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彰显备课的精彩
彰显备课的精彩
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备课质量的高低,是保证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是思想的积储、情感的酝酿、知识的梳理,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活水源头,相信“有效备课”是很重要的。在备课时, 如果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对不同教学思路的的追问,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能预约出课堂的精彩。注重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处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在编定后通常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做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需要教师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及有关章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使之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创新处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可以把教材中问题的情景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科技的知识;可以调整可是的安排,结合实际来调整教学进度。深入了解学生,充分注重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不能简单地分析学生,注意差异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学生有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为“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目前的素质发展状况,确定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学习、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在距目前水平太远的区域里活动, 以致无法取得活动的成功。例如,在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时,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问题的情境刚好符合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度处,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进入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真正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结合自己特长,备好自己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教师应该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同时也备好自己。备课时, 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有效地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 你如何谱写, 就将有怎样的乐章。比如,要备课堂语言,使自己的语言做到言简意赅,使自己的语言赋予感情的色彩,用生动的课堂语言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要备板书设计,板书是最直观地展现给学生的,要尽量让自己的板书做到工整、有条理, 要利用注意的理论来选择书写时候粉笔的颜色等。全面整合,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 统的教学过程是把错综复杂、动态的教学过程以“剧本”的形式加以具体描述,所以备课时即以知识的最终获得为目的,是直线型的。而教学设计要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行为所引起的效果,并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即形成设想或预想。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凭借和依据教材和教参,以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其各个环节灵活处理。在进行设计时, 既要考虑“我怎样讲书上的知识”,又要考虑到“学生怎样想”,把“教”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所以,在备课时候的教学设计的思考,将看成是一种智慧的再创造,它需要将知识、情感、学生以及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博采众家之长,丰富自己的教案
在备课的时候,仅仅靠教参辅助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先在心中构思,从目标设定到环节安排, 从教法选择到活动设计给予全盘的考虑,然后查阅相关资料,请教别人,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忽略哪个问题了,别人的意见是否符合自己的特点等等。在平时, 只要我们有心,可以做到博采众家之长,方式如下:可以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多借阅其他教师的教案,从中及时的发现问题, 吸取别人教案中的闪光点;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设计,对其仔细分析整理后,加上自己的想法,整合出一篇自己需要的教案。没有博采, 就不可能有全新的创造,再加上我们明确了设计的方向,时刻琢磨, 定会写出一篇篇成功的教案。力争做到二次备课,完善教案、教学过程
一般意义上的备课即指课前的准备,而我认为,课后要对本次课做一次总结,再进行一次课程的“完备”过程, 这就是我所提的二次备课。因为,上完一次课后,总会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过于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这时候,就应该在课下再重新考虑一下该如何去用其它的方式来讲授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个问题的反映可以作为我们课下反思的一个参考,在教案上标注一下;对于课堂上每个过程所占用的时间课下也要重新审视一下, 如例题讲授的时间, 练习的时间安排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时间的安排。备课同课堂教学一样是科学也是艺术。备课的功夫自然也不例外, 因为要备好一节课,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备课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就能达到的,那仅仅是基础,它还需要备课人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一节好课的诞生是备课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综合体现。当然, 我并不期望、也不过分去追求每节课的完美,但一定要在每节课上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平等、对话,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备课的同时,就要设计留下一定的空间,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留白”, 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在不断尝试和调整中, 才有可能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一个有专业追求的老师,会用一生的智慧和心血,去追求课堂中那精彩的瞬间。
浅谈备课的基本意义和方法
高一〃2部 赵世雨
教师上课前的所有准备工作统称为备课。备课可分为直接备课和间接备课两种。教师平时知识的更新、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修养的加强等教学准备工作称为间接备课。教师针对每一堂课的具体准备工作称为直接备课。我们通常说的备课为直接备课。备课,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和应该遵守的一项工作纪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掌握备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真钻研备课艺术,努力备好每一堂课。
一、备课的基本意义
(一)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教育教学工作亦然。教学工作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一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成绩测评。备课是起始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对谁讲?讲什么?用什么讲?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同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言之有物、教学有法。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多一份课前准备,就多一份把握,少一份失败。不仅要对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课”认真备课,而且要把自己曾经讲授过的“旧课”当作新课来准备,常教常新。一般认为,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二)备课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
备课属于教师的职责内容,是教师应该遵守的教学规则。教学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衡量一个教师思想觉悟和敬业精神的重要尺度。(三)备课是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师博大精深的业务水平、娴熟的教学技能,对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情操,无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需要通过经常性的间接备课。包括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和专业书籍,浏览网站,实地考察参观,观看电影电视、文娱节目和体育比赛等来开阔眼界、启迪思想、搜集信息、拓宽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储备,从而汲取更多有益的东西,以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如果平时不学习,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只是临时抱佛脚,即使花许多的时间来做上课的准备工作,也难以获得成功的教学效果。所以间接备课是直接备课的基础。备课可以促使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和专 业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
(四)备课是教学经验交流的主要形式。
由于教学现象异常复杂,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同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班级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和其他教师探讨有关章节的教学,认真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欢迎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案提出修改意见;同时,还应该采用说课和课后反思等方式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备课的基本方法
备课要做到“六备”、五结合”。“六备”是:
(一)备对象,即解决对谁讲授的问题,达到“目中有人”的目标。教为学服务,以学为依据,教学的起点、重点、难度和进度,均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此,教师施教以前应该全面认识学生,充分了解学生。一是了解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家庭情况、思想状况、行为习惯以及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特点。重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自学能力、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既要对学生作个别了解,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整体分析,诸如学风、班风、课堂纪律、特点与问题,尤其是了解对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和智能发展水平。二是了解方法:可以采用调查、谈话、观察、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方式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了解,且贯穿教学始终,掌握其动态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二)备内容,即解决讲授什么的问题,达到“胸中有书”的目标。
备内容包括:(1)备课标。课标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所以,学习、理解和熟悉课标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课标,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达到什么程度,合乎什么规格;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2)备教材。教材又叫课本,是根据课标而编写的系统阐述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备教材要经历通览一分析一融化三个步骤:通览教材后对学科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和逻辑体系等了如指掌。分析教材就是要弄清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挖掘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以便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抓住关键、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融化教材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教材,善于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只有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
性融化在一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舒展自如、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乐学、易学、爱学。(3)备教参。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通过各种媒体寻找素材,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针对各种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应该合理取舍,灵活运用。
(三)备教具(或课件),即解决用什么讲授的问题,达到“言之有物”的目标。
教具包括演示实验、实习训练所需仪器设备、材料等所有教学用具。教师为了讲课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常需借助必要的仪器设备或课件。那么课前应准备好仪器设备或课件,检查其运行状态,熟悉其操作规程,才能做到“临阵不乱”。
(四)备教法,即解决教师怎么讲授、学生怎么学习的问题,达到“教学有法”的目标。根据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富有变化性,尽量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要以启发式和注重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坚持精讲巧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此外,教师还要备学法。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以使学生能够“会学”,进行学法指导。备课时教师的思维围绕学生的思维转,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围绕教师的思维转,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五)备练习。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准备典型的课外课内练习题或实验操作、训练项目,以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或切实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六)备计划。(1)备学期计划。学期计划是指教师开学前对所任课程作出的一个学期的全面计划和通盘安排,是完成一个学期教学目的所确定的工作范围和教学进度的实施方案。学期计划一般包括学生和教材的基本情况分析、教学内容目标及任务、教材重点及难点、教学器材、教学措施、课时分配等内容。(2)备课时计划(各教案)。教案包括普通教案、演示文稿、说课稿等,是教师备课的书面或电子记录,也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还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备教案是把备课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归纳,按照教学要求用文字书写出来或用文稿显示出来。它记录了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程序以及教法设计、学法指导等内容,是课前备课的最后工序。教案有详案和简案之分。一份合乎规范的详案,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概况,包括课题、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等项目;二是教学进程(或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步骤及其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课小结,布置作业等;三是板书设计;四是教学后记,即教师课后的小结或教学心得,通过教学后记,教师可及时总结教学的得与失,以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简案有表格教案和微型教案或卡片教案等。“五结合”是:
(一)备学期计划和备教案相结合,重在备教案。课前教师应熟记教案,同时因课上情况多变,还应有各种思想准备,以便在上课过程中能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应动态、灵活掌握、更好地运用教案。
(二)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结合,重在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是同学科的教师互助切磋、集思广益,明确目的要求、重点等共性问题。个人备课是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自身情况、班级特点,决定对共同研究成果的取舍和运用,并显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讲起来生动活泼。(三)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重在课时备课。
备课应通览教材。注意其章节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单元(章节)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重点章节和单元,主要概念、原理、规律,要以。精练”语句,备其“精要”。只有轻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重在课前备课。
教师利用寒暑假等空闲时间备出一学期或几周的课叫集中备课,集中备课是非常必要的,但课前备课更不可少。一可弥补遗忘;--是增强记忆;三是可随机调整已有教学方案;四可做好上课心理与物质准备。
(五)课前备课(含说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使备课更完美。课后备课是指课后教师进行回顾、反思、小结而作的。教学后记”。这样形成了备课一上课一再备课一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备课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广大教师潜心钻究,精心选择,科学运用。如果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认真总结、主动推介新方法、新成果,人类的先进文化一定能又好又快地传播。
第二篇:写好精彩段落 彰显文章魅力
写好精彩段落 彰显文章魅力 ,因而文章中有没有“让人眼睛一亮”的内容,对评分会有直接影响。鉴于这种情况,在写好全篇的基础上,努力写好其中的一段话尤为重要。人们常说,一词用当,照亮全句;一句用当,照亮全段;一段用当,照亮全篇。根据题目的要求,根据个人的写作能力,自己尽可能地选出一个突破口,集中精力写好一个精彩的段落,才会促使“篇”的成功。下面就向同学们介绍几种段落出彩的方法:
一、巧用多种句式组段。
在考场作文中特意安排一些重要的句式,可以形成文章的特色。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独白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长,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加重语调引人深思。文章若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句式,语言就会大放异彩。请欣赏下面的精彩片段: 距离是一块橡皮,拉长,感情才有绷紧的张力;距离是一张弦弓,拉长,感情才有冲动的欲望;距离是一根弹簧,拉长,感情才有接近的期求。如果人对鲜花已经熟视无睹,那么鲜花,你不必四季开放,你可以隔着冬夏,待到养大才灿烂开放;如果人对鲜花已经举伞躲避,那么鲜花,你不必日日光临,你可以隔着风雨,隔着霜雪,待到冬后才倾情明媚。
零距离让人亲密,也产生摩擦;长距离产生思念,也让人遗忘。距离是烦人的鬼怪,距离也是撩人的精灵;距离是碰伤感情的恶魔,距离也是愈合伤口的天使。走吧,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远方才有梦想;来吧,陌生的地方没有感情,故乡才是归宿。
一组形象的比喻,把距离这抽象的东西写得真实可感,句式灵活多变,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强烈、引人共鸣。
二、化用古诗词组段。
不少同学深感自己的作文文采不足,缺少文化底蕴。不妨把“名人名篇”中积淀的古诗句巧妙地化用到文章里,提高自己作文的文化品位,化用时要把握内涵,切合文意。例如: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古筝的曲调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乐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
上文引用古诗句,生动简洁,“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花荻花,银装素裹”皆为对偶,富有韵律美。
三、巧用多种修辞格构段。
修辞是美化语言的常用手段。善用修辞,不仅能使句子生动,富有表现力,而且也能使句子新鲜,诗意盎然。因而文章中要尽可能地多用比喻以增强形象性,多引用诗歌名句以增强其感染力,多用设问以启人深思,多用排比以增强气势。历年考场满分作文大都恰当地运用了或多或少的修辞手法,给文章增色不少。运用修辞,最重要的是创意出新,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句子,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请看下面的精彩片段: 感动好像暖暖的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大地带来春的气息,让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感动仿佛隐隐的春雷,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使沉睡者苏醒,使懒散者振奋。感动犹如纤纤的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感动有着丰富的内涵,闪耀着熠熠的光辉。它独具魅力,用双手拥抱着天地山川。
感动有长桥的豁达。它是开放的、敞开的,它是无私的,它加深了人们的理解和沟通,能帮你结交更多的知己。
感动有大海的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是巨鲸还是小蟹,都能在大海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它给了每一个人施展才能的空间。
感动有高山的雄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它能引导人们创造一个个奇迹,它的丰功伟绩无与伦比。
这几段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长句短句并用,气势贯通、形式对称,长句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短句节奏紧凑、表意简洁,语言优美。
四、巧用名言组段。先看下面的精彩片段: 鲁迅先生说:“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的留恋,于是我就逃走。”
我没有涅槃的自由,我甚至不能像陶渊明隐居深山,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我也不能如李白,高吟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也没有逃走的权利。我得为中考而留在这里,而且还得一心一意地为学业、为分数操劳。我无路可逃,也无路可退。更何况,还有一个更迷人的理想在前面召唤着我。
本段引用鲁迅的话和陶潜、李白的诗组文,使作文富有诗意、充满灵动,增加文章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五、巧用修辞加句式组段。
辞格的精当运用可以让语言更加靓丽,句式的巧妙选择则可以使文章平添音乐、绘画之美,不但能够更好地表现思想,还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情和感染力,开拓和创造更加优美的艺术境界。请欣赏下面的精彩片段: 真的没有吗?世界上的山太多了,但包括珠峰在内,哪一座不踩在强者的脚下?毅力,是攀登高山的绳索;信心,是攀登高山的给养;而飞洒着的汗水,是登山健儿们为成功所付出的代价。强者走过的路,就是一条跨越高山的路,这条路雄辩地证明:世界上没有跨越不过的高山!高山,何止仅存于自然界?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漫历程,历史车轮碾过多少峥嵘岁月,炎黄子孙跨越了多少“高山”!我眼前出现了在历代统治者暴虐统治下,血肉白骨垒成的山;外族入侵铁蹄践踏下,烽火狼烟弥漫的山,但中华儿女用毅力、信心和汗水写下了一部部跨越高山的血泪史,昂然迎来了1949年,自豪地宣布:世界上没有跨越不过的“高山”。
这一段文字词采很丰富。从句式上看,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与隐喻、排比相配合;从用词来看,“绳索”、“给养”、“代价”、“血肉白骨垒成的山”、“烽火狼烟弥漫的山”……可以说是形象而生动的。这种华美的文字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当然,应该承认,作者的技巧是娴热的。
最后,要注意一点的是:要选择好设置精彩语段的最佳位置。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可把精彩语段设置在开头或结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放在开头,能先声夺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为评分打下一个基础。放在末尾,这是打分的前奏,也是能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因而,与其匆忙写来,倒不如花一点时间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从修辞、句式、语言色彩上下一点功夫,达到能让评卷老师惊喜的目的。[拓展练习] 请按要求试写下面的文章,特别注意打造精彩段落,并置于文章的重要位置。
沉默,含义是多方面的,可以形容人,如“沉默寡言”;可以形容一种品质,如“沉默是金”;也可以表现一种态度,如“沉默”等于默认;还可以……
请以“沉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三篇:集体备课中如何彰显个性化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中如何彰显个性化教学设计
西乡县城北小学
雍小英
德国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尼采认为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阶段。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仿效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第二阶段是“沙漠时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了,自由精神茁壮成长,一无牵挂,重估一切价值。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在这肯定不是出自我之上的某个人的权威,而仅仅是出自我自己,我就是权威。
我们现在的集体备课实际就是在经历着三个阶段。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大一统的备课上如何体现个人创造力,彰显个性特点,在几年的摸索中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先说教学设计的修改。
一、定准教学价值取向,明细课堂条理。
根据一篇课文或者一节教学的目的,构思课堂程序。一般来说就是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自我构建的教学框架。结合集体教案进行增加、删减、调整。拿语文课为例,首先一节课的几个大环节要明确,现成的教案有些内容过于详细或者过于粗浅,你可以根据自己教学需要在修改栏内直接把自己的课堂程序写出来。
二、多方收集资源丰富教学设计内容。
根据课堂的需要可在某一环节增添相关知识,这个知识的来源可以有以下几点:
1、教学参考书上的重点提示,比如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词句的含义;相关的诗文或经典句段。
2、网络杂志上相关的拓展资料,品此分析句子的举例;课文作者等的背景资料,相关的阅读连接等。这类知识点无需要动手大段去抄写,可以剪贴附在备课本上,也可以打印后直接装订在一起。
3、各类观摩汇报课的再设计可以直接附在集体备课的内容后。这种教学设计绝对是最能体现教师个性特色的。
三、勤动手,记录瞬间灵感。
每一堂课我们都有一个课前的预设和课中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内容。课后不妨抽出几分钟时间记下这种瞬间灵感。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教师个人在某一环节的匠心独具和失败之处。
2、课堂学生的精彩发言。
3、学生课堂上出现的迷惑或者知识缺漏。
4、课堂补白练笔时的精美句段。
其中学生的精彩发言级课堂随笔的精美段落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件写在备课本上。
再说课后小结以及反思的写法。
针对每一篇课文从宏观上进行反思,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成功之处。学生的领悟,提问,互动的积极性;教师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亮点或创新之处。
2、教学失误之处:知识点的遗漏或者不到位;面向全体的不足,知识综合性的不理想,备课的出入等不尽如意的地方。
3、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的得失。
4、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教参少年宫的解析进行对比等。
以上就是我从自己的教学出发,总结出的一点经验。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定式和具体标准。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才是真正适合我们教学的经验。所以,需要继续探索,力争达到日臻完美。
第四篇:逆水行舟彰显中华担当,同心筑梦共谱精彩篇章
逆水行舟彰显中华担当,同心筑梦共谱精彩篇章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凝聚奋斗伟力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
我们在座的每位党员干部同志都要在这一年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好疫情防控这本深刻、鲜活、生动的形势教科书,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开拓者、建设者和守护者。在这场大考大战面前,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级政府的高效应急处置能力使这场总体战、阻击战战果显著,让我们备受鼓舞、信心满怀。各行各业的战“疫”英雄们闻令而动、向战前行的身影,奋不顾身、不畏艰险的壮举,以及普通老百姓们的同舟共济、大爱大义的善行,时时处处透露着我们人世间最应该值得的东西,让我们深受教育和感动,这些真实鲜活的事例给予了我们很多思考、感悟和启示。
下面,我围绕“逆水行舟彰显中华担当,同心筑梦共谱精彩篇章”这个主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和大家做个交流,以便帮助大家从中感知更多前行力量。下面,重点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纵观疫情防控,我们应当看到什么
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以世所罕见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战斗力,谱写了一曲彰显“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速度”的“战役”传奇。我们除了关注振奋人心的消息、感动温暖的事例、不断变动的数字之外,更要注重看清战“疫”的背后和外延。
(一)透过这场战“疫”,要看到党的领导始终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关键核心”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应对和化解各种危局和困境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各级党员干部靠前指挥,坚守岗位,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2020年大年初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亲自指挥,听取多方意见,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成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国务院成立联防联控机制,将疫情防控工作当做当前的头等重要大事来抓。党中央专门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国务院成立由32个部门参加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派出21个督导组深入各地医院、疾控机构现场督导,使全国各项工作紧紧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展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制度合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习总书记更是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并亲自到武汉重点疫区基层一线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澳大利亚前期发生的山林大火,在火情大面积蔓延的时候,他们的总理该休假休假,灭火工作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更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中国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感、有了向心力;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有了党中央坐镇中军帐的“帅”,就能凝聚起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和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二)透过这场战“疫”,要看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是实现强国复兴的根本之路
灾难是人类的试金石。当新冠疫情来临时,我们的制度是怎么应对的?像表现在强大的制度动员能力上,疫情爆发阶段正遇上春节,这是我们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日子,也是工厂停工歇业、社会生产相对收缩的阶段。但面对需要,整个社会的生产系统被迅速动员起来。休假工厂迅速开工使潜在产能迅速变现,有的企业还立即转产以新增产能,比如羽绒服公司转产生产防护服、婴儿尿不湿企业转产生产口罩,等等。国家还及时跟进相关政策解决企业后顾之忧,鼓励开足马力生产,强大的生产能力背后就是强大的制度动员能力。像表现在强大的制度组织力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春节刚过,全国全军6000多名医护人员就火速赶往抗疫前线,截止3月份,累计已有300多支医疗队,3万余名医护人员增援武汉,并且全国19个省份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对湖北省进行对口支援。更为靓丽的是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都是仅仅历时10天,超级速度,超级震撼。关键时刻,彰显中国制度优势,成果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应对疫情防控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所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我相信中国能控制住这场疫情。”按美国脱口秀主持人的说法,在美国,十天连有线电视都安装不好。
(三)透过这场战“疫”,要看到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始终是一切工作的“制胜法宝”
战“疫”的实践证明,抗击疫情为了人民,抗击疫情更要依靠人民。在这场人民战争中,从城市到乡村,从内陆到边疆,14亿大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自觉听从疫情防控安排,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每个人都扛起自己的那份责任,充满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展现出了极大的人性光辉。我们看到,质朴菜农骑着电动三轮车行驶40公里为医疗队员送蔬菜,海外国人纷纷背回自费购买的口罩,“狠心”妈妈扔下稚嫩孩子除夕之夜奔赴一线,参与医院建设的工人捐出全部所得工资,“硬核村长”不间断通过大喇叭喊话,山东大哥“没钱可以出力”的朴实话语……还有的送外卖、运垃圾、发信息、鼓士气,用各自的方式与病毒斗争,这些闪闪发亮的不同人物,描绘出一幅“全国总动员战‘疫’支前”的感人画卷。还使人感慨的是,为了疫情防控,大家不再走亲访友、不再旅游度假,千百年来的风俗说放手就能放手,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不出门的“宅男宅女”。正是这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身边临家的“凡人不凡”,告诉自己也告诉世界,没有什么坎是我们中国人迈不过去的,我们定能战胜疫情走向美好明天。
(四)透过这场战“疫”,要看到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初心在凌冽风雪中更需用坚守搏动,誓言在艰难时刻更需用行动践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重大疫情风险挑战中定向领航的“定盘星”作用,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正因为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才成功把全国各种力量、各项资源、各类群体组织起来,做到统一调度、统一协调、统一部署。全党坚决落实习总书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政治号令,敢于牺牲、勇于奉献,“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中国共产党勇于去做、做成了别人不愿意做、也做不了的事情,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84岁高龄、两度挂帅出征与病毒作战的钟南山院士。2003年,一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让我们记住了钟南山院士。2020年,钟南山84岁,再次挂帅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坐不上飞机就坐高铁,纵使在火车上,也不忘研究工作;没有做作、没有矫情、没有虚华,真正展现了“国士”气度、“国士”风范;特别是在战“疫”一线,他那敏锐的目光、那执着的精神、那凝重的神情,总让人心灵震颤;看到他,就看到了希望,就鼓舞了信心,就增进了斗志。《人民日报》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有这样的模范先锋替我们负重前行,是我们的幸运!是我们全体党员的楷模!身患渐冻症、仍然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张定宇院长。57岁的张定宇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阻击战中,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要不是央视《新闻1+1》节目,谁曾想到湖北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一个身患渐冻症的病人,毅然战斗在抗击疫情、救治病人的最前线。“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张定宇说,全院240多名党员,没有一个人迟疑、退缩,全部挺在急难险重岗位。同志们,面对性命攸关的大事,不是所有的人都敢置生死于度外的,但这些共产党员、白衣天使做到了!过去电影里面讲“共产党员跟我上”,有人说这是历史;党章开宗明义要求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有人说这是理论,但涌现出来的以张定宇为代表的党员干部的感人事迹,就是真真切切的行动,这些实际行动把共产党人的金字招牌擦得更加鲜亮。
(五)透过这场战“疫”,要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已经指日可期
同志们,常言道多难兴邦。这场疫情是试金石,让我们再次看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看到了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真正的敌人。同时,也让我们得以更好发现解决一些制约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党的执政能力、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得到改进提升,更好顺应时代发展、人民需要。这场疫情是助推器,让我们科学研究、党员干部队伍、防病治病、抵御风险灾害等工作得到了系统性的考验和历练,丰富拓展创新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场疫情也是清醒剂,让我们得以静下心来思考,感悟人生应有的态度、价值、方向,知道了应有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心态,强化了对自然、对生命、对责任、对科学、对法纪应有的敬畏、敬重。这场疫情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促使我们警醒、改变、奋进,使强国强军在全国上下已在形成更广泛的共识、更自觉的行动。
二、科学认识疫情,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无论从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还是从此次疫情防控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无可质疑。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经受住了考验。实践再一次证明,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九十九年光辉的战斗历程。从白色恐怖下的殊死抗争到抵御外敌入侵的浴血奋战,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到与大灾大难的艰苦搏斗,从国内各种政治风险的严峻考验到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冲击,我们党经历并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风险考验。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风险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
面对国民党右翼集团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的反革命政变,我们党勇敢地举起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旗,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现了由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
面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据地和白区革命力量的极大损失,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实现了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面对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党高举抗日旗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面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的全面内战,扬言三到五个月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我们党经过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同样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
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内外复杂局势,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建设新国家、新社会、新制度并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党执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
面对“大跃进”、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局面,我们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挫折,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政治**、国际上发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冲击,我们党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
面对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我们党统一指挥、精心部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党加强领导、科学防治,齐心协力取得防治“非典”斗争的重大胜利。
面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大胜利。
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造成的困难,我们党重拳出击、及时应对,继续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面对美国一手挑起的贸易摩擦和贸易战,我们党以谈对谈、以打对打,坚定捍卫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构筑起同心战役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截至目前,总书记共主持召开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党外人士座谈会、专家学者座谈会等各类会议18次,奔赴湖北、陕西、浙江等地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5次,作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重要指示5次、慰问回信6次;为提振全球抗疫信心,总书记共与57个国家的领导人通电话,向14个国家致慰问电,会见了4个国家首脑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发表了2次主题演讲。
1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全面部署落实总书记关于“各级党委(党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指示精神。
随后,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接连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有序部署疫情防控各方面工作。
疫情爆发至今,从本土新增确诊病例的不断攀升到逐渐清零,从对境外输入病例的有效遏制到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精准防控,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所说,“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从未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纵观我们党在成立之初的艰辛历程,之所以能够在一次次生死存亡中取得胜利,这和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是分不开的。毛泽东就曾经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纵观我们党在建国之后的光辉历程,之所以能够在一次次危机考验中取得胜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决定的。
三、蓄势当下形势,坚定有力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
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动态变化阶段。疫情防控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病源未清、病毒变种、潜伏期长,防控形势极其严峻。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坚定有力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
(一)以“滚石上山、负重前行”的“硬核”决心,绷紧疫情防控的“思想弦”
要心存戒惧,紧绷疫情防控之弦。要切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坚决防止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把中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当前疫情风险仍在、不明渠道犹存,常态化防控容不得半点松懈,必须慎终如始、精准发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区、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第一政治任务,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松一松则功亏一篑,歇一歇则前功尽弃”。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战疫防线一定会更加坚实,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安全无虞。
(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硬核”作风,拉满疫情防控的“行动弓”
当前,北京疫情防控出现积极进展,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防控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奋力跑在疫情的前头,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机制,通过压实“四方责任”将防控体系织得更紧更密。严格严格再严格,认真认真再认真,这是“战时北京”应有的姿态,也是落实责任应有的姿态。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的出现,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暴露了有关单位有关人员落实“四方责任”不到位、“四早”要求不力、消杀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跟进整改,决不能再给病毒任何可乘之机、反扑之机。扛起疫情防控这项政治责任,既要“五指成拳”,更要“十指弹琴”。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强化辩证思维弹钢琴,强化系统思维弹钢琴,强化战略思维弹钢琴,实现战“疫”、发展两手抓。扛起这份政治责任,既要全身投入,更要铁肩担当。
(三)以“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硬核”精神,落实疫情防控的“责任链”
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新的形势下,要取得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既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更加科学、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党总支将坚决扛起责任、勇于担当,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各党支部、各企业、各部门、各位党员干部要以此次党课为契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要抓好经济运行,紧盯指标、强化指令,加强调度、应统尽统,力争实现“双过半”。吹响各项工作的“冲锋号”,按下项目建设的“快进键”,以奔跑的姿态前行,用决战的状态实干,全力以赴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确保经济社会发现平稳过度。
(四)以“披荆斩棘、攻坚夺胜”的“硬核”担当,做实疫情防控的“稳保进”
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区域竞争、招商引资、企业发展也将更加艰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扎实开展降本增效活动。把追求成本领先作为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抓手,开源节流、苦练内功,着力提升成本管控能力。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去我们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带头干、负总体责任,抓好班子、管好干部、带好队伍,推动责任层层压实;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带头督、负分管责任;业务骨干要吃透政策、熟悉业务、优化服务、负直接责任。同志们,这些年来,我们在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过很多困境、考验、危机。当前,我们的经济建设、项目建设运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域升级改造等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希望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克服“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盲目乐观的心理。克服前紧后松的傲慢态度,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
四、直面机遇挑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凝聚奋斗伟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方法。在全力冲刺“二季度”,决战“三季度”的关键节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守住“保”这个底线,夯实“稳”这个基础,拓展“进”这个态势。我们召开这次党课培训,就是要激发党员干部“再出发”的豪情斗志、火热激情,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成为再攀新高的开路先锋、热血尖兵。
(一)新时代党员干部要“革命理想高于天”
要将忠诚刻入“灵魂深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尤其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要下大功夫,真正将新思想融入血脉、植入灵魂,成为精神上的主心骨、理论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要将忠诚融入“坚定信仰”,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立场,不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做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两面人”。要将忠诚投入“行动自觉”,把对党忠诚体现在一言一行中,落实在每一次选择、每一份坚守中,在“众声喧哗”之际保持清醒,在“难啃的骨头”面前勇于担当。
(二)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千古风流在担当”
“在危机中育新机”,就是危中有机,要在危机中捕捉机遇、发现机遇、孕育机遇;“于变局中开新局”,就是变中求新,要在变局中革新思维、创新思路、打开新局。要当好挑战极限的“攀登者”,有“争第一、创唯一”的目标追求,干任何事都要与最强的拼、与最快的赛,努力把寻常工作做成超常、把普通工作做成特色、把优势工作做成精品。面对当前繁重的发展任务和转型的关键节点,希望广大党员干部怀着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本着对单位和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牢记事业为上、责任为重,始终保持一种“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干事”的工作热情和创业冲动,坚定地做一个充满发展激情的党员干部。
(三)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挑战和考验,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如何直面这些“硬骨头”,是克难奋进、战而胜之,还是畏难不前、退而避之,这是对我们党员干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和检阅。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做到在挑战面前不徘徊、在困境面前不后退、在压力面前不松劲,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有“一鼓作气”的冲劲,把项目牢牢抓在手上、把进度时时记在心间。各位党员、干部要瞄准经济发展的短板弱项,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问题,认真研判形势,深刻剖析存在问题,挖掘各项慢进指标背后的深层次因素。面对疫情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抓重点、找关键,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逐项分析应对举措,加快速度推进重点项目运营,适时启动民生项目落地,提升精度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只留清气满乾坤”
清正廉洁、作风过硬是党员干部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从政的正气。要“沉住心气”,自觉把岗位变成展示才华的舞台,知责尽责、拼搏进取。要“涵养正气”,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住考验,在日常小事上守得住操守,不为喧嚣而迷惑,不为名利而心动。要“坚守骨气”,在成长道路上将纪律规矩作为必备的人生导航,主动在思想上筑牢防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特别是要严格执行组织纪律。要时时处处反思自己,查找存在的不足,剖析自身的缺点,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勤于修身。管好自己的嘴,不做长舌之人,管好自己的手,不取不义之财,管好自己的腿,不去是非之地,慎独、慎微、慎权、慎友,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同志们,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出彩!今天,我们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气势不可阻挡,这是一种干劲和力量,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决胜全面小康,走向民族复兴,千秋伟业呼唤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坚守初心使命,奋力谱写转型升级新局面,共同创造跨越发展新画卷!
第五篇:彰显军人气节
彰显军人气节
------新一代的消防队员
当我们的祖国崛起于东方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革命军人,忠诚于党 后备军魂,国防栋梁 强军的目标,召唤在前方 伟大的祖国,教会我飞翔 亲爱的母亲,指引我方向
我们的敌人,也许是烈火,也许是洪水,也许是坚冰,又或许是无情的大地。只要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灾情,哪里就会有我和我的战友们气吞山河的回声和奋不顾身的壮举。
“魂者,器物之统摄也。”“人无魂不立,军无魂不强。”一支军队,只有有了灵魂,才能往而不败,战无不胜。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天,这天草木同悲,天地共泣,这天是灰色的,这天有无数生命悄然消逝,这天是2008年5月12日。此时,汶川告急!北川告急!绵竹告急!四川向全国、全世界告急!那些天里,消防部队化身为生命的使者,从全国各地向着满目疮痍的重灾区集结而来,展开了一场生与死的赛跑征程。救援现场到处闪耀着的那一抹抹鲜亮的橙色,无不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他们年轻稚嫩的面庞上带着坚毅,带着刚强,带着无与伦比的果敢,用双手,用血肉架起通往生命的桥梁。“求求你!再让我救一个吧!”凄厉、无助、不甘的吼声响彻天际,消防队员的双手早已血肉模糊,橙红色的救援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泪水模糊了视线,我们的战友,我们的兄弟,脑海中却只剩下了救人,早已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谁曾想,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5周岁!他们,彰显了军人气节!
“今天下虽安,然忘战必危。”作为新一代的革命军人,虽然处于和平年年代,但一定要苦练本领,时刻准备战斗!在98抗洪,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和大连新港油库火灾的数万起重特大灾害事故救援中,广大消防指战员不畏艰险,英勇顽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誉。这就是我们,这就是新一代的消防队员。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卫士,人民的寄托。
“灭火战斗英雄”闫正连,“抢险救援勇士”郑忠华,“雷锋式消防战士”金春明,他们用青春、智慧、汗水、献血和军人独有的品德,诠释了军人气节的真谛!
直到有一天,我成为了一名消防兵。我没能去雪域高原戍边,没能去海角天涯守礁,没能去边关哨卡守候国土。我走进了红门内的橄榄林,走进了霓虹闪烁,车来人往的城市。没有硝烟,没有炮火,没有轰鸣,我的敌人,虽有形,却无声;我的梦想,虽实现,却偏离。
直到那一天,当我听我的班长向我讲起,在一次大火中,一名老人被困在火场,生命危在旦夕。老人的子女在火场外已经泣不成声。然而他不顾自身的危险,毅然冒着熊熊的烈火将老人从火场中救出。当我听他讲到这里时,我忽然明白了,不只是手握着钢枪才算是保家卫国,英雄是在生死间还可以谈笑风生,是身处火魔中方可展现军人血性。
“7.16”的爆炸犹在回响,“8.12”的火龙在港口肆虐……但它们都在绚烂的水柱面前失去了往日的威风。相信每个消防人都不能忘记那震撼人心的壮烈场景,因为那是消防事业的骄傲,是消防英雄用行动树立起的丰碑,是战友们敢为消防献青春谱写的辉煌乐章。
我们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走来,已经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早已成为我们不变的信条。
长缨在手缚苍龙,神剑倚天啸长空。让我们站在神舟大地的肩膀上,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为祖国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