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爱我自己 教学设计-张玉斌
我爱我自己 教学设计
奇台县第六中学 张玉斌
一 活动目的: 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认识、评价自己。2 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冷静面对过高的评价。3 明确自我认识的重要意义在于自我完善。4 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特别是班中一些较为自卑的学生)。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
三 活动准备: 给每位同学准备3张小白纸,其中一张写上每位同学的名字。2 制作课件 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加分制,先在黑板上写上每个小组的预积分100分,以后每猜对一次加100分。
四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品《“我能行”和“我不行”》)人物:我能行、我不行、主持人 道具:散文
(生活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无论你出生豪门深宅还是穷家陋室,向人世报到的第一声必定是嘹亮的啼哭,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你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属于你生命初级阶段的探索;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成熟丰稔的中年再到壮志不已的暮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然要被时间轮船载着驶向不同的港湾。有人说:“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它使人眼花缭乱。”有人说:“生活是一条河,它有时平静如镜,有时激流奔腾;它有泾流,也有旋涡;它有时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有时浊浪排空,暗礁四伏。”)过程:
支持人a: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他们将要举行一个散文朗读比赛,我先让他们作一下自我介绍,好不好?
我能行b:嘿,大家好,我是快乐的我能行,我相信今天的比赛胜利肯定属于我,(清一下嗓子),先给我点掌声,行不?谢谢大家,呆会儿赢了我请各位吃一顿。a:哪里?
b:明珠餐厅,够档次不?
我不行c:大家好,我是垂头丧气的我不行,我不知道这次比赛能否赢,我很害怕会失败。
a:好,现在开始比赛朗读一篇散文,来,我不行先生,你先吧。c:朗读(声音较轻,很不自信)a:下面有请我能行先生。b:朗读(声音响亮,感情激昂)
c:好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请在场的观众评评看,谁获胜?两位先生请先下。
学生:当然是我能行。
教师先给演小品的3位同学加上分数。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你要想成为我能行或是我不行,肯定得先了解自己,也让别人了解你,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不同。下面我就要请大家做几个小游戏。
(二)体验感悟 1 你了解自己吗?
每个同学用四句话概括自己的特点,性格,爱好等,句型为“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并在纸条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教师把纸条收上来,并朗读其中一部分,让学生猜猜是谁。猜对了加分。2 你了解你同学吗?
请一位男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特征,并请他的同桌和班上任意一位女生也同时上黑板写下对该男生的特征描述,可以是性格、兴趣爱好、喜欢颜色、崇拜偶像等各种特点。要求三者不能沟通。写完后要三位同学分别解释一下所写内容三者不统一的地方,谈谈他为什么这样写。
请一位女生,其同桌和班上任意一位男生。同上。3 你的同学了解你吗?
每人在纸上写下“我最擅长的学科”,“我的座右铭”,“我最崇拜的人”,“我最大的爱好”,但不写姓名,收起来后让同学抽一张朗读,为防止学生认识字迹,让其同桌猜是谁。猜完后请卡片书写者与大家见面,看该学生猜得是否正确。猜对者加分。
教师提问:在做完了3个小游戏之后,我想请几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你觉得你了解自己吗?你了解你的同学吗?(这些同学最好是刚才被抽到的同学)教师总结:初中学生已经能认识到形象不能代表一个人,在自我认识中也比较清楚自己的性格、能力、人际关系、在团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自我评价能力也有较大发展,但往往夸大自己符合社会期望的个性特征,而忽略不为社会所期待的个性特征。通过学生互评,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反思自己的言行。
(三)与人分享 1 夸夸你的同学
给每人发一张白纸,上面已写好学生的姓名,然后由教师发给同学,要求收到纸条的同学在上面写上纸条上所写的姓名的那个同学的优点,越多越好,就算是最不了解的同学也至少写5条,少于5条的同学给其所在小组扣分。教师收上来,并将纸条发给写上姓名的同学,并抽其中几位学生朗读,读完后让他们谈谈感受。2 轰炸你的优点
让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最好是班中比较内向、沉默的学生)走上讲台说说自己的特长、优点,说完后让其他同学补充他的优点,再让该生谈一下感受。这可让他认识到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优点,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请一位女生,同上。
教师总结: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是由于无能而产生的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当然人也不是生来就自信,自信和自卑反映出社会在人们身上留下的烙印,以及人在遭受挫折和打击后的态度。自信心是人克服困难、成就自我的心理支柱,培养自信是我们成功的重要保证。产生自卑的原因: ①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 ②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③挫折的影响
如何培养自信心: ①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②正确认识自卑感,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 ③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 ④积极与他人交往(四)引导实践 1 一个小故事
当年,在纽约的街头,有一位卖气球的小贩,每当他生意不好的时候,总要向天空中放飞几只气球,由此引来周围很多正在玩耍的小朋友的围观,有的还兴高采烈地买他那色彩艳丽的气球。一天,当他在街头重复这个动作时,发现一群围观的白人小孩中有一位黑人小孩,他正用一种疑惑的眼光望着天空,小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到一个黑色的气球也在飞,黑色,在黑人小孩心中,代表着肮脏、懦弱、自卑和下贱。精明的小贩很快就看出了这个小孩的心理。他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黑人小孩的头发,神情地说:“小朋友,气球能不能飞上天空,不在于它外表的颜色,而在于它心中有没有想飞的那口气。如果这口气够大够足,那它就可能飞上天空。”这个小孩就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基恩博士。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能从这个故事中联想到其他有关的故事或事例吗? 补充诗歌《了解我自己》 了解我自己
人生犹如一只空篓,能装进去的东西很少,要装进去的东西却很多。我会迷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我自己,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好比一次远航,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可能知道每个人对我的要求,但我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微笑着告诉你,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我也在告诉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总结:自我认识的目的是促进个体成长,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方法,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你才会喜欢你自己。
第二篇:张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 我知我家
肥西上派初级中学
张斌
一、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明确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家的含义。
2、知道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
3、明白亲子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4、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自己应为家庭作贡献。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
2、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2、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家”的含义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1、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家”的内涵。
2、亲子关系不可选择,引导学生明白与父母的亲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学情分析
1、现实生活中,学生之间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因父母普通而看不起父母、嫌弃家庭、更谈不上感恩。针对这一心理,有必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感谢父母恩情。
2、就大多数学生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
3、家庭是学生最熟知的第一个环境。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是很普遍的现实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思路 [课前准备] 材料准备:全家福照片一张;家庭访谈记录;谈谈我的家风;说说父母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畅言中歌曲《我想有个家》,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体现对家的一种渴望。
引导思考: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你回家的感觉是什么?
二、明确本节课重点内容
1、家庭的含义及特点?
2、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途径?
3、家庭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4、家庭有哪些社会功能?
5、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特点?
6、我们对待家庭该如何做?
三、新课讲授
1、家是什么?P4
材料一: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
材料二:某国内战期间,一个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十个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冒死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悲喜交加的他紧紧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
想一想:读了上述故事,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
(1)导入“家”的教学内容;(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3)体验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暗示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2、“家”的遐想 活动内容:
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归纳:
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
思考题一:家庭的含义及特点?
3、我说我“家”
活动内容:学生相互展示“家庭照片”,介绍自己的家。教师建议:
(1)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
(2)在“家”的介绍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家庭功能。
(3)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学生看完后没什么印象。可以请学生写出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写完后请学生说出黑板上写的家庭各属于什么类型?然后再从书本中查找、理解。
4、家庭的功能
读一读P5可让学生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
思考题二: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途径? 思考题三:家庭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思考题四:家庭有哪些社会功能?
5、亲子关系不可选择
材料一:(能力培养与测试探究二)
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
汉姆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 父亲:“我不晓得。” 汉姆:“什么?你不晓得什么?” 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设计意图: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关系无法割舍。
材料二: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 年轻人回答:“不愿意。” 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 年轻人摆手:“不愿意。” 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 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 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设计意图:
1、着重解决部分学生看不起家长、嫌弃家庭、不懂父母恩的问题。
2、有的学生不会感受爱,身在父母的呵护中却不知福、不知道爱父母,因而应该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亲情。
3、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注意事项:
(1)这一活动的结论,在教材的相关链接中已有答案。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提供相关具体实例(家贫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导。
(2)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学生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家事。
(3)可以对学生中相互比家长地位高低、金钱多少的问题予以剖析。
(4)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
思考题五: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特点?
4.家庭树的活动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想一想:自己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
你的家庭成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在你的家庭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 设计意图:
一是爱家要知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更爱自己的家。二是让学生了解家人的好品质,好的家风,发扬好的家风。这是对学生的行为引导。三是暗示学生要为家作贡献。教学建议:
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一部分。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可以让学生思考。因为这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学生加以开导。
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的名人,则可以让学生讲,因为这是荣耀的事。思考题六:我们对待家庭该如何做?
四、课堂小结
我知我家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及特点
2、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情形
3、家庭结构的类型
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1、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2、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3、要了解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
五、选用课时优化作业
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P1—P2练习。
第三篇:张玉斌语文优秀教案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
习作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学会围绕中心话题,把烦恼写具体、写形象。
2.培养说真话,抒真情的良好文风,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挫折。
3.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5.学会自主修改,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能够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
难点:审视自己的烦恼,重新评价自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尝试与人交流解决烦 恼。
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
2评价重视在习作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会围绕中心话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描写把烦恼写具体、写形象。
3对于习作通过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赏析等评价策略共同提升。利用班级展板,开展班级“美文展评”活动,让学生互相评价后选出最好的文章上报给老师再评选,这样学生就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4.重视推进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留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作后认真修改,乐于分享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打开记忆的闸门,完成调查问卷及习作。
教师准备:幻灯片、作文提纲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播放歌曲,铺垫情感,导入课题。
1.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小小少年》,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来唱。(播放歌曲)学生用心 聆听或跟着哼唱。同学们,听着《小小少年》,我突然间想问你们几个问题,行吗?我是一直认为,你们没有烦恼,是很快乐的。是不是这样?(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2.人生有一个美好的阶段,那便是少年时期,我们小学生正生活在这样一个阶段,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却,大人们所谓的成熟离我们还太远,于是,花季走来,雨季走来,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作文课──《成长的烦恼》。
3.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我也不例外。大家猜猜看,我会有些什么烦恼?
4.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都有些什么烦恼呢?(完成、交流问卷调查表)
(二)教师倾诉,真情互动
1.的确,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老师也因自己身材胖而烦恼。烦恼伴随我们成长而来,它不可回避,也挥之不去,我们应该怎样排解这些烦恼呢?其实,有一种方法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排解烦恼,那就是通过写文章、写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烦恼倾诉出来,那样烦恼就会减轻很多。我就经常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来减轻烦恼。想听听我的倾诉吗?
2.教师念下水文《妈妈,我想对您说》。
3以上就是我的倾诉,现在我心里爽快多了!难怪有句话说:“把你的烦恼告诉别人,你将会减少一半的痛苦。”
(三)指导方法,学习表达
1.我是怎样把心中的烦恼尽情地倾诉出来,一吐为快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写作提纲:
(1)点明我的最大烦恼是没有时间学习。(开门见山)
(2)为了供我们上学,父母努力工作。(略写)
(3)帮助母亲做家务活,很晚才能学习,心里矛盾重重。(详写)
<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神态>
(4)篇末点题抒发情感。(首尾呼应)
2.老师就是通过这样的倾诉而让自己的烦恼烟消云散的。我相信,只要你能大胆地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你的烦恼也会烟消云散的。今天,我们就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把自己的烦恼通过文字倾诉出来。习作之前,先读读书上的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①烦恼是什么②为什么而烦恼③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4.教师总结,激发表达欲望不管你的烦恼来自于哪方面,是什么样的烦恼,我们不能憋在心里,都把它说出来吧。因为
课件出示:“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分掉一半忧愁。”——培根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一)敞开心扉 明确要求 讨论写法。
课件出示:书中插图及习作要求。(圈点“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说不定有的烦恼会烟消云散了呢。”)
1.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遇到的烦心事:你也许哭过、恨过、生气过,也有心烦过;你也许被别人误解过、受大人的冤枉而委屈过;也许你还愤怒过、无 奈过。(生回忆)
2.其实烦恼并不是一件可羞的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大胆真诚地把烦恼告诉我们,因为我们想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
3.请几名同学说自己的烦恼。
4.一节课的时间没法听到所有同学的倾诉,这样吧,今天咱们就借这次习作的机会把你的 烦恼用笔写出来吧,发提纲纸。
5.怎么写呢?老师给大家一点建议。课件出示要求:
①敞开心扉,大胆的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②以具体的事例讲述自己的烦恼。
③抒发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6.同学们可以按提纲的内容写,注意句子的表达。
7.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二)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并进行必要的现场指导。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一)修改定稿分享烦恼
1.读给自己听,自评习作,自主修改。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肯删改自己的文章,必有出息。”可见自我修改多么重要。
请同学们写好后自由朗读,自主修改。据习作要求,提出评改要求:
(1)看看标点、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2)事情的经过是否记述完整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修改。
2.佳作赏评(推荐或自荐有代表性的习作)
(1)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记,点评时说一说你认为哪处好,好在哪里,哪处还需要修改。
(2)展示最成功的一处,欣赏精彩。(如习作命题、开头、结尾或活动过程、人物刻画、心理感受等方面)
3.交流点评,共同提高
(1)读给同学听,小组交流,合作互改。
(2)集体交流谁愿意把自己的烦恼读给全班同学听?
引导学生关注:
①哪些内容写得清楚具体?
②哪些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感人?
③哪些是心理描写,哪些是动作、神态描写等。
④作文的书写是否美观?。
(3)再次读给自己听,补充修改。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结合刚才评议的方法,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更清楚具体,自己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作补充修改。
(4)读给爸妈听,分享快乐。
回家后,请你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请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建议,再次修改。
(5)老师小结,再次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赏评习作,互相启发,你一定发现许多同学们写得好的地方,试试看,能否把同学写得好的方法技巧吸取过来,使你的作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4.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利用手中的笔,倾诉了自己的烦恼。有的烦恼可能减轻了,有的烦恼可能暂时还没有消失,但没关系,只要我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学会和人真诚的交流,所有的烦恼一定会慢慢消失。最后,让我们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学习:
烦恼伴随我们成长,见证着我们成长,成长中的我们要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过滤烦恼,驱赶心中的阴霾,让灿烂阳光洒满心田,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
(七)展示评价
老师批阅作文后,选择优秀作文,粘贴在教师壁报处。(既要关注成文质量高的,也要关注参与习作的过程中积极地,习作内容要多元关注,尤其是富有童真童趣的)组织学生利用课间时间阅读。
板书设计:
习作五
成长的烦恼 1.烦恼是什么
2.为什么而烦恼
3.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教学反思:
一、创设民主的交流氛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同时要说心理话的目的,课一开始,由下水文引入习作,让学生了解我会有些什么烦恼,在这个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近,我们的地位也来越平等,他们的话匣子就这样被打开了。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我让他们畅所欲言,之后由一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二、范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倾诉表达
今天在课堂上学生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敢于把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但怎样通过文字将心里话写出来呢?这是写作中应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我朗读了自己写的下水文《妈妈,我想对您说》,我深情地朗读着,自己被感动了,学生也沉浸在了我的生活中。聆听完毕,引导学生知道我是怎样表达的,此时相机出示了写作提纲,为学生写作梳理了思路。
教案设计者:张玉斌滕州市界河赵辛街小学教师
第四篇:我爱我自己
我爱我自己
我以前错误的把“爱自己”与“自私自利”等同,经历过太多有意无意的比较比武之后,在自卑与自负中浸泡了四十几年,读过见过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读过拜伦.凯蒂《我需要你的爱——这是真的吗?》,才知道我得爱我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
从我身上出来的每一点、每一滴,都那么真实地代表我自己,因为是我自己选择的。
我拥有我的一切——我的身体、我的感受、我的嘴巴、我的声音,我所有的行动,不论是对别人或是对自己的。我拥有我的幻想、梦想、希望和害怕。我拥有我所有的胜利与成功、所有的失败与错误。
因为我拥有我全部的我,因此我能和自己更熟悉、更亲密。由于我能如此,所以我能爱我自己,并友善地对待自己的每一部分。
我知道那些困惑我的部分,和一些我不了解的部分。但是,我要友善地爱我自己,我就可以鼓励我自己。并且有希望地寻求途径来解决这些困惑,并发现更多的自己。然而,任何时刻,我能看、听、感受、思考、说和做。我有方法使自己活得有意义、亲近别人、使自己丰富和有创意,并且明白这世上其他的人类和我身外的事务。我拥有我自己,因此我能驾驭我自己。
我是我自己,而且我是好的。
其实,平静和喜悦一直都在等着我们,只要我们停止向外讨爱,转而从自身来汲取爱、肯定、认可和自我赞赏时,也就能够回到内在平安的“家”。
只要您愿意开始使用拜伦.凯蒂所提供的这套工具,让它成为生命中的良师益友,安安静静的坐下来,提起笔,逐一的回答拜伦.凯蒂所设计的“六道问题”,接着再反问自己“四句问话”,并且做“反向思考”,就可以让那些驱使您必须向外去乞求爱、肯定、认可和赞赏的隐藏性信念暴露在阳光底下,帮助您从缺乏爱与赞赏的痛苦当中解放出来。
“功课”这套方法可以让人们找出导致愤怒、怪罪、自怜等等负面情绪的盲点,并且进一步将人际关系的种种挑战转化成机会和礼物,借此平衡我们的生命,回归心灵的安宁,更能够体会到生活当中的所有事件并不是冲着我们来的,而是为着灵性成长的需要而发生的。
就我的经验,每当我的动机是为了从对方身上获得爱与赞赏时,我的所言所行就会去附和对方的需求,然而,为他人而活的结果,不但因此失去了真我,同时也无法从对方身上得到渴求的爱。反之,如果我不去向任何人索求爱,就能够感受到真诚的自我,赢得内心的平静、自在和喜悦。举我自己真实的例子,六年前,我曾经一人独自远行,等到我返家时,却意外地发现我的伴侣居然有了外心而且提出离婚,当时的我既愤怒又痛苦,但我还是敦促自己拿出纸和笔,依着拜伦.凯蒂的指示写下六道问题和回答四句话,同时反向思考,就这样整整做了三个月的“功课”,让我看见以下这些折磨我的信念:
1.我的伴侣不应该背叛我。
2.一个人孤单的过日子是很寂寞可怜的。3.因为我不够好,他才会有外遇。4.他不爱我了,所以才会去爱别人。
拜伦.凯蒂总是提醒我们:“天底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和神的事”。在持续做“功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他有外遇是谁的事?”,也明确地了悟到:“他有外遇是他的事”,因为那是他的人生,他有权利去选择。而我对他有外遇感到愤怒和痛苦则是“我的事”,起因于我想要操控他的爱,我相信当我对他付出爱,他也必须回馈给我爱和赞赏,因此我的爱是有条件的,当我的渴望与事实不符,就让我陷入了失落和悲伤之中。
这三个月的“功课”让我最终能够怀着平静和感恩的心情和他道别,并且由衷地祝福他,直到如今,我们仍然是好朋友。
现在的我真正体验到:“我是我最好的伴侣”,因为我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我想要的爱和赞赏在我自身已经俱足,而透过这次情感创伤的机会,我疗愈了长久以来对于两性关系错误的隐藏性信念,也改善了跟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想引用拜伦?凯蒂说过的话:“若我有祈祷文,那将会是‘神啊!请免除我对爱、肯定或赞赏的渴望,阿门!’”。我由衷地祈祷,从“需要别人给我爱”与“互相讨爱而彼此指责”的幻象当中解脱出来。抚平自身“爱的伤痕”,并借着爱自己来给出爱,也将为这个世界带来爱的疗愈。
第五篇:《我爱我自己》
社会——我爱我自己 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对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和耳朵有伤害的行为,学习保护的方法。
2、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有害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有益的。
活动准备:
眼罩、贴五官道具(缺少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贴五官
1、出示画有眉毛的脸,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张脸上少了什么?
2、幼儿分别到黑板前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贴在脸上。
二、体验活动
1、教师在幼儿已经贴好五官的脸上逐步拿走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幼儿体验
(1)教师提问:如果没有眼睛会怎样?
幼儿蒙上眼睛走路、找物品,体验没有眼睛的不便,并自主回答,尝试用“如
果„„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提问:如果没有鼻子会怎样?
幼儿捂住鼻子30秒-1分钟,体验后,幼儿尝试用“如果„„就„„”来表
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没有鼻子的后果。
(3)教师提问:如果没有嘴巴会怎样?
所有幼儿不许用嘴巴来进行沟通,用肢体、手势等表达一件事情(比如:我
想喝水,请你帮我倒一杯水,好吗?)
提问:没有嘴巴,除了表达不清楚事情之外,还有哪些不便?
引导幼儿说出“不能够吃饭、喝水等”。体验后,幼儿常使用“如果„„ 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教师提问:如果没有耳朵会怎样?
一名幼儿戴上耳罩,其他小朋友跟他说话。让幼儿体验没有耳朵的不便。尝 试用“如果„„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爱护五官从现在开始行动
1、讨论: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喜欢小朋友做什么事情?
眼睛喜欢的事情:坐姿端正的看书;每天做眼保健操;不用脏手揉眼睛;看 电视半小时就休息一会,看看绿色的东西„„
鼻子喜欢的事情:每天早晨用凉水清洗鼻子;有了鼻涕用纸巾或手绢擦干净; 不用脏手挖鼻孔;不往鼻孔里塞东西;不抠鼻孔„„
嘴巴喜欢的事情: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多喝水„„
耳朵喜欢的事情:洗完澡之后用棉签清洁耳朵;平时不乱掏耳朵„„
2、说一说:我要这样爱护我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四、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