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章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教材分析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后又演变成了“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地区分布。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对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关于人口模式的划分和总结,学生并未深入了解过。本节课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成因和分布地区。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直观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掌握各个时期人口的增长模式。
3、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问题以及对策。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来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特点等。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2、使学生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成因。
2、掌握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来说明世界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趋势
[自主]通过课本P2图1-1,引导学生总结世界人口的趋势变化。
[点拨]世界人口的增长呈“J”型曲线,不同时段的增速不同,但总体为波动型增长。
[自主]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关,学生通过预习明确自然增长率的含义和计算方式。
2、自然增长率
[点拨]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3.影响因素
[自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点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①自然因素:生物学规律、自然环境、自然灾害
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等。
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为生产力发展引起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二、人口增长模式
[合作探究]请同学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小组,合作探究人类历史发展时期中产生的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析其形成的时期、分布地、特点和成因。讨论时间约为3分钟,之后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点拨]
1、“高-高-低”模式
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前,分布在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缓慢。
原因:该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以采集、狩猎和手工劳动为主,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以及粮食的缺乏和战争的影响。
2、“高-低-高”模式
出现在工业文明时期,分布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迅速。原因:产业革命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增,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3、“低-低-低”模式
出现在新技术革命时期,分布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
基本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缓慢,不少国家 和地区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
原因: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主]请学生将刚才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填写在导学案表格上。
三、中国的人口增长
[探究]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8页“阅读”材料和导学案上的表格,分析和总结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原因。
[点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实现由“高-低-高”型向“低-低-低”型过渡。
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计划生育因素。
[探究]引导学生阅读PPT上的两段材料,分析和归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点拨]中国的人口问题:①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带来一系列资源、环境、就业、教育和医疗问题。②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社会养老负担。
解决对策: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③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教育。
[课堂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的模式经历了“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三个不同的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改变而产生的。希望同学们学完这节课后,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控制人口的重要性。
练习巩固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C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D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①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则中间阴影部分代表什么? 自然增长率
②阶段人口出生率 高,人口死亡率 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低,这属于高-高-低 人口增长模式。
③)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人口年龄结构呈现 老龄化 问题,我国的上海就属于这种类型。
④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 计划生育 工作,目前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 高-低-高 向 低-低-低 的转变。
第二篇:《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一章 第一节 三.学时 1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解读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课标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学生需先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之后,学生需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增长模式的特点;最后学生需学会运用资料判断不同地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的分布。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2.难点
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六.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七.教学过程 【引入】“世界70亿人口日”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70亿。10月31日,丹妮卡·卡马乔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于31日零点前2分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历程
2、衡量人口增长速度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地区一年内的自然增长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阅读教材p3,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 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③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相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 ①生物学规律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社会保障等。【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① 高—高—低”模式 模式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出生率极高(﹥3%)死亡率极高(﹥3%)自然增长率极低(≈0)
人均寿命短,人口增长极为缓慢。社会发展阶段
狩猎文明。原始社会。原因
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分布
热带森林等极落后地区
模式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出生率极高(﹥3%)死亡率高(﹥2%)
自然增长率较低(﹥1%)
人均寿命有所延长,人口增长缓慢 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原因
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生产力水平低下 分布
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特点
出生率高(﹥2%),死亡率低(﹤2%),自然增长率高(﹥1%)。
人均寿命继续延长,人口快速增长。社会 发展 阶段
工业文明时期(工业化初期)。
发达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现在 原因
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使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分布
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坦桑尼亚、肯尼亚等)讨论分析: 措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特点
出生率低(﹤2%),死亡率低(﹤2%),自然增长率低(﹤1%)。人均寿命进一步延长,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
后工业文明(新技术革命)时期,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 原因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变化 分布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芬兰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讨论分析: 影响: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慢 ⑴劳动力紧缺: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低 ⑵老龄化现象严重:
①增加社会保障和青壮年人的生活负担;②老年人生活孤单, 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吸纳移民
2、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
①我国正由高-低-高向低-低-低的现代模式转化。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三篇:《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一章第一节
三.学时
个学时
四.程标准解读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标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学生需先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之后,学生需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增长模式的特点;最后学生需学会运用资料判断不同地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的分布。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2难点
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引入】“世界70亿人口日”
XX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70亿。10月31日,丹妮卡·卡马乔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于31日零点前2分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历程
2、衡量人口增长速度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地区一年内的自然增长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阅读教材P3,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
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
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③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相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
①生物学规律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社会保障等。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①
高—高—低”模式
模式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出生率极高(﹥3%)
死亡率极高(﹥3%)
自然增长率极低(≈0)
人均寿命短,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社会发展阶段
狩猎文明。原始社会。
原因
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分布
热带森林等极落后地区
模式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出生率极高(﹥3%)
死亡率高(﹥2%)
自然增长率较低(﹥1%)
人均寿命有所延长,人口增长缓慢
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原因
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生产力水平低下
分布
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特点
出生率高(﹥2%),死亡率低(﹤2%),自然增长率高(﹥1%)。
人均寿命继续延长,人口快速增长。
社会
发展
阶段
工业文明时期(工业化初期)。
发达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中国家:20世纪0年代~现在 原因
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使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分布
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坦桑尼亚、肯尼亚等)
讨论分析:
发展中国家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快,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应采取何种对策?
影响: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快速增长,极易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破坏资源、环境污染、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措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特点
出生率低(﹤2%),死亡率低(﹤2%),自然增长率低(﹤1%)。
人均寿命进一步延长,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社会发展阶段
后工业文明(新技术革命)时期,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
原因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变化
分布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芬兰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
讨论分析:
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应采取何种对策?
影响: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慢
⑴劳动力紧缺:
①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影响经济的发展;②兵源不足,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低
⑵老龄化现象严重:
①增加社会保障和青壮年人的生活负担;②老年人生活孤单,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吸纳移民
2、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
①我国正由高-低-高向低-低-低的现代模式转化。
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练习】
第四篇: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的重点: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法:
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②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活动1.2.3.5
三、教学提纲
(一)人口增长
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 叙述人口增长的特点。
人口的增长为什么有慢有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净增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一般情况下,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也可以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研究人口变化的基本数据。
活动1: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人口统计资料分析。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的差异。两国人口各增长多少。
分组讨论交流:影响人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地图册P1)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活动2: 活动分析: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出生率下 第1 / 123页
降,不是经过社会或政府有计划的干预,而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并最终导致生育行为变化的结果,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物质文化生活和自身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多子多福仍是人们普遍的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最后总结起决定性的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一高一低”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阅读: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 活动3 2.“高一低一高”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过渡型: 分布: 3.“低一低一低”人口增长模式
阅读:2000年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情况表: 特点:现代型: 分布:
(三)我国的人口增长及人口政策 阅读: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我国正在向现代型过渡 小结:略
课后作业:新课堂P2 研究性学习:
1.查找青岛市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绘制其变化曲线,判断目前青岛市人口增长模式,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第五篇:《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在一年的教学中,我向前辈们学习了许多,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我们学习地理教研组的老师的指导下,我从一个没有教学经验的毕业生慢慢成长起来了。在他们的指点下,我当时上课时是这样设计人口增长模式这节课的,有不足之处还要大家指点。《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出生率,了解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研究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特征;
3、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地区资料的分析,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
2、借助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的人口发展资料、案例,让学生能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借助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材分析和思考:
本课是一节关于人口问题的内容,和当前的社会现实比较接近,和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能够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最好借助很好的直观资料给学生更为直接的感受,让他们自己学会学习,学会发现,教材内容系统性比较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分析和思考,教师适当给以引导,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做到广度不超纲,深度瞄高考。教学过程: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我们当前世界的最热点问题:人口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四个英文字母:PRED,表示含义POPULATION,RESOURCE,ENVIROMENT,DEVELOPMENT,解释其中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引起他们的重视)
点开本课课题,介绍本课目的
(转承)同学们,世界人口目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形?给大家展示课本上的J型曲线,请大家注意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并对照课本思考:
1、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
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2、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1、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中世纪和现代。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现代增长最快
3、有的时期增长很慢,有的时期增长很快。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三个概念: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并最后展示幻灯片 给出课本上埃及和日本的人口数据,请大家计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比较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得更快一些?
学生思考并计算出结果:1.85%,1.2%,也可以用千分之几来表示,比较得出埃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更快一些。
展示第6张幻灯片,请学生思考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学生对照课本思考并得出结论,请大家在课本上做记号,教师适当指导帮助大家记忆并适当拓展。
展示课本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介绍,加深大家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关系影响因素的印象和思考。
最后得出根本结论: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为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最后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点击下一张幻灯片,请大家阅读4-7页并思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大致有哪些人口发展模式?
学生看书一分钟,思考得出结论 “高-高-低”模式 “高-低-高”模式 “低-低-低”模式
继续带领学生学习第一个模式:“高-高-低”模式,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原始社会)基本特点:高出生、高死亡、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基本特点:高出生、高死亡、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给出课本上关于欧洲黑死病的介绍,让学生深入理解由于疾病给人口增长带来的危害,并返回J型曲线,反思中世纪世界人口降低的原因。
给出课本活动内容中的表格,比较唐代妇女平均初婚年龄和现代人的关系,思考高出生率的原因。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出现了新的增长模式:“高-低-高”模式,请学生自己看书学会总结思考高自然增长率产生的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展示阅读材料,深入思考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后教师给出答案并对学生的思考给予一定的评价。
继续就课本内容适当拓展此类模式现在主要分布的地区和原因,并巧妙引导大家思考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展示我国农村的赤脚医生片,从正面说明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增长的贡献,巧妙迁移到非洲人口数量虽然增长很快但是还受到的疾病威胁,适当介绍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其危害。
(转承):在发达国家,一般是什么发展模式?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学生就课本并适当讨论后得到: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等。教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意见给出自己所总结的幻灯片。
接着继续展示1998年世界人口增长地区差异图形。引导大家思考这种模式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体现的两大基本特点和主要国家的数字特征,适当给学生记忆的方法,给1分钟学生记忆。
将课本中部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2000年出生率情况表格给大家进行对比强化刚刚所学到的两种比较普遍的模式特点理解。
(转承)我们伟大的祖身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和其他同等国家一样,要面对自己本国的人口问题,曾经一度,我国的人口问题给国家的经济良性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新增加的国民经济总值很快就被增加的人口瓜分了,国家面临着人口问题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解决日趋严重的人口问题,我们国家如何着手的呢?
学生很可能马上就会想到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教师展示我国的计划生育宣传画,并要求大家认真阅读课本材料,思考我国的人口政策带来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总结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三大因素。最后的活动内容留给学生学生课后思考。
给出本课知识纲要,略微将一课内容做简单疏理,让学生形成条理意识。练习题有三道,根据时间可以适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