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个两位数字笔算术除法是第四版的人类教育版本的第73-80年的教学内容,在本课中我做了以下反思:
除数是一个两位数的除法,是学习整数除法的主要阶段,学生先前研究的除数是一个数字,业务是一个数字或双倍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知识。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回忆上一次的知识,特别是计算方法的分割,通过审查旧的知识,巩固除数的实践是一位数的师,以帮助本课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确定业务的位置,除了秩序和尝试业务方法,细分除数的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规律,以帮助学生解决计算的算术;困难的是试验方法。这一课是基于一个类的计算,不仅有一个强大的数学知识的计算,以及训练学生尝试纠正,正确的写作,仔细计算的习惯发展。之前教学预计学生可能会出错:1,不会尝试做,不知道写在哪里;2,被分配的前两个如果不够(不够)1;如何做股利?因为我在上课前和学校做了很多准备 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上遇到问题,准备通过个人委员会,独立实践,小组竞赛等教学策略去学习知识,正确把握计算方法,打破了考试的困难。
我认为这一课有以下优点:1,在审查中质疑了新的领先。通过介绍审查学生试图做一个,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班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给学生留足够时间探索。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个课程允许学生尝试找到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结果发现,该方法被发现是多样的,教师不把这个课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3,实践设计水平,有趣,实践设计不仅注重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还导致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竞争意识。4,全班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分享教学成果,感受数学的成功,带来自己的成功分享成功的喜悦;本课缺乏的方面:1,学生的学术实力估计太高,有几个学生没有抓住正确的解决方案 3,方法的实践,虽然形式,但强度不是;4,学生评价不能立即,评价方法单一;5,整个方法;2,不能专注于所有学生,班级时间分配控制不和谐,前后松散后紧。
教学和学习,教没有固定的法律,既然我们选择教导和教育这条路,我们就会下雨,下雨,不断研究,不断反映,不断提高。
第二篇: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对于除的顺序、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学生都已掌握。因此在教 学中,我没有把这个作为教学重点,而是认为应把试商的方法和如何调商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贯穿整节课。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在教学例184÷21请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探索84÷21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因为21×4=84,所以84÷21=4。”有的学生说,“我采用了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这时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句话说:“你是怎样求商的?”学生马上议论开了,还有的学生动起手来在本子上试着做一做。学生说,“试商时,我把除数21看作20试商,初商4,再来看看初商4行不行。”接着我马上出了一道“196÷39”问:“用列竖式的方法怎样试商?”学生立即动笔计算,有大部分的学生能把39看作40试商。初商4发现余数比除数大,商4小了。要调商,改商5合适。让学生体会到有时初商是不合适的,要进调商,调一次不行,调两次,甚至三次直到合适为止。
学生在运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我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这一学习方法,进行探索学习,仅在关键处予以点拨。
第三篇:《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3——80页的教学内容,就这节课我做如下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认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适时地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复习旧知,巩固练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帮助本节课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以及试商的方法,潜移默化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本节课是以计算为主的一节课,不但有较强的计算算理知识,还有培养学生正确试商、正确书写、认真计算的习惯养成。
在教学前就预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1、不会试商,不知道商写在哪一位上;
2.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不够除(不够商1)该咋办;余数比除数大了该怎么办。由于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带着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的教室,有备而去,课上通过个体板演、独立练习、小组竞赛等教学策略学生获得了知识,正确掌握了计算的方法,突破了试商的难点。
本节课的不足方面:
1、对学生的学力估计过高,少数学生没有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不能关注全体学生,对几个希望生强化太少;
3.练习的方法、形式虽然多,但是强度不大;
4.评价学生不能即时,评价方法单一;
5.整堂课时间分配把控不和谐,前松后紧。
第四篇:《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马村区工人村小学
薛双玲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两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里最大能填几?
60×()﹤189 40×()﹤342 50×()﹤267 90×()﹤586
2、笔算
96÷30 = 295÷50=(生板演,集体评议,并以第二题为例说计算过程。)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的除数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
注意,现在这两道题要变化了,改为: 96÷32 = 295÷49= 什么变了?还是整十数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除数不是整十数了,该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笔算。
三、进行新课
1、出示尝试题
96÷32= 295÷49= 这两道题老师先不讲,你能结合前面的学习笔算出来吗?看谁能自己找到解题的钥匙。
2、自学课本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84页例2,重点把虚线框里的试商过程看明白,并思考计算时是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的?当商不合适时又是如何调商的?
3、尝试练习
学生通过看书理解,做尝试题。
学生板演不同的算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1)96÷32=
(2)295÷49=
4、学生讨论
以上几种算法哪种是正确的?计算过程是什么?哪种是错误的?错在哪里?
讨论后让学生评议、讲解。
5、教师讲解
除数不是整十数时,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商是否合适,还要把商与除数(强调是除数而不是看作的整十数)相乘与被除数进行比较,如果商不合适,需要根据情况去调商。如295÷49,把49看作50试商5,5×49=245,295-245=50,余数50比除数49大,说明商5小了,就改商为6。
四、巩固练习
1、笔算
246÷61= 367÷53= 624÷68=
2、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正确的商。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除数不是整十数时,我们是怎样试商、调商的?
六、课堂作业
84页做一做1、2题。
教学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采用的是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以往计算教学中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再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教学从基本训练开始,通过()里最大能填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为学习新课做铺垫,并在准备题的基础上稍加改变,自然引出尝试题。尝试题的设置充分考虑了教材例题,由易到难并在第二题涉及到调商,突显了教学的重难点。
习题出示后,教师并没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学课本,从例题中寻找解题方法,并尝试做题。针对出现的不同算法,组织学生讨论、评议,试说自己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学在先、练在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帮助学生对试商、调商的方法形成清晰的认识。
不过,在教学中也出现一些不足,如新课教学用时稍多,学生练习量不够大等等。另外,如何引导学生清楚地讲解自己的解答方法,评议他人的方法,还需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训练、加强。
第五篇:《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例3)
二、教材分析: 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85页的例4。例4是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除法的最后一个例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当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少,个位上又不接近整十数,如14、15、16、24、25、26等数。如果用“四舍五入” 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因此,通过例4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灵活的试商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试商、调商过程中的熟练程度。
三、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试商,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笔算。
2、数学思考: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鼓励学生寻找其他方法。
3、解决问题:能合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会用两位数除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4、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试商、调商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在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时更快更灵活地试商和调商。
教学关键:利用榜样激励作用调动学生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五、学法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知识。听故事一向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本节课教师以故事引入新课,利用故事人物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五、教学设计: 教学路径
(一)复习准备,铺垫新知
口算:25×215×535×7 15×645×3 25×5 55×335×4 25×6 45×4 65×245×5(二)故事引入 游戏先行
1、教师为学生讲述《韩信点兵》的数学故事。
韩信生活贫困,但勤奋好学,后来得到汉王刘邦的破格提升,担任了汉军的统帅。在“楚汉相争”中,他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消灭了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的主力部队,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军事家……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听了《韩信点兵》的故事,你佩服韩信的智慧吗?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精通数学。在古代,将军指挥作战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士兵“列阵”。比如说把100名士兵,列成“方阵”。方阵的每一面都是十个士兵。这样不管敌人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对这个“方阵”进攻,都会遭到十个士兵的抵抗。
那今天,你想不想像韩信将军一样来“排兵布阵”一番呢?(想)机会来了!
3、“小试牛刀”。
学校里很快就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老师决定把这个比赛排队的任务交给大家来完成,你们行不行?(当然行)要赢得老师的信任,你们得先拿出点真本事来给老师看看。(1)8个人怎样排队? 如果你们8个人参加广播操比赛,你们准备怎样排队?(2)如果是全班参加广播操比赛,你们准备怎样排队?(三)排队布阵 游戏导学
1、提出排队的问题。
广播操比赛将按年级进行,四年级共有学生140人,学校要求每排必须排26人,可以排几排?还剩几人? 同学们,排队的要求已经说清楚了,针对这样的情况,你能不能像韩信一样很快想出办法来排好队呢? 学生提出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40÷26=
2、估算。140÷26≈150÷30=5
3、尝试练习,讨论方法。
谁能试着计算这道除法题?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然后把学生做题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写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方法(1)教师进一步引导: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余数比除数大)这是为什么?(因为商太小了)(因为我们把26看作30来试商,但30要比26大,所以商很容易写得较小)商太小了,我们该怎么办?(把商“4”改商成“5”)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算式中调商,进一步计算,直到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在这个计算过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6与30相差比较大,把它看作一个比它大的数试商,商很容易写小,以后遇到像“26”这样的除数,可以考虑商大一点)方法(2)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到商“5”的?(我觉得26比较接近25,正好我知道25×5=125,所以我就商了5,正好)教师点评:你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选择更接近除数的数去试商很好,使试商的过程变得更简单了。方法(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到商“5”的?(我觉得把“26”看作“30”试商,30要比26大,因为我知道30×5=150,所以我想26×5一定小于150,所以我就商“5”试了一下,居然刚好)生:还有用到刚才估算的方法也能很快找到商“5” 教师点评:嗯,这三种都是不错的试商方法。
4、拓展问题。同学们,听了几位同学不同的算法,你更喜欢谁的做法呢?无论你选用什么样的试商方法,只要能又快又正确的计算出答案,都可以。现在,你能根据答案,说说我们是怎样排队的吗?(可以排5排,还剩10个人)这样排队,你觉得好吗?(不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这样排队,竖排人数太多,横排人数太少,不美观。而且,排了5排后还剩10人,这10人该怎么办?(1)提出问题。
如果学校里不规定每排人数,你还有更好的排队方法吗? 按你的排法,会不会有剩余的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除法算式。
(2)请学生上台计算黑板上的除法题,算完后交流自己的试商方法。(四)开展竞赛 体验算法
1、计算竞赛。
要成为像韩信一样的将军,不仅要能排兵布阵,关键时候还要能拿出速度来。老师这儿准备了很多这样的算式,你敢不敢和大家比比,看谁在5分钟内计算的题最多?(敢)出示除法题
校对答案,对计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2、方法总结。
请刚才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发表获奖感言,主要谈谈自己在计算中采用了哪些好方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3、课外延伸。
看了我们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对这次广播操比赛充满了信心。我们自己好了,是不是也该帮帮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呢?(是)据老师的调查,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60人,二年级有285人,课后,你能帮他们也设计一下队伍吗?(能)
五、错例点击 错例: 在5分钟内比比谁算得更多的练习中,有些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错因分析: 出现这类错误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将除数“51”看作“50”来试商,所以商了“7”。由于在竞赛中一心求胜,有些学生顾不上仔细检查。教师对这类因粗心大意引起的
错误,要及时指出,引导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六、精彩存盘
1、先填一填,再试商。
1×15=□2×15=□ □×15=45 □×15=□ □×15=□□×15=□ □×15=□ □×15=□ 1 5)1 0 51 5)8 51 5)5 0 1 4)1 2 01 6)8 5 1 4)8 0
2、从算式中选择商是一位数的进行计算。351÷40 468÷16 490÷92 123÷13 533÷50 210÷35 160÷41 895÷63 256÷31 650÷73 951÷27 711÷89
六、相关链接 韩信点兵
有一次,韩信在兰陵的地方和项羽的军队打了一仗。楚军的将领叫李锋(骁勇善战,在与秦军作战时多次立功)。当时韩信手下有1500名将士,楚军却有2000名左右。韩信把士兵列成三个长方阵,每阵500名,轮番与李锋的军队战斗。楚军败退了。汉军约损失了近500名士兵,韩信并不追击。
后哨士兵报告韩信,说有楚军骑兵追来。韩信迅速地“点兵”。他先命令士兵3人一组,最后多出2名士兵;接着又命令7人一组,仍多2名士兵;他再命令士兵5人一组,结果多了3名士兵。韩信马上告诉大家,现在我们有1073名士兵,将与五六百名楚军争锋是可以得到胜利的。刚布好阵,楚军就冲过来了,可是一看这阵势,汉军打枪了个大胜仗。韩信是怎么样的神奇妙算来迅速统计和算出士兵数的呢?当时他对自己的兵力只知道个大概,约1000个左右。韩信平时演习点兵时,他就常用这个方法,他记住了一系列能同时被3、5、7整除的数:105, 105×2=210, 105×3=315…… 105×10=1050,……
这次点兵,总起来讲,就是他的士兵数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韩信很快算出,具有这样性质的最小自然数是23。23÷3=7…余2, 23÷5=4…余3, 23÷7=3…余2。再大一些就是 23+105=128, 23+105×2=233, 23+105×3=338, ……
23+105×10=1073, ……
这样(前面已说过,韩信对自己兵力有个大约数,一千名左右)就能迅速确定了自己的士兵数为1073名。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