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讲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18:4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讲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讲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讲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讲 辛亥革命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纲明示:辛亥革命。

[主干知识 理一理]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

4.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结合其内容论证上述观点?

试 答

提示:主权在民体现了西方民主的基本特征;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

2.可以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吗?

试 答

提示:不可以。因为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

3.构建一个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导图。

试 答

提示:

4.中华民国政权与清王朝有何本质区别?

试 答

提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1)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反映了中国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3)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WEIKAODIAN 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②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③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④“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⑤“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史料反映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

试 答 史料解读:①反映了主权在民;②体现了国民平等;③反映了公民自由;④反映了三权之间分立制衡;⑤反映了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1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针对训练] 1.[2015·保定摸底]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可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使风俗人心变化,民众体格、品格提高,故C项正确。

综合点2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成功”的革命

(1)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2.“失败”的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一个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针对训练] 2.[2015·黄冈中学模拟]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答案 C 解析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故选C项。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本段材料从思想和政治视角说明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但是其“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观点值得商榷。虽然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但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进步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真题典例

1.[2015·北京高考]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未与西方文明相对接,更没有提倡民主自由思想,由此可排除A、C两项;剪辫与宗教信仰没有必然联系,可排除D项。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

2.[2015·浙江高考]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 B 解析 刘邦主张“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巩固刘氏天下的专制统治,孙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避免帝制的复辟。A项传统社会指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A项与题干不符。C项“决定作用”的说法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正确。

3.[2015·广东高考]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答案 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分量仍很重;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转型,考生务必从表格内容出发进行分析说明。

考向分析

(1)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一直是有争议的,因此创造新情境材料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性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2)高考重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物质习俗等角度来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地位和影响。

仿真练习

1.[2016·横峰月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B.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C.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

D.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此为中华民国成立的第二天,即1912年1月2日,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结束于1912年2月12日,故A项不符合史实,是正确答案。

2.[2016·枣强模拟]《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答案 B 解析 “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反映了当时参加辛亥革命者的盲目性。故B项为正确答案。

3.[2016·陕西安康月考]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下列言论与材料原意相近的是()A.“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B.“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C.“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D.“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答案 C 解析 由“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知此材料在强调思想解放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A项在强调上权太重;B项在强调民权主义实行的紧迫性。D项在强调兴民权的必要性。只有C项在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C项为正确答案。

第二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 宋明理学教案 新人教版

第41讲 宋明理学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考纲明示:宋明理学。

[主干知识 理一理]

一、程朱理学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2.思想主张

3.地位及影响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 1.形成背景

(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生,才能挽救统治。2.思想主张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三教合一”是不是三教合并呢?

试 答

提示:“三教合一”不是简单的三教合并,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

2.理学与儒学是什么关系?

试 答

提示: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过去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理”代替了过去的“天”,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3.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试 答

提示: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4.“理学”和“心学”是继承的关系吗?

试 答

提示:否。“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1)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盛行,一方面使传统儒学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2)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因此“心学”也是“理学”,二者本质相同。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WEIKAODIAN 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理学具有怎样的精神?

试 答

史料解读: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儒学的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①“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②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理学主张有何特点?

试 答

史料解读:由①可见其重视封建伦理道德,由②可见其把封建伦理道德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 清人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思考3 史料三认为理学有怎样的消极影响?

试 答

史料解读:理学毒害思想,戕害人性。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消极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表现形式,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 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压制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点

(1)哲学类别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2)认识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针对训练] [2016·肇庆高三检测]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A.董仲舒

C.王阳明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是汉代儒学家,其思想主张不符合题干内容,A项排除;王阳明是心学代表人物,主张“致良知”,故C项排除;李贽是明朝后期思想家,其认识论与题干内容不符,D项排除。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

1“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作者论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作者认为:(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2)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2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材料反映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的缺陷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

B.朱熹 D.李贽(1)作者指出了理学的严重缺陷,认为理学将伦理、物理、心理之理混同,以一切知识去证实儒家伦理道德,对立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抹杀了个人私利观,实质是以卫道为目的,体现了文化性格保守的特点。(2)指出理学不仅影响了宋代以后的封建社会,也影响了近现代社会,如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等,体现了理学的消极影响。

真题典例

1.[2015·北京高考]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C.①③ 答案 C 解析 由“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可知,朝鲜使者认为王阳明谤辱朱子,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叛逆,说明朝鲜使者奉程朱理学为正宗,①正确,由“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可得出③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的学说未超出理学的范畴,而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排除②④。据此可知本题选C项。

2.[2015·浙江高考]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是陆九渊,提出“万物始于水”的是泰勒斯,主张“心外无物”的是王守仁,故选C项。

3.[2015·山东高考]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B.①②④ D.②③④ B.②③ D.②④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第(1)问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概述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再联系宋代理学的主要内容,抓住宋代理学重建儒学、规范秩序、突出封建伦理道德等关键点与材料所述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所选材料应与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有关,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表述言简意赅。

考向分析

(1)结合重大历史事件,考查程朱理学的背景。

(2)以文字、图片等作为命题载体,考查程朱理学的思想内容。(3)导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程朱理学对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

仿真练习

1.[2015·唐山摸底]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格物致知 B.经世致用 C.三纲五常 D.发明本心 答案 A 解析 朱熹对山石的看法,体现了他深刻探究事物的本源,即“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强调儒家经典为现实服务,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发明本心”是王阳明的观点,故D项错误。

2.[2016·景德镇质检]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 B.通过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成为圣贤 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答案 D 解析 无论是“以礼化俗”还是“乡约”,均侧重于通过外在的约束,而非内在的道德自觉,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私欲、良知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强调内心反省、理想人格,故C项错误;“以礼化俗”及“乡约”均强调用普遍的规则(理)来约束人,“义庄”则体现了人性关怀,故D项正确。

3.[2015·蚌埠调研]王阳明(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子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王阳明的心学及儒家思想。题干中“不敢以为是也”,是不赞同孔子的观点而非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儒学发展到明代主要表现为王阳明的心学,故王阳明不可能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③,答案选B项。

第三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4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第44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2)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考纲明示:(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

[主干知识 理一理]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文艺复兴的深刻的经济根源。(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与逐渐成长,是文艺复兴的阶级基础。(3)文化:意大利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与人才结构,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条件。(4)思想: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是文艺复兴的直接原因。(5)外因: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2.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4.成就

5.扩展: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6.意义

(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2)使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

二、宗教改革运动

2.序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除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4.主张

5.宗教改革的影响

(1)形成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等新教。

(2)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分别被称为十四、十五世纪世界的两大“发现”,它们发现了什么?

试 答

提示:“人”和“世界”。

2.文艺复兴就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吗?

试 答

提示: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

3.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形式表达反封建思想的原因?

试 答

提示:(1)当时封建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强大,压制其他思想。(2)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果为依据。(3)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4.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反对宗教信仰吗?

试 答

提示:否。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只是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并不否定宗教信仰。

5.人文主义等同于人文精神吗?

试 答

提示:否。(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

想体系。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世人生幸福。

(2)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的追求和关切,对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6.文艺复兴有何负面影响?

试 答

提示: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7.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试 答

提示: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下开展的政治运动。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1)

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把人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3)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4)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1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WEIKAODIAN 一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思考1 史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有怎样的影响?

试 答

史料解读:肯定人的价值,解放了人的思想,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

二 中世纪圣母与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笔下的圣母。

思考2 史料二两幅图有怎样不同的特点?说明文艺复兴具有怎样的作用?

试 答

史料解读:不同:中世纪的圣母呆板,宗教色彩浓厚;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慈祥,散发着母爱的光芒,人文主义色彩浓厚。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三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适应时代要求,他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

思考3 史料三反映出文艺复兴产生了什么影响?

试 答

史料解读: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1)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

(2)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文学、艺术等。(3)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微考点2 宗教改革的意义 WEIKAODIAN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世界通史》

思考 从现代史观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有何意义?

试 答

史料解读:①史料第一段反映了世俗权脱离教权。②史料第二段反映了宗教改革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③史料第三段反映了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宗教改革的意义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4)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1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针对训练] 1.[2016·浏阳月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相比,其主要不同是()①强调人性 ②以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 ③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④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古希腊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都未产生,故②③正确,而①④是人文主义的内涵,是其相同点,故D项正确。

综合点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相同点

B.①②③ D.②③

2.不同点

[针对训练]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比文艺复兴有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他将思想解放扩展到()

A.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文艺复兴运动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未深入人民群众,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并宣扬“信仰得救”,使普通民众的思想得到解放,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

1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骚动”使个人主义和现世主义增长。神学和基督教会对现实生活的控制受到当时由个人探究得出的新的道德准则和社会准则的挑战,并最终为后者所取代。有关人类本身的一种新概念已逐渐形成——它体现了对人类的尊严和创造力的一种新的信心。人类无须一心想着神对来世会作何判决,而只须发展自己生来俱有的潜力,尤其是思考能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作者评价了文艺复兴的作用与影响,一是对“神学和基督教会控制现实生活”的挑战,体现了文艺复兴反教会精神统治的内涵;另一作用是人类自身获得了解放,人们更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关注现世的幸福,基本从积极影响角度肯定了文艺复兴的进步作用。

2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材料论述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材料观点主要是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其共同本质是人文主义精神,反映了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要求解放、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和要求,是与当时时代背景相适应的。

真题典例

1.[2015·天津高考]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依据材料中“14~15世纪意大利”“注重

发展学生个性„„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等信息,可判断其反映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A项正确。

2.[2015·北京高考]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 A 解析 “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反映了基督与教皇对待信徒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由此可知,该画意在抨击以教皇为代表的罗马教廷背离了基督教的宗旨,故选A项。

3.[2015·广东高考]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案 人文主义。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解析 第一小问,属基础题,结合材料内容即可解答。第二小问,历史背景需从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概括回答。

考向分析

(1)文艺复兴出现的条件、核心思想以及成就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命题的载体多以史学论著中的观点为切入点,考查对材料的解读以及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3)以以人为本等理念为命题视角,考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及意义。(4)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应予以高度重视;命题方式多直接或间接引用有关马丁·路德思想观点的材料,重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论证和阐释能力。

(5)联系文艺复兴等重大事件,综合考查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仿真练习

1.[2016·商丘模拟]“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特征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答案 B 解析 由“失踪的古典文化”可以判断出,题干材料指的是文艺复兴,故A项错误;文

艺复兴运动将西方人文主义重新发扬光大,为资产阶级服务,与此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相适应,故B项正确;C项与宗教改革有关,故排除;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故D项错误。

2.[2015·德州模拟]罗素指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再一次强调了以人为中心,在这样的思潮中,人的活动应当以其自身价值而受到重视,科学的探索因此也开始以新的惊人步伐向前迈进。”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培育了人才 B.人文主义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诞生 C.人文主义为近代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D.民主政治制度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 答案 C 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培养的主要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人才,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促进思想解放,与科学方法论没有关联,故B项错误;“科学的探索因此也开始以新的惊人步伐向前迈进”,可见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涉及文学、艺术领域,与民主政治制度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3.[2016·北京东城区模拟]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一书中说:“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强调的是宗教信仰中‘个体的自由’。”这里的“个体的自由”的本质涵义是()A.个人的自由原是天所赐予的 B.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C.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D.个人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答案 D 解析 结合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内容可知,材料中“个体的自由”的本质涵义是信仰得救,即个人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信仰得救的含义,故A、B、C三项错误。

第四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27讲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考纲明示: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干知识 理一理]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2.成就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吗?

试 答

提示:否。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而电力的广泛应用则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

2.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吗?

试 答

提示:否。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化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化。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吗?

试 答

提示: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4.殖民扩张不同时期呈现出怎样的阶级特征,其主要的推动因素是什么?

试 答

提示: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1)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为显著特征。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广泛应用,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WEIKAODIAN 一

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带来了什么影响?

试 答

史料解读:使英国市场遍布世界。

二 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带来了什么影响?

试 答

史料解读: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技术成果的传播,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思考3 史料三反映出世界市场形成带来什么影响?

试 答

史料解读: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②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美地区旧的生产方式解体,加快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消极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1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针对训练] 1.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是()A.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 C.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末,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使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垄断组织产生。这种组织形式虽然能够避免无序竞争,但因其垄断某一行业而使得正常竞争受到限制,故不利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答案为D项。

综合点2 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针对训练] 6 2.[2016·淮安月考]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这体现了()A.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变化 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联合及吞并产生垄断组织,这是企业组织形式及规模发生了变化。故B项为正确答案。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互相往来和各方面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马克思认为: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扩大的根本原因。(1)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2)资产阶级在全世界开拓市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真题典例

1.[2015·课标全国卷Ⅱ]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B 解析 从表格数据看,从1870年到1913年,四个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这说明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有所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四个发达国家仍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A项错误;仅依据表格不能得出C项的结论;表中内容不涉及其他经济门类,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

2.[2015·上海高考]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答案 D 解析 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末”,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力成为当时的主要动力,故答案选D。

3.[2015·江苏高考]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略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使得流水线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产生。第二小问可从劳动生产率、产量及推动垄断组织产生等角度分析。第(2)问注意材料关键信息“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其说明汽车普及前人口向城市集中,汽车普及后人口开始向城郊转移。第(3)问注意题目要求,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撰写小论文,不能有过于偏激的言论。

考向分析

(1)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2)结合历史新现象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及对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结合国际形势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政治格局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仿真练习

1.[2015·资阳诊断]《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答案 D 解析 题干意思是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的成果来推动工业技术的提高,可以得出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故D项正确;从题干时间1870年以后可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故A、B两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2.[2016·山东临沭月考]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A.标志着美国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答案 C 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它始于罗斯福新政,A、B两项错误;从题干中“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的信息可以看出,垄断资本家插手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故C项正确;民主政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2015·山西祁县月考]《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以佛罗伦萨等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始于新航路开辟前,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发展轨迹是因为经济实力而转移的,故B项错误;“英国金融”中心地位是工业革命造成的,“美国金融中心”地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故C项错误; 这一发展轨迹最终结果是金融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洲,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故D项正确。

第五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4练辛亥革命[模版]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4练 辛亥

革命

[训练目标] 1.辛亥革命的纲领、过程、成败认识。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3.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4.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

小题精练

1.(2017·芜湖一中月考)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 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2.(2016·玉林、贵港、梧州二模)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 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3.(2016·肇庆三模)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4.(2017·“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这表明()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 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 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 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

5.(2016·资阳三模)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据此推断,修正“组织大纲”意在()A.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C.制约袁世凯专权

B.创建责任内阁制 D.贯彻主权在民原则

6.(2016·邢台一中月考)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 C.国民有选举与被选举权力 D.实行责任内阁制

7.“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C.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8.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大题优练

9.(2016·锦州高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 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 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并说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

答案精析

1.B [依据所学及材料的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应是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中华民国即将成立的情况。这时,由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所以应选B。A、C、D三项时间上明显不符。] 2.A [材料信息“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B项错误;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相继出现袁世凯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政治上都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D项错误。] 3.B [材料“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不能体现移风易俗,故A项错误;材料“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得出反对清朝统治,是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不一致,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帝国主义,故D项错误。] 4.D [材料反映的是对辛亥革命的称呼,不能反映对封建思想的批判程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北洋军阀的思想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可知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故D项正确。] 5.A [赋予总统“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有利于迅速稳定国内局势,故A项正确。] 6.A [首先理解“约法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性质。据此分析选项可知:A项所述的内容实质就是反封建专制制度,最能体现约法的资产阶级性质。] 7.D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把民主主义提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体现了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材料中侧重思想的变化,A、B两项强调的是政治意义;C项说法不正确。] 8.C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因此答案选C项。] 9.(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

功绩: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群体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下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讲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讲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