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怎样备好课

时间:2019-05-12 18:2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怎样备好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怎样备好课》。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怎样备好课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怎样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课呢?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是担任着信息技术教学和电教的双重工作,许多教师从来不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

2、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5、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的引导,教师的导向更重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什么事都是学生说的算,在民主的基础上还要集中,否则是另一个样子(混乱的,无头绪的)。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6、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标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们认为学生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我想,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7、备好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新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新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学评价必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

8、写心得体会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好课(范文模版)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好课

旧城小学 张翠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新课程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刻苦的钻研,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步骤进行周密的安排,对教法和学法进行认真的探讨,只有这样把课备好了,才能把每节课上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法、学法、理念、任务驱动、建构主义、协作意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课呢?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是担任着信息技术教学和电教的双重工作,许多教师从来不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

2、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我们在备每

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4、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5、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的引导,教师的导向更重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什么事都是学生说的算,在民主的基础上还要集中,否则是另一个样子(混乱的,无头绪的)。

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6、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们认为学生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我想,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7、备好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信息技术评价必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不同其他课程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评价考核。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

8、写心得体会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备课,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备课,年轻教师必须备课,老教师也要备课,信息技术教师应为自己立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好课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好课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新课程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刻苦的钻研,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步骤进行周密的安排,对教法和学法进行认真的探讨,只有这样把课备好了,才能把每节课上好。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课呢?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是担任着信息技术教学和电教的双重工作,许多教师从来不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

2、备每一节课的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4、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5、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

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的引导,教师的导向更重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什么事都是学生说的算,在民主的基础上还要集中,否则是另一个样子(混乱的,无头绪的)。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6、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们认为学生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我想,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7、备好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体现评

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信息技术评价必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不同其他课程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评价考核。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

8、写心得体会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备课,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备课,年轻教师必须备课,老教师也要备课,信息技术教师应为自己立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

第四篇: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怎样说课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如何说课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 朱淑仁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面对“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新课程观,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要由原来的‘教书匠’转变为‘全能型的教师’,要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教师,而要实现这种转变,教师就必须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因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研形式“语文说课”就应运而生了。它自河南省新乡市l987年作为一项教改试验活动开始,已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并在全国各地生根

发芽,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又由于它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某种程度上讲还缺乏明确的理论认识和指导,所以在有些场合语文说课还存在虽得其名,而未得其实。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如何说好语文课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何为“语文说课”

从目前来看,在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说课”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界定。第一种定义为:“所谓语文‘说课’是由执教者本人以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实际为根据,口头阐述自己开展某课题教学思路、构想和设计及其课堂运用,并对之进行可行性或自我评价性阐释与论证的一种独立的教研活动形式。”此定义基本概括了说课的特征,但没有把教后说课和中文系师范生的说课训练包括进去。第二种定义为:“所谓·说课’,就是说课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自己的课的解说或是对别人的课的评说。它主要是在语文教学的特定场合,说课者在课前或课后,面对听课者解说自己所执教课文或课后评说被听课者所执教课文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目的。”此定义扩大了说课的范围,但也未触及师范生说课。第三种定义为:“语文‘说课’是师范生在

根据大纲及未来学生的特点,在对拟授课文进行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形成说课稿,然后面向听众述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这样设计依据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的预演性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师范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学基本功水平及各种教学能力。”此定义侧重于特殊身份的说课者。以上是前后出现的三种比较有影响的语文“说课”定义,它们各自反映了语文说课的某些特征,但概括的都不全面。笔者认为语文“说课”应是在职教师以及职前的准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和学生的特点为依据备好说课稿,然后面对全体听众,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或对所听课的教学设计及依据进行评述,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二、语文说课“说什么”

语文说课说什么呢?有人认为说课应说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也就是要说“教什么”“怎么教”。笔者认为,在说课活动中,“教什么”“怎么教”固然要说,但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因为说课就是要着重阐释和论证自己教学设计思路和指导思想的合理性,以供别人借鉴和批评指正。否则说课就成了复述教案,就成了那种流于形式的公开课,之所以说它流于形式,就是说,听课者只看到了执教者形式上的、表面上的东西,而对“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一深层的关键之处却缺乏交流和了解。“而形式是极少可以照搬的,没有深层的、理性的理解,照搬形式,弄不好,还只能落个‘东施效颦’。”这也是许多语文教学模式没能推广的原因。许多教师往往只看见了表面现象,没有看到内在实质。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说课”除了说“教什么„‘怎么教”以外,更重要的要说出“为什么”,否则新的课程理念就得不到很好地落实。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乡愁》时,对教案作了如下设计:(一)让学生的自读与教师的范读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作品的含义。(二)一连设置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加以指导。(1)这首诗一共有四个小节,大家觉得它们之间的顺序能够改变吗?(2)第四节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觉得“浅浅”用得不好,我想改为“深深的”,好吗?(3)我总觉得这首诗表达的意思较为含糊,诗人内心的思想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我改写一下,大家评一评怎样?(4)每一段第二句都有一个“是”,把所有的“是”全部改为“像”行不行?为什么? 显而易见,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但对“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这样教,其合理性的依据却被隐去了,我们不得而知,而这背后的东西恰恰正是我们许多教师都务必要知道的东西,合理的要借鉴吸收,不合理的要共同讨论加以纠正,这正是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此课之所以这样教,执教者在说课时给予了充分的论证。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分析领悟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而要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就要加强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二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也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背、多说、多写,这就交代了执教者在文中反复让学生多读的原因。光有实践还不行,还需要有语感分析,也就是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语言的妙处。所以执教者给出的四个问题,除第一个问题相对简单以外,其他几个问题都需要学生动脑筋对语言进行仔细琢磨,这就很好地把语感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了。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带着美感去读诗,实际上又把语感训练和审美陶冶结合起来了。在教学生关于“像”与“是”的替换问题时,又把语感训练和语言知识传授结合了起来。到此我们才明白执教者的设计是有依据的,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方法和语言知识必须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取得一种最佳张力。如果说执教者在执教时的流程是由因到果,那么说课者在说课时的流程就应由果到因,之所以这样,原因是什么?退一步说,也就是要对“为什么”进行详细地阐释和论证。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针对学生“对月食现象发生时和月食复原时形状变化正好相反这一个问题的分歧”。让学生集体合作学习,指导学生自己演示、模拟、绘图。最后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多人配合的合作学习中明白了这一天象。这位教师面对学生的分歧之所以不采用讲述法来解释,而是采用合作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因为这样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最牢固。这些在课堂上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执教者自我评价论证时我们才能明白。执教者在疑难处让学生合作学习,是要让学生拨云见日,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集体合作学习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更落实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要由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向合作性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总之,“说课”者在说课时一定要说出“之所以然”,否则我们听课者就只能“知其然”,这样“说课”的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三、语文说课“怎么说”

我们在明白说课说什么后,那么下一步就应注意怎么说了。人们常说,上课是一门“艺术”,那么“说课”又何尝不是一门“艺术”呢?要成功地说好语文课,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说教学目标要突出“适切性”。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在语文说课中,我们一定要说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说清教学目标与“课标”的关联性,说清教学目标与课文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的关联性,说清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关联性。违背课标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说不清本篇课文在本册教材至本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其教学目标定位是不准确 的,不考虑学生的学情,其教学目标就难以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总之,说教学目标一定要突出“适切性”。

2.说教学内容要突出“重难点”。“教学内容就是指用以实现教学目的的某门语言或某门知识或某项技能。”教学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桥梁。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型的,这就无形之中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弊端,以至许多教师就误认为课文就是教学内容。一节课下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样样包揽,导致授课者讲得口干舌燥,听课者还在云里雾里,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重点是哪些内容,难点又如何突破?”否则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样在说课时,说课者必须讲清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务必使听者听后感到心悦诚服。说课时重点难点说得是否清楚,确定得是否准确,能看出一个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高低。3.说教法学法要突出“实际性”。“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这条人人皆知的哲学原理,在教学中也完全适合。“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要做到教学得当,学法合理,教师在备课、说课时一定要务必‘实’,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一位教师在说《寻找时传祥》一课时,就成功地找到了教法和学法的结合点,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说课者面对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文中所写的人和事与当今社会又有一定的距离,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它,首先必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分明的情况下,说课者在教法上就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1)从通讯知识切入:根据新闻的语言特点,运用学过的人物传记的写法,为时传祥作传,借此既大致了解了时传祥又掌握了写作简历的要旨。在学法上就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时传祥的不同经历,学习运用新闻语言写作,让学生明白图表对比法的好处。(2)从人物评价切入:让学生圈出不同时期人们对时传祥的不同态度评价的对比,让学生学会评价归纳法。(3)从生活实际切人:针对文中事和人与当今社会的距离,说课者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法,即让学生站在时传祥的角度,站在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角度思考,现在已经有了化粪池,时传祥对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意义。由此笔者认为此说课者教法之所以成功,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结合了学生的实际,这也使我们明白与学生距离较远的文本,教师一定要为学生作铺垫,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四、语文说课的目的及意义 语文说课的目的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说课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推广。说课与教课最大的不同就是说课不仅要说出“然”,而且更要说出其“所以然”,而正是这“所以然”有利于广大听课者吸收经验,获得“真经”,彼此相互交流,以此推而广之,这正是平时的“教课”和过去那种矫揉造作的公开课所不容易达到的。

2.语文说课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说课活动中,语文教师要论证自己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就必须要把语文学科相关的理论,如语文教育学、语文教育心理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等理论知识拿出来例证。这样语文教学理论就再也不是高高在上,柬之高阁的,这样语文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就不复存在了,这样“说课”活动也就使得理性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物化。

3.语文说课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要落实新的课程理论,我们务必要提高自身钻研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而说课作为一种能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新形式,正迎合了时代的需要,教师在说课之前,必先备课,过去那种把教参、教案看做“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现状,通过说课就可以得到改变。因为教参、教案大家均熟,说课总须有新招,务必就要自己千方百计地钻研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科学理论的说课稿。随着“说课”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大语文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说课训练不仅有利于在职教师素质的提高,加强说课,也可以使师范生在逐渐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形成多种教学能力的同时,看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激励他们为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而不懈进取;可以使他们从心理上逐渐进入到教师角色中,为毕业后迅速适应教学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语文说课有利于师范生、继续教育教师和在职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说课的力度和效度。

第五篇:教师如何备好课

《教师如何备好课》的学习心得

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直接培育着千百万青少年一代,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重任,任务是极其光荣而又艰巨的,教师的工作虽然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两个方面。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来说,最基本的任务是搞好教学工作,要搞好教学工作,中心环节是备好课。那么该如何备好课呢?为此本文将谈以下两个问题:

一、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备课,是衡量教师师德的主要标准。备课,是教师工作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备课,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工作是教师最经常、最大量的工作,对这些工作是充分准备、一丝不苟呢,还是马虎从事,应付了之呢,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师德是否高尚的主要标准。要教好课,就得先备好课,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是如此,对老教师也不例外。

备课,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有人会觉得,我已经读过几年大学,对中学的这些简单知识,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记得有句行话叫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不要说现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不少的新知识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就算是所谓的旧知识也有个提高的问题。例如相关文言知识,退一步来说,教师即使把自己懂得的问题,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讲一遍,学生也不一定就懂。这是为什么?这里还有一个怎样教的问题,讲得雅致一点,就是一个教学艺术问题。因此要上好每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还必须周密考虑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这就得认真备好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任务,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是中学教师备课的总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正所谓: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

二、备课的具体要求

传统教学法里有不少关于“如何备课”的经典之说,在现在乃至将来,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认识、理解与遵循。如: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另一个角度,就“如何备好语文课”谈点粗浅的体会。

首先,要明确好课的标准。备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好课”标准是什么?作为备课人首先应该明确。

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显然,要想备好一节课,首先必须深刻理解“纲要”的精神实质。比如,对课堂教学的第一个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言下之意教师就不能一言堂、满堂灌,否则如何实现互动、共同发展。要想做到这一点,备课时教师就必须考虑课的容量是否适度,课的节奏快慢是否恰当等等,要留足学生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再比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说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其次,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的灵活运用。指的是教师结合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2.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对教材配套练习、教具的自主开发,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等。

最后,我认为还应注意一些相关事项: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规律,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和基础。2.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4.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不能由教师主观臆想。5.必须量力而行,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任何一节成功的课,必定含有教师再创造的成分,我们不能一概地说创造越多就一定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一点不创造,肯定上不出一节精彩的课。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上述就是我对“如何才能备好课”的一点看法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语文课,必须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1、把课文熟读成诵,熟记于心

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直到能流利的诵读课文,这是个基本的道理。诵读课文就是为了透彻理解教材。通过熟读成诵,老师把作者写作的情感,把课文的重、难点,把课文的表达方法摸个一清二楚。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我们才能对课文有较深刻的感悟,对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才能弄明白,一遍遍的诵读中,对课文中许多不起眼的词句中蕴含的微妙常常忽然顿悟,教学设计的灵感也常常会不期而至。于永正老师在某地执教《第一次拥抱母亲》时,头天晚上11点钟了,他还在房间里捧着书,一遍一遍地朗读。第二天的课堂于是有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甚至有的学生感动的热泪盈眶。王松舟老师备《草船借箭》,一口气读了13遍,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感觉,精妙的教学设计才呼之欲出。贾志敏老师的学生要讲《开国大典》,希望贾老师对教学设计提供帮助。贾老师问学生的第一句话是“课文背会了吗?背会了再找我。”人民日报社服社长、著名作家梁衡曾介绍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大量阅读还不够,语文学习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是背书。要背下来才能把众多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另外,把课文熟记于心也有利于更好的驾驭课堂。

2、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阅读课文,深入到课文中去,好像自己就是作者,理解课文写了什么,领悟课文怎样写,探究课文为什么写。教师读懂是为了引导、指导学生读懂,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教师钻研教材是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想三个问题:如果我是学生,应该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哪些地方浅显易懂,哪些地方是难点;应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获取新知识、提高新能力。

有些教师可能要质疑,语文老师负担重,没有更多时间背,尤其是高年级语文课文那么长,怎么能背会。在我看来,要做到“四至少”:至少要有背的意识,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至少做公开课的课文不管长短都要背会;至少本课书的重点段要背会;至少那些经典名篇要背会。“读书读高层,读文读经典;名篇背如流,下笔如有神”这正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髓,这个看似最笨的办法却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二、研读课标,读出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万变才会不离其宗。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涵盖两个基本内容,即课标中的两个“使”:一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二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简言之,一个是语文能力,另一个是人文素养。那么,这两个目的,应该以何者为重点呢?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千万不可小看这“着重”二字。着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因此,不管教什么课文,都应把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作为核心。人文素养并非不重要,他应该渗透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之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本领,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因此,要把课文作为例子,用课文来教会学生阅读,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研读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

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即使课标要求弄清楚了,单元目标不清楚,也照样吃不透教材。在一篇课文或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是一般性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应用,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的哪项能力,并要求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教参教参,只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他人的设计,我们要用辩证的头脑去思考,要以鉴别和挑刺的眼光学会筛选,不能全信,不能照搬,应该创造性的吸收,有选择的学习。

一定要站在用教材教这样的高度去审视我们的教学目标。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可以这样做:

1、凭借例子积淀语言,悟得规律。(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品读领悟,重视语感培养;熟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练习迁移,形成语用能力。)

2、超越例子,延展运用,形成能力。

四、研读学生,读出教学的方法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五、研读教学环节,读出教学的层次性

阅读教学应该牢牢把握住培养语文能力这个重点形成主线。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决不是为了记住春天具有“春景美”、“春雨美”、“春风美”等知识,而是学习朱自清先生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描绘春色,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着力点。具体到每篇课文应以培养什么能力为重点,则应考虑多种因素:一是年段目标,二是教材意图,三是课文特点,四是学生实际。如一年级《风》,应把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和仿说训练做为重点;我执教的《舍不得这棵树》是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和感情朗读作文训练重点。把“读书三到”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学设计像盖房,不仅要架起房梁,而且还要进行精致的装修。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就是对于教学设计的精装修。老师每一句话该怎样说,都要有精心的推敲,每一个段落的教学都要有层次,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性。对于某一个重点段落的教学,首先要确定这个段落描写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方法?我要通过这一段落训练学生那些技能?这些都明确之后,进行教学层次的设计,第一次读干什么?有什么意图;第二次读读什么?这样的教学层次清晰,把对于这段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有人说,如果语文素养是棵树,那么,读是叶,品是花,背是根。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现在学校又提倡集体备课,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我们的课备好,因为只有把课备好才能把课上好,把课上好,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怎样备好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怎样备好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备好课学习心得和体会

    怎样备好课学习心得和体会 为了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幼儿园利用了暑假期间的短短几天时间给老师们进行了园本培训。培训内容结合日常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老厂镇摘要:《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听课与评课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听课与评课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学观念的新形势下,听课与评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它对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听课评课(范文大全)

    1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听课评课(之一) 如何听课、评课?“听”有听的方法,“评”有评的内容,它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怎样听课 1、听课准备 (1)学识准备 熟悉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教......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课(熊继承)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课 熊继承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

    怎样做个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

    怎样做个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 吴江市第二高级中学杨文学 高中新课程标准即将实施,如何做个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是摆在我们一线体育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通过新课程学习感......

    如何备好课

    如何备好课 一、备课的意义 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教学是十分复杂的艺术。教师要摸清学......

    备好课

    备好课”专题学习心得体会2009-06-02 16:25:26| 分类: 基础教育 |举报|字号 订阅 数学是一门较抽象,而又是应用极广泛的基础学科。中学数学又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学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