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音乐下册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教案 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教案 人音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模仿演唱非洲民间歌曲《阿伊亚》,感受、体验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3、聆听非洲《鼓乐》及非洲民间乐曲片段,感受、体验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并能够模仿简单的非洲音乐节奏。
4、知道非洲鼓、马林巴等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并能辨认这些乐器的音色。教学重难点:
1、模仿演唱非洲民间歌曲《阿伊亚》;
2、模仿简单的非洲音乐节奏。
3、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放一段非洲图片或舞蹈,从图片或舞蹈来判断属于哪个地区?
师:非洲在你的脑海里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非洲,去感受非洲音乐的魅力。
二、感受欣赏:
(一)、《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1、出示图片:非洲的地理、人文„„
2、师:非洲不仅有广阔的地域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有丰富的音乐文化,下面我们就进入中非,去体验一下中非的民歌特点。欣赏(采用先听再讲解的方式)(1)歌曲简介:《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由“黑色之音”演唱组演唱的一首中非民间歌谣。全曲没有语义性歌词,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2)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它是属于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无伴奏女声三重唱)它的一个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为多声部音乐。① 完整欣赏歌曲:谈一谈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② 再听歌曲,小声跟唱。
③ 教唱歌曲,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学习。
3、师:我们刚刚体验了非洲民歌的演唱特色,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音乐在非洲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4、师:看了这些同学们有没有在想非洲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怎样演奏的呢?而且非洲的乐器也很有特色。
出示一空幻灯片,有背景音乐,让学生猜是哪类乐器,再出示非洲乐器的幻灯片,教师作简要介绍。
① 木琴(马林巴)② 鼓(重点介绍)③ 拇指钢琴
④ 其他乐器
(二)、欣赏《鼓乐》
聆听《鼓乐》,模仿节奏。三:拓展延伸
非洲黑人舞蹈及音乐对世界音乐,特别是美国和其他西方世界的音乐舞蹈产生了很大的影
用心
爱心
专心
响。你在哪些音乐中能感受到非洲音乐节奏的特点? 学生: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等。1.欣赏一段爵士乐并观看一段街舞。
2.学生分析非洲音乐节奏对爵士乐节奏、街舞的影响。3.跳一跳街舞。
四、总结非洲音乐的特征 第一、非洲有多种特殊类型的音阶,非洲音乐的旋律通常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骨干音而进行的,有时干脆只由某种音型的不断反复构成。非洲音乐的音域较窄,乐句比较短小,常作反复,很少听到悠长的旋律线和丰富的装饰音和各种变奏。
第二、非洲音乐具有一种自然多声性倾向。经常可以看到两声部结构,歌曲和器乐曲,有的是主调式的多声部,也有的是复调式的多声部。
第三、特殊的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非洲音乐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非洲音乐节奏可分为自由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前者无明确的、有规律的律动感,一些地区的哀歌、赞美歌和少数宗教、历史歌曲属于这一类;而后者则具有规则的律动,并且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非洲音乐的节奏有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形式。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它通过单线条和多线条的种种变化和乐器的音色的明暗对比,可以产生交响式的音响效果,并表达出多种不同的内涵。有时,甚至具有语义性,成为一些部落用以传递信息的鼓语。因此,可以认为非洲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的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级:七年级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非洲鼓。设计思路:
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初中音乐七年级14册第二单元,这是一首无伴奏三声部的中非民间歌谣,本课主要是通过这首典型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黑人歌曲的多声部、节奏多变、重复音型、偏爱敲击乐器、领唱与众和相交替的呼应歌形式等特点。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征,我在导课、新授课、处理歌曲等环节中,采用游戏、创编、讨论、参与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氛围上注重以美、以情打动学生,使他们乐于参与、主动探索,用亲身体验非洲音乐的强大艺术魅力而加深印象,认识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重大贡献的意义所在,使学生认识艺术的感人之处正在于源于生活才能高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使学生了解黑人歌曲的多声部、节奏多变、重复音型、领唱与众和相交替的呼应歌形式等特点。
2、通过演唱让学生体验三声部重唱的艺术表现特色,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及对节奏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3、通过对歌曲的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对作品的二度创造能力。
4、通过本课活动培养学生表现自我、健康自信的心理品质。
教材分析: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由“黑色之声”演唱组演唱的一首中非民间歌谣,1996年来华演出把多彩的黑人音乐带给了中国人民。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演唱形式为无伴奏女生三重唱,全曲只有“嗨呀”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这首歌从头至尾都采用了领唱与众和相交替的形式。有一人唱出一个固定的不断重复的音型,然后另一人独唱,同时由三人组成重唱,形成三条旋律线同时进行的结构,女高音声部有时用花腔演唱,音乐进行中又形成模仿、交替等,错综复杂,富有生气。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阿伊亚——非洲的灵感》培养学生对节奏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和声听觉能力,充分认识节奏的变化、力度的强弱对表现音乐情绪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与导入: 1. 声音训练
a. 呼吸的练习(音阶上、下行)b. 母音练习(mi ma mi ma mu的半音模进)
c. 和声及力度变化练习(三声部分别以1、3、5为持续音用母音做力度变化的练习)设计意图:在歌曲演唱的课型中,演唱是主要的实践活动,而歌曲的表现力主要是声音的表现力,所以对学生的声音训练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没有了好的声音既使对歌曲再有理解,表现起来也将是非常有限的,同时也很难把学生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来。2.游戏创编,导入新课:
a.以一组同学作规定要求的练习。要求:以歌曲中A音型(歌曲伴奏音型见教材)为固定模式反复演唱。
b.其他两组各以
3、低音5为开始音模仿第一组A的样式编.出新的音型B及C,分别做同样的演唱。
c.三组同学按自己的音型加入身体动作(身体按单位拍左右摆动,空拍捻指),作三声部合唱练习。同时让学生体验这种音乐象什么、有什么风格、常见于哪个地区?教师进一步提示: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地区像她那样把音乐和日常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的了。(导入非洲音乐的内容)
d.启发学生谈谈对非洲大陆的认识,对其音乐的印象。(课件展示)
e.启发学生把三声部练习加入“嗨呀”的衬词进一步练习,把练习的活动推向更加活跃的氛围。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创编巧妙地导入本课内容,三声部的伴奏音型为歌曲演唱的难点,通过渐进的游戏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分解了课的难度,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地貌、民俗、音乐等讨论,倡导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探索及知识的横向联系能力。
二、感知新课:
1.介绍“黑色之声”演唱组,给学生多媒体展示她们来我国演出《阿伊亚——非洲的灵感》的实况。提出问题:这首歌从演唱形式上、节奏上、音型上都有哪些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出特点:无伴奏多声部、一领众和、重复音型、节奏呈模仿交替富有生气的特点。3.视唱歌曲的旋律部分(领唱)
分为旋律
1、旋律
2、旋律3分段进行。并让学生说说旋律发展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通过观赏、聆听歌曲演出及参与歌曲视唱,让学生自己感受黑人音乐的主要特征,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评价音乐的渴望,培养鉴赏音乐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的内涵,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好奇和好玩。
三、歌曲的二度创造、演唱实践 1. 模仿“黑色之声”演唱组的演唱。
教师担当领唱部分,学生作三声部的背景伴奏声部,同时加入身体的摆动和捻指动作。
设计意图:体现师生合作,激发学生演唱兴趣,以及对歌曲整体结构的熟悉,为下一步的创编活动打下基础。2.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针对黑人歌曲的特征进行二度创编。要求:可变换演唱形式、可加入非洲鼓、力求使歌曲更有生机。3. 最后通过师生共同商讨完成下列创编方案:
伴奏声部——先有一组学生唱A音型再加入两组B及C音型形成三声部歌曲背景伴奏反复至歌曲结束。要求:身体按单位拍左右摆动,空拍捻指。
领唱部分:旋律1由教师领唱,旋律2由教师及一名女同学领唱,旋律3由教师及两名女同学领唱。
非洲鼓加入的要求:由一名男同学担任,以一连串固定的节奏型做伴奏,由旋律2开始时加入,停止于尾声前。4.演唱实践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这项对歌曲二度创造的实践活动,完全是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旨在给学生一个创造、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自我创造中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体验到音乐感人的魅力,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分体现音乐是一种参与的艺术,是一种实践的艺术,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而产生情感共鸣的艺术特征。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要求: 1.概括总结黑人歌曲的主要特征。
2.知识引深:强调节奏是非洲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说节奏是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
3.课后要求:纵观西方通俗音乐(流行乐、摇滚乐)及部分音乐作品,都会看到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的丰富营养和启示,请同学课后在你喜欢的流行音乐中找一找哪一首歌哪一个作品是属于这样的例子呢?下次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对本课加深印象,通过知识引深和拓展培养学生用联想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去看问题,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拓展学生对非洲音乐的认识,使所学内容进一步提升。
第三篇:1《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教案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中音乐组,05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九年级下册《阿伊亚——非洲的灵感》。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配合一段音乐给大家打出一组节奏,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地球上哪个区域音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呢?
师:好,我们一起说,是非洲的。比较欢快,节奏感非常的强。
师:那么请同学们分别说一下,除了节奏感较强外,自己对非洲的印象。
师:后排靠窗的那位同学,恩,他觉得非洲常年战乱,比较贫穷落后。好,第一排这位女生来说,恩,他觉得非洲人天生乐观,善于跳节奏感比较强的舞蹈,即使生活很艰辛,也能随时跟着节奏舞动。非常好,这位同学在课下一定做了比较充足的预习。
师:刚才这组节奏十分的活跃,让我们感觉像回到了原始部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非洲的歌曲,名字叫《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二、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
师:首先,我们先来听一遍这首歌曲,听得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师:好,谁能回答一下这首歌曲的特点,第一位举手的同学,你来说,这位同学说啊,他听着“嗨呀嗨呀”一直在重复,直到歌曲结束,而且没有伴奏,都是人声。还有谁有不同意见,好,你来说,这位同学觉得一片凌乱中又感觉到整齐,有很多声部在一起。看来这两位同学都有在认真的听。
师:这首歌曲就是无伴奏三重唱,总共有三个声部,其中一个声部是从始至终在重复,它呢作为整首歌曲的人声伴奏,还有一个声部,是在唱“喵喵”,这个是领唱。后来又加上了另外一组旋律,构成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合唱形式。
2、学唱环节 A练声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把声音打开。B范唱曲谱+歌词
师:然后,老师带领大家把歌曲熟悉一遍,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唱,不会唱的可以用la来代替。首先,老师先来唱一段,大家就刚刚听过的,猜一猜这一段在三声部歌曲中的哪个声部。
师:这位女生你来回答,她说啊,这是伴唱部分,而且一直在循环。非常好。师:那么谁又来说一说,“嗨呀嗨呀”什么意思?有同学已经看到了,书上写的有,在中非民间歌谣中,是衬词,没有什么明确的意思。整首歌曲表达了一种思念的感情。
师:接着,我们来学习领唱部分。
第三段,嘿,啸唻,部分我们发现,这是几拍子,对,二四拍,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所以一个四分音符是„„半拍,对,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来唱一遍。C 整体唱
师:歌曲的曲调部分我们已经学完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在剩余的时间里,我们把这首合唱排练出来,有没有信心。
师:非常好,现在我们按照座位,把大家分为四组。第一和第二组的同学分声部演唱伴唱部分,第三和第四组同学演唱领唱部分。师:再找一个男同学,负责在休止的地方打一下鼓,哪位男同学愿意试一下,好,最后一排就是你啦,拿好鼓。
师:因为旋律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所以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我们先分组练习,好,现在开始。
师:时间到,我们先来排练一遍。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棒。
3、拓展延伸
师:歌曲我们先学到这里,下面,我们进行一个节奏练习
我们来听一段非洲打击乐合奏,在听得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是由一条节奏线组成的还是由多条节奏线组成?好,请大家一起说,对,是由多条节奏线组成的。
师:下面我们来一组节奏的练习。请同学们每人设计一条属于自己的节奏线。四二拍,两小节。老师先来一个,大家听一下。12 12 我先来,大大 大大 大大大大。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自己设计一下,最好是跟老师的非常不一样。师:好,时间到。我们从最后一排靠窗的同学开始。他打完之后,第二位同学紧接着,以此类推。从老师开始。中间同学跟上,好,非常好。
师:下面,我们不一个一个进行了,我们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在两小节的时值中,我们各自打出属于自己的节奏语言,形成多条节奏线。师:我先来给一个,12 12 我先来,大大 大大 大大大大。好,我们最后一排的同学都表现的非常积极,大家都有一个很好的节奏感。
4、课堂总结
课上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今天都学到哪些知识。首先,我们了解和演唱了无伴奏三重唱,进行了一些节奏的练习,大家可不要小看,拍打桌子这种练习方式,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进行练习,我们照样可以打出国际风范。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勤加练习。好,我们下课。
第四篇:八年级音乐下册《非洲的灵感》教案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教案
兴业县第二中学 覃焕萍
一、教材和内容分析: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一首无伴奏的三重唱歌曲,是典型的非洲音乐,具有典型的非洲鼓点的节奏特点,这首歌曲他原是一首中非的民间歌谣,没有很多的歌词,而且旋律和节奏也是十分的简单,特殊音符只有休止符号,并没有其它过多的节奏类型,而且歌词也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歌曲的主要思想内饰是,表达了一种思念的感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阿伊亚—
—非洲的灵感》这首歌曲,并且能尝试的进行三声部的演唱。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之后,学生能够基本的掌握各个音阶的音层关系,以及歌曲的节奏,音色,和旋律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能够自然,流畅,并且有表情的演唱好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四、教学难点:通过,聆听,学唱过程中,掌握好歌曲的音阶和音层关系,以及非洲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律动感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感受欣赏: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非洲不仅有广阔的地域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有丰富的音乐文化,下面我们就进入中非,去体验一下中非的舞蹈、民歌的特点。
2、进入电子白板学科资料库:播放一段非洲鼓乐,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和老师一起跟鼓乐打拍节奏。(提出问题:这段鼓乐是哪个国家的音乐?)
师:在非洲的音乐活动中,鼓是非常普遍的打击乐器。鼓在非洲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它不但代表着一种节奏,还是种族的象征,被称为非洲音乐之魂。(欣赏非洲鼓舞蹈:请同学们注意这段鼓乐和刚才我们听的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在非洲鼓乐的演奏中,不同的人演奏不同的节奏,每个人又保持着同样的时间长度,不断的重复演奏,形成了极为复杂、彼此跨越的节奏组合---跨节奏。跨节奏是非洲音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3、引导学生进行跨节奏练习。
4、同学们听过非洲的歌曲吗?他们的歌声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① 聆听歌曲《非洲的灵感》,思考: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它是属于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无伴奏女声三重唱)它的一个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为多声部音乐。
② 歌曲简介:《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一首典型的非洲音乐歌曲,具有典型的非洲鼓点的节奏特点,这首歌曲他原是一首中非的民间歌谣,后来改编成是一首无伴奏的三重唱歌曲。它是由“黑色之音”演唱组演唱的一首中非民间歌谣,歌曲没有很多的歌词,而且旋律和节奏
用心
爱心
专心 也是十分的简单,特殊音符只有休止符号,全曲没有语义性歌词,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这首歌从头到尾都是采用了领唱与众合相交替的形式,称为呼应歌,呼应歌在非洲是常用的演唱形式。
5、学唱歌曲
①进入电子白板学科资料库:用电子琴进行伴奏教学,进行视谱,听着旋律跟唱。
②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让学生反复多次的练习,注意音高以及和休止符停顿的时间特点。
③分声部练习演唱,最后三个声部和在一起。加入歌词,完成伴唱部分练习。
④再听歌曲,小声跟唱。
⑤教师演唱领唱部分,学生进行伴唱,共同完成歌曲。
6、师:我们刚刚体验了非洲民歌的演唱特色,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征?
第一、非洲音乐的音域较窄,乐句比较短小,常作反复,很少听到悠长的旋律线和丰富的装饰音和各种变奏。
第二、非洲音乐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因此,可以认为非洲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的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
六、小结:
音乐源自生活,非洲音乐以其特有的风格影响着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非洲
用心
爱心
专心 音乐的魅力,了解了非洲音乐的特色,同时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间音乐。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五篇: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非洲灵感》教学反思
非洲的音乐给我非常强烈的感受,仿佛可以把人带到密密麻麻的原始丛林,让人可以暂时忘却周围烦躁投入到快乐和谐的音乐当中。我十分乐意和学生分享这样的音乐于是选择了这一课。
本课以欣赏非洲民间音乐片段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非洲音乐风格特征,在简单的模仿和练习中感受到乐趣,并且能够喜欢非洲的音乐。虽然从课上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很投入的感受、参与并乐在其中,但是从整堂课的设计和细节落实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内容安排欠妥。首先总的内容过多。如果所有内容都要落到实处,至少要上两课时,所以每个环节似乎都有些匆忙,不够尽兴。乐器、歌唱、活动,这些方面若要面面俱到就还需要在选材上精减,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让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效果最大化。其次,虽然在课堂最后总结了非洲音乐的特点其中提到“与舞蹈的紧密结合”,而课堂上恰恰忽略了这点。如果添加进去,那么不仅内容丰富了,而且整个课堂就活了,可以想象孩子们随着热情的非洲音乐舞动起来的样子。
参与欠缺。在“跨节奏”练习的环节非常成功,学生迅速并且较完美的完成了四声部的跨节奏练习,引起课堂一个小的高潮,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现的欲望。但是我没有乘胜追击,之后课堂的内容除了聆听、交流以外就没有再引导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一方面是受教具的限制,如在认识马林巴的时候,若能让学生尝试演奏马林巴,那对这个乐器的了解学生会深入许多。在欣赏《阿伊亚》时,应该放慢进度,有目的组织带领学生来模仿演唱,甚至可以来学习非洲人,表演“一领众和”。即使学生的表现不那么完美,他们的收获也会是加倍的。
语言欠凝练。很多小环节的连接,我都没有仔细斟酌过用词,导致上的过于随意。如果把语言设计好了,有目的的提每个问题。那么整课不仅显的紧凑,更方便学生紧紧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近非洲、感受非洲。这样,本课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