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之道》教案 卢利利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许昌市郊金湾小学 卢利利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8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对话、想象等方式来体验情境,从而领悟文章内涵。
2、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丰富见闻,产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什么才是“自然之道”,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回顾课文
1、听写词语 欲出又止 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若无其事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2、第一组词语描写的是?第二组呢?谁能概括一下围绕着小幼龟和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3、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整个事情,是哪句呢?(出示第四张幻灯片)
二、品读词句 理解感悟
1、我们干的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起初是因为什么?
请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小幼龟遇险的句子。(1)抽生读出句子(出示第五张幻灯片)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当时情况的紧急?(圈画出关键词)
谁能读出当时紧张的气氛? 谁还来读?
(3)小结:我们在理解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有个好方法。
出示方法:一抓:抓关键词语
二想: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读:读出恰当的语气(4)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自己的体会。
2、面对小海龟遇险,“我”和同伴与向导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师发放学习卡,让学生完成表格(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生汇报自学成果。
3、回到课文,面对小海龟遇险,谁来读读“我们”的反应?
抽生读句子 抽生读向导的反应。(出示第七张幻灯片)(1)“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
沙滩上真的没有事情发生么?多么可怜的小幼龟啊,它马上就要被吃掉了„„
(2)面对向导的冷漠,“我”和同伴更加焦急,如果你也在场,你会说些什么来劝劝向导呢?
(3)抽学生上台表演“我们”和向导的对话。
4、向导在我们的劝说下“极不情愿地”把小幼龟送到了大海。那只嘲鸫也“颓丧”地飞走了,谁来读读这句话?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出示第八张幻灯片)(1)师范读这句话。
(2)出示另一句:向导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飞走了。
默读这两句话,说说哪句最好,为什么?(3)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出示阅读方法:
一抓:抓关键词语 二想: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读:读出恰当的语气
5、故事到了这里,好像有了美好的结局,小幼龟们是不是像这张图片上那样,安安全全、顺顺利利地都回到了大海呢?(出示第九张幻灯片)
抽生对比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小幼龟的真实命运。
6、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让人“震惊”的场面的。(1)请默读5-7自然段,找出让大家“极为震惊”的句子。(出示第十张幻灯片)
(2)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抽生汇报自己的自学成果。
(3)出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抽生读句子。(出示第十一张幻灯片)(4)师范读句子,面对这一幕幕让人震惊的场面,“我”和同伴很快明白了
引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7、是啊,我们本是好心,救了一只小幼龟,可是却导致更多的幼龟失去了生命。我们赶走了一只嘲鸫,却引来了更多的食肉鸟。这真的让我们无比的懊悔,我们真的明白了,引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出示第十二张幻灯片)
三、读写结合 体会主旨
1、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如果我们处在那种情境,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把想到的写下来吧!(出示第十三张幻灯片)
生写小练笔。
2、谁来读读你的内心想法?
3、师引读,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出示第十四张幻灯片)
让我们现在再来回过头看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你现在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出示第十五张幻灯片)
4、生发表自己的感想。
四、拓展阅读 巩固延伸
1、出示拓展阅读资料:
在美国一个森林里有四千只鹿出没,凶恶的狼是鹿的天敌,美国总统下令猎人消灭狼群。很快鹿增多了,达到了十万只。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绿色植物一天天减少,饥饿造成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死亡,从十万只锐减到只剩八千只。
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出示《狼和鹿的故事》后续:
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到落基山脉,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变得生机无限。
3、抽生读:总统的感叹
美国总统罗斯福因为颁发了一条错误的命令,而引起了巨大后果,他后来提出了“人只根据自己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这一看法。
五、走出文本 探究发现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例就是人们破坏了自然规律,发生的后果总是事与愿违,都是有哪些呢?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问家长找一找。
六.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救一只 害一群
第二篇:健康知识教育教案(卢利军)
健康知识教育教案
吸烟的危害
卢 利 军
吸烟的危害
教学目的:
使职工懂得吸烟的危害,教育他们除做到自己不吸烟,并成为劝阻周围的人戒烟。教学重点:
阐述吸烟的危害及后果。教学过程:
一、讲述吸烟的害处:
目前全球每年与吸烟有关疾病死亡约为500万人,到2025年将达到2000万人。全世界每天平均有8000人死于吸烟,我国吸烟者约3亿人,占世界吸烟人数的4分之一。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曾搞过一次调查,美国有4700万成年人吸烟,1995年到1999年间,美国每年死于吸烟导致疾病的人数估计为44万人,其中约3.5万人死于被动吸烟,而且女性致肺癌的人数目前已经超过其它癌症死亡人数的总和。肺癌是世界各地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肺癌居癌症死亡原因第一位。全球每年肺癌新患138万人,有98.9万人死亡;另据报告,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男性肺癌发病率都在上升,其上升率与吸烟率几乎一致。而像芬兰、英国、美国吸烟率下降后,肺癌的发病率也在下降。抽烟令人健忘法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由于香烟内所含的有害尼古丁可对脑细胞构成破坏,并阻碍脑细胞的生长,抽烟可使人变得健忘。
抽烟致抑郁症一项研究发现,吸烟老人出现抑郁症状的机会比从不吸烟者高出50%。美国约有44%的吸烟者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
吸烟易致眼疾吸烟不仅直接刺激眼睛,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还可使视网膜小血管与毛细血管发生硬化性病变,从而导致无法恢复的视力减退。15年以上烟龄的人,发现有68%的人发生视网膜血管早期硬化。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与不吸烟者相比,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要高出12倍。每天吸烟25支以上的人,患黄斑变性的危险比不吸烟的人大2倍。
吸烟者口腔癌多大约60%—90%口腔癌患者与吸烟有关。每日吸烟10—19支,其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6倍,吸20支以上为7.7倍,吸40支以上为12.4倍。如戒烟3—5年后,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下降50%。嗜烟者还会得扁桃体癌。
吸烟与牙周痛50%以上的牙周病与吸烟有关,吸烟的人比从来没有吸烟的人,患牙周病的可能性要大4倍。值得一提的是,拔牙后禁吸烟。拔牙后主要并发病是干槽症,表现牙槽骨剧烈疼痛,吸烟者干槽症的发生率为不吸烟者的5倍。
吸烟增加溃疡病、胃炎吸烟者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概 率为不吸烟者的2—3倍。每日吸20支烟的人,40%可能患有胃炎,每日吸10支烟的人,20%—30%可能患有胃炎。
吸烟易患肝癌韩国和美国的调查结果显示,因吸烟致肝癌死亡的人数占被调查肝癌死亡者的25.1%。值得注意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烟民比普通人发现肝癌的风险高出120倍。
吸烟诱发肠癌科学家发现,吸烟20年或以上的人,会有40%以上的危险性死于结肠直肠癌。
吸烟危害女性吸烟可致女性不孕、过早绝经、月经不调、早衰、骨质疏松及影响子女智力。
吸烟缩短寿命据统计,30—35岁的男子如果每天吸烟20支,那么他的寿命因吸烟致病而缩短8—9年。
医学专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后发现,吸烟降低免疫力。吸烟会使身体吸入了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破坏维生素C,而维生素C是身体抗氧化的一个要素。长期吸烟者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免疫球蛋白浓度和溶菌酶(具有溶解细胞作用的一种活性物质)活性下降,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减少,重度吸烟者显著下降。研究发现,轻度吸烟者(每日吸烟5—25支,烟龄少于10年),外周淋巴细胞对计数高于重复吸烟者(每日吸烟15—25支,烟龄大于10年)。重度吸烟者免疫球蛋白浓度与不吸烟者相比显著下降,溶菌酶活性与不吸烟及轻度吸烟者相比也显著下降。如果你想要提升自己 的免疫力,最好是戒烟。
医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吸烟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是非吸烟者的3.4倍,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吸烟为什么易患艾滋病呢?科学家认为吸烟使生殖系统对艾滋病感染的敏感性增高,并可使抗病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还可使机体免疫系统的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下降,抗体生态减少。
三、劝诫职工自觉戒烟。
第三篇:自然之道教案
自然之道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解读文本,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解释课题:自然之道。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2.检查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学生答,教师板书。
3.检查生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注意思考,根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
二、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1.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要想学好课文,首先就要读好课文。读课文不能盲目的读,每次读了课文,我们都要有收获才行。你们看昨天的预习大家就都有收获,昨天的课文就读的有意义。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今天再读课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通过理顺故事的过程进行分段。指名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内容。
3.出示中心话题: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人类行为和动物命运的故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道理呢?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
指名读课文。
二、感悟交流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人类行为和动物命运的故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道理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四、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们从以下三个板块对课文反复品味,多重解读。
1.“我”和同伴的行为是怎样地影响了海龟的命运?从中品味人物思想感情变化。
2.向导的态度、做法也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个性化感受的引发点,抓住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向导的话,细细体会。
3.由体会太平洋绿海龟的生存之“道”深入理解“自然之道”。
五、回归整体,拓展练习。
选用下面的话题,回到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上,通过语言训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1)如果幼龟会说话,他会如何谴责人类?
(2)为了保护加拉巴哥群岛上的幼龟,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请你给岛上的游客写一个“旅游须知”。
六、总结。
我们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其实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必将使我们受到惩罚。作为人类,该如何才能真正创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第四篇:自然之道_教案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2.随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4.初步感受自然之道。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2.随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今天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个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
听完了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是的,破茧成蝶虽然痛苦,但是,这是一只蝴蝶必须经历的过程。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看似残酷,但其实却蕴涵着深刻的自然之道。这里的“道”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道理,也不是道路,而是指规律,那“自然
之道”就是指自然的规律。
二、揭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名为《自然之道》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究竟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自然之道,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自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的时候,不要忘了两个任务: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新词。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分组自学生字、新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学反馈,学习生字新词
看看这些生字和词语,你能读准它们吗,谁愿意试试?(指名读)出示生字卡片:
孵、鹰、穴、颓、愚蠢、媚、霄。
词语卡片: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不可及、自作聪明、无遮无拦、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指读,读后正音解决“踌躇”读音,“颓”不能读“秃”。
给“幼”找双胞胎兄弟“幻”“啄”的书写,再写一个你觉得难记的字;
五、梳理课文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讨论填空题
课文按()顺序写作。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经过:我们先是(),后来意识(),赶紧(),后果是()。
终于,我们明白了:()道理。
2.集体交流 反馈
六、总结,质疑
唉,如果我们当初“见死不救”,结果又会有何不同呢?这中间到底蕴涵着怎样的“自然之道”呢?下堂课让老师带着大家继续讨论!
七、完成作业:
1、抄写生字。
2、课后查资料,了解违背自然之道的事例。
第五篇:自然之道教案
《 自然之道》教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回顾整体
1、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2、(出示一段内容)选择默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二、品味语言,感悟“蠢事”。
1、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请同学们在课文找到含这个词的句子。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名读。
2、现在我们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5段,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3交流 生:......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你觉得自己愚蠢在哪里?
(2)朗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生。。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你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2)老师采访向导:请问,你当时为什么这样若无其事呢?可为什么你又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扔向大海呢?
师: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生:......出示: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生:(自由读,齐读)在书旁边写写批注,再交流。
过度: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大家来读一读第七八自然段。
三、明白后果,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七八自然段。
老师: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怎么样?生:......2、引读
师: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引读课文第八节第一句)
生:(读课文第八节第一句)
师: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师: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继续读文)
师: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
3、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师: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这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
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再读课文,发挥想象。
1、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去。(出示)向导心里难受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生:......2、指导朗读
师:原本无奈的向导现在多了一份悲伤。读出他无限的悲叹: 生:(读)
五、回归整体,提升文本
1、师: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现在我们在回过头来,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请学生谈谈人们在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
师: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生:......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生:
3、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遵循 人 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