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威尼斯蓝蓝的韵味,学会感受景物的内在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景物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2、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优美语言的欣赏。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语:
也许我们都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苏杭的美,美在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人家、田园村舍、如诗如画。这么美的苏杭又被称为东方威尼斯,那真正的威尼斯又美在何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威尼斯:
(一)初识威尼斯
学生活动:边看威尼斯风光图片、边听教师介绍威尼斯。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威尼斯图片、简介威尼斯。
(二)漫游威尼斯
1、速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介绍了威尼斯的那些景观? 学生活动:在文中找威尼斯的景观,边找边大声告诉老师和同学。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找出的景观。教师总结:移步换景的“动点描写”法。板书设计:
蓝蓝的、瑰宝、水晶宫般(全景:蓝蓝)
开门见水 奇特 交通工具——船 神奇瑰丽 威尼斯 水都之美——画卷 富有神韵 建筑之美——李亚度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 美丽 秋色之美——绚丽多姿
2、请你以导游的身份,选择一处威尼斯的景观向大家介绍。要求:
(1)用自己的语言,流畅、生动地介绍;(2)尽量能够穿插相关的传说、故事。学生活动:学生准备、交流、介绍。
教师活动:给学生分组、巡视并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
(三)品味威尼斯
1、威尼斯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它的魅力集中体现在“蓝蓝”上面,精读文章,找出相关段落,思考:文中是怎样表现“蓝蓝”的?
2、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以下句子,描绘出三幅美的画面来。
(1)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2)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3)像进了水晶宫一样——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写的比较好的,在班上交流。
(四)走出威尼斯
威尼斯因蓝而独特,其实每个地方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也正因为这种独特才能吸引着游人的目光,让游人伫足鉴赏。请根据你对某一地方的了解,用颜色来概括其独特之处,然后用100字作简单介绍。
例如:蓝蓝的威尼斯、红红的北京、洁白的哈尔滨、绿绿的秀山„„ 学生活动:迅速找到写点并写作。
教师活动:把学生分成四大组,以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又快又好地完成。
(五)延伸拓展
课外观察我们的学校,想想什么颜色是我们学校的主色调,然后请以: “(颜色)的学校”为题,写一篇充满(颜色)美的文章。
第二篇:《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设计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移步换景以及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一、导入
以课题“蓝蓝”二字导入,谈感想引伸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美
点名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
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
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
四、品味语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找出这些比喻句,细细体会。找出的同时,教师点名领会文章的语言字词美,如“瑰宝”。
五、课后学习
1、了解江南水乡苏州和威尼斯的异同。
2、摘抄写景的优美语段。
3、请你以本市或自己熟悉的某一旅游景点,写一段导游词。
六、拓展训练
清新的回忆
1994年8月15日,我乘坐斯堪迪纳维亚航空公司的班机从莫斯科飞抵斯德哥尔摩,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北欧的土地。常说的北欧五国包括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和芬兰,其中前四国的语言文化相当接近;芬兰与爱沙尼亚、匈牙利的语言类似,同在印欧语系之外,所以算是北欧国家里的另类。欧洲北部的人民对四季的转换特别敏感,这也难怪,因为漫长的冬季不仅冰天雪地,而且白昼短的让人心烦。幸好,我的首次北欧之旅是在一年中最好的夏季,第一站就是美丽的瑞典首都、北方水城斯德哥尔摩。
飞机抵达已是六七点钟,但天色仍然早得很。快捷地办好瑞典入境手续,我们推着行李车走出阿拉达机场,第一个感觉就是环境异常地整洁、空气异常地清新。也许这与来自较为破旧的俄罗斯有关,但在多年后走过很多发达国家的今天,我仍清晰地记得瑞典给我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无与伦比的整洁清新。车子飞驰在从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路边是一块块错落有致的田野风光,这儿一片金黄,那儿一畦碧绿,不时看见通勤或者长途的火车优雅地驶过高低起伏的原野。但抵达瑞典的第一天,我还没有见到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即纵贯环绕全市的河道与海湾。好在第二天,我就坐上了观光游艇一览这个北国水城的秀色。
斯德哥尔摩本来就是飘在海上的城市,据说全城由八九个大岛组成,崎岖海岸线边的小岛更是星罗棋布。这几天丽日晴空,正是全年的最佳旅游时节,游艇上各国游客吹着清爽的海风,面对海天一色、城在水中的美景赞不绝口。导游是个体格健壮的当地姑娘,她操着流利标准的英语向大家介绍沿途的景点。后来经过比较,我发现欧洲北部的人们说英语确实非常地道,特别与法国、东南欧相比;后来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一是他们的母语大都与英语同属日尔曼语系,二是欧洲一体化的步伐至少在文化层面已经席卷西北欧,再有教育得力。说到瑞典姑娘,这可是个盛产西方美女的国度,从早期的电影明星嘉宝到当代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手层出不穷,今日看到这里的如画美景似平大悟: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再联想到瑞典人的音乐天分,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虽然不是英语,却出产了众多事誉西方的英文流行组合。瑞典的工业基础也实力强劲,一大批响当当的跨国企业都从瑞典走向世界,这也奠定了该国在本地区的老大地位。
人杰地灵的瑞典,主要城市都面水而建,斯德哥尔摩称得上世界同类水上城市的代表作。其实不只是靠海的城市需要水。走遍全球后我总结到,凡是历史文化名城都离不开水的滋润,这水可以是天然的河道,如拥有赛纳河的巴黎;可以是人工运河,如莫斯科和阿姆斯特丹;还可以是天然或人
工的湖泊,如今日的德国新都大柏林。当然海滨的名城更是数不胜数。有了水,整个城市就像人有了眼睛一样有了灵气和生机。我国的历史名称也不例外,江南水乡和京杭运河两岸曾兴起了多少美丽的城市,可惜到了近代随着河水的逐渐消失而繁华不再。想到这里,真希望我们现在还享有天赐秀川、良湖的城市如杭州、苏州、武汉、岳阳,北方的泉城济南,或祖先开凿有人工湖的北京等名城,都能珍惜这城市的性灵和生命的源泉,永葆一方生机活力。
1.全文移步换景,由景到人、由景到理,既写了迷人的景色,又写了哲理的思考,请围绕题目“清新的回忆”完成下列填空。
(1)作者对瑞典景色的清新回忆有这样几点(至少写两点):
(2)作者对瑞典人的清新回忆有这样几点(至少写两点):
2.联系语境,请你想想,能不能将文中划线的句子删去,为什么?
3.“不时看见通勤或者长途的火车优雅地驶过高低起伏的原野”一句中“优雅”一词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简要描述。
4.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但抵达瑞典的第一天,我还没有见到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即纵贯环绕全市的河道与海湾。好在第二天,我就坐上了观光游艇一览这个北国水城的秀色”在文中的作用。
5.作者认为,水对于城市有何重要作用?请你以自己身处或周边的城市为例子,说说城市的美化和建设问题。
第三篇:《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
黄沙港中学 李晓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歌颂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教学重难点】
1.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威尼斯的图片,如:李亚度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等,让学生一睹威尼斯的风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二部分(4—6),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精读探究
第4段写威尼斯是一个水城,作者是怎样写的?试简要分析。明确:
第1句是中心句,运用“不是„„而是„„”的对比并列句式,强调“开门见水。” 第2句是采用比较法,突出威尼斯“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第3—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在何处,瑰丽在何处。第3句突出了大运河中的繁忙景象。第4、5句写观赏两岸风光和建筑艺术。第6句是介绍威尼斯运河上的桥梁,突出介绍威尼斯最美的桥——
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第7—9句介绍水上交通工具,重点突出介绍“公朵拉”小游船。由此可见,威尼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交通工具,“瑰丽”之处在于泛舟,大运河欣赏到的古典建筑艺术和两岸风光,表现了“水都之美”。
五、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绚丽多彩,多用比喻。如: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文中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六、探究
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
尼斯”、“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太一般,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七、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四篇:《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2.品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3.深入体会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从而达到感情的升华。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语:
展示苏州同里,周庄与威尼斯的相关图片,并思考:苏州与威尼斯有哪些异同?请学生畅谈,之后,由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威尼斯的相关资料,导入新课。
(一)走进威尼斯
学生活动:边看威尼斯风光图片、边听教师介绍威尼斯。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威尼斯图片、简介威尼斯。
(二)检查课前预习
师提问:你认为文中有哪些重点字词需要掌握?
由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对易出错的“鳞次栉比”的“栉”与“舷”重点强调
(三)自主学习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提示:归纳时语言要简练。2,画出文章中作者游踪的词或句子 学生活动:学生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找出的答案
教师总结:这种不固定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景物依次写下来,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板书设计: 写法:移步换景
(四)合作探究点拨引导:
问题一: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哪些内容?说说威尼斯“美”在哪几个方面?
问题二: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问题三:文中最后一段是如何来表现中意友谊的?
学生活动:学生准备、交流、介绍。
教师活动:给学生分组、巡视并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板书: 自然色彩:天是蓝的,地是蓝的
人文色彩:美丽 和平宁静 幸福 友谊
(五)精读探究,品析语言
散文美,美在语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组内交流赏析
(因时间关系,故将讨论的环节省略,幻灯片直接展示文中三个典型句子,供学生赏析,同时教给学生做“表达效果”题的解题技巧及答题步骤)
学生活动:读,品析、介绍。
老师活动:适时点拨。
(六).拓展延伸能力培养
教师活动;1.观看威尼斯之美的宣传片,启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2.展示“拯救威尼斯”的相关资料,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
学生活动:思考,准备,介绍。
拯救威尼斯
每一天威尼斯都在下沉。上一个世纪,这个 城市所在的软土下降了大约11英寸。而更具威胁的是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近几年,威尼斯的高水位平均每年导致100场洪水。上升的海平面很大程度是气候变化导致的。也许在这个世纪末,威尼斯就会沉入水底。我们应如何保护这座风景如画而又古韵十足的历史名城
(七)巩固提升
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物,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来。(50字左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按照“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引导——拓展延伸,能力培养”这几个板块来设计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的方法,课堂上先让学生欣赏威尼斯瑰丽的风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分组讨论、交流等手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在教学中,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参与性高,发言踊跃。不过,经过反思,我发现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学生进行反馈时,我有时过于心急地作出提示,反而打断了学生的思维.2.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缺少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评价方式有些单一,需要改进。
3.在各环节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课耗时太长,以至后面的扩展延伸环节还未开展,而下课铃时已响,仓促间只得草草收尾。4.习题的设计上还不够精辟,(探究加语言赏析有6个题)使得40分钟的课堂有不够用之感,一心想着要在下课前将所有活动开展完,使得在板书的设计上,书写过于潦草,在句子赏析的这些环节中又有些手忙脚乱。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加注意的。
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威尼斯美景的图片,用它们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威尼斯,感受它的美,并以威尼斯之美的宣传片使学生沉浸于威尼斯的美,在无穷的回味中结束本课的学习。这节课在“美”的氛围中结束了,教学目标也基本上完成了。
第五篇:《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
课题
蓝蓝的威尼斯
—苏教版第四单元第二十课
江苏省东海县城头中学张桂成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及神奇传说的恰当运用。
2.欣赏生动形象、瑰丽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提高学生品味优美语言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3.了解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及中意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4.激发学生立足祖国,放眼世界,体会大自然迷人的魅力。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风景的能力。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名胜、历史典故、传说等。2.教师收集与本文有关的威尼斯图片。如:圣马可广场、古典建筑艺术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把你了解的威尼斯介绍给大家。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的威尼斯的图片、典故、传说等。畅谈交流自己心目中的威尼斯。
3.同学们刚才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威尼斯,那么作家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随着他的行踪一起走进风光秀丽的威尼斯,去感受威尼斯的迷人魅力。
二、自主研读,感知内容 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边听变捕捉作者的邢总路线(画出显示作者行踪的词句)。(2)展示句子,请学生说出对画线词语的理解。
①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②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③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④当时风暴骤起,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⑤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明确:
魅力
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瑰丽
非常美丽。
鳞次栉比
形容房屋密集,像鱼鳞和梳子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瑰宝
特别珍贵的东西。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画面?你最喜欢哪处?为什么? 读后交流明确:画面有亚得里亚海滨夜景、李亚度桥、圣马可广场秋景。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2)课文五、六两段主要写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题目关系部大,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蓝蓝不仅是指一种自然色彩,而且是一种人生色彩。它是美丽、和谐和幸福的象征,与题目是相辅相成的。
(3)有人说,这篇课文反映了中意两国人民的友谊。你从课文中能找出来吗? 思考、讨论、探究明确:课文最后一段反映了中意两国人民的友谊。(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要求读出赞美之情)
你如何理解“亚得里亚海水与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这句话?
议论后明确:这句话既是实写,又是类比。意即中意两国人民的心是相通的。(4)课文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找出相关内容。
思考后明确:课文以乘飞机开头,又以登上飞机结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且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化,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根据上述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见板书设计部分)
三、合作探究,学习写法 1.明确写作顺序。同学们,我们在《阿里山纪行》一文中接触到游记的一般写作顺序。本文也是一篇游记,你说,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呢? 小组讨论明确:移步换景。(板书)2.说说课文是怎样移步换景的?
讨论后明确:作者按自己的邢总路线记叙全文。从由飞机的舷窗眺望威尼斯写起,突出威尼斯“蓝蓝”的特征。一到罗马,听朋友介绍,再到威尼斯实地观赏,“明珠正迎着人们闪闪发光哩”,然后描写威尼斯“水晶宫一般”的“人间奇景”。在四、五两段中“我们登上汽船”观赏两岸风光;“泛舟在大运河上”,观赏欧洲建筑艺术;“穿过一座座桥梁”,“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排球赛”。重点描写圣马可广场。
3.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优美的风光。你能知道它具体表现在哪里吗? 合作谈论,交流明确:①水都美②建筑美③秋色美
4.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具体在哪些段落。组织学生深入阅读,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旁注。
5.美的事物要用美的语言来描述。而美的语言才能写出美的精致。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美。找一找,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作些赏析。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1)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紧扣了题目,且意境深远,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
(2)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3)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明确:(2)(3)两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前一句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句写水都的夜晚之美。它们的共同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
(4)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明确: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的秋色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富有诗情画意。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景物,运用比喻的修辞写法写一句话。看谁写得好。
学生仿写句子。写好后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评议,教师适当点评。
2.深秋的威尼斯是“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作者只是简笔勾勒,你能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扩写吗? 学生扩写练习,写好后主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3.质疑讨论:威尼斯“开门见水”,是个“奇特”城市。文章为什么不用“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威尼斯”等作为题目呢? 学生各抒己见。
4.你还发现文中有何独特写法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写圣马可广场来历时插入了一段神奇的传说。
5.就学生的答案继续深入探究:这不单是游记中常用的一种写法,在写景叙事过程中也可运用,回忆一下,你学过的课文中,有类似的写法吗?这样写法有什么作用呢?
小组讨论后明确: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的传说等。这样使文章更富有生活气息和神秘色彩,更加令人向往。
附板书设计
二十
蓝蓝的威尼斯
天蓝→秋色美
1.自然色彩{ 地蓝→水都美
}
移步换景
城市蓝→建筑美
2.人生色彩:和平
宁静
友谊
→中意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