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简介——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并非适用所有的课程,根据其特性有三类课程可以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如控制技术类课程;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如烹饪、数控编程加工、测量技术类课程;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的课程。其特点:
1.理实一体化实训环境——企业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作为课堂的实习车间(实验室)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须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又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试验室或实训车间,从设备上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基本满足一人一岗的要求。
2.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模块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职业学校的课程是学校围绕培养目标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的综合。“模块”一词是外来词,其英文为Module,一是指标准尺寸的建筑部件,家具部件;二是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程序的模件、组件、模块。模块化作为一种高技术时代的技术开发、设计思想,最初出现在信息技术领域。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不仅大大缩短了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能灵活地实现多功能需求。此后,模块化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各个技术领域。模块式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将各种教学模块组合而成的教学计划称之为模块式教学计划。
3.理实一体化配套教学——任务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划相匹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材要摒弃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方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组织教师编写以项目为指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突破了传统的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体,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校本教材中。
4.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双师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境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5.理实一体化质量评价——社会化
现代教育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满足客户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评价和考评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就是要改变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强化过程考核。
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以三个符合度为标准,即: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设计;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生产;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检验。结合“双证融通”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构成。相关核心课程最终成绩可由各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另外,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通过自选课程,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等突进获取相应学分。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仅仅我们自己说了算,还有用户(企业、学生、家长)参加评价,注重用户评价、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合格的材料、先进的设备与手段,更有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要全员的参与、全因素、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尽可能地才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鉴定、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这样做能有力地保证坚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满足社会需求为能力目标的职教特色。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几个教学环节 1.教材的处理
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结合专业技术特点,对教材进行大量的取舍工作,加入新的技术,淘汰旧的技术;保留实用技术,缩减繁杂的理论讲述;有理有实,实出操作内容,使处理后的教材简便明快,通俗适应,可操作性强。2.授课方法及教学过程的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习穿插进行,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在教学实施中,其教学尺度难以把握,过多得操作实物,又类似于工艺课或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适时的穿插录象、投影、挂图、实物拆卸、板书、讲述,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且必须较为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否则教学尺度一旦把握不准,就难以达到一体教学的要求。
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方法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过程可遵循以下思路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与纯粹的站讲台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也不是将理论和实习简单地堆砌。所以教学过程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应遵循以下思路:
教学目的:讲述哪些基本知识,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选择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及工、量具;教学过程编排;先操作后讲解,还是先讲解后操作?对于教学难度大的内容尤为重要;学生如何分组,设备如何配置;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哪写安全事项;如何在作业中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等。
只有构思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教学。
(2)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应该有以下环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处理;课前准备:教学设备、工量具等;教学时段安排;教学过程组织,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等等,这一部分是教案的核心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案应轻内容而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应尽量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
(4)当堂进行课程测评 ① 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② 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试卷。③ 现场操作技能测试。
3.坚持以人为本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有个性的人,他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的本领与品德。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大,学习效果愈来愈好。正因为如此,我们所开展的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学生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觉地、积极地参加与教学活动,在这个课程中获得直接经验,进而逐渐形成各自能力倾向和创造才能。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后,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做法,摆脱了纯理论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显著增强。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大都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弱,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平衡,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形象思维比较好,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针对这一特点,要坚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一方面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进行形象化教学,开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通过形象化教学,不仅使他们知道是什么,更重要地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本性,从学生的根本质量上使学生得到发展和完善。教学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形成学生独立的个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才能。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要求 1.编写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没有好的一体化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一体化教学。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以现有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编写校本教材,编写时应注意按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模块化的教学进程的要求编排课程内容,以任务为驱动。教材应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教材。2.建立一体化计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3.师资力量要提高
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要加大一体化师资的培养力度。4.加强课堂管理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教师不但需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强烈的责任心。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再象以往坐在教室里的固定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况且实习场地也不可能保证学生每人都有一件实物进行操作,所以实习场地上总有部分学生只能观看或协助正在操作的同学,并且场地上也不可能没有实物操作的响声。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对的自由度,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放任他们,那么,总有些不守纪律的学生,要么在实习场地上乱跑、哄闹,要么乱拿工具或实物零件乱砸或当作玩具,扰乱课堂纪律,还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维持好课堂秩序。5.不能学生动手,老师旁观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训练过程。如果教学过程中,老师认为既然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多动手,老师自己就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不管不问。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形式无实质。“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应讲清实践的顺序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将步骤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操作演示。应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之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操作,老师应督促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并加强指导。
6.文明规范,安全操作
教师必须熟悉教学环境,熟悉教学设备的使用和保修方法,及时对工具、设备、教学用具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文明规范、安全操作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改革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改革方案
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我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校原来主要采用传递一一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2、现有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我校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常常是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例如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既教理论,又教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过程展开。
3、学科本位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制约了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学内容及教材与教学方法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我校职业教育课程是以学科为体系。在课程内容构建以及整体结构上还是学科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学科体系的课程与教材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思想观念上就给新教学法的引进带来很大的障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上普遍缺乏对新教学法的适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施新教学法需要应付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工作。
二、电子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计划
我校电子专业教学计划中分别安排了电子整机安装实训以及电子整机理论课,而在教学安排中,带理论课的老师不带实训课,而带实训课的老师不带理论课,这样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我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准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专业课老师不仅带理论也带实训。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让理论和实践一起进行,也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校以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为试点。
1、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按三年制“2+1”模式制定,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性环节。其中实践性环节实行理实一体化家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区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
2、例如《维修电工技术训练》每天六节课,四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并组织参加工具维修电工中级工技能鉴定,下一个阶段再进行四周的《无线电调试工实训》教学模块或四周的《电工实训》及两周的《电子CAD实训》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同时实践教学还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一至两名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辅助实践教学。
3、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买来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这种教学方法,将利用暑期组织电子信息部部分专业老师编写教学计划中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校本教材初步准备编写六本《通用电工电子仪表应用实训》《电工技能实训》《电子技能实训》《家用电器综合实训》《数字电路制作与调试》《钳工技术训练》。
4、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不仅不是理论知识丰富,还要实践技能过硬。为了切实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除了暑假送老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外,将组织老师进行技能训练并集体考取技能等级证书。
5、理实一体化教学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实训设备,我们将在本学年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添置一部分实训设备,改造实训环境,设立讲学岛。
电子信息部
2009.6
第三篇:理实一体化教学心得体会
理实一体化教学心得体会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已广泛应用于一些职业学校,这种教学方法,经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不好教学环节,或教师根本只做形式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那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校本学期也开展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本人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注意:
一、课堂管理
加强课堂管理。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再象以往坐在教室里的固定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学生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维持好课堂秩序。课堂纪律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否则教学秩序混乱,还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训练过程。实训时老师应巡回指导,总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和强调,提醒学生并引起学生重视,必要时对一些学生作个别辅导,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操作,老师应督促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并加强指导。
三、分类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类、分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如有的学生很聪明,但很贪玩、好动,个性散漫,这样的学生就需要我们对他施加压力,进行引导和督促。课前和他们进行谈心、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其明确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上多提醒,让其集中精力听好课,课后多督促,再花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辅导;有的学生埋头学习,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我们应充分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能,使这部分学生既协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又可帮助班级里成绩差的同学,培养这部分学生在工作中的有效组织、协调的管理能力,使潜能得以有效地发挥;还有一类学生,胆小怕事,心理承受能力很差,觉得实习操作是件很难的事情,怕干不好或干得不如别人好,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多加引导,激励这部分学生不断地树立信心,磨练意志,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敢于拼搏,勇于进取,面对现实;另有一部分学生性情懒惰,怕脏怕累,不愿动手干,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应加以督促,并对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强制他们动手。总之,对于个性各异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这种分类教学,才能使好、中、差学生各有所获,成绩均有提高。
四、实训效果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比速度、比质量、讲效率。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学生想干就干,不干也无所谓,老师不督促,这样,一学期下来,有的学生就一无所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过几次课的操作训练,应能学到很多东西,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实物的操作。如果课堂上不讲究质量、不讲效率,学生没有时间观念,操作时边练边讲话,边练边玩,学生操作时时间紧迫感,那么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应改变这种状态,操作过程中可分组进行操作比赛,老师在一旁给学生记时打分,并挑选几个好学生来协助老师进行当裁判,同时给予干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干得差一些的学生以鼓励,既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干得好的学生就更想露一手,信心百倍,干的不好的学生也想努力赶上,不甘落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实训安排
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课程基地,就必须要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开放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时,实训项目申报上去,实训中心把大门打开来,仪器仪表摆上台,学生积极动起来,教学效果才能凸显出来。
总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要不断地善于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江西新能源科技学院光伏发电系 2014.12.16
第四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初稿)
“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一种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 “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 “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培养要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无缝对接的原则,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原则
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原则。依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别和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进行融合。
2、教学资源与实践条件相匹配的原则。要考虑现有校内外教学资源包括实 践教学场所、环境条件等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统一的原则。
4、专业应用能力与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能力为本的理念,在突出专业应用于创新能力目标基础上,全面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框。能使学校专业教学目标与现代企事业要求达到高度一致
5、遵从科学认识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教学设计应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产、学、研、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原则。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学科发展新成果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市场需求、学科专业与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
7、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开展。
三、总体要求
为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各院(系、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认真分析研究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程的内容的关联性,时间、空间的可行性,资源条件的保障性,来确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1、对适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系列课程,研究制定出一体化的课程整合计划,对已具备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的课程,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并申请付诸试点实施。
2、新制定的培养方案应结合专业综合改革将理实一体化课程明确标明纳入课程体系,对原有培养方案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整合的课程可统一填写课程调整申请,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后实施。
3、从2016-2017第1学期开始,要求各本科专业2012级以后的各年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至少开设2门,其它专业至少开设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试点改革,各年级开设学期一般安排在第2学期以后。对于适宜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公共课程,每个学科门类可选择开设一门作为试点课程。
四、主要内容
1、构建系列“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
2、研究制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研究制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目标相统一的一体化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名称,确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保障条件和实施建议。
3、组织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讲义或教材。依据制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学生认知规律、职业素质要求和实施过程,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材教学单元。
4、整合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依据“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要求,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授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调整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复合型教学场地。首先校内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应创设能同时进行理论教学的功能,同时,充分利用有条件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5、加快建设“双师型”一体化课程教师队伍。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实践综合能力。各专业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懂市场、结构合理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师资。
6、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考核评价标准
改变传统重理论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卷面考试忽视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全面考核,在遵循多元化、主体性、发展性、科学性、过程性评价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职业能力素质评价办法,逐步建成以能力为导向、全方位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构建多维教学目标的全面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考评、学生自评互评、行标测评、同行专家综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以证代考”、“以奖代考”和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关课程学分互换等制度。
五、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各相关科室科长为成员的学校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发动,具体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审核、课程运行的编排、跨院(系)教学资源的调配等相关事宜。
2、各院(系、部)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部主任、实验中心(室)主任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等组成的教学改革领导的小组,负责组织“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研发、教学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教学资源的整合等相关工作任务。
六、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6年4月)。教务处组织召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介绍我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布置有关工作任务。
2、课程开发阶段(2016年5月-6月)。各院(系、部)按专业研究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总体方案;完成2016级培养方案中“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置;确定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
3、课程建设阶段(2016年6月-9月)。对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完成制定课程标准和其他教学文档材料,选定任课教师或课程小组成员,确定教学场地,完善教学资源和条件。对总体方案中其他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的基本建设需在开课学期前完成。
4、课程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7月)本学年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第一轮试点工作。在试验过程中,注重过程检查、收集遇到的问题和相关信息。
5、课程验收与总结阶段(2017年8月-9月)。组织进行试点课程的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我校下一轮和进一步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校、院(系部)二级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充分组织课程的开发论证、师资和教学资源的调配,大力支持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建设、教师培训,及时解决试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资源条件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实验与实训中心平台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场所)建设,特别是鼓励校与企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更适宜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与实践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良好教学环境,优先满足需要。对尚缺的必备仪器设备尽早申请安排购置,对有所增加的低值易耗品学校大力支持,满足需要。对于上课场所、课表时间安排优先考虑,满足必要的要求。
3、政策扶持
(1)项目管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均按课程建设项目管理。(2)工作量补贴。对已制定的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若涉及到比原有理论课+实践课学时少的情况,工作量仍按原加和学时计算;若与加和学时数相同或相近的情况,计算工作量可适当增加系数(1.5);对于新制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工作量计算系数也按(1.5)。因教学改革试点增加的工作量有学校另行拨付。
(3)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支持试点课程教师参加校外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各院(系部)优先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实践体验或挂职锻炼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要重视培养和从企业、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教师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4)教学评价。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向承担试点课程的“双师型”教师倾斜。学生评教三年内不计后10%。
4、经费支持
每个试点课程资助项目经费(5000元),用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教务处
2016.4.9
第五篇:理实一体化培训感想
课改培训感想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很易被学生接受,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习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学生不再像以往坐在固定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以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在“做中学”,为学生完成实际性的工作任务奠定基础。
使学生能够完成机械加工制图、根据图纸进行零件的支座、设备的维机械原理与维护保养等课程的实训任务。任务完成后进行评价。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为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数量多,设备配置不能完全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校本教材的开发水平行限,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教学有法,教无常法”,理实—体化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优劣之分,都有——定的适用性。职业教育应不断地分析市场,研究学生,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