师可将这个字设置为热区,除了呈现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外,还会打开相关的资料库,出现这个词的多种解释由学生选择。学生选对后,计算机屏幕会出现竖起的大拇指以示鼓励学生,学生做错了,屏幕上出现一只摆动的手,示意学生做错了,要加油再思考。读书方法不同的学生可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先了解作者简介,再理解诗意;或先理解诗意,再查阅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进而更深刻地领会诗的意境;或先熟读全诗,再逐句理解诗的意思,碰到难题再查阅有关的资料等。这样,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进一步学习其他古诗,或阅读有关古诗的其他资料。这样因材施教,有利于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整合图像,扩写诗意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每一首传颂至今的古诗都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意境,深蕴的思想,优美的韵味。阅读诗歌,不能孤立地看待诗中事物所构成的画面,而应在理解这些画面内涵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整合。这样才能通过想象,透过艺术画面进入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此时,教师在教学古诗时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这是对诗文理解的升华,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诗前两行描绘出西湖夏季两种不同的景色:艳阳高照的西湖和山雾迷蒙的雨天西湖,后两行借景抒情:晴也好,雨也罢,这不同的景色犹如美女西施一样,浓妆淡抹都是那样的美丽动人。抒发了诗人深爱西湖美景的情感,表达诗人包容万物的豁达胸怀。教学一开始,我便利用多媒体播放画面、音乐,并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词,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整体感知全词。让学生在欣赏画面、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在整体感知了全文的意境之后,我再逐步将欣赏引向更高的层次,使学生懂得如何去鉴赏诗词。接着,我便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找出重点词句。之后,我又鼓励学生边读边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过去的感知、记忆表象,发挥想象,在头脑中重建所体现的画面。因为文学作品是以语言文字来创造形象的,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再造想象,把文学符号转换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叶圣陶先生也这样说过:“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当然,在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之后,我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有关画面,多媒体一出示画面,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触类旁通,他们不住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艳阳高照下,这水波粼粼的西湖的确十分美丽,而山雾笼罩下的水雾迷茫,雨天西湖也是别有一翻风味,这样学生能进一步的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体会诗人那种包容万物的豁达胸怀。在结束全诗之前,我再一次地播放音乐配上画面,让全班齐读,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四、配置音乐,加深诵读
古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感情饱满。一位诗人曾经说过,诗歌是“感情火山爆发出来的岩浆”。而感受古诗情感美的前提就是有感情地诵读诗文。古诗有它不同于其它课文的诵读方法,自有它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对古诗的多种赏读记忆方法。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计算辅助教学的一些软件,可以提供选择一些中国古典乐曲,如古筝中一些曲调舒缓委婉的音乐或扬琴中一些急骤慷慨的曲调,配上录入不同朗读风格的老师的朗读,并在屏幕画面上以醒目的颜色、线条和符号等变化,映衬出诗句的诵读节奏。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导读方法,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学生便能较好地把作者的感情通过诵读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并把握吟诵的节奏,模仿那种字正腔圆的韵味,在抑扬顿挫中浮现出由一连串有意义联系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画面,并通过想象由这种艺术画面进入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在如此强烈的艺术氛围中,师生们或吟诵,或歌咏,能不有所感悟?能不有所记忆?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图、音、像并茂的情景代替静止的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变枯燥为有趣,为学生创设出需要的学习情境,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照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料,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更好地学习掌握古诗,使古代文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方案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体育教学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途径,将体育教学要素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以有效的整合,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学习中,使其获得健康、快乐、美感的体验,树立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体育教学 作用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资源以其它媒体和手段无法替代的情境再现、超时空交流等功能与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操作性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强调教、学、做合一,使之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重视追求健身的实际效果”,引导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
一、有助于师生互动性充分发挥
体育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课堂,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这些仅靠教材和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网络知识,接受远程教育和通信交流。作为独立个体的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在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会讲解精练,动作示范规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则出现不尽如意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方法的老化,时间一长势必会违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比如:因专业所限,我对排球运动的了解、掌握都有限,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然后对网上所收集到的文字、声像素材,请求校信息技术课老师帮助,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处理,再运用相关软件Flash或Powerpoint做成教学课件,课前在校多功能教室进行播放。当学生看到优秀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时,很大程度上激起学习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体育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存动力。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录音等,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锻炼变得轻松,有效提高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对教学更起作用。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体育教学获得成功。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单调、呆板,部分学生天赋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步应用于教育教学,我们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的鲜明特征,提供新颖性、奇特性、趣味性、针对性的教材,去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可放一些节奏强劲的韵律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跳远教学时,教学前可以观看跳远的电视录像和课件,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这样教学,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层次、以及不同的音效,加上慢动作技术处理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可自己录制或拍摄一些比赛、上课、训练片断,在学习训练时插播这些录像或课件,这样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一些技术动作更为直观、生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有助于解决体育教学中运动技巧的难点问题 讲解和示范是体育教学两大要素。讲解,就是对动作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它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最经常的一种方式。因此,对于讲解的要求很高。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运动技巧的掌握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当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时,一般要先给学生做示范,然而个别动作结构复杂,不易分解,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些动作在瞬时完成后,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受到较大的约束,因而难以看得清楚、透彻,无法真正领会动作要领,这都必然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它可以使学生真切地体会一些动作要领,从而简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教学视频、比赛剪辑、可以帮助学生看清瞬间的动作细节,从而领会动作的关键点,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一些缺憾。
一般来说,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许多教学内容都不能按计划完成,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启发更多的学生有信心进行动作练习,当抽象的理论和讲解化成生动、鲜活的形象画面和独特的音乐效果时,便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机能,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例如,在跳远中有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基本动作,其中的难点就是腾空这个动作,在教学中可以利用Flash 动画将以上四个动作过程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慢动作演示,停止画面,再做讲解、示范,从而帮助学生完整而清楚地掌握跳远动作技巧的细节,化难为易。
四、有助于优化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增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希望体育教师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采取图文并茂、有趣生动的信息化手段,有着非常强的交互性,而且有很好的可控性。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相比,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体育教学的要素中,就是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性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制课件,自备相关技术性的工具和材料,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完全可以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比如搜集资料,制图,摄像,创编游戏等。
我们应该注意到,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环境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合作意识。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化的工具和信息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利用问题引入,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关系,创设自主探索、发现和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可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创作一些能够激发引发学生运动情趣的课件,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对象、学习伙伴、学习目标等,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和运动中领悟体育的真谛和乐趣;可以设计一些经典的体育小游戏,如网络体育竞技等,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到竞争与合作的乐趣,从而提高体育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深刻感悟健康、快乐的体育精神。
体育运动能够展示人类运动形态美和精神美的和谐统一,这也是体育运动自身的魅力所在。体育活动中有很多项目,都体现出一种忧美、柔和、动感的特征,诸如健美操、太极拳、游泳、武术等。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教学内容中体育美的内涵,用具体的形象美去引导、启发学生。在让学生了解体育方面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懂得用心去欣赏各种体育运动,领悟体育的精神实质和魅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调控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活动有赖于特定的环境,而这种信息化的手段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为学生创设美育的环境。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无论是图像还是动态的呈现,都能够给予学生一种美的愉悦和享受。
六、有助于挖掘学生创新因素、拓展学生思维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突破以往所规定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更加注重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更关注内容的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内容都应该成为体育课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现代社会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把信息技术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妙方。采取生动活泼、新颖多样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信息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它既符合学生求知、探索的心理需求,又能创设出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学生获得更加轻松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热情地投入体育学习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不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情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为学生创设了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一些难点教学变得相对轻松、容易,它同时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增强合作意识的必要工具和手段,并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体育的魅力,体会到体育美感、健康、快乐的内涵。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只有结合教学实际,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他山之石巧夺玉,让现代体育技术有效地融入体育教学中,实现体育教学的突破和创新。
第四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万龙乡中心小学
王丽莹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题名称: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研究进展情况:
本课题经过研究组成员近二年的努力,实验阶段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马上进入研讨阶段。摘 要: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显身手,加快学生与语文知识的相融相通。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在感知教材方面,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在辅助学生理解语言方面,在辅助学生获取信息方面,在辅助作文教学方面,在辅助习题训练方面,体现了其传导、输出、设计等高效作用,是它物无法比拟的。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走出了语文教学单一的课堂形式,创造了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形式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凸现教学的重点。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唤起学生写好字的欲望
一、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计算机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说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长征》诗时,事先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整理出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以及爬雪山、过草地等故事,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通过这样的阅读过程,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充满千奇百险的长征,理解了长征途中毛泽东超人的谋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理解了《长征》诗本身的磅礴气势和蕴涵其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学生产生好奇,而且它能利用外部多方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第一场雪》,孩子们没看到过雪,对此非常陌生。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胶东半岛看一场大雪”。然后通过电脑屏幕把下雪的美景一下子展示在学生面前。在优美的抒情音乐中,雪花铺天盖地,漫天飞舞,给山峰、树林披上了白袍,给田野铺上了银毯,给房屋穿上了棉袄。学生眼盯屏幕,情绪激动,学习兴趣盎然,心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求知欲大大增强。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图画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直观、易于感知的特点,能使人的认识走出直接认识的范围,认识那些未曾感知和不易感知的事物。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设计清晰可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屏幕上展示几幅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大榕树的画面,同时播放鸟儿婉转清脆的叫声。这时,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视屏精彩亮丽、声情并茂的画面而流光溢彩,生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继而提问:“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榕树的?为什么说它是‘鸟的天堂’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运用信息技术感知教材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语文课本中的文字与鲜明的视听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感官作用于大脑,充分发挥大脑“接触、判断、贮存、想象”四个智才区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充分感知材料。如教学《怒吼吧,黄河》这一课前,我先利用网络技术下载了《黄河大合唱》《南京大屠杀》《松花江上》《七七卢沟桥事变》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去观看。让他们体会到几十年前日寇对我国所犯下的惨绝人寰暴行,知道了当时的中华民族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了解到当时中华儿女激昂、愤慨、保家卫国的抗日热情。这样,学生学习起该课时,不但易于理解课文,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四)、运用信息技术启发思维
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见解。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用多媒体设计了一只画眉鸟在枝头叫唤的动画,让学生边欣赏边想鸟在说些什么。要求学生揣度鸟的“思想和行为”。这时学生思绪飞扬,答案是各式各样的。这节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说话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1、激发写作兴趣
电教媒体借助现代化的声兴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通过多种媒体信息来表现作文教材内容,因而形象具体、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指导学生观察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学生就不能把话说清楚、把作文写具体,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在作文教学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尽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观察,但由于受时间、地点、观察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观察不能进行得十分细致、深入,以致学生对事物仍然会缺少足够的了解,写起文章或条理不清,或内容空洞。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完全可以解决这些不足。
3、拓展写作思路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不乏鲜活感人的习作材料,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只是没及时记下而轻易地“放”走了。待到要用时,印象淡忘了,便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但是少年儿童记忆的火花是最易被点燃的,这时,如有类似的事情在眼前展现,那么就会激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从而发掘出写作的题材。作文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音像资料播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起学生对相似活动、相关内容的回忆,从而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运用信息技术唤起学生写好字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并使之得到维持,强化和巩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如教写“朵、果、梨”三字时,教师先映示这三个字,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后,再逐字给它们加田字框,要求学生“读帖”,先分析这三个上下结构的字上下部分所占比例再仔细观察每一部分,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重点讲解字中关键笔画的占位情况,讲到要紧处就用红光闪动几下,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不但学得有趣,而且个个都能按照田字格里范字要求把字写好。教学中若能根据动态再配上一点声响,那寓教于乐的效果就更加显著了。
总之,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进语文教学课堂,对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 长知识、丰富阅历和拓宽视野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浅说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浅说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朋兴乡联合小学 袁双林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教学是传承古文化的有效方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古诗教学,能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一、用于范读,感知古诗的节奏美。
小学古诗,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诵读,这是因为古诗本来就讲究平仄和押韵,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所以学习古诗,我非常重视范读。如教学《所见》时,先幻灯片显示夏天树林图为背景的古诗全文,并随着范读的开始,诗中相应出现停顿符号,“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学生在范读的熏陶下,会饶有兴趣地跟着朗读起来,融入诗歌内在的真情实感,读出了情味,读出了意趣。
二、激发兴趣,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语言精炼、优美、诗中有画。它能激发学生心中最美好的情感。我在教学《绝句》时,上课铃声未落,并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旋律优美的古乐,铮铮古琴声吸引孩子们很快坐下。接着幻灯片上显示古诗内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真是诗中有画!可以说是一句一景。我在教学第一、二句时,用电脑展示“黄”、“翠”、“白”、“青”等丰富的色彩构成的画面,孩子们马上就被这美丽的画面的吸引:柳枝嫩绿,黄鹂鸣叫,一行白鹭轻飞上天,真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啊!
三、启发想象,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事物的融合产物。要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就必须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意”,进入“境”。而多媒体动画演示,就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我用动画演示一个个广袤的空间,夕阳即将落下连绵的群山,黄河入海,奔流东归。这情象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再演示诗人“更上一层楼”的画面,这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了,并明白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四、指导朗读,体验古诗的情感美。
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我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到”、“来”等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当学生理解了意思以后,自然就会把“绿”读重、拖长。
五、引导思考,体悟古诗的哲理美。
像《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题西林壁》等诗能使学生受到哲理的启迪。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写景诗的哲理蕴含于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中。我将事先下载的庐山照片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不同的角度演示给学生看,并适时引导点拨,经过思考,学生有所感悟:看庐山会有不同感觉,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意在说明,如果对复杂事物不作深入的调查,就往
往容易实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看清事物的全貌。
由此可见,结合小学古诗多为写景抒情的特点,适时恰当地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将会对古诗教学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