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2 18:0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及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地广泛的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的创造性。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使得教育的时空界限不断拓宽,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带来了一场深刻而持久的学校教学与管理革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教学创新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校提高效益,使教学质量更加精益求精。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所以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状

过去由于多种原因,我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较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不强,教学技术落后,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淡薄,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各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通过合格学校建设,逐步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引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目前学校各教室开通了“班班通”可以接收网络课堂、电脑信号等,并建成了校园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我们起步晚、底子薄,与其他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需求。因此,学校以教研组为龙头,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用的探索与研究,力求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反映知识运用与规律的现象和特征;技术:指教学资源人设计、南,有目标地搜索所有人相关信息,并有计划地进行浏览、搜索、兴趣、选取、整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操作过程,有检测的试探性实践。其中包括: 的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了众多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当前主要是投体),为教育技术研究不断地提供着新方法、新理论和新内容,更为教育技术奠定了播媒体理论和视听觉教育理论为基础,把有关视听媒体的研究应用于教育,促进了究、设计学习过程。教育技术是用于指导、优化学习过程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基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地管理和评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地丰富了学习资源,也为教育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计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使其准确和快捷

程标准》的思想与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

三、研究目标

1、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能较全面地推进魏家台乡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落实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使全体教职工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电子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网络与办公系统等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地把它应用于学科教学工作,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校的整体工作达到高效能。

3、以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突破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努力建构现代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探索和研究我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首先要把握明确的目标方向,以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技术和方法的改进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其次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无止境的,因此不能满足原有水平,要坚持求异求新,朝着“最优化”的方向努力。

2、科学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准确无误地呈现科学知识,教学软件(CAI课件)的运用要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要做到正确、合理、科学,极大程度地提高办公的科学性与效率。

3、可行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简单、可行、操作方便。在教学上,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又要有助于教师的教;在管理上,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便于推广。

4、实效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一定要坚持结合本校实际,不搞花架子,但求实用与实效。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综合采用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要通过优质课、示范课、课堂技能竞赛、教学论文、教研等方式,善于抓典型、树榜样,以点带面。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及时总结经验,经过再研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六、研究步骤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将采取以应用求发展,以管理促教学的方式,扩大学校日常工作中计算机的使用面,全面普及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逐步加大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投入,分期引入各种成熟的教育教学软件,改善软硬件结构,最终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从而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努力实现魏家台乡教育跨越式发展。

1、准备阶段(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成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小组,组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组建课题研究组,制定学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交流与研讨、阶段成果展示评选。

①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挖掘部分教师的特长,长期、系统地对全校教师进行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2009年4-8月)。

②建设学校网站,实现常用信息的发布与查询,为全体师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好的空间(2009年9月)。

③分期开展校内课件制作比赛,并把优秀的作品向上一级推荐,鼓励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009年9--12月)。

④利用录像技术评价课堂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2010年1月至7月)。

⑤开展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专题研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2010年8-2011年4月)。

3、课题总结(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总结提炼与结题验收。筛选、整理、分析、加工研究资料和数据,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验收。

七、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案例光盘等有关课题研究材料。

八、课题研究组织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徐勇 成员:张少成阮英俊

冯庭记

2、课题研究组: 组长:张少成

成员:徐

阮英俊

冯庭记

范青竹

赵金芳

吴春梅

林爱荣

魏家台乡中心小学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反映知识运用与规律的现象和特征;技术:指教学资源人设计、南,有目标地搜索所有人相关信息,并有计划地进行浏览、搜索、兴趣、选取、整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操作过程,有检测的试探性实践。

程标准》的思想与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论,要把“人的目标”放在美术教育的首位,而我们的教育却长期背道而驰,存在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是变“人灌”为“机灌”,其价值取向和教育内涵却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动手又动脑,而不是只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实施开放式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各要素的互动,使学生在与网络情景的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网络、师生与教材的互动。而信息技术特了现代化手段,为建构主义理论提供理想的教学平台。

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基本能力。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教学信息多元化、教学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学会学习。

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下,主动---交互式和创新性与实践性教学模式”。

环境下的新型教学结构。

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优势,不摆花架子。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出发,”为前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俱进的角色转变,能够更有效地改变以往脱离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归还学生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学习目标和要求,因材施教,借助信息技术的生都能学有所获。

作的师生关系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实践中探索各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摸索、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观摩法、调节法、文献法、调研法和数据统计法。实验中坚持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实验前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分析,整个实验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着手,以教育科研数理化统计法科学地检测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预告排除法(2)相对稳定法(3)分散均衡法(4)提高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等从理论、实践上不断地进行调整,使课题研究按照优化组合设计)

索积累经验)

文)

每学期实验计划落实到每周。拟订实验教师的学期实施计划、课时计划、严格按计满足实验要求。教师担任。

教学班。

式”下进行,实验教师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周课时数同平行班相同,实验周期为2选择,确定电教教材,确定实验方案,制定各项制度,印刷各种量表等。

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为二节,以后可根据实验的情况,增加课时数。实验课教案的设计依据实验目标编学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激发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填充教现代多媒体软件在虚拟环境下学习,培养各种能力。,随时检测,随时调整,使实验沿着科学的、正确的轨道发展。

学习习惯养成检测、基本能力检测。

学生为样本,在听讲,回答问题,相互讨论,实验,新创意上分为好、一般、较差,填写量表。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能力检测和分析,从横向、纵向对实验课和常规寻找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有利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实验效果。课题组统一拟订试题,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

校园网、课件制作软件、微机、实物投影仪。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各种培训。购进、自制、网上查找实验所需信息素材。

学校中学美术教研员)

修学校小学美术教研员)

修学校教研员)市第四中学)

市第四中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本课题被确定为秦皇岛市级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回顾历时一年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小结如下:

一、观念上与时俱进

我们广泛深入地学习,改变了以往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上的错误认识,真正意义上认识了“信息技术”的内涵,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具体说来,做了这些工作:

1、自愿申报,组建队伍。

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围绕本课题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实践,才能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组建课题组的时候,我们依据自愿申报的原则吸纳课题组成员,目的在于吸纳对此课题感兴趣的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

2、调查研究,了解现状。

作好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对我校研究前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的现状有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因此,我们广泛查阅资料,并向一些专家请教,然后集体商量,针对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及广大教师,设计了调查表,分别用于检测低、中、高三个年级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现状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现状。然后对一、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抽样调查,由参加本课题组的教师每班随机抽取学生参加检测(均不计名字),同时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检测表”,分年级段、随机下发给位教师进行检测。检测完后将所有检测表上交课题组,由课题组随机抽取样表进行分析。调查共收回有效检测表120份,我们对随机抽样的样表进行统计分析(详细检测表及检测结果见《我校小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前测调查报告》)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水平低?长此以往,我们为社会所输送的人才究竟是怎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又失败在哪儿?怎样才能改变现状,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呢?同时,又如何提高我们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呢?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这也更坚定了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决心。

3、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为了使广大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培训;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有课件制作的培训;学校教育宽带网开通后,进行了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网络教学的录像;教师的培训做到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为了确保分散自学的效果,每个教师要定期学习,课题组及时在《学习笔记》的“理论学习”一栏的记载中进行抽查。另外,我们还请了一些教科研专家和行家到学校做现场指导。

4、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坚持每月一次“课题组交流会”,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学期的实施计划,按计划上好实验课,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科研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在第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老师经历了一场艰难的思想磨合。什么叫“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怎样认识学生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怎样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我们边摸索边实践,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认识。回顾这一个阶段的研究进程,发现我们开始时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认为就是上上网,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研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然而正是这迂回曲折的过程,才使我们的研究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

二、实践中勇于探索

1、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这一阶段下发给教师学习任务,学校花钱为教师订阅资料,扩大了教师学习的面,提高了教师自学材料的质量。另外,我们还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学校学习,向专家行家请教。外出学习习近平到中心校,远到秦皇岛,北戴河等教科研强校,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的好课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为确保外出学习的质量,课题组成员每次学习回来后都要写好小结。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还请县教研室对我们课题组的老师进行指导,促使课题组成员尽快成熟。

2、强化管理,严格制度。

(1)针对该课题特点,进一步完善课题组研究的管理,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档次,跟年终考核挂钩。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正常、高效地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而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校级公开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每月必须上交一篇实验课教案,由实验课教案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每学期上缴一份课件。(3)提高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的质量。这几年,我们的教师对论文比较重视,平时写得也比较勤,但在前几轮课题研究中,均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论文的数量是有了,但质量不高,与课题的联系不紧密。为了提高实验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的质量,我们经过商量,经校长室同意,在原定论文发表、获奖发放奖金的基础上,所撰写的课题论文再提高50%的金额,促使课题组教师善于积累,积极思考,撰写反思自己研究动态的论文,课题组成员获电教方面的奖项(4)开展本课题研究时,我们确立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几个课题组,意在全面地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但随着课题研究的进展,我们发现这个设想有点不切实际,因为在音乐、、美术、活动课题组的人员过于薄弱,而且随着新学期教职员工的调整,这影响了音、美、等课题组研究的深入开展,而且面铺得过于大,精力够不上,势必影响研究的深度。因此,我们及时对原来的研究思路进行了调整,重点抓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在一年级试点逐步推进,争取扎扎实实地取得一些成效。

4、立足课堂,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着重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进行了探索。根据课题组人员分布情况(语文教师居多,高年级语文教师特多,数学、英语、老师较少),我们利用语文教师居多的人员优势,先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包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5、结合实际,资源共享。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创建资源库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实验教师平时制作的软件需要妥善保存,实验教师讨论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个人的研究范围毕竟有限,需要借鉴和学习,教学软件需要共享,基于这样的需求,我们课题组于2005年5月开始组建小寨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整理材料,收集成果。

2005年11月,我们进入中期评估阶段。课题组教师一方面继续按课题要求开展好常规研究活动,一方面积极开展总结活动,汇总研究成果。课题组对所有材料整理归档,对研究过程、成果等进行总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模版)

利用多媒体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马素平

本课题被确定为呼伦贝尔市市级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回顾历时两年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小结如下:

一、观念上与时俱进

我们广泛深入地学习,改变了以往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上的错误认识,真正意义上认识了“多媒体技术”的内涵,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具体说来,做了这些工作:

1、自愿申报,组建队伍。

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围绕本课题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实践,才能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组建课题组的时候,我们依据自愿申报的原则吸纳课题组成员,目的在于吸纳对此课题感兴趣的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

2、调查研究,了解现状。

作好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对我校研究前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的现状有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因此,我们广泛查阅资料,并向一些专家请教,然后集体商量,针对高中三个年级段及广 大教师,设计了调查表,分别用于检测高中三个年级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学习能力现状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现状。然后对学生进行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学习能力”抽样调查,由参加本课题组的教师每班随机抽取学生参加检测(均不记名字),同时用“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检测表”,分年级段、随机下发给位教师进行检测。检测完后将所有检测表上交课题组,由课题组随机抽取样表进行分析。调查共收回有效检测表300份,我们对随机抽样的样表进行统计分析。

3、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为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多次的课题研讨活动。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有课件制作的;有网络教学技术的;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网络教学的录像等。

4、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坚持每月一次“课题组交流会”,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学期的实施计划,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科研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

二、实践中勇于探索

1、强化管理,严格制度。

(1)针对该课题特点,进一步完善课题组研究的管理,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档次,跟年终考核挂钩。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正常、高效地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而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校级公开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每月必须上交一篇实验课教案,由实验课教案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每学期上缴一份课件。(3)提高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的质量。这几年,我们的教师对论文比较重视,平时写得也比较勤.2、立足课堂,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着重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进行了探索。

三、整理材料,收集成果。

2013年9月,我们进入中期评估阶段。课题组教师一方 面继续按课题要求开展好常规研究活动,一方面积极开展总结活动,汇总研究成果。课题组对所有材料整理归档,对研究过程、成果等进行总结。

中期评估后,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又进入了一下轮新的工作,进行成果的收集等工作,已经形成材料。

2015年我们审请了课题结题工作。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一、调研的背景与课题提出 1、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国际化和个性化。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开展电教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是严俊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如何处理好学与教的问题,关系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的大课题。

2、基于网络或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与教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如何学会在数字化环境下生存,如何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要使学习者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虚拟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学会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

3、恰当运用计算机的交互性达到作者的意志、动作运行,帮助学生建立美术模型、创设美术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课题的界定

信息:指与美术学科教学相关的,以各种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反映知识运用与规律的现象和特征;技术:指教学资源人设计、开发、利用的能力,中小学美术学科整合指南,有目标地搜索所有人相关信息,并有计划地进行浏览、搜索、兴趣、选取、整理、工作优化组合成超文本素材包;研究: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操作过程,有检测的试探性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思想与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激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要把“人的目标”放在美术教育的首位,而我们的教育却长期背道而驰,存在着手脑分离、“满堂灌”的陈规陋习,即使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是变“人灌”为“机灌”,其价值取向和教育内涵却是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动手又动脑,而不是只看美术作品模仿得像与不像,从而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互动理论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互动理论为支柱,在实施开放式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各要素的互动,使学生在与网络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知识,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网络、师生与教材的互动。而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美术教学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为建构主义理论提供理想的教学平台。

3、信息教育论

学校信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有效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教学信息多元化、教学内容立体化,使师生增强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构想与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丰富视听,增强感官效应,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创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评价制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4、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实验的内容

1、以学生为本,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2、总结并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主动---交互式和创新性与实践性教学模式”。

3、创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结构。

(三)、课题实验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求实态度开展实验研究,发挥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优势,不摆花架子。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美术课程标准》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与时俱进的角色转变,能够更有效地改变以往脱离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归还学生学习自我主动权,更加优化教学过程。

3、整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学习目标和要求,因材施教,借助信息技术的立体多维空间开拓美术认知领域,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4、民主化原则

教学实验民主化。创建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实践中探索各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5、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题实验中,实验探索和理论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摸索、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课题实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观摩法、调节法、文献法、调研法和数据统计法。实验中坚持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相结合,综合研究与分类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实验前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实验中要注意观察,记录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及时地进行综合分析,整个实验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着手,以教育科研数理化统计法科学地检测实验结果,争取最佳实验效果。为提高整个实验效果,控制干扰因素,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预告排除法(2)相对稳定法(3)分散均衡法(4)提高能力法(5)减少偏差法

(五)、实验对象 小学至中学的部分年级

(六)、课题的实施与检测

1、在课题实验操作过程中,课题组对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等从理论、实践上不断地进行调整,使课题研究按照目标有序地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积累电教媒体素材优化组合设计)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实施实验目标、摸索积累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问卷调查、撰写论文)

总目标确定之后,拟订各阶段的实施方案,每学期实验计划落实到每周。拟订实验教师的学期实施计划、课时计划、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

2、保证机制

建设实验组织机构,加强硬件、软件建设,满足实验要求。

3、确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对比班。

实验教师由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实验经验的教师担任。

实验班与对比班在各年级平行班中各取一个教学班。

为控制无变量的干扰,整个实验在“半育式”下进行,实验教师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周课时数同平行班相同,实验周期为2年。

4、实验的具体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

实验教师的选聘、培训,实验班、对比班的选择,确定电教教材,确定实验方案,制定各项制度,印刷各种量表等。

实验阶段:2006年8月——2007年12月

(1)、实验班、对比班检测

主要检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2)、确定每学期实验课时数,编制教案。

实验的第一学期(三个学期)实验课时暂定为二节,以后可根据实验的情况,增加课时数。实验课教案的设计依据实验目标编制。

(3)、选择各种信息技术要有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激发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填充教材中音像和交互式的空白,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多媒体软件在虚拟环境下学习,培养各种能力。

(4)、跟踪检测

制定完整的检测体系及标准,做到随时观察,随时检测,随时调整,使实验沿着科学的、正确的轨道发展。

检测项目:学生行为检测、学习兴趣检测,学习习惯养成检测、基本能力检测。检测工具:实验教师在实验班随机抽取十名学生为样本,在听讲,回答问题,相互讨论,实验,新创意上分为好、一般、较差三个层次进行观察。

每节实验课都由实验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观察,填写量表。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能力检测和分析,从横向、纵向对实验课和常规课进行对比分析,用以评价实验教学效果,寻找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有利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实验效果。

(5)、阶段检测

依据实验确定的目标与检测学习的标准,由课题组统一拟订试题,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调整、反馈,进一步摸索实践经验。

实验总结阶段:2008年1月——2008年3月

1、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评审实验结果

3、拟订实验报告

4、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评审

五、实验条件

1、场地与硬件:电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课件制作软件、微机、实物投影仪。

2、信息资源: 鹏博士 VCD K12 软件 VCD CD—ROM 光盘

3、积极参加省、州、市、校组织的有关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各种培训。购进、自制、网上查找实验所需信息素材。

六、预计成果

1、自制教学课件、信息素材包

2、录制实验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3、撰写实验总结、论文

七、实验课题的组织机构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高 坎 中 学

2009.9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1、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主要基础。信息革命的浪潮加速着学校教育的“技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要更快更多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永远是教育不变的宗旨,如何培养成就人才所需的能力与素质,必然是教育研究领域永恒的主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占有主要份额,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与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使其为有效的解决教学问题,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长,进而使教育更好的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要,自然成为教育领域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为有效解决信息时代教育的面临的问题——培养新型人才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应用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学校在实施全国中小学现代技术实验校的项目中,加大了资金投入,使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所有的班级和办公室,这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 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们选择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七个学科开展研究。

2、研究内容和目标 2.1、研究内容

2.1.1、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2.1.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2.1.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研究 2.1.4、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研究 2.1.5、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 2.1.6、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 2.1.7、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研究 2.2、研究目标 2.2.1、认知目标

·探讨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规律;

·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建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开发适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软件资源; 2.2.2、发展目标

·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研究理论基础和原则 3.1、理论基础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新的课程改革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正确应用建构主义思想。体现出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主观客观相统一的教学方式。3.2、研究原则 3.2.1、客观求实原则

在实验研究中,要采取严肃科学态度,要正视和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一切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实事求是,不能对事实抱有偏见,不能按个人主观愿望修正事实。3.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验研究既离不开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又离不开相应的实践。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获得的材料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找出事物的本质联系,揭示出事物的规律,形成科学理论,实验研究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形成理论的认识事物的规律。3.2.3、发展性原则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3.2.4、一致性原则

课题的选择,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与教学内容,目标相一致。3.2.5、结合性原则

课程学习方法步骤的设定与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发展水平相结合。

3.2.6、适度性原则

避免学生思维紧张、脑力活动强度过大,在题目选择上注意适量、适度。

4、研究方法及步骤 4.1、研究方法

本实验以文献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行动研究。研究实施过程中应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研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注意寻找现象与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运用教育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4.2、研究步骤

整个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即实验初期、实验中期、实验后期。时间为2010.9-2011.7 4.2.1、实验初期(实验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培训教师:成立课题研究指导组和实验组,组织课题开题会,学习国家、省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文件,学习专家、学者关于实验研究理论,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有关教育科研方法,提高研究水平。配备专职计算机教师,以周固定课时的方式,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验教师 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各实验学科制定实验计划。

4.2.2、实验中期(实验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要求与学校教学同步开展实验研究,把握整体性、突出教学性,并重视技术性,着眼于科技的新发展,遵循现代科技实验研究的一般原则和特点,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集体讲座交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分析实验研究工作,开发教学课件、学科专题网站。学校指导组成员及时参加专项课题组织召开的培训指导活动,指导学校实验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总结经验,尽量全面体现实验思想,进行中期实验总结交流,把优秀案例组织观摩研讨,使现代信息技术恰当地融合教育整体与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2.3、实验后期(实验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在专项课题组的指导下,对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收集优秀实验研究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接受总课题专家鉴定组的评估与鉴定。

5、实验组织与研究人员

指导组

组 长:李成录

成 员:李昕 丁金波 毕延松

实验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各组教师

下载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调查报告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人之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基于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尚义县第二中学 侯晓红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人之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大事记(共5篇)

    课题研究重点过程记录(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0月 1、2006年9月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数据。 2、2006年10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科研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编制实......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施方案杨春阳 2013.09.0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施方案 八年级 杨春阳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加强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

    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计划

    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计划 ——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姚芳1、申报课题题目:“学生如何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

    学科课题研究

    学科课题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 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郭淑贞 胡佩芬 林敏 宁海县西店小学东红校区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宁海县......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摘 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要讲述的美术作品,查找有关作品参考资料、作者资料等,从多方面讲述分析作品,让学生摆脱听、讲、看书......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桥头第二小学 祁生仓 摘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