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3

时间:2019-05-12 18:1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3》。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3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并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2、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并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

3、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知道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2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对历史的掌握与熟悉并不透切,并且这一代学生离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太远。不容易产生学习兴趣。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民主主义革命─上溯到1840年—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3年以来——旧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 1 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即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还给新中国规定了国家机关总则。《共同纲领》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府主席。③会议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

让学生观看第3、4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对学生进行革命精神教育)

设问: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回顾刚讲的内容)(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1)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问题: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由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让学生知道感恩共产党、感恩新中国。)

问题: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问题: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教师提醒: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则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除了时间先后承继外,会议内容也是先后承继的——前者是“纲领性”的,后者是具体“执行性”的。

(4)、组织学生进行第7页“活动于探究”: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从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指导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再引申到感恩家庭、感恩教师。)C.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在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状态,由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4、西藏和平解放

(1)、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

(2)、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总结:新中国建立起来了,祖国大陆也实现了统一。但是,国内外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处心积虑进行破坏活动。所以,年轻的政权必须经受住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才能生存和巩固下来。下一节课就是讲这方面内容的,建议同学们下来先自行预习。

三、课堂作业:

1、观看《开国大典》录像片段,交流感受,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

2、模拟直播:如果你是一位在现场的记者,你会怎样向人们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你能想象一下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吗?

3、你知道吗: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54尊礼炮?为什么要连放28响?

4、课堂小绘画:你能准确地画出我们的国旗吗?(1949年公布的《国旗制法》规定:国旗为红色长方形,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红旗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四颗,其中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 右,并各有一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5、小议论:第一届政协筹备会议期间,著名画家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得到周恩来和其他与会者的肯定。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革命已经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不应当再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果选用这首歌作国歌,也要修改歌词。后经代表们讨论,决定还是用原来的歌词。请议一议,为什么还要用原歌词好?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4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去采访从旧中国走新中国的老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2.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西藏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是我们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2学情分析

班级班风正,学风好,学生比较活跃,但学生基础不扎实,掌握的知识不熟悉,知识识记不牢固,综合归纳能力弱。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分析“没有共产党就没新中国” 4教学过程

活动1【练习】活动一 课前复习教师活动(提问):

1、三大战役

2、国民党统治覆灭的时间、标志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活动2【导入】活动二 活动二: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坚强的中国人民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学生活动:生读导语。活动3【讲授】活动三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教师活动:

1、政协一届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

2、政协一届会议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1、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2、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原名叫什么?诞生于哪一年?当时中国局势怎样?何人作曲作词?

3、看新中国国旗的诞生:图案的意义是什么?

4、(说说):政协会议通过了哪些重大的决议?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师活动:1.筹备工作:

2、开国大典: 3、10月1日——我国国庆纪念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原因: 学生活动:

1、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2、讨论:当看到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想一想: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决辅栏里“想想”一题)

4、记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议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教师活动:

1、时间:1951年5月;

2、西藏和平解放标志:

3、意义:

4、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学生活动:

1、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2、思考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解放的四大城市是哪四座城市?

3、思考二:和平解放的四个省区是哪四个省?(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4、读读:协议的主要内容 活动4【活动】活动四 问题探究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活动5【导入】活动五 课堂小结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具有人民代表的性质,在普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政治协商会议的重大决议:

1、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把北平改为北京作首都;

3、采用公元纪年,本年为1949年;

4、五星红旗为国旗;

5、《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6、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10月1日为国庆纪念日。外交原则: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2、使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标志西藏和平解放。意义:

1、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2、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一、抗美援朝战争:背景:

1、美国对我国东北边境进行狂轰滥炸,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2、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请求。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1953年7月,板门店—《朝鲜停战协定》。意义:

1、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2、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土地改革:1950年6月—1952年冬,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

1、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

2、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造相结合的总路线)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主要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方针—自力更生为主;三大运动—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

4、“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

5、成就:(1)工业—1953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根无缝钢管在钢都鞍山诞生;1956年,我国第一座年产3万辆“解放”牌载重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成;(2)、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1956年宝成铁路建成、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影响: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刘少奇做报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大法。内容:

1、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特点(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民主原则、民族平等原则。

三、“三大改造”:1953年开始,1956年底结束。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意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跃进”运动:

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原因: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3、主要表现:农业的“浮夸风”,工业的“全民大办钢铁”。

4、影响:积极—: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表现了可贵的建设热情,也取得了一些成就(1959年北京建成了人民大会堂)。消极—: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使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8月。主要内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调”————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2、影响: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5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第6课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文化大革命的时间:开始:1966年5月 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

4、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1979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5、吸取教训:

1、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要逐步健全民主和法制制度;

3、要坚持实事求是;

4、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1、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2、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成就:

1、河南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了人造天河—红旗渠;

2、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3、攀枝花钢铁公司。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届三中全会最重要、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邓小平写信给党中央,真理标准讨论的先导。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揭开了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意义: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21月北京 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撤销错误文件、肯定四五运动的革命性质、纠正错误结论。)影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二、邓小平—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包干到户的典型—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2、四川—包产到组。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4、影响:(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向结合,(2)、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3)、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4)、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村改革—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

2、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管理方式——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利改税;经营方式——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2、1979年,邓小平提出办特区。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广东省);厦门(福建)1988年:海南岛(海南省)

3、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80年代)——(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扩大开放的窗口]——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

4、对外开放的意义:

1、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3、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5、近现代开放的不同: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第10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把可持续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根本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钢铁工业的“新航母”—鞍本钢铁集团。第11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有选民直接选举。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势——各级政协。

二、法律框架体系——宪法为核心,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刑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民法—调整民事关系、保障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益。司法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人平等。

第12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1、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依据:我国的国情)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步走战略:

1、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完成;

2、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

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江泽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4、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5、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三个代表写进党章:(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2月):

1、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发展才是硬道理”。

3、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4、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1)、是否有

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第四学习主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56个民族,汉族为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3、5个自治区: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4、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第14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邓小平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

2、一国两制的含义:在一个统一的中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

4、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1)、是中华民族百年别史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2)、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3)、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4)、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6、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1)、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3)、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7、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实:(1)、三国时,吴国派卫温赴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2)、元朝设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3)、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4)、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

8、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3)、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4)、“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5)、《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9、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1)、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2)、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

10、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1)、(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3)、(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11、台湾回归宣传语: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第五学习主题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兵种:装甲兵、通信兵、防化兵、海军航空兵等。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空军:1949年成立。发展方式:自力更生、研制和引进先进飞机。科技强军战略: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第二炮兵(导弹部队),1966年建立。新世纪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准备的立足点:打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突出信息化武器装备、新型军事人才、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务:保卫国土、经济建设、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等。

第16课 朋友遍天下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国参加。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主题:团结反帝。“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美蒋制造。阻挠周恩来参和破坏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倡议,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贡献。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式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第三世界国家和支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中日建交: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我国外交政策: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发展。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的地位。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一、国防科技:(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二、航天技术:(1)、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2)、2003年10月15日—16日,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农业: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四、医疗: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五、“863”计划: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上书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内容: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等。

六、计算机网络的影响(或如何看待上网)):(1)、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力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如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网上购物、上课、看病等。(2)、网络的不健康现象,如网上浏览不良信息,超时无节制上网,缺乏自护意识上当受骗等,给网民带来伤害。

(3)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增加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第18课 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教育:(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亲自抓教育。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2)、1983年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指明了方向。(3)、1999年,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点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还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4)、“希望工程”—1989年10月青少年基金会倡议实施“希望工程”。(5)、1990年5月在安徽金寨县南溪镇第一所希望小学落成。(6)、高等教育改革——扩大教育规模、扩大招生。(7)、1985年起,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二)体育、(1)、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刘长春(第十届)(2)、新中国的体育方针政策:“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3)、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第二十五届世锦赛。(4)、中国女排“五连冠军”的奇迹。(5)、1984年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32块奖牌,许海峰——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6)2004年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夺得32枚金牌,名列第二。(7)、第九至第十四届亚运会夺得金牌和奖牌总数的“六连冠”,成为亚洲第一体育强国。(8)、2001年,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

第19课 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1953年周恩来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任务: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使文艺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务服务的任务。1956年,党提

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优秀长篇小说:《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优秀戏曲:《刘巧儿》。优秀影片:《甲午风云》《林则徐》《小兵张嘎》《五朵金花》优秀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文化大革命中搞文化专制主义,八个样板戏垄断戏剧舞台,文艺园地百花凋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工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代表作:小说——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李凖的《黄河东流去》,张平的《抉择》影片——《红高粱》《焦裕禄》《开国大典》《生死抉择》电视剧——《长征》《英雄无悔》《激情燃烧的岁月》及四大名著。歌曲——《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五的月亮》《爱的奉献》《走进新时代》。舞剧——《丝路花雨》。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中国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恩格尔系数——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就标志生活水平提高。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活雷锋——徐虎抗洪勇士——李向群文明城市——唐山、大连、张家港文明村镇——江苏华西村。第21课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就业制度改革的成就—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规模扩大、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就业观念转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失业保险制度、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新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解除了职工离退休、事业、就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备课人:

使用人: 备课时间:

****年**月**日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 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2.能力目标:⑴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

3.情感目标:(1)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2)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 4.教学重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联系与区别;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二.学生自主学习: ﹤一﹥开国大典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背景:__________被推翻,___________即将取得胜利.﹙2﹚时间:_____ 年____ 月 地点:______.﹙3﹚会议内容: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__》,它起了_______作用;②选举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

定以________为国旗, 《____________ 》为国歌,把北平改为_____定为首都;采用_____纪年.④在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2.开国大典:_____年__月__日下午,______等国家领导人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立,并升起了____________.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开辟了________新纪元,_______成为国家的主人, ﹙2﹚壮大了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力量,鼓舞了世界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二﹥西藏的解放:1.时间_____年__月,谈判代表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生合作探究.1.讨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都通过了哪些决议? 3.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西藏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教师精讲<根据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巩固练习: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北京

B.南京

C.北平

D.上海

2.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5.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共同纲领》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

7.今年(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0周年

B.40周年

C.50周年

D.60周年

8、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六.达标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此材料出自何处?

2.“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

3.“三十年以来”指什么时期?标志事件是什么?

4.“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是什么?

5.建此建筑物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青少年有何意义?

七.教学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2.合作和探究学习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倾听同学的发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从课本、地图、网上获取有效信息。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理由: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重大决定,至今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如国旗、国歌、首都、政府主席、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因为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可以和今天的国庆节紧密联系,也是学生必须牢记的,所以这两部分内容确立为教学的重点。

2.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理由: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包括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太过抽象,又加之学生还没有学习世界历史,学习本部分内容较为困难。

三、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反思总结,能力提升──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开国大典的视频,设计学生自学提纲。2.学生准备: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刚结束,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答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说完,登上汽车向北平方向前进了。毛泽东等进京后,“考试”成绩如何呢?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教师:出示下列学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学习提纲找出相关知识。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间、地点、内容? 2.开国大典时间、地点、经过?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意义?

学生:依据上面的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时间、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在教材空白处做标注),然后将预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待小组合作讨论时解决。

【设计意图】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础知识,为本课重难点的突破奠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倡导“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2.师生合作:教师播放《开国大典》视频,让学生感受那令人振奋的场面,然后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1)新中国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引导】A.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B.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

C.《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如何理解? 【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五星红旗是新中国的国旗,下列有关五星红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五星红旗的红色象征革命

②上面的五颗五角星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

③星的颜色用黄色则象征在红土地上显示出的光明

④中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⑤把五星红旗确定为国旗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引导】此题既有知识的延伸,又有基础知识的考查,把五星红旗定为国旗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故答案为A。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课重点和难点。通过生生合作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师生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能力;同时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主要是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你能说出碑文的三个时间的含义吗?

【引导】解放战争时期;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

3.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青少年要懂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牺牲和艰苦的斗争,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进行的拓展和延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板书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准确掌握为新中国的成立做的准备、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以及意义。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共同纲领》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6.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D.新中国成立

7.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什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8.下图是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毛泽东宴请西藏客人时的照片。照片中间是毛泽东,站在他两边的两位分别是谁?

【设计意图】既有紧扣教学目标,侧重考查重点知识的题目,又有对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展和运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下载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