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23 雷鸟太太的时装(一)-鄂教版【小学学科网】

时间:2019-05-12 18:3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23 雷鸟太太的时装(一)-鄂教版【小学学科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23 雷鸟太太的时装(一)-鄂教版【小学学科网】》。

第一篇: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23 雷鸟太太的时装(一)-鄂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雷鸟太太的时装

(一)教 学 目 标:

1. 学会10个字,会认10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

2. 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鸟太太在冬天和春天各穿上什么样的服装。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1. 了解雷鸟太太在冬季和春季服装的特点。

2. 体会雷鸟服装变化与季节的关系,通过课文生动的语言感受自然界

奥秘的兴趣。

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ppt

第 一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生答:四季)。人们按照四季的变化更换服装,为什么?谁能说一说。(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讲得很对。随着季节换服装是为了保护身体。有一种鸟,它为了保护自己也会换服装,这是什么鸟?(生答:雷鸟)。对,今天我们去看一看它是怎样换服装的,请读23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 仔细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diao

nu

chuang

fu

xiang

扫 掉

怒 气

Zang

ji

ruan

cun

ban

耐 脏

Shen

huo

wen

shen

you

渗 透

祸 根

稳 妥

慢 悠

Meng

xun

zong

zhe

e

额 头

3. 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词。

三、指导读书。

1. 个人自由读书,读得正确、流利,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读得流利有一定的语速和感情。

xiaoxue.xuekeedu.com

3. 指名读,读出感情。

四、讲读1——7自然段。

1. 分角色读1——7自然段。

2. 从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读,体会冬天的美。3. 小松鼠为什么看不见雷鸟?

4. 小结:冬天森林被大雪覆盖,放眼望去,一片雪

白,整个世界又清洁,又安静,好美呀!

第二

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二、读中感悟,指导学习8——25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记下文中两个动物的话。

2. 分角色读课文。思考雷鸟太太冬天和春天各穿什么 服装,为什么?分小组讨论交流。

冬天穿:白色大衣:白色的羽绒密密的,又柔软 又暖和。(作用是:冬天,到处是白茫茫的积雪,我换上一件白大衣,往雪里一蹲,可以躲过老膺和野兽的眼睛。白大衣是我的保护服)。

春天穿:春装上面有一块块棕色的斑点,花纹很不规则。(作用是:春

装和大自然的颜色一样,这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敌对发现。)

3. 小结:原来,雷鸟太太变换时装是为了保护自己啊!这漂亮的时装是它的保护服啊!雷鸟太太真不愧为森林中聪明的时装专家。

4. 分角色演一演8——25自然段。

5. 猜想:雷鸟太太冬天穿白大衣,春天穿棕色斑点大衣,那夏天和秋天会

穿什么时装呢?大家猜猜看!

6. 引发思考: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回家后读一读《雷鸟太太的时装》

(二),相信你们会找到答案。

三、知识拓展,激发探究兴趣

看来雷鸟太太的时装变化与季节变化有关系,它是为了适应环境才变换时装的。大自然真是奇妙无穷,你们想知道身体随环境变色的其他动物吗?请自己去探索。

四、作业:

1. 积累生字新词。

2. 熟读课文,背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雷鸟太太的时装

(一)冬天

春天

环境:大地一片白色

大地是一块块黑白相间的颜色

时装:白大衣

棕色斑点大衣

(保护装)

xiaoxue.xuekeedu.com

第二篇: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乐园(一)-鄂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语文乐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示“借代”的修辞形式并积累词义相同、表达相异的这类词语。

2、让学生认识由祈使句和感叹句组成的句子的结构特点,体会感叹号所表达出的强烈情感。

3、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读书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留心观察,运用在书本中学到的写人方法,练习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典故 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理解下列每组词语的意思。

1、让学生讲搜集到的“桃李满天下“的典故。听完故事后学生畅谈感受。

2、让学生结合刚刚听过的故事,理解“桃李”与“学生”的关系。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后面几组。

4、全班交流故事,交流感受,小结关系.。

5、你还知道哪些词义相同、表达相异的这类词语?(巾帼—女子、须眉—男子)

二、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表达的感情。

1、自由读句子

2、说说这两组句子的特点?

3、出示意思相同的两个句子:“你看一只小纸船能漂得又久又远。”“你看,后花园有丰富的色彩。”

4、让学生对比朗读,体会书中的两组句子表达的效果。

5、学生模仿着写一两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4、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读一读

xiaoxue.xuekeedu.com

1、自由读短文,思考读书的作用是什么?自己是不是属于会读书的人?

2、把文中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3、鼓励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弄懂词意,。

4、引导学生再读,讨论交流: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对题目的理解是怎样的?

5、默读思考: 读了本文后受到什么启发?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6、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给他出主意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促进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的习惯。教学过程:

1、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我们给他出主意。

2、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在交流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要诚恳。

(2)表达的时候要吐词清楚,语速、声调要适当,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板书:观点明确、态度真诚、内容具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选用录音、图片或表演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小帆想在寒假里参加田径训练队,父母希望他回老家陪奶奶,他爱奶奶又不想错过训练的机会,他很矛盾。.4、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学生自选交流伙伴组成两人小组,在两人间进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去建议他人,如何让他人脱离困境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2)邀请几个小组到班上交流,指导评议。.5、拓展延伸,小结激励.(1)说说自己面临的实际矛盾。

(2)鼓励同学们热心出好主意,明晰地交流自己的观点。

(3)师生评议,小结。

第四、五课时习作:我眼中的同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留心周围的人,注意观察,抓住人物个特点。

xiaoxue.xuekeedu.com

2、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确定对象。

1、同学们,在你们五年多的校园生活中,与同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不妨用的笔写写你眼中的同学。

2、想想:在这么多同学中,我最想写的是谁呢?是什么原因让我最先想到他(她)?

3、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对象。

二、读中学写,领悟要点。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拉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五课时

一、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xiaoxue.xuekeedu.com

(1)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导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二、交流评价,赏识激励。

1、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2、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都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

3、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

(2)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

作文讲评 教学反思:

第三篇: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聪明的徐文长

教学目辬:

一、学会10个字,会认8个字。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喜爱徐文长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能主动将故事讲给家人听。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课文中的故事。

二、理解徐文长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动脑仔细思考。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5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在中国古代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人物,你知道哪些人物呢?(诸葛亮、阿凡提、徐文长……)

2、徐文长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他的一些小故事。(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谁能用自己的理解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在长长的竿子上取下物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文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辫。

2、检查生字。

(注意“吭,称”为后鼻音,“沾,胆”为前鼻音,“沾,称,喳”为翘舌音)

理解:

“欢呼雀跃”(用动作理解其意)

“怔”(找近义词理解其意)总结:

今天咱们又学习什么方法来理解词语?

3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大家听

4、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包含了两个小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说一说伯父出的题难在哪里?(桥身很软、东西很重、两脚又不能沾水)

2、适时出示:

A:一个孩子只有拿不超过三五斤重的东西才可能过桥。B:一个孩子只有拿不超过三五斤重的东西才可能勉强过桥。

启发学生思考:这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上一句说明过桥还比较容易,下一句说明过桥很不容易)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3、四人小组活动:

可以表演,可以做实验,看一看徐文长的方法好在哪里?

(可提示学生带卡纸,水盆,半盆水,塑料娃娃。)

适时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理解“莽莽撞撞”“轻轻巧巧”。

别的孩子都会把脚弄湿,徐文长却轻轻巧巧地办到了,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他利用了水的浮力,很重的木桶就会变轻,过竹桥就不会把脚弄湿。)5 这一部分的描写很真实:既写出了其他孩子手足无措的样子,有描写出徐文长胸有成竹的样子,谁愿意学着他们的样子读一读。

(指名读,分角色读。)

其他小孩见到徐文长这么有办法,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如果你在其间,你会对他说什么?

(在此期间注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不一定只有表扬和称赞。)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第六自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过渡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知道了徐文长通过动脑筋解决了伯父的难题,谁能用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话来复述一下这一部分? 二 学习第二部分:

指名试读,生评议。

生练读徐文长竿上取物的句子,注意其中动词的用法。

(“想”“走”“竖”“放”“笑”“取”)3 抓住动作,学生进行表演。4 朗读训练。

(生试读,评议——师范读——生练读,体会。)5 学习“叽叽喳喳议论开了”一句。

(1)想象,体验:孩子们各有各的办法,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三、学写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1 课件:出示生字:“雀”“喳”,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 指导:两个字中撇的写法。3 范写:师边写边讲解。4 生练写,师评议。

四、自主作业:

拓宽知识面,找些智力故事读一读,并且把该故事复述给家长听。2 和好朋友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思考一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竿上取物? 板书设计:

22、聪明的徐文长 过桥——取物 自私思考、善于动脑 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23晏子使楚(一)(二)教学目辬:

一、学会16个字,会认18个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把课文演一演。

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楚王为什么要为难晏子?

四、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弄清楚王为什么要为难晏子?

二、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缺少阅读戏剧作品的经验,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本课的历史背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辨字型字音,学习生字;了解剧本的特点,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教学过程: 一 导语渲染,调动情感。1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不少课文,其中哪些课文让你记忆犹新,很难忘怀呢?

(学生在谈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出为什么会留下很深的影响呢?)2 今天咱们学习一篇很特别的文章,它是一个话剧的剧本,课题叫《晏子使楚》。

(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把字读准。

由于课题是古文,很难理解,谁能猜猜课题是什么意思?

(齐国的使丞晏子到楚国去出访。)4 师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由于课文太长,学生采用自己最省时的办法来初读课文。2 检查生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馈。利用小卡片出示生字词,重点强调“惨”“臣”“淮”“馊”等字的读音。

(3)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着大家读一读? 3 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1)指名按幕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A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介绍晏子到楚国出访,受到楚王的三次刁难。第一次,让晏子钻狗洞,燕子就笑楚国为狗国;第二次,楚王笑齐国无人才,反倒让晏子讥笑楚王为昏君;第三次,楚王说齐国认作强盗,晏子告诉楚王证明楚国的风气不好。)

B 这个剧本有哪些部分组成?

(时间,地点,人物简介,场景,语言,动作等。)(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鼓励学生质疑。A 较难理解的词语:

能言善辩:善于言辞,很会说话,别人都辩论不了。恭敬: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启禀:指向上级或长辈报告。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B 关于人物背景。C 关于剧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深入学习剧本内容,感受晏子的机智勇敢,能言善辩,根据对剧本的理解,合作表演.教学过程: 一 深入局部,品读课文。1 研究晏子其人:

(1)矮:A“是不是那个矮子?” B 钻狗洞。(从侧面描写)(2)能言善辩:

A 笑楚国为狗国,免走狗洞。

B 形容齐国人多。C 讥笑楚王为昏君。

D 将齐国强盗的罪归于楚国教化不好。

(3)勇敢:

A “神气地走进宫门。”

B 面对楚王的不怀好意,不慌不忙。

C “心中暗笑,脸上却装成一幅美式的样子。”(4)爱国:

巧妙地维护国家的名誉。2 研究楚王其人:(1)不怀好意:

A 三次使计羞辱晏子。B “假装吃惊”

C “从头看到脚,表情惊讶。”(2)笨: 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A 计谋都是别人想的。

B “笑容停在脸上,表情尴尬。” C “瞪着臣子,自言自语。” 3 臣子,司礼官,侍者等人:(1)拍马屁:

A 弯腰鞠躬。B 为楚王献计。

C “赶紧走上前,指着小门” 4 重点体会,指导朗读。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角色的有关语句体会着读一读。(2)扣住每个人的特点,进行评价读。(3)表演朗读。

通过分角色入情入境,互动促读。

二 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春秋时候,各国都想打败别国,每个国家的处境都很艰难,这时齐王派晏子去楚国出访,晏子在出使时,运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楚王的尊重,他是多么的了不起!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小练笔)三 学写生字。

发现学生的好记字方法,及时肯定总结,让学生习得方法。2 留给学生练写的充分时间。四 自主作业。

查找关于晏子的小资料,拓宽知识面。

读一读《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思考:晏子是怎样用两个桃子杀死三名勇士。?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课本剧表演 教学过程: 课本剧表演:

以六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小组间进行排演。

(1)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并确定具体演哪一个片段。

(2)学生仔细认真而且自觉自主的读课文。

(3)学生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2 欣赏:

从最佳演员、最佳形象、最具创意等奖项等几方面引导学生欣赏。3 评价:

(1)自我评价:说说看自己觉得最满意的地方和需改进的地方。(2)互相评价:学生互相评议作品的优缺点,及其改进的地方。(3)教师评价。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辬:

一、正确流利的诵读古诗,背诵古诗.二、结合插图和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三、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一、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二、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夏天是四季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季节,你喜欢它吗?

(鼓励学生说不同答案)

对于夏天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好,有的同学认为不好,不过咱们今天去看看西湖的六月,说不定同学们会有新的认识。

(板书课题)

理解诗题:

晓,早上。早上,诗人从净慈寺出门送好友林子方到远方。3 简介作者:

杨万里,宋代诗人,擅长描写风景的诗歌,最有名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里上头”。人人传诵。二 整体通读,把握诗意。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 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大概意思。

(毕竟西湖现在已是六月了,风景和其它季节并不相同,那连到天边的荷叶是那么的绿,映在朝阳下的荷花比平时红得多。)3 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4 诗歌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 分步解读,品悟诗境。1 指名朗读。

师在音乐声中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学生交流感受到的景色。)3(出示教学挂图)早上,作者送朋友林子方出门,朝霞和朝阳在天空中显得格外艳丽,湖水清澈见底,放眼望去,满湖的荷叶仿佛和天边的云连成一片,那粉红的荷花与红日一样娇俏可爱。

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愉快,心旷神怡)

请你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的意境。)四 熟读成诵。自由组合练习读。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展示个性指名读。3 师生互动背诵读。

五 总体回顾,回归升华。1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感受。2 教师归纳总结:

诗人送别好友,本应是离别愁绪,但送别的情感被融入这优美的景色中,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情怀。让我们再来送别这位朋友吧!

(齐读古诗)六 自主作业。

收集杨万里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2 收集关于描写夏天景色的诗,试着背一背。3 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语文乐园(八)

教学目辬:

一、正确认读并区别6组同音字,积累词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二、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语气词,培养情感.三、正确抄写、背诵关于智慧的名言,体会含义.四、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积累成语.五、激发学生引用格言的兴趣,积累语句.六、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倾听能力.七、通过习作活动,培养学生抓住事物发展顺序写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一、区别同音字,了解感叹词,积累成语.二、学习格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读词语探究积累读一读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在明媚的夏日阳光下,让我们一起来到语文乐园中游玩吧.二、认一认,读一读(一)认读词语

1、师:你认识这里的哪些词?怎么认识的?快看看吧!

2、自己读词,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来帮忙.3、小组内反馈读词卡.4、开火车检查字音.(二)探究积累

1、自主思考: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每组词语读音完全相同,字型不同,含义不同.(树木与数目这一组可以用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战栗和站立一组可以用动作引导学生区分含义)

4、你还能说几组这样的词吗?小组讨论,全班反馈.5、师:瞧,我们祖国的文字就是这样神奇.读音完全相同的词语,字型和意思却不同,这就是同音词.让咱们再来分别读读这些词.三读一读

1、师:喜欢哪个句子,就大声读一读,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生自由读句子.3、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的伙伴听一听.4、多种形式读句子,逐句指导读出感受:(1)指导“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一条长长的尾巴似的长辪子,真好玩!”想一想:放过风筝吗?还记得放风筝时的感受吗?带着你的感受读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语气词”哈”的作用.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2)指导“啊!真大!还是条鲈鱼呢!汤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指名读,说说读句子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啊呢”表现的惊喜语气.5、通过多种形式读,读其他两句,让学生自主感悟读出语气词表现的语气.四、成语故事

1、自主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今天这个故事就是成语:掩耳盗铃.齐读.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成语故事吧!

5、聪明人是绝不会做这种自欺欺人的事情的.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努力吧.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写一写,背一背探究与发现 教学过程:

一、写一写,背一背

1、师:名言是智慧的结晶,赶快读一读.2、学生自读自悟,感受句子的内容.3、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请联系实际说一说.4、抄写名言,把字写正确、美观.5、作品展示.6、书写也是帮助背诵的一种途径呢!现在比一比,看谁背得快.小组内互查.二、探究与发现

1、快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生自读三段话.3、指名读,评议正音.4、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这三段话都是关于引用名言的段落,体会引用名言的乐趣)

5、师:是啊,引用名言很有意思,生活中,大家也一定常常引用名言吧.谁能和我们分享一下.6、生自由引用名言,师相机引导.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指导看图,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2、同学们,我们也来开个故事会吧.二、尝试练习

1、师:讲故事看起来很简单,讲个精彩的故事却不容易,好好准备一下吧.讲故事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2、讨论,引导大家明白:通顺完整大方有表情.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3、听故事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认真听,有礼貌)

4、看来,咱们的故事会一定会开得非常成功的.三、互相交际

1、谁能第一个上来给大家讲故事?

2、生表演,同学评议,老师相机引导.3、大家都在跃跃欲试,就先在小组里讲一讲,评一评吧

4、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5、各下组派代表上台表演.6、指名评议,对评议得好的同学及时鼓励,并评选出故事大王.四、综合性学习

1、猜谜导入

(1)”喜上眉梢”,猜猜是什么字?(2)指名猜,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2、猜字谜

(1)把自己搜集的字谜在小组里互相猜一猜.(2)每个小组选一两个较难的字谜全班猜.3、编字谜

(1)这学期学了很多生字,不妨咱们自己来编字谜.(2)生说自己编的字谜,师生猜.(3)生说自己是怎么编的字谜.引导学生根据字的形声意等特点来编.(4)大家都来编一编,把编得好的做成灯谜挂起来.板书设计

故事会

讲故事:通顺,完整,大方,有表情 听故事:认真听,有礼貌 综合性学习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请6个同学到前面来,每人抽一张小纸条,按照小纸条的要求说一句话,然后咱们连起来看看会编成什么事.2、指名6个同学上台来,每个人抽取一张小纸条,按照纸条上的要求(相机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练习说话,最后老师将6个部分连接起来.3、这个游戏很有意思,大家可以在小组里玩一玩.二、明确要求

1、游戏没做完没关系,让咱们把最想说的事情写下来.2、出示习作要求,指名读要求.3、写的时候,我们怎么才能把最想说的事情写清楚,写完整呢?指名回答.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4、只要我们把黑板上提示的要求逐一写清楚,就一定能写好.赶快试试吧!

三、学生围绕话题,正确表达

1、学生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赛写作.2、指名口述,师生评议.3、引导学生不仅把事情写清楚,还要写具体,写生动.4、学生写作.四、赏析交流

1、鼓励学生互相推荐或自己推荐习作,请同学互相评议.2、课后继续完成习作.板书设计

习作

我最想说的一件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国际交往”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心愿》记叙了一位中国人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与一家法国人友好谈话的情景。透过谈话表达了发展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健忘的教授》讲述了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就而生活中健忘的教授的故事,文中的教授对中国表达出深深的敬佩。《友谊的航程》记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国圣迭戈军港的经过,展示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以及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古诗《终南望余雪》写出了天晴雪融后山阴高处尚存余雪的景象。语文乐园

(八)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意思相对和相近的成语,感受顶针句表达的效果,丰富语言积累。习作写“寒假活动计划”是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针对假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一个计划安排。学习本单元课文,读懂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的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4、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

5、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友谊,增强民族自豪感,懂得世界是个大家庭,立志作传播友谊的使者。单元课时安排:

23、心愿…………………………………………2课时

24、健忘的教授…………………………………2课时

25、友谊的航程…………………………………2课时 诗词诵读…………………………………………1课时 语文乐园

(八)…………………………………3课时

23.心愿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课文写谁的心愿?

(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中国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

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自学新词。

四、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第一部分:(1--17)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国迷。第二部分:(18--20)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中国,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使全家人都爱上了中国。第三部分:(21--29)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第四部分:(30)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这是人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3、哪些词语表现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真和朴素的?

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了什么?

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现了什么?

8、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法国小姑娘怎么会知道我是中国人的?

2、她说她家里有好多中国人,这是真的吗?表达了小姑娘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小姑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中国物品展览馆”?这说明书什么?

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指小姑娘的爸爸从中国带回了泥人,并陈列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绍了什么?他是怎么样介绍的?

5、“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这一段话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中国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及对中国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三、讲读课文第三、四部分。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带她去北京。)

3、“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说明了什么?

(说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纯真)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

(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女儿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四、总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发展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有感情朗读课文。附板书设计:

23、心愿

小姑娘 我家有好多中国人去北京当老师

父母

中国迷 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 教后反思:

24、健忘的教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面对小事有十分“健忘”的人。

4、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教学重点:了解伊里奇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理解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及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启发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3、归纳学生的问题。(健忘的教授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健忘?他真的健忘吗?……)

4、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说怎么办?请同学们轻声读文,相信你们在文中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后,教师质疑:伊里奇教授到底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

三、课堂练习:

重点指导学生对疑难字的书写。注意:“涉”的右边不要写成“徙”的半边,“兜”的间架结构。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走进文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伊里奇”教授究竟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你们细腻的心思,敏锐地目光去找到问题的答案。

3、在四人小组交流你的看法。教师巡视倾听,了解学生的见解。

二、思维碰撞,理解课文。

1、根据学生的分组辩论。

2、教师小结:伊里奇教授是个博学多才,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绩的人,就是因为教授对学术研究专注到忘我的境地,所以才会成为文学理论、音乐、绘画方面的权威,也正是这种专注,才会引出学术以外的“健忘”的趣闻轶事。

三、个性解读,领悟课文。

1、文中大笔墨写教授的健忘,实际意图是什么?

2、教授是怎样评价中国的,找出来读读,思考两次评价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教授的感情是由“崇拜”到“尊敬”。讨论时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感情上的差异,并找出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3、指导学生读好教授的评价。

4、思考从教授的评价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指导朗读全文,教师小结全文。教后反思:

25、友谊的航程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作用。2.通过以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并掌握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流利地读好课文。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早在1405年至1433年,我们的祖先郑和就曾率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扬帆远涉重洋,访问了37个国家和地区,比外国早了近百年,可在解放前,中国的海军几乎是零,使得我们中国倍受外国人欺凌,解放后,中国大力发展中国海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1997年,由王大忠率领的中国最先进的舰艇编队抵达了美国本土圣迭戈港,有史以来第一次访问美国。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5、友谊的航程

3、激发自读感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已到了美国,那么美国的军民和中国的旅美侨胞会怎么样看待这次出访呢?

二、指导初读感知

(一)先知为快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中帮助。)

2、当学生读了一遍后,让学生合上书,挑战性问:通过这一次朗读,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一点就说一点。

〖学生开始读书时对书的新鲜、好奇感最强,读了一遍就让他们来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看似是个大难题,但却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挑战心理,使第一课时也能有激情出现。〗

3、师生交流指导:

①对学生说话中出现的错误读音及时纠正。

②对学生说出的一点点都加以表扬与鼓励,教师注意在总结中突出整体感,以便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二)、读准读通课文

1、刚刚大家说得很好,说明大家读书的效率非常高,内容是了解了,可你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吗?翻开书,再试一试吧。

2、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渗透强调学习方法等。

3、教师帮助——听录音,让学生解决还读不准的字音。

4、检查读书效果:

①、自由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几句或小节读。

②、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选一些学生易出错地方让学生读。

(三)、写字指导

睹 这个字左窄右宽,要理解“只有用眼才能去看。”

卓 注意与“早”和“卓”的区别,下面一横要长一些,把整个字托住。

三、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练习作业。

2、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教学重点:

从读中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呢?(学生自由地举手回答。)

2、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两点:

①、中国的舰队到美国受到美国的人民欢迎。②、广大侨胞也倍感自豪。

二、精读感悟

㈠、感知“美国人民欢迎”

1、由上问题导入:

美国人民是怎样欢迎中国的舰队呢?找出有关的小节读一下感受一下。

2、学生先自由读,再同桌同学互相交流。

3、哪些的场面让你最受感动呢?你把有关的语句读好,从你的读中应能让人感受出你是受感动的。

4、先互相读一下,让同位帮你评一评。

5、交流,品读。

6、教师小结。

㈡、感悟“华侨倍感自豪”的部分

1、激情引入:

讲中国由第一颗原子弹上天以来的巨大成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当祖国每一次取得巨大成就,扬眉吐气时,海外的儿女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2、华侨们是怎样欢迎的呢?把有关语句好好读一下,要读出他们的情感。

3、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语句。①、对“雄姿英发”“昂首阔步”等词语学生如果读不出味时,教师可范读,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感知。

②、对人物的语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齐读感知。㈢、迁移深入

1、离开美国圣迭戈后,又先后访问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俄罗斯,更显中国海军的实力,出示有关资料让学生读:

【那更是一次使中国海军尽展风采的国际阅兵。在出访俄罗斯参加俄海军成立300周年纪念活动那一天,主人好像有意要考验一下中国海军的舰长———其他国家的舰艇都由拖船帮助靠上码头,留给中国海军的位置是在中间。这就意味着112舰靠码头时既不能靠拖船帮助,也不能有丝毫偏差。届时,动作大一点舰尾靠不到位;操纵偏一点,都会撞上其他舰船。面对多国海军官兵们的目光,王大忠没有丝毫胆怯。他及时、准确地向舰长提供着各种数据,确保舰长下达准确的操纵口令。10分钟后,112舰不偏不倚、干净漂亮地靠在“中国海军”的泊位上。码头上顿时掌声四起。阅兵式上,王大忠以洪亮的口令,指挥“中国海军方阵”豪迈地走向观礼台,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刚劲有力的步伐,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第二天,俄罗斯当地一些新闻媒体的头条新闻的醒目标题是:“中国海军真棒!” 】

2、学生谈读后感受,教师总结,指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得中国人更受世界人民的尊重等。

三、作业指导:

1、感知过渡段作用

①、由板书总结课文写的两方面内容,激问:课文是怎样将它们联结在一起的? ②、引导学生读好这个过渡段,并认识它的作用。

2、指导练习册上有关题目 附板书:

赢得美国的友谊

25、友谊的航程

使华侨振奋自豪

古诗诵读·终南望余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熟读成诵。教学重点:

通过吟诵,想象《终南望余雪》所描绘的终南山的雪景,体会作者的心情。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唐朝诗人——祖咏。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诗名,是王维的诗友。王维被贬济州时,曾赠诗给他。诗中说 :“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 》)可见早年他生活境况很困窘。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但长期未得授官职。由于仕途落拓,最后归隐汝水一带直到去世。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宣扬隐逸思想,辞意清新洗炼。《终南望余雪》曾传诵一时。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六言句的排律,共十二句,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他回答说“意尽 ”。

二、初读诗句,自学感知。

(一)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轮读古诗,正音。个别读,齐读。

2、交流自学后的初步感受。

3、生质疑问难。

三.解疑答难,品读想象。

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只见到它的山北,所以诗人用了“阴岭”二字,表明所处的位置和所见到的山的部位。“阴”字用得很准确、精炼。因为是山阴,气温更低,阳光的热力不足以融化积雪,所以才有残雪。“秀”字,点染终南山雪景的秀丽。接下去,第二句就具体描绘山上的积雪。“浮云端”三个字,表现了山的高峻、峭拔,也说明积雪很厚。正因为山高雪厚,远远望过去白皑皑的积雪仿佛浮在云端。“浮”字,用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画面增添了生气。这两句,将题目的意思相当完满地写出来了。

后二句,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的典型特征。“暮”字说明这是傍晚。“林表明霁色”一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这一句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雪后在城里,地面上和房顶上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以致比下雪时天气更冷。诗人抓住了雪后寒冷的特点,传达出了自己的、也是人们普遍体验得到的生活实感。这两句,一写山林,一写城中,仍紧扣着题目的这个“望”字;一写所见,一写所感,将雪后的特点全盘托出。

四、体会写法,感悟诗情。

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

诗人为什么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终南山与长安相比,以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作鲜明的对照?这难道不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厌恶混浊的官场和冷漠的世情,从而倾心向往高洁明丽的大自然吗?

五、多种形式,激励背诵。

1、个别背。

2、小组对抗赛。

3、全班齐背。教后反思:

语文乐园

(八)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辨析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引导学生感受顶针句表达效果。

3、积累名言警句,让学生懂得人际交往中平等相待,互助互济。4、理解成语故事,积累成语。5、习作:写“寒假活动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汉语的丰富多彩,养成积累的习惯,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读,同座合作读,指明读,教师及时正音。要求:读正确、流利 2、借助工具书,四人小组合作,了解成语的大概意思。3、思考:从这些成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4、全班齐读成语,分男女生读成语,对答成语。

5、指导学生用其中的成语说话,尝试运用。6、交流拓展:还有哪些意思相近或相对的成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顶针的句式特点。

2、再读句子,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点。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3、全班齐读,进行反馈。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4、教师点拨引导。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句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朴素的感情最美;句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苗儿的变化;句三:环环相扣,环递式的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连锁。

5、齐读,感受语言紧凑琅琅上口的节奏美。

6、拓展延伸:说说还有哪些顶针的句子,让大家一起欣赏。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注释理解句子。2、简要介绍《论语、学而》《礼记.曲礼上》。3、学生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教师点拨。4、自己再读一读,默背。5、同桌背诵,齐背。

6、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7、师生共同小结。

四、指导阅读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通读短文。

2、学生简单描述:这则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3、认真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4、全班相互交流评议。(双方在争执中两败俱伤,让第三方获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5、学生尝试独立讲这个故事。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寒假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过一个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假期,就得制定一个寒假活动计划。这次习作就是学写寒假活动计划。

二、明确要求。

1、有目的地阅读范文。思考提示:(1)寒假活动计划的格式;(2)写作注意事项;(3)范文的内容分别涉及哪些方面。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点拨。

格式:标题“寒假活动计划”写中间;正文计划要写清楚寒假计划的目的;计划内容分条款写,后面的日期署名在右下角。

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内容:丰富,结合自身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与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指导性。

三、交流拓展。

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在寒假的打算。

2、选取典型,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一、学生制定自己的寒假活动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二、展示学生习作,集体评改,教师评讲。

三、学生修改誊写。

四、教师小结。

习作讲评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国际交往”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心愿》记叙了一位中国人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与一家法国人友好谈话的情景。透过谈话表达了发展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健忘的教授》讲述了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就而生活中健忘的教授的故事,文中的教授对中国表达出深深的敬佩。《友谊的航程》记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国圣迭戈军港的经过,展示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以及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古诗《终南望余雪》写出了天晴雪融后山阴高处尚存余雪的景象。语文乐园

(八)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意思相对和相近的成语,感受顶针句表达的效果,丰富语言积累。习作写“寒假活动计划”是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针对假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一个计划安排。学习本单元课文,读懂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的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4、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

5、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友谊,增强民族自豪感,懂得世界是个大家庭,立志作传播友谊的使者。单元课时安排:

23、心愿„„„„„„„„„„„„„„„„2课时

24、健忘的教授„„„„„„„„„„„„„2课时

25、友谊的航程„„„„„„„„„„„„„2课时 诗词诵读„„„„„„„„„„„„„„„„1课时 语文乐园

(八)„„„„„„„„„„„„„3课时

23.心愿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课文写谁的心愿?

(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中国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

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自学新词。

四、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第一部分:(1--17)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国迷。第二部分:(18--20)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中国,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使全家人都爱上了中国。第三部分:(21--29)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第四部分:(30)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这是人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3、哪些词语表现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真和朴素的?

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了什么?

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现了什么?

8、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法国小姑娘怎么会知道我是中国人的?

2、她说她家里有好多中国人,这是真的吗?表达了小姑娘怎样的思想感

情?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小姑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中国物品展览馆”?这说明书什么?

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指小姑娘的爸爸从中国带回了泥人,并陈列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绍了什么?他是怎么样介绍的?

5、“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这一段话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中国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及对中国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三、讲读课文第三、四部分。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带她去北京。)

3、“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说明了什么?

(说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纯真)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

(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女儿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四、总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发展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有感情朗读课文。附板书设计:

23、心愿

小姑娘 我家有好多中国人去北京当老师

父母

中国迷 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 教后反思:

24、健忘的教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面对小事有十分“健忘”的人。

4、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教学重点:了解伊里奇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理解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及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启发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3、归纳学生的问题。(健忘的教授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健忘?他真的健忘吗?„„)

4、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说怎么办?请同学们轻声读文,相信你们在文中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后,教师质疑:伊里奇教授到底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

三、课堂练习:

重点指导学生对疑难字的书写。注意:“涉”的右边不要写成“徙”的半边,“兜”的间架结构。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走进文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伊里奇”教授究竟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你们细腻的心思,敏锐地目光去找到问题的答案。

3、在四人小组交流你的看法。教师巡视倾听,了解学生的见解。

二、思维碰撞,理解课文。

1、根据学生的分组辩论。

2、教师小结:伊里奇教授是个博学多才,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绩的人,就是因为教授对学术研究专注到忘我的境地,所以才会成为文学理论、音乐、绘画方面的权威,也正是这种专注,才会引出学术以外的“健忘”的趣闻轶事。

三、个性解读,领悟课文。

1、文中大笔墨写教授的健忘,实际意图是什么?

2、教授是怎样评价中国的,找出来读读,思考两次评价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教授的感情是由“崇拜”到“尊敬”。讨论时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感情上的差异,并找出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3、指导学生读好教授的评价。

4、思考从教授的评价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指导朗读全文,教师小结全文。教后反思:

25、友谊的航程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作用。

2.通过以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并掌握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流利地读好课文。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早在1405年至1433年,我们的祖先郑和就曾率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扬帆远涉重洋,访问了37个国家和地区,比外国早了近百年,可在解放前,中国的海军几乎是零,使得我们中国倍受外国人欺凌,解放后,中国大力发展中国海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1997年,由王大忠率领的中国最先

进的舰艇编队抵达了美国本土圣迭戈港,有史以来第一次访问美国。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5、友谊的航程

3、激发自读感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已到了美国,那么美国的军民和中国的旅美侨胞会怎么样看待这次出访呢?

二、指导初读感知

(一)先知为快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中帮助。)

2、当学生读了一遍后,让学生合上书,挑战性问:通过这一次朗读,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一点就说一点。

〖学生开始读书时对书的新鲜、好奇感最强,读了一遍就让他们来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看似是个大难题,但却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挑战心理,使第一课时也能有激情出现。〗

3、师生交流指导:

①对学生说话中出现的错误读音及时纠正。

②对学生说出的一点点都加以表扬与鼓励,教师注意在总结中突出整体感,以便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二)、读准读通课文

1、刚刚大家说得很好,说明大家读书的效率非常高,内容是了解了,可你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吗?翻开书,再试一试吧。

2、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渗透强调学习方法等。

3、教师帮助——听录音,让学生解决还读不准的字音。

4、检查读书效果:

①、自由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几句或小节读。

②、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选一些学生易出错地方让学生读。

(三)、写字指导

睹 这个字左窄右宽,要理解“只有用眼才能去看。”

卓 注意与“早”和“卓”的区别,下面一横要长一些,把整个字托住。

三、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练习作业。

2、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教学重点:

从读中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呢?(学生自由地举手回答。)

2、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两点:

①、中国的舰队到美国受到美国的人民欢迎。②、广大侨胞也倍感自豪。

二、精读感悟

㈠、感知“美国人民欢迎”

1、由上问题导入:

美国人民是怎样欢迎中国的舰队呢?找出有关的小节读一下感受一下。

2、学生先自由读,再同桌同学互相交流。

3、哪些的场面让你最受感动呢?你把有关的语句读好,从你的读中应能让人感受出你是受感动的。

4、先互相读一下,让同位帮你评一评。

5、交流,品读。

6、教师小结。

㈡、感悟“华侨倍感自豪”的部分

1、激情引入:

讲中国由第一颗原子弹上天以来的巨大成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当祖国每一次取得巨大成就,扬眉吐气时,海外的儿女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2、华侨们是怎样欢迎的呢?把有关语句好好读一下,要读出他们的情感。

3、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语句。

①、对“雄姿英发”“昂首阔步”等词语学生如果读不出味时,教师可范读,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感知。

②、对人物的语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齐读感知。㈢、迁移深入

1、离开美国圣迭戈后,又先后访问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俄罗斯,更显中国海军的实力,出示有关资料让学生读:

【那更是一次使中国海军尽展风采的国际阅兵。在出访俄罗斯参加俄海军成立300周年纪念活动那一天,主人好像有意要考验一下中国海军的舰长———其他国家的舰艇都由拖船帮助靠上码头,留给中国海军的位置是在中间。这就意味着112舰靠码头时既不能靠拖船帮助,也不能有丝毫偏差。届时,动作大一点舰尾靠不到位;操纵偏一点,都会撞上其他舰船。面对多国海军官兵们的目光,王大忠没有丝毫胆怯。他及时、准确地向舰长提供着各种数据,确保舰长下达准确的操纵口令。10分钟后,112舰不偏不倚、干净漂亮地靠在“中国海军”的泊位上。码头上顿时掌声四起。阅兵式上,王大忠以洪亮的口令,指挥“中国海军方阵”豪迈地走向观礼台,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刚劲有力的步伐,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第二天,俄罗斯当地一些新闻媒体的头条新闻的醒目标题是:“中国海军真棒!” 】

2、学生谈读后感受,教师总结,指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得中国人更受世界人民的尊重等。

三、作业指导:

1、感知过渡段作用

①、由板书总结课文写的两方面内容,激问:课文是怎样将它们联结在一起的? ②、引导学生读好这个过渡段,并认识它的作用。

2、指导练习册上有关题目 附板书:

赢得美国的友谊

25、友谊的航程

使华侨振奋自豪 教后反思:

诗词诵读

终南望余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熟读成诵。教学重点:

通过吟诵,想象《终南望余雪》所描绘的终南山的雪景,体会作者的心情。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唐朝诗人——祖咏。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诗名,是王维的诗友。王维被贬济州时,曾赠诗给他。诗中说 :“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 》)可见早年他生活境况很困窘。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但长期未得授官职。由于仕途落拓,最后归隐汝水一带直到去世。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宣扬隐逸思想,辞意清新洗炼。《终南望余雪》曾传诵一时。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六言句的排律,共十二句,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他回答说“意尽 ”。

二、初读诗句,自学感知。

(一)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轮读古诗,正音。个别读,齐读。

2、交流自学后的初步感受。

3、生质疑问难。

三.解疑答难,品读想象。

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只见到它的山北,所以诗人用了“阴岭”二字,表明所处的位置和所见到的山的部位。“阴”字用得很准确、精炼。因为是山阴,气温更低,阳光的热力不足以融化积雪,所以才有残雪。“秀”字,点染终南山雪景的秀丽。接下去,第二句就具体描绘山上的积雪。“浮云端”三个字,表现了山的高峻、峭拔,也说明积雪很厚。正因为山高雪厚,远远望过去白皑皑的积雪仿佛浮在云端。“浮”字,用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画面增添了生气。这两句,将题目的意思相当完满地写出来了。

后二句,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的典型特征。“暮”字说明这是傍晚。“林表明霁色”一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这一句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雪后在城里,地面上和房顶上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以致比下雪时天气更冷。诗人抓住了雪后寒冷的特点,传达出了自己的、也是人们普遍体验得到的生活实感。这两句,一写山林,一写城中,仍紧扣着题目的这

个“望”字;一写所见,一写所感,将雪后的特点全盘托出。

四、体会写法,感悟诗情。

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

诗人为什么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终南山与长安相比,以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作鲜明的对照?这难道不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厌恶混浊的官场和冷漠的世情,从而倾心向往高洁明丽的大自然吗?

五、多种形式,激励背诵。

1、个别背。

2、小组对抗赛。

3、全班齐背。教后反思:

语文乐园

(八)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辨析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引导学生感受顶针句表达效果。

3、积累名言警句,让学生懂得人际交往中平等相待,互助互济。4、理解成语故事,积累成语。5、习作:写“寒假活动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汉语的丰富多彩,养成积累的习惯,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读,同座合作读,指明读,教师及时正音。要求:读正确、流利 2、借助工具书,四人小组合作,了解成语的大概意思。3、思考:从这些成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4、全班齐读成语,分男女生读成语,对答成语。

5、指导学生用其中的成语说话,尝试运用。

6、交流拓展:还有哪些意思相近或相对的成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顶针的句式特点。

2、再读句子,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点。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3、全班齐读,进行反馈。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4、教师点拨引导。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句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朴素的感情最美;句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苗儿的变化;句三:环环相扣,环递式的

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连锁。

5、齐读,感受语言紧凑琅琅上口的节奏美。

6、拓展延伸:说说还有哪些顶针的句子,让大家一起欣赏。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注释理解句子。2、简要介绍《论语、学而》《礼记.曲礼上》。3、学生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教师点拨。4、自己再读一读,默背。5、同桌背诵,齐背。

6、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7、师生共同小结。

四、指导阅读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通读短文。

2、学生简单描述:这则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3、认真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4、全班相互交流评议。(双方在争执中两败俱伤,让第三方获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5、学生尝试独立讲这个故事。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寒假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过一个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假期,就得制定一个寒假活动计划。这次习作就是学写寒假活动计划。

二、明确要求。

1、有目的地阅读范文。思考提示:(1)寒假活动计划的格式;(2)写作注意事项;(3)范文的内容分别涉及哪些方面。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点拨。

格式:标题“寒假活动计划”写中间;正文计划要写清楚寒假计划的目的;计划内容分条款写,后面的日期署名在右下角。

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内容:丰富,结合自身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与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指导性。

三、交流拓展。

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在寒假的打算。

2、选取典型,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一、学生制定自己的寒假活动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二、展示学生习作,集体评改,教师评讲。

三、学生修改誊写。

四、教师小结。

习作讲评

下载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23 雷鸟太太的时装(一)-鄂教版【小学学科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23 雷鸟太太的时装(一)-鄂教版【小学学科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迟到-鄂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迟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关键性的词语的理解,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品味,展开合理的想象,深入体味人物内心。......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第八单元-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推荐]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29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 〖借助多媒体,感受具体形象〗 xiaoxue.xuekeedu.com 网络已经成为教师获取课程资源最常......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各单元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四组近义词,进行积累。 2、会认4个字。通过品读,联系生活观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量词组使用的准确与形象。......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乐园(七)-鄂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语文乐园(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一组反映人物品质的词语;体会感情色彩的不同;积累名言警句; 2、学习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让学生弄清“破釜......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概述 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有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12月份多媒体授课资料 29 掌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24.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鄂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0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1. 2. 3. 4. 解。 教学重点: 学习彭总不搞特殊化与民平等的感人事迹。 教学难点: 认识彭总心系人民群众,不搞特殊化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