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 月下独酌 教案
高中语文 《月下独酌》教案
一、教学重点:背诵、翻译;“月”与“酒”的意象解读(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
二、教学难点:诗人形象的解读;诗人孤独并快乐的复杂感情的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要求学生预习并课下解决诗歌字词读音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1)诗歌朗读
2)小组讨论: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谈谈你对李白的认识 3)字词翻译
诗歌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三年在长安写的。当年春天,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李白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此诗应是写于这段时间。“月”与“酒”:此诗取名于‘月下独酌’,包含李白最喜爱的两个意象,即月和酒。而二者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如[唐]王昌龄《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可见,“月”在中国文人心中一般来说让人产生一种孤寂之感,正如神话传说中那清冷的广寒宫只能存于月亮之上。而酒众人都知它是孤独苦闷时的慰藉之物,同时也知“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结果。李白爱“月”爱“酒”,足看见他在尘世生活的孤寂与无可奈何。同时,在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中,又存在了极大的向往,这一向往同样寄寓到“月”和“酒”之中。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于是在这深层痛苦的引发下,才产生了李白的永乐浪漫情怀。而这首《月下独酌》正是这一情怀的真实映照。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醒”与“醉”)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① 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② 间:一作“下”,一作“前”。③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④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⑤ 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⑥ 徒:徒然,白白的。徒:空。⑦ 将:和。
⑧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⑨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⑩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11 交欢:一起欢乐。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定。邈:远。云汉:银河,泛指天空。译文: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哪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月亮和身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美好的春光。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结为忘年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4)诗歌解读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参考: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3.“独”是这首诗歌的诗眼,诗人却紧扣“独”字演绎着“不独”,分析其“独”与“不独”。
参考: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的情感历程。寓“独”于不独之中。第一二句,点出“独”字,自斟自饮,没有相亲相近之人。从第三句至第八句表面上都是写不独的。举杯邀月,对影三人,打破了独酌无亲的尴尬;但新的尴尬又来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我们仍然于诗人的不独之中,看到了他的无限孤寂。醒时交欢,醉后分散,这还是“独”。最后诗人发誓,要和明月影子结拜为永远忘情的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上游乐,这是旷达,但是这种把人生的大孤独升华为与天地为友的大欢喜,更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苦闷。
4.有人说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委婉曲折,乐景写哀,请做说明。参考:本诗写的是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但诗人不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现,而是假欢腾写愁寂,借物友写孤独,极尽委婉曲折之致。独酌,无人亲近,本来冷落寂寞,可是文中偏偏设置了月夜、芳香美而有意境的背景;本来孤独一人,可是又幻出月、影来,弄出非常热闹的场面;用乐景衬托浓浓的哀情,委婉曲折后的是凄凉。
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步骤:背景、诗人、诗题
意象、意境;技巧、手法;语言;炼字; 5)课后作业
背诵并翻译《月下独酌》
针对下列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1.结合以前学过的具体诗人和具体作品,说说李白不同于其他诗人的诗歌创作的跳跃性。
2.小组讨论,写下你所知道的关于“酒”与“月”的诗句,下节课进行课堂展示 3.读李白的诗歌《独坐敬亭山》,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对李白既快乐又孤独的复杂感情的理解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第二篇:《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熟背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二、诗文赏析
(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这首诗,说说本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 乡”“渴盼团圆”等意。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
“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3.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 “独酌”
4.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5.赏析“邀”字。
“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
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二)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1.“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1.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最后两小句话峰又转,“永 2 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声明现实的残酷并不能压制自己对理想的渴望。现实中不可的事,我们可以相约到遥远的天际去。当然,这里李白的出世思想也不是他的最终思想。这只是他在现实中不得志的情况下才有的迫不得以的做法。所以这也注定了李白一生思想的对出世入世的纠结。
三、总结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四、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暂伴行乐→醉后分散→永结相期 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第三篇: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
李白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了解文中所用反衬及想象的艺术特色,学习分析及运用 3.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知人论世)
前面我们了解了李白是在政治上的失意与不得志之下创作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实,在那之前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让 “提前退休”了。对傲岸的李白来说,这不仅是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更是很件丢脸面的事情。不好求人或许也没人能帮忙,更是没处能倾诉了,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这首诗《月下独酌》,李白太伟大了,伟大得让人忽视了他的孤独,《月下独酌》写于李白卿相梦幻破灭之时,这首诗看出他孤寂而高傲的心灵,其实他是一个“伟大的孤独者”。
李白要自由,但又想走仕途“济世”;外显旷达,其实内心孤寂。孤寂的他如何排遣呢,标题中可以看出酒与月,他唯有对“酒”与“月”去诉说他心中的苦闷。
月与酒的意象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简单回顾一下诗歌中所接触的月与酒的意象,做个总结归纳: 月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亮在文人心中一般来说让人产生一种孤寂之感,神话传说中清冷的广寒宫只能存在于月亮之上。“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冷清寂寥”“渴盼团圆”等意。
酒:酒一般来说是孤独苦闷时的慰藉之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酒的意象解酒怡情,解愁忘忧,送友饯别等等。此诗中的酒又意在表达些什么呢? 下面就通过具体的研读分析来品一品这其中的味道。
二、初读,感悟诗歌整体情感。请同学们齐读诗歌......说说你读完的整体感受。——孤独
三、再读,分析文本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独)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
“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 “独酌”
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独)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艺术手法:想象,以物为友。“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注意他邀请的是明月,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主动接近的是高洁职之物。
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大凡人在孤独的时候,常常会找点什么东西来作伴,一只狗,一只猫,都可以成为良友;一棵树,一座山,也可以成为知己。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人到了借物为友的时候,他的孤独不言而喻了。
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独)
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排解出心中愁苦了吗,哪些字词可见?
“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
作者既知月影本无情,但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4、“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不独)升华高潮
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暂且,有一种遗憾、勉强之意,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及时行乐:“及时行乐”的想法,是常人喝酒时都容易产生的。可在后来李白那儿,“及时行乐”越来越成为他的处世的态度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些豪言壮语虽然更多情况下是对友人说的,但我们已经可以比较明确地感觉到这几乎就是他的性格了,所以我们说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也因此而伟大而可爱而值得传诵千古。我们喜欢李白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心灵自由。
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
艺术手法:想象、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5、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独)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高潮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
于是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
李白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三、总结全文
同学诵读,感悟课伊始的问题
1、“月亮”的意象在本诗中:
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2、“酒”在诗中有: 解愁忘忧
人贵直、文贵曲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委婉曲折,用反衬手法来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这也正是那个自由、豪放飘逸的李白。
四、作业:背诵本诗
五、板书:
不独: 花间月下 邀月与影 暂伴行乐
独: 独酌无亲 不解徒随 醉后分散、永结相期
第四篇: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案
【教学目标】
1.以《月下独酌》为例子,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读诗歌。
2.透过李白的饮酒诗解读李白的内心世界,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孤独寂寞。【学法指导】
披文入情。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察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紧扣文本中的情感要素展开有效的对话,真正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本课重点借助《月下独酌》指导学生借助吟诵、想象、品鉴、质疑等方法,深入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下一步深入解读古诗、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古诗词能力打下基础。
1.吟诵悟其情
吟诵,用声音传达诗中韵味、气势、情致。反复吟咏,用自己的心灵与声音去碰撞诗人的灵魂与声音,反反复复,二者合拍之时,便心有灵犀。
2.想象入其情
充分融入你的联想与想象,揣摩并补足字里行间隐含的画面与情感,如临其境之时,便恍然顿悟。
3.品鉴咀其情
品味鉴赏绝词妙句在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意境烘托、情感传达等方面的独特效果,从而加深对诗情的领会。
2.学生自主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疑惑。由于本诗相对浅显可将这一步放在后面的交流过程中,不作单独展示。
三.合作探究是本课的主体。具体由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1.吟诵。
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情感基调,在节奏重音语调上完善。2.想象。
这一部分在自主学习部分已经布置,课堂上可在音乐伴奏中继续想象,将所写内容作以修改完善。提醒学生在进入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将透过文字所听到的所见到的所嗅到的呈现出来。3.品鉴。
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由。小组内先自主讨论,然后课堂上交流展示,相互补充,感知诗中遣词造句的妙处,此处捎提醒学生注意品评词句,可从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意境烘托、表达情感等角度琢磨其效果,从而加深对情感的领悟。4.质疑。
组内汇总无法解决的困惑,重点合作探讨李白月下独酌内心是孤独还是欢畅这一问题。引导“孤独派”与“非孤独派”相互辩论,在辩论中把握诗中“孤独并快乐着”的复杂情感,明确诗歌中诗中交织着孤独与快乐,是“孤独”与“不孤独”的跌宕起伏。5.有感情的诵读。四.迁移运用部分:
1.诵读《将进酒》,体会这首诗内在的情感,也是孤独与快乐的交织,即使与友欢聚痛饮三百杯,李白也是“快乐并孤独着”的。
第五篇:《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榆次四中 尹区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李白的另一首咏月诗《月下独酌》
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
三、挑战新知识
(一)【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2、走进作品: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二)【基础知识】
1、划分层次。全诗分三层。
(1、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2、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3、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2、将诗句改写为散文化的语言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
(三)【重难点学习】
探究一: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当时的环境(情景)。
春意浓浓,生机盎然,月色皎洁,花团锦簇,芳香怡人,宁静幽美。美酒佳酿,酒酣意浓。
1、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 明确:“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2、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
明确:“独酌”
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对照 探究二:月下独酌的客观环境
1、思考:李白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喝酒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喝酒的心情怎样? 明确:无人作伴,独自一人喝酒。郁郁寡欢。
2、酒喝不下去,李白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在一举手,一投足间,明月成伴,身影相随。何其洒脱,何其自在,活脱脱一副“谪仙人”的模样。
探究三:月下独酌的心理体验
1、李白究竟为何孤独?
A: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B:他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
C:他对现实人生的领悟与拒绝,使他感到孤独。
2、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独?
A“永结无情游”—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绝不会后悔,绝不会向世俗低头。
B:"相期邈云汉“李白明白自己孤独的处境,但却陶醉于这一处境。探究四: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说说诗人为什么与明月、影子这些无情之物相约?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月、影子为友。探究五: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明确:“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1、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明确:“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2、“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
明确:“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
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明确:“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探究六:《月下独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四)【拓展提升】:
1、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学过的含月的诗句,说说“月”这一意象的含义。明确:“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
2、请大家说说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五)【当堂检测】
1、《月下独酌》的作者被称为(),课外你还读过他写的诗《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
2、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3、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
4、李白的《月下独酌》中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孤独和苦闷的句子是:()
(六)【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或学生小结。1.内容:
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暂伴行乐→醉后分散→永结相期: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2.艺术技巧: 总之,这首诗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起伏自然的构思和反衬手法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这篇佳作。
3.风格:清新飘逸。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找找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想想李白为何对月亮情有独钟?”
3、“选择喜欢的诗句扩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