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研究给您的启发
认真回顾《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研究》这门课,课程中程菊老
师讲到“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必修二主要讲述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体现《课程标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倡导探究性学习。采用阅读、思考、讨论、读图、案例研究等环节,使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从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并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和事物,实现知识迁移和拓展。最终达到突出主干、提高能力、拓展延伸的目的。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地理必修2教材,给我的启发是:优化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学效果好与坏影响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养成,因此首先要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课堂构建是师生的双边互动的结果,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起引导促进作用。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参照活动建议,考虑学生多元智能及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做到图文有机结合,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适当案例,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以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培养方面首先是对地理基本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这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注重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图片和文字材料认真分析,加强信息的解读、提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图表”能力形成,增强学生读图绘图能力。同时,训练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全面发展,结合具体区域国情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要相应地设计一些活动,设计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又不忽略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能力的同时,再让学生把知识归纳起来。两条线在同时走,最后掌握着一个结合点,这样课设计出来,我认为两者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
第二篇: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首先我说一下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口增长模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本节课是下一节课的基础,起到承下的作用,为下节课的人口合理容量的分析做铺垫。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能力以及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图1-1让学生对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有所了解。
(2)、使学生能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学会运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3、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本节教材中,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和代表性国家是重点,其中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又是本节的难点。
在课时安排上,本节课需用两课时完成。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
下面我接着来分析一下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打算采取读书指导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案例,资料,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结合课堂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读图分析、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身边实例相联系,学“有用的地理”“学身边的地理。
下面我来说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请问同学们的父辈有几兄妹,请问同学们自己有几兄妹?(学生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你父辈和在你们这一辈兄弟姐妹的人数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两种情况各属于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节2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我先引导学生看图1-1,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上人口增长的特点:在不同的阶段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人口增长曲线表现为“J”型曲线,并设疑:人口增长为什么有快有慢?人口增长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通过设疑引出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及激发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快慢产生的原因。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我们下面接着来学习人口的增长模式,人口的增长模式既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讲授本处知识点时我会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分析,把整个班级分为三大组,每一大组各分析人口增长的一个模式,分析每一种模式出现的时间、出现的原因、特点,第一大组分析“高—高—低”模式,第二大组分析“高—低—高”模式,第三大组分析“低—低—低”模式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模式分为三大类: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高高低模式又分为两种情况:原始型和传统型,原始型出现在原始社会,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传统型出现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高低高模式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结束,发展中国家直到现在人口增长还处于高低高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低低低模式出现在现在的发达国家以及极少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其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人口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环节3 布置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仁化县近20年来人口增长的变化情况,分析仁化县人口变化的原因、仁化县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变化、未来趋势是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我是这么设计的:
第一课时 人口增长模式
历史轨迹——“J”型曲线
人口增长 衡量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影响因素——生产力是根
特征 “高—高—低”模式
原因 人口增长模式 “高—低—高”模式
分布 “低—低—低”模式
第三篇: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的重点: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法:
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②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活动1.2.3.5
三、教学提纲
(一)人口增长
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 叙述人口增长的特点。
人口的增长为什么有慢有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净增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一般情况下,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也可以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研究人口变化的基本数据。
活动1: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人口统计资料分析。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的差异。两国人口各增长多少。
分组讨论交流:影响人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地图册P1)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活动2: 活动分析: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出生率下 第1 / 123页
降,不是经过社会或政府有计划的干预,而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并最终导致生育行为变化的结果,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物质文化生活和自身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多子多福仍是人们普遍的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最后总结起决定性的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一高一低”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阅读: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 活动3 2.“高一低一高”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过渡型: 分布: 3.“低一低一低”人口增长模式
阅读:2000年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情况表: 特点:现代型: 分布:
(三)我国的人口增长及人口政策 阅读: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我国正在向现代型过渡 小结:略
课后作业:新课堂P2 研究性学习:
1.查找青岛市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绘制其变化曲线,判断目前青岛市人口增长模式,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第四篇:《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研究》谈谈课堂教学怎样才能避免“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
认真回顾《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研究》这门课,结合课程内容,谈谈课堂教学怎样才能避免“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
新课程下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性很强,兴趣高亢,但是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审视,新课程下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良现象,诸如: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所谓的让学生活动,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真正让学生参与进去,全面地参与进去,包括刚才提到的让学生有展示、交流的过程,互相评价的过程,这里调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这是真正为了学生,而不是局限于表面。很多活动设计,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应该落实到学生身上,而不是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呢?
1.教材研究。把握教材的整体性、逻辑性,抓住重难点、疑难点。只有逐章、逐节、逐文逐句逐字的研读,才能钻吃透教材,明确教材的主题,对学生因材施教。
2.活动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兴趣出发,内容要真实可靠。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是无效的,同时也无法实现的。活动里应该有学生展示过程、交流、评价的过程,因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其中包含展示的能力。另外,这个过程不能活动满堂灌,因为教学过程不能这么拼命,而且还有高考问题,要抓知识,又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这两者不矛盾,3.活动目的性突出。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诸多能力,不能局限于表面。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去,全面的参与进去,使知识、能力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不能为了展示而活动,不能为了老师而活动。要相应地设计一些活动,设计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又不忽略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能力的同时,再让学生把知识归纳起来。两条线在同时走,最后掌握着一个结合点,这样课设计出来,我认为两者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总之,课堂教学一定要从教育的目的性,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避免追求表面的形式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第五篇: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框架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农业地狱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以上资料来源于龙门书局教育研究中心组编.状元笔记教材详解 高中地理 必修2 R.北京:龙门书局,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