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A版二年级下册《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语文A版二年级下册《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款款情意的儿童诗歌。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孩子们纯洁而美好的心灵。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了一株紫丁香,那绿色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教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意让人感动。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株、浓”等13个生字,会写“师、伸”等6个字,学习新偏旁“舌”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受到尊师、爱师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师生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阅读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实”,例如:读第一节时让学生悄悄地小声地读,恐怕惊动了、惊醒了老师的语气,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深情的爱。让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第二、三、四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读,通过看课件,把自己假想成送给老师鲜花的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第三节时,我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曲让学生先欣赏,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说:“老师,您听见了吗?这歌声音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用歌声来消除您一天的疲劳!”这样学生完全进入了情境,感情非常深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老师的窗前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课《窗前一株紫丁香》。
1、揭示课题,师板书,生书空。
2、解题:紫丁香是一种会开花,有淡淡香味的观赏性植物,所以课题中的“一株”就是“一棵”的意思。学生们齐读课题。
二、自读呈疑。
师:(欣赏紫丁香的图片)这么美的紫丁香到底是谁栽种的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生:这株紫丁香是老师的学生栽种的。
师:你读得真认真。对于这篇课文,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吗?
生1:“疲倦”是什么意思?
生2:“准是”是什么意思?
生3:“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是什么意思? „„
师:既然小朋友们的小脑袋瓜里产生了这么多小问号,那还等什么,一起去开启今天的奇妙之旅,攻克这些难题吧!
三、合作探究。
1、轻声读第一小节,回答问题,紫丁香栽在哪儿?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学生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学生怕老师发现,所以轻轻地“踮起脚尖儿”走。)
2、指导朗读:小朋友们是悄悄地栽树,不愿惊动老师,读时声音要轻点。
3、自己练习,指名读。(给学生创设朗读的情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学生不愿惊动老师的情感,体会学生对老师的关心。)
师:读得真好,尤其是“浓绿”这个词语读得特别准确,“浓绿”的“绿”字,我们不仅要认识,而且还要会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绿”字)。
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书写。
4、指名朗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
(A、因为紫丁香有香味,它在夜间时香气就会散发,老师闻到它会很舒服,所以要栽紫丁香。B、因为紫丁香很美,有美丽的花朵,有绿色的枝叶,所以要栽紫丁香。)
5、这一节该怎么读呢?(要读得亲切;要重读“夜夜”,表达对老师的一份爱心。)
6、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7、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五节。
★找出写紫丁香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句子,并做上记号,读一读。
★在小组内说一说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
生:紫丁香绿叶的声响,那是我们在给您唱歌,为老师做伴,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师:“疲倦”说明老师非常疲乏、困倦,很累。想象一下,它会给老师唱什么歌呢?
生1:《大树妈妈》。
生
2、《嘀哩嘀哩》。
生3:《小毛驴》。„„
生欣赏歌曲配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师解说老师一天的工作。
生:紫丁香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为老师做伴,感谢您试试把我们挂牵。
师:“挂牵”就是挂念、牵挂的意思,回顾一下日常生活,想想老师是怎样关心我们的?
生1:我们生病的时候,老师会带我们去医护室。
生2:有一次,我忘记带铅笔了,老师借给我一支铅笔。
生3:放学时,下雨了,老师送我回家。„„
指导朗读。
(第三、四小节中的“您听”“您看”反复两次。后者要重读,以表达小朋友迫切要让老师知道的一种兴奋的心情,“解除疲倦”“感谢牵挂”都要重读。第五小节要读得轻缓,读出小朋友们对老师的关心与尊敬。)
自由练习,齐读。
师:夜深了,紫丁香还会怎样陪伴老师呢?
生:紫丁香飘出的花香为老师做伴。
引导想象,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老师会梦见什么呢?
(A、老师会梦见学生考试又得了100分。B、老师会梦见我又得了一面小红旗。C、老师梦见我们一本本整齐的作业。)
四、梳理归纳。
师:是啊,沐浴在紫丁香的浓浓花香里,享受着孩子们纯真无私的爱,老师的梦能不又香又甜吗?请小朋友们再次读课文,去感受学生与老师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意吧!
朗读全诗,体会情感。(情感的体验需要动情的朗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处处留心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小朋友们对老师的爱,对老师的感谢。)
五、拓展内化。
1、欣赏赞美老师的诗歌——《老师的眼睛》。
2、为了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关爱,请同学们在自己设计贺卡上,写上自己对老师想说的话。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每个小朋友尝试创作一首诗歌,献给你身边可亲可敬的人。
板书设计:
窗前一株紫丁香
绿叶沙沙响---------解除疲劳
盛开的小花---------感谢牵挂——→尊敬、热爱老师
花香飘进梦里-------又香又甜
第二篇:《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窗前一株紫丁香》
作者: 南安金淘中心陶铸小学 林小燕
(一)概述
· 课名是《窗前一株紫丁香》,是语文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课文;
·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窗前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及“伸进”“老师”“绿色”“又香又甜”等词语。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 能围绕“学完了课文,我想对老师说------”进行主题打写。
过程方法: · 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
· 通过两两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在掌握理解每小节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诗的内涵。· 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地工作,树立起尊师爱师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设置悬念导入法: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好课更注重开头的设计,好的开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课开头我用“诗中讲了一个深情的故事,是什么故事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有一种迫切阅读的心理,学习兴趣就上来了。
·以读代讲法:在本课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师生情;在读中感悟诗歌的语言优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学生读出了感情就理解了课文内含,读是理解感悟的最好渠道,因此在本课我安排三个有层次,有目的的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感悟诗句;精读课文,情感内化”。这样逐层递进地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诗中蕴含地师生之间美好真挚的情谊。
·运用多媒体:优美的课件能创设出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情境,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般都没见过紫丁香,运用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紫丁香,也使课堂充满美的情境,为美的朗读营造氛围。
·暂延评价法:在教学中我采用暂延评价的方法,鼓励其他学生说出更多想法。崔峦老师说过:“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这是“落实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阅
读,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因而我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把发言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散思维,形成一种动态生成的课堂。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 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学生刚升入二年级,朗读、理解能力还不强,加上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上课时,应采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五)教学资源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爱心卡片。
(六)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欣赏课件。
2、教师引言:静静的夜晚,当老师正在备课的时候,几个小伙伴掂起脚尖悄悄地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小花仿佛是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在向老师致意。一阵风吹来,浓浓的花香伴着同学们真诚的爱飘到老师的心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窗前一株紫丁香》。
3、指名读题,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本课开头用诗中讲了一个深情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有一种迫切阅读的心理,学习兴趣就上来了,奠定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基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环节中信息技术作为了情境创设的工具。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边听边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诗歌,去感受一下这株美丽的紫丁香吗?
2、游戏巩固字、词。
紫丁香看到来了这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高兴极了。它呀!挥动着树叶向大家问好呢!你们瞧!树叶上还有字呢!哦,原来它是要考考你们呀!你会读吗?赶快站起来读吧!(课件点击:老师、伸进、绿色、做伴、浓绿、满树、时时、解除、疲倦、盛开、感谢、挂牵、休息。学生读词语)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自主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三、全心品读,感悟理解
1、学生读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树叶飘呀飘又飘到了诗歌中,你还能读好吗?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诗歌吧!从你们的读中,老师深深体会到了你们非常喜欢这株紫丁香,那它是谁种的呀?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汇报,随机学习相关小节。第1—2小节
①是谁踮起脚尖?(可请学生踮起脚尖走一走,体会踮起脚尖轻轻走的感觉)②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呢?
③让学生体会我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④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和关爱。
3—5小节,过渡: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呢? ①出示学习建议。②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写紫丁香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句子并做上记号,读一读,互相讨论。③学生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a.“绿叶儿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播放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引导学生理解“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如果让你去陪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b.“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理解“挂牵”一词的意思,回顾生活体验,想想老师是怎样关心我们的。
c.夜深了,紫丁香还会怎样陪伴老师?说说老师会做一个怎样的梦呢? d.朗读这部分,把对老师的爱表现出来。
3、生生合作读。
学生挑选一男一女做领读。
4、配乐朗读。
合作真愉快!看你们读得这么津津有味,教师心里直痒痒,我也来参与,行吗?那就配点音乐,感觉一定更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运用语文阅读的方法,利用网络环境学习理解学生对老师的爱,这不仅体现“双主”的教学模式也为下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此环节中信息技术作为了提供丰富资源,加工信息的认知工具。
四、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从刚才的朗读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你们对老师的那份深深情义,那你们还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让绿叶捎给老师好吗?
1、学生在绿叶上写下心里话。
2、让学生读读心里话,并粘贴,即完成板书。
3、学习超市(课件出示学习超市,学生根据喜好自由选择)。a.画图画 b.做手工 c.讲故事 d.朗诵诗歌
任选一项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
设计意图:第四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有创造表达的欲望,初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通过写后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体验写作的成就感。另外,本环节还使用到“背景音乐”,这一资源的使用不仅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更能深入地表现主题,一举两得。
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低段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第一是重视朗读,以读为本。教学中,教师多处设计了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赛读、诵读等学习环节,教师还作了范读。为提高朗读水平,教师适时组织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如何读得正确、读出感情。第二是重视学生提问题。学生读了课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学生自读课文后,让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改变了以往教师不顾学生实际大量提问的做法。第三是正确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意思。如“疲倦”和“牵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感悟语言的内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启发学生想像,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爱。第四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内容3、4、5小节。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中互相读读,讨论讨论,让学生互相启发,共同学习,从而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语文:窗前一株紫丁香
5.窗前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巩固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受到尊敬老师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生预习,要求如下:
1.将课文至少朗读三遍,并标出自然段。
2.按要求自学课后生字。
3.收集有关赞老师的诗歌。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
2.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老师的窗前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窗前一株紫丁香》。
3.出示紫丁香图片(导入),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出示课文插图:
(1)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
(2)想象: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呢?
(3)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书姿势最正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思考:紫丁香是谁栽的?为什么栽?
3.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记号。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语,把课文正确朗读出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识字能力。)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轻声读第一小节,紫丁香是谁栽的?栽在哪儿?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
(紫丁香是学生栽的;学生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学生怕老师发现,所以轻轻地“踮起脚尖儿”走。)
2.指导朗读:小朋友们是悄悄地栽树,不愿惊动老师,读时声音要轻点。
3.自己练习,指名读。
(给学生创设朗读的情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学生不愿惊动老师的情感,体会学生对老师的关心。)
4.指名朗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请结合课外资料思考。
(A、因为紫丁香有香味,它在夜间时香气就会散发,老师闻到它会很舒服,所以要栽紫丁香。B、因为紫丁香很美,有美丽的花朵,有绿色的枝叶,所以要栽紫丁香。)
5.这一节该怎么读呢?(要读得亲切;要重读“夜夜”,表达对老师的一份爱心。)
6.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7.默读第三——第五小节,想一想: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
(a、紫丁香绿叶的声响为老师做伴。B、紫丁香盛开的小花为老师做伴。C、紫丁香飘出的花香为老师做伴。)
8.指导朗读。
(第三、四小节中的“您听”“您看”反复两次。后者要重读,以表达小朋友迫切要让老师知道的一种兴奋的心情,“解除疲倦”“感谢牵挂”都要重读。第五小节要读得轻缓,读出小朋友们对老师的关心与尊敬。)
9.自由练习,齐读。
10.小朋友之所以这样尊敬自己的老师是因为老师非常辛苦,你能从这首诗里找出来吗?
11.引导想象,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老师会梦见什么呢?(a、老师会梦见学生考试又得了100分。B、老师会梦见我又得了一张荣誉证书。C、老师梦见我们一本本整齐的作业。)
12.朗读全诗,体会情感。
(情感的体验需要动情的朗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处处留心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小朋友们对老师的爱,对老师的感谢。)
三、课堂延伸,深化情感。
1.欣赏赞美老师的诗歌。
2.为了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关爱,请同学们在自己设计贺卡上,写上自己对老师祝词。
第四篇:A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窗前,一株紫丁香》教案
A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窗前,一株紫丁香》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学写8个字,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读书体会老师的辛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5个字,学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紫丁香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紫丁香图片。
说一说你知道的紫丁香。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窗前,一株紫丁香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⒈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⒉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⒊教师配乐朗读。
⒋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⒌学生质疑解疑。
⒍分小组读课文,互帮互学。
⒎分组反馈,比一比哪个组读得好。
⒏全班读课文。
⒐检查要求认识的字。
① 出示生字卡片:
浓 枝 困 眨 准
② 抽读卡片。
③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④ 找出带有这些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流利、有感情的自由读课文。
思考: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老师会梦见什么呢?
学生分组发言。
四、丰富我的词语库。
紫丁香 浓密 解除 眨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开火车: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⒉读课文。
二、背诵课文。
⒈学生试背课文。
⒉同桌背诵。
⒊抽查背诵情况。
三、学习会写字。
⒈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窗 紫 脚 进 枝 歌 困 甜
⒉分组说词,比一比谁说的多,每个字最少说出3个。
⒊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⒋有哪些字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⒌教师范写。
⒍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四、作业。
⒈练写生字。
⒉背诵课文。
第五篇:二年语文《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二年语文上册《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洪梅中心小学
陈玉梅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一年当中,有许多花会开放,各种各样。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你喜欢什么花吗?(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紫丁香你们见过吗?老师介绍紫丁香,(课件出示紫丁香图片)学生欣赏。
3、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欢它,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窗前一株紫丁香》!(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知道老师窗前的紫丁香是谁种的吗?快读读课文吧。
二、感知
1、师提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五课,自由轻声读课文,碰到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课后的生字也要圈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2、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三、识字
1、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接下来,老师来考考同学。(课件出示生字)
2、(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生字)①指名读生字;②齐读;③说说读这些生字该注意什么?④开火车读;⑤去掉拼音读。
3、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主要抓住两个字进行分析:疲、倦)
4、生字组成词语,再学习。(扩展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朗读
1、师:同学们,你们认字,认得真好,不知道课文读得怎么样,能把课文读好吗?生(能)那我们先听听课文朗读吧!(听课件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同学们,听完这遍朗读觉得怎样?生(回答)那我们让同学们先读一读课文,听好要求:(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个读,一个听,小伙伴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听,有错的地方要帮忙纠正过来。)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给学生自由读的时间或同桌互相读,让学生有自学、互相学习的机会,达到读得正确、流利的效果,为下节课朗读感悟作铺垫。)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师、绿、伸、甜、时、您、”。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六、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正确。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洪梅中心小学 陈玉梅
《窗前一株紫丁香》这是一篇非常抒情优美的诗歌。在这节课中,我感觉对教材的把握还比较到位,教学环节设计还比较合理,基本完成课标的任务。这篇课文共有两课时,本节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的学习目标是:
一、会认读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节课下来,感觉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任务完成了。由于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比较多,而且这些生字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所以花较多的时间去教学。在这部份会认字的教
学方式上,方法较多,①指名读生字;②齐读;④开火车读;⑤去掉拼音读;⑥分男、女生读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让我很满意。学生对拼音的掌握也很过关,都能正确拼读。
这节课,通过课件欣赏紫丁香,以及观察插图,调动学生的感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好,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整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所以学生容易读出感情,在分组读的时候,学生也读出韵味来了。
在教学会写字的时候,由于这六个字是以前认过的字,所以花在拼读教学时间较少,重在指导书写。但在指导书写时,学生积极不那么高了,也可能是节奏不够紧凑,或者枯燥无味,这部分有待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