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词两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2

时间:2019-05-12 18:3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 李清照词两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 李清照词两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2》。

第一篇:《 李清照词两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2

贵州省重点课题“高中语文活动化生态课堂研究与实验” 铜仁二中课程改革语文校本化探索与实践

《李清照词两首》“问题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

桂娟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李清照及其名作佳句。2.把握李词的情感及委婉含蓄的风格。

3.深入理解意象,拓展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相关知识;2.在合作学习中读懂文章和欣赏文章,3.在合作探究中提高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难点突破】1.理清文章思路,提高把握中心的能力;2.“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妙处。

【设计类型】“生态课堂”完整型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在古诗词教学中,以诵读为主,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难度不大。要求教师按照“生态课堂”理念,结合注释,读懂文章,以鉴赏为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品味,在问题中学,在学中会提问,将古诗文上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与鉴赏诗歌艺术美相结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计划】

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朗读法为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基本内容;第二课时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及写作特色;第三课时在品读的基础上,在比较阅读中进一步加深对本诗的理解。【设计特点】

设计理念为“生态课堂”。即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

课堂特色是“三生”:生活、生成、生动

课堂环节三层级六步骤:三层级为读通、读懂、读好。六步骤为自主预习、激趣导入、主题学习或《学案》(问题)导学、分组探究、成果展示、迁移应用。

“生态课堂”教学设计适用于各种文体,特别适用于经典美文。一般文章可根据教学内容、时间和进度对三个层级六个步骤进行变通处理。

【设计步骤】

一.第一学习层级:读通

活动

一、夯实基础,知识积累

第一步:自主预习(课前完成或一节课的前半段进行)1.给加点字词注音和解释

重点字:将息(jiāng)梧桐(wú)东篱(lí)寻觅(mì)两盏(zh.....ǎn)

堆积(duī)戚戚(qī)乍暖还寒(zhà huán)

....重点词: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黄花(菊花)

戚戚(悲戚的样......子)

乍暖还寒(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将息(休养)......2.阅读作者简介,为了知人论世,你能搜集一点作者的轶闻趣事吗?(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轶闻趣事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金石考据家赵明诚为妻,婚后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如胶似漆,雅好词章,常常相互唱和,并共同从事研究金石之工作。所以,南宋前期那段时光是李清照最为快乐的日子,“夫如擅朋友之胜”是她婚姻生活的写照。

李清照和爱人赵明诚经常在一起讨论学问,并互相鼓励、促进、学习、提高。每当饭后饮茶的时候,他们总喜欢做一种锻炼自己记忆力的小游戏,并为其取雅名“赌茶”。即由一方说出某一件事,叼其所难,另一方则要快速说出这件事记载在哪部书,、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什么位臵,如果说对了,才有资格先喝一杯茶,当然说对了的人往往就是沾沾自喜的那一方了。而说错的人可就惨了,不但要后饮茶,而且还要承认自己没有努力呀、读书不是很用功了、不是很专心了,连称不是带作揖的等等。这时,得胜的一方却总是幸灾乐祸,常常举杯笑得前仰后合,以导致将茶撒在衣衫上,这倒反而成了喝不成茶的一方了。

除此之外,他们夫妇还都是很喜欢收藏金石书画之士。每逢初一、十五,夫妻两人必到都城开封的相国寺一带的市场上去找寻这些东西。如果有喜欢的金石书画,哪怕是都把钱花光,也要将其买回家。可以说李清照早期的生活不仅浪漫,而且是多姿多彩的。可惜的是,在李清照四十六岁那年,赵明诚却在空怀热血满腔的病榻中离去。

活动

二、自读课文,完成问题 1.你有哪些补充的字词?

2.你画出哪些重点或优美的句子? 提示:描写作者离愁别绪的诗句。

3.通过预习,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吗?

作者通过一系列意象的选择,分别表达对丈夫的离别相思之愁和抒发夫死、家亡、国破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带着预习,进入第二层级)

二.第二学习层级:读懂

第二步:课前三分钟(生)或激趣导入 第三步:主题学习或学案(问题)导学 活动

一、再读文本,总体感知,学会思考 1.再读文章,有什么感受?

例如:一是敬佩词人语言的简练传神;二是敬佩词人对情感的准确分析。2.再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两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例如:一首写出在重阳佳节对丈夫的思念离愁别绪;另一首写出国破家亡夫死后内心的悲痛与哀愁。

活动

二、精读文本,完成问题,学会展示(也可主题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

1.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例如: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2.《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如: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活动

三、勤于动脑,学会提问,设擂辩论

你能提出关于文本内容理解的问题吗?提出来,共同讨论。

(设计特点:《学案》导学与学生自主提问结合,课堂既重点突出,又体现生成生动。)

(在读“懂”基础上,生成问题,进入第三层级)

三.第三学习层级:读好

第四步:合作探究(定向阅读,初步生成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1.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成问题方法指导。

第一、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前两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做到:(1)要有疑而问,探究才有针对性;(2)要有启发而问,能借此深化课文的学习;(3)要有本探究,即要结合文本展开探究;(4)要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

第二、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1)从写了什么的浅层角度(如有哪些基本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从领悟为什么这样写的角度(如文本的深层含义,谋篇布局,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等);(3)赏析这样写好在哪里的角度(内容上有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形式上有结构安排、线索设计、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等);(4)创新思维角度(如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你是作品中的人物会怎样,这篇文章的某一方面对你有什么启示等)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领悟,每人提出一两个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并试着自主探究。

3.小组选择问题。组员将问题在课前交给小组长,组员共同评估问题,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4.小组合作探究。全体组员围绕问题,发表观点,寻找依据,写出汇报材料。

5.教师寻视各组,了解情况

(设计特点:提问是创新的起点,问题由学生自主生成;减少教师预设,课堂灵活度高)

第五步:成果展示

展示探究成果,打开思维障碍,促进交流合作。(1)展示成果,质疑解疑。(略)(2)自由提问,设擂展示。

针对学生探究情况,学生可自由提问,先由学生回答,难点问题可由教师点拨或回答。

第六步:迁移应用(拓展阅读,开阔视野,提高应用能力)第一种方案:比较阅读

请阅读下面这首李清照赏梅的词,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问:这首词处处跳动这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具体表现词人情感的词语,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明确: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动地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悠闲与快乐;“赢得满衣清泪”,用一“泪”字写出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婉幽怨;“故应难看梅花”用一“难看“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更深刻地表达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5

(设计特点:比较中拓展,提高了诗歌的鉴赏水平)

第二种方案:情景体验。

听歌曲《一剪梅》,用想象与联想的方法写出感受,学生写出展现的画面,并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感。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听着音乐,我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的生动场景:在舒缓的音乐中,我仿佛看到词人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倚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可丈夫却不在身边陪伴,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无法排遣内心的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眼前的景象却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上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伤感的曲调中,仿佛听到了词人的心声,相思之情无法暂时排遣,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这样的思念带着浓浓的涩味,却让我们相思的甜美。)

(设计特点: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中展现画面的技巧,在提高欣赏水平的同时,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第二篇:李清照词两首2

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李清照词两首

从容说课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徯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早期和南渡后晚年的作品。《醉花阴》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对爱情的向往;《声声慢》则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与凄戚。教授这两首词时,可抓住其同为抒写愁思的特点,采取多媒体手段,注重朗读和鉴赏两者的结合,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品读当中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醉花阴》。

教学设想:学生简介李清照前期的生活和写作背景;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反复诵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教授《声声慢》。教学设想:检查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学生简介词作的写作背景;诵读第二首词,听录音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提示,再朗读全词,背诵全词;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引导学生选取词作中的某些语言进行鉴赏分析,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2.把握词人在创作《声声慢》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心境,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两首词的MP3朗读文件)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创作中是如何建立语言与情感间的联系的,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神世界,感受其词作婉约清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秀、情味真切、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醉花阴

导入新课

师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异口同声)李清照!师 对!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

生 我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众生鼓掌)

师(含笑)很好!还有吗?

生 我只记得她的《一剪梅》里的几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 也不错。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课件,简介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本词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创作《醉花阴》一词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她本人仍独居青州。重阳佳节,为一抒思夫之苦,李清照作了这首词。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古籍原载如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唐宋词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就是专门用来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因为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毕竟有相异之处,所以这些男作家们写的词其实只是一种“代言”,不能完全地表达女性的心声。李清照“以女子之心书女子之情”,这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闺怨词”才真正反映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生展示完毕,众生鼓掌致谢)

师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如此详尽的材料!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

师 的确是非常精彩的示范录音,技巧高超,但更重要的是朗读者很好地把握了词人孤独凄婉的内心情怀,读得非常感人。下面,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试一试? 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生 老师,让我来!

师 嗯,你很有自信!大家给他一点鼓励!(众生鼓掌,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 好哇!感情全出来了!如果你是个女孩子,相信天底下的男生全都要被你打动!

师 不过,如果在节奏和重读两方面多注意一点,就更加完美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体会以下的朗读节奏提示。

课件展示诵读节奏: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师(微笑)老师来给大家示范一遍,好不好啊?(众生鼓掌,齐答:好)(师配乐朗读,学生静听)

师 好了,现在,哪个同学愿意再来试试?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来朗读也可以。(一小组的四位同学自告奋勇,教师播放音乐)

师 嗯!读得越来越好了!基本把握住了节奏,又读出了感情,请大家把我们的敬意亮出来!(众生鼓掌)师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看看词人交代了什么。

生 交代了作者在重阳节一天内的生活感受。

师 好的,说得对。这首词分为上片和下片。思考一下,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生 重阳感受!生 愁满佳节!

师(微笑点头)作者为何而愁? 生(齐答)思念丈夫!

(师含笑点头,板书“重阳思亲”)

师 同学们很聪明,我们再来看看下片。生 黄昏把酒!生 黄昏赏菊!

生 不如“饮酒赏菊”吧?

师 嗯,意思差不多,概括得都不错。(师板书“饮酒赏菊”)[鉴赏评价] 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师 接下来,我们先把学习重点放到上片上。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生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师 这位同学才思敏捷,看起来古典文学的修养相当深厚,很好地再现了词作的意境美,表现令人叹为观止,请坐下。

(众生鼓掌,议论纷纷)

师 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生(大声齐答)愁!

师 对。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词语、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注意,语言的鉴赏要抓住关键词,建议大家先在书本里找出上片的关键词。

(各学生小组开始自由活动,看书,动笔,讨论)

师 时间差不多了,请大家一起念出你们找到的关键词。(生归纳,师板书“愁、永、又、凉”)师 下面的自由鉴赏,哪个小组先打头炮?

生 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们小组鉴赏的是“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句。首先,“薄雾”和“浓云”这两个词所描绘的景象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气氛,这跟作者当时的心情是相吻合的。其次,“愁”字可以说是一个关键词,点出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永昼”中的“永”字,极指白天的漫长,有“好像永远也没有尽头”的意思,这就更加体现出作者在丈夫离家后那种孤独无聊的心情了。总之,我们小组在鉴赏语言后得出的结论是,古人创作诗词时在选字用词方面非常讲究,短短的一句话就蕴含了那么丰富的意蕴,真让人叫绝。

师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小组的鉴赏怎么样? 生(齐答)很好!

师 他们在语言品味这个方面非常出色。下面,让我们继续领略其他小组的精彩之处。

生 我们从“瑞脑销金兽”这一句当中产生了一些想象:作者为了打发漫长的时光,只好在兽型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可在那样的环境中,作者的愁并没有消退,反而随着缭绕的烟雾而变得更浓了。

(众生称好)

师(微笑)很好地调动了自己的想象力来学习作品,值得鼓励。还有吗?

生 我们小组研究的重点在于“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和“半夜凉初透”的“凉”字上。“又”字表明再一次,又一次,强调作者与丈夫分离已久,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佳节时分独守空房了。“佳节又重阳”,分离之悲就更深了。“凉”字不仅指身体上感到的凉意,更加重要的是指作者内心的凄冷悲苦,此情与“玉枕纱橱”之景相融,极富表现力。

师 抓住了关键字来分析,非常深入、到位,很精彩!看起来,同学们在课前的准备功夫做得很足,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语言鉴赏的基础了。

师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上片以记事为主,但却字字见情,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如果还不能背诵的,请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背诵)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师 我们的学习一向强调自主性和探究性。上片的鉴赏分析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完成得很出色。现在,请各学习小组按刚才的流程进行准备,老师打算给大家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师 我们的任务有两大点。一是结合注解,发挥联想和想象,整体理解下片大意。既要把握其内容,又要简要分析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二是自由选择词作中的词语、意象来鉴赏分析语言。要懂得抓住关键词,咀嚼品味其中的情味。除了分析、解答问题之外,也欢迎同学们大胆提出自己在鉴赏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各小组开始看书,动笔,交流讨论)

师 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怎么样?哪个小组先派出你们的代表来?

生 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师 这个小组的表现令人叫绝!课前一定花了不少工夫。其他的同学,你们还有没有疑问或补充?

师 那好,整体的鉴赏先到这里。下面我们把重点放到句子和词语的鉴赏上来。先把关键词找出来。

(生齐答,师板书“黄昏”“销魂”“瘦”)

师 新的挑战来了。哪个小组先展示你们合作的成果? 生 老师,我们想提一个问题:“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中的“东篱”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有无联系?

师(微笑)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哪个小组来帮他们解疑?

生 我们查过资料,普遍的看法是“东篱”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诗意。这里一方面交代“东篱”是菊圃,另一方面又有引用的典雅之味。

师(向生)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 生 太好了。谢谢!师 请继续鉴赏或发问。生 现在我们来提个问题。“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师(微笑)这个问题问得好,哪个小组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

生 我们认为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师(对生)满意他们的解答吗?还有没有疑问? 生 完全理解!分析得太好了。谢谢。

师 无论是鉴赏还是质疑,我们都表现得很好。当然,作品中还有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哪个小组来争取这个机会?

生(不假思索)我来!师 好,有勇气!生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中展现出两个镜头:一是凄冷的风穿帘而过,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菊花满园,枝瘦叶残的菊花在寒风中瑟缩;二是词人迎着寒风,看着菊圃中的菊花,顾花自怜,认为憔悴愁绝的自己比菊花更要消瘦。情景互融,思夫之苦至此,真让人同情!

师 你分析得不错。不过,还能不能再深入一点呢?比如说,品味一下关键词中的意味。生 我再分析一下“黄花”。“人比黄花瘦”,明是怜花,实为怜己。黄花当中寄托着词人的情感,人比黄花之喻既含蓄,又富有美态,形象地再现了愁云满面的闺中思妇的神韵。此外,黄花又有傲霜的美质,更能衬托出词人情怀的高洁,含蕴异常丰富。

师 大家说,他的补充好吗?(生齐答:好)

生 我来分析一下另一个关键词“瘦”。我认为,这个字是全词的词眼。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师(带头鼓掌)分析深入、到位,语言组织甚佳,不愧为班里的诗词研究小专家!好了,我们的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课文,尝试把它背诵下来。

(众生齐读,老师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试背)课堂小结

师 下课前,让我们来对本课作个小结。清代的许宝善曾说此词“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轩词谱》),评价很高。此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写重阳佳节对丈夫的销魂噬骨之相思,情调凄婉而又含蓄蕴藉。明·杨慎评末两句曰:“凄语,怨而不怒。”(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清·陈廷焯曰:“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的确,这首词以“愁”字开篇,以“瘦”字作结,贯穿全词始终的是词人孤独愁绝之苦及销魂噬骨的思夫之情。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全词情景交融,“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艺概·词概》)。其白描的外在形式和精美的内在特质,得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布置作业

师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背诵全词,明天早读课老师抽查;另外,把赏析作业做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声声慢

导入新课

(检查《醉花阴》的背诵情况)

师 李清照的词作以金兵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醉花阴》是她前期的词作,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她后期的代表作——《声声慢》。相信学完这首词之后,我们对李清照的词将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准备好的课件)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活际遇是分不开的。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也曾受过改嫁的争论。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将她个人在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对故乡沦陷的感慨,反映在词上。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在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之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金兵攻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一大部分,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

不久,高宗委派赵明诚做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可是,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的风霜劳顿,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湖州太守还未到任他就病倒了。后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死于南京,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在旧时代的环境中,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去了丈夫,可说完全孤弱无依了。

在兵荒马乱中李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她的弟弟敕局删定官李迒,从此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由于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在逃乱中依次失去,河山的变色,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乱离中颠沛奔波之苦。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所作,据专家研究推断,这是作者丧夫再嫁张汝舟,又与其离异之后,也就是五十岁上下时所作。

南渡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李清照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师 谢谢搜集资料的同学,非常详细!师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朗读录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点击录音链接,播放朗读MP3。学生认真聆听,在书本上划分节奏)

师 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凄苦情”的词。注意找准节奏,尽量读出感觉。

师 读得不错。看来有了前一首词的学习,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已经有了一定的“感觉”,读出了味道。但有个别地方还是要注意。看看以下的朗读节奏划分:(教师进行诵读提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 学习诗词要多读多背多体会。在课堂上读了,早读课读了,回家也要读。要读出感觉,读出情感,方能算是成功。下面,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录音,然后自由朗读。

(学生听录音朗读)

师 放开喉咙,自由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 好,大家应该已经读了好几遍了。能谈谈你读完的感受吗? 生 这首词写得好惨,催人泪下。师 哦?感受那么深?不错!还有呢?

生 有很多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明白如话。

师(微笑)也不错。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理清思路】

师 这首词同样分为上下两片。下面,请各小组开始自由学习,根据注解了解这首词的内容,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然后作个简要的归纳。

(生看书、讨论)

师 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来接受这个任务?

生 我代表我们组来吧。上片是说,词人自起床后就漫无目的地四处寻觅,若有所失,但却什么也把握不住,四围一片冷冷清清,使人的心境也变得凄凉惨淡。这时候,又正逢刚觉得暖和又冷起来的天气,让人的身体最难适应。摆上几杯清淡的酒,想要排遣这愁苦的心情,但又如何能抵挡住清晨的急风?借酒浇愁,无济于事。正独自举杯伤神的时候,却看到了天空南归的大雁,仔细看,那不正是以往在北方见到的旧时相识吗?这就更激起作者对往事的思念了,凄愁之情更深!

师 说得很好。理解能力很强,诗词鉴赏的基础比较扎实。有谁能把上片的内容作个简要的概括吗?

生 上片主要描绘了清冷孤独之景,衬托作者孤寂凄凉的情感。师 好的。板 书:

“清冷孤独之景”“孤寂凄凉” 师 下片的任务哪个小组来完成?

生 我先概括一下下片的内容:下片主要描绘残花桐雨的深秋景致,表现作者无穷无尽难以言说的愁。

师 很准确,请坐下。板 书: “残花桐雨”“愁苦凄绝” 生 老师,下片的大意由我们来负责吧。曾经茂盛无比的黄菊花,如今却凋零败落,堆积满地,现在还有谁有这个兴致去采摘它呢?独坐在窗子旁边,心情如此低落凄凉,时间如此难熬,怎样才能等到天黑呢?即使等到日暮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落在梧桐树上,这样凄冷愁苦的情形,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能尽数概括呢?

师(微笑点头)太出色了,请坐下!我们已经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大意,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

(全班齐读)【赏析评价】

师 李清照的这首词得到了世人极高的评价。有人誉之为“千古绝唱凄苦情”;也有人誉之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评价的焦点在于两个词,一为“凄苦”,一为“创格”。前者是就此作的情感意蕴而言,后者是就此词在艺术上的创新而言。下面,老师想给我们的各学习小组提个建议,你们在开展自主学习,自选角度鉴赏这首词的时候,可以结合我刚才提到的那两点来展开。好了,下面,时间交给大家,开始行动吧!

(各小组开始自主学习,讨论,选题,提炼,归纳)师 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生 准备好了!

师 谁来打响这第一枪?

生 我来试试吧。我们小组研究讨论的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词人在词的开头创造性地连用了14个叠字,后人以“创意出奇”来评价,十分恰当。语言上的创新固然是一个特色,但我们查阅过资料后,发觉世人之所以对这几句词评价那么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用这看似平淡的14个字细腻委婉地写出了心中所愁,如泣如诉,在意境上的层次感很强。“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她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但却什么也寻不到,只是心中一片茫然,若有所失。这是第一层意境:恍惚。我说太多了,你来接力!(对同桌笑)

生 好,我接着赏析第二层。“冷冷清清”,这是作者寻觅未果后的感受。作者举目四望,看不到丈夫熟悉的身影,找不到往日快乐的光阴,只觉得四处一片冷清死寂。这种感觉一直进入作者心里,寂寞无处排遣。所以,第二层可以用寂寞来概括。“凄凄惨惨戚戚”六字则更进一层,写孤独愁苦的情况令人无法承受,由愁苦而凄厉,为全词定下了凄惨愁绝的情感基调。这第三层,可以简括为“悲伤”。总之,这短短的14个字,意境密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感人,后人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师 这个小组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的确,他们所谈的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其他同学,你们听明白了没有?

生 明白了!

生 老师,他们表现那么好,能不能让他们为我们小组解答一个疑问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中说“雁”是“旧时相识”,如何理解?

师 问题提出来了,哪个小组有能力帮助他们,请伸出援助之手。

生 我是这样看的。前面说到作者打算借酒浇愁,但愁绪依然未解。当她正在伤心的时候,看到天空中南飞的大雁,认出那正是以往在北方替自己传递书信的那只大雁,这就更加激起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哀愁了。

师 听了他的解释,你懂了吗? 生 懂了!

师 上片我们就研究到这里,下面我们看看下片。下片的学习可以借助对比分析法,看看这首后期的代表作与课文所选前期的作品《醉花阴》相比,在语言运用、意境营造、抒情写意等方面有何异同。

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借景抒情。庭院里,凋零的黄菊花堆积满地,这憔悴枯萎的模样,实在叫人不忍目睹。伤花自怜,想起以往还有丈夫为自己采摘鲜花,如今自己像这枯萎的花朵一样已经进入了晚景,又有谁能摘花送给自己呢?作者心境的凄凉,已与残秋败花之境融为一体。

师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切入,分析得很妙!期待看到大家更多的精彩!下面谁来?再提示一下,我们可以借助对比分析法,将这首词与李清照其他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深地进入词人的艺术胜景之中。

生 老师,我想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词和《醉花阴》中的“黄花”意象。师(很感兴趣)哦?你的语言洞察力很敏锐,老师和同学们洗耳恭听。生 《醉花阴》中的黄花正值胜放之时,所以才会“有暗香盈袖”。其后,作者又借花写人,写道“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点出词人思念丈夫极苦时的消瘦之态。虽然如此,但当时作者和黄花一样,依然拥有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作者心里有愁,但仍未至彻心入髓的地步。而这首词当中的“黄花”,却又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了。花香早已消散,堆积满地的,却只是败损的花瓣。枝条上的花,看起来也是憔悴无比,实在教人无可采摘。这里的“黄花”其实也是词人心境的反映。它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凄愁惨淡的晚景。与《醉花阴》里的黄花相比,这里的黄花显然也已经到了衰败之时,不仅让人伤感,更牵扯着词人内心的隐痛愁苦。这时的凄苦,比起《醉花阴》时的闺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更彻入心脾,极富于感染力。

(众生鼓掌)

师 听听!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最大的称赞!你选的这个角度很有研究的价值,谈得也很深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透,由花及人,很出色!

生 老师,我们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句中也找到了一个研究点。师(笑)哦?看来我们的研究小专家越来越多了。好,愿闻其详!

生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作者独坐窗前,百般无聊,寂寞愁苦,在时间的缓慢流逝中承受煎熬的情状。词人很善于通过突出心理时间的缓慢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在《醉花阴》当中也有类似的句子,像“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永昼”又是作者有意识地夸大了心理时间的漫长,起到了烘托愁绪的效果。

师(笑)看来你对女性心理研究得还是挺透彻的呀!有独到的见解,很好,请坐下。

生 老师,他们几个的表现都很好,但我们小组认为我们的研究也同样出色。剩下的几句就全部包在我们身上了,好吗?

师(欣喜)真有勇气,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你们小组的高见!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连用了“梧桐”“细雨”“黄昏”等几个惹人愁思的意象。“梧桐”让人想到李后主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为之神伤的词语,而凄冷的雨滴,丝毫也不顾及词人的情感,却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又逢深秋黄昏之时,惆怅寂寞之味更浓,冷雨点点滴滴地敲响梧桐叶,那声音就好像一直落到人心里去一样,又凄又冷又愁,寂寞孤独的意味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样,词最后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就显得水到渠成了。作者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收尾,也是蹊径独辟之笔。前人写愁绪,有的说愁有千斛万斛,有的形容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师(环顾四周)刚才那两个小组发言的同学,你们对这个“挑战者”有何评价? 生 看起来功力不在我们小组之下!

生 我们要向他们好好学习,他们的研究的确比我们的要深透。师(微笑)难得的是同学们既有研究精神,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下面我们再朗读一遍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回忆品味,加深理解。

【拓展提升】

师 这首词在艺术技巧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再默读几遍,归纳词作的艺术特色。(学生默读)

生 我觉得这首词所选取的景物极富于情感色彩,如“归雁”“黄花”“梧桐”“黄昏”“细雨”等。作者善于借助这些意象抒情造境。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生 我觉得这首词使用了很多叠词,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等。这种创造性的写法为词人独创,情蕴颇深,又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生 这首词主要写愁,但写得如此含蓄委婉,全篇只用一个“愁”字来作结,却又让人觉得愁绪无处不在,感人至深,殊为不易。

师 同学们谈得很好,下面老师来归纳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

本词艺术特色:1.抒情造境,情景交融;2.运用叠字,创意出奇;3.造语清新,蕴藉深挚。课堂小结

师 本词上片以清冷孤独之景,衬托作者孤寂凄凉的情感;下片则描绘残花桐雨的深秋景致,表现作者无穷无尽难以言说的愁。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词人此时的“愁”已脱离了“闺怨闲愁”的狭小范畴,在客观上反映了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等现实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社会意义。在艺术上,词人抒情造境,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创造性地使用叠字入词,为前人词之未所见。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用典虽然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使词写得明白如话家常,蕴藉深挚,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布置作业

课后探讨题(两道题任选一道来做):

将苏轼或辛弃疾的词与李清照的词比较,体会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或者将柳永的词与李清照的词进行类比阅读,感悟婉约词风的特色。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醉花阴

第二课时 声声慢

活动与探究

找出李清照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词进行比较研究,再任选一首李清照的词写一篇鉴赏文字,加深对李清照词风的认识。(已经学习过的两首词除外,如以下所展示的《临江仙·梅》。)

例子如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

认真品读李清照的这首《临江仙·梅》,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第三篇:《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引导:联系作者生平遭遇

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

提示: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附板书:

《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拓展理解,深入体会

引导:其实,愁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字眼,老师从李清照词中选取了几句给大家,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咀嚼品味,进一步体会李清照词中浓郁的愁绪

资料链接:怎一个“愁”字了得!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3、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4、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活动:学生诵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

再读诗词,赏析艺术特色

引导:李的一生,尤其是后半生,几乎过着与愁苦相伴的日子,她是个多愁善感之人,更是个写愁高手,现在就让我们再回到这两首词中,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愁的,两首词在写法上是否也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再读文并讨论这个问题

提示:可以从词的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活动

1、学生再读文,讨论上面的问题

活动

2、师生互动交流,欣赏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活动

3、学生结合自己读过的李清照,简单概括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特点

教师小结: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的特点,李前期词真实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词风清丽明快,语言婉转含蓄

后期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词风凄凉低沉,语言深沉凝重。

附板书:

语言

意境

表现手法

《醉花阴》含蓄凝重

清新宁静

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段表达内心情感

〈〈声声慢〉〉率真自然

凄惨悲凉

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倾听歌曲,拓展练习

资料链接:学生欣赏〈〈一剪梅〉〉歌曲,完成练习

问题:(1)〈〈一剪梅〉〉是作者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请说明理由

(2)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断表达内心的情感,是李的主要艺术手法,试结合这首词中的具体词句分析这一特色

学生总结

教师布置作业

搜集李的作品加以赏析

教学反思

《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前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所以,我设计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这两首词。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鉴赏的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和情感世界,因此,我对这节的设计思路是:认真审读,整体感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咀嚼玩味,品味语言、立足主旨,赏析技巧。

本侧重于教给学生欣赏诗词的方法,学习诗词重在诵读,在读中赶,在读中悟,在读中品,所以整堂的教学是按着“读-悟-品”这条主线展开的。听读、自由诵读、个别诵读等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充分朗读,从而为后面的感悟、品味作铺垫。此外,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理解词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情感,教会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欣赏诗词。

在整个教学预案中几乎找不到问题的答案,那么答案在哪里?答案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答案产生在学生的读-悟-品的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并不是为学生提供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所以,在堂上我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悟与见解,我只是给予评价和引导,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能力!个人觉得欠缺的是在拓展练习结束后,学生进行总结,那么老师我应该也要做个总结,不能因时间紧而草草收尾,留下遗憾!

第四篇: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能听出这是哪首歌吗?对,是周杰伦的《菊花台》。歌中唱到“菊花残,满地伤”,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生:生命的衰败、凋零),古时的黄花即菊花。当时文人骚客常借用它来表情达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这里的菊是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就是其中一位善用黄花来表达情思的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两首词《醉花阴》《声声慢》,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二、诵读感悟

(一)一读——初品诗情

1、生自由读——范读——个别读,思考:

1)诵读完两首词,同学们认为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凄惨悲凉)2)那么我们可用那个字概括词人当时的心情?(愁)

(二)二读——细品词境

1、你们能从哪些词语(意象),句子,可看出这样的情感?(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人、景、物)《醉花阴》薄雾、浓云、酒、西风、黄花、黄昏

《声声慢》淡酒、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2、通过筛选两首词的意象,大家会发现两首词中有相同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一样吗?(因写作背景不同,而抒情目的也不相同)展示生平事迹

3、那么我们看看相同意象的黄花在词人笔下是怎样描绘的 《醉花阴》“有暗香盈袖”(香味)“人比黄花瘦”(形态)

“有暗香盈袖”是词人通过嗅觉感知的,能嗅到说明词人的心境如何?(说明有心情关注美好事物,赏菊,生活有雅致的一面)

“人比黄花瘦”黄花瘦是怎样的形态(叶瓣纤长、茎杆瘦细)“人比黄花瘦”说明女子容颜因相思而消瘦,憔悴。《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此时的黄花又是怎样的形态呢?(堆积,连瘦都没有了,花死了,落一地,枯萎了,谁还会捡起插在自己头上装扮呢?)

师:曾经东篱把酒还有相思可诉说,如今孤身一人,容颜憔悴,无人可思,无人可念,只能看一地枯萎的黄花,这一地枯萎黄花是哀愁的、是凄凉的是孤独寂寞的。

4、词人的这种孤独寂寞之愁借何物来消解的(酒),那么我们看看“把酒”“淡酒”的滋味有何不同 《醉花阴》“把酒”“把”把玩之意是饮酒的一种闲逸,只因丈夫远游,词人孤单一人,无语独酌而添离愁别绪,所以用酒表达相思幽怨。

《声声慢》什么季节喝酒的?(乍暖还寒,晚来风急之时)借酒暖身也暖冰凉之心。为何词人用淡来形容酒呢?是酒量大,还是酒中掺了水?(是主观情绪上愁太浓,酒溶解不了词人心头的冰霜)可以说是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5、词人是在什么时候饮酒的?(黄昏)伤别念远

中国诗人的笔下,黄昏这一意象往往和伤别念远联系在一起,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

《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这个黄昏词人也是思念丈夫的时间,可以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算不能千里共婵娟也能千里共黄昏吧。《声声慢》中的黄昏是怎样的?(兼有细雨)潮湿阴冷的,主人公百无聊赖,唯一可做的就是等到天黑,这是多么的凄苦绝望啊!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叶上,谁又说不是打在词人绝望的心上呢?

6、这个黄昏有何事物光顾词人的寒舍?(风)渲染愁情

《醉花阴》帘卷西风

也许风善解人意,催人莫逗留,也许产生幻觉,夫君翩翩而入,也许想到曾经双双卷帘入室情景,都是富有浪漫诗情的。

《声声慢》晚来风急

急说明猛烈强劲 敌说明风寒冷刺骨,急风中难存点滴暖意,身凉心凉。

7、小结: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醉花阴》营造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营造的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

(三)三读——再品诗蕴

1、如果让你在“愁”字前加一个定语,两首词你会加什么词? 《醉花阴》闲愁——百无聊赖、重阳独酌、刻骨相思

《声声慢》悲愁——亡国之悲、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飘零之苦

2、小结: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惆怅的幽怨的洋溢着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国亡夫丧且颠沛流离的磨难生活的缩影,是一首沉重的哀伤的充满了忧患之愁的泣血之歌。

3、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声声慢》,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加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描述画面

示范: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我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哪知“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真是酒味淡吗?不,不是。只因我心中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呀!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我对酒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我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我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甚感凄凉怎么捱到天黑呢?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候又下起了细雨,“点点滴滴”,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打在我那破碎的心上……

我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 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悲痛。

4、总结: 从这两首词中我们看到,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第五篇:——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教学重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2.品味语言美,掌握艺术手法。【教学方法】

诵读 —— 感知——体会——涵咏。【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今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后期词则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 “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二、初读

整体感知

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两词中“愁”的意蕴和内涵。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惆怅幽怨的抒发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

【虚词鉴赏】

1.“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永”字,作者旨在强调什么?(教师进一步引导:是什么样的情感会让她觉得白天太长?)

学生联系作者此时处境答出:丈夫不在家,内心的孤独无聊、无所事事。2.“佳节又重阳”的“又”字是表示并列关系吗?体会它的妙处。(教师点拨:“重阳节”有什么特别的吗?„„“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诗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词人的内心。去年重阳也许是相聚的,以过去的乐景更衬出今日的哀情。本就思念,又逢佳节,更觉孤单,倍增惆怅。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中“莫道”一说之后作者的情感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教师点拨:“不销魂”意为不要伤心,这是丈夫的宽慰语,这之后应该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借一幅画面来表现“憔悴”。

总结:通过上面三问,我们发现作者的情感抒发很含蓄,也发现诗词中的虚字作用很大。【意象赏析】

1.“薄雾浓云”放在开头有何作用?(教师提示:注重意象的特点以及位置)

明确:薄雾有迷蒙感、浓云有压抑感,营造出阴沉忧郁的氛围,与后文人内心的寂寞烦躁吻合。2.哪些意象带有“深闺”的特点?

明确 :“瑞脑金兽”“玉枕纱橱”(进一步思考: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用意?教师提醒:注意前后语意)

明确:“销”的是香,不消的是愁,人的思绪随着青烟上升,联想到“佳节”,此意象是情感的酝酿;“玉枕纱厨”的特点是凉和透,这与后文“凉初透”刚好吻合,是为了渲染身体感受到的“冷”,其实还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清冷。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妙处有哪些?(教师提示:为什么不是“西风卷帘”?为什么不是“人比竹竿瘦”?)

明确:“帘卷西风”这一倒装,有意强调“帘卷”,视觉上有很强的冲击感。(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想象丈夫归来,掀开帘子第一眼所见就是妻子的憔悴。也可以想象为帘子一次次掀开,都是西风,而非丈夫,极写女词人内心的失望,这是对后文极好的注解。)

总结:意象鉴赏既要细细分析各个意象的特点,还要分析前后的语境作者的感情,另外不可忽视意象一些相对固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

前一首词《醉花阴》,在李清照含蓄而细腻的词句中我们感受到了“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晚年的李清照背负着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丧父无子之孤,辛酸艰难的生存于动荡的世代。她笔下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起的愁”。

【听名家朗读】

听后感觉:与前篇感觉截然不同,成功地表现了两种情绪、两种心境。【寻找词眼】

学生很容易找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意象赏析】

“次第”意为“光景、状况”,也就是词中所描摹的意象,大家来找找看。

明确: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进一步提问:我们把这些意象一一“泡开”,看看能发现什么?)1.淡酒难敌

(教师提示:注意语境——“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明确:想借酒驱寒,嫌酒淡,反衬出心冷愁浓。

(教师补充:乍暖还寒——本是暮春时节的典型气候,此处指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冷暖无常。作者借不适应写出飘零憔悴之苦。)2.过雁旧识

(教师点拨:重点在“却是旧时相识”,可以有哪些理解?)

明确:北雁南飞,天涯沦落之感。3.黄花堆积:花落(即憔悴损),写出岁月流逝,人已衰老。以花写人。4.梧桐细雨

(教师提示:“梧桐”在古诗词中有和固定意义?“细雨”的特点是什么?二者配搭出来的意境有何特点?)

(教师补充:“点点滴滴”的雨打梧桐声,从视觉的萧瑟到听觉的微弱绵长,整体意境应该是凄凉无限,这恰恰是作者的老年境况。)

三、再读

鉴赏异同

两首词,同样是写愁,但表现愁的方式不同,诠释愁的内涵各异,塑造的形象有区别。1.《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

《醉花阴》以“愁”发端,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五阳,有高难登,诗性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游,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瑟瑟,菊残人老,此三愁也。三种愁思聚于一处,借酒浇愁,不胜酒力,酒醒后愁绪更浓。《声声慢》在篇末托出一个字,词人宕开了这个“愁”字的浅层意义,赋予它更深广而厚重的内涵:丧夫之痛、亡国之痛、孀居之苦、沦落之愁。

2.两首词,“愁” 的风神不同,人的形象迥异。

《醉花阴》中的愁是迷离而朦胧的。词作先摹愁态,把一位思妇惆怅彷徨、寂寞无主的愁态勾画出来;再绘愁容:“人比黄花瘦”,抒写一位敏感多才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在他乡的丈夫刻骨铭心而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声声慢》中的愁是孤寂而凄清的。词中先设愁境,用七对叠词刻画了冷清萧瑟的环境,烘托了一位寡居妇人凄惶苦闷、恍惚悲凉,以及痛定思痛时的“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再布愁境: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过雁、满地黄花、梧桐秋雨……景景含愁,声声入心,抒发了一个茕茕孑立的女子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四、三读

体会写景抒情的手法

两首词,同写秋风黄昏,写情寄意的表达效果殊异。1.前者是:“帘卷西风”,后者是“晚来风急”。

西风帘卷似让词人产生幻觉:远道而归的夫君偏偏而入,给自己一份巨大的惊喜,也许风解人意……词人用画面娓娓诉说,富有浪漫诗情。

而晚来风急直抒胸臆:急风中,最难将息,单薄此身流离无寄,如死的孤寂与悲怆令词人直面眼前景,直抒胸中情。

2.前者是“东篱把酒黄昏后”,后者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前者有 “人约黄昏后”的意蕴,黄昏是词人等候的起点,到了黄昏,就应彼此的心灵之约来到东篱遥相问候。后者的“黄昏”似是词人苦捱至斯的终点,“守着窗儿,独自怎生的黑”是说时光难捱,又加上梧叶纷纷,细雨霏霏,又要怎样熬过这漫长的黑夜?

五、总结。

板书设计

下载《 李清照词两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2word格式文档
下载《 李清照词两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七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李清照词两首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目标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2.理解词中意象的含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 能力 目标 1......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反思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反思 这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我的讲课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通过备课、讲课、讲课后的思考以及评委们对我这节课的评价,心中感慨颇多!一、备课 1.根据自己......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导入: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说的就是李清照,一位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女性,那么我们在初中学过的《如梦......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五篇范例)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目标: 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李清照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2、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3、品味鉴赏词中的名句,把握词的意象。 4、领......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课前导学】 1填空:李清照,号 居士, 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

    李清照词两首 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鉴......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8 李清照词两首 从容说课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