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研究应用
2017年河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应用研究 子课题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研究应用
省示范性高中西华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向阳
一、指导思想:
学科整合是新课改中一个全新的理念,我们课题组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独立思考,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场地,从而弘扬学生创新意识和主体精神。为推进学科教学全面整合、促使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目的是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学生与环境的广泛深入的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我们要通过整合促进师生网络意识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由单纯灌输向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培养能力方面变革;同时实现教学互动方式的变革。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网络素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改的教研水平;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探索网络教学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信息技术在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最佳表达方式。应用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如何进行信息交流,如何反馈信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进行探索式学习?针对这些新问题,我们要探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找出信息技术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最佳表达方式。
2、通过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的整合,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政治学科教学的新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组建课题小组,明确研究的意义和目标,论证研究方案。并结合学科目标和特点,将成员进行分工,进行教师培训,学习和制作应用教学课件;FLASH动画制作技术,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形成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学习应用科立华软件选取教学资源,收集、整理教学资源,在校园网上建立政治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通过
课题组员上研究课、课题组研讨的形式,讨论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层面和实现整合的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学校课题组遵循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以实际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调查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和管理规律,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① 观察法。通过观察研究,预测未来教育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提早做出应对的准备和措施。
② 实验法。通过实验,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③ 历史研究法。通过历史研究方法,进行纵向对比,调查分析我校网络建设与应用情况,促进我校网络建设与教学应用。⑤理论研究(文献法)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主体性原则。3.循序渐进的原则。4.科学性原则。5.实事求是原则 6.自主性原则。
五、本阶段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确定子课题,政治教研室教师全员参加
(二)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请专家指导。
(三)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四)制定问卷调查,了解、反馈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在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与影响,根据调查结果调整课题下一阶段计划制定。
(五)加强硬件投入,进行师资培训,做好前期检测工作。分学科确定实验班,以实验班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探究,根据各学科特点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
六、阶段总结
一、制定了问卷调查,了解、反馈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在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与影响,以便根据调查结果调整下一阶段计划制定
问卷调查群体为高一新生,设计意图是了解学生初中学习政治的大概情况,以便在制定高一上学期的教学计划时更有针对性。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对初中政治课的总体印象不好,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很少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教师也很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期待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中教师更多的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如在课堂中进行一些时事图片的展示、资料片的播放。通过两个实验班高一(1)班和高一(2)班的调查,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这次调查的分析,我们的一般设想:
1.就整个问卷所反映的问题来看,我们的工作需要更多的理论上、制度上、物质上和技术上的支持以及教师多媒体教学的热情。
2.理论上说,我们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反映我们工作中的遗憾,也是我们工作新的目标。
3.从现有收集的资料不难理解:现在的学生个性要求更强烈,尤其在对个人的感受、个人的需求的表达上更是直接,可以体现社会发展的特质。
4.对一些界限不是容易界定的选择,学生的反应有一些不切合实际,更多的显示了年龄特征,可以感到的是在成长过成中遇到的不可以避免的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心,也是我们工作的难点,期待在今后工作工多一些内在的、长远的、根本的、人文的。这一系列情况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以后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情况
1、学习相关资料
教学理论是研究的行动指南。本课题组在本阶段进行了理论的学习与交流:(1)重点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等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2)重点学习了其他教师的先进理念:如《多媒体设计与运用艺术》等优秀专著文章。在学习的同时,每位老师都认真写了教学反思等心得体会。
(3)各小组成员每周利用书籍、报刊、网络学习一种适应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每月所有成员一起交流所学的教学模式及心得体会。
2、优化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尝试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力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套将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
尽量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我们课堂的教学效率。因而,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作为研究的重点。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1)、备课。教师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课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利用网络查找详实的历史资料,尤其是利用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全品网”“育龙网”等教学网站筛选适当的、丰富的政治教学材料,尽量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能够拓展相应的学科知识。
(2)授课。利于课件中的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等再现时政时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国际时事;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线索清晰的呈现在大屏幕上,不但助于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更能使学生利用知识体系自主学习课堂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试题。为了更好的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利用网络上大量的优质的试题,以便更好的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效果
1.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使教师自身的对教材把握的能力提高了,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
过去,老师们备课总是依赖教材和教参。现在,教师备课除了在吃透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外,还会花大量的时间上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图片、音频、视频材料,制作课件,进行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改变了以往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等课程资源而教,改变了教育理念。
2.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提高了教师信息、知识素养,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开展网络环境下课堂实践活动以来,感觉老师最大的变化是教学的理念产生了很大变化。站位更高了,不再是过去的仅仅局限在课文的束缚中,而是将视角和生活、网络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学习的外延,使有限的课堂实践和空间得以延展,课堂教学得以丰富深化。逐渐地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个别教师认为传统板书教学更具优势
2.形式至上,不重视课堂实效。课改强调,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但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和服务教学的目标的工具。有些老师不能正确看待
多媒体的教学定位,用多媒体代替必要的老师讲授与呈现,一堂课下来,学生看不到老师板书,看不到老师讲述,看不到老师有效引导,教学像放电影一样,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欣赏画面,无暇与教学内容联系,更谈不上思考与判断了。所以,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中要重点避免问题的出现。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整合解析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学科课程教学,其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与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在政治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科知识。
网络是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主渠道之一。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加以修改,用于教学。教师帮助学生获取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资源等。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本领后,不仅增长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当今时代,互相探讨、互相交流已经成为了我们现在的一种习惯,作为政治教师可以建立网络日志,写一些思想工作方面的心得体会和其他学科老师资源共享,也可以在网络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建立班级QQ群,建立班级网站,博客等.有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难以向老师表达的心理话,但是在网络里学生可能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老师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点拔,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交融的氛围下来共同了解新的信息动向,研究问题解决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我们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信息,更能使师生间的感情得以更好的得到发展。
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学科特点决定了他的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加进更多的直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生动、看得见、摸得到的感性材料便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正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迅速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内心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的学习。比如:在讲《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时播放一段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录像,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了情境,学生看过后自然就理解了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带来的危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幻灯片打出本课的重点内容,非常的直观,既节省时间又便于记忆。在课下练习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必须在认真学习课程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科学的问题,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学生不仅提高了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掌握了提问题的技巧。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实现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整合。
以往我们一提起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整合,往往就会想到老师制作某一节课的课件来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这样做的确将比较死板的授课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将抽象的事物转变成具体的、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动态信息,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样的课件使学生的思维仍然是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这个课件来转,有时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给出图片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所以为了让真正将信息技术走入课堂,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创课件。鼓励学生将幻灯片的制作技巧同自己所学的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先发给学生导学案,设置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有了设计目标,兴趣自然就高涨,他们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同幻灯片主题能够相吻合素材,并配以适当的动画效果,使得幻灯片中所表达的学科知识内容鲜明、直观,有很强的表现力。
将信息技术融入政治学科教学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惑,例如:怎样整合才会更有效,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作为政治教师怎样整合设计每一堂课等。我要在努力提高自己信息技术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这样才能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设计出更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成为新时代学生不可缺少的探究知识的工具。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高 坎 中 学
2009.9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1、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主要基础。信息革命的浪潮加速着学校教育的“技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要更快更多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永远是教育不变的宗旨,如何培养成就人才所需的能力与素质,必然是教育研究领域永恒的主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占有主要份额,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与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使其为有效的解决教学问题,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长,进而使教育更好的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要,自然成为教育领域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为有效解决信息时代教育的面临的问题——培养新型人才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应用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学校在实施全国中小学现代技术实验校的项目中,加大了资金投入,使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所有的班级和办公室,这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 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们选择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七个学科开展研究。
2、研究内容和目标 2.1、研究内容
2.1.1、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2.1.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2.1.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研究 2.1.4、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研究 2.1.5、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 2.1.6、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 2.1.7、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研究 2.2、研究目标 2.2.1、认知目标
·探讨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规律;
·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建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开发适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软件资源; 2.2.2、发展目标
·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研究理论基础和原则 3.1、理论基础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新的课程改革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正确应用建构主义思想。体现出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主观客观相统一的教学方式。3.2、研究原则 3.2.1、客观求实原则
在实验研究中,要采取严肃科学态度,要正视和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一切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实事求是,不能对事实抱有偏见,不能按个人主观愿望修正事实。3.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验研究既离不开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又离不开相应的实践。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获得的材料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找出事物的本质联系,揭示出事物的规律,形成科学理论,实验研究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形成理论的认识事物的规律。3.2.3、发展性原则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3.2.4、一致性原则
课题的选择,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与教学内容,目标相一致。3.2.5、结合性原则
课程学习方法步骤的设定与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发展水平相结合。
3.2.6、适度性原则
避免学生思维紧张、脑力活动强度过大,在题目选择上注意适量、适度。
4、研究方法及步骤 4.1、研究方法
本实验以文献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行动研究。研究实施过程中应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研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注意寻找现象与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运用教育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4.2、研究步骤
整个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即实验初期、实验中期、实验后期。时间为2010.9-2011.7 4.2.1、实验初期(实验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培训教师:成立课题研究指导组和实验组,组织课题开题会,学习国家、省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文件,学习专家、学者关于实验研究理论,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有关教育科研方法,提高研究水平。配备专职计算机教师,以周固定课时的方式,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验教师 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各实验学科制定实验计划。
4.2.2、实验中期(实验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要求与学校教学同步开展实验研究,把握整体性、突出教学性,并重视技术性,着眼于科技的新发展,遵循现代科技实验研究的一般原则和特点,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集体讲座交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分析实验研究工作,开发教学课件、学科专题网站。学校指导组成员及时参加专项课题组织召开的培训指导活动,指导学校实验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总结经验,尽量全面体现实验思想,进行中期实验总结交流,把优秀案例组织观摩研讨,使现代信息技术恰当地融合教育整体与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2.3、实验后期(实验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在专项课题组的指导下,对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收集优秀实验研究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接受总课题专家鉴定组的评估与鉴定。
5、实验组织与研究人员
指导组
组 长:李成录
成 员:李昕 丁金波 毕延松
实验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各组教师
第四篇: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心得体会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我任教的学科是初中化学,在教学当中,从现代化教育手段中,也体会到了现代化的运用之益。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电教媒体的使用,使他们精神振奋,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例如,在讲《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一课时,用电脑制作出一个内容丰富的幻灯片,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危害能够非常生动的表现出来,同学们直观的看到了酸雨对整个自然界的影响,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而这些问题,恰是能够引起学生关注本课的焦点,起到了导课的作用,而且,也使同学们想到现代工业技术的发达及人类生活对自然界的影响。
因此,现代化教育手段对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置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语文电教化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十一世纪教育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手工业式的教学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视听觉器官被充分利用,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必将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跃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突飞猛进,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教师教学要求也很高,教师如何把教学水平提高呢?要求教师不仅写好教案,备好学生,还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和。今天我学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和,感触很深。
那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和呢?
1树立信息意识
2增强知识的综合性
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5构件新兴教学模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把握信息的特正,合理有效的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的结合再一起。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当今世界,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特别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再以单一的黑板式和文本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从而激发了教育改革和学习形式。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知识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堂中的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时出现“意外”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之后,就会产生新问题、出现新情况的可能性就更大;课堂上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教学设备“罢工”的问题时常出现,如“死机”、上传或提交作业时网络繁忙等问题。物的因素导致的教学意外事件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维护得以尽量减少,人的因素引发的问题则只能借助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发挥。
现在各校,包括农村中小学大都有了计算机,况且计算机已走进生活,有的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操作技巧,甚至上网聊QQ等,所以教师在用信息技术上课时最好注重互动这个环节。
有位教师在上课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当他演示软件操作时,有个学生总
会事先说出他下一步的操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他急中生智,在需要演示时请这位学生操作,自己则在一边适时讲解。该生得到展示机会后,演示得很卖力,其他学生也听得很认真,反而更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发挥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建构。
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现有资源。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新要求。
所以,信息时代呼唤教育技术的更新。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觉得烦,有些学生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开始厌学。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与各学科进行整合,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