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108个高频词汇

时间:2019-05-12 18: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届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108个高频词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届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108个高频词汇》。

第一篇:2017届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108个高频词汇

2017届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108个高频词汇

字例 字义 例句 出处

1.固 本来 理固宜然 《过秦论》

坚决 管仲固谏,不听 《史记·齐太公世家》 固然、当然 余固笑而不信也 《石钟山记》 2.是 这(样/个)然是说也 《石钟山记》 3.彼 那(样/个)适彼乐土 《诗·魏风·硕鼠》 4.因 于是,就 因为长句 《琵琶行》

通过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趁机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鸿门宴》 5.既

(既……且/又)已经 既已,无可奈何。《战国策》 ……以后 相如既归。《史记·廉蔺列传》 表并列关系 三军既惑且疑 《谋攻》

全,都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6.即 马上、立刻 权即遣肃行。《资治通鉴》 就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促织》 7.会 恰逢 会征促织。《促织》 8.相与 一起,共同 飞鸟相与还 《饮酒》 9.遂 于是、就 遂收养长之。《史记·周本纪》 终于 后遂无问天津者 《桃花源记》 10.尝 曾经 臣尝有罪。《史记·廉蔺列传》 11.曾 竟然,还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前赤壁赋》 12.比 等到 比去,以手阖门 《项脊轩志》近来 比辟地东邻 李东阳《移树说》

13.犹 如同、好像 犹抱薪救火。《过秦论》 还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14.及 等到 及其衰也。《伶官传序》 15.洎 等到 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16.迨 等到 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

17.然 表转折,然而 酒熟饮客,客醒,然先生已醉。戴名世《涛山先生诗序》 ……的样子 莫不欣然。刘劭《人物志·八观》 这样 太子所以然者。《史记·晋世家》 对的,是 然,非汝,谁与成之? 《资治通鉴》

18.信 确实地、果真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促织》 任意,随意地 低眉信手续续弹 《琵琶行》

19.诚 确实地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如果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 20.殊 甚、很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四》 21.特 只不过 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史记·廉蔺列传》 22.率 全部 率赂秦耶? 《六国论》 23.或 有的人 或师焉,或否焉。《师说》 或许 或未易量。《六国论》

24.莫 没有人/物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没有,不 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史记·陈丞相世家》 25.夫 句首,发语词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伶官传序》

句中,指示代词,这,那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句末,语气助词 悲夫!《六国论》

26.且夫 况且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前赤壁赋》 27.盖 如果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钱赤壁赋》 大概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书》 相当于 原来、因为 盖在殷忧 《谏太宗十思书》 28.唯/惟 表希望 唯大王命之。《战国策》

只有 予去国二十七年复还,朝仪寖有不同,唯此声尚存。陆游《老学庵笔记》

29.虽 虽然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石钟山记》 即使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30.方 正当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 《洛阳名园记》 刚刚、才 数日方离雪 韩愈《次硖石》

31.抑 或者,还是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 32.举 全、都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 《孟子》 33.咸 全、都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 34.俱 全、都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与朱元思书》

35.故(是故)特意、特地 朱亥故不复谢 《史记·魏公子列传》 所以,因此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史记·项羽本纪》 所以,因此 是故圣益圣 《师说》 仍然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赤壁之战》 原来、本来 此物故非西产 《促织》 36.凡 总共 轩凡四遭火 《项脊轩志》

37.何其/何 多么 何其衰也 水何澹澹 《伶官传序》《短歌行》 38.独 难道 独畏廉将军哉? 《史记·廉蔺列传》

39.卒 终于,最终 卒相与欢,为吻颈之交。《史记·廉蔺列传》 通“猝”,突然、急促、立即 五万兵难卒合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资治通鉴》 《战国策》

40.奚 相当于“何”,“什么”或者“为什么”等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论语·为政》 《论语·述而》

41.孰 谁 我与徐公孰美? 《战国策》

42.孰与 和……相比,哪个更加……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史记·廉蔺列传》 43.所以 之所以 圣人之所以为圣 《师说》 用来……的 此臣所以报先帝 《出师表》 44.始 才 始速祸焉 《六国论》

45.使 假如、如果 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 《孟子·告子上》 46.向 从前;原先 寻向所志 陶渊明《桃花源记》 假如、如果 向吾不为斯役。柳宗元《捕蛇者说》 47.向使 假如、如果 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苏洵《六国论》 48.三 多次、三次 示之者三 《史记·项羽本纪》 49.再 两次 再拜献大王足下 《史记·项羽本纪》

第二次 三剖郡符,五入卿寺,再为三公 《隶释·汉太尉陈球碑》

50.诸 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常置句中。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

代词“之”和语气词“乎”的合音。常置句末。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孟子·告子上》 51.敢 谦词,冒昧 敢犒从者 《秦晋崤之战》 52.明日/旦日 第二天 旦日,客从外来 《战国策》 明天 旦日飨士卒。《史记·项羽本纪》

53.一旦 一下子,有朝一日 一旦不能有 《阿房宫赋》

54.旦暮 早晚,短时间内 吾攻赵,旦暮且下 《史记·魏公子列传》 55.顾 只是,只不过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促织》 难道,反而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但是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史记·廉蔺列传》 56.但 只 贼少易擒,但恐逃去。《肥水之战》 57.殆 大概 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 几乎 殆例送死 《<指南录>后序》

58.必 倘若,如果 王必无人 《史记·廉蔺列传》 必须 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 《史记·商君列传》 59.宜 当然、应该 理固宜然 《过秦论》

60.且 发语词,犹“夫” 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史记·刺客列传》 一边……一边 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史记·李将军列传》 61.益 逐渐、渐渐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阿房宫赋》 《汉书·苏建列传》

更加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史记·伯夷列传》 62.载 一边……一边 载欣载奔 《归去来兮辞》 63.得而 能够 谁得而卒灭也? 《六国论》

64.竟/竟使,竟日 终于;到底 有志者,事竟成。成语 如果 竟使遇哨,无不死 《指南录后序》

遍;全 苟营私门,多蓄财货,缮修第舍,连里竟巷 《后汉书·宦者传·曹节》 终日;整天 何竟日默默在此 《项脊轩志》 直接 掉臂竟去 《阅微草堂笔记》 65.类 象 大类女郎也 《项脊轩志》 大都 走卒类士服 《训俭示康》

66.甫 方才;刚刚 遥襟甫畅 《滕王阁序》

67.曩 先时;以前 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68.窃 谦辞,私下 窃计欲亡走燕 《史记·廉蔺列传》 69.乍 突然,一下子 雷霆乍惊 《阿房宫赋》 70.幸 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 《史记·廉蔺列传》 71.克 能够 如其克谐

克终者盖寡 司马光《赤壁之战》 《谏太宗十思疏》 72.辄 立即,就 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每每,总是 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73.尤 特别、尤其 今世风俗尤为侈靡 《训俭示康》

更加 余尤疑之 《石钟山记》

74.宁 难道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袁枚《祭妹文》 75.暴 突然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记·项羽本纪》

76.遽 赶快,急忙,仓猝,匆忙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韩愈 《听颖师弹琴》 77.徒 只、仅仅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史记·廉蔺列传》 白白地 徒见欺 《史记·廉蔺列传》 这些人/事 郯子之徒 《师说》

78.雅 甚,颇,很 肃宗先闻后有才色,数以讯诸姬傅。及见,雅以为美。《后汉书·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

一向 簳雅自多 《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79.聊 依靠,倚赖 百无聊赖 《促织》 姑且,暂且,勉强 聊乘化以归尽 日暮聊为梁甫吟 《归去来兮辞》

80.姑 姑且;暂且 勿庸杀之,姑惟教之 《书·酒诰》 81.复 又、再 能复饮乎? 《史记·项羽本纪》 82.从 由,自从,在 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83.亟 疾速,很快 墙薄则亟裂 《新序·杂事四》 多次 仲尼亟称于水。《论语》

84.苟 随便,马虎 苟为谄谀之言。《肥水之战》 假如 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蛮。韩愈《江汉答孟郊》

85.转 反而 转不如十四五岁时之中绳墨矣。赵翼《檐曝杂记》 86.要 总之;总归 要以成功为统纪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87.若夫 表另提一事,“说起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88.至若 同上“若夫”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岳阳楼记》

89.然则 “如此,那么”或“那么” 花一败而树随之,根亡故也。然则人之荣枯显晦,成败利钝,皆不足据。李渔《闲情偶寄·种植·草本》

90.至于 同上“若夫”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竟至于,甚至于,以至于,到了……的地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六国论》 《伶官传序》

91.往往 到处 墙往往而是 《项脊轩志》 92.互 交互,一个接一个地 六国互丧 《六国论》

93.视 比较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94.恒 经常,常常 人恒过 《孟子》 95.新 新近,刚刚 今刘表新亡 《赤壁之战》

96.合 应该;应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97.绝 全然;绝对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独特,独一无二 天下独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极;最平王遂自娶秦女而絶爱幸之。《史记·伍子胥列传》 98.业 已经 业不见容,当自求生 《新唐书·王涯传》 99.足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0.行 将要 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

101.直 特;但;只不过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径直;直接 杀世子母弟直称君者,甚之也 《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

102.漫 随意;胡乱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3.妄 胡乱,随便 洙少方雅好学,不妄交游。《陈书·儒林传·沈洙》 104.迄 终于,最终 迄无济。《促织》

105.潜 秘密;暗中;悄悄地 潜于袖中毁之。《能改斋漫录·记文》 106.更 交互 更相为命 《陈情表》

107.容 或许,大概 天下容有习且熟于其真 《书黄子久画后》 108.类 都 走卒类士服 《训俭示康》

第二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

()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

10.答案:①感到惊异

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 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评分:观点2分,根据理由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王之蔽甚矣 蔽: .(2)时时而间进 间: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1.邹忌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谏成功的?(2分)

9.答案:① 受蒙蔽 ② 间或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0.答案: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8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10.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11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12.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13.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二)(8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③亲近而不庄重。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1.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评分:答对一种写法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8分)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⑤,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②烈火而焚之

烈火 ...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陋 ..1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2分)

12.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②“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13.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10.答案:①却②点燃大火③即使④认为……鄙陋 看不上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那高耸的石头相拥着向下倾斜的,好像成群的牛马在小溪里饮水一样;那些像兽角一样排列着、倾斜着向上的石头,好像熊罴在向山上攀登。

评分:画对语句1分,翻译正确通顺1分,共2分。12.答案:①孤寂、凄苦、悲凉 ②心神愉悦、陶醉自得

评分:两种心境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遭遇不幸的苦闷抑郁不平的情感和重被重用的愿望。

评分:答对情感和愿望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黑龙江绥化)

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轩邈:(2)把: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12.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甲】 【乙】 13.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12.【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 分。

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

(湖北恩施)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A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选文有改动)【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僚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田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垒矣fl,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出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3)俯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4)请循其本。...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0.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A段】主要写的是▲ ;【8段】主要写的是 ▲。21.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 “乐”? 18.(2分)(1)牵扶,领;(2)大声说话、喊叫;(3)悠闲自得;(4)依照,按照。

说明:此题2分,每小题0.5分。

19.(2分)(1)到溪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1分);(2)你不足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1分)? 说明: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20.(2分)【A段】游人乐太守也乐其乐或者与民同乐(1分)“B段】庄子乐则在庄子看来水中游鱼也乐(1分)。

说明:一空1分,意近即可。

21.(2分)示倒: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用自己的快乐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说明:围绕两段文字的“乐”,发表自己的看法,内容止确即可。

(江苏宿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11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怀民亦未寝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就亭止息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7.(4分)(1)睡觉(2)只,只是(3)曾经(4)到,靠近8.(4分)(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9.(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四川南充)

比较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3-27题(10分)

甲文:《公输》选段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乙文:《吕氏春秋·去私》

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2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先 生 之 年 长 矣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2分)⑴公输盘不说()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⑶伤人者刑()⑷ 王虽为之赐()..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1分)A.不许惠王,而遂杀之。时人莫之许也 ..B.其子杀人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C.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6.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⑵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27.补写对联:下面是根据甲文内容和人物形象写出的上联,请结合乙文内容和人物形象写出下联。(2分)

上联:子墨子止楚攻宋,勇敢无畏。

下联: 23.先生之年/长矣 24⑴通“悦”,高兴 ⑵入侵 ⑶受刑、受惩罚 ⑷ 赐恩惠 25.B(1分)

26.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你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2分)⑵墨家大师腹黄享忍心杀掉自己心爱的儿子去遵行天下大义,真可算得上公正无私了。(2分)27.下联:腹黄享(钜子腹)行法杀(诛)子,公正无私。(结合材料,符合对仗要求即可)

课内文言文重点复习篇目:

七上:《童趣》

《世说新语》两则

七下:《口技》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八上:《桃花源记》《陋室铭》《三峡》《记承天寺夜游》

八下:《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九上:《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

九下:《公输》

《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

第三篇: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完整版

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完整版

《劝学》理解性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3.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4.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整天学习不如片刻学习):。

5.,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或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

6.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

7.强调站得高看得远的句子:。

8.。从反面设喻,告诉我们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就会像螃蟹一样,一事无成。

9.《劝学》中用好马和劣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其表示劣马坚持不懈的句子:。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1.从正面劝勉人们要学习文化知识后,上升到劝人为“善”的句子是:。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重点句子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师说》理解性默写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

,。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7.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答案: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7.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劝学》《师说》重点实、虚词练习

1、请选择“而”合适的用法填入括号中。

①表并列 ②表转折 ③表顺承 ④表递进 ⑤表修饰 ⑥表假设

(1)惑而不从师(2)

(2)吾从而师之(3)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1)

(5)群聚而笑之(5)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3)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6)

(10)吾尝跂而望矣(5)

(11)蟹六跪而二螯(1)

2、请选择“之”合适的用法填入下列括号中。

①结构助词,的。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指示代词,这。

④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④代词,代指知识和道理

⑤宾语前置的标志 ⑥定语后置的标志

(1)古之学者必有师(1)

(2)人非生而知之者(4)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

(5)郯子之徒(3)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4)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

3、请选择“其”合适的用法填入下列括号中。

①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又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③表揣测、估计。译为“大概”“也许”。

(1)其为惑也(2)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

(4)其皆出于此乎(3)

(5)爱其子(1)

(6)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1)

4、请选择“于”合适的用法填入下列括号中。

①介词,从。②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③表被动。

④介词,对于。⑤介词,向。⑥介词,在。

(1)青,取之于蓝(1)

(2)而青于蓝(2)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

(4)不拘于时(3)

(5)学于余(5)

(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

(7)而耻学于师(5)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更快)

(2)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3)吾师道也(学习)

(4)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老师)

(6)不耻相师(以……为耻)

(7)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

(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9)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

5、《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

6、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

8、《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9、《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10、《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1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1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13、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

答案: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5、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8、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9、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10、契阔谈讌,心念旧恩。1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陶渊明)理解性默写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中描写在自家庭院能看到远处的村庄和村庄轻烟袅袅景象的:。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描写乡村中鸡犬相闻的声音的句子是:。

4.《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5.《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回头想起来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6.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

。。

7.诗人以笼中鸟、池中鱼对故园的怀念自喻,表达回归田园生活愿望的两句:。

答案:1、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5、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6、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送我至剡溪。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入梦原因的句子是。。。。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10.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11.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

1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3.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答案: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湖月照我影。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7.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8.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9.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10.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登高》(杜甫)理解性默写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独自登高的处境和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并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并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白居易)理解性默写

1.《琵琶行》中“,”,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犹豫不决而出场,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表现了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整体呈现出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的句子是:。

4.《琵琶行》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

是:。

5.白居易《琵琶行》中,表明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在琵琶声沉咽、暂歇之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沉的句子是:。这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6.《琵琶行》一诗描写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的句子是。

7.《琵琶行》中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8.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9.《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

10.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借月烘抒发别离之情。

11.《琵琶行》中,是全诗的主旨,也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与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的心意相通的意思相近。

1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两句诗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

13.《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1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

15.《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感慨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的句子是:。

1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夜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的句子是:。

17.《琵琶行》中,写白居易重听琵琶女的弹奏后,泪水沾湿衣襟的句子是: ?。

答案: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4、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6、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9.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0.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13.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14.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举酒还独倾。15.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16.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17.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理解性默写: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又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阙中既拍和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公瑾预伏一笔的句子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赤壁雄奇壮阔,体现“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 “,”。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美人烘托了英雄的风姿潇洒、英气勃发。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让不可一世的强敌顿时化为灰烬的句子是“,”。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祭奠江月,让一位襟怀超旷、善于自解安慰的诗人形象浮现在读者眼前。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8、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5、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7.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8、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1.当理想遭遇现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辛弃疾在遭遇当权派猜忌,眼看英雄老去,时日无多之时,却仍唱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典明志,至死不渝。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刘裕住过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当年刘裕北伐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南朝宋文帝的惨败,和前面写其父刘裕如虹气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历史遗迹和英雄人物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复存在。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答案:

1.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赢得仓皇北顾,气吞万里如虎 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7.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有七组十四个桑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地愁苦之情。

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 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感情慢慢融入落花,对花自怜,黯然伤神。

3.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出了天气反复无常,同人难以入眠的是:

4.古人有“借酒消愁”一说,词人李清照也不例外。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到词人 欲用酒来打发愁情,没想到还是驱不散晚风带来的寒意的句子是:、。

5.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借大雁表达对故国、亡夫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6.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7.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用黄昏时刻的梧桐和细雨表达自己无垠的愁情的句子,、。

答案: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3、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4、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5、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4.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5.写清风明月无竭无尽,任吾享用的句子:,,。

6.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7.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

9.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10.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11.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12.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13.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14.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15.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答案: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9.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0.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1、《登泰山记》中写诸人登泰山途中经历的艰险的两句是“。”

2、姚鼐《登泰山记》中“。”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

4、《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5、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 ”。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 ”。

6、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

7、在《登泰山记》中,“,”这两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8、在《登泰山记》中,“,”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9、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泰山后,介绍山上石头的情况的句子:。。

10、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泰山后,介绍山上树木的情况的句子:,。

11、在《登泰山记》中,“ ”一句通过对比,写出了日观峰附近积雪之厚,照应了前文的“ ”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答案: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2、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3、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4、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6、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7、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8、绛皓驳色,而皆若偻9、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10、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11、而雪与人膝齐。大风扬积雪击面

《静女》理解性默写: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

3.《静女》中,描写男主人憨厚痴情,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

4.《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同时还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的句子是:。

6.《静女》中,点明姑娘与小伙子约会地点的句子是。

答案:

1.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理解性默写: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自问自答,抒发独自怀远的忧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与爱人感情深厚却分隔两地,无限忧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虞美人》理解性默写

1.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3.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4.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鹊桥仙》理解性默写:

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是“,”。

2.“ ”显示出织女的手艺精巧绝伦。“ ”是说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

3.词人用“,!”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4.” “既写出了牛郎织女相距之遥远。又突出了两人相思之苦,相见之难。

5.秦观在《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

6.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

答案: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4.银汉迢迢暗度 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四篇:中考考点复习课内文言文

中考考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部分

(一)重点实词举例

1、典型的通假字

是知也(知同智,聪明)(《〈论语〉十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快)(《〈论语〉十则》).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属于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岳阳楼记》)

必勿使反(反通“返”,回来)(《触龙说赵太后》).

食之不能尽其才(食通“饲”,喂养)(《马说》).

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鱼我所欲也》).

2、典型的词类活用

父利其然也(以„„为有利可图)(《伤仲永》).

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陋室铭》).

汗牛塞屋(使„„流汗)(《黄生借书说》).

公将鼓之(击鼓)(《曹刿论战》).

尉果笞广(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牙一样)(《小石潭记》)..

法皆斩(按照法律)(《陈涉世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小石潭记》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靠近)(《智子疑邻》).

3、典型的古今异义

不能名其一处(说出)(《口技》).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桃花源记》)..

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捕蛇者说》).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出师表》)..

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曹刿论战》)..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影响)(《墨池记》).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孟子>二章》)..

4、其他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死而不学则殆(疑惑)(《〈论语〉十则》).

恐前后受其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狼》).

期行(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环谒(拜访)(《伤仲永》).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桃花源记》).

薄暮冥冥(迫近)(《岳阳楼记》).

树林阴翳(遮盖)(《醉翁亭记》).

恣君之所使之(任凭)(《触龙说赵太后》).

使人索扁鹊(寻找)(《扁鹊见蔡桓公》).

(二)重点虚词)

2、课下注释中特别注释的虚词举例;

其恕乎(大概、也许)(《〈论语〉十则》).

乃至(才)(《陈太丘与友期》).

卒于鲁也传之(终于)(《为学》).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两小儿辨日》).

盖以诱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狼》).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种情况下)(《口技》)..

虽人有百手(即使)(《口技》).

遂迷(终于)(《桃花源记》).

菊之爱,宜乎众矣(应当)(《爱莲说》).

形诸梦(之于)(《黄生借书说》).

生固幸而遇予乎(固然、本来)(《黄生借书说》).

虽不能察(即使)(《曹刿论战》).

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邹忌讽齐王纳谏》).

且焉置土石(况且;哪里)..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木兰诗》).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邹忌讽齐王纳谏》).

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曾不若孀妻弱子(简直、竟然)(《愚公移山》).

第五篇:高考利用课内 文言文教学

利用课内文言文教学,进行阅读延伸的训练

一. 设想: 1. 阅读延伸题的命题背景:

新题型: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新思想,和新课程所提出的“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的理念是一致的。在2010 年《考试说明》中“考试能力要求”一项,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发现创新能力的考查。”在“考试内容”一项,古诗文阅读及现代文阅读部分都增加了: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②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题目以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为命题范围,各出一题,每题约10分,要求考生用200字左右作答。题目既涉及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涉及对文章的延伸性思考,将为考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自我展示的舞台。2. 阅读延伸题的特点:

①“阅读延伸”,顾名思义,包括“阅读”和“延伸”两个要素,“阅读”即读懂文本,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思想,这是“延伸”的前提和基础。“延伸”即读出自我,对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并加以阐发。阅读延伸题的特点之一就是限制性与开放性的结合体。而这一点恰好体现了阅读的本质:有质量的阅读,绝不是单纯的信息吸收的过程,而是读者对文本内容的“发现”,这种“发现”既是读者个性化的,又要高度契合文本,契合作者。阅读延伸题,恰好回归了阅读的这个本质。从这个角度看,此题的设置,对于引导学 生做一个有头脑,善思考的读书人,确实有促进作用。

② 阅读“延伸”题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扩展,这一扩展,是以一定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为前提,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从2010年高考的题型以及各区县的模拟题来看,阅读“延伸”题目具有扩展性、知识性、思辨性,对考生的人文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学生思想更深刻,有更丰厚的文化、文学、知识的积淀底蕴。如果说准确的阅读保证了学生有一个大致的起跑线,那么延伸将为考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自我展示的舞台。这里只能凭真才实学,或者积淀,或者视野,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一个学生平时不读书,不思考,无积累,在此题目面前,一切所谓的解题方法、技巧必将寸步难行。(这一点与大作文亦有相同之处,延伸题的写作也可看做是一篇论述性的微型作文,如果将其再扩展成800字,就是一篇议论性的大作文。)换言之,阅读延伸题关乎学生长期的阅读积累及思维训练,绝不是仅凭高三一年的突击复习就可应付的,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就要积极的准备。谁能提早意识到延伸的重要,谁就能在高三的备考中领先一步。3.文言文阅读延伸的价值:

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都是名家名篇,千古流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作者的思想、经历,文章中的事情、事理、人情、文理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同时更是延伸题和大作文中可能用到的材料。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重点都停留在语言层面,甚至把文言文 教学异化为古汉语教学,当然,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的学习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把文言文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古汉语教学就有问题了。我们都清楚,文言文教学中第一个阅读障碍就是语言,但语言毕竟只是表达作者思想的载体,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核心的内容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传导出来的思想认识和人生感悟。但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我们把一篇篇锦绣文章教成了单调枯燥的语法课,这就不难理解学生们为什么会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惧甚至排斥的情绪,文言文教学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文言经典的人文内涵,在进行古汉语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积累和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和思想认识水平,作为阅读延伸题训练的一个突破口,不仅可以实现对高考这一功利性目的追求,更体现了古代经典的更大的价值,避免了将文言文的教学当作枯燥无味的古汉语课,这也是对‘新课标’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观点的落实。

下面,我就在高二阶段,如何利用课内文言文的教学进行阅读延伸的训练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二.做法:

1.积累素材,形成论据。

①作者: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是大家之作,这些古代知识分子的精英,不仅为后世留下千古传颂的佳作,他们的思想、精神、人格上更是为后世树立了一座座丰碑,成为后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理归宿。这些思想、精神一代代延续下来,并逐渐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后世的文人作品乃至于现代文,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因此,教 材中的文言文的作者群体必然成为我们今天阅读延伸的沃土。例1:2010年1月北京市抽样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作者余秋雨)

延伸题:作者说:“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而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这句话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本文之外的例子谈一谈。(200字左右)(10分)

满分答案示例:作者所说“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而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意思是在文化领域某些达到很高境界的人物,有些时候可能因为当时人们的短见、偏见而长时期不为人们所认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为,能达到文化高峰的人物和学说,其境界一定是超越时代,超越传统的。例如孔子,在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时代,他的“仁政”的政治观点和“中庸”的哲学理念,除少数儒家传人,很长时期没人接受,人们只信奉强权与武力。直到汉代,才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这使我认识到,发现真理、坚持真理固然不易,而拨开人们心头的迷雾,推广真理又将是多么艰难和漫长的过程啊!

例2:2010年海淀区高三期末试题: 文言文阅读《沧浪亭记》(宋 苏舜钦)

阅读延伸题:《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200字左右)(10分)满分答案示例:

遭遇官场的打击,苏舜钦能够于沧浪亭的一隅,安于冲旷,恬然 自适。在我看来,仕途失意后,比起屈原的投江自尽,寄情山水让心灵得到了解脱。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如今有了清闲的机会,何不仔细欣赏这世间万物的美好?欧阳修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飘逸。苏东坡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尽收眼底。陶渊明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美。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让我回报以歌。”当突如其来的变故与打击敲击着我们的生命,又何苦不放过自己,激情所爱,奏出一份闲适。例3:2009年11月朝阳区期中考试 古诗阅读:《送友人入蜀》(李白)

阅读延伸题:《送友人入蜀》中诗人感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也就是说人的进退升沉早已命中注定,不必去问算卦占卜的君平。请联系李白(或其他诗人)的经历,谈谈你对人生进退升沉的看法。(10分,200字左右)例4:2010年崇文区期末试题 文言文阅读《木假山记》(宋 苏洵)

阅读延伸题:文中描写二峰“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请写出这句话的意思,并从下面三位古人——陶渊明、李白、苏轼中任选一人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例5:2010年宣武区一模试题:

现代文阅读《鹭鸶的国境》(作者陈芳明)

延伸题:文章结尾写道:“白色的鹭鸶,在暮霭深处款款呼唤着„„” 这里的“呼唤”,从本文来看可能指哪些内容?请任选其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的“呼唤”作出领悟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与分析,表达得体,200字左右。(10分)满分答案示例:

我认为这里的呼唤指的是回归本真,摈弃名利。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为名誉蒙蔽双眼,被利益冲晕头脑,追逐功成名就的快感。究其根本是为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事实上,真正的快乐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宁静,那是“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安逸隽永,那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生之趣味。相反的,名利带来的是为守住地位的疑神疑鬼,为守住富贵的患得患失。摈弃名利,回归本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珍惜返璞归真的那份快乐与真诚……

从以上大量实例中可以看出,教材中古代作品中涉及的名家,不仅是命题者出题的依据,更是学生作答可以运用的素材,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在古诗文的教学中绝不能忽视对作者特别是名家的介绍。特别是一些大家,绝不能一带而过。其实,知人论世是理解作品的一把钥匙,了解其人,其作品的解读定将事半功倍。

当然,每一位大家的思想和经历都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在语文课上没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况且,延伸题200字的篇幅所限,迫使我们必须删繁就简,直击要害。建议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大致经历,典型事件,提炼思想人格中最有价值的一点,并做摘记,课堂上交流,谈感受,最后归纳整理成“一个人,一两件事,一两句话,一种精神”。这样,运用时就可做到简明、精准。例如:

孔子 为理想而奔走一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 庄子 视权贵如腐鼠,宁做自由之龟的独立人格;

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的崇高精神;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的淡泊明志;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旷达胸襟; 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国忧民的情怀。2.作品中的人物

以上所提到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应该是每一个学生人文积淀的必备内容,除此之外,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闪耀着思想与精神的光辉。他们同样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国家必须固守的精神家园。例如:《勾践灭吴》中的勾践《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崤之战》中的蹇叔,《苏武传》中的苏武等人,考其行事,都是有着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历史人物。他们或卧薪尝胆,立志复国;或不计前嫌,妙语退敌;或挺身而出,冒死直谏;或坚贞不屈,不失气节。他们的光辉品质和思想感情的核心,则是一种深厚的爱国主义。他们面对强暴,毫不畏惧,凭着超常的胆识和无比的勇气,坚 持不懈地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努力。头可断,血可流,绝不丧失气节,不使自己国家的尊严和形象受到损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此外,还有邹忌进谏的巧妙,冯谖狡兔三窟的谋略,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侯生与信陵君之间的肝胆相照,等等,莫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故事,完全可以作为延伸的材料,为我们所用。例如:2010年高考题

现代文阅读《海棠花》(作者季羡林)

延伸题: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案示例:季羡林先生在异国他乡,偶然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怀想起故乡的海棠花,海棠花拉近了与久别的故乡和苦难的祖国的距离。作者写道:“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这里,作者把对时间、空间遥远、疏隔的感触,转化为更贴近、更真挚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时空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反差。其实,这种感受,我在《苏武传》中 就曾看过。十九年,苏武面对寒沙衰草,怅望大漠飞雪,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祖国何其遥远,归路何其慢慢。而当他怀抱旌节,思 念祖国之时,长安仿佛近在咫尺,祖国又是何其亲近,这种反差正因情感深切所致:遥远的思念,往往会被某种特定事物瞬间拉近——愈远愈切,愈久愈近。“天涯咫尺”也包含着这份体验吧。

从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养料,以历史人物为榜样激励今天的人们,应该是文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了解这些史书中的精英,探求他们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品质,不仅可以在考试中为我所用,达到功利性的目的,对学生拓展精神空间,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承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有深远的意义。

二.发展思维,提高认识。

作品中的事理 作品中所写的一些典型事件,其中蕴含着丰富人生的经验,透射出的立身、处世、治国等方面的智慧对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典型事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多角度看问题 《冯谖客孟尝君》一分为二看问题 《鸿门宴》从现象到本质,性格决定命运。例1:例如:2010年高考题 文言读《海棠花》(作者季羡林)

延伸题: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 分)解题设想:

文中说宋清对那些没钱的购买者,也都给好药,欠条堆积如山,却始终不去讨要。到年底,把那些无力还欠款的借条,干脆一把火烧掉。宋清经营药品四十年,欠条没有偿还的数以千计。宋清这种不计眼前小利的行为,带来了意想外的巨大收益。多年以来,被宋清焚烧掉欠条的受益者,有一百多人发达了,有的做了大官,有的管理数州,收入优厚,他们纷纷报答馈赠宋清。宋清美名远扬,收益巨大。宋清的做法,在教材中,也有类似的内容,例如冯谖为孟尝君烧掉债券,为孟尝君市义的行为,最终顺理成章的获得了百姓的报答。再如魏王只考虑眼前利益,拒不救赵,而信陵君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窃符救赵,不仅是对魏国长远利益的保护,而且获得了义的美名。虽然题干要求“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自己的领悟,但如果能提及以上一例,不仅丰富了论据,使内容更充实,也显示出对该问题的历史脉络和思想背景的认识,联系古今,更加深了思想的深度。例2:2010年朝阳一模: 文言文阅读《唐邕》

延伸题: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解题设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唐邕角度:出于公心,直言相谏;讲求方法,委婉进谏;才干卓著,值 得信赖。从帝王角度:开张圣听,虚心纳谏。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从教材中的文言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联系古今,展开联想,解答此题是不难的。满分答案示例1:

唐邕两次直言进谏均得到了皇帝的采纳,皇帝听取他的意见,才能做到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我认为,执政者应广开言路,善于采纳意见,才能更好地处理国家事务。齐王听取了邹忌的进谏,广开言路,才能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魏征直言进谏,皇帝采纳,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楚王听信佞臣,不善于纳谏,放逐屈原,自己也落得个首身异处的下场,这也是不纳谏的后果。在今日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听证等制度使执政者更好地从人民当中获得意见,国力也因此逐渐强盛。因此,执政者需善于采纳意见,才能更好地治国。10分

满分答案示例2:

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种结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唐邕的进谏是在维护皇帝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并且前一次通过对比,把道理说得透彻;后一次提出具体改进办法。皇帝能听得进去。另一方面是,唐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在皇帝那里平素就受信任,被重用。所以皇帝才会听信他的直言。这使我认识到:“出以公心,胆气自豪”。当年,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支部书记的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大声疾呼“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了党和政府对农民问题的高度关注。出以公 心,利国利民的建议必然会理直气壮,而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能听取意见,迅速采取措施,必然会取信于民,也才能更好地执政治国。所以,只要不是出以私心,只要是为国为民谋福利,未尝不可直言。

例3:2010年朝阳二模

文言文阅读《三国论》(宋 苏辙)

阅读延伸题:作者说:“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者往往表面上看似不智不勇,但最终却能取得胜利。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解题设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认识能力。题干中的“表面”一词,提示出这是外在的、非本质的现象。成功者往往表面上看似不智不勇,但最终却能取得胜利,问题的本质是:这些成功者其实胆识过人,他们或大智若愚,或高瞻远瞩、韬光养晦,或暂时隐忍,有永不放弃的信念等等,最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的延伸。答案示例:

老子曾说:“世皆谓我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成功者往往看上去不智不勇,然而这正是他们的智慧所在,即守柔处雌,谋定而后动。文本中的刘邦便是依此消耗了项羽的勇与猛,最终取得了胜利。毛泽东曾率领红军四渡赤水,看似原地打转毫无意义,却以极小的消耗与代价,搅乱了敌人的思路与计划,成功摆脱追赶并消耗了敌人的 士气与力量。红军的种种行为看似缺乏智慧,然而这正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们若要取得成功,便要学习这样的方法,以经过三思而得出的最理想的方式取得成功。

从以上实例可见: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课文中的典型事件,我们能够采用辨证的方法,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多角度、深入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不仅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而且课内的材料就可以针对具体问题,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掌握方法,形成范式。

阅读延伸说到底还是思维与表达的问题,需要长期的训练。但既然是训练,就必定有思路和方法可循。掌握方法,形成范式,尽管会有可能形成桎梏,但对多数水平一般或较差的学生而言,应该还是有必要的。

1.要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在思维方向上要有指导。如思考问题要由事到理,由小见大,以及历史意识,现实意识等。

思想深度的培养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所以,我们注重的是让学生在200字的文段中,尽可能的体现思维的高度和深度。首先要学会由事到理,即由具体的事例提炼出经验教训,方法智慧,普遍真理。也就是体现出由“小”上升到“大”的能力。其次还必须由“大”落实回“小”。这个“小”,最好是自己的切身实际,它当然可以是你平时的所思所想,也可以是你发自内心的感悟,只要感悟真正“发自内心”,就绝不至于过分雷同。你要面对的问题当然会是一个大问题,但任何 大问题背后也都必然有其历史脉络和思想背景。不妨在答题的时候,尝试在其中注入历史意识(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是否曾有人思考过,他们的答案如何,这个问题在历史过程中出现过什么变化)以及现实意识(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的提出有什么现实意义,面对未来我们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事实上,历史意识和现实意识的引入,必然会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无论你的观点是否足够新颖,只要你的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并将其合理、恰切地呈现出来,我们也就完成了任务。

2. 在文字呈现方面,要明确解题思路,归纳解题要点,指导答 题方法。

尽管延伸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大体的行文思路要规范,基本要遵循文本——观点——分析——总结这样一条脉络来组织作答。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要点:

(1)扣题要准

(注意审题,要落实题干要求,有的放矢;并正确理解文本,抓准延伸的出发点。)

(2)观点要明

(观点要正确明白,用一句话表明观点。)(3)分析要实

(有理有据,分析具体,理由充分。)(4)语言要顺

(语言明白晓畅。)四.结束语

总之,利用课内文言文的教学进行阅读延伸的训练,将课内学习与思维训练、写作训练很好的结合起来,既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古代经典的人文价值,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既落实了新课改的思想,又实现了对高考这一功利性目的的追求,可谓益处颇多。以上是我在课改一轮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与探索,只是切身做法与经验之谈,无理论价值。更无高深之处。姑且抛砖引玉,相信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发现。

二、练习题

(一)判断与改错题

1、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建立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则离不开桥梁建设。

2、桥梁的基础承担着桥墩、桥跨结构(桥身)的全部重量,不包括桥上的可变荷载。

3、按照桥梁主要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为:圬工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钢桥和斜拉桥等。

4、桥跨结构形式,是指采用何种结构形式的桥跨。

5、桥梁是一种功能性的建筑物,不是造型艺术工程。

(二)名词解释题

1、桥梁工程。

(三)单项选择题

1、()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A、梁式桥; B、斜拉桥; C、悬索桥; D、拱式桥。

2、()是以拱圈或拱肋作为主要承载结构。

A、梁式桥; B、斜拉桥; C、悬索桥; D、拱式桥。

3、当跨度大于25m,并小于50m时,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的形式。

A、梁式桥; B、斜拉桥; C、悬索桥; D、刚架桥。

4、()的作用是支承从它左右两跨的上部结构通过支座传来的竖向力和水平力。

A、桥墩; B、桥台; C、桥身; D、基础。

5、()是桥头两端的支承结构物,它是连接两岸道路的路桥衔接构筑物。

A、桥墩; B、桥台; C、桥身; D、基础。

6、对于跨度为200~700m的桥梁,()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相当优越的竞争力。

A、梁式桥; B、斜拉桥; C、悬索桥; D、刚架桥。

(四)多项选择题

1、桥梁工程按照其受力特点和结构体系分为()、组合体系桥等。

A、梁式桥; B、拱式桥; C、刚架桥; D、吊桥。

2、按照桥梁主要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为()等。

A、圬工桥; B、钢筋混凝土桥; C、预应力混凝土桥; D、钢桥和木桥。

3、按照跨越障碍的性质分为()等。

A、跨河桥; B、跨线桥; C、高架桥; D、栈桥。

4、一般公路桥梁常采用的桥墩类型根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桥墩。

A、实体式; B、空心式; C、桩式; D、柱式。

5、桥梁基础的类型有()等。

A、刚性扩大基础; B、桩基础; C、沉井基础; D、气压沉箱基础。

(五)简答题

1、桥梁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桥梁总体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3、桥梁工程设计要点是什么?

(六)辨析题

1、桥墩在布设上无须考虑桥墩与河流的相互影响。

2、梁式桥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简支梁结构形式。

(七)论述题

1、试述桥梁设计前一般需要作的资料准备?

2、试述桥跨结构的形式及其要点?

三、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与改错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二)名词解释题。略(见教材和本章学习提示)

(三)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A;

5、B;

6、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

5、ABCD。

(五)简答题。略(见教材和本章学习提示)

(六)辨析题。

1、错。理由:桥墩在结构上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布设上要考虑桥墩与河流的相互影响,即水流冲刷桥墩和桥墩壅水的问题。

2、对,理由:由于梁式桥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它是目前应用最广简支梁结构形式。

(七)论述题。略(见教材和本章学习提示)

二、练习题

(一)判断与改错题

1、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建立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则离不开桥梁建设。

2、桥梁的基础承担着桥墩、桥跨结构(桥身)的全部重量,不包括桥上的可变荷载。

3、按照桥梁主要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为:圬工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钢桥和斜拉桥等。

4、桥跨结构形式,是指采用何种结构形式的桥跨。

5、桥梁是一种功能性的建筑物,不是造型艺术工程。

(二)名词解释题

1、桥梁工程。

(三)单项选择题

1、()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A、梁式桥; B、斜拉桥; C、悬索桥; D、拱式桥。

2、()是以拱圈或拱肋作为主要承载结构。

A、梁式桥; B、斜拉桥; C、悬索桥; D、拱式桥。

3、当跨度大于25m,并小于50m时,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的形式。

A、梁式桥; B、斜拉桥; C、悬索桥; D、刚架桥。

4、()的作用是支承从它左右两跨的上部结构通过支座传来的竖向力和水平力。

A、桥墩; B、桥台; C、桥身; D、基础。

5、()是桥头两端的支承结构物,它是连接两岸道路的路桥衔接构筑物。

A、桥墩; B、桥台; C、桥身; D、基础。

6、对于跨度为200~700m的桥梁,()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相当优越的竞争力。

A、梁式桥; B、斜拉桥; C、悬索桥; D、刚架桥。

(四)多项选择题

1、桥梁工程按照其受力特点和结构体系分为()、组合体系桥等。

A、梁式桥; B、拱式桥; C、刚架桥; D、吊桥。

2、按照桥梁主要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为()等。

A、圬工桥; B、钢筋混凝土桥; C、预应力混凝土桥; D、钢桥和木桥。

3、按照跨越障碍的性质分为()等。

A、跨河桥; B、跨线桥; C、高架桥; D、栈桥。

4、一般公路桥梁常采用的桥墩类型根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桥墩。

A、实体式; B、空心式; C、桩式; D、柱式。

5、桥梁基础的类型有()等。

A、刚性扩大基础; B、桩基础; C、沉井基础; D、气压沉箱基础。

(五)简答题

1、桥梁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桥梁总体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3、桥梁工程设计要点是什么?

(六)辨析题

1、桥墩在布设上无须考虑桥墩与河流的相互影响。

2、梁式桥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简支梁结构形式。

(七)论述题

1、试述桥梁设计前一般需要作的资料准备?

2、试述桥跨结构的形式及其要点?

三、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与改错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二)名词解释题。略(见教材和本章学习提示)

(三)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A;

5、B;

6、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

5、ABCD。

(五)简答题。略(见教材和本章学习提示)

(六)辨析题。

1、错。理由:桥墩在结构上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布设上要考虑桥墩与河流的相互影响,即水流冲刷桥墩和桥墩壅水的问题。

2、对,理由:由于梁式桥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它是目前应用最广简支梁结构形式。

(七)论述题。略(见教材和本章学习提示)

下载2017届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108个高频词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届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108个高频词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内文言文

    八、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如摘录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2、 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3、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

    高考文言文复习建议

    高考文言文复习建议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主要内容之一,赋分为19分,第一卷设三道选择题,共9分,第二卷一般要求翻译两到三个句子,共10分。近年来,文言文考查有强化的趋势。......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贾凤英 一、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文言文的考点 2.归纳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思路 3.通过练习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二、教学重点 文言文......

    高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高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遵义市第二中学 李德亮 一、强化基础 基础过关是第一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包括: (1)实词120个;(2)虚词18个; (3)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包括单音并列、偏义复词)约80个,如......

    高考复习专题文言文教案范文

    高考复习专题文言文教案: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 高考复习专题文言文:文言句式 教学要点: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

    中考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出师表

    中考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 《出师表>》阅览题 命题人:袁秀斌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字孔明,政治家、军事家。这篇表文......

    期中复习病句修改和课内文言文

    病句修改训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B......

    高考复习:课内现代文要点

    问题:1、居里夫人的“美丽”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者为什么要说这种“美丽”是“跨越百年”的? 答案:文中居里夫人的美主要体现在外貌和精神两个方面。后者是作者所着力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