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教案 优秀课例
《三峡》教学设计
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 牛全喜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会品析语言,细心观察,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4.感受三峡雄奇壮丽、清幽秀美的景色,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李白也在诗中叹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同学们知道这两位文坛巨匠所描写的是哪里么?
(引出三峡,教师板书课题。)
1、你对三峡都有哪些了解?
(配乐播放“三峡风光”图片,学生可结合图片,各抒己见。)
今天我们就跟随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走进三峡。
2、介绍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初读,清文字之障: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2、试读课文,正音顺句。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译读,解文言之惑:
1、借助注释疏通语句,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以四人为一组,各组内交流讨论文章的大意,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
2、分组展示初习之惑,解疑答难交流成果。
各小组提出各自在疏通文意时所遇到的疑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3、自由朗读,初感大意,体会语气。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展示,师适做点评。
四、品读,寻“三峡”之美。
1、作者写了有关于三峡哪些雄伟秀丽的风光?(讨论作者的写景思路。)
明确:三峡的山,三峡夏季的水,三峡春冬之景,三峡秋天的景象。
2、寻读课文,总结三峡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总:山——连绵陡峭
分: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 秋季景——凄清悲凉
3、对号入座:出示三峡山、水、及四时之景的图片,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4、结合各图片中景物的特点,用“三峡美,美就美在三峡的„„(景物)。你看那„„”这一句式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示例:三峡美,美就美在三峡的山。你看,那七百里连山,绵延不绝,其间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5、此文历绘三峡壮丽的山川和奇丽的四季景色,语言简练传神,仅用155个字,就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最为精妙,妙在哪里?请同学们品读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
(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例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江水清澈,树木欣欣向荣,山高岭峻,花草茂密。言简而意赅地概括了三峡四季之景的特点,用字之精,意蕴之丰,令人叹为妙绝。
6、通过对美的追寻和探索,你能感受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什么情感呢?
7、齐诵全文,感受三峡风光之美。
五、美读、背诵课文。
此文不仅所描绘的景美,文辞更美,如此美文定不能让它与我们失之交臂。同学们,让我们美美地读起来,背起来。将此景永存,此情永记!
(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学生自由朗读成诵。亦可稍作准备后配乐朗读,后开展背诵竞赛。)
六、拓展延伸。
前后历时17年的三峡工程于2009年顺利完工,三峡水位抬高了175米,请对照课文,推想一下,现在的三峡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景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配乐播放三峡风光图片。)
七、课堂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岭纵横,江河奔腾,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三峡》是古代写景散文中的佳作,作者以简练而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三峡无比雄壮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获益良多。今天的三峡正在向世人放射着那令人瞩目的光芒,“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挚爱。
八、板书设计
三 峡
山——连绵陡峭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
秋景——凄清悲凉
九、作业设置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那么依据课文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关于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2、面对壮丽的美景我们总会不由得从心里发出赞叹,祖国风物无边,景色各具特点,就让我们学习郦道元写景的手法,来描绘一番我们的家乡。
第二篇:《三峡》课例
《三峡》课例
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地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概述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通过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4、鉴赏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课堂实录
师: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们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
生:三峡
师: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师:下面由同学自己讨论关于三峡的知识,弄懂后,可以派代表说说三峡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自由讨论,展示交流)
学生甲:我知道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认识这位作者是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文中提到了《水经注》,《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
学生乙:我知道长江三峡是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天,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师:同学们看来对三峡了解挺多的嘛。下面大家四人一组,由组长带领对个人自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根据文章想象的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全班分为四组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
学生代表一:第一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气势。
师:板书: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学生代表二:第2、3、4段写水,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了大水的猛涨。“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此句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就会有航船,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行船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师:板书: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学生代表三: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怪柏、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炼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师:板书: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学生代表四: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绵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师:板书: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师:这节课,大家对《三峡》这篇课文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能够体现你们自己的理解,这是非常不错的。„„
教学反思:
一: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具体的预习任务能让学生的课前能够有的放矢,培养了学生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联系旧知不但便于对新课的解读,也实现了对旧知识的巩固。
二:这节课充分学生的自主性,整节课都是由学生主导的,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三峡》研讨课教案
《三峡》研讨课教案
23中初二语文组靳月娈
一、导入
朱熹的《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二、熟读
(一)试读师正音
(二)跟读
老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三)自渎
要求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
(四)齐读
三、精思
(五)译读
1、生小组互相边读边翻译,实在翻译不出的可以找老师帮忙。
2、询问学生翻译时觉得有困难的地方,然后问学生是怎样解决的。
3、指名翻译,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略无:毫无。阙:通“缺”,中断。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以:比。
疾:快。湍:急流。绝:极高的山峰。良:实在。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六)研读
研读思考问题:
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的主体内容。
(七)问读
看生能否同起同止。
1、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自„„阙处)
2、第二段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或王命„„疾也)
3、第三段中总说三峡美景的句子。(清荣„„趣味)
4、第四段中写求日三峡凄美动人的句子。(每至„„久绝)(说出后师提示完成板书。)
(八)比读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讨论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九)疑读
作者描写江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而最后写秋季?
明确: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 —— 写夏季江大流急。与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接近,故一并写。此时已非洪水滔滔,而是“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美景。与冬春“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十)品读
本文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讨论明确:
1、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
2、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
3、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十一)拓展(依据时间取舍)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距今已有1500年,现在的三夏已经发生了变化,同学们 或许没到过三峡,那么,有同学知道 现在三峡上发生什么事情?——对,三峡 工程。三峡工程预计到2009年将完工,到那时,水位最高的将抬升105米,那 么到那时,三峡的许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不复存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时 三峡会是什么样子?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感兴趣的话,同学们 可以写一写。
(十二)板书
总: 山 —— 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雄壮美
三峡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分:水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悠美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第四篇:三峡 教学课例
《三峡》教学课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将《三峡》这篇课文作为古诗文的首篇。它是在学习了四个单元白话文的基础上,了解文言文知识及丰富文化积累,从而激发性灵的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
为使教学高效有序完成,主要从课前、课内、课后几个层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课前增效策略
备课方面:
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课文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2、根据学生所掌握知识,分析学生情况。是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这就有了初步分析方法。
3、设计理念: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注重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上,注重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注重反思。在知识探究上,注重合作共赢。
4、学习目标设计:(1)、识记与积累:郦 阙 溯 属 略无 绝 重岩叠嶂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哀转久绝(2)、知识简介:郦道元及《水经注》(3)、应用:①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②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5、教学重点、难点设计:(1)、重点:反复朗读形成语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6、突破策略:(1)、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等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疑释难,教师只作适当指导。
7、课前准备: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等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8、教学方法:读、思、问、议、评(洋思教学模式与引导探究式结合。)
9、、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10、、教具:录音机、小黑板
二、课堂增效策略
(一)、1、预习交流:新课前先复习文言文知识,了解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给出时间交流,由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来评,最后教师总结。(分钟)
2、导入新课: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师: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3、出示学标:
(二)、新课学习
1、整体感知:
(1)、1、先学:①、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如: 郦 巘 阙 溯 属②、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③、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听他诵读,语气语速是否合乎文意、断句、间歇是否合理,口齿是否流利,表情是否丰富(组织学生兵教兵——小组——全班)
(2)、后教:④、强化训练。师范读课文(或再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在此,教师应指出注意听的事项,如:字音的校正、音节的停顿和节奏等。)⑤、朗读比赛: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兵练兵,兵强兵的同时,师点评——点拨矫正)
2、整体感悟:
(1)、先学⑥、讨论:疏通文意。(分成三——六个人一组,每组讨论一个文段的大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⑦、把各小组的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⑧、在初步理解文中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讨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出示挂图,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2)、后教:学生展示结果时,其他同学认真分析,回答不全的,由学生补充说明,从而使学到知识更加完整,凡是学生答的全面的教师不再重复,及时给予鼓励。
3、拓展延伸:写作训练——把你曾看到的山川、名胜的美好景色描述下来。
4、堂清检测:试卷。(检测方法:要求独立完成。批改方法:互批,打出分数,上交,由教师把关。个别批改,重点强化。记录所错原因,教学中漏点、疑点,以便下节课及时纠正。
5、学习小结:(1)、小结由学生谈这节收获,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评。
(2)、教师寄语: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非浅。在课文,我们要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三、课后增效策略
1、布置课后练习:(1)、作业:①用正楷抄写课文,并背诵。②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你的笔来描绘眼前的景色。(2)、批改:统一要求,及时反馈。(3)课后辅导,并达到“堂清”。
2、教后反思:课堂上,把舞台让个学生,自己退居幕后。让在想法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尽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使课程资源扩大到更大的限度。
以上是我本节课学习模式,引用三个增效策略的点滴尝试,是微不足道的,有待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彰显学校“共进共荣”合作共赢的教学研究新理念。
第五篇:9三峡优秀教案
9三峡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绝巘(yǎn)
长啸(xiào)属(zhǔ)引
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说一说
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
2、品一品
请学生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连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
凄清
凄美
二、具体研习,合作探究。
1、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 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
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在对三峡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作者为什么没有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进行,而采用了这样的顺序?
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作者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明确: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4、《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5、讨论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总结全文:
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四、课后练习。
三峡是美丽的,我们身边很多景物也是美丽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只要我们善于寻找美,发现美,美丽的风景就会在我们面前展现。同学,请你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来写一写吧!相信你也会写出它的妙处。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
山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高峻美
夏季
水势浩大、流速迅猛
——奔放美
水
春冬 水退潭清、风景秀
——清幽美
秋季
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凄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