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服装款式设计的原则与方法45-46
第45、46课时
教学课题:服装款式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服装款式设计的基本要素
2、了解点、线、面在服装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服装款式设计的基本要素 难点:运用点、线、面进行服装设计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前段时间我们系统的学习了服装主要部件的基本形态和设计要点。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整体的服装设计方法。
二、服装的整体设计
服装的整体设计即将一件或一套服装的各个局部归到一个整体中进行有关联的变化。
三、服装款式变化的要素
1、点
服装中的点,一般指视觉上的相对细小的形象。如纽扣、口袋、胸花、小面积的图案等。
服装中点的两种基本形态:
几何形的点:由几何线包围,具有明快规范的特征,可以强化服装的庄重感;
任意行的点:有不规则的弧线包围,具有柔顺、优雅的特征,可以增加服装的生动感。
几何形的点 任意形的点
(1)点在服装的中心位置时,具有引人注目、突出重点,诱导视线的特性(2)点在空间的一侧时,可使外形对称的服装更活泼。(3)点的竖直排列能产生直向拉伸的苗条感。
(4)较多数目、大小不等的点作渐变的排列可产生立体感和视错感。(5)大小不同的点有秩序的排列可产生节奏韵律感。
2、线
点的轨迹称为线,服装中的线是指服装的缝合线、折叠线、装饰线、二方连续的条状图案等。它在空间中起着联贯的作用。
线又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它具有长度、粗细、位置以及方向上的变化。不同特征的线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1)、垂直线一般具有突出高度的作用,服装上使用垂直线能使人感到修长。
设计中可利用垂直线的水平排列,加强服装的宽松感。
(2)、水平线一般突出宽度,有苗条、上升、挺拔、刚直的特性和严肃、冷硬的崇高感及权威感。
设计中也可运用水平线的垂直排列来增强服装的修长感。
(3)、斜线是具有一定的倾斜度的直线,给人有轻快、流动、倾倒、显长的特性和轻盈、活泼的运动感及不稳定感。设计中常用斜线来加强服装的运动感。
(4)、弧线和曲线是一种波纹状的线,具有轻柔、起伏变化的视觉效果。
在服装整体设计中,运用弧线和曲线可以增强服装的柔美感。
3、面
服装中由结构线或装饰线包围的衣片、大贴袋、面积较大的图案均可看作是面。面可根据线构成的形态分为方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偶然形等等。(1)、方形的面给人端庄、稳重的感觉;(2)、圆形和椭圆形的面给人柔和、温馨的感觉;(3)、有棱角的面给人尖锐、多变的感觉
点、线、面综合运用的服装
四、作业:
以点、线、面为主,设计两套不同特色的服装,在8开素描纸上用线描着装效果图表现。
课后小结:
第二篇:《服装款式设计》教案4
《服装款式设计》教案
授课内容:(第三章一、二、三节内容)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服装面料的不同特性,分析面料造型的不同变化手法及规律,归纳面料造型设计在服装风格中的表现;
2.能够识别不同的面料,熟练掌握各种面料的造型手法,并能综合运用,能结合不同风格的服装特点,灵活自如地运用面料造型变化来丰富服装款式。
二、教学重点
本节课学习以掌握识别不同的面料,熟练掌握各种面料的造型手法,并能综合运用,能结合不同风格的服装特点,灵活自如地运用面料造型变化来丰富服装款式。
三、教学难点
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是识别不同的面料,熟练掌握各种面料的造型手法,并能综合运用,能结合不同风格的服装特点,灵活自如地运用面料造型变化来丰富服装款式。
四、教学方法
1.本课程理论部分的内容以示范讲述为主,配合以示范和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以利于知识的传授。
2.技能练习主要是通过作品、个别辅导、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用实例引出第三章的内容
2、教学内容:第三章 服装造型设计与面料 第一节 服装面料的选择与应用
一、机织物
1、棉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2、麻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3、丝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4、毛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5、粘胶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6、涤纶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7、棉纶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8、腈纶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9、氨纶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特点
二、针织物
三、非织造物
四、天然裘皮
五、其他服饰材料
第二节 服装面料造型设计
一、服装面料造型的变形设计
1、变形设计的目的
2、变形设计的手法(1)抽缩(2)塔克(3)系扎(4)立体褶皱
二、服装面料造型的破坏性设计
1、破坏性设计的目的
2、破坏性设计的方法(1)抽丝(2)镂空(3)双层镂空(4)烂花
三、服装面料造型的整合设计
1、整合设计的目的
2、整合设计的方法(1)编织(2)编结(3)拼接(4)拼缝
四、服装面料造型的附加装饰设计
1、附加装饰设计的目的
2、附加装饰设计的方法(1)盘绣(2)线绣(3)珠片绣(4)贴花(贴布绣)
第三节 面料造型设计在服装风格中的表现
1、华丽古典风格
2、优雅柔美风格
3、民族风格
4、田园风格
5、休闲风格
6、前卫风格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室、教材、绘画工具
七、课后作业
服装面料造型设计方法的运用
第三篇:《自选服装款式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自选服装款式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
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服装设计是妥善处理服装的造型、材料、色彩、裁剪及其缝制工艺各个环节关系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服装及其设计》教科书以刘明同学为线索,引导学生亲历了服装设计、简单制作及交流与评价等技术活动的基本过程。在这个基本过程中,教师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和研究愿望,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设计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运用各种技术交流和评价手段丰富设计过程,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型是一节综合实践,在学生对服装及其设计有一定认识,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互为同学设计一简单的服装,并完成搜集资料、人体测量、制图裁剪、熨烫缝制等工艺流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结合本的特点,特别提倡合作学习,在整个服装及其设计的工艺流程中都可以让学生分工协作完成某个技术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分工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发挥小组全体成员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激发每个小组团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加强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交流,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形成与他人协作、分享与共进的态度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了新的水平,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例如对于学生设计的服装不要轻易否定,要找出合理的、闪光的地方。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服装及其设计》教科书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应充分“习作”“试一试”“技术实习”等栏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了解服装及其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解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在整个服装及其设计的位置,掌握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
(2)理解服装设计的概念和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
(3)初步学会设计一简单的服装,并完成搜集资料、人体测量、制图裁剪、熨烫缝制等工艺流程。
(4)在教学过程中,领引学生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经历服装及其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服装及其设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探究方法。
(6)引领学生安全而又负责任地完成自选款式服装的设计与制作,养成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
(7)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形成与他人协作、分享与共进的态度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各小组的分工不同,各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教学重点
资料组:快速、准确地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并分类收藏在文夹中。
裁剪组:能根据自选服装款式的要求,完成人体测量、制图、裁剪工艺。
包缝组:正确使用包缝机,将毛边包缝。
制作组:正确使用缝纫机,运用几种针法,使衣片变为服装。
熨烫组:安全使用电熨斗,使服装锦上添花。
教学难点:了解服装及其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解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在整个服装及其设计的位置,掌握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自选服装款式的设计与制作是服装及其设计教学中,一项难度较高且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美学和文化素养,同时要理解服装造型的工艺流程,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自选服装款式的造型要求,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学生美学素养、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
教学首先进行讲解,板书图示,传授要领和程序;然后进行示范,最后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又因自选服装款式的设计与制作,是使设计构思进一步物化的过程,需占用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采用合作教学的模式,即按照服装物化的过程,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五、教学准备
计算机、有关图书杂志、皮软尺、直尺、画粉、裁案、布料、针、线、缝纫机、包缝机、熨台、人体模特
六、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预期目标 设计思路
迄始新
总结上所学,点评作品
承上启下,引入新
本安排
本题目:自选服装款式的设计与制作
活动安排:合作教学,分组活动
点明本主题、安排、要求
设计对象调研
讲清活动要求,巡视辅导
调查设计对象,了解设计对象对服装的要求。
为所设计的服装提供设计依据
设计定位
引导学生要从性别、年龄、职业特征、经济状况、个人爱好等多种因素考虑,进行服装设计定位
设计者与设计对象相互交流,确定服装款式
解决为什么人进行服装设计的问题
收集资料
提出要求,巡视辅导
上网查找资料,把相关资料分别存在相关的文夹中,以供设计参考。
开阔视野,提高设计水平
画出结构草图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
把所设计的服装能准确、恰当的表达出来,并作文字说明。
准确、恰当的表达服装款式,学生活动
教师辅导
巡视辅导
分组
各组按要求活动
按要求完成各自的任务
师生互动,合作教学 总结 点评总结 优秀作品展示 交流评价
七、各小组活动要求 编号 组别 人数 活动要求 1 资料组 2
快速、准确地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并分类收藏在文夹中 2 裁剪组 3-4
根据自选服装款式的要求,完成人体测量、制图、裁剪工艺。3 包缝组 2-3
正确使用包缝机,将毛边包缝。4 制作组 13
正确使用缝纫机,运用几种针法,使衣片变为服装。
熨烫组 2-3
安全使用电熨斗,使服装锦上添花。
第四篇:服装款式设计教学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2015服装1、2两个班《服装款式设计--Coreldraw》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服装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服装类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针对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一、教学方面
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探索新的教育思想及经验,而且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确保顺利而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开学初,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课时数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的,定出章节教学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为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在备课中,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兴趣增加教学内容,上课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找实例让学生动手练习,使学生当堂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与操作方法,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二、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大量的服装款式图片、视频资料,再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浏览观看,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习一些书本教材上没有的知识,让学习变得更丰富、更有乐趣。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软件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版本及新增功能,做到知识上的清晰正确。
2.对基础差,不爱学习的学生多些关爱及耐心,使他们对Coreldraw这个软件有更多的认识,并能够主动学习。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4.加强机房课堂纪律的管理和机器使用方面的教育,形成一个好的机房学习环境。教导学生爱护机房设备,珍惜每一次上机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016.12.20
第五篇:服装款式授课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 15级服装(1)班的《服装 CorelDraw》课程教学。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该课程是半路接手的班级,对学生知识情况掌握不太了解。其次,电脑设计这种课程每个老师教学方式方法不一样,一开始学生对与我的教学不太理解,个别学生较内向,不敢反映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门课程也是我第一次担任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也是在不断的努力学习着,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在本学期中,我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每堂课都认真备课,翻阅相关书籍以及在网上查找更多更丰富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做到每次实训课自己先练习一遍,发现当中的重难点。做好服装款式图、效果图等相关课堂教具。
2、上课时首先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该款的效果图和款式图,然后让大家评论款式特点和色彩搭配是否符合现行流行的款式轮廓,在绘制中运用到的工具、色彩、花纹图案等注意事项。
3、通过边示范演示,学生边操作的办法,去绘制款式图,其次了解人体特点分析人体结构与服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4、最后让同学们互评优点和缺点,在进行学习绘画时,先是把要绘画的服装先绘制一遍,学生同步学习绘制,再次是安排每一小组由一个同学进行示范拓展,然后组与组进行评比讨论。
5、每一次课时内容都有实操作业,对学习服装设计和服装CorelDraw 有相当大的帮助。大多少数同学还是能够把每次布置的不同类型的作业都做的很好,甚至还写了心得体会和设计说明等,但也有同学敷衍了事,做好了一半就交了,不管效果怎么样。
不足之处在于系统原因,经常重启后学生作业难以保存,多次让学生购买U盘,以方便保存作业,但实际购买的同学较少。建议班上统一购买,或机房安装专门的教学软件,方便学生作业上交,以及在上课时避免学生出现玩其他东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