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置优质问题,引领高效课堂
设置优质问题,引领高效课堂
1.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而这提问不仅是指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的;不仅有课前预设的,也有课堂动态生成的。
1.1 一堂成功的课,教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这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重点)是什么。而提问时教师一定要清楚“该选择什么提问”和“为什么这样提问”两个问题。前者主要是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来确定问题的主要内容;后者则需考虑问题是否能提高学生素养,是否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建设开放、动态的语文课堂。
1.2 教师备课时更要备学生。要知道,“学生不是空脑袋进教室的”,授课前一定要估摸一下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提问时更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疑难点和思维的发散点,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学生的“最进发展区”,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激情。
问题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就告诉我们,在预设问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并尽可能地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特别是对本身就存在多义性主题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更要允许答案的多维性,力争引发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落入自己编织好的套子中。设计问题时最好多想一想“万一学生不这么回答怎么办”,对问题的不同答案也要进行一定的预设,从而有效地避免教学的尴尬。
1.3 再完美的作战计划也赶不上现场的变化。设计课堂问题时除了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目标、重点和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之外,更要为问题的生成留下空间。学生生成的问题来自他们对文本的叩问,来自师生对话引起的思维撞击,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好问题,但肯定是真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问题的生成分我们有计划有准备的和我们始料不及甚至措手不及的两种。教师要考虑到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设计中预留学生生成问题的时间,给学生提问权。
当学生生成的问题与预设的问题相左并受到教学时间的制约时,教师应采取舍弃预设问题而采用生成问题的教学策略,而不应该只将课堂教学的过程视为解决预设问题的过程,将预设问题的解决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因为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问题及时作出价值判断。当然,教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要有选择,要选择那些有价值的、尊重“文本”内涵的、符合群体需求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深究。
教师要懂得在偏向时拨正,在纠结处调解,从而实施动态的教学策略,强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我们必须关注课堂提问中的问题设计,尤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问抵多问”的重要问题的设计。这样的问题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把它称之为“主问题”,即“能使课堂教学中的阅读与互动活动都围绕它展开的,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改编、欣赏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主问题”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大致有如下规律:
比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设计的主问题是:作者认为断臂的维纳斯美不美?为什么?对于作者的观点你怎么看?因为《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篇探讨“美学”的文章,我们可以抓住全文的主旨“美”字来设计主问题。抓主旨。
比如对于《雷雨(节选)》一文,如何来解读周朴园的形象呢?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感情?结合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抓情感。
高中课本中有许多小说与剧本,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我们设计的主问题是: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林冲是怎样一个形象?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抓住人物形象来设计主问题。
文言文教学中,特殊句式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比如宾语前置,有些学生就是搞不清楚,那是因为这个知识点在其思维中没有内化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没有形成“宾语前置”这一知识体系。教学《愚溪诗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说说哪些是宾语前置句,再回忆以前学过的宾语前置句,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抓比较来设计主问题。
比如《项链》一文,我们可以利用一组对立的概念来设计主问题――你认为玛蒂尔德丢失项链是“悲剧”还是“喜剧”?为什么?我们可以抓冲突来设计主问题。有矛盾,有冲突,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比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读课文,圈出文中能体现赵太后心理变化的词语,说说她在情感态度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可以抓住变化来设计主问题。有过程就会有变化,抓住了变化,有时就相当于抓住了一把通向文本的钥匙,有了钥匙,我们就能走进文本。
比如《茶馆(节选)》一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正带领演员们排第二幕戏,挑选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跟演员谈谈如何去把握人物的台词。这个主问题的设计方法是抓实践。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往往能较快、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比如教学《柳毅传(节选)》时,我们可以以预习题的方式设计主问题:给课文的题目加一些修饰语或添个副标题,并结合课文节选部分说说为什么这么加。这个主问题的设计方法是抓题目。一篇文章标题的修饰成分不能乱加,必须根据文章的内容加,这就要求对整篇文章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抓住题目中的演讲一词,设计的主问题是“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这个问题设置的非常好,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先生演讲的特点,从而来全面认识先生的形象。我们可以抓题目来设计主问题。
比如《失街亭》一文,我们可以围绕话题“失街亭,谁之过”设计主问题,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将自己的观点写下来。写作其实就是将自己的思想外化的一个过程。要实现这种外化,学生就必须去阅读文本,阅读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抓写作来设计主问题。
比如杜甫的《蜀相》一诗,我们设计的主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请围绕全诗说说你的理由。因为诗歌是文学美的典型,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抓住诗中的“美”点来设计主问题。用美点赏析法来设计主问题。抓美点。
3.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与层次性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在常规的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弊病表现在:问题设计无序,没有层次感;问题设计得或浅显或深奥,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未经思考,课上随意提问,等等。这些教学问题的设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问题设计的目的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点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链”,通过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的问题设计对训练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对培养学生的悟性与灵气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是那些能够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新课改以来师生之间的互动多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交际面广了,课堂教学气氛更融洽了。
可是在这表面活跃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往往是不加思考地随意提问。诸如“请同学们翻看课本第20页,看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什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这些问题学生无需思考就可以回答。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问答表面看来热闹,但仅仅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对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思维水平毫无价值。
问题的设计首先要准确,富有启发性。比如《智取生辰纲》一文,教师紧扣题眼“智”,有效地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①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他们的“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②有人说杨志确实无“智”,你同意吗?两个问题都扣住“智”字,涉及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分析、描写方法等诸多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层层推进,直奔主题。
其次,问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教学中优化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促使其循序渐进的理解文本。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可用一两个“问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整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用最为精粹的“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版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生动活泼的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拉出课文教学的明晰线条。在课文教学的深化阶段,用一两个“问题”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波澜。
教读《我有一个梦想》有效的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①概括出作者的梦想是什么?②“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③怎样实现梦想?教读《将进酒》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①李白劝谁喝酒?我们知道李白应邀到元丹丘家作客,李白是客人,客人却劝主人喝酒,李白反客为主,更显见其狂放。②李白劝人怎样喝酒?③李白为何如此劝人喝酒?三个问题的设计有层次性,从李白的豪饮和狂饮中,突出了他的豪放、率真以及内心的矛盾。相比较于一些老师教学《将进酒》,总是让学生在诗中找“悲”“愁”“乐”来显出了教学的高明与智慧。
教学中,我们还应很好地把握好问题出示的时机,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在唤起学生的学习期待并迫切希望进入角色的基础上出示,这样因势利导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现代教学论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优秀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总是通过具有有效性与层次性的教学问题引领学生置身于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之中,拉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思考,自觉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交流,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促使其有所感悟和积极的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等综合能力。
教学问题的设计就层次性而言要合理而恰当,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使教学过程一环紧扣一环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一个个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之下,小步子、缓坡度地前行,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逐步引向更高的层次与更广阔的领域。就有效性而言,注重的则是问题指向与知识含量高,关键在于问题要切中要害。当然,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准确定位上,必须建立在教学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之上。
第二篇:密码引领高效课堂
密码引领高效课堂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2011年5月,于春祥老师的第二本专著《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新鲜出炉,我有幸参加了由几个好朋友举办的“首发式”,首先拿到了于老师亲笔签名的赠书。课堂是我喜欢的,就是做了教研员,也一直不愿意里离开,于是常常“下水”,因为我知道:师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他们精神寄居、心灵依托的场所,帮助他们提升课堂生活的质量,就能提升生命的质量。“生本高效课堂”又是近三年来我积极参与研究的课题,躬身力行,有好多的实践与思考需要印证,需要交流碰撞,需要得到“高人”的引领。
“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fangan。”于老师的高效课堂“密码”是什么呢?打开书,浏览目录,第一章:高效课堂大揭秘;第二章:课堂规律有几多;第三章:解密神奇杜郎口„„这样的内容对我极具诱惑力,当晚,我便迫不及待地、如饥似渴地、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作为教师,怎样做才是道德的?”“教师道德的本质应该是尊天道,行人道,重学道。道即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学科知识认知规律,这就是教师的天职。”于老师在《重建教师道德观》中如是说。
“追求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统一,应该成为高效课堂的终极追求。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定是缺乏课堂道德的课堂,而且,生命活力的欠缺,会使知识学习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沟通知识、生命、生活之间的联系,是课堂效率的应然内涵。”于老师在《重建课堂效率观》中如是说。
“当下的课堂,老师居‘天’位,学生居‘地’位。老师陶醉于‘统统统’,学生无奈于‘受受受’。老师习惯了‘讲讲讲’,学生习惯了‘听听听’。从易经的角度看课堂:“天”在上,“地”在下,恰恰就是课堂顽疾的写照,竟一‘否’(卦)而已矣。”“为师者当效齐王,以生为天,甘愿做地,开课堂之‘泰’。”“‘地’永远不与‘天’争精彩,而是以‘天’的精彩作为自己的精彩!”于老师在《课堂乾坤大挪移》中如是说。
书中的这些理念可称得上是字字珠玑,句句语录。于老师让这些鲜明的、深刻的、本真的理念先行,对我们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给予强大的冲击,禁不住让我频频点头。
“课堂上指望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再苦再累也不会带出高效来,一旦把小组变成一个个‘动车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于老师告诉我们:请不妨在课堂上开行一列“动车组”。把小组合作学习比作动车组,这是闪着于老师智慧之光的感悟与创造。反思自己的课堂,总是以借班上课为理由,小组合作用的少,用不好。我告诫自己:课堂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小组合作,要让小组合作多一些,实一些。
“怎样让学习变得快乐?快乐源自成功,成功源自展示,展示源自自信,自信源自预习。”“给快乐一个机会,就得给展示一个机会;给展示一个机会,就得给自信一个机会;给自信一个机会,就得给预习一个机会。快乐的缺失,往往起源于课堂上学生‘预习权’的剥夺。”于老师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想要生产快乐,就得充分满足学生预习和表达的欲望。这一点,我和于老师产生了共鸣。海门理想课堂开放日,邀请我们临淄区的九位老师去送课。我精心设计了预习卡,从预习内容,到预习方法和要求,再到预习成果,让预习卡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扎实落实了“学什么,怎么学”;让预习卡成为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教师通过预习卡很好地了解学情——学得怎样;让预习卡帮助老师设计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提高发展,真正落实生本,实现高效。
于老师的《高效课堂的15个细节》《课堂医案巧拾“零”》等章节,我已经不止一次地读过,每读一遍,不仅兴趣不减,而且每每细细想来,依然引发我很多的思考,启迪我不断地去建构、完善自己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上让学生提问一直困扰着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放弃,改由老师提出问题。而这样的做法又常常因为缺少生成遭到质疑。一段时间,我很困顿和苦恼。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你想让学生提出哪方面的问题?你要指导,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是低效的。于是,我的课堂实践开始落脚在教学生提出问题。
由课题提出问题,由含义深刻的句子提出问题,由课文的矛盾点处提出问题,由课文的概括句段提出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由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由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到提出大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于老师就是用一颗研究的心,用一种研究的习惯,无声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让我更加幸福、快乐地走在“生本高效课堂”之路上。
俗话说:字如其人。文也如此。在《成长一定有秘诀》《逃出苦海奔前程》《人生因写而精彩》等章节中,于老师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和于主任近距离地交流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十多年来,他从不抱怨,永无怨言,总是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做事、做人,总是用自己的言行、文章激励我们向上,引领我们向前。多年来,自己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孜孜以求,对随笔写作的持之以恒,源于于老师的督促、鼓励,源于于老师榜样的力量给予我的成长信念。
“读一本书,就能激活一些大脑细胞,研究一个问题,又能开发一些大脑细胞。大脑细胞开发数量越多,寿命就会越长。”这是于老师的“研究增寿定律”;“爱的奉献力=幸福的获取力。„„只要有爱的奉献,就一定有作为反冲运动的幸福获得。„„假如你想幸福,请奉献你的爱。当奉献成为习惯,幸福就会伴你永生。”这是于老师的“爱心与幸福守恒定律”;“在我的心里有一种信念:要想提升生命的价值,就不能轻视写。写是自我与心灵的对话;写是大脑智慧的外化;写是人生从此岸向彼岸的泗渡„„人的外显文字数量一般都与人的智慧水平
成正比。”这是于老师的“随笔启智定律”„„这样的定律还有很多很多。于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文字,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引领我幸福地走在学习、写作、研究之路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从理念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师专业发展到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系统思考和方法指导,这是于老师多年来深入教学一线实践的结晶,每一篇文字的背后是他不知听了多少节课,经历了多少个课堂,思考了多少个日夜。这就是草根教育专家的书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地方。
亲爱的朋友,别以为“密码”只是一种噱头,阅读此书你便会通过高效课堂密码的破译,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发现。
第三篇: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反思如下:
1、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2、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3、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第四篇: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好课的标准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3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教——扶——放)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良性循环:学会——兴趣——愿学——学会
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
■衡量是否符合优质课的三个标准 理念层面:
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依标施教、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操作层面:
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策略层面:
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是否能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能否做到狭路相逢是勇者,同时出奇制胜。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下面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加以阐释、判断。
一、从理念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的;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创新。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有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否则就没有探究价值,或无法探究。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并且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就是说组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我们强调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3、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问题指的是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或是关键、重要之点。“问题产生于当某一生物具有一个目标,但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之时”。我们认为,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一点体现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二)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节课也是如此,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是课程标准,不可能是哪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是我们所关注的。
3、“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学教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而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结尾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所谓实践性,就是要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二、从操作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1、联系阅读。“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学习,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而且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主动问答。“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肯尼思 吕 胡拂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美国斯特尔 G 卡尔汉),“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美国布鲁巴克)。可见,主动问答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
3、自主讨论。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评互判。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即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就会得到促进。就是说,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标准、学习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时,他才是在真正地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的方向真正地负责。(施良方:《学习论》 1994年,410 420页)
关于相互评价,朱智贤、林崇德研究认为,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开展相互评价。以上四个环节,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要做到的,但只要一个环节做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二)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1、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2、精导妙引。“精导”即精心指导,“妙引”即巧妙引领。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
3、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从而使学生步入人文精神之胜境,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所以,一节课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还应有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
三、从策略层面看
(一)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
一节好课,除了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间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个“高潮”。所谓高潮,就是一节课中最兴旺发达的阶段(亮点),或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冲突点)。教师精导妙引,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所以,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努力掀起教学高潮。
当然,在制造高潮的过程中,不能“头”“尾”不顾、随意拖堂。因此,在“信马由缰”的教学过程中,该“出手”(开头)时就出手,该“收手”(结尾)时就收手,努力做到“收发自如”。
(二)是否能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别人可能会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有的甚至是他们这些专家成功的法宝。对这些意见或建议,教师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参考”,符合自己“习惯”的可以“吸纳”进来,但决不能“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说实话,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只要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一般都会成功的。
一般来说,教师只要坚持这样做,终有一天会达到“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之境界的!
(三)能否做到狭路相逢是勇者,同时出奇制胜。优质课展评,是高水平的较量。在高手如云、强手如林的情况下,要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做到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当然,也不能有勇无谋,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的,其中一条重要的“战术”,就是“出奇制胜”,就是要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露一手”,以收“豁然开朗” 或“拍案叫绝”之效!一般来说,“出奇制胜”的“战术”往往是没有“套路”或“招式”的,因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平淡见真奇”!
■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点建议
1.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引“生”入胜。
2.课堂上,教师进入状态,精神饱满;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还有幽默。让课堂上有笑声,学生才会愿意上你的课。
3.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你的学生的实际,符合你的学生的口味。
4.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讲,讲出自己的理解,讲出自己的特点,讲出自己的风格,千万不要照本宣科。
5.课堂上教师的全部功绩在于“引导”。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出来的。好教师就是善于“引导”的教师。
6.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偷懒”。教师“懒”一点,学生才会“勤”一点。一名“懒”教师会培养一班“勤”学生,相反,一名“勤”教师,就会培养一班“懒”学生。
7.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装儍”。教师“儍”,你的学生才会聪明,否则,教师太聪明,你的学生一定变儍。现在,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太“聪明”。
8.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踢皮球”。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要当“保姆”,什么事情都包办。教师要学会把皮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9.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出学科的难点;一定要从学科本身的特点,确定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10.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的生成,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要注意学生的思路。千万不要什么情况下,都按自己预设的教案进行。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牛学文《什么样的课是优质课》
2、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
3、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可《优质课定义界说 :一堂“好课”的标准》
4、河南省济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孔礼战《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点建议 》(见陈捍东:《课堂管理与课堂诊断的理念、策略与技术》(附件1))
第五篇:“345优质高效课堂”论文(模版)
“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谈心得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高效地学习,使每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教学的形式多样化。现在我们正在探索 “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把课堂分为课前、课内、课后三步;课内探究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串互动、展示提升、达标评价基本环节来完成,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 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抓手。我校始终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同时,总结出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针对初中生物的“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的总体框架
“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中的“三四五”是指“三大模块、四大特点、五大环节”,三大模块,即“学案引领、展示互动、反馈拓展”;四大特点,即“重预习、重合作、重达标、重激励”;五大环节,即“明确目标—预习探究—反串互动—展示提升—达标评价。
二、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一)平铺
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老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师生共同
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四)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五)练习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练习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习题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习题少。
自课改以来,初中学校积极实践“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使得课堂教学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为新课程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生物教学中“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的优越性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科学灵活,既新颖又使用。
2.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恰当,形象,直观,生动。
3.重视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的习惯和实验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丰富的情感。
(二)学生的学法
1.通过实际运用,使概念具体化。例如:阳光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素,可以通过解释松树和人参在山地的分布等实例,来具体理解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3.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及课本中的插图。有些生命现象仅用文字说明还不够,所以生物课堂上经常出现标本、模型、插图等辅助学习材料,必须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来帮助理解概念。
4.生物概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例如要点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和列表记忆法等。
(三)教师的教法
生物教师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生物教学实践中。一
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才能与学生的学法更好的配合,从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通过亲自实施“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我觉得以下几点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
1、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态度积极,热情高,信心足;参与主动,思维积极;自主学习的意识强,效果好。
2、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3、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参与进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有充分参与的时空,并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探究。
4、学习内容,感受体验由浅入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新的见解。
四、课后做好研究
课后对学生进行访问,并在科组内及时召开研讨会上课的教师先对本课堂的实施情况和意图进行说明和反思,并与参与观察的教师进行对话交流。会后,每一位观察者都从自己观察的角度,根据课堂的原始记录对本次的课堂观察进行回忆、思考、整理后写成详细的观察报告,报告中应有数据,有分析还有建议,每一项分析和建议都应建立在课堂的基础之上。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深入细致地观察课堂并把所观察到的优点与长处加以利用,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或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对于促进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着实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生物知识丰富多彩,采用“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模式,灵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初中生物论文
姓名:于明
学校:大庆市杜蒙县第三中学 “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