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综合教案五年级第七课 涂改液毒性研究 教学设计性

时间:2019-05-12 18:3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综合教案五年级第七课 涂改液毒性研究 教学设计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综合教案五年级第七课 涂改液毒性研究 教学设计性》。

第一篇:研究综合教案五年级第七课 涂改液毒性研究 教学设计性

第七课

涂改液毒性研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整个活动中,通过交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体现教师的指导者、支持者。

2、通过实验,知道涂改液有毒。

3、在汇报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活动准备:水、涂改液,小瓶子,实验对象

三、活动时间 :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

五、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一定 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 使用涂改液的时候,尽管 适用的是标有“环保型” 的涂改液,但还总能闻到 一股刺鼻的特殊气味,有 时涂改液用多后,还会感 到头晕、恶心,这是什么 原因呢?这个问题的确值 得我们探究下去。修正液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具,因其具有方便修正的功能而备受小学生青睐,然而修正液的含毒成分却鲜为人知,其危害性不可小觑。尽管对修正液危害的报道,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小学生对它爱不释手。教高的修正液使用率和学生们对相关常识的漠视实在令人担忧。在此,我们小组郑重提醒小学生慎用修正液,莫让涂改液“涂改”健康。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小学生、家长和文具经销商及文职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

2、文献研究法:利用书报杂志、网络等搜集有关修正液的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3、实验研究法:按设计的实验方案,对动植物进行具体试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得出结论,了解修正液的危害性。

三、研究过程

(一)调查采访发现修正液的害处,少人知晓。

(二)搜查资料发现小小修正液,易出大问题近些日子,我十分留意搜集有关修正液危害性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搜索获悉:小小修正液,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小学生必须慎用。

1、修正液的成分及危害性 修正液一般含有二氧甲烷、三氧乙烷和二早苯,辅料是钛白粉和香精,这些物质均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特别是气态二甲苯被人吸入后,会引起慢性中毒,引起头痛、嗜睡、恶心等;二氧甲烷、三氧乙烷等侵害人体的神经系统,会引起困倦头晕、神志不清、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等,吸入量过多时,可引起全身不适、抽搐、呼吸困难,抢救不及时将对生命造成严重危害。干得快是修正液的一个优点,因为它里面含有挥发性很强的有机烃类物质,也正因为如此,强化了它的毒刑渗透,对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更加明显的损害。

(三)指导学生实验研究验证修正液是否含毒:

1、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汇报方案

2、小组讨论研究对象类型:动物,植物,非生物

3、小组分工,按方案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四)结论:

修正液是一种化学合成物,我们小学生做作业时若需要涂改,可使用涂改纸,以减少或避免涂改液对身体的伤害。修正液的危害性不可小觑,我们根就没有理由继续盲目使用修正液了!

(五)建议:

1、修正液是一种新型的文具,它会对我们的身体造危害,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强制性的学生用品安全标准,确保小学生安全使用文具。

2、学生,孩子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要及送医院就诊,防患于未然。

3、我们要注意自我保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不良学习方式,告别修正液,防止依赖心理的产生。

四、活动拓展:科技发展了,还有哪些用品有新的问题。说一说。

五、作业:研究魔笔是否有毒性开展实验。课后反思:

第二篇:教学设计研究

学设计研究: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托,在认真解读教材、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内容包括课程标准研读与课程“二次”开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学生主动、深度参与教学点的设计;教学设计文本如何体现学科性质与特点;……

(2)教学组织形式研究:把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时间、物质条件等协调组织起来实现教学任务的活动结构。内容包括针对教学内容的策略选择与呈现的适宜性研究;教与学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合作学习有效引导;对学生差异的关注与指导;如何构建与学生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包括“固有的课程教学资源”和“生成性教学资源”。研究并重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内容包括有效开发和消费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下课程资源的传递和共享;……

(4)学科教学知能更新与提升:L∙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名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同时L∙舒尔曼认为教师专业知识框架中包含了七种知识:① 学科知识;② 一般教学知识;③ 课程知识:④ 学科教学知识:⑤ 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⑥ 教育情境知识: ⑦ 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而P.L.格罗斯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框架包含了四种知识:① 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② 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③ 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④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2.教学行为改进研究

以课堂问题研究为重点内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核心任务。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与研究,从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研究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用研究的方式去改进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从本质上改进教学的质量。

(1)备课:备课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项体现教师素质与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减少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作业:作业的实质是学生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课程进程与学生基础进行作业的选择布置、作前指导和作后诊断。

(3)指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对学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学习指导,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学问,调整学习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更积极的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指导过程分为三步:学习的设计;学习过程的指导;学习方法与习惯养成。

(4)评价: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科特点。是以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行为的变化为评价的标准。因而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从“关注老师做得如何”转向“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评价的方式分为四种:课堂教学评价;学习过程性评价;体现课程性质的学业评价;评价结果运用

二、提升专业知能的校本研修方式

1.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致力于引导老师享有成长与收获的快乐。“课例研究”是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研究教与学,以提高老师教学技能为结果的教学分析研究。校内教研组层面的观课议课,以及校际间或区域性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研讨都属于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具体形式可以分为:主题研课,以解剖为策略的课例研究关注一个主题或某一方面,寻找其中规律性的东西,掌握其操作方法;同课异构,以对比为手段的课例研究;一课多研,着眼于滚动改进的课例研究。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三步曲。

“写课例”使教师从自己直接面对的事件中抽身出来,建立起某种思考的认识状态。当我们审视我们所所写的东西时,又让我们再次重新认识与思考课例中的事件。这是一个建构过程,是一种充满思考的活动。

课例研究第二步——做课例:寻找适合我们的听评课范式

⑴准备

⑵观课(听课):带着明确目的,借用适当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听课最好采用半定性半定量方法,观课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记录要重视两个方面:记流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尽量完整记录下来,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做标记,教师教学的亮点、发展点;教学的不足、改进建议。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也可以是现场感受和领悟。

⑶议课:议课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反思;二是为了互助。

反思注重祟尚共享,在这一过程中要回顾自己所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达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查看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完成了预期的任务等。没达到要求,需要进一步清理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偏差?应该明白反思什么?我想让学生明白(理解)什么? 我是怎样促进学生明白(理解)学习内容的? 我是如何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我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注意避免反思的缺陷:满足于已有的经验,缺乏对经验的省察;末能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缺少对学生学习习得与成长的关注;关注“反思”角度的二个转变:我是怎么教的即我是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我教的怎么样即学生学的怎么样。

互助注重祟尚理解,理解“课”与“人”的关系。课是由教师制造出来的,充分考虑“教师”的因素来分析“课”,什么样的人最适合上什么样的课(如表情丰富的教师擅长上富有“表演力”的课,擅长发散性思维的教师无法完美体现“结构严谨”的课。)在操作策略要结合上课的“人”来展开研讨,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目的在于“构建适合执教老师”的好课。同伴互助视角是关注在“现实条件下做怎能样的改进更切合实际,更加有效”。同伴互助关键是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梳理问题、建构性连接。同伴的交流是共情层面的倾听能使老师体会更多的关注与理解,所谓共情是一种能力,可让当事人明白你正在努力理解他:能通过不断假设对方的情感体验加以论证;能进而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能从对方的反映中调整自己的判断。

议课形式多样,形式一亮点研究,案例(略)操作过程中要关注的几个环节:①“放大亮点”即把精彩之处放大、做亮,同样有话直说,同样的研讨也跟上。“亮点研究”,这样气氛更轻松,老师的“话语权”也会发挥得更充分;②“琢磨自己”即讨论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站在他人(执教老师)的立场上,琢磨自己——怎样做会更好?

议课之二——“苏格拉底式”对话:采用苏格拉底对话式交流,让听课者把自己的理解、想法巧妙地渗透到诘问、质疑与追问中,而不是将自己的意见直接抛给执教老师;同时改变执教者在交流中的被动地位,给他(她)有一个为自己解释、辩护的平台,与观课者争执的平台,从而实现话语权的平衡。这种议课形式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搭建起来的互动的平台,听课教师是以“问题解决合作者”的身份参与交流。

课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专业发展手段;因为观察他人或被他人观察,并接受具体的观察反馈:当我们对这种信息进行分析和反思,对我们的专业发展非常有帮助。同时观察者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专业成长:观看同事、准备反馈和探讨共同的经验。被观察者可以获益于另一个人的观点,获取新的见解和收到有益的反馈。最有效的观察要良好的策划、关注具体问题、提供后继活动以加以完善。.小课题(主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主题研究)是区别于传统课题的一种教师研究方式,是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通过对问题的科学思考,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研究,最后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针对学校教育活动中值得研究的现象和问题,有兴趣的志愿者以“专项小组”形式,通过合作就共性主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小课题研究目的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目的的实践反思;其特点体现在切口小、研究真、周期短、成果实;其类型可分为:成果应用型——将他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经验总结型——对自我或他人教育教学经验的分析及总结;问题解决型——解决自身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实际问题;探求新知型——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例如问题解决型,这类小课题研究注重现实性与实用性,一般从自己觉得不是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实中遭遇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操作相对比较简洁,因而适合于每一个教师进行研究。

主题确定原则:

⑴来自实践——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

⑵集体关注——教研组同行共同关注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问题;

⑶急待解决——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⑷有可能解决——有可能通过研究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的。

基于问题解决的小课题(主题)研究能引发问题思考。专题研究中成果与问题并存,在思想碰撞中人人思考问题,把研究逐步引向深入;能促进交流互动。以研究的问题搭设平台,让参与者都能广泛交流、沟通;能分享研究成果。研究中展示的课例、经验等成果,将作为教学资源服务于一线教师;提升研究能力。在研究中学习、思考和实践,必然有效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渐自觉形成问题研究意识。.教学沙龙

教学沙龙特征是宽松、自由、民主,其核心理念是兼容并蓄;形式上定期举行、人数不多、自愿参加、各抒已见;作用在于思想不断丰富,视野不断开阔;在各项的教研活动中,教学沙龙无疑是一种极富“开放姿态和友好界面”的方式。参与过沙龙活动的老师都深有体会,沙龙是学习会,是个既充电又放电的过程,让参加者在新事物、新概念的交流和碰撞中开拓视野、增加知识;沙龙是个争鸣会,沙龙定了主题,却无规矩和禁区,不设框架不下结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沙龙是个研讨会,沙龙中会冒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对于打开自己思维的困惑很有助益。教学沙龙促进了老师的教学反思、团队交流与专业成长。

4.教育叙事研究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值得研究的现象和问题非常多。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形成教育案例。它的目的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目的的实践反思;要注意避免⑴无事可叙——总觉得自己遇到的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淡而无味,没有典型性;⑵有感无语——虽有新的感受,也让自己感动,但总是困惑于研究主题的选择,担心自己所做的叙事情节不够典型,缺少价值。

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⑵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⑶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⑷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结 束 语:

校本研修是一种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研究的起点是教育教学活动出现的问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在于解决问题,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改变了现状。校本研修的基本步骤有以下几步:1.梳理问题或提出研究课题;2.筛选和学习有关的理论和方法;3.制定行动计划和行动策略;4.实施行动策略,进行必要的观察和记录;5.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策略;6.达成共识,完成教研报告(或叙事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研究论文等)。

第三篇:教学设计研究》

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2010年11月10日 22:04:52 来源:肥东县元疃学区中心学校【字体:大 中 小】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实际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目标,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展现和发展。基于我校教师在设计方面缺少对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等多种因素的深度考虑,特别是教学效果的‚有效度‛方面明显缺乏认识高度,在设计时各种教学关系的平衡点也难以处理得当等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对各学科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探索不同教学情境、不同教学对象较合适的教学方式,寻找教学中各种关系的平衡点,把握住教学的有效环节,力求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我们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学校的实际,经校领导班子的充分研究,因此将《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确定为学校‚十一五‛ 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2、通过学习和培训,更新教师观念,形成对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正确观念和认识,找出符合教师个人特色的有效教学设计模式。

3、形成比较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作为教师学习的范例,感悟教学设计的艺术,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及有效组织教学的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动我校的课题研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三、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清晰地设计与表述教学目标,从而引导教师掌握分析学习者和诊断学习与教学问题的方法。

2、从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以及课的不同环节入手,研究情境创设的不同方法和案例,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有效启动和支持学习活动。

3、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和学习者问题解决的需求,研究如何设计活动使学习者认识到教学的价值及其与生活的关联性,让学习者学习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真实场景中的问题。

4、研究预设与生成概念与方法,寻找合理预设和科学生成的策略。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7月— 10月)①成立课题研究组。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亲自任课题的负责人。吸纳富有研究热情和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教师为课题组中坚力量,并要求全学区所有教师全部参加课题研究。

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③组织理论学习、文献研究。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6月)

①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②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根据研究进展情况修改有效教学设计计划。

③建立学校课题网页和全员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

④撰写学科教学设计,并进行分析。

3、第三阶段:自我评价阶段(2010年7月—8月)

①案例研究,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②健全精细化课题管理机构,完善课题精细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元疃学区中心学校课题实验教师考核方案》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内容,加强课题精细化管理监控。实行课题例会制度,定期进行专业引领。

③边研究边进行阶段性总结。

4、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①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系统地对研究材料进行整理、统计、研究分析,并在全学区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②有效提炼呈现实践性研究成果,并向县教育局课题领导组申请结题,撰写《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各阶段研究任务;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有效备课》理论书籍,并订阅了价值80元的各类教育期刊,还在校园网上添加了有效教学专题,提供他校相关资料供老师学习和研究。课题组每周举行一次业务学习,教师每周精读一篇文章,并做好学习摘记、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教师把握教育动态,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系统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主要有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参加《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辅导报告,聆听专家讲座;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创新案例培训,提高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中心学校所有班主任参加肥东县首届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执教艺术;鼓励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经验,2009年安排了1名教师参加了首届合肥市小学骨干教师为期10天的异地培训学习,5名教师参加了农远技术人员培训,15名教师参加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2010年安排了12名非英语学科教师参加了英语培训,7名校级骨干教师参加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1名市级骨干教师马祥参加了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1名品德教师封玉萍参加了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骨干短期集中培训。同时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并把学习活动做到经常化,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更新现代教育理念。经过培训,老师们提高了专业素养,对‚有效教学‛理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外出学习。

1、我校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了有效的学科研讨制度,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具体做法是:在每周四的业务学习会上,上教研课的老师先要在教研组说课,把教学设计说给其他老师听,其他老师要提出评课建议。

2、展开同伴互助式研究学习。我校年轻教师较多,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每学期的校内教学研讨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首先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备课,共同商讨、制定出教学环节;然后由年轻教师按设计好的教法进行教学;接着再由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该年轻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教学尝试。这种‚教了评,评了再教‛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加快教师的成长,而且也扎扎实实地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使大家对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2009年10月30日,我校的许巧云老师还被推选参加了白龙地区优秀教师英语观摩示范课教学; 2010年4月28日,刘银银老师被推选参加了白龙地区优秀教师语文观摩示范课教学,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2010年11月17日,封源老师还将被推选参加白龙地区优秀教师体育观摩示范课教学。

3、‚走出去 请进来‛是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和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为了开拓眼界,丰富见识,多方学习借鉴,我校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合肥市、肥东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观摩、培训活动。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外出听课学习返校后,组织开展听课反思交流。使教师们看到了同样的学情下,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

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我校刘银银老师在肥东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马祥老师获‚‘农远’工程优秀管理员‛称号,姚艳老师获‚‘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称号。

(三)突出课研,聚焦课堂。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还得通过课堂来检验。因此,我校明确地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教师聚焦课堂。

1.抓集体备课。教材是实施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学期初,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所教的教材在呈现方面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呈现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们的集体备课按照‚个人钻研教材——集体课前对话——分工拟写教案——个人修改创新‛四步流程进行,突出写好个人修改创新环节。为了确保集体备课活动不流于形式,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备课组进行指导,并定期检查。实践证明,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够更快、更好地吃透教材,从而大大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抓课例研究。建立‚比较式‛课例研讨和‚评语式‛点评制度,将听课、评课落到实处。为了克服课例研究‚虚‛的病症,我们开展了平行班教师‚同课异构‛、‚专家引领‛、‚录相课‛课例研讨教研活动。‚同课异构‛的具体操作是:先由两位教师分别在甲、乙两班上同一内容的课,然后两人说课,集体评课,比较优劣,取长补短,形成最优教法。这也是我校结合肥东县‚教学管理年‛全员练兵的传统项目,每学期三大教研组都进行一次,并评选出校内优质课,然后在学区内进行校本教研展示。2010年5月份,我校共推选出语、数、体8节同课异构课对学区内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展示,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好评。在‚专家引领‛课例研讨活动中,我校优先安排优秀教师外出听课,回来后进行多次‚磨课‛,要求同学科的老师全员参与、全程听课,听后再根据‚评语式‛点评制度的要求,真诚地给每位授课教师写出评语,评语中既要热情的肯定其优点,又要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根据修改意见重上一次。2009-2010学我校共推出刘银银、杨勇、马祥、许忠莲、封源、崔晓燕、王鸿飞等10名骨干教师参与此项活动,不仅这10名教师受益匪浅,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我们各教研组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2009年的4节‚录像课‛,封源老师执教的《投掷实心球》、刘银银老师执教的《有的人》、许俊老师执教的《认识儿童诗》、崔晓燕老师执教的《拓印的奥秘》等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有机结合,灵活教研。

根据县教育局‚教学管理年‛活动的实施要求,广泛开展‚三类课‛的教学活动,灵活教研。抓好新任教师的达标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展示课以及老教师的‚青蓝工程‛,注重过程研究。通过‚观摩与研究——交流与评价——总结与反思‛的形式,组织同组教师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老师们互相观课、议课,走进教室,亲近学生;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4.不断总结反思,提升教科研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每学期我们都在教师中开展‚随笔伴我成长‛活动。引领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引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学期末学校将教师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通过这项活动,很多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迅速提高。目前,我校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已汇编成册。

5.广泛交流,促进课题研究。

学习贵在领会,贵在交流,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消化理解,为此我们设立了课题论坛。每周四的教研组活动,会议室里洋溢着浓烈的学术气氛,所有教师欢聚一堂,或围绕课题畅谈自己的思想,发表独到见解,撞击思维的火花;或交流各自撰写的教育随笔,反思各自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课题论坛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真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注重资料积累,充实教师业务档案。

每学期我们都要求教师撰写一份有价值的有效教学设计,分析有效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将自己的成功之处与别人进行交流。我们还要求教师参与到各类教学论文的评选中来,如电教论文评选、德育论文评选等,实现教师的有效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充实到教师业务档案中,逐步完善教师成长档案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介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记录、读书心得、课题反思、学术论文、个人获奖情况记录及教师个性成果记录等。科研档案以自评为主,目的是关注实验教师教育教学及成长状态,重视教师参与研究的情况及主动发展的过程。

(五)完善课题网页,提供交流平台。

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在学校网站中开辟了‚有效教学‛专栏,提供了大量的有效教学资料,让全体教师都有共享学习的机会。同时将课题研究的阶段进程也在栏目中呈现出来,使老师们都知道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与研究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七、研究成果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动作、语言、游戏、故事、课件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素材,课堂中学生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体验,学生有体验就会有感悟、有思考、有话说。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素养得以提升

在课题研究的半年多时间,从校长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跳出教材,能从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发展性教学手段,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工、呈现教学素材,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很多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每位教师都写了多篇的学习心得,教师之间还相互交流、研讨。这样多层次的学习、研讨,不断提升了课题组实践老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教师在各类比赛、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以下奖励

通过专题研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在专题研究期间,各子专题组成员除了广泛阅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外,还注重积累和整理研究资料,包括研究总结、论文报告、教学设计、课件、教学案例和反思。两年来,共撰写了专题研究的总结或论文50多篇、教学设计100多篇、教学案例和反思180篇,还有29篇论文获奖。其中在《行知研究》上发表论文1篇,获县一、二、三等奖28篇,电教作品4件,手工制作、书画、演讲等5人次获奖。值得一提的是,刘银银老师在肥东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中,1人获二等奖;还有10人参加了肥东县第二届‚教学能手‛评比。刘银银老师还被授予了肥东县‚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马祥、王鸿飞老师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杨勇老师被评为肥东县名师。2009届毕业生及五年级数学抽测成绩在白龙片均为第一名,2010届毕业生毕业成绩为白龙片第二名,各年级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已步入总结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以下奖励

通过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汪浅予、许纪龙同学获得‚全国第七届少儿美术杯艺术展评‛一等奖;李静同学在第五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安徽赛区)比赛中获小学组三等奖;周忠林同学在乔丹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取得了去广州参加亚运会开幕式的资格;刘伟豪在安徽省第二届读书演讲比赛合肥预选赛中获得了小学组二等奖;多名学生在肥东县征文、演讲、书画比赛中获奖。另外,王梦文、许青男同学在肥东县第七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分获800米、1500米及铅球比赛二、三、四名。67人次在元疃学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奖。

八、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虽然,《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在我校的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令课题组成员惊喜,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各学科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回首一年来的课题实验,我们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面前。

1、反思意识有待强化。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纵观课题研究以来,这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仍应使各位教师的反思做到更有效,更有实践意义与探究价值。

2、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待深入探究。

有效教学应抓好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应探究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融为一体,鼓励教师积极制作课件,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目前我校中老年教师比例较大,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阻止教学显得相对滞后,以后应做好中老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3、理论学习有待持续深入。部分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往往挤占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机会,使思想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在以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应加大理论学习的力度,将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有机结合,将日程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

九、今后的设想

如何通过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研究成果的运用,进一步细化知识体系,形成教学目标准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教学策略应用适当的系列教学设计,从而促进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精练,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下一步将要深入完成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认真求实,勤耕不辍,定会有所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着。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元疃学区中心学校

《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组

2010年10月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研究教案教学用

五年级研究性学习与指导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一 蒙古族竞技体育与现代体育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竞技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差异。

2、了解蒙古族三项竞技在建设大区中发挥的作用。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学重点:了解蒙古族竞技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差异。教学难点:体会蒙古族三项竞技在建设大区中发挥的作用。教学准备:图片、图表、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吗?蒙古族的“男儿三艺”你们听说过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内蒙古的体育世界。

三、新授课

1、欣赏课件。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奥运会金牌得主吗?他们中有很多都是我们蒙古族的选手,内蒙古历来就崇尚体育竞技的优良传统,内蒙古的竞技三项你们了解吗?

2、学生组内交流汇报。

3、实施与研究:蒙古式摔跤与国际体育项目中摔跤的异同。

(1)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调好表格。

(2)汇报交流。

(3)教师讲解。

4、研究与实施:蒙古族竞技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关系。

(1)以小组为单位对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奖的内蒙古籍运动员、获奖项目、奖牌等级、获奖牌次数等分别进行统计。

(2)把统计到的项目的成绩由高到低排序。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蒙古族竞技的知识。

(4)推断现代体育与蒙古族竞技之间的关系。

四、反思与评价

五、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现代体育项目?课下可以查找有关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一、蒙古族竞技体育与现代体育 蒙古族的“男儿三艺”是什么?

蒙古族的竞技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差异与相同之处 金牌背后的故事

二 端午节习俗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3、了解饮食文化与传统节日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学难点:了解饮食文化与传统节日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教学准备:有关端午节习俗与饮食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年中都哪些节日?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引出端午节课题。

三、新授课

1、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2、学生汇报。

3、师生观看课件。

4、教师讲解。

5、端午节食粽。

(1)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2)端午节有哪些民间传说?

(3)饮食文化与传统节日的关系。

(4)分组研究。(5)汇报交流。

6、成果与交流:通过研究考证,同学们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与传统文化有什么认识与收获?

7、反思与评价:对端午节的各种传说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你的看法与见解。

四、作业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很多非常好吃的食品,传统节日与饮食是息息相关的,课下查找不同地区的传统节日与饮食的关系。

端午节相关资料: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

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一,纪念屈原说。二,迎涛神说。三,龙的节日说。四,恶日说。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五、板书设计

二、端午节习俗研究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饮食文化与传统节日的关系

三 白色污染的调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白色污染是含义。

2、如何整治白色污染。

3、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白色污染是含义。

2、如何整治白色污染。教学难点:制定研究方案—治理白色污染。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若干。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举例说说看。

二、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白色污染有哪些,应该如何去治理?

2、学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白色垃圾。

3、提问:白色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4、白色污染有哪些危害?

5、制定研究方案:如何治理白色污染。

6、小组内实施与探究。

7、汇报交流。

8、你有哪些消除与减少白色污染垃圾的建议与措施?

9、汇报交流。

10、教师补充。

三、小结

四、作业

回去调查你家周围有哪些白色污染垃圾,并做好记录。

相关资料:白色垃圾

学校组织了一些活动,我们调查了一线白色垃圾,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明白生活中的污染有多么得严重。

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丢弃。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9万吨。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塑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因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我国每年用于白色污染的治理经费大约1850万左右。、“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我们通过这次对白色垃圾的调查,我们决定以后杜绝用白色垃圾,从此刻行动起来吧。

五、板书设计

三、白色污染是调查

1、白色污染

2、治理方案

四 我与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电视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教学难点:能够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学会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准备: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能不能说一说看电视都有哪些好处呢?(看电视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了解信息)。可是,两位小朋友却因为看电电视而产生了烦恼。(多媒体出示画面)

爷爷喜欢看的节目:戏剧频道战斗片

奶奶喜欢看到节目:夕阳红

爸爸喜欢看到节目: 道

悬疑剧、科技频妈妈喜欢看到节目: 电视剧频道、综艺节目

我喜欢看到节目:动画片、动物世界

根据调查结果,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观察调查结果,引出结论 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不同的。

(师:啊,我们找到原因了,是由于年龄的不同,兴趣的不同,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所以就与父母产生了摩擦和矛盾)

二、交流讨论,学生汇报

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现在就让我们大家来为小文出出点子吧。看看哪个小组出的点子多,出的点子好。(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引导讨论时,注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尽可能地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师小结:当我们与爸爸妈妈发生矛盾和摩擦时,应该及时与爸爸妈妈进行沟通,不要顶撞他们或产生过激的行为。静下心来与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的很好。)

(案例二)小明的苦恼

师:你们能够帮助小文解决烦恼,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位小朋友遇到了什么烦恼。

1、感受画面,深化因果(多媒体出示画面)。

一天晚上,小明看动画片,由于看得入了迷忘记了时间,10:30了小明还没有睡觉。第二天早上,快7:30了小明还没有起床。快迟到了,妈妈匆匆忙忙叫醒了小明。在课上别的小朋友都聚精会神的听讲,而小明还在想着昨晚的动画片呢,根本没听讲。回家做作业时可发了愁这道数学题该怎么做呀?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像小明这样没有节制的看电视会产生哪些影响?(利用连环画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因为不能正确处理看电视与学习的关系导致的一些问题,提出正确应对方式并鼓励他们实施。)通过分析交流,你想对小明说些什么?

2、探究讨论, 代表汇报。

看电视既有这么多好处又有这么多坏处,那么我们怎样扬长避短科学的看电视呢?(通过辩论进一步认识到应该怎样看电视,形成正确认识与态度。)

得出结论:

(1)看电视要有一定的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2)看对我们有好处的电视。(选择对我们有意的电视节目)

(3)我们看电视要离电视不远也不近,姿势要端正。(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正确的姿势)

3.深化明理,形成共识。

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适合我们小学生看。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能够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使我们了解到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

但是,如果看电视不加选择或者时间过长,不仅会耽误学习。而且对心理和身体健康也会有害。你知道吗?有些人因为长时间看电视,还得了“电视病”呢!

师小结:作为新世纪的优秀少年,我们不仅应该有健康的身体,还应该有健全的心理。而像小明这样没有节制的看电视,不仅会影响我们视力,也会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有节制的选择对自己有益处的节目来看。家长限制自己看电视的原因,加深感性的认识,更好地得出结论,对看电视这一话题又重新开始深入的认识。]

三、课堂测评,拓展延伸

学了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看电视要对电视节目有选择,时间要合理安排)

我们也知道看电视不能只追求和满足于娱乐,而且还要学会有意识地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因此难免会产生矛盾,在出现矛盾时,应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那么如何才能理性地既保证增长知识、放松心情、丰富生活、开阔视野,又不耽误学习、不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环节三的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自主拟订看电视时间安排表,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又体现了把看电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 进行娱乐的能力,并能合理安排时间,形成看电视的良好习惯,四、家庭作业

自己拟定看电视时间安排表

五、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科学合理的看电视,遇事要与家人沟通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六、板书设计

四、我与电视

1、(沟通交流,化解矛盾)

2、(合理安排时间)

3、(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

4、(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正确姿势)

五 材料与热传递

教学目标:l、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3、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1个、铝棒1根、热水1杯、火柴1盒、涂蜡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凡士林等。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们将用这些材料来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想试试吗?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每个桌上都有一根这样的铝棒,你们能想到什么办法把这根铝棒变热?(自由回答)

汇报:①用酒精灯给铝棒加热,一会儿铝棒就会变得很热。(这方法不错,那你怎么感受铝棒变热了?(手摸)这样好不好?那该怎么办呢?②把铝棒放入热水中。③拿着铝棒在衣服上摩擦……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现在就请各组把桌上的这根铝棒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小组每个同学轮流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部分,看看有什么感觉?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好开始吧!

问: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铝棒,有什么感觉?(变热)

问:铝棒的热是谁给的呢?(热水)

揭题:好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热可以在物体间传递,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找到热传递方向

1、热看得到吗?请小组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使我们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

2、开始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3、师介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书上也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办法,打开书第39页请看最下面一段话,自己先读读,然后想想该怎样完成这个实验。

4、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学生说实验操作方法:出示课件一)猜猜哪根火柴会先掉呢?

5、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小心烫手、正确使用酒精灯用外焰加热、为了环境卫生用过的火柴请丢到不锈钢盘里、注意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

6、开始实验,认真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单,7、(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8、结合看多媒体动画(课件二)小结:这是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9、请看大屏幕:如果我们把这根铜棒分成A、B、C三段,这三段温度有什么不同?(板书:A温度较高 C温度较低)

师:根据火柴掉落的顺序,你能用一句话说出热的传递方向吗?(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板书:A温度较高 热 C温度较低

三、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热的传递方向

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

1、在涂有蜡的金属片的中心加热,猜猜哪部分的蜡先熔化?

2、如果在涂有蜡的金属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又会是哪部分的蜡先熔化?

3、各组在金属片上选择一个点进行加热,特别提示蜡油熔化后滴下来会弄脏桌子,该怎么办呢?(用不锈钢盘接住蜡油)小心别被蜡油烫到手。注意实验中要重点观察蜡的熔化情况,并思考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员作好记录,请材料员上台领取一张金属片。

4、生分组实验,教师拍摄个别组的实验过程。

5、全班交流。师:你们这组是怎么完成实验的,观察了什么现象?拿上实验报告单上台汇报。

师:(在大屏幕上播放)这是刚才同学们做实验的过程,老师用摄像机拍了下来,一起来看看。问:①他们这组哪部分的蜡先熔化?(中间)为什么中间的蜡先熔化?(中间温度高)周围部分为什么后来也慢慢熔化了?(热传递过去了)?这组的金属片哪儿先熔化?为什么这点先熔化?

6、总结实验中的发现。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答师指板书)

四、总结

通过刚才的几组实验我们明白了热传递的一个重要性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特点说出来?

出示课件三:(引读)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五、板书设计

五、材料与热传递

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六 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1、做好研究准备,激发研究兴趣。

2、选择研究主题,通过对昆虫世界的探索,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了解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方法。

3、走进昆虫的世界,了解这有趣和神秘的生命。

4、明确研究主题,并实施研究,制定研究方案。教学重点、难点:选择研究主题,通过对昆虫世界的探索,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了解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请生说大自然中最感兴趣的现象。

2、围绕该自然现象,学生提高问题。

二、学习新识

1、师:昆虫世界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内容很多很多,但我们不可能一一涉足,想一想,我们可以侧重研究哪些问题?

①昆虫的生长过程。

②昆虫与植物有什么关系?

③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唱歌? ④哪些昆虫是资源昆虫?

……

2、讨论交流,确定感兴趣的问题。

3、制定研究方案。(参照课本表格)

4、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①自我提问式。

②全班讨论式

③方案答辨式。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七 查找网络资源

教学目标:

1、掌握网上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下载网络资源的基本方法。

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搜索、筛选、整理、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4、使学生得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各学科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5、通过《圆明园》这一情境教学,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6、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利用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搜索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下载网络资源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上网吗?那该如何查找网络资源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

现在,我们来看第一条信息,它来自百度百科,从它的内容提要来看,这条信息对首介绍得很全面,那我们先单击这条信息查看一下。(师操作:单击首页_百度百科,打开了一个新的网页)

师:从整体来看,这个信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有的是图片,有的是文字。我们看看这个图片,这是一张圆明园兽首铜像的设计图,我们单击图片出现更清晰的大图。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再现兽首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利用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搜索信息,达到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搜索网上信息的方法的目的。

师:这张图片不错,十二兽首都齐全,而且画质比较清晰,我们如何把它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呢?

生:保存到电脑上。(教师板书:下载网络资源的方法)师:请你来帮我们保存。

(指定一名同学上讲台操作,该同学一边实践保存这一操作一边解说,必要时教师补充,引导全体学生明白保存文件时要先选择保存时指定的文件夹(即:D盘:“兽首”),为保存的信息重新命名,选择该信息的保存类型,最后再单击保存。)(教师板书:图片:另存为)对演示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师:现在我们知道如何保存图片,大家再看,这条信息里还有很多是我们需要的文字信息,比如:铜像的造型与构造原理,我要怎样保存这段文字呢? 预设1 生:选择所需文字,右击“复制”,打开D盘“兽首”文件夹,新建一个word文档,在文档空白处单击右键“粘贴”。(教师板书:“复制”——“粘贴”)预设2 生:“文件”——“保存网页”(教师板书:“文件”——“保存网页”)师提示:如果只想保存网页上的文字,在点了“文件”——“保存网页”后,选保存类型时候选择“文本文件”。(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示范操作)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我们今天学习了很多种保存的方法,同学们在平时运用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存信息。师:刚才我们是在搜索栏中输入“兽首”这个关键字来搜索信息,这种方法在信息技术中我们称之为“利用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搜索信息”(教师板书:利用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搜索信息)。关键字越准确,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的可能性也越高。说得不够详细,这种信息对我们来说作用不大。这里,我有一种办法,可以把这些信息过滤掉。大家请看,(课件出示这种搜索的格式:关键字1(网页内容中出现的词)(空格)intitle:关键字2(标题中出现的词))。注意:

1、Goolge和百度都支持intitle指令。

2、“intitle”后面的冒号必须用英文输入法输入。这种搜索格式的意思是:在所有标题中包含“关键2”这个词的网页中寻找出现了“关键1”这个关键字的结果。逐步掌握利用多个关键字搜索信息的方法,使利用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搜索信息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

师:除了利用关键字来搜索信息,你们平时还用过什么方法来搜索自己要的信息呢? 利用关键字搜索,利用分类目录搜索。在平常运用中,我们常常是把它们结合起来运用。比如:我们上课时播放的圆明园视频,老师是在百度里先选择了“视频”类别,再输入关键字“圆明园”搜索出来的,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去试一试。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这节课大部分的搜索都是在“百度”里进行的,其实,我们还可以在其他搜索引擎网站里进行搜索,比如:网址之家、中国雅虎,新浪、搜狐、谷歌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搜索圆明园有关信息的情境中,掌握利用搜索引擎的分类目录搜索信息的方法。

三、小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七、查找网络资源

如何查找网络资源

电子资源的属性

如何检索

八 洗衣服

教学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洗衣物的操作方法。

2、了解洗衣服的过程,学会洗衣服的技能,方法。认识常见的衣服质地标识和衣物洗涤说明的标识。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并懂得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洗衣服的过程,学会洗衣服的技能,方法。认识常见的衣服质地标识和衣物洗涤说明的标识。

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并懂得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

活动准备 :

1、课件、绸质衣服、羊毛外套、尼龙衣物、脸盆、水、洗衣粉、洗涤剂等。

2、衣服标志、洗涤记录表、活动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家帮爸爸妈妈洗过衣服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参与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一项家务劳动就是——洗衣服(出示课题),我们一起洗好吗?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凭你日常生活经验,你觉得洗衣服主要有哪些步骤呢?

(出示课件:打水、浸泡、加入洗衣粉或洗涤剂、搓洗、冲洗、晾干)

2、为了提醒大家在洗衣物时该注意些什么,在我们的衣服上通常也有这些标志,你们认识吗?下面我们自由分小组一起找找衣服质地标识及相应材料做的衣服。

认识全羊毛标志。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那么这些衣物能混在一起洗吗?说说为什么? [课件出示提示],指名读一读注意事项。

3、[课件出示衣物洗涤剂说明的标识] 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呢?认识哪一个就说哪一个。了解不同的洗涤剂的用途。

请小组组长拿出洗涤记录表,说说第一行要我们填什么?

指名读一读。

师介绍准备的洗涤剂名称,下面请大家先讨论一下怎么分工?准备选哪种洗涤剂?

指名汇报。

4、下面让我们选一名小组长来表演一下洗衣服时的情形,仔细看看她是如何来洗衣服的。抽名小组长上台来展示洗衣服的整个过程]

5、现在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洗一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洗涤情况。

根据自己刚才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统计件数。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请大家回家后亲身体验一下洗衣服,并把自己的感受总结一下好吗?

四、板书设计

八、洗衣服

衣服洗涤有哪些问题?

衣服洗涤有哪些标志?

衣服该如何收藏保养?

九 指纹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对比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认识指纹的唯一性,并了解指纹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自己或他人指纹的观察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学习一些观察与对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研究,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

教学难点:提出合适的问题,制定研究方案。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放大镜、印泥、水彩笔、橡皮泥、铅笔、透明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这些画美不美啊?它们是用什么画出来的?

生:是用指纹画的。

师:哦!原来用指纹画出的画可以那么漂亮啊!那指纹可真奇妙,你们想不想研究一下指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指纹研究》。

二、合作探究

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的指纹长在哪里?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手上、手指上……由一圈一圈的细纹组成。

三、拓印指纹(指纹画),研究指纹的奥秘

师:是啊!我们的指纹在手指的第一节上,由一条条的细纹组成,那我们每个手指的指纹都是一样的吗?

生:观察指纹,汇报自己的发现。生:……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但要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 不是一样?自己跟别人的指纹是不是一样?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把指纹取下来。

师:太棒了!可怎样把指纹取下来呢?谁有好的方法? 生:……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好方法。

师:同学们办法可真多,那你们想试一试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把自己的指纹拓印下来,注意拓印的指纹要清晰,(课件出示,拓印指纹的要求)

生: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音乐停止后结束)师:谁想把你拓印的指纹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生:展示作品。

师:同学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指纹拓印得最清楚。

生:自由评价。

师:根据学生评选结果,适时采访学生,说说自己的拓印小绝招。

四、研究指纹

师: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已经取下来了,在取指纹的过程中,同学们对自己的指纹或者同学的指纹,一定产生了很多问题,同学们讨论一下,哪些问题可以在我们这节课上来研究。

生:交流自己的问题并汇报。

师:同学们的问题可多,但时间有限,我们只能选择比较有趣的和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来研究,那你们看哪些问题比较适合我们课堂内解决呢?

师:指导学生梳理出本堂课研究的问题。

(1)指纹的分类有哪些?

(2)我们十个手指的指纹是一样的吗?

(3)我的指纹跟其他同学的一样吗?

师:现在,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来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出你们的研究计划,把你们的想法和发现填写在指纹研究记录表里。(课件出示:指纹研究记录表)

师:请各小组组长认真做好记录,如果在研究过程中用语言表达不清,可以用画画等方法,让其他同学知道你的发现。

生: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填写研究记录表。

师: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小组的研究,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研究记录方案进行交流汇报。

师:通过老师的巡视,发现好多小组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发现,谁愿意先把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汇报研究结果。(交流展示)

师:小专家们可真不少呢!其实,对于指纹的奇妙,我国早已有研究。古人把指纹大致分成了三类(课件出示:指纹分类图片)

弓形:线纹像弯弓一样。

箕形:线纹图案像一个开口的簸箕。

斗形(又叫箩):由许多同心圆或螺纹线组成。生:结合课件图片,说说自己指纹属于哪一类?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研究了那么多指纹的奥秘,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指纹到底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我们在什么时候会用到指纹?

生:……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不愧都是善于发现生活的孩子,的确人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也善于想象并能通过实践改变了生活,那同学们可不可以也展开自己的想象,想一想,你想用指纹来设计些什么?

生:自由发挥想象……

师:引导学生总结,指纹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指纹的唯一性特征。

五、拓展环节:提出希望,继续探究指纹的奥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指纹有了哪些认识?

生:我学会了拓印指纹。

生:我知道了我十个手指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生:我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

师:嗯,指纹具有唯一性,我们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自己也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有点、特长、都有无尽的潜能。

师生:我们都要做最棒的自己。(出示指纹树,共同创作指纹画)师:我们每个最棒真的自己,组成了这棵美丽的指纹树,希望同学们像这棵树一样,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六、板书设计

九、指纹研究 每个人的指纹是一样的吗

指纹结构

十 文物收集与收藏

教学目标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物博大精深。对文物的收集和收藏进行一定的研究,了解文物的来源,收集的经济要求,收集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提出的问题

将有价值的文化物品收集起来,收藏一定时间后,就成了文物。文物如何收集和收藏呢。

二、实施与研究

邮票收藏的方法:

1、按年代收藏

2、按种类收藏

3、按题材收藏

4、按主题收藏

5、其他方式收藏

三、成果与交流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获得了如下收集和收藏文物的有关知识和体会。

四、活动拓展

如何进行文物的鉴定。

五、板书设计

十、文物收集与收藏 什么是文物? 如何收藏文物?

十一 走进蒙古族敖包祭祀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蒙古族的敖包祭祀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它的起源,发展,现状,历史价值,现实意义等。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敖包相会》是一首著名的电影插曲,唱遍了大江南北,使得敖包一词在中华民族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可是,对于蒙古族以外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敖包仍是一个模糊又陌生的概念。

二、调查与研究

研究一:了解敖包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研究二:敖包产生的原因

研究三:敖包的文化价值

研究四:敖包祭祀的现实意义

三、反思与评价

1、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对《敖包相会》中的敖包有了新的认识。

2、蒙古族的敖包和藏族的马尼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3、我们对保护传统文化有什么建议,具体做法如何?

四、拓展活动

了解不同少数名族的风俗

五、板书设计

十一、走进蒙古族敖包祭祀

敖包的起源与现状 敖包祭祀的现实意义 不同民族的不同风土人情

十二 我做内蒙古的小导游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内蒙古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为家乡做好宣传。以发展内蒙的旅游业,促进家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我们蒙古族地域广阔,自然景观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没蒙古的主人,我们有义务宣传没蒙古。

二、实施与研究

1、内蒙古的主要研究线路统计及特色介绍。

2、从上述统计线路中国任选一条,以组为单位全面收集材料,进行认真细致的导游设计。

3、以组为单位,对本组的导游设计,进行现场表演,检测导游设计的可行性,并进行修改。

4、小组成员介绍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和我们内蒙古的旅游进行比较,找出内蒙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我为家乡旅游做广告 我们选的景点为

我们的广告设计为

四、收获与总结

五、板书设计

十二、我做内蒙古的小导游

内蒙古的自然景观 我为家乡做小导游

收获与总结

教学目标:对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出更加实用的方法,以提高研究调查的能力。教学过程: 反思和深化

一、在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你使用过哪些研究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各有哪些基本特征,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二、研究性报告的撰写,一般由那几个要素组成,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你采用过哪些方式。

三、在开展研究性活动会时,你遇到了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还有哪些途径和方法能解决这些难题。

四、在开展拓展性活动时,你有哪些收获,尝试过哪些新的研究方法。

五、对于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你使用过过哪些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适合哪些类型的成果。板书设计: 收获与总结

反思与深化 探究与实践 表达与交流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设计《野菜的研究》教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 《野菜的研究》 执教:孙继东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常见的野菜。让学生了解野菜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探究的过程,并学会撰写小组活动计划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活动准备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活动重点

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会自己凉拌苦苣。活动记实

一、学习新知

1、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你认识野菜么,老师这有几张野菜的图片,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它们的名字,本次活动我们就以《野菜的研究》为主题来学习。

2、确定主题,板书 主题《野菜的研究》

3、提出问题。

(1)你认识哪几种野菜。(2)你吃过哪几种野菜。

(3)野菜有哪些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4)关于野菜,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4、归纳问题。

5、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推选小组长。

6、小组长汇报本组要研究的问题。

二、制定计划

1、各小组同学分别填写各自的活动计划表。

2、各小组汇报本组所填写的活动计划表。

3、各组的同学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修改活动计划表。

三、教师总结

四、课后小组完善计划并按计划操作。

板书设计: 野菜的研究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生长环境 种类

教学反思

这次的实践活动和以往的活动一样,都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然而在这次我又加入了一个“互通信息”的阶段性学习。从效果上看,它既是对前一阶段自主研究中资料收集方法的一个指导,变“收集”为“搜集”,又在学生的情感和意识能力方面有一个促进的作用。正如我目标定位中提到的: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在跨组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资料重组和分工之后的进一步研究,其目的性更强了,有的选择性地搜集了野菜某一方面的特点,有的则把自己获取的与组内研究无关的资料献给了其他小组。我想,我们常常在呼吁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在信息交流中主动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不就是信息意识和合作意识的积极表现吗?同学们在跨组的信息交流中也确实达到了“双赢”。另外,此次活动我们把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活动中发表意见,然而对于全权参与整个研究过程的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则更有权力去争取自己的意见。在他们自评和互评的同时,也逐渐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保持和修正。

整个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我们相信,学生在活动中的所得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益无穷。《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下载研究综合教案五年级第七课 涂改液毒性研究 教学设计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综合教案五年级第七课 涂改液毒性研究 教学设计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2、能够描述磁铁的有关性质。3、知道磁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4、知道司南是我国......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画风》一课教学设计 西堡学校 叶谢 一、确定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2、会写12个生字及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教学案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 王彩兰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研究磁铁》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上......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指南针的作用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三课,重点是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也就是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作......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能够描述磁铁的有关性质......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邑乡中心小学 王利华 2016年11月22日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铁的两极及相关知识。 2、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以及指南针指示方向的......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39中物理组:孙岩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