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德育教育 科右前旗第六中学
刘萍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相应能力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德育功能。下面我结合数学教学工作浅谈在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一、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就应当适时地利用数学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九章算术》到《陈氏定理》,都是极具说服力的史料。如教材中涉及到的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的“杨辉三角”、中国古代的“勾股定理”等,教师应紧抓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比欧州早10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也应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从而让学生树立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自觉性。
二、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培养
数学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像语文、政治学科那么直接、系统和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和隐蔽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教材表面的内容上,更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是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如公理、法则、公式、定理许多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和应用的;如通过讲解“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反映事物间存在的联系转化的观点;通过分数与小数,正数与负数,直线与曲线等,反映了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三角函数、函数与图象这些内容把数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数”与“形”统一起来;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或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间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是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通过具体实例,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独立思考、细致观察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 “排列组合”与日常生活中的彩票选号、抽签等的结合,“几何知识”与解决日常生活中如包装、制造、装修等方面的难题相结合。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影响。
尽管语文的优美词语能令人陶醉,历史的悲壮故事能催人振奋,然而,数学的逻辑力量却可以使任何人为之折服,茫茫宇宙,浩浩江河,哪一种事物能脱离数和形而存在? 是数、形的有机结合,才有这奇奇妙妙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意愿,挖掘和捕捉到数学知识中美的实体,升华为美的形态,达到审美教育的最终愿望。
如数学的说理、训练过程,正是学生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所以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的板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爱等都无形中给学生以感染,会起到“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效果,使学生们的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渗透,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笔者认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因此,数学教师首先是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要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数学教师应该以数学课堂教学为阵地,联系学生德育实际,拓展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利用数学优秀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学实际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借助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反对拜金主义。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想有以下几个有效途径:
一、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我县课堂教学所推崇的学习“模式”,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继续和延伸,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前奏。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都有自己和群体的学习目标,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就会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些知识问题会引起学生争论,在争论中逐步同化,达到认知的统一,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一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秋季学期,第3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很好例证,组长李尚,成绩较好,该组有两个同学成绩很好,但也有同学叫王林,成绩教差,又不爱说话、不爱发表个人意见,但为了本小组的整体成绩,为了本小组在班级中的位置和在老师心中的印象,在李尚的带领下,他们一起帮助王林,结果令人满意,王林进步了,整个小组进步了。像这样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与容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例子正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利用数学优秀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涉及到许多数学界的优秀而重要人物,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利,而且对学生掌握知识有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利。例如:《正负数》、《勾股定理》、《圆周率》和《杨辉三角》等数学知识,都是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古代,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他勤奋好学,刻苦实践,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杨辉,字谦光,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他的这一发现比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发现了“帕斯卡三角”早近三百多年。看中国现代,华罗庚,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被称为国际数学大师,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他为我们留下了十部巨著和150余篇学术论文;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2”问题,被誉为“陈氏定理”;还有数学之王苏步青、有“吴方法”之称的吴文俊、许宝禄《抽样论》等等,这些真实而典型的数学优秀人物(数学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三、结合教学实际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教材中的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数学本身普遍联系的规律,有的对立统一,有的满足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例如函数问题和轨迹问题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正数和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等都是数的对立统一;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等运算都是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还有几何证明中分析法与综合法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适时地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相结合,让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数学学习中不仅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
四、借助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反对拜金主义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因此,新教材中的统计与概率得到更好地研究与发展,其主要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情发展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它一改过去不敢把扑克、骰子摆进教材中的做法,而是把他们摆在教材中作为教学的素材,对其进行分析,如(北师版七年级下册《概率》)编排的游戏公平吗?摸到红球的概率等内容,在这里教师就很有必要开展德育教育,反对拜金主义。社会生活中有“体育彩票”、“福彩3D”、“ 排列5”、“几十选几”的玩法,个体经营者有赌博机器(老虎机等)存在,都是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数学分析探讨,让学生知道有的概率大,有的概率小,让学生明白赢的概率小,输的概率是大,让学生懂得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劳而获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指导不要存在侥幸的心理,不要赌博致富,要反对拜金主义,形成勤劳致富的优良品质。
大家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只有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学校德育工作才能全面发展;只要每一位教师都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就一定会收到实效。
第三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内容摘要】曾经一个伟人说过:德育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而数学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将德育渗透进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是重中之重,教师要积极探索相关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同?r提高学生道德思想层次。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初中 数学 学习能力
在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很多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现在很多初中数学课堂中加入了德育教育,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的学习意义、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为了更好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利用好数学史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从而强化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开展学生爱国教育
我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文明古国,在数学上的造诣也非常深。我国上有名的数学家非常多,都为世界数学的进步做了不少的贡献,比如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通过苦心孤诣地探索,得出了全世界最为精确的圆周率。元代的数学家朱世杰作的文章,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的数学发展。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非常高,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典型的数学历史,给学生普及数学的历史知识和各种数学知识的来源等,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强大,树立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不停地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影响。
比如教师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课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熟悉,了解本章内容学习的是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引入我国古代有关几何的历史史实,比如向学生介绍三国时期的刘徽,他虽然地位低下,但是学而不厌,作出了有关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著作《九章算术》,为我国留下了珍贵的数学财富。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根据课堂内容引入相关的历史史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得来的艰辛和不易,需要持之以恒进行探索和学习,另外也体会到民族自豪感,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深入挖掘数学学科德育因子,转变教师教学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的思想,改革初中数学的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师应该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准确定位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做好整个过程的渗透教学,并且将其纳入整个教学的大纲中。另外,学校这个方面还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定时定期为教师开展培训或者讲座等学习的平台,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互相分享在初中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经验,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让教学更科学、更高效地开展。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积极挖掘相关的德育因子,找到教学的素材,整理归纳相关的知识框架,争取做到在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品质。数学这门知识,集齐了无数数学家的努力和探索,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学的这个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补充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轻松课堂的氛围,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利用数学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强化教材社会联系
初中生对于审美方面和认知上很多因素上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数学中蕴含的文化和美很难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能力各方面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从而不知不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体会简单的美,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日出的视频,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让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感受线条的美……通过这样各种各样美的体验,学生逐渐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渗透相关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和社会实际进行一定的联系。比如教师可以将近几年在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以数据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数据来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有关数字的世界观和道德观。比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入例题:今年小兰的爸爸收入为5000元,今年的收入相对于去年要高出百分之十,那么小兰爸爸去年的收入为多少?这是一道关于计算的应用题,可以通过引入函数的计算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引入全国的数据,可以知道我国的国民收入不断上涨,可以知道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借此进行爱国教育。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将德育教育科学合理地渗透进入数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专业知识理论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优秀独立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德育教育 学校:洱源县中所初级中学 姓名:初志平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我国古今著名的数学家的成就、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数学需要的严谨态度和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既培养了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国民德育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并且都在积极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因此,努力探讨学科德育的特点、规律,充分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国前任教育部长周济曾经说:“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本人结合自己几年来的的教学实践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
一、用我国古今数学家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数学教师上第一节课时,不要急着讲课本的内容,而是要抓住刚入学的这些初中学生对什么都觉得新鲜的特点,用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的数学成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对初中生学习数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计算圆周率,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期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
家,为之艰苦的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祖冲之写的数学专著《缀术》到唐宋时被定为学校的课本,中世纪时日本、朝鲜也用它作为学校的教材。从我国出土的文物看,有的呈一定的几何形体,例如,球体、圆柱体等,有的上面刻有精美的几何图案,这表明我国很早就有了几何知识,这些知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从丈量土地、测量容积、测量太阳的高远等实际活动中产生的,在我国,有关几何的一些成果要早于其他国家。《墨经》(公元前480年-公元前390年)中记述了平行线和圆的十分准确的定义,“平,同高也”、“圜,一中同长也”,这比欧几里德下的定义早一百多年。《九章算术》中记述了大量的计算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勾股定理是关于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的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式,在《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中都有记载,还记述了如何用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讲数学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以及数学的学习兴趣。
组织专门讲座或在课堂上抓住时机进行题为《如何自学成才》的专题讲座学习积极性的教育。介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只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通过讲座,使学生懂得学习好坏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努力钻研将来为祖国的繁荣、腾飞作贡献。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数学教师要从自己做起,言传身教。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教师首先要有严谨的、负责的态度。在概念的讲解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讲、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板书要规范,决不能出现“圆”和“园”的混淆;“连接”和“连结”的混用。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数学教师还要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在批改作
业时,要认真,不要用简单地对结果的的错与对来了断。而是要对出现的一个错别字、一个小数点的偏离、一个理解性错误都要指出并让学生修改、纠正。让学生清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错误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如:在航天领域、军事领域等。从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学生介绍航天领域、军事领域、经济领域中的数学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我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能“遨游太空”并成功返回,在幕后研制者中就有许多优秀的数学家,同时通过了数以亿次的“计算”的结果。未来战争是名副其实的“数学战”,这不仅是指装备,同时也指战前的预测,而在预测过程中伴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今日之数学,不但是科学,也能产生直接效益的技术。“大哉,数学之为用”,这是早在1959年,华罗庚教授发出的赞叹和感慨。在讲授初三数学“三角函数”的相应应用时,如:计算距离、判断航海中的有关问题等;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如:求增长率等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先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然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一道逐一解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采用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一门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础。如:讲授“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知道,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教学的实践性)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通过讲授,培养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采用辩证观点。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辩证
观点的教育。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矛盾的普遍性),连初等代数也充满着矛盾。”如:概念“正数”和“负数”、“常量”和“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又如: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当两圆的圆心距大于两圆的半径之和时,两圆没有交点(外离);当两圆的圆心距等于两圆的半径之和时,发生质变,两圆有一个交点(外切);当两圆的圆心距等于两圆的半径之差时,两圆有一个交点(内切),当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的半径之和时,再次发生质变,两圆有两个交点或没交点(相交或内含)。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由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质变规律)。数学中充满了辩证关系,教师应及时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用发展观。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数学也是这样,整数到分数,有理数到无理数,实数到虚数,有限到无限等,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在这一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超越自我、冲破束缚、敢于挑战的精神。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结合时代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渗透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等方面的德育教育。但我们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不喧兵夺主,使所学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无声地滋润万物。这样的德育渗透才是理想的、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以林·《世纪新人知识读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4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
第五篇: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在教师队伍中存在不少“重教轻育“的教师,他们或者只重视教学,不重视育人,认为育人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事;或者只会教学,不知如何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以汇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师应如何渗透德育呢?
关键词:德育渗透
运用数学史料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挖掘德育素材
紧密联系实际
提供数学欣赏
提倡竞争合作
数学是普通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是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不像文史科那样集中,而是蕴藏分散在各章节之中,教师如何挖的准,渗透得不露痕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及数学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艰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历史,就如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它以“读一读”的方式编入了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唯一显性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应紧扣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正确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成就,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教材和有效途径。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和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外,还应注意通过教科书的引言、插图、例题和习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的有关内容,并随时收集有关资料、数据,编拟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有机的插入爱国主义素材,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数学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克服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培养和训练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懂得为人类进步做贡献才是人生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数学是有理性的艺术,充满理想精神,它教人诚实、正直,从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不能纳入到真理宝库中,而不管命题提出者的资历和声望如何。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二、利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的教育。1.初中数学充满物质的观点
数学学科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办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个基本特点。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往往掩盖它来源于客观现实的物质性,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提示他的物质性,就会使学生陷入唯心论形而上学的迷惘之中,误认为数学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而是由少数“天才”数学家在头脑中臆造出来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出来的。”
2.初中数学充满对立统一规律的因素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法的核心。中学数学中充满着对立统一的因素,如,已知和未知、现象和本质、绝对和相对、特殊和一般、准确和近似、曲和直等都是对立统一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就技能达到渗透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转化思想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数学质量。
三、提供数学欣赏,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受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难体会出数学美的真正含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运用美学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中学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例如讲轴对称图形、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欣赏对称美;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时,让学生欣赏简单美;再讲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三边的中垂线的关系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点拨学生欣赏奇异美。
四、提倡竞争合作,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
学做人,就是要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求的人。为此,我们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做人。
合作交往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要培养学生这些也是,关键是教师敢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积极思维、集体交流,各抒己见,合作激智,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挥、合作交流、互相竞争的过程。
当然,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在中学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避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要针对学生实际,寓德育于知识性和趣味性之中,这样,才能把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才能把德育和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明确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强而努力学习,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