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成语的特点及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了解成语承载的极其丰富的内涵。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正确运用成语。重点: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文化。难点:正确使用成语。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表演一段相声《成语奇谈》。(点评:这两位同学一出场就落落大方,神采飞扬;一开口就妙语连珠,声情并茂;可见高一()班的同学真是个个聪明伶俐,不同凡响。)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成语就是其中的一颗最璀璨最夺目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一睹它的风采。(出示标题)
(这堂课,我准备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对成语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
二、成语的特点:
1、文字精练
汉语是全世界上公认的最精练丰富的语言,成语的大量运用,是汉语精练丰富的原因之一。成语一般以四字为主,寥寥可数的几个字里往往包含着富有哲理的语言和一段非常生动的历史。
学生互动:兔年说兔(说出与兔有关的成语)老师重点讲述成语“兔死狗烹”,这个成语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势力、冷酷的君臣之道。
2、表现力强
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互动:猜成语(请几个同学根据老师所给纸片上的成语,通过动作来表现来让大家猜。)点评:台上的同学,表演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台下的同学对答如流、毫厘无爽。
3、形式多样
成语的形式虽以四字为主,而三字、五字、七字、八字的成语也不少。学生抢答:成语碰碰对。(主要针对八字成语)一夫当关()
生于忧患()宁为玉碎()
千里之行()四体不勤()
差之毫厘()人为刀俎()
明修栈道()十年树木()
项庄舞剑()兵来将挡()
学富五车()(过渡语):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成语的特点做了一些简单的梳理。成语文字精练、表现力强、形式多样的特点,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众所周知,成语的数量众多,光大家手中的《成语词典》收录的成语就有一万三千多条。这么多的成语,它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三、成语的来源: 学生活动:看图猜成语
总结归纳: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
2、寓言故事;
3、历史故事;
4、文人作品;
5、外来文化; 明确:在这些来源中,以文人作品和历史故事为最多。如《成语探源辞典》收成语5000多条,考据出处涉及古代文献200余种。《汉语成语考译词典》收成语7600余条,引证古代文献更是浩如烟海。
学生抢答:说出成语中的主要人物。
由此可见,成语的产生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历史越悠久,文化越灿烂,它的成语也就越丰富多彩。学生抢答:给成语归类。自然类
江山如画
凄风苦雨
傲霜斗雪
(这些成语让我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百折不挠的精神‘)服饰类
凤冠霞帔
荆钗布裙
披麻戴孝
(服饰是古人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志趣节操的外在表现。不同的服饰展示出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建筑类
雕梁画栋
曲径通幽
蓬门荜户
(不仅体现了古人在建筑上的审美追求,而且反映了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上的天壤之别。)艺术类
妙手丹青
余音绕梁
入木三分
(绘画、音乐、书法等是汉民族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美不胜收。)教育类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言传身教
(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爱情类
浓情蜜意
山盟海誓
纸短情长
(人们借助有限的文字传达无尽的情思,寄托对爱情的美好愿望。)为人类
高风亮节
浩然正气
光明磊落
(反映了古人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千古流芳。)(过渡语):成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全面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我们是炎黄子孙,更应该学好、用好成语,将其文化内涵得以传承。
四、成语的运用: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它是约定俗成的,它的读音和字形,并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
1、正读音
便宜行事
安步当车
不即不离 间不容发
丢三落四
绿林好汉 臧否人物
一叶扁舟
呼天抢地 曲尽其妙
不塞不流
虚以委蛇 自怨自艾
文以载道
博闻强识
2、辨字形
变换莫测
仗义直言
毛骨耸然 世外桃园
走头无路
各行其事 翻云复雨
闲情逸志
遗笑大方 闻过饰非
挺而走险
忧柔寡断 礼上往来
手屈一指
一愁莫展
(过渡)明确了成语的字音、字形,我们说话、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会使我们的表达更简明,更生动。
3、析用法
播放相声《成语新编》(点评:使用成语要恰如其分,不能堆砌、滥用成语。)学生练习(1):辨言语,填成语 学生练习(2):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想到就要与老师、同学们分别,我真有些()。回想起刚入学时,我们还是一群()的儿童,是老师()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了()的人。课堂上我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绿茵场上也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还记得在每年的运动会上,我们全班同学(),取得一个又一个第一。三年的(),我们已经成了()的好朋友。在临别前,我想祝福每一位同学()。
点评:同学们,人人争先恐后,个个才华横溢,将所学成语信手拈来,妙趣天成。
五、课堂小结:
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王国,那里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让人流连忘返;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之让人受益匪浅。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成语,用好成语,让成语丰富我们的语言,拓展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充满阳光!
第二篇:《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实用资料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实用教参(教师用书所无)
一、1.按照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两种标准,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下列成语。【来源】(成语前两位数分别表示课本中排列的行和列的数字,如“46放虎归山”即为第四行第六个成语)
A、神话传说:(2个)
11画龙点睛: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35天衣无缝(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B、寓言故事:(2个)
23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41画饼充饥: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C、历史故事:(4个)
12图穷匕见:《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3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2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引申出? 46放虎归山: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D、文人作品:(22个)
14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5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7春风得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1一帆风顺: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孟郊·《送崔爽之湖南》
25集思广益:集众思,广忠益也。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 26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27锦上添花: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黄庭坚·《了了庵颂》 32落井下石:一旦临小利害„„落陷阱„„又下石焉者,皆是也。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33中流砥柱: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晏婴·《晏子春秋·谏下》 34可歌可泣: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周易·中孚》
36百感交集: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37痛改前非: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 42哗众取宠:而辟者又随时扬抑„„苟以哗众取宠。《汉书·艺文志》 43战无不胜: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44孤芳自赏:„„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5:且其居心叵测,反复靡常。林则徐《使粤奏稿》
47循规蹈矩: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朱熹《答方宾王书》
51恨铁不成钢: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曹雪芹《红楼梦》
第1页
52自欺欺人: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朱子语类》
53语重心长: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洛日生《海国英雄记·回唐》
54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轲《孟子·梁惠王下》 E、外来文化:(2个)
24空中楼阁:《百喻经·三重楼喻》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
31想入非非:《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结构】
主谓关系(6个):17春风得意、21一帆风顺、35天衣无缝、36百感交集、44孤芳自赏、45居心叵测
并列关系(7个):16任重道远、23朝三暮
四、34可歌可泣、47循规蹈矩、53语重心长、54水深火热、25集思广益
动宾关系(4个):13三顾茅庐、14不耻下问、37痛改前非、51恨铁不成钢
偏正关系(4个):22纸上谈兵、24空中楼阁、27锦上添花、33中流砥柱 补充关系(2个):26逃之夭夭、31想入非非
承接关系(4个):11画龙点睛、12图穷匕见、15举一反
三、32落井下石 目的关系(4个):41画饼充饥、42哗众取宠、46放虎归山、52自欺欺人 条件关系(1个):43战无不胜
二、1.辨析
例如文不加点、不足为训、因人成事、弹冠相庆、久假不归、不刊之论、不为已甚、数典忘祖、炙手可热、明白黄花、火中取栗、万人空巷
又如不胫而走—不翼而飞、望其项背—望尘莫及、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高考成语题主要设置误区:
(1)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望文生义
(2)李老师当了20年的班主任,工作勤勤恳恳,常常日理万机。———轻重失度
(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误用褒贬
(4)当看到赵本山的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语义重复
(5)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谦敬错位
(6)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几十年如一日,相敬如宾,堪称人类历上“最珍贵的友谊”。———对象不当
(7)姐姐跟我说:“想到五个月后就要参加高考,我就心有余悸。真的还没准备好呀!”———不合逻辑
(8)清华大学食堂卖馒头的小伙竟然考上北大国际贸易系,令全体清华人
第2页
对之侧目而视。———含义混淆
2、指出下列成语的意义,并用这些成语造句。好的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这些清规戒律在这里已经不合适了。
当遭遇进退两难的情况时,更需要保持冷静。做这些实在是身不由己啊。
你千万别中了他们的调虎离山之计。他不愧是当代家喻户晓的小说家。滔滔江水犹如千军万马一般呼啸而过。你可以如法炮制完成这个任务。这幅画是一气呵成的。
你要等到铁树开花才算完吗?
如此轻描淡写地说,能有作用吗?
你这样做,正中敌人下怀,他们正求之不得呢!如此不卑不亢的态度,实在让人敬佩。这样望梅止渴的做法,有用吗?
你这时候这样做,无异于釜底抽薪嘛!做人做事都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远大。如此狐假虎威,让人鄙夷!
他急中生智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把小刀。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他再也不想过了。3.游戏
(1)猜谜语
哑巴说话,谜底:指手画脚。
变奏为春,谜底:偷天换日 举棋不定,谜底:下落不明。
滥竽充数,谜底:随声附和 二、四、六、八、十,谜底:无独有偶;
不折不扣,谜底:听(2)成语对联
上联:守株待兔;下联:缘木求鱼。上联:引狼入室;下联:放虎归山 上联:流芳百世;下联:遗臭万年。上联:阳春白雪;下联:下里巴人(3)成语接龙(分组做,每组给机会两次,一次求助老师或他组,一次用同音替代。三个词展开本轮比赛。有停顿时其他组倒计时,十秒后没有答案即一轮比赛结束。老师先说第一个,一、二、三、四、三、二、一、二、三„„)
大庭广众—众所周知—知难而退—退避三舍—舍己为人—人老珠黄—黄道吉日—日积月累—累教不改—改过自新—新婚燕尔
大庭广众+众口铄金+金口玉言+言归于好+好景不常+长生不老+老生常谈+谈笑风生+生龙活虎+虎头蛇尾
大庭广众—众所周知—知无不言—言听计从—从善如流—流言蜚语—语重心长—长话短说—说长道短—短小精悍—悍不畏死—死得其所—所向披靡
大庭广众-众口同声-声东击西-西风落叶-叶公好龙-龙飞凤舞-舞文弄墨-墨汁未干-干柴烈火-火上浇油-油然而生-生龙活虎-虎落平阳
第3页
石破天惊—惊天动地—地大物博—博大精深—深不可测—恻隐之心—心安理得—得寸进尺—尺寸之地—地灵人杰—杰出人才—才疏学浅
石破天惊+惊天动地+地老天荒+荒诞无稽+积少成多+多歧亡羊+羊入虎口+口若悬河+河落海干+干云蔽日
石破天惊—惊天动地—地久天长—长命百岁—岁月如歌—歌舞升平—平步青云—云泥之别—别有洞天—天长地久—久别重逢
石破天惊-惊涛骇浪-浪子回头-头昏眼花-花枝招展-展翅高飞-飞黄腾达-达官贵人-人面兽心-心灵手巧-巧夺天工-工力悉敌-敌众我寡
鲜为人知—知书达理—理直气壮—壮心不已—已成定局—局促不安—安家立业—业精于勤勤学好问—问舍求田—田父之功—功盖天下—下不为例—例行差事
鲜为人知+知人之明+明日黄花+花好月圆+原形毕露+露尾藏头+头头是道+道不拾遗+贻笑大方+方寸已乱
鲜为人知—知难而退—退避三舍—舍近求远—远交近攻—攻无不克—克敌制胜—胜之不武—武断专横—横七竖八—八面玲珑
鲜为人知-知足常乐-乐极生悲-悲欢离合-合而为一-一步登天-天下太平-平心而论-论功行赏-赏罚分明-明镜高悬-悬崖勒马-马上功成
三、1.A、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卧薪尝胆
B、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拾金不昧、童叟无欺、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为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九鼎、言而有信
C、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怒发冲冠、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揭竿而起、无所畏惧
D、勇于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吐故纳新
2.天文:如日中天、斗转星移、昭如日星、烟飞星散、星行夜归、星星落落、星落云散、大步流星、北辰星拱、星罗棋布、文章星斗、吉星高照、众星拱北、物换星移、廖若星辰、井中视星、灿若繁星、星星之火、一星半点、日新月异、参回斗转、动如参商、朱雀玄武、泰山北斗、披星戴月、众星捧月、月明星稀。
地理:白山黑水、气壮山河、地动山摇、人杰地灵、不毛之地、地利人和、、扫地出门、就地取材、无地自容、平地**、弹丸之地、立地成佛、地老天荒、人生地熟、画地为牢、不败之地、出人头地、用武之地、峰回路转、登峰造极、海枯石乱、八仙过海、沧海一粟、海外奇谈、百川归海、海底捞月、翻江倒海、天涯海角、石沉大海、海阔天空。
动物:鹤发童颜、风声鹤唳、闲云野鹤、焚琴煮鹤、狐假虎威、狐死首丘、兔死狐悲、狐群狗党、满腹狐疑、狐裘高袖、狐疑不决、豺狼成性、豺狼当道、狼狈为奸、杯盘狼藉、狼吞虎咽、狼烟四起、如狼似虎、鬼哭狼嚎、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指鹿为马、鹿死谁手、中原逐鹿、群雄逐鹿、非驴非马、飞禽走兽、珍禽异兽、衣冠禽兽。
植物:寸草春晖、疾风劲草、衔环结草、斩草除根、拈花惹草、根深蒂固、盘根错节、落叶归根、花红柳绿、昙花一现、花枝招展、遍地开花、如花似玉、移花接木、花坛锦簇、雾里看花、花前月下、百花齐放、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第4页
锦上添花、铁树开花、天女散花、芝兰玉树、兰桂齐放、春兰秋菊、空谷幽兰、茂林修竹、绿林好汉、柳暗花明。
数学:一清二白-接二连三-不三不四-四分五裂-五颜六色-七嘴八舌-十拿九稳-百转千回-千千万万
物理:四两拨千斤、随波逐流、水滴石穿、曲高和寡、弦外之音、但闻其声,不见其人、真金不怕火炼、海市蜃楼
化学:火树银花、百炼成钢、信口雌黄、饮鸩止渴、争风吃醋
生理:汗流浃背、挨肩擦背、鼻息如雷、仰人鼻息、羊肠小道、荡气回肠、牵肠挂肚、愁肠百结、铁石心肠、肝肠寸断、口齿伶俐、咬牙切齿、明眸皓齿、唇齿相依、口齿生香、何足挂齿、唇焦口燥、反唇相讥、唇枪舌剑、摇唇鼓舌、唇红齿白、唇焦舌敝、胆大包天、浑身是胆、明目张胆、胆大妄为、闻风丧胆、肝胆相照、提心吊胆、忠肝义胆。
3.(1)A.挥金如土B.揭竿而起C.同甘共苦D.三顾茅庐E.积少成多(2)将下列成语译成英语:
1.杯弓蛇影anillusorysnakeinagoblet
杯弓蛇影bejitterywithimaginaryfears.杯弓蛇影tobeextremelysuspicious杯弓蛇影extremelysuspicious 2.烈火见真金Fireprovesgold 烈火见真金Peopleofworthshowtheirmoralityduringhardships.烈火见真金puregoldprovesitsworthinablazingfire.3.狐假虎威Thefoxborrowsthetiger’sfierceness狐假虎威anassinthelion'sskin 狐假虎威tobullypeoplebyflauntingone'spowerfulconnections 狐假虎威AnassInalion'sskin 4.异曲同工differenttunessungwithequalskill 异曲同工differentapproachestothesamepurpose 异曲同工tobedifferentinapproachbutequallysatisfactoryinresult differentinapproachbutequallysatisfactoryinresultallroadsleadtorome 异曲同工Differentapproachescontributetosameend 5.集腋成裘Littleandoftenfillsthepurse 集腋成裘manyalittlemakesamickle.集腋成裘manyapicklemakesamickle 6.有眼不识泰山Entertainanangelunawares.有眼不识泰山failtorecognizeagreatpersonentertainanangelunwares 有眼不识泰山toentertainanangelunawares 有眼不识泰山entertainanangelunawares 有眼不识泰山Entertainanangelunawaresasblindasabat 有眼不识泰山tofailtorecognizeagreatperson.第5页
第三篇:《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说课稿
开封高中2011届语文组李建威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究部分,是探究性学习课型。
探究性学习较之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这种课型之中。教师只是引导,不必给学生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探究并非要学生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精神,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
选择成语作为知识梳理的对象,我是这样考虑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什么叫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同学们整理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中掌握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二)学情分析
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学生都变得有点急功近利,考什么就学什么,而对自己的人文修养要求有所降低。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这种形势之下,新教材的编写注入了这种梳理知识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整理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明确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2、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2、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二、说教法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课堂的主体。而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在这种前提下,本节课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由于这种梳理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可能显得比较枯燥。为了避免这种枯燥感,可以采取设置情境和分组竞答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间:1课时。
三、说学法
在学生做好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一)呈现方式:列表、做卡片、写目录、作论文等。
(二)内部分析:溯源、叙流、找特点、分类等。教师向学生推荐常用的几种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中国成语辞海》等)让学生养成亲自动手的好习惯。
由于这是一次探究性学习课型,建议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说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预习《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在学生明确成语来源,了解成语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对所学的成语按不同方法分类。教师要准备好十几张卡片(上面写一些能够用动作表演出来的成语)。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属于知识性材料,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为梳理打下基础。但是,教师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扩展。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要上课了,看上去个个精神抖擞,老师对大家提点意见:希望同学们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当然,你如果吞吞吐吐或者词不达意时也不要有后顾之忧,因为我不会对大家求全责备的。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跟老师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这节课上好?请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请问刚才老师的这一段话有什么特点?
(二)成语分类
1、预习成果展示
(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并对个人分类进行整合,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介绍成语归类结果(每类不少于10个),教大家记住它们。(2)小结: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好方法来不及介绍,可以课后把它教给你的好朋友。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
当然,光积累很多成语还不够,真正有才华的人会恰当使用它们。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有才华的未来一代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小组成语知识比赛。下面我们看看哪一小组综合实力最强。由此转入下一环节。
2、学生活动
(填空补充成语)(引导学生按一定的类别对成语进行分类。)(介绍成语的简单分类,在分类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三)成语运用
(1)做游戏:根据动作猜成语。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下面请每一小组迅速推出一个代表,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成语表演出它的意思,让本组同学来猜猜它是什么成语,猜中得10分,猜错扣10分。
载歌载舞(手舞足蹈)、张牙舞爪、张冠李戴、抓耳挠腮、目瞪口呆、垂头丧气、昂首挺胸、眉开眼笑、捧腹大笑(这些成语是预先写在卡片的)(2)修饰文段
读下面一段话,看看什么地方能换上成语,并读一读句子,看看句子有什么变化? 昨天天气不错(风和日丽),爸爸说要带我去龙亭公园放风筝,这个意外的消息让我高兴的快要发狂了(欣喜若狂)。爸爸总是天未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早出晚归),工作很辛苦,常常累得一点劲都没了(筋疲力尽),哪有时间陪我出去玩。人未出门,可我恨不得立刻就到公园。来到公园,这里的人可真多啊(人山人海)!看看满天的各种颜色(五颜六色)的风筝,我一下子都等不得了,(迫不及待)拉着爸爸的手直奔湖边。提示:使用成语要恰如其分,并不是任意堆砌。结合一例高考成语题,总结做题规律:
1.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2.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词生义”; 3.看语义轻重是否得当;4.看成语是否“一语多用”; 5.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6.看语体色彩是否合乎语境; 7.看成语与其他成分搭配是否恰当;8.看成语是否符合使用习惯。
(四)课堂总结
有人把成语誉为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因为他简洁精辟,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信息。成语运用的准确恰当,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因此,不断的积累并梳理学过的成语,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以前内所学过的成语,大家都能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还积累了不少的成语。
同学们,上了这样一堂非同寻常的课,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用带有成语的一句话来表达。
五、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课堂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
2008年11月26日
第四篇:《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1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教学过程:
一、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
二、成语的结构:
成语的结构:主谓关系、并列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补充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让步关系等等。
将习题1中的成语填入下列表格中。成语梳理
(一)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结构 1.神话传说 1.主谓关系 2.并列关系 3.偏正关系 2.寓言故事 4.动宾关系 5.补充关系 6.承接关系 3.历史事件 7.转折关系 8.递进关系 9.选择关系 4.文人作品 10.因果关系 11.条件关系 12.目的关系 5.外来文化 13.假设关系 14.让步关系
二、成语的运用。1.做做下面的游戏。成语填空 一、六畜成语
六畜就是:牛、羊、马、鸡、犬(狗)、豕(猪)等六种牲畜的合称,并泛指农家所饲养的各种家禽、家畜而言。下列成语中都含有六畜的名称,你是否能把这些空格填入正确的答案呢? 塞翁失___ 顺手牵___ 偷___摸___ 汗___充栋 ___尾续貂 亡___补牢
__鸣___盗 人仰___翻 ___入虎口 鹤立___群 ___ ___不宁
二、量词填一填
下列成语皆有一字空白,必须填“单位量词”!试试自己的实力喔!
形单影___ 人___桃花
___水车薪
___大不掉
金榜___名
单枪___马
一___散沙
六___清静
一___之雅
金___玉叶
门当___对
金___玉律
舍___逐末
有___不紊
信___雌黄
杯___狼藉
守口如___
三、填成语,记市镇
若将每个成语的空格填好字后,将会发现前一成语的最后一字,再加上后一成语的第一个字,恰好能组成一个地名喔!快来大展身手吧!
一技之____ ____风化雨
沙里淘____ ____可罗雀
声东击____ ____居乐业
奇珍异____ ____毛蒜皮
秋水长____ ____狮献瑞
后来居____ ____阔天空
成语图猜
看下面图形,猜猜相应成语。参考答案:
异曲同工 自圆其说 可圈可点 一五一十 口是心非 心直口快 无与伦比 啼笑皆非 里应外合 三教九流 五音不全 模棱两可 一塌糊涂 多此一举 左右开弓 天方月潭 风月无边 白纸黑字 凹凸不平石破天惊 能屈能伸 三从四德 春花秋月 四大皆空 德高望重 四脚朝天 三言两语 入木三分 扬眉吐气 比翼双飞 正中下怀 举一反三 马失前蹄 点到为止 莫名其妙 2.成语接龙比赛。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老师出题,按1、2、3、4小组的顺序循环,进行成语接龙比赛。
3.从课文和其他各类书籍中搜集成语中容易读错、写错和用错的例子,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班上分工合作编一本小册子。
示例:
成语梳理
(二)问题
举
例 读音
人才济济 乳臭未干 图穷匕见 虚与委蛇 大腹便便 如法炮制 字形
相形见绌 病入膏肓 草菅人命 如火如荼 沧海一粟 锋芒毕露 含义
望洋兴叹 文不加点 不足为训 因人成事 弹冠相庆 久假不归 司马青衫 数典忘祖 炙手可热 明白黄花 火中取栗 万人空巷 不刊之论 目无全牛 不为已甚 辨析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趋之若鹜
大而无当 大言不惭
明目张胆
明哲保身 忘乎所以 始作俑者 好高务远 邯郸学步 如丧考妣 一丘之貉 道貌岸然 趾高气扬 巧舌如簧 一团和气 褒义词
拭目以待 神机妙算 名不虚传 凤毛麟角 洋洋大观 沁人心脾 沁入肺腑 别有天地 别出机杼 有头有脸 褒贬相对
情投意合—臭味相投 见机行事—见风使舵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一得之见—一孔之见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再接再厉—变本加厉 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开山祖师—始作俑者 昂首阔步—趾高气扬 从容不迫—故作镇静
三、成语与文化
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积淀。汉语成语的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礼仪习俗、衣食住行等。按个人兴趣,小组分工,填写下表。
示例:
成语梳理
(三)成语百科 举
例 衣食类
衣冠楚楚
凤冠霞帔
纨绔子弟
布衣蔬食
残羹冷炙 山珍海味
钟鸣鼎食
粗茶淡饭
箪食瓢饮
衣锦还乡 花天酒地
布裙荆钗
脍炙人口
狼吞虎咽 住行类
登堂入室
窗明几净
雕梁画栋
高枕无忧
金碧辉煌 鲁殿灵光
美轮美奂
蓬门荜户
瓮牖绳枢
跋山涉水 车水马龙
披星戴月
登山临水
颠沛流离 动物类
狐假虎威
狼心狗肺
鹤立鸡群
凤毛麟角
飞蛾扑火 井底之蛙
黔驴技穷 如鱼得水
惊弓之鸟
一丘之貉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趋之若鹜
莺歌燕舞 植物类
岁寒三友
势如破竹 雨后春笋
姚黄魏紫
春兰秋菊 藕断丝连
桃红柳绿
指桑骂槐
芒刺在背
如火如荼 枯木逢春
披荆斩棘
投桃报李
良莠不齐 兵器类
自相矛盾
折戟沉沙
大刀阔斧
刀光剑影
唇枪舌剑 一箭双雕
横槊赋诗
枕戈待旦
图穷匕见
炮火连天 丢盔卸甲
强弩之末
枪林弹雨
盘马弯弓 礼俗类 彬彬有礼
知书达礼
礼尚往来
宾至如归
八拜之交 五体投地
张灯结彩 秦晋之好
洞房花烛
月下老人 明媒正娶
入土为安
断发文身
披麻戴孝 文学类
春秋笔法
点铁成金
韩海苏潮
行云流水
元轻白俗 红豆相思
红叶题诗
人面桃花
旗亭画壁
七步之才 梅妻鹤子
郊寒岛瘦
江郎才尽
洛阳纸贵 艺术类
曲高和寡
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
滥竽充数
煮鹤焚琴 长袖善舞
手舞足蹈
粉墨登场
梨园弟子
画龙点睛 妙手丹青
双管齐下
力透纸背
颜筋柳骨 科学类
斗转星移
日上三竿
月满则亏
炉火纯青
百炼成钢 半斤八两
锱铢必较
刀耕火种
钻木取火
风云莫测 雷霆万钧
水滴石穿
病入膏肓
沧海桑田 法律类
法不阿贵
令行禁止
明镜高悬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铁面无私
赏罚严明
格杀勿论
屈打成招
以身试法 绳之以法
执法如山
有案可稽
杀一儆百 教育类
春风化雨
良师益友
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教学相长 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
一傅众咻
有教无类
薪尽火传 名落孙山
青出于蓝
断机择邻
言传身教 治国类
长治久安
富国强兵
国泰民安
革故鼎新
道不拾遗 日理万机
无为而治
力挽狂澜
疮痍满目
政通人和 分崩离析
半壁江山
民怨沸腾
生灵涂炭 做人类
高风亮节
浩然正气
相忍为国
光明磊落
两袖清风 孤芳自赏
人面兽心 利令智昏
恬不知耻
口蜜腹剑 同流合污 吮痈舐痔 颐指气使 飞扬跋扈
四、成语接龙比赛
分别以“水滴石穿”和“政通人和”为开头,让两个小组展开成语接龙比赛,哪一组接得又快又多又对为优胜者;再以“高山流水”和“枯木逢春”为开头,再请另两个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
五、教学反思
1.设置疑问,看图猜成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开动脑筋,苦思冥想,猜对者兴奋自豪,其他同学啧啧称赞。
2.成语接龙,培养了同学的合作竞争的意识,场面热烈,群情激昂,思维被激活,斗志被点燃。
3.比赛中常有戛然而止的情景,可见,同学的成语积累还不多,成语积累需要一个长期阅读的过程,有待于今后学习中不断积累。
第五篇:《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南安一中 陈玉婷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其中“梳理探究”是体现新世纪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精神的教材内容,它和“阅读鉴赏”“表达交流”一起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往往重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部分,忽视甚至无视“梳理探究”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积累••整合”,第五个方面是“发现•创新”,“梳理探究”就是根据这两个方面设计的,理应得到重视。“梳理探究”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属于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对教师而言,这部分的教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本人尝试就必修②“梳理探究”之“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这一专题进行教学设计。
就梳理探究而言,“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这个专题侧重梳理。梳理是在积累基础上的梳理。成语的梳理,教材提供了三个方面,即“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侧重成语的理解。通过对成语来源的梳理可以了解很多重要的古代典籍,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厚学生的文化积淀;对成语结构的梳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成语,但由于语文学习淡化语法,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少学习语法,再加上语法本身的复杂,成语结构的分析可能会降低学生对成语梳理的兴趣。从“成语与文化”方面梳理可以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等。但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而本课内容的教学时间只有1至2课时,如果不能找准梳理探究的角度,就可能导致教学内容表面化或片面化,难以实现教材所说的“我们通过这个窗口(汉语成语——引者注),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豹”。“成语的运用”包含了成语的理解又高于成语的理解,学习成语的主要目的就是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成语,而成语的运用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梳理兴趣。但“成语的运用”也是宽泛的,需要把这一教学内容具体化,考虑到人们常误用成语,因此把这一专题的范围缩小为“正确运用成语”。要求学生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以正确理解容易用错的成语,丰富其成语积累,并强化其正确运用成语的意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过不少成语,但对多数成语一知半解,对误用成语的现象不够敏感,因此要求他们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时,他们感到新鲜有趣又表示为难,不知道哪些有错,哪些没有错。报刊上有不少误用成语的例子,但不可能也没必要一本一本一篇一篇去查找,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他人整理出来的资料。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正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他们能在课外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用Powerpoint做出课件以便在课堂上交流梳理探究的成果,这样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效果会更好。问题是,虽然学生是全市(县级市)最优的,学习能力较强,但多数学生住校,在教室以外用电脑不方便,上网不方便。这就更需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
三、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拟实践以下教育教学理念:
1.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或者做“__目寸光、老__舐犊、__视眈眈、守株待__、望子成__、画添__足”这类的填词练习,也许学生会很高兴,课堂会很热闹,但学生原有的成语库不见得有所丰富,知识水平不见得有所提高。高一学生掌握的成语量还不大,绝大多数学生还不懂“罄竹难书”“处心积虑”“炙手可热”等成语,或者听说过这些成语但不会正确运用。让学生梳理容易用错的成语,这样的学习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会太难,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使学生对学习既有兴趣又有信心。
2.由课内到课外,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语文学习中要有“大语文”观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课堂时间有限,但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更多、空间更大。学生处处可以学语文,关键是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本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在课前、课外的准备,学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外搜集、整理资料,课堂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舞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育是非常特殊的艺术,学生必须自己能学习才行,要努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分组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小组内互助学习,然后各小组之间在课堂上交流成果,互相学习,课后各小组合作把容易用错的成语按类型整理成一本小册子,和同年级其他班级交流,全年级共享成语梳理探究的成果。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努力让学生学会协作和分享。
4.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使学习更高效。学生搜集资料可以利用网络,展示梳理探究成果可以利用Powerpoint软件、多媒体技术,这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语文学习更方便高效,同时又在语文学习中巩固信息技术知识。
5.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又要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这堂课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要求较高:课前,教师既要调动学生参与成语学习活动的热情,又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恰当的分组,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课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梳理探究成果的汇报交流,要根据生生(主讲学生——班上其他学生)互动情况作纠正或引导或补充,教学内容更多地在课堂上生成。
四、教学目标
理解并正确运用容易用错的成语。学习根据一定的要求查找、搜集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梳理的方法;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成语使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这堂课的成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学习任务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任务安排要具体,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在课前准备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
教学难点主要是,梳理探究带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能力都较弱,他们更习惯于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授,在课外探究学习上有一定惰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梳理探究”课必须有较为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外搜集资料。布置全班学生分组(按褒贬不当、望文生义等成语误用类型分组)搜集媒体上用错成语的例子并查出该成语的正确意思,做成书面作业交给组长。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学习本组搜集来的成语,然后选出同学们普遍认为最容易用错的三个,做成演示文稿(内容包括误用成语的例子和对该成语的解释说明),以便在课堂上与其他组交流。
2.课堂导入。
(教师安排汇报交流活动)
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把梳理成果拿出来与其他组交流。因为时间关系,课堂上只请其中三组的主讲人上讲台各讲三个该组认为最容易用错的成语。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有疑问马上向主讲人提问,并随时准备被主讲人请出来用成语造句。
3.抽取三个组的主讲人依次上台讲解成语。(每人约用8-10分钟讲三个成语)这是本堂课的最主要环节。主讲人就着课前做好的演示文稿讲解成语,分析误例,并随机请同学用成语造句以检验讲课、听课效果。主讲人毕竟也是学生,有些成语知识可能理解不正确,有些难点可能没分析到或分析不全面不深入,对同学的回答可能一时无法应对,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绝不能成为旁观者无所作为,而要随堂点拨,使课堂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掘进和延伸。
4.教师对汇报交流活动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就划线部分说出成语)
教师总结如下:媒体误用成语的现象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屡见不鲜)。媒体误用成语有什么不好呢?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不要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以讹传讹)。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误用成语呢?成语误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一知半解)。要准确地运用成语,必须靠平时长时间地积累(日积月累)。我们语文学习的课堂时间有限,但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更多、空间更大,同学们要注意观察语言现象,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今天,我们按成语误用类型分组搜集整理资料的几组中只有这三组上来展示成果,展示的又只是其中的三组成语。他们讲的这九个成语,在成语中只是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九牛一毛)。同学们课后要把你们组搜集来的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与其他组交流,大家合作把这些容易用错的成语按类型整理成一本小册子(此为本节课作业),以便和其他班级交流,全年级共享成语梳理探究的成果。
5.课堂练习正确运用成语。考虑到讲了这些误用成语的例子后,学生可能会因为成语容易用错而不敢用成语,教师投影显示冰心《忆读书》(学生初中学过)中的一段:“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帮助学生体认其中“无病而呻”(无病呻吟)、“自作多情”、“风花雪月”、“不能自已”等成语的运用有使语言简洁、典雅的效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因为成语有言简意赅等特点,恰当运用成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指出别人对成语的误用是为了促使自己正确运用成语。接下来让学生练习正确运用成语——请学生写出关于本堂课(环境气氛、同学教师的表现、学习效果等)的两三句话,要求用上一两个成语。6.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的第4环节已提及,此再次提醒强调)
七、教学反思
这堂课有眼下看得见的效果和暂时看不见的长远的效果,学生收益明显: 1.学生学到的不只是成语本身。学生从网络上搜集材料,分析整理,不只是学成语,探究能力也得到提高。对成语的梳理探究,是让学生做一件很具体的事——梳理、分析、归类。重在过程,重在课外、课前学生的工作。这样的教学设计很有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2.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学生放眼各种报刊,从报刊中发现问题——大家都可能出错。这样一来学生的眼界变宽了,自信心增强了。
3.对成语的理解、运用比过去深刻。让学生从对一个个具体成语的理解入手,进而认识到以后用成语不能犯“望文生义”等错误,从个例上升到一般。
4.让学生知道以后自己运用成语应抱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别人错用成语,是前车之鉴。
(南安一中 陈玉婷)
八、点评
本设计能根据学生实际将教材中成语专题的范围缩小为“正确运用成语”,要求学生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并加以梳理探究。这体现了执教者在教学中能自觉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同时又使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重点定为“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强调学生在课前、课外的准备,在课外搜集、整理资料,这一定位符合梳理探究的特点,既强调学习过程的落实,又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教学重点在课外完成,教师如何指导,任务如何安排,学生如何合作,效果如何检查,在设计中应有更具体的说明和阐述。
课堂教学以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为主,以教师的点拨和总结为辅,既突出学生自主合作的主体性,又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引导的主导性,力求使课堂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掘进和延伸。但力求在哪方面有所掘进和延伸设计未作说明,到底是正确使用方面,还是文化内涵方面,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如果能加以明确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