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4:3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调查报告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人之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是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教学渐渐被人们淡化,甚至被否定。事实上,传统教学仍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同样具有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只有把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更新,才能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因此,调查现状,了解我校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是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前提和基础。

一、调查目的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我校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运用和看法,分析现状,总结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没有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因,探索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的策略和途径。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

对象:教师、学生

方式:问卷调查

一、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

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平时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及其目的的原因和效果、对常用教学媒体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情况。教师收集处理应用资料的途径方法手段、教师的教学理念及信息技术手段掌握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是“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现状教师调查问卷”,题型以单选和多选为主。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下发教师卷60张,学生卷120(供教师参考)通过汇总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教师们对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有所认识,并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也具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但是,还存在以下现状:传统教学仍然在多数教师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滞后制约了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观念的落后导致了两种教学方式难以有效结合、设备设施的原因制约了教师们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工作的繁重使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心无力、教学素材的缺乏影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部分教师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的必要性,但还没找到二者结合的最佳切合点,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方法还欠缺。

1、教室门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只有具备

完善的知识结构,实现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技术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有效整合,才能充分体现教师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使教师们意识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性。有83%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设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课堂教学

2、多数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手段,具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在前一阶段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使用培训之后,有75%的教师能上网查阅教学资料,并结合报刊杂志、询问周围的人,获得有用的资料:有79%的教师能结合课堂实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修改后应用,75%的教师能把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教学,42%的教师能在课堂上运用录像资料和音乐资料:一般情况,有69%的教师能使用多媒体和投影进行教学。

3、传统教学仍然在多数教师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可以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些传统教学的优势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难以代替的。正因为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有60%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88%的教师

认为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扎实基本功,形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56%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随时调节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方式:有81%的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的方式为多读多练、游戏、表演、动手操作、效果很好。

4、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滞后制约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不可否认,要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除了要求教师掌握传统教学的方法,还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但是有8%的教师认为自己信息技能不熟悉。即使是一部分已经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存在着不能得心应手的熟练运用的问题。另外,有69%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使用的媒体是投影仪,29%的教师常使用的媒体是录音机,69%教师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仅有17%的教师能使用网络进行教学。75%教师在课堂中经常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形式是播放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层面,真正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教师还很少。

5、观念的落后导致了两种教学方式难以有效结合经过新课程改革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逐步转变,但是,离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弄清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的推动动作,对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目的、使用的途径、使用的时机、使用的方式没有明确的认识。有53%的教师认为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

学的时间应占一堂课的1/4,而不是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83%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73%的教师认为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63%的教师认为是为了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48%的教师认为是为了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拓宽知识面,没有一个教师认为是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发展。有6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机是在拓展课本知识的情况下,只有31%的教师认为只在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使用。还有13%的教师认为通过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可以落实新课程理念。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仍有一部分教师出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过量的现象。

6、设备设施的原因制约了教师们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使教师们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设备设施的原因,使教师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有60%的教师认为自己不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原因是缺少信息技术设备,即使拥有设备也因为现有设备效果不好;50%的教师认为是因为缺乏教学软件和素材。

7、教师教学工作的繁重使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心无力

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的繁重,使教室门缺乏课前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传统的精雕细琢的备课和大

量的作业的批改,占用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60%的教师认为自己不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原因是准备太费时,当然,这中间也有信息技术手段掌握不熟练的原因。63%的教师是在上公开课时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8、教学素材的缺乏影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网和因特网的开通,为各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仍然有很多实际教学中需要的教学资源无处可寻,有的网上资源要么不适合,要么根本没有内容。这也给教室门收集素材,准备教学资源资料造成了困难,有50%的教师就认为在平常的教学中缺乏教学软件和素材。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尚义县第二中学 侯晓红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人之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是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教学渐渐被人们淡化,甚至被否定。事实上,传统教学仍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同样具有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只有把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更新,才能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因此,调查现状,了解我校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是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前提和基础。

一、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我校师生目前的课堂学习现状,了解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运用和看法,分析现状,总结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没有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因,探索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的策略和途径。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 对象:教师、学生 方式:问卷调查

一、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平时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及其目的的原因和效果、对常用教学媒体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情况。教师收集处理应用资料的途径方法手段、教师的教学理念及信息技术手段掌握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是“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现状教师调查问卷”,题型以单选和多选为主。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为师生网上答题。通过汇总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教师们对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有所认识,并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也具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但是,还存在以下现状:传统教学仍然在多数教师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滞后制约了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观念的落后导致了两种教学方式难以有效结合、设备设施的原因制约了教师们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工作的繁重使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心无力、教学素材的缺乏影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部分教师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的必要性,但还没找到二者结合的最佳切合点,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方法还欠缺。

1、教室门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只有具备

完善的知识结构,实现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技术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有效整合,才能充分体现教师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使教师们意识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性。有83%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设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课堂氛围更活跃。

2、多数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手段,具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在前一阶段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使用培训之后,有75%的教师能上网查阅教学资料,并结合报刊杂志、询问周围的人,获得有用的资料:有79%的教师能结合课堂实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修改后应用,75%的教师能把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教学,42%的教师能在课堂上运用录像资料和音乐资料:一般情况,有69%的教师能使用多媒体和投影进行教学。

3、传统教学仍然在多数教师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可以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些传统教学的优势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难以代替的。正因为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有60%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88%的教师

认为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扎实基本功,形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56%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随时调节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方式:有81%的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的方式为多读多练、游戏、表演、动手操作、效果很好。

4、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滞后制约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不可否认,要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除了要求教师掌握传统教学的方法,还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但是有8%的教师认为自己信息技能不熟悉。即使是一部分已经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存在着不能得心应手的熟练运用的问题。另外,有69%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使用的媒体是投影仪,29%的教师常使用的媒体是录音机,69%教师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仅有17%的教师能使用网络进行教学。75%教师在课堂中经常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形式是播放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层面,真正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教师还很少。

5、观念的落后导致了两种教学方式难以有效结合

经过新课程改革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逐步转变,但是,离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弄清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的推动动作,对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目的、使用的途径、使用的时机、使用的方式没有明确的认识。有53%的教师认为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

学的时间应占一堂课的1/4,而不是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83%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73%的教师认为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63%的教师认为是为了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48%的教师认为是为了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拓宽知识面,没有一个教师认为是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发展。有6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机是在拓展课本知识的情况下,只有31%的教师认为只在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使用。还有13%的教师认为通过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可以落实新课程理念。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仍有一部分教师出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过量的现象。

6、设备设施的原因制约了教师们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使教师们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设备设施的原因,使教师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有60%的教师认为自己不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原因是缺少信息技术设备,即使拥有设备也因为现有设备效果不好;50%的教师认为是因为缺乏教学软件和素材。

7、教师教学工作的繁重使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心无力 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的繁重,使教室门缺乏课前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传统的精雕细琢的备课和大

量的作业的批改,占用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60%的教师认为自己不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原因是准备太费时,当然,这中间也有信息技术手段掌握不熟练的原因。63%的教师是在上公开课时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8、教学素材的缺乏影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网和因特网的开通,为各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仍然有很多实际教学中需要的教学资源无处可寻,有的网上资源要么不适合,要么根本没有内容。这也给教室门收集素材,准备教学资源资料造成了困难,有50%的教师就认为在平常的教学中缺乏教学软件和素材。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

中期工作总结

依安二中 张咏梅

2006年12月,我校申请的“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得到省电教馆立项后,我校课题组坚持以课题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发展促进校本教研发展的理念指导实验研究,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此,就两年来的实验研究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一、搭建理论平台,作好实验准备

(一)建立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每周都有“学习日”。通过学习,使教师懂得“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现代化教育理论,使教师们真正认识了实验的理论支撑,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二)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实验研究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研究方案、计划。

(三)改善实验硬件及软件环境,为课题实验研究创造物质条件。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学校的硬件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目前,学校共有两个网络机房,一个学生用微机教室54台电脑,一个是远程教室30台,分别是140多平方米、70多平方米的大教室;并完善了1个多媒体教室。学校现有计算机102台建起了网络管理中心、教师电子备课室、远程接收室等,今年又完成了光纤接入,为课程整合课题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且利用中央电教馆资源网,建立校园主页,建立有了自己的网页这些硬件设备为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四)学生的分班

实验前,对实验对象的知识基础和各种能力进行检测,获取相关数据,按等组实验的方法划分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实验班与对比班教师的年龄、学历及业务能力基本接近。严格控制实验对象,不加班加点,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和提高信息素养,是搞好课题实验的关键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和理论素质。

思想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听课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和每周的“学习日”加强学习。使他们尽快用现代化教育思想来武装头脑。现在,教师们作的实验体会、论文等已汇集成册,留下了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大量足迹,以便在校内为所有实验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二)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在培训中,要求全校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学校专门开展了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使全体任课教师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操作。使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工作进入了更高层次。

三、整合课大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从实验的第二阶段开始,我们开展了二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讨展示课活动。共出展示课14节,累计听课人数达160多人次。展示课的所有教师都能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多角度地将大量教学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电子教案,各种教学资源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课堂教学。

2008年的课题组交流活动,数学组的“求索工作室”及“青年英语教师沙龙”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和效益,更看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都通过老师们的教学活动展现出来。

四、加强课题管理,促进课题实验研究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课题实验不流于形式,让实验的生命力得到生长,必须用一定的制度和措施来激励和约束。为此,学校制定了“课题实验课堂教学评估细则”、“实验管理制度等”,这些措施的出台,规定所有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培训学习和课堂观摩,经验交流等,必须按计划运用教学软件上好实验课;学校则定期对教师的实验情况进行检查,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也作为评优、晋职等的重要依据,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热情,促使教师不断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五、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一)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验,造就了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如《山中访友》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图象给予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角色就从“权威”角色向“伙伴”角色转化,变“讲师”为“导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就特别理想。

2、教师教学行为变得新颖而多样

利用网络备课,能大大丰富教师获取的信息,网络资源经过教师的收集、分析、处理,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学科、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得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选择方面有了更多的余地。

3、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增强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使得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可以集众人的智慧和长处为我所用,从而大大提高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通过教学观摩、课件制作展示、个案剖析、论文交流等形式,大大提高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目前,我校承担的“十一五”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县级3项,教师乐于教研、关于教研的科研之风正在我校形成。

4、教师与课题共同成长

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在课题的不断深化研究中,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不断提高,一批业务精干、科研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的实验教师同课题一起脱颖而出。姜晶莹、邱海龙、孙亚杰、陈淑清、魏庆荣等教师执教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课获省、市级优质课;常国凤、魏庆荣、孙亚杰的论文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快速提升以及教学实践的尝试,使教师们感到,学习资源的丰富和扩大,方便快捷的教与学、学与学交互,为建构主义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它不但使建构主义理论有了实施的手段,而且推动了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大大地增加,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重大作用。

(二)学生素质得到快速发展

1、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实现怡静与活跃的统一,紧张与愉快的和谐。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品尝到“发现”的欢乐和求知欲的满足。如姜晶莹和杨伟丽老师在执教的英语,利用典型故事和图片呈现出来,并给图片或动画配音,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计算机辅助习作,使例文评析、互改互评都变成师生面对面的活动,为学生修改习惯的形成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使学生尽情体验收获和成功的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在2007年全国迎奥运作文大赛中,我校学生共有6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7人,学校也被评为先进组织单位。

2、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加快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多,他们在彼此平等的接触与竞争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大大增强,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真正实现了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合作学习,共同进步。与此同时,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实践探究。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和交流与合作能力也跃上了新的台阶。

3、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心理学家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我校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边听边看,或是自己选择视听内容,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涉及边缘知识或其它学科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进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它

打破了学科界限,增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强化记忆,融会贯通。我校学生连续三年在全国英语风采大赛中获奖,且获奖人数位居全县第一。

(三)学校的信息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利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结合本校校情,着力抓好资源库建设,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中央电教馆的平台下载。同时组织发动教师积极建设本校的资源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搜集、整理、研制教学资源(1)互联网上下载。(2)数字媒体资源中获取。(3)把传统方式保存的资源数字化。(4)自主开发文本素材及媒体素材。

(5)资源交流。建立涵盖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学法指导、音像素材等子库,内设精品试卷、优质教案、优秀课例、精彩课件、优秀论文、教学素材等子库。目前,学校资源库里的课件、试卷、论文、教学素材等资源达30G 以上,为广大师生的学习、交流创造了高效、及时、便利的条件。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了学校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带动了全校教师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信息技术的设计与运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或是花俏的课件演示,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简单“凑合”。

(二)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搜集、甄别、提取学习资源的问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网络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落后于课堂教学改革,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四探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修改和完善。

(五)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同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

七、今后研究设想

(一)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各学科中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二)继续完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建设,抓好校本培训工作,聘请专家进行理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题培训,让教师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佳时期,并能根据教材特点,本着实效的原则,灵活运用。

(三)深入进行课件与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避免出现高耗低效现象。使多媒体课件及学习资源的设计向系统的资料库、教学库的方向发展,为教师的二次开发提供方便。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申请报告

北羊台学校课题研究

申 请 报 告

课题负责人:杜玉波

2010年12月 北羊台学校课题研究申请报告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杜玉波 课题内容 :

一、选题依据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传统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挂图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依托,成为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目的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一种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模式。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多种认知途径,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教师个别指导和教学过程调控,有利于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探究、分析、构建信息的学习能力。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下,我们的课题应运而生。我们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将整合的理念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整合的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此项研究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关键在于给他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此项研究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由教具向学生学具的转变,实现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彻底改变,将充分利用计算机特有的职能和人机交互的特点实现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全面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的自学、会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此项实验与其它实验的共同点都是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整合的新途径,新方法。最大的不同点是许多实验往往将落脚点放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而此项实验重点考虑和研究的是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二、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本课题所说的信息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环境和现代远程教育环境;在学科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将学科教学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赋予各学科知识的内涵,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水平的提高,做到资源共享,达到教学与信息双赢的目的。

3、学科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集中学习有关各学科较之独立的、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以实现教育的优质化为终极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实验的指导,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策略,必将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他们的感官被 刺激调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开放的思维状态,儿童们具有的创造潜能在这里将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的学思效果将非常明显,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全面提高。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网络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拓展学生学科知识的内涵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方法,探索整合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业务素养,明显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3)通过课题研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效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坚持变教学为导学,变导学为研学的基本思想,通过教师积极科学的帮助指导,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自主合作,和谐健康地学习与发展。

3、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能应用于学生的学,要不断开发多种有效的运用形式。

(2)、多种教学媒体相结合。根据教育技术理论,以系统的观点综合应用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改善传授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加强指导性教学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网上教学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5)、研究如何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充分利用网上丰富而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使信息技术的目的与手段相统一。

我们将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研究的难点是: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等能力。学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在实验教师系统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挥本人探索性教学的特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学校主页资料,借助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活动等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学科教学在宽带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法、个案法,分析法、研究法,实施的过程中结合问卷、听课、评课、案例分析进行,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同教育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必须运用到各学科之中,提倡多学科的综合学习,结合本课题的实际,我们采用以教学试验法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辅助进行研究。

2、研究步骤

研究前期(2010年11月—2010年12月):设计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及学科,选择实验教师,制定实验计划,申报立项

研究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分阶段收集相应的教学效果统计数据,分析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水平;完成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进行课件制作;组织研究交流。

研究后期(2012年1月—2012年12月):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多媒体课件,学生电子报刊、网页制作、小论文、结题展示课、实验报告等。

五、研究成果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

2、阶段性报告;

3、结题报告;

4、实验课例及活动光盘。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课题负责人赖永辉,专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担任奕聪小学教导主任工作。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十多年,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研究与组织能力。曾担任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主持过市级课题《自主合作,体验成功》的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和案例在CN级发表,在市、区获奖和汇编。

课题主要领导人黄战水老师,是学校校长,泉州市骨干教师。从教二十来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对小学教学现状有很清楚的了解,以当前教育改革有明确的认识,有能力、有义务、有时间完成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2、参加者的理论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成员由副教导主任赖志裕、语文教研组长赖金水、总辅导员黄培玲、信息技术远程教育负责人赖森水及全体语文教师组成,其中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实验教师大部分为三十五岁以下青年教师,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其中大专学历8人,本科在学3人;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所有成员都曾在区级以上发表过论文或曾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在本课题今后的研究中,学校将通过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他们的学习、研究时间来切实保证他们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硬件设施准备情况

我们从2000年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运用网络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探究学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全校教师都参加了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大部分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把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我校还于2006年被评为泉州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目前,学校共有60多台多媒体计算机(生机比例4:1),小多媒体教学班级(配有电脑、实物投影仪、34寸彩电)7个,多媒体教室1个,CAI课件制作室1个,各年级各学科配有教材分析或教学软件VCD光碟,信息化资源库内存达到160G,2005年,学校建成了广播校园网络系统;更换了原有的上网设备,使学校全部微机均可安全上网。学校也相应地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至此人人、班班、室室都能上网了。雄厚的硬件配备和优化的信息化环境,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提供了保障。2005年校园网工程建成后我们加强了素材库和课件库的建设,先后购置了校园DVD机以及《特级教师辅导》、《小学语文多媒体资源库》等多媒体教学光盘,在购置和下载各项教育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通过教师自身开发、自制等途径,不断丰富教学资 源,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4、组织协作研究情况

我们还将聘请了市、区科研室的领导指导我们进行实验研究,指导我们制订并实施相关措施,做好资料积累、处理及电脑归档等工作。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领导重视,学校教导主任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并直接参与研究。学校一把手直接担任课题组组长,指导研究工作。

2、实验队伍强大,课题组成员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且有班级工作实践的、热心现代教育研究的教师骨干组成。

3、取得上级科研部门的关心与帮助,确保实验顺利实施。

4、学校保证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各项条件,并承担课题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申请报告

***学校课题研究

申 请 报 告

课题负责人:***

2010年12月

***学校课题研究申请报告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课题内容 :

一、选题依据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传统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挂图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依托,成为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目的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一种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模式。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多种认知途径,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教师个别指导和教学过程调控,有利于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探究、分析、构建信息的学习能力。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下,我们的课题应运而生。我们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将整合的理念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整合的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此项研究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关键在于给他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此项研究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由教具向学生学具的转变,实现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彻底改变,将充分利用计算机特有的职能和人机交互的特点实现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全面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的自学、会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此项实验与其它实验的共同点都是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整合的新途径,新方法。最大的不同点是许多实验往往将落脚点放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而此项实验重点考虑和研究的是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二、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本课题所说的信息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环境和现代远程教育环境;在学科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将学科教学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赋予各学科知识的内涵,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水平的提高,做到资源共享,达到教学与信息双赢的目的。

3、学科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集中学习有关各学科较之独立的、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以实现教育的优质化为终极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实验的指导,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策略,必将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他们的感官被刺激调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开放的思维状态,儿童们具有的创造潜能在这里将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的学思效果将非常明显,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全面提高。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网络信息获取,信息 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拓展学生学科知识的内涵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方法,探索整合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业务素养,明显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3)通过课题研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效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坚持变教学为导学,变导学为研学的基本思想,通过教师积极科学的帮助指导,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自主合作,和谐健康地学习与发展。

3、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能应用于学生的学,要不断开发多种有效的运用形式。

(2)、多种教学媒体相结合。根据教育技术理论,以系统的观点综合应用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改善传授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加强指导性教学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网上教学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5)、研究如何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充分利用网上丰富而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使信息技术的目的与手段相统一。

我们将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研究的难点是: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等能力。学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 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在实验教师系统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挥本人探索性教学的特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学校主页资料,借助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活动等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学科教学在宽带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法、个案法,分析法、研究法,实施的过程中结合问卷、听课、评课、案例分析进行,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同教育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必须运用到各学科之中,提倡多学科的综合学习,结合本课题的实际,我们采用以教学试验法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辅助进行研究。

2、研究步骤

研究前期(2010年11月—2010年12月):设计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及学科,选择实验教师,制定实验计划,申报立项

研究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分阶段收集相应的教学效果统计数据,分析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水平;完成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进行课件制作;组织研究交流。

研究后期(2012年1月—2012年12月):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多媒体课件,学生电子报刊、网页制作、小论文、结题展示课、实验报告等。

五、研究成果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

2、阶段性报告;

3、结题报告;

4、实验课例及活动光盘。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课题负责人***,专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担任**小学教导主任工作。从事 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十多年,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研究与组织能力。曾担任***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主持过市级课题《自主合作,体验成功》的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和案例在CN级发表,在市、区获奖和汇编。

课题主要领导人***老师,是学校校长骨干教师。从教二十来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对小学教学现状有很清楚的了解,以当前教育改革有明确的认识,有能力、有义务、有时间完成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2、参加者的理论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成员由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总辅导员、信息技术远程教育负责人及全体语文教师组成,其中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实验教师大部分为三十五岁以下青年教师,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其中大专学历8人,本科在学3人;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所有成员都曾在区级以上发表过论文或曾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在本课题今后的研究中,学校将通过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他们的学习、研究时间来切实保证他们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硬件设施准备情况

我们从2006年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运用网络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探究学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全校教师都参加了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大部分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把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我校还于2006年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目前,学校共有60多台多媒体计算机(生机比例4:1),小多媒体教学班级(配有电脑、实物投影仪、34寸彩电)7个,多媒体教室1个,CAI课件制作室1个,各年级各学科配有教材分析或教学软件VCD光碟,信息化资源库内存达到160G,2005年,学校建成了广播校园网络系统;更换了原有的上网设备,使学校全部微机均可安全上网。学校也相应地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至此人人、班班、室室都能上网了。雄厚的硬件配备和优化的信息化环境,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提供了保障。2005年校园网工程建成后我们加强了素材库和课件库的建设,先后购置了校园DVD机以及《特级教师辅导》、《小学语文多媒体资源库》等多媒体教学光盘,在购置和下载各项教育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通过教师自身开发、自制等途径,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4、组织协作研究情况

我们还将聘请了市、区科研室的领导指导我们进行实验研究,指导我们制订并实施相关措施,做好资料积累、处理及电脑归档等工作。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领导重视,学校教导主任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并直接参与研究。学校一把手直接担任课题组组长,指导研究工作。

2、实验队伍强大,课题组成员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且有班级工作实践的、热心现代教育研究的教师骨干组成。

3、取得上级科研部门的关心与帮助,确保实验顺利实施。

4、学校保证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各项条件,并承担课题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

下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高 坎 中 学 2009.9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1、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5篇范例)

    泰 安 市 教 学 研 究 课 题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研究》 研究总报告 宁阳县特殊教育中心 主持人:陈宝霞 二〇一七年二月 课题名称:《运用信息技术进......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当今世界,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特别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再以单一的黑板式和文本式来传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小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本质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好,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好,都是教育教学范畴中的行为,可以说,教育教学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的能力 答:信息技术植入学科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顺应课程改革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本课题被确定为秦皇岛市级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回顾历时一年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丰台二中教科研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以多媒体和电脑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时代。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