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典型课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九寨沟
涞水小学 张秀玲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五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新词的意思。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一、重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突破:在优美的风光中,在教师煽情的描述中,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优美的语言去描写美好的事物”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1、课文伴奏带;
2、挂图。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激情:你或你的亲友有人去过九寨沟吗?把你所了解的九寨沟介绍给大家。(从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也可以介绍,教授师适时出示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
3、设疑:
多么神奇的九寨沟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它,去领略那神
奇壮丽、蔚为壮观的迷人风光吧!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指名领读。师生讨论提醒:
潘、憨、敏、禽(前鼻音)羚、坪(后鼻音)蹿(平舌音)掬、咀(同声韵不同声调)齐读生字词。
2、指导长句朗读。
(1)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2)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3)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花池”呢。
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录音范读。
1、你听了课文,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4自然段)
3、其他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4、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名字的由来、所处的地理位置)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指导朗读第一段。
(突出“神奇的”、“因为„„所以„„”、“一„„就„„”、“童话世界”)齐读。
六、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
2、自己记忆生字,感到有困难的打上“?”。
3、全班交流。注意提醒: 县:里面的两横; 捷:左窄右宽。
4、指导写字,师范写。
窜:上下结构,两上“口”要扁些,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善:上部有四横,前三横要写紧凑些,第四横最长; 禽:人字头要大些。
5、学生描红、临写。
七、课堂小结:回顾本课重点。
八、作业:
1、熟读全文;
2、背诵课文第3--5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9.九寨沟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名字的由来,所处的地理位置。第二段(第3--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
第二篇:典型课例
1、秋 游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能按照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3、能用一定的记字方法记住9个生字的字形,写好”追”,”喊”两个字。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看图按顺序说一段话。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齐读课题。`
3、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
4、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
2、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
(1)我们从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小鸟……)板书:天空:
(2)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有是什么样子?(稻子金黄,高梁火红,棉花雪白雪白。)板书:田野
(3)你们在草地上玩了什么呢?
出示:我们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板书:游玩
3、大家说得真不错,现在你能按“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 秋游的经历吗?(指名一生说)
三、初读课文。
1、秋游的经历真令人开心,《秋游》这一篇课文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同学们的游玩经历过程,现在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通句子(读3遍)
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了吗?自己先练一练。出示: 追逐
郊外 白兔 绵羊
老师 喊着 高梁
凉了
棉花 稻子 一望无边
逮蚂蚱 打滚儿 亮嗓子(1)自由练读.(2)带拼音开火车读,齐读(3)去拼音一行一行读,齐读
3、大家的生字词读得这么棒,相信读课文也难不了你们。第一节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谁来读?(1)来到郊外,同学们看到秋天的天空美极了。(板书:美)谁来读第2节。(请生读,评议)(2)秋天的田野也很美。(板书:美)谁来读第3节?(请生读,评议)(3)第4节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板书:开心)谁来读?(请生读)
4、美好的秋天,尽情的玩乐,真令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再次去郊外游玩一番。(齐读课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游,玩得都很开心,可课文中的生字却急坏了,它们争着抢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可别光顾着玩,还得认真写好字呀!”同学们,你们会认真写好字吗?”
2、出示:“ 追”“喊”
(1)先和它们一起打个招呼。(2)书空这两个字的笔顺。(3)说说怎么记住它们.(4)范写
追:竖笔写在竖中线,两个左框紧贴竖。点的起笔要略低,捺脚运笔重到轻。喊:口字写得窄而上,一撇写到口字下。一横一口要靠左,斜钩对角拉拉长,最后一笔点在上。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课后希望大家能把这篇美文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熟练。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化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学会了许多生字新词,这些生字、新词还认识吗? 出示:白兔 农田 追逐 一望无边
郊外 草地 开心 笑着
喊着 蚂蚱 棉花 几只 ?
(1)、指读词语。
(2)、找一找轻声音节的词,多音字。
(3)、选择其中的一个说句话。
二、精读课文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大自然中,去仔细感受一下秋天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好吗?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朋友秋游时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一)、第二自然段
1、你觉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样?(美)美在哪里呢?我们读读课文好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师生讨论:抓住“蓝蓝的、一望无边、有时像……有时像……”
(1)“蓝蓝的”对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颜色是蓝蓝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再美一点;
(2)“一望无边”哦,原来天空是这么广阔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边,谁能读好这个词?指读,真不错,你把天空的广阔无边给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3)“有时像……有时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看,这天上的云朵就只像白兔,绵羊吗?这些飘动的云变化真多啊!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这些云朵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联系平时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4、句式练习(学生说到有时……完成这个句子练习)
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小结:的确,秋天的天空多美呀!美在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多神奇!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多么广阔啊!那谁能通过朗读把秋天天空的美丽读出来呢?(指读课文)你读得真美,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试一下好吗?(齐读)
(二)、第三自然段
过渡:我们刚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还有什么也很美呢?(田野)
1、分小组读课文自己学习讨论,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
2、学生交流(1)、田野里,稻子成熟了。(对呀,田野里稻子金黄金黄的,这就告诉我们稻子是成熟(2)、田野里,高粱火红火红的。(你看到了火红火红的高粱,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朝我们笑呢!那高粱也成熟了。)(3)、田野里,棉花白了。(棉花白白的,如果你看到一团团雪白的棉花,那你一定会替农民伯伯高兴,因为棉花成熟了,获得了大丰收。)
3、谁愿意来读读呢?(指读)你能想象一下稻田里这丰收的景象吗?
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样?高粱红了,红得怎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可以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
4、出示:田野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5、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确实很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老师还觉得,这些颜色不光美,还说明了庄稼成熟了,就要丰收了,大家肯定很高兴,所以读的时候还要——高兴点。真好,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的美,秋天的田野是那么的美,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小朋友来到郊外游玩,玩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
1、指读第4自然段,思考:共有几句话?
2、指读第一句: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1)、读得不错!圈点“有的……”读读体会,“亮开了嗓子”在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看看图,小朋友还玩些什么?
(3)用上“有的”来说说笑朋友还玩了些什么。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欢笑,大家(引读):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4、那就让我们开开心心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丽,大家玩得也很开心。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好吗?
四、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板书:
天空
美
秋游
田野
开心
游玩
乐
典型课例
吴家店镇包畈小学
龚小滤
二0一五年九月
通
知
各村小学:
为搞好今年职评工作,根据中心小学教务处的安排,拟定于9月11日在包畈小学举行龚小滤老师的典型课例教学考评,请通知专家考评组成员及龚小滤老师准时参加。
特此通知
金寨县吴家店镇中心小学
2015年 9月6日
考评组成员名单详见附录。
附:
吴家店镇中心小学
2015年小学教师考评课专家评审组成员名单
组长:
朱
敏:小学高级教师,中心小学教务主任
沈华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廖家梅:小学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县“优秀教师” 周丽:小学高级教师
王娣元:中学语文二级教师,县“优秀教师”,包畈小学教导主任
吴家店镇中心小学
2015年 9月6日
第三篇:典型课例及反思
《台阶》教学设计及反思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真情。过程与方法:自由、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教材分析:
《台阶》是八年级的一篇课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叙事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声,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 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父亲性格的核心。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初一时已有明显提高,在初一记叙文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是父爱,父亲身上的慈爱和坚强、艰苦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背影上,父爱是世上最无私、最深沉的爱,表达是这么简单,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及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细节,今天再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向《台阶》走近文中的这位父亲。
二、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悟:
1、出示速读要领:要默读、忌回视。
2、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用一句话来概括?(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四、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吃苦耐劳,具体的研读,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请大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刻画父亲的语句,要感情地读,说出你感动的原因。请大家依据这种形式,谈谈你对文中细节刻画的认识。
3、合作探究
4、全班交流:谈对父亲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
父亲一倍子艰苦创业,所得的结果只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
了,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得?
六、欣赏歌曲
画面中播放有父亲的许多形象,联系生活,你是否也有这样难忘的时刻?
七、作业:写一篇日记《父亲》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台阶高
吃苦耐劳
父亲
老实厚道
地位高
坚忍不拔 教学反思: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只见森林,只见单篇课文,不见一类文章。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语文教师要放权,教会学生阅读。本节课从小说的文体出发,安排了三个板块的教学,第一板块抓关键词语,理解读懂故事。我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思路清了,学生对文本也就有了整体的感知和把握。有理解读懂故事第一板块中父亲和台阶的关系,很自然地带出了第二板块“抓细节描写,析人物形象”的教学。这一板块的教学,我遵循先感性好理性的原则,教师引路,学生自主的教学理念加以设计,应该说这一板块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学生在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螺旋式上升中,学会细节的描写,理解比较到位。这一板块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完成了“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板块的教学后,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板块“读懂主旨,读出自己”的教学中。在这一板块中,我始终扣住关键词“父亲”、“台阶”,始终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读懂父亲,读懂台阶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编者为何又要编送这篇小说呢?”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不忘学法指导,应该说,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师生互动较好。当然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遗憾。如这么长的一篇小说,如何在一节课中,既能让学生有一整体感,又要在某一点上讲深讲透。又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学生评价,这是我没有细加考虑的,有的听课教师指出后,我经过反思,还是觉得比较操作较好。
课已上完,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收获也罢,遗憾也罢,这一切都会成为我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上好今后的每一堂语文课。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哈拉海乡中心学校 张
利
新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作为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体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标时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整合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能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其次是由研究教学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就语文来说包含字词句段篇、语文篇章等先关知识;第二层是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核心层是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而且,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其次,课堂设计变
“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标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不但具体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课本的选文是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水平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
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评价学生的各种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一路走好!
第四篇:典型课例研究报告
《济南的冬天》典型课例研究报告
淡晓霞 孙秋侠
一、课例研究的背景及目标
1、背景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时大幅度减少,但是内容并没有减少。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全国各地就如何实施高效课堂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讨论与研究。我们课题组尝试以导学案为载体,优化课堂结构,研究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已经形成了导学案的编制模式,完成了导学案的编写,初步确立了适合我校的“精学、精讲、精炼”的教学模式,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将这种将这种模式最终确立并进行推广,我们课题组决定以典型课例的形式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2、目标:研究如何使用导学案达到课堂高效,并形成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二、课例研究的模式
1、一课多上:我们课题组成员采用一课多上的形式展开研究,先由一位教师上“独立课”,小组成员听课观课,课后集体会诊,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反思完善,再由这位教师进行实施,形成典型课例。
2、互助式观课: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观课指导。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我们采取如下步骤:①课题组成员在课前共同商定好课堂观察的主题和重点;②观课者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③开展课后的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要点,问题一定要具体;④后续行动,上课教师要把改进措施实施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研究过程
课例研究通常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节课中出现的有针对性的、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我们研究过程如下:
1、小组会谈:研究与准备。课题组成员共同为《济南的冬天》这节“研究课”做出详细的计划,完成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2、研究课一:实施。由郭颖老师讲授这节“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分别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及课堂文化四个维度进行观察评价,观察时有具体的要求和细则,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3、小组会谈:反思与改进。教师团体聚集一起讨论“听课情形”。授课教师先谈谈自己课堂的得与失,各位教师就自己的观察提出修改意见,大家共同进一步完善各个环节。
4、研究课二:第二次实施。继续由郭颖老师在另外的课堂教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5、小组会谈:反馈与存档。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课,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整理资料,最终确立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6、录制视频。按照已经确立的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由郭颖老师上课,袁磊老师录制视频,并进行剪辑整理,形成典型案列视频。
四、课例研究的结果
1、进一步确立了我校导学案的编制模式及使用模式。通过本次典型课例研究,我们课题组确立我校的“导学案”编制模式我们的导学案分为以下几部分: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自主预习·发现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达标检测·巩固拓展、知识链接五部分。主体部分在【自主预习·发现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达标检测·巩固拓展】这三个板块。【自主预习·发现质疑】内容包括: 基础知识落实、课文写作背景、课文内容自主阅读理解。问题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答案基本上在课文中能够找到,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要求设计与课文有关的一些比较难一点核心的问题。要注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这类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呈阶梯式推进,把握重难点。【达标检测·巩固拓展】要求题型设计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要有课内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三个板块编写特别要附上学法指导,这体现了我们导学案编写的特色,也是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要求的。教师不是只提问题,更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导学案的使用放在课前,由学生在上课以前预习完成。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课时学习任务重,加上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只能放在课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我们提前一周发放导学案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灵活安排预习时间。课堂上先针对【自主预习·发现质疑】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接着师生重点解决第二部分【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中学生疑难点问题,这样可集中学生学习高度的注意力和兴趣。最后以【达标检测·巩固拓展】的内容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掌握情况,并适当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后及时收交导学案,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形成导学案为载体的“三精”教学模式。
在导学案的编写和课堂使用中,我们逐渐确立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精学、精讲、精炼”的教学模式,我们将《济南冬天》这节课课堂分为三部分:
精学”:这是根据导学方案的第一部分【自主预习发现质疑】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编写实施时,对于这部分设计,注重在作者情况、字词音义等基础知识和整体把握文章方面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五个问题,这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预习独立完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问题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精讲”: 这是根据导学方案的第二部分【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这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导学案的问题要求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准备,问题之间能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与逻辑层次。这部分的导学问题设计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习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解决文章中的重难点问题,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60%。《济南的冬天》本节课这部分我们设计了六个导学问题,分别从景物特点、品析鉴赏和写作特色几方面设计。因为这部分问题较有难度,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点拨,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适时的进行学法指导,指点迷津,让学生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迅速解决问题。但教师的讲解不可过多,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一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堂上精讲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三讲,三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能懂得不讲、我们讲了学生也不懂得不讲。讲什么呢?讲学生的难处、惑处、浅出。精讲它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把时间还给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吸收。“精讲”:本环节完成学习任务的90%。
“精练”: 这是根据导学方案的第三部分【达标检测·巩固拓展】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精练是指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的目标,精选少而精的、有层次性的习题,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训练活动。题型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巩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且通过与课文有关或有密切关系的美文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可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济南的冬天》本节课这个环节我们设计了两个习题,通过填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仿写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手法融情入境的描绘,写出景物的情致。精练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让练习变得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适量的练习是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导学案的使用实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
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达到课堂高效。“精学、精讲、精炼”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删繁就简,复杂问题简单化,重点问题深入化”的设计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精学、精讲、精炼”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有所发展,注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实现好帮差、后进生互助、优等生互进的氛围,教师针对性的对小组进行指导和帮助,这就使教师能够关注到全体学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精学、精讲、精炼”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小组协作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展示自我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会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技能而且学会做事做人,这些能力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通过学案导学 “精学、精讲、精炼”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了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拓展延伸等环节的调控,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 “精学、精讲、精炼”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高效课堂。
第五篇: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课题: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泗县黑塔中学
卢德亮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