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江两岸是家乡》教案
《长江两岸是家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分布情况。能力目标:学会独立读图和查找资料以及调查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知识、能力目标,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学生对这块祖祖辈辈生活、敷衍的热土萌生热爱之情,并由此唤起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我省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分布情况。学会独立读图和查找资料以及调查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湖北政区图》上找到长江、汉水、清江及流经地区;知道我省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探究这样的自然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学习新课。
1、看一看、谈一谈
仔细看图,发现我省自然环境特点(引导从颜色上发现。)——水道纵横交错、湖泊众多、誉为“千湖之省”。
2、查一查、聊一聊
“千湖之省”的由来。(云梦泽)
历史上,湖北省大小湖泊的确有一千多个。这些星罗棋布的湖泊都是远古时代的大泽——“云梦泽”留下的遗迹。“泽”:聚水的地方。
3、比一比、赛一赛。
介绍自己通过调查了解的江河、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等。(贴黑板)(分组、个人;积分、奖励。)
4、读一读、想一想(1)小资料:
湖北全省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总长37000千米。长江自西向东,流经省内的长度为1061千米。
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自西北东南,到武汉汇入长江,境内流长878千米。湖北面积在3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目前有300个左右,大部分集中于汉江平原。(1962年以前有1066个。)
(2)湖泊为什么减少了?意味着什么?怎么办?
(指名读、齐读、师生互相问答、小组竞赛、个人抢答,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激情。)
5、找一找,标一标。
(1)在地图上把流经我省主要的河流、湖泊标识出来。(先小组合作后指名到台上标识。)
长江、汉江、清江(枝江、荆江、)洪湖、东湖。(2)交流记忆方法。(《洪湖水,浪打浪》)
6、考一考,问一问。
(1)你家附近有些什么河流、湖泊?(2)知道我们汉阳的“六湖连通”吗?(3)南岸咀为什么称为“中国角”。
7、试一试,做一做。
(教师启发:聪明的孩子们,我们今天了解了家乡湖北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分布情况,懂得了这么多关于家乡水的知识,真是了不起。想不想把这些知识形成一种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呢?那就快来试一试,做一做吧!)
(1)以“长江两岸是家乡”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抒发热爱家乡的感情。(2)以“家乡的水”为主题,以保护水资源为中心,举行一次手抄小报展览,唤起全体师生乃至市民节水、保水的意识。
(根据时间合理安排,可以合作或者请家长帮助完成。)
二、小结新课,升华情感。
1、师生对话,交流感悟。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里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是感想吧,请你用一句话把它们表达出来,好吗?(说完后写在书上。)
(2)想知道老师的想法吗?(唱歌《长江之歌》)
2、教师寄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引入。
2、长江三峡为我们展现出了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想去观赏一下那里秀丽的风景吗?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到那里去游览一番。1956年,毛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
二、共同活动 活动一:走进三峡工程
1、师:根据你事先收集到的资料,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了解?请简要介绍一下。(1)三峡工程哪一年正式开工修建?(1994年12月14日)1919年孙中山提出建三峡工程设想,从首倡到正式开工历时75年,创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水利工程纪录。
(2)三峡工程的功能?(蓄水防洪、发电、航运)
2、学生交流。
3、联系实践,体验激情,了解三峡工程的功能。(1)防洪蓄水。(算一算,比一比)
(2)发电。(说一说电可以输送到哪些地方,算一算)(3)航运。(看一看船只过大坝。)
4、填一填“三峡工程之最”。
5、教师补充视频资料。活动二:走近三峡人
1、出示三峡工程建设的前后图片进行比较,体会三峡建设者付出的艰辛。
师:人们说,三峡工程是一项造福子孙万代的世纪工程,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见证。随着三峡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大坝防洪功能的即将实现,沿江1500多万人民将由此摆脱洪水的威胁。随着机组的全面投产和船闸的顺利运行,三峡工程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创造更多效益,造福更多百姓。
2、学生说说对三峡建设者的寄语和对祖国、三峡工程的祝福。
3、观看三峡工程的历程。
三、活动小结
第三课时
活动一: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1、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老师说比赛规则: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猜,老师出示一样特产,自己组的成员可以有三次机会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可以说出有关特产的名称和产地的字,不然就算犯规无效。
2、点生谈感受。
3、小结:刚才的这些都是我们湖北省的特产。同学们是否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物产知多少》,一起来感受家乡的富饶。活动二:物产博览,引导探究
1、看一看。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家乡物产。
2、师介绍:物产包括自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矿产、土特产等。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物产博览会”吧!
3、学生组成“老乡团”,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物产的实物、图片及有关介绍等。
4、班级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介绍边往黑板上贴画或写有关当地的物产、美味佳肴、小吃、土特产的名称和特点的小卡片。带有家乡物产的同学展示实物,介绍其名称及特点,还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
5、学生把知道的家乡物产标记在教科书上。
6、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7、小结:看来我们的家乡湖北真是物产丰富。活动三:物产推销,深化认知
1、师:家乡的名优特产,是家乡人的骄傲,怎样才能使家乡的名优物产更出名、更受人们欢迎呢?谈谈你的金点子。
2、你有什么金点子吗?小组交流或自己设计广告词。
3、反馈,比比谁是智多星?将自己的金点子和广告词在全班交流。
4、小结:从这一个个金点子里,和这一条条广告词中,我看到了大家的智慧,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家乡物产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
第四课时
活动一:家乡的习俗
1、师: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习俗是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它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你们对家乡的传统习俗又了解多少?
2、“老乡团”小组交流自己家乡所特有的习俗。
3、学生反馈展示。(预设:鄂西土家族有哭嫁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汉阳的归元寺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就会举办庙会等)
4、读一读。大家一起来把书上50页的民俗童谣诵读一读吧!
5、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地杰人灵,民风淳朴,这些有趣的民俗背后有着我们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引人无限遐思。活动二说说家乡话
1、师:在春秋战国时,我们这里称“楚”,我们是“楚人”,有俗话说“惟楚有才”,说得就是我们这里的人。那你们知道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吗?这首长篇诗歌就是用楚地的方言写作的,今天,让我们也来说说家乡话吧。
2、武汉话大测试。以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
3、方言大家猜。其实在湖北省内的其他地方还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请不同地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家乡话。请你猜一猜他说的是什么?
4、小结:方言不通给我们带来多少的误会啊!所以说普通话很重要。但是,远在他乡的时候,听到自己的家乡话又会倍感亲切。活动三:学唱家乡戏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多有趣的方言,那知道用我们方言所演唱的戏曲吗?
2、生阅读教材第51页,了解家乡戏。
3、师播放汉剧、楚剧、黄梅戏片段。
4、学唱黄梅戏《女驸马》(播放《女驸马》,出示唱词。全班跟学。)
5、点生表演。并请他谈谈自己的感受。
6、小结:家乡戏也充分的代表了我们家乡的风情。
第二篇:《长江两岸》文档
《采茶舞曲》教案
长葛市二中王婷
来源:人音版第14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听茶歌,读茶诗,唱茶曲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江南民歌的特点及地域性。
2、技能目标: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
3、情感目标: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教具]
1、电子琴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第一环节:听茶歌
欣赏《古丈茶歌》,感受画面中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气息。“茶山”、“采茶”、“茶歌”都离不了一个“茶”字,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切入标题)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在外国人眼里,China与Tea(茶)是同义的。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我们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趣。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各地又有哪些名茶呢?
老师总结并将代表性的名茶列举,如安溪的铁观音、武夷山的大红袍、黄山毛尖和我省的信阳毛尖等。
第二环节--读茶诗
西江月咏茶
云雾清香柔曼,春壶馥郁幽遐。
锋苗挺秀扁针芽,雀舌怡情温雅。
妙手精工凉爽,酵红焙绿奇嘉。
健康长饮四时茶,百岁不为神话。
让同学们自述诗词的含义,老师加以补充点评
二、新课教学
方法:听唱法,教唱法,比较法
第三环节--咏茶
讲了这么多的《茶》文化,我们是不是该以“茶”思
源,感受一下采茶的乐趣呢?播放歌曲《采茶舞曲》。提
出问题:
A、从歌词提示中,大家想象一下该是一幅怎么的图
景?(概况性的解说)
B、歌曲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劳作过程中为抒发情感,减轻劳动强度,劳动者最直
接的一种表露方式就是唱山歌。采茶相对来说体力消耗较
轻。所以歌唱起来旋律性较强,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
为主。而且各产茶地都会流传自己的茶歌,具有丰富的地
方特色。我们书本中《采茶舞曲》就是赞美西湖景美、人
美、茶香的一首好歌。
C、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茶歌具有地域性,这首《采茶舞
曲》是如何体现的? 是用哪一带方言演唱?与我国何种戏
曲种类唱腔相似?
D、歌词内容分几部分?分别是什么?
这首《采茶舞曲》根据越剧现代戏《雨前曲》改编的,是用江浙一带的方言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
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我们知道了方言对歌曲风格
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用河南的方言来替代它,这
首茶歌的风格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歌曲风格是否因着方
言演唱而改变呢?
好,那我们还是用原汁原味的江浙一带的方言来演唱
本曲。
发声练习:
第一则:(多媒体图片)
第二则:
1=C-G4/
5 5 5 | 5 4 3 2 | 1 5 5 5 | 5 4 3 2| 1---‖帮帮帮帮帮帮帮帮 帮帮帮帮帮帮帮帮帮
注意:声音母音断开,小腹收紧,声音有弹性。
B、歌曲学习:
方法:听唱法,教唱法相结合,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先学
歌曲的感兴趣的歌曲片段,注意歌曲中跳音记号的标注和应
用。并用活泼轻快的感觉去唱。
C、用方言演唱,戏曲唱腔,音调富于浓郁江南特点。
(根据学生情况选学)
D、导出民歌的起源及茶歌的内容。
引出各地民歌所具有的地域性及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演唱兴趣,巩固前面所提知识点。
三、小结
茶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饮料,也可谓是“国
饮”。今天,我们通过听茶歌,读茶诗,唱茶曲这三个步
骤,不仅了解了丰富中国茶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国民歌中茶的魅力,正如我们歌曲中所描绘的“茶香阵阵歌不停”,我们应感激茶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甜美香浓。
四、下课仪式
后记:歌曲《采茶舞曲》若单纯作为歌曲教唱,会略
单调,我因加入了茶文化知识介绍及采茶歌录像片段,并科
学进行引导,使整堂课内容变得丰满起来了,集知识性与趣
味性为一体,真正让学生体味到课改教学给学习带来乐趣。
学生从中体味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及茶歌与劳动的密切关
系。
第三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第七课 《长江两岸是家乡》
主备人 石彩丽
教学内容: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湖北省物产和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课前收集与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家乡物产和风俗的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有关调查表格及实物)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0-P41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的水”。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2-P44页内容,话题为“高峡出平湖”。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45-P48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物产知多少”。第四课时完成教材P49-P51页内容,话题为“”有趣的家乡风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谈话导入,初识“家乡水”
1、出示湖北省地图。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湖北省的地图。同学们,从形状上看,你认为它像什么呀?对,是一只青蛙。青蛙喜欢生活在哪里呢?对,水里。再仔细观察图例?哦,这些蓝色表示湖泊、河流和水库。看,长江穿省而过,滋养着两岸人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家乡的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一看、谈一谈。仔细看图,发现我省自然环境特点(引导从颜色上发现。)——多、广。水道纵横交错、湖泊众多、誉为“千湖之省”。活动二
活动探究,了解“家乡水”
1、读一读。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小资料。生谈感受。师小结:看来,“千湖之省”真是名不虚传。
2、查一查。“千湖之省”的由来。历史上,湖北省大小湖泊的确有一千多个。这些星罗棋布的湖泊都是远古时代的大泽——“云梦泽”留下的遗迹。“泽”:聚水的地方。
3、比一比。介绍自己通过调查了解的江河、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等。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后再进行全班展示。
4、找一找。在地图上把流经我省主要的河流、湖泊标识出来。(先小组合作后指名到台上标识。)长江、汉江、清江(枝江、荆江、)洪湖、东湖
5、想一想。这些河流、湖泊分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你家附近有些什么河流、湖泊?它们带给你哪些回忆?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美化环境;调节气温;提供水源、水产品等)
6、唱一唱。师播放《洪湖水浪打浪》学生试着哼唱。
7、问一问。(1)知道我们汉阳的“六湖连通”吗?(2)南岸咀为什么称为“中国角”?
8、小结:江城武汉,百湖之市。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两江三镇水网纵横,这是大武汉显著的城市特征。
活动三
引发思考,保护“家乡水”
1、读一读。
(1)湖北面积在3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目前有300个左右,大部分集中于汉江平原。(1962年以前有1066个。)
(2)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武汉中心城区湖泊数已由100多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近30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9万余亩缩减到8万余亩。
(3)你去过黑泥湖路、黄孝河路、杨汊湖、范湖吗?你看到了些什么?
2、想一想。湖泊为什么减少了?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办?生交流、讨论。
3、写一写。写一份保护家乡水的倡议书或以“家乡的水”为主题,以保护水资源为中心,举行一次手抄小报展览,唤起全体师生乃至市民节水、保水的意识。
4、小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家乡的水滋养了我们。我们也要更加爱护我们的家乡水。板书设计
了 解
热 爱
家乡的水
保 护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风光,感受长江之美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交流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3、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活动二
回顾历史,感悟治理之需
1、看一看。回顾灾难。可是长江也会发脾气,也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图片:98年长江的洪灾)(旁白:据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多年中,平均长江共发生大小洪灾200多次,平均10年1次。1998年8月,长江中上游地区受到强降水的影响,长江水位一度达到历史最高。长江多处决堤,长江水肆虐地淹没农田,冲垮房屋,人们不得不举家逃生,有的甚至还来不及逃命„„)
2、说一说。学生交流: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3、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4、小结:为了根治长江水患,开发水利资源,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1956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
活动三
盘点数据,领略宏伟气势
1、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播放新闻片段)
2、看一看。师出示三峡工程有关数据资料。
3、说一说。其中哪些数据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4、教师展示三峡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的图片。
5、探究工程功能:
(1)防洪。(看一看,算一算,感知大坝的雄伟壮观和巨大的防洪能力。)(2)发电。(找一找,说一说,电可以输送到哪些地方。)
(2)航运。(猜一猜,看一看,了解双线五级船闸,船只如何过大坝)(3)其他(如旅游、环保等)
6、写一写。这项“造福人民的伟大的工程”还体现在它有许多世界之最。说一说“三峡工程之最”并写一写。
7、小结:历经半个多世纪,工程建设16年,中国终于建成了这座世界上最宏伟的水电工程。实现了百年来“高峡出平湖” 的梦想!活动四
深入幕后,感受三峡精神
1、人们说,三峡工程是一项造福子孙万代的世纪工程,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见证。而建造这一宏伟工程的是数以万计的平凡的“三峡人”
2、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三峡建设者和三峡移民的故事。
3、说说你从中感受到这些三峡人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4、小结:壮美神奇的三峡工程,充满智慧、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人,无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对三峡工程的祝福来朗诵这首小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学生齐读《水调歌头·游泳》)板书设计
防 洪 高峡出平湖
发 电
通 航
其 它
第三课时
活动一
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1、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老师说比赛规则: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猜,老师出示一样特产,自己组的成员可以有三次机会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可以说出有关特产的名称和产地的字,不然就算犯规无效。
2、点生谈感受。
3、小结:刚才的这些都是我们湖北省的特产。同学们是否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物产知多少》,一起来感受家乡的富饶。活动二
物产博览,引导探究
1、看一看。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家乡物产。
2、师介绍:物产包括自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矿产、土特产等。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物产博览会”吧!
3、学生组成“老乡团”,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物产的实物、图片及有关介绍等。
4、班级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介绍边往黑板上贴画或写有关当地的物产、美味佳肴、小吃、土特产的名称和特点的小卡片。带有家乡物产的同学展示实物,介绍其名称及特点,还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
5、学生把知道的家乡物产标记在教科书上。
6、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7、小结:看来我们的家乡湖北真是物产丰富。
活动三
物产推销,深化认知
1、家乡的名优特产,是家乡人的骄傲,怎样才能使家乡的名优物产更出名、更受人们欢迎呢?谈谈你的金点子。
2、你有什么金点子吗?小组交流或自己设计广告词。
3、反馈,比比谁是智多星?将自己的金点子和广告词在全班交流。
4、小结:从这一个个金点子里,和这一条条广告词中,我看到了大家的智慧,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家乡物产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
板书设计 名称
家乡物产知多少{
}
丰富多彩 特 点 补充资料
学生课前调查表
第四课时
活动一
家乡的习俗
1、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习俗是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它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你们对家乡的传统习俗又了解多少?
2、“老乡团”小组交流自己家乡所特有的习俗。
3、学生反馈展示。(预设:鄂西土家族有哭嫁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汉阳的归元寺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就会举办庙会等)
4、读一读。大家一起来把书上50页的民俗童谣诵读一读吧!
5、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地杰人灵,民风淳朴,这些有趣的民俗背后有着我们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引人无限遐思。活动二
说说家乡话
1、在春秋战国时,我们这里称“楚”,我们是“楚人”,有俗话说“惟楚有才”,说得就是我们这里的人。那你们知道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吗?这首长篇诗歌就是用楚地的方言写作的,今天,让我们也来说说家话吧。
2、武汉话大测试。以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
3、方言大家猜。其实在湖北省内的其他地方还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请不同地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家乡话。请你猜一猜他说的是什么?
4、小结:方言不通给我们带来多少的误会啊!所以说普通话很重要。但是,远在他乡的时候,听到自己的家乡话又会倍感亲切。活动三
学唱家乡戏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多有趣的方言,那知道用我们方言所演唱的戏曲吗?
2、生阅读教材第51页,了解家乡戏。
3、师播放汉剧、楚剧、黄梅戏片段。
4、学唱黄梅戏《女驸马》(播放《女驸马》,出示唱词。全班跟学。)
5、点生表演。并请他谈谈自己的感受。
6、小结:家乡戏也充分的代表了我们家乡的风情。
板书设计
有趣的家乡风情习俗
家乡话
家乡戏
第四篇:长江两岸是家乡(鄂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
长江两岸是家乡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家乡和对三峡工程的认识,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3.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歌曲录音:《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2.有湖北地貌有何风土人情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二、读图感知
1.课件出示湖北省地图,学生读图,思考:湖北境内有哪些江流湖泊?你由此发现了什么?(家乡湖泊众多)2.学生一边读图一边交流。
三、交流资料
1.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调查了解的湖北江河、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等。2.教师提供收集的照片资料进行展示和讲解,拓宽学生的视野。3.指名读文中“小资料”,理解为什么称湖北为“千湖之省”?
四、说说你家附近有些什么河流、湖泊?这些湖泊和河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些什么好处?
第二课时
一、欣赏风光图片,感受长江之美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诉说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回顾历史灾难,感悟治理之需
1.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2.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3.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三、阅读“百年梦想”,共享成功之乐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2.分析原因,初步感知为什么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课件同步出示课题“高峡出平湖”),这说明了什么?
3.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课件播放新闻片段)
五、了解“三峡工程”,领略工程之壮
1.知道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峡工程全景图。
2.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2)发电,(3)航运,(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3.观看船过船闸的过程(课件演示)4.学生谈感受
六、同唱《长江之歌》,抒发赞颂之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长江、赞美三峡工程。2.师生齐唱歌曲《长江之歌》。
七、引导课后查阅,探究三峡之最
设疑:这“造福人民的伟大的三峡工程”它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有许多世界之最,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努力、作出了牺牲,请大家去收集这些方面的资料,我们在下节课中学习探讨。
第三课时
(一)交流三峡之最。
(二)过渡谈话:你知道家乡的那些特产?
(三)播放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初步感知。
(四)分小组将自己收集的有关家乡特产的名字和特点写在纸上。
(五)推介活动:
学生每小组推选一人介绍家乡的特产,或进行实物展示。
(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拓展知识。
(七)小结。
(八)作业:继续搜集湖北有哪些特产,将所掌握的资料整理成一张卡片。
第四课时
一、谈话:你知道什么叫“风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乡的一些风俗。
二、学习新课:
(一)家乡的风俗
1.学生查阅词典,说说什么叫:“风俗”?
2.学生阅读教材49-50页,分小组说说其中风俗的由来。
3.读家乡流传的童谣,了解每个节令习俗各不相同,说说哪些是你喜欢的? 4.让学生说说本地特有的一些风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清“风俗”与“迷信”的区别。
(二)地方方言与文化 1.让学生试着说说各地的方言。2.介绍湖北的三大地方戏,并插播视频。
三、小结本课学习后的一些收获,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第五篇:长江两岸——民歌节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模版)
长江两岸——民歌节 -初中音乐教案
长江两岸——民歌节
水阁中学
朱晓霞
教学目标:
1、通过以比赛记分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音乐实践。
2、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体验对音乐理解和动作创作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在体验我国民歌的基本情绪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实践中去。
教学过程
教师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激情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活动,活动分三大项进行,既考考你们的记忆力、比比你们的知识储存量和试试你们的创造力。其中考考你们的记忆力为音乐知识问答,比比你们的知识储存量是对音乐了解多少,看看你们的表演才能。亮出你们的绝活,展示你们的才能,当然也请同学们贡献出你们的掌声。
宣读比赛规则:一位记分员和一位监督员每组回答正确得10分。
学学生聆听教师的激情
演
说
调动学生好胜的心理,激起学生爱表现的个性。
二、A、欣赏歌曲
《十送红军》
1、提问:
A、时代背景是什么?
B、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c、歌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
D、什么地方的民歌?
2、播放音乐并讲解
3、请学生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
《十送红军》并回答问题(以组为单位)
1、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
2、混齐——男低——女齐——女低——男高齐——男齐
3、歌词以叙事为基础,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举例说明歌词的第二段。
4、江西民歌
揣摩歌曲的意境。体验歌曲的意境,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B、〈〈龙船调〉〉
1、这种具有山歌风味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既有划船的节奏感,又有动感。
2、演唱形式是什么?
1、两位同学上来表演(各组),男同学扮演‘梢公’,女同学扮演‘妹娃子’。
2、半说半唱
给学生创造表演的空间,让其自由的发挥,体现互动互学原则。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c、出示连线题
《龙船调》
江苏民歌
《采茶舞曲》
江西民歌
《十送红军》
浙江民歌
《茉莉花》
湖北民歌
学生以组为单进行
让学生回忆以前所了解的D、出示地图册
请同学在地图上找出以上四个地方。
在多媒体上展示出中国地图。
学生派代表查找答案
让学生回忆到其他知识
E、颁发《最佳知识奖》和《最佳表演奖》
二、小结: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欣喜的看到了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和热情。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很踊跃,都在开心的活动中得到音乐的熏陶,而且有的同学还给了我很多的惊喜。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不断的积累音乐知识,力争有更加出色的表现。今天的课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教后感:用了一种竞赛的方式,在课堂上明显的调动了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参与了这种活动,也明显的接受了这堂课的内容。同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自己发挥。得到了明显的效果,音乐课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