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教案2(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8:1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夜雨寄北》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夜雨寄北》教案2》。

第一篇:《夜雨寄北》教案2

《夜雨寄北》教案2及练习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4、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方法

我们用导读的方法学习了XXXX这首词,由此可总结出鉴赏诗、词、曲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试着来仿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二、粗读课文,了解背景。

(一)、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析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文内容,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示”有关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仿照“导读”中的思维训练题的思路格式,结合本文教学目标(用幻灯投影),去自行设计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3、四人小组讨论,集中精选有代表性的2~3题写在纸上,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巡视,把握各小组提问的方向,不至于漫无边际,并鼓励、辅导滞后的学生大胆提问。

三、研读课文、析疑辨疑。

1、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收集汇总,概括归类。

2、筛选学生的问题时应积极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采纳,然后公布本课的思维训练题,及时表扬积极提问和善于体提问的小组。

以下为教师课前暂拟的思维训练题,这只作个准备,要根据学生提问的实际情况修改。

思维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3、老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思维训练题。

4、四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亦可选派1~2个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1)、李商隐 ;(2)、①何时能够 ②再 回叙;

(3)、(略);(4)、D;(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四、反馈检测、对比迁移。

1、比较阅读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1)、试用“/”在原诗中画出本诗的朗读节拍。

2)、诗题为《寒食寄京师诸弟》,而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景,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作用是什么?

3)、本诗与《夜雨寄北》都借助 “雨”这一特定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与《夜雨寄北》一诗有何不同?

2、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篇:夜雨寄北(教案)

一、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学生朗读,这个步骤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为深入学习此诗做好铺垫。(要读出诗中的情感,如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

三、析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四、赏析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归期:回家的日期。巴山:这里指巴蜀大地。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来信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前句的“君问归期”,是妻子在问,“君”即妻子;“未有期”,是游子在答,“游子”即丈夫。这样一问一答,只见夫妻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是彼此相隔一方,并非一处;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

后句“巴山夜雨点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相隔千里,而且处境惨淡,透露出羁旅之苦。

诗的前两句通过一问一答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长思念。巴蜀多秋雨,这本已使身为异乡之人的作者倍感神伤;而恰在此时,又得妻子千里家信,此时,诗人该有多么伤感呀!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何当:何时。却话:再来叙说。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当”这个表示愿望的词,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既然盼望“共剪西窗烛”,则游人思归之切,自不待言。盼望归后与妻子“却话巴山夜雨”,则此时独与“巴山夜雨”相共而不得与妻子相聚共话的内心的孤寂与痛苦,可想而知。

诗的后两句,紧扣“夜雨”,顿生想像,遥想他日重逢,剪烛夜谈,回忆此时面对这“巴山夜雨”的情景。这两句是最为人称道的设想“奇绝”之句,它好就好在将“未有期”的现实与剪烛共话的想像联结在一起了,不仅写出了重逢的欢乐,感情的深挚,而且通过遥想将来,排遣了当前客居异地的孤寂与思念家人的痛苦,使全诗多少带有明朗轻快的情调,形成了半是悲哀,半是温暖的深长情韵。

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此诗用语浅显,情深意切,曲折含蓄而又不失清新流畅,既有民歌的质朴之美,也有文人诗表情细腻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古诗

第三篇: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一、导入

二、了解作者和背景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去世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解题读诗

查资料,说说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夜雨寄北》,“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题解:秋天下雨的夜里,(我写下这首诗)寄给北方的友人(妻子)

四、理解诗意

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诗文意思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体会诗境:“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写出诗人的遐想。“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却话巴山夜雨时”更为精彩,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似顺流之舟。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然而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预料的期待,反而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五、合作探究

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

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快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委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二、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表达了游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

第四篇: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了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

3.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李白与杜甫吧,他们是我国唐代两位最伟大的诗人。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现存有《李义山文集》,他的诗现存的有600余首。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三、整体感知

1、解题

“夜雨”,表示时间,“寄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文题交代了写作时间和写作对象,一作“夜雨寄内”。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2、听录音朗读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学生听录音的同时注意划分节奏。

3、教学朗读

学生听完录音后自己大声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为深入学习此诗做好铺垫。(要读出诗中的情感,如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

四、赏析内容(1)翻译全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归期:回家的日期。巴山:这里指巴蜀大地。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来信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何当:何时。却话:再来叙说。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先自己翻译,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小组之内发表见解。(2)赏析诗句 第一句中的“君问归期”,是妻子在问,“君”即妻子;“未有期”,是游子在答,“游子”即丈夫。这样一问一答,只见夫妻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是彼此相隔一方,并非一处;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

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点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相隔千里,而且处境惨淡,透露出羁旅之苦。

诗的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含有离愁别绪,通过一问一答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长思念。巴蜀多秋雨,这本已使身为异乡之人的作者倍感神伤;而恰在此时,又得妻子千里家信,此时,诗人该有多么伤感呀!

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中何当:何时。却话:再来叙说。“何当”这个表示愿望的词,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既然盼望“共剪西窗烛”,则游人思归之切,自不待言。盼望归后与妻子“却话巴山夜雨”,则此时独与“巴山夜雨”相共而不得与妻子相聚共话的内心的孤寂与痛苦,可想而知。

诗的后两句写未来相会时的景况,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诗句紧扣“夜雨”,顿生想像,遥想他日重逢,剪烛夜谈,回忆此时面对这“巴山夜雨”的情景。这两句是最为人称道的设想“奇绝”之句,它好就好在将“未有期”的现实与剪烛共话的想像联结在一起了,不仅写出了重逢的欢乐,感情的深挚,而且通过遥想将来,排遣了当前客居异地的孤寂与思念家人的痛苦,使全诗多少带有明朗轻快的情调,形成了半是悲哀,半是温暖的深长情韵。

五、深入探究(出示课件中的问题)

(1)请发挥想象,描绘“巴山夜雨涨秋池”传达出的意境。

某个秋雨绵绵的夜晚,一片黑夜迷茫,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漂泊异乡,孤独愁苦,思念妻子(友人),盼望归期。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举手回答,教师点拨。

六、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此诗用语浅显,情深意切,曲折含蓄而又不失清新流畅,既有民歌的质朴之美,也有文人诗表情细腻的特点。

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古诗 板书

夜雨寄北<有家难归,夜雨涨秋池——现实

剪烛西窗,话巴山夜雨——想象>情思绵绵

第五篇:夜雨寄北教案

《钱塘湖春行》

一、解题

从题目《钱塘湖春行》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生答:时间、地点、事情)

明确:“钱塘湖”,即现在的杭州西湖;

“春行”,即春天出游,题目点明了地点、季节、内容。这是作者于早春骑马春游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时任杭州刺史。

二、作者我知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诗歌近三千首,数量当推唐代诗人之冠。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同学们感兴趣的可以课下去了解。

三、图片欣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说天上有天堂,人间有苏杭,而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写下了不少著名诗篇。其中宋代大文豪苏轼留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谓是千古绝唱了。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

四、朗读

第一遍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第二遍让学生大声朗读(注意“堤”的读音);补充完律诗的时候后让生再次朗读。

补充:律诗的相关知识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共有8句,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对偶、押韵)

例如本首诗歌《钱塘湖春行》中,第1句的“西”,第2句的“低”,第4句的“泥”,第6句的“蹄”,第8句的“堤”,都押“ī”韵。

五、疏通文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初:表时间,刚刚。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好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新燕:刚从南飞回来的燕子。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青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乱花:纷繁的花。没:遮没,淹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足:满足。)

PPT展示译文,让学生找出哪些需要重点注意的字词,翻译出来,请生回答。课文注释有的让生圈画标记,没有的补充在课本旁边。生齐读译文。

六、思考

1.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

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

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

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

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2.举例说明本诗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几处早莺争暖树”和“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和“浅草才能没马蹄”

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3.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七、内容总结

全诗以“ 行 ”字为线索,从 孤山寺 起,至 白沙堤 终。以“ 春 ”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 之情。

八、小结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柳阴,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

最后播放水墨动画《钱塘湖春行》,此时学生更能深刻体会这首诗的美丽意境。

下载《夜雨寄北》教案2(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夜雨寄北》教案2(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泌阳)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或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意,并背诵默写 2、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 3、从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角度鉴赏诗歌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大家喜欢听雨吗,我觉......

    夜雨寄北的教案

    《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正确理解、认识朋友间的......

    夜雨寄北教案(最终5篇)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

    夜雨寄北(5篇)

    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过程与方法:了解李商隐的生平,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诗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

    夜雨寄北赏析

    1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

    夜雨寄北 《论诗》教案(5篇范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

    夜雨寄北李商隐课件

    在写作艺术手法方面,作品笔调沉重而又不失明朗与轻快,词句浅显而又不失思念之情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夜雨寄北李商隐课件,欢迎来参考!《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