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范化课堂教学设计——死是千真万确的
规范化课堂教学设计
——死是千真万确的
四年语文 郑本瑜 总课时序号:总第21节 教学时间:2011年3月25日 课 题:死是千真万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句子所表现的语言魅力,体会马克•吐温宽阔的胸怀和聪明的智慧。课 型:新授课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文中句子所表现的语言魅力,体会马克•吐温宽阔的胸怀和聪明的智慧。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文中句子所表现的语言魅力,体会马克•吐温宽阔的胸怀和聪明的智慧。教具准备:
愚人节来历、马克•吐温的资料、生字词语卡片。教学程序:
一分钟训练:古诗背诵。
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幽默(板书)。
2、说说看,在以前的学习中,“幽默”这个版块的课文有什么特点?(课文一般都比较短小,但其内容却十分有趣,有的还向我们揭示了一些的道理。课文看似很浅显,但实际上内涵却十分深刻。)
3、学习幽默这一类的课文,我们重点应该学习什么?
(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二、揭示本课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节新课,齐读课题——《死是千真万确的》。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谁来解释一下课题?
千真万确: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3、用“千真万确”说一句话。
4、课文是说谁的死是千真万确的?
5、把你搜集到的关于马克•吐温的资料汇报一下。(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三、汇报预习情况。
根据自己在家里的预习情况,有步骤的进行汇报。
1、汇报读文情况。纠正字音:讣告亲戚吊丧(多音字)报道(不要读成“报导”)
根据学生的读文情况,采用指读、齐读的形式,把课文读通顺。
2、汇报自己的识字情况。
3、报生词理解情况。
4、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5、汇报本课会写的字。
愚:第七画是竖,第八画为提
丧:下面没有一撇。
遣:上面是个“中”字,不要和“央”字上半部分混淆。
6、修改预习本中的错误。
7、汇报自己对课文不懂的地方。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收集马克•吐温的幽默故事。板书设计:
幽默
死是千真万确的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愚人节: 4月1日
愚 纽 刊 讣
戚 丧 谴 谣
教学反思:
幽默这一类的课文一般都比较短小,但其内容却十分有趣,有的还向我们揭示了一些的道理。本课文章看似很浅显,但实际上内涵却十分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我着力于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和理解文中词语,为下一课时分析文章打好基础。
第二篇:《死是千真万确的》教学设计
《死是千真万确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德惠实验小学
王秀义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讣告、谴责、千真万确”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解决生字词,积累语言。学习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前准备:课件
学生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幽默(板书)。
2、说说看,在以前的学习中,“幽默”这个版块的课文有什么特点?(课文一般都比较短小,但其内容却十分有趣,有的还向我们揭示了一些的道理。课文看似很浅显,但实际上内涵却十分深刻。)
3、学习幽默这一类的课文,我们重点应该学习什么?(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4、教师交代本单元的训练点:还要能够复述课文。(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马克.图文的幽默故事,齐读课题——《死是千真万确的》。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谁来解释一下课题?(千真万确: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3、用“千真万确”说一句话。
4、课文是说谁的死是千真万确的?
5、把你搜集到的关于马克•吐温的资料汇报一下。(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二、出示学习单: 1.我能熟读认读的生字,知道字义,会组词,会说话。2.我能把本课会写的生字写得正确美观。
3.积累了“讣告、谴责、造谣、千真万确、吊丧/亲戚’,理解意思,而且会用这些词语说话.4.我能正确/流利/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什么事.三、自主学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2.熟读生字。
四、合作学习
1.同桌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巩固生字词。2.汇报生字学习情况.五、探究学习
1.正音:讣fù,愚yú,戚qī,丧sāng 2.笔顺:戚,谴,纽
3.正字形:愚字第七笔是竖,第八笔是提;丧字没有撇;谴字上面是中。
4.在虚宫格里正确书写八个生字。
六、我来闯关
1.把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讣(fù
bǔ)
吊丧(sāng sàng)
愚人节(yū
yú)2.形近字组词:
遇()
扭()
谣()
丧()愚()
纽()
摇()
畏()3.更具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介绍了发生在美国作家()身上的一件事。在()这天,一家报纸刊登消息说(),亲戚朋友们前来(),可马克。吐温却()大家()那家()的报纸,马克.吐温用()平息了一场**,体现了他的()和()。
七、总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第三篇:规范化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参赛作品
规范化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参赛作品
——精卫填海(第一课时)
参赛者姓名:郭艳辉 参赛单位:卡伦中心校
《精卫填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小学语文长春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十版块的一篇神话故事。这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作。课文围绕精卫及其子孙日日夜夜填海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精卫及其子孙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三、教学策略
(1)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2)学习过程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知识,积累语言。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2、大海和精卫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说说你喜欢看什么动画片?(我喜欢看七龙珠)(我喜欢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
一只小鸟弃而不舍地向大海投石子,扔树枝。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为了能够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通过课件演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很快地走进课文情境中去。
大家齐读课题(生:精卫填海)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我想知道精卫是谁呀?精卫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学生吗?精卫从哪里来呀?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自主互动、认读生字。
出示本课生字词
你认识哪些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自读词语)
谁喜欢当小老师带读,请你来教教大家吧!(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不认识的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生字全认识了吗?请小组长把生字卡片分给小组的同学,请你们来教教同学或考考别人。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比一比谁是班里的识字大王。
组词游戏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多种形式,读通课文。师带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读不认识的字)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进行评议)设计意图: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应是识字。
三、品味课文
1、请你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
2、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愤怒”就是很生气的样子。(学生表演,做愤怒的表情)
“坚定”就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到。声音要重一些,表现出精卫的坚定。
3、分角色朗读。
五、体验课文
1、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我们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象,肯定能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
2、教师描述,学生表演。
六、反思课文
1、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大海和精卫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
2、如果你是精卫的父亲,你会对女儿说什么?
3、如果你是大海,你会对精卫说什么? 总结和反思
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新“精卫填海”。要求:让学生将故事重新编写。首先口头表达一次,然后和家长共同合作写出来。
第二天一早,我走进教室,便有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捧着手中的作品 凑到我跟前。有一篇作品充满浓厚的神话色彩,讲精卫被淹死后,炎帝找到龙王大帝制服大海。一篇写了精卫和她的子子孙孙终于填平了大海,可是他们发现地球失去了大海之后变成了一片沙漠,后悔了,又齐心协力衔树种,植树造林,渐渐地,大海重回到地球,大海也知道自己
做错了事,不再乱发脾气淹死人们,从此,地球上不再有灾害,大家一起快乐地生活。还有一篇写精卫说服大海,从此之后,大海和精卫做了好朋友。捧读着孩子们富有想像力的小故事,回味着课堂中学生精彩而有独到见解的发言,我感到由衷地庆幸。
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会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四篇:《和尚是怎么死的》读后感
《和尚是怎么死的》读后感
佛门本该是与世无争,六根清净之地,可从古至今便流传着“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现如今被各大企业争相转载的“和尚是怎么死的”正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的升级版,十分具有借古讽今的现实意味。想来,就算是法相森严的佛门,也未必如世人所见的那般脱俗。正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其中反应的是人的劣根性。事实上,这种现象及危害并不是没被寺庙管理者发现和重视,方丈和主持都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并实施了一系列看起来很对头的办法,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庙亡僧息”的宿命,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性原因和深层次原因究竟在哪?
后勤部门工作不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
贯通全文,我们不难看出,挑水的“三个和尚”似乎对“庙亡僧息”的结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三人都不愿出力、想依赖别人,在取水的问题上相互推诿,以致大家都没水喝。
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和尚”相当于企业的后勤部门,因为后勤工作没到位,直接导致了一线员工的不满,为此,管理部门先后创立了力资源部、寺庙工会、挑水部、烧香部、喝水响应部、技术开发中心、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改革研究部等十余部门,以期能解决这一问题,可惜事与愿违,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喝水问题却仍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挑水的和尚抱怨工作量大,念经的和尚抱怨水永远都不够喝,于是没人念经、念经不积极,香客自然就越来越少,香客一少香火钱也就跟着一并少了。可见挑水的后勤部门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石。
企业内部臃肿,适时清理是关键
佛家本是讲究化繁为简、返朴归真的。但一个寺庙还搞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解决喝水问题,内设机构和闲杂人员越来越多,增加的机构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又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让我们客观的分析下,其实,三个和尚也可以有水喝,只要他们稍加组织,设立轮流取水的制度,责任落实到个人,违者重罚,这样就有了有效的工作管理机制,大家就都可以有水喝了。然而,三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牵扯到这么多的部门呢?看来问题出在内部臃肿的机构上。头头脑脑过多、部门过多就会造成人力成本上升,这无形之中就会形成内耗、市场反应缓慢、办事效率低下,这正如三个挑水的和尚最后幡然醒悟后所讲的一样,这些人其实都是些习惯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整天不干活却又人五人六的一大帮“脑残”、“屎盆子”,他们不事生产,对寺庙没有产生实质的贡献,却分享着寺庙成果,正因他们是所谓的“高层”,所以,累死的不会是他们,渴死的也不会是他们。在寺庙灭亡后,不但可以全身而退,更可以跳槽别的寺庙,带去“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此,企业应该敲响警钟,适当的企业瘦身对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助益作用,即可节约人员成本,又可省去复杂的工作流程和机制。
管理部门意识错误,企业核心力量是关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庙不在大,有高僧则灵。寺庙的管理部门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须知,一座寺庙的兴荣,跟挑水的和尚无关,也跟念经的和尚无关,从表面上看,寺庙的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喝水”问题,而实质上,是寺庙管理部门核心问题意识错误。要知道,一座寺庙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是否有真正能启迪人生、善指点迷津、会开光超度的得道高僧。
寺庙的管理部门在发现问题后,虽然也引进高端人才,甚至采取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管理方法,但收效甚微。新增的部门看似解决了一个问题,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所有的人,包括管理部门都把重心放在如何解决喝水问题上,却没人想过如何提高香火钱的收入,没人去关注香客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甚至为了所谓的办公场地而把香客拒之门外,这样的企业管理意识即使采取跟国际接轨的管理办法、采用最先的进信息化系统,也于事无补。要知道管理部在一个企业里面担当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企业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决策性人物,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管理部的一个小小决策错误,就会导致企业遭遇发展瓶颈,甚至是灭亡。
故事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原本好好的一座寺庙,怎么就因为“喝水”的问题而最终导致灭亡呢?这着实令人唏嘘不已,试想,如果三个挑水的和尚能律己律人,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那么是不是就不会有后续的事情发生?如果,寺庙内部问题能有效的相互监督并顺利开展工作,那么企业是不是会有更好的发展?如果,寺庙管理部能及时的认清问题症结的所在、听取基层挑水员工的意见、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寺庙还会面对“庙亡僧息”的结局吗?
然而,在现实的企业发展中,哪有“如果”二字可言,无论错与对,一切皆不可重来,此时,我们是否更应该感到庆幸,前车为鉴,不管是还没遭遇到“喝水”问题的企业还是正在遭受到“喝水”问题的企业,我们更应该以专业的、客观的角度与立场进行事件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拼搏进取。
第五篇:《祝福》:祥林嫂是怎样死的
《祝福》:祥林嫂是怎样死的祥林嫂是怎样死的
祝福的爆竹声又“毕毕剥剥”地响了起来。四叔家的一切照旧。唯一不同的是缺了个祥林嫂——对于他们来说无足轻重的祥林嫂,她再也听不到祝福时的声声脆响了。然而,这样也好罢,四叔终于不用再见到这个“谬种”了;祥林嫂也可以到天堂抑或是地狱去享她的福或是罪了„„真个是于人于已“都还不错”。
然而,我的心里却始终存在着问号:祥林嫂为什么在祝福的大年夜里死去?她又是怎么死的呢?刻还会是因了我的几句话而死去了罢?我心里又一缩,忽而有种犯罪的感觉,似乎就是我那关于灵魂的“说不清”害死了她;又一想:“还会的,她怎会因我的几句话去煞费苦心呢,况且我已经声明说不清了,更何况她绝不是那种软弱的不堪一击的女人,断还会有就死的理儿。”我的心宽了一宽:“那么,她究竟怎样死了呢?”忽而想到四叔等人,想到那“可恶、谬种”之类的字眼儿„„是了,就是他们,是四叔他们一伙,连同那女佣柳妈都算在内,连同卫老婆子也算在内,还有她那“好打算”的婆婆,甚至连那叼走阿毛的狼也脱不了干系!是他们,合伙杀了这善良无知的祥林嫂。四叔是“读书人”,柳妈是“厚道人”,卫老婆子是“大善人”,四婶是“慈悲”的„„他们断不会拿刀去杀人的。那他们又如何害死了祥林嫂呢?倘要寻出证据来,实在拿不出。说起来,祥林嫂还是自己死了,正如那短工所说“还不是穷死的”,但事实上祥林嫂很能干又能吃苦怎么会穷死,况且她又并非愿意死自觉死掉的。如果没有四叔,或者祥林嫂不要见到四叔,她大约不会死的,至少还会现在就死。祥林嫂是乡下人,又未读过书,所以她太容易相信别人说的话。所以对命运她无可奈何。她的婆婆将她卖掉她不满,但却终于没有办法不嫁,她撞破了头,她的儿子死了,被大伯赶出来,人们却并不同情她,只不过为了无聊的趣味挤出几丝假惺惺的悲悯罢了。她的遭遇如此的悲惨,四叔骂她谬种,鲁镇的人拿她作笑料,柳妈也有意无意地拿地狱来吓她„„假如四叔当初能给她一点宽容,至少不要那样冷地对待她,假如当初鲁镇的人们能给她一点真意的同情,至少不要那样无情地嘲笑她,祥林嫂大概不至于就死在大年夜里罢。
是了,人们并未真刀真枪地去休养祥林嫂,但确实是他们合伙杀了她。用她们冷酷的话语,举起封建礼教的利刃,一下一下地割断了祥林嫂生存下去的渴望,她是这利刃下屈死的永不敢瞑目的善良无知的冤魂。
祝福的爆竹声还在响,空气里弥漫着幽微的火药香,“爆竹声中除旧岁”,那么它能不能除去那些旧的制度,旧的思想,除去人们的麻木与冷酷呢?恐怕难罢,倘除不掉的话,天下的妇女照旧要做祥林嫂,照旧要源源不断地在祝福声中死去吧!
《祝福》中几次写“祝福” 教参中说三次写“祝福”: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第二次是对鲁家祝福的描写;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这样分析的不当之处有二:一是把鲁家的祭祀祭祖与“祝福”相混了;二是《祝福》描写祝福也不此三次,而是四次。祭祀、祭祖与“祝福”是不能相混的。祭祀是包括祭祖和祝福在内的一切祭天地鬼神活动的总称。祭祖与祝福也不能相学杂费。祭祖是专指对祖宗的祭祀,如祖宗的生日祭,死日祭以及四进祭等等。祝福则是在特定的时间(在古代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进行的一种祝千祈福的活动。祭祀祭祖,祝福在作品中是交代得很清楚的:祭祖是“冬至祭祖”,以祖宗为祭祀对象,属于四时祭。“祝福”则是“年终大典”,以“迎接福神”和“天地圣众”为对象。教参中的错误是把鲁家“四叔家里最重大的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的祭祀和“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的祭祖”都当作“祝福”了。《祝福》四次写“祝福”。第一次是描写鲁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在“满天飞舞”的大雪和烟霭中“乱成一团糟”的“祝福”。这是别有寓意地写出祝福。第二次是描写祥林嫂到鲁家做工,在准备祝福时“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个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的突出表现。第三次是描写“鲁镇永远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她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具。”这是要通过祥林嫂在祝福中的不同表现写出她的地位和命运的变化。第四次是全文的结尾:“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光,接着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这是同第一次的“准备祝福”相响应,也是暗含讥讽的篇末点题。
《祝福》四次描写祝福,中间穿插祭祀和祭祖的描写,如果再加上开头写的祭灶,便构成如下的序列:祭灶、祝福、祝福、祭祀、祝福、祭祖、祝福
这样的序列就给读者一个鲁镇和鲁家就在这样的序列中不断循环的深刻印象,从而让他们明白:这就是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也让他们明白:祥林嫂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这是作品思想深刻的表现,也是作者构思独特的表现,所以是不应当弄错或被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